1. 作文重拾那些感動散文
去年,去了一個很遠的親戚家做客.這個家中的長者,是一對老夫婦.很不幸,這個我應稱之為「姑婆」的人患了老年痴呆症,幾近是六親不認,不認識丈夫不認識女兒,更何況是我.
那天,我們正圍成一桌吃餃子,她的糊塗勁上來了,管我姑公叫「叔叔」,管我叫「阿姨」,一會兒要吃米飯,一會兒要下面條,稍不如意,抓住一個東西就往地上摔.姑公見她鬧得不象樣,便板臉起來,說到:「再胡鬧,再胡鬧我就不理你了.」說也奇怪,姑婆立刻乖順得像一個孩子,千依百順.這時,電話鈴響了,有人急著要姑公出去一下.姑公丟下碗筷匆匆要走,臨行前哄姑婆說:「聽話,好好地吃,我一會兒就回來,否則我就再也不回來的.」這時,姑婆悄悄地把姑公拉到一邊,從衣袖裡掏出了幾個快要揉爛了的餃子,一面偷偷地像做了錯事的孩子似的朝我們這邊張望,一面緊張地遞給姑公,說:「我知道,你最喜歡吃咱們家門前槐花包的槐花餃子,這幾個是槐花餡的,我趁大家不注意偷偷地藏在這里,怕他們都給拿了,你在路上吃吧.」姑公望著神志不清的姑婆,望著碎得無法下咽的槐花餃子,一時間老淚縱橫.
這一幕,在場每一個人都看在眼裡,它是那樣的動人.我見到了每一個人的眼中都噙著淚花.一個人,可以不認識家人,不認識朋友,也可以把自己的丈夫稱為叔叔,也可以稱比自己小幾輩的人為「阿姨」,但卻永遠無法磨滅掉心中那份隱約的愛,那份似有若無的牽掛.什麼樣的感情能這樣超越時空,在空白的記憶里留下這樣的一筆?
從此以後,每每再有人向我談起愛情或親情的偉大時,我都會想起這個故事,這個讓我不知道該稱作為愛情還是已升華為親情的愛情.
2. 月光啟蒙中的母親是一位怎樣的母親,表達了作者對母親什麼情感
月光啟蒙中的母親是一位善良、慈祥的母親,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對母親懷念的情感。
母親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麼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裡來,不知我來干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民間文學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華啟迪我的想像。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像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
(2)關於老年痴呆的散文擴展閱讀:
《月光啟蒙》原名《月光母親》,是詩人孫友田寫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文章選進教材時有改動。
詩人的母親不識字,但天資聰穎,能說會唱,在詩人的童年,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在夏夜的月光下,對孩子的愛讓她忘卻了白天勞作的辛苦,她不厭其煩地給孩子吟唱講述,民歌民謠滋潤著孩子的心田,讓孩子插上了想像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對童年甜蜜往事的回憶更襯托出現實中詩人的痛苦。文章人選教材時刪減了詩人母親得病了這一相關背景,但是文中流淌的依舊是母親給予詩人的濃濃的愛,以及詩人對母親的深深感激。
3. 急求!初中寫人散文!!
1、 《有一個人》
有一個人相貌平平,但開朗活潑,受人憐愛,快樂的活,有時感想好多
有一個人喜歡快樂,卻享受不到快樂,有時。他是一個人生活,習慣了,他只想一個人生活,無拘無束,弄得亂七八糟,因為,沒人管他,多好,墮落,不是。
有一個人有時莫名奇妙,開心的時候他不開心,他厭惡一個小家庭在他面前給孩子快樂拍照、錄像;他也曾因一件錯事悔恨不已,久久難以忘懷,他的善良:一隻小鳥錯誤的飛進了樓棟里,他看到了它,想捉住,因為不然它定會餓死,但小鳥的眼神、它的嘴,他害怕了,一次次......小鳥餓死在了他回家的樓梯上,他心在流淚。
有一個人外表時時快樂,但內心極其空虛,他喜歡聽哀傷,因為與心共鳴,勾起回憶,即使他還年輕。整體戴著耳機滿那轉,時刻不摘下,他想有一個音樂朋友時時與啊作伴,他很快樂。
有一個人有好多要好的朋友,因為他對人的心是坦誠的,他的話語是有溫度的。他喜歡大自然,親切,也是他的朋友,而且是醉真摯的,無話不說的,他經常和他的朋友感受大自然,喜歡,感覺。
有一個人最近很虛榮,看著自己逐日變胖的身體,減肥,喜歡漂亮的衣服,尤其黃色、紅色,鮮艷、活力、朝氣蓬勃,這是他想個人留下的印象。坐在電腦旁設計,搭配衣服是他的一大樂趣。
有一個人從小愛學習,長大也是,只是自有電腦後,改變了,他開始找理由推脫,不想學習,網的誘惑力更大,白天上課魂不守舍,晚上又聊的很晚。有一個人對電腦如痴如醉,但盡量控制自己,最重要。
有一個人將來要做名人,電影明星,夢想,歌手也行。羨慕出人頭地,有所作為。做第二個叢飛。
有一個人願望好多,希望家人平安,幸福,過著異樣精彩的生活,不庸俗的活。希望有個象他的親人一樣好的人,他要幸福。
有一個人,如果你細心,會看到,他,不甘墮落!
2、《修鞋匠》
巷子口就有一個修鞋的,那還是小時候的記憶。
每次走到那個巷子口我都會偷看他幾眼,不為什麼,那是數年來記憶之中應該做的事情。當我偷看他的時候,他似乎都不會發現我。興許他還是認識我的,畢竟我每天都會從他身邊走過幾次。
鞋匠總是穿著他那破衣服,一年也不會換幾次衣服。纏著他那打滿補丁的圍裙坐在那裡,慢悠悠做著他那工作,無數只人們送來修補的鞋子靜靜地立在一旁。這是他多年的習慣,太陽出來時他就已經在這里,太陽下山了還有個黑影在這里走來走去。這種生活對於鞋匠似乎從來都不會憂慮。
有一天,我又偷看了鞋匠一眼。發現鞋匠面前堆滿了各種塑料瓶,有黃色的可樂瓶,白色的礦泉水瓶,各式的塑料製品在他面前堆成了一座小山,甚至再沒有空地供他堆這些廢品。鞋匠的攤位是立在那間古房屋檐下的,還有一輛老式「二八」載重自行車停在那裡,偶爾能聽到「嘎嘎」的聲響,伴著鞋匠敲鞋的聲音,還有他那滿面的塵土,沾滿油污的黑色工具,我開始覺得有點惡心起來。再看看那一條補了許多白補丁的圍裙開始泛黃,越發地顯出鞋匠生活的卑微。
於是,我走過巷口不再偷看鞋匠如何操縱他手中的小錘子。即使在沒有下雨的日子裡,我也會用雨傘來遮避和鞋匠的目光對撞。在我經過這個巷口的生活中,不再有這個鞋匠的存在,也不復有那輛老式「二八」單車的記憶。
我似乎很矛盾,在一個下著小雨的日子裡。我從傘下偷看了鞋匠一眼。鞋匠旁邊站著一個可愛小女孩,女孩的衣衫雖然顏色很淡,但穿得整齊,洗得非常干凈。女孩左手拿著一個飯盒,右手拿著一把勺子,在仔細喂鞋匠吃飯。鞋匠吃著女兒喂的飯,微笑著看著過往的行人。
我沉思半晌……
爾後,我把家裡所有塑料瓶,和我認為的廢品一並送給了修鞋匠。鞋匠眼中閃著感激,但始終沒能說出口。但記憶讓我清楚知道,那天我送東西給他的時候,鞋匠露出了他從未讓人看到過的整齊的滿口的白牙齒。只有記憶記得有曾經擁有。
我穿過巷子時,再也不會撐傘。
每過幾天我也會和鞋匠聊幾句近來的情況,甚至會聊到那個小女孩。我後來才知道鞋匠並沒有生兒育女,這個小女孩是在路口遇上的,那時她躺在那裡,鞋匠一大早經過時就遇上了,鞋匠的老伴也很高興。
鞋匠本來就打算幾年前就消失在這個巷口的,可當後來……
我每次也會和他談談我生活,工作中的困擾。我們的交往因為小女孩越變越深。
3、《繁星》
我想,在二十世紀有名氣的女作家中,冰心算不上最有才華的一位,但我認為她是所有女作家中最內斂的一位。因她從不愛張揚,一生都過著非常低調的日子。
其實,過去的我,並不喜歡冰心的作品。因為她沒有張愛玲的曠世才華,也沒有林徽因的清麗典雅,更沒有丁玲那種文學女戰士的風范。冰心的作品永遠給人一種透明的純凈,寧靜中蘊含著朴實與真誠。
也許,這正是冰心的智慧吧,永遠把自己定格成一顆最平凡的繁星,而不是爭奇斗艷把自己點綴成一個最耀眼的明星。試想,在二十世紀的中國,一個如此知名的女作家能這樣有分寸的把握自己,難道不是人生的智慧嗎?最難得可貴的是,盡管把自己放在繁星的位置上,但她從不隨波逐流、人雲亦雲。而是無時無刻不在體現著自我的價值,自我的超越。僅僅從這一點,就能說冰心已是二十世紀最成功的女作家了,成功在她用她的完美留給一個時代永遠的佳話。
這或許就是美好的品德、偉大的人格吧。有句話說這個世界上並不缺少有才華的人,而是缺少有美德的人。如果讓你在才華和美德面前只選擇其一,我想大多數人會只選擇美德。美國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伊麗莎白也是其中的一位,一本書上曾寫過,有一次瑪格麗特去參加一個座談會,在座談會上,所有的作家都誇誇其談,稱自己的作品寫了幾十部,甚至上百部。最後輪到瑪格麗特時,只見她坐在一個最不起眼的角落裡,輕描淡寫的說:「我只寫了一本《隨風而逝》。」聽到《隨風而逝》,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面色緋紅。
到了我們這個二十一世紀,提起地球上的明星似乎貶多於褒,尤其是現在的女明星,真真正正個個讓人大倒胃口。每當我看到她們用手勢來來回回在表達著自己無限豐富的情感,並且時不時的發嗲,這個蠻什麼,那個蠻什麼的時候,我真為她們汗顏。她們整天把自己粉飾的千奇百怪,目的就是想出人頭地,讓萬眾矚目啊。當然我所說的都是一些愛慕虛榮的小星而已,對於真正的大明星我同樣是無限崇拜的。比如千古才女蔡文姬、李清照之類,再比如絕代佳人奧黛麗赫本、費雯麗等等。但誰也不會否認明星會有明星的悲哀,繁星自有繁星的快樂所在。
天空中繁星點點,我知道我就是那個最不起眼的一個,因為我簡單,更因為我平凡。盡管我淡然,但我就像冰心女士一首詩中所寫,我不喜歡向日葵,我只願做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水蓮。
繁星點點,構成了一個美麗的星空。點點繁星,也才能托起多姿多彩的夢。朋友,做一個繁星吧,它會完美你一生的前行路程。
4、《奶奶》
坦率地說,對於奶奶的記憶是模糊的。
記憶深一點的只有兩件事。
一件是她同母親的吵架。那裡我還很小,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他們吵得很厲害。性格內向、老實的父親沒有說話,我也只是害怕地躲在從堂廳到廚房的過道里哭,同哭的還有比我大兩歲的姐姐和小兩歲的弟弟。自此後,奶奶就隨我的大伯在一起過,而且在相距六七華里的另一個村莊。
另一件事是奶奶老了以後,患了老年痴呆症,成天坐在大門口,也不到處走動。我去看她,問她是否認識我。很奇怪,一向混沌的眼神霎時清亮起來,竟清楚地叫出了我的名字。但轉瞬即忘,不多一會兒又糊里糊塗地問起我是什麼人來,只得耐心地告訴他我是誰,她竟也在思索,尋找如薄霧般的記憶。
奶奶生育了四個兒子,老三是個傻子,我們侄兒輩喊他「孬爺」。因為風濕性心臟病,「孬爺」先奶奶而去了。在「孬爺」下葬的那天,八十八歲的奶奶似乎又清醒起來,朝著「孬爺」的墓地方向看著,獃獃地。幾天後,奶奶也過世了。村子裡的人說,「孬爺」入土為安,奶奶也就放心了,世上沒有什麼事讓她操心了。
出殯那天,幾個孫兒扶著棺木送奶奶上山。趟著路上的積水,想起她的糊塗中竟認識我之事,禁不住悲從中來,心中酸痛,淚水隨著奶奶棺木的搖晃而滾落。
5、《人之常情》
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使穿枝扶葉得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的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
—題記
生命如酒,或清冽,或干澀,因為有了情,它變得香醇;生命如歌,或高亢,或低沉,因為有了情,它變得悅耳;生命如畫,或濃艷,或暗淡,因為有了情,它變得美麗多彩。
人之常情,我想應該有同情。
是誰,讓那曲愛得樂曲久久縈繞在空中?叢飛,當他第一眼看到失學兒童到被死神眷顧為止,一直把自己的愛和金錢奉獻。他的歌聲也許沒有往昔的動聽,卻贏得了最虔誠的掌聲。若無同情他怎會如此,同情使他生命得到永恆,使孩子們生命充滿希望。
人之常情,我想應該有親情。
你知道從萬丈懸崖墜落的結果么?記得多年前的那場摩天輪事故至今歷歷在目。一家三口在享受天輪之樂時,突然摩天輪出現故障,就在他們從天墜落的時候,令人吃驚的一幕發生了,父母用雙手托起了孩子,托起了生命的天空。有人說,那一刻的天空異常的寧靜,淚水模糊了每個人的雙眼,每個人都有一種回家的沖動。
人之常情,我想也應該有師生情。
不久前的汶川地震,震碎了每個人的心,然而有一種感情讓人們久久難以忘去。
譚千秋,一位普通的教師,在地震時,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從天而降的鋼筋水泥,用自己的脊樑為身下的學生支起了一片生命的天空。
苟小超,一位小學教師,在地震時,三進三出坍塌的教學樓營救自己的學生。當他最後沖進教學樓時,水泥板壓住了他,然而他的雙手仍緊緊地抱著兩個學生。
一句「人之常情」飽含多少愛,也許正是這些平平常常的感情詮釋了生命的真諦。
6、《長大後我就成了您》
長大後我就成為了您,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卻總是您。
—題記
那年您二十歲,剛剛畢業,風華正茂,當所有人都奔向那遠方燈紅酒綠的城市時,您卻毅然回到了家鄉,回到那片曾哺育過您的黃土地,沒有怨言,沒有淚光,默默地拿起那被遺棄的粉筆,擦凈了那布滿塵土的黑板,勾勒出一道道七彩的虹。
那年您三十歲,往日那白皙的臉頰早已變得黝黑,那纖細的雙手早已覆蓋了一層厚厚的老繭。當遠方的朋友來電話,邀您去城市發展,當您的父母對你說,去吧,這里沒有發展的,您猶豫了。是呀,這里太窮了,到處是漫漫黃沙,孩子們沒有書,沒有筆,您東湊西借,弄點錢給孩子們買。然而您不是鋼,即便是鋼,也彎了。
當您決心動身的那天,當您走進教室的剎那,當您看到孩子們那求知的目光,當孩子們的朗朗讀書聲在教室里回響、在漫漫黃沙上流淌時,您心動了。是呀,您知道,您是他們唯一的老師,是他們唯一的希望。
那年我八歲,我還記得第一次見到您時,是在那寒冷的、黃沙漫天飛舞的晚冬,您作為我小學教師出現在我的視線中,枯瘦、黝黑,一身黑裝,給人一種嚴肅。
在我印象中,您好神奇,你總是在黑板上畫出那麼美麗的圖畫,在陳舊的鋼琴上彈奏出那麼動聽的樂曲,在那張演算紙上把所有的難題都變成樂趣。其實,我私下試過好多遍,只是從來沒有成功過。
您用一支粉筆鏗鏘有力,我用一支鉛筆轉走年華,時間在朗朗的讀書聲中猶如白駒過隙,一晃五年過去了,我已羽翼豐滿,飛向了那更廣闊的天空。然而您依舊是那張素麵,那支粉筆,還有那本泛黃的教課書,在歲月中,在那三尺講台前,勾勒那一道道七彩的虹。
長大後我就成為了您,回到這片哺育我們的土地,放飛希望!
夠不夠? 其實你可以從網上找 很多的
4. 關於老年痴呆的詩句
1、《李老漢》
作者:李鳳玉
年逾古稀李老漢,要吃餃子來此店。
皮薄餡大似湯圓,服務周到人人誇。
2、《志願者》
作者:李鳳玉
我是古城一老翁,產業大軍一螺釘。
小車不倒只管推,志願者是我的名。
3、《老年生活歌》
作者:城北老伯
老年生活很平常,
自找樂子自找忙。
忙忙碌碌忘煩惱,
開開心心保健康。
清晨邁腿六千步,
傍晚扭腰三百趟。
下池游泳強體魄,
上網漫遊購時尚。
呼朋喚友賞山水,
聊天品茗逛商場。
種花養鳥喂錦鯉,
唱歌跳舞寫文章。
公益活動獻愛心,
組織生活亮思想。
遠親近鄰和諧處,
兒孫媳婿天倫享。
垃圾信息不轉發,
正面能量多弘揚。
科技爆發新時代,
百歲人生有希望。
4、《快樂老人旦碧襲節》
作者:李穗豐
平水韻下平五歌
人生七秩歷奔波,
歲月艱難坎坷多;
回憶當年甜與苦,
說來故事滿筐籮。
5、《老年》
作者:曾初良
轉眼又是一整年,對照檢查到鏡前。
初看彷彿老模樣,細瞧處處改容顏。
母親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裡來,不知我來干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親忘卻了她給我的那份愛。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是母親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民間文學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華啟迪我的想像。
苦澀童年的夏夜卻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在孩子眼裡最美的時辰。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騎白馬,挎腰刀……」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們去雲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後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那時,我們雖然過著清貧的日子,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瘋長歌謠。母親天資聰穎,一聽就會。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又叫數來寶)的民間藝人。母親把故鄉給予的愛,親人給予的愛,溶為偉大的母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母親唱累了就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故事……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為我唱起了幽默風趣的童謠,把我的思緒從天上引到人間:「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狸貓來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民謠童謠唱過了,我還不想睡,就纏著她給我說謎語,讓我猜。母親說:「仔細聽著:麻屋子,紅帳子,里邊睡個白胖子—是什麼呀?」
我問:「朝哪裡猜?」
母親說:「朝吃的猜」。
我歪著頭想了一會硬是解不開。母親笑著說:「你真笨,這是咱種的花生呀。」
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像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模兄明月……
有用,老年痴呆有遺傳,如果長輩有患慧凱病的話,最好早點開始預防。
多吃一些含有姜黃素的食物,如咖喱。另外菠菜,大豆等都有預防效果。
到了40歲可以服用一些保健品如開可敏等。要做到預防注意以下十點。
第一,飲食均衡,避免攝取過多的鹽分及動物性脂肪。一天食鹽的攝取量應控制在10克以下,少吃動物性脂肪及糖。
第二,適度運動,維持腰部及腳的強壯。手的運動也很重要,常做一些復雜精巧的手工會促進腦的活力如做菜、寫日記、吹奏樂器、畫畫等。
第三,避免過度喝酒、抽煙,生活有規律。第四,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和肥胖等生活習慣病。
早發現、早治療。第五,小心別跌倒,頭部摔傷會導致痴呆。
高齡者必要時應使用拐杖。第六,對事物常保持高度的興趣及好奇心,可以增加人的注意力,防止記憶力減退。
第七,要積極用腦,預防腦力衰退。讀書發表心得、下棋、寫日記、寫信等都是簡單而有助於腦力的方法。
第八,隨時對人付出關心,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找到自己的生存價值。第九,保持年輕的心,適當打扮自己。
第十,避免過於深沉、消極、唉聲嘆氣,要以開朗的心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