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老年大學 > 南充市嘉陵區老年大學

南充市嘉陵區老年大學

發布時間:2020-12-15 04:24:47

A. 去老年大學 我想做公交車 請問怎麼才能到

位於:青島市黃島區錢塘江路266號。

附近的公交站台:老年大內學公交站。

途徑公交車: 開發區18路(嘉陵江容東路); 開發區18路(金沙灘); 開發區22路; 開發區31路; 開發區801路; 黃島21路。

下車後,即到。

B. 杜學元的科研成果

(一)著作
1、《為中國教育尋覓曙光》上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參加編輯。
2、《為中國教育尋覓曙光》下冊,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版。參加編輯。
3、《教育大詞典?中國古代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負責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詞條300餘條共計約10萬字。
4、《現代教育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1版。合著,主編(3),撰寫3萬字。
5、《中國女子教育通史》,貴州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獨立,67.8萬字。1996年獲第四屆中國西部地區教育圖書一等獎,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
6、《新中國教育改革研究》,重慶出版社1996年第1版。合著,參加撰寫近6萬字。1999年4月獲重慶市人民政府第一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7、《女童教育研究》,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作,主編(3)。2000年6月獲四川省教育廳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
8、《教育大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版。負責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詞條300餘條共計約10萬字。
9、《教育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著,參加撰寫3萬字。
10、《女中學生潛能開發》,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版。參加撰寫約3萬字。
11、《女童教育實踐與研究》,天地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任執行副主編(3),參加撰寫5萬余字。
12、《中國現代文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編(2),參加撰寫約5萬字。
13、《中國女子教育文萃》,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編(1)。2001年5月獲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
14、《人的本質?素質?素質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參加撰寫約2萬字。
15、《中國師范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參加撰寫近8萬字。
16、《女中學生現代素質的探索與培育研究》,重慶出版社2001年第1版。副主編(2),參加撰寫2萬余字。2003年獲重慶市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
17、《中外女童教育簡史》,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版。獨著,26.7萬字。2002年7月獲四川省教育廳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2003年獲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
18、《當代中國掃盲和農村成人教育的回眸與前瞻》,2003年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第1版。參加撰寫2萬字。
19、《外國女子教育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獨著,78.6萬字。2005年獲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同年獲得第四屆「全國優秀婦女讀物」稱號。
20、《女中學生潛能開發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合著,主編(2),參加撰寫5萬字。
21、《楊賢江年譜長編》,光明日報出版社2005年第1版。合作撰寫(1),撰著12萬字。該書收入潘懋元、華長慧、宋恩榮主編,喻立森執行主編的《紀念楊賢江誕辰110周年叢書》。
22、《戴續威教育論著選》,2005年四川大學出版社。合作編撰(1),全書21萬字。
(二)論文
◆1986年
1、《關於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法體系問題》,熊明安、杜學元,《西南教育論叢》1986年第1、2合期
◆1989年
2、《試論教育與文化變遷的關系》,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89年第5期。第59—65頁。
◆1991年
3、《淺談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1年第6期,第25—30頁。
◆1996年
4、《淺談<福翁百話>的教育思想》,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6年第4期,第118—124頁。
5、《淺談雷培鴻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學元,載廣西雷培鴻教育思想研究會編《雷培鴻教育思想研究文集(三)》,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
◆1997年
6、《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發展以及給我們的啟示》,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第4期,第82—88頁。
7、《維新運動時期梁啟超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學元,《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7年第5期,第89—91頁。
8、《加強教育綜合改革 促進女童教育發展——川北地區農村女童入學及輟學問題的研究》,川北女童教育研究課題組,《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第5期,第51—55頁。
9、《發展女童教育 提高民族素質——大巴山、米倉山地帶女童教育研究》,冉元輝、湯澤生、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第5期,第56—59頁。
◆1998年
10、《對川北地區女子義務教育的現狀及其改革研究報告》,《川北地區女子義務教育的現狀及其改革研究》課題組,《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第4期,第56—59頁。
11、《對川北某重點師范學校女生素質的調查》,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第4期,第84—90頁
◆1999年
12、《試論中日近現代女子高等教育的主要不同點及其成因》,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第23—29頁。
13、《近代廣西壯族師范教育的發展及其給我們的啟示》,杜學元(署名「杜玄」),《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第5期,第56—61頁
14、《試論王守仁的兒童教育思想》,杜學元,載金艷芬主編《教研論叢》,中國華僑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5、《試論梁漱溟的鄉村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杜學元,載金艷芬主編《教研論叢》,中國華僑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6、主持承擔的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川北地區女子義務教育現狀及其改革研究」1999年3月獲「世界銀行貸款師范教育發展項目改革課題「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
◆2000年
17、《大學素質教育應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杜學元,《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第25—26頁。
◆2001年
18、《我國西部邊遠地區女童失學原因調查與對策》,洪顯利、劉電芝、杜學元,《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
◆2003年
19、《貧困山區中學教育中的問題及對策》,劉偉斌、杜學元、黃魁耀,《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增刊。
20、《老年女性教育問題研究——四川省南充市老年大學的調查分析》,范瑣哲、杜學元,《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21、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enlightenment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Du Xueyuan,Contemporary Ecation (HK),2003(16).
22、《加強教育科研,促進教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杜學元、賈貴州,載葉上雄主編《教育強省——科教興川的必由之路》,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004年
23、《民國之前女子高等教育的回顧與審視:男性主義與女性主義的比較》,杜學元,《現代大學教育》2004年第3期。第36—39頁。
24、《淺談美國女子高等教育的發展及其成因》,杜學元,《西華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第99—102頁。
25、《論小城鎮女童教育生活世界的建構》,吳立保、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4年第 12期第66—69頁。
26、《女性主義視角下的中國女子高等教育》,杜學元,《高等教育研究》(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第4期,90—93頁。
27、《高校教師聘任制管窺》,孫剛成、杜學元,《教育與職業》2004年10月(中),第75—77頁。
28、《簡論網路教育與教育機會平等》,何岸、杜學元,《教育與職業》2004年11月(下),第7—8頁。
29、《高校專業設置雷同問題淺析》,何岸、杜學元,《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第93—97頁。
30、《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劉偉斌、杜學元,《宜賓學院學報》2004年第5期,第146—148頁。
31、《張瀾教育思想評析》,杜學元、龔波,《教育史研究》2004年第4期。第35—39頁。
32、《新中國大學生資助體系的改革與發展》,曾慶紅、杜學元,《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第154—156頁。
33、《福祿倍爾<人的教育>思想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盧長娥、杜學元,《中國西部科技》2004年第4期。
34、《略談洋務運動時期的留學教育》,劉偉斌、杜學元,《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4年第3期,第5—6頁。
35、《略論我國民辦高等教育投資體制的改革》,王勇、杜學元,《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第10—15頁。
36、《盧作孚的職工教育思想及其啟示》,王小紅、杜學元,載劉重來主編《盧作孚社會改革實踐與中國現代化研究》,香港天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第1版。
◆2005年
37、《我國小城鎮女童教育學業狀況的調查與分析》,杜學元、沈堰奇,《西華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第74—78、89頁。
38、《以人為本的高校人才資源管理探討》,孫剛成、杜學元,《西安歐亞職業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39、《外出打工人員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及對策》,張曉琳、杜學元,《宜賓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第99—101頁。
40、《論我國助學貸款的改革與發展展望》,曾慶紅、杜學元,《宜賓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第103—105頁。
41、《建立在生活平台上的德育模式》,鄭利波、杜學元,《宜賓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第116—118頁。
42、《從人的主體性談促進教師個體專業化的方式》,吳薇、杜學元,《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第125—127頁。
43、《斯坦福大學產學研一體化模式的啟示》,王勇、杜學元,《教育與現代化》2005年第1期。第24—26頁。
44、《教育勞動及其生產性投資》,鄭海波、杜學元,《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第4期。第29—32頁。
45、《淺談在外國教育史學科中如何創設富有探究性的教學過程》,范瑣哲、杜學元、肖韻,《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第58—60頁。
46、《中學生學習壓力源的社會學分析及其對策研究》,合作(2),《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5年第6期。第53—56頁。
47、《外國教育史教學中如何創設富有探究性的教學過程》,杜學元、范瑣哲,載楊孔熾主編、黃仁賢副主編《百年跨越——教育史學科的中國歷程》,鷺江出版社2005年第1版。
48、《異曲同工——莊子與盧梭人文教育思想的契合》,孫剛成、杜學元,《河西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第78—79頁。
49、《以人為本的高校人才資源管理探討》,孫剛成、杜學元,《延安大學學報》(社科)2005年第5期。第118—121頁。
50、《農村貧困地區中小學代課教師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安徽省某縣為例》,張軍、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 2005年第12期。第137—138頁。
51、《小城鎮初中女童的同伴同伴交往觀探析》,劉青秀、賈雲鵬、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5年第12期。第50—53頁。
52、《美日兩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模式比較研究》,杜學元、杜永紅,《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第75—77頁
53、《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婦女低教育探究》,嚴敏、杜學元、金珺,《成都中醫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第2期。第95—96頁。
54、《羌族民俗與羌族教育》,蔡文君、杜學元,《貴州民族研究》(CSSCI收錄期刊)2005年第6期。第197—202頁。
55、《歐陽修教育思想探微》,陳元、杜學元,《西南教育論叢》2005年第4期,第89—92頁。
◆2006年
56、《社會轉型時期我國教師職業聲望的現狀、成因及對策》,王新兵、杜學元,《教師教育研究》(CSSCI收錄期刊)2006年第1期,第66—70頁。
57、《試論新世紀的教育發展觀》,王新兵、杜學元,《教育探索》2006年第1期,第48—50頁。
58、《教育價值的回歸——從功利到人格完善》,張忻、杜學元,《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第134—137頁。
59、《試論我國觀念文化變遷對教師專業化的影響》,吳薇、杜學元,《教育現代化》2006年第1期。第30—31頁。
60、《淺談民俗對女童教育的影響》,杜學元、吳立保,《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6年第2期。第29—32頁
61、《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是當今時代對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學元,《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第2期(上)。第120—121頁。
62、《論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中的入學機會不均等》,杜永紅、杜學元,《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第127—132頁。
63、《中小學實施生命教育初探》,嚴敏、杜學元,《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年第4期,第155—156頁。
64、《荀子和亞里斯多德音樂教育觀之比較》,張忻、杜學元,《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第118—120頁。
65、《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是當今時代對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學元,《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第121—123頁。
66、《從社會分層的視角反思當前教育的功利追求》,鄭海波、杜學元,《內蒙古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第114—118頁。
67、《留守兒童初級社會化中家庭功能弱化問題研究》,劉繼強、杜學元,《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第112—114頁。
68、《試論農村中學債務問題》,周蘭英、杜學元,《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第7期(下),第14—15頁。
69、《中國男女分校與同校之爭的歷程、主要分歧及啟示》,杜學元,《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第85—90頁;《西部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第1期,第46—52頁。
70、《曾國藩教育思想探析》,杜學元、王新兵,《西部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39—42頁。
71、《陳鶴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啟示》,張麗、杜學元,《西部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46—49頁。
72、《論社會主義榮辱觀與我國高校師德建設》,周蘭英、杜學元,《西部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57—60頁。
73、《試論我國學校應加強學生的個性教育》,曹兆文、杜學元、蘇濟,《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第27—30頁。
74、《凸現教師魅力型權威,構建和諧教育》,杜學元、張忻,《成都中醫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第1期,第1—2頁。
75、《論胡宏的教育哲學思想》,陳小明、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6年第6期,第51—53頁。
76、《行政導向下的我國大學學術權力》,陳小明、杜學元,《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第154—156頁。
77、《論大學校訓》,庹紅平、杜學元、李化樹,《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第134 —136頁;《高等教育研究》(西華大學),庹紅平、杜學元、李化樹,2006年第2期,第16—19頁。
78、《論高收費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需求與市場化運作》,趙秋、杜學元,《當代教育科學》2006年第7期,第55—57頁。
79、《高等教育收費制實施中的教育機會不平等》,李敏敏、杜學元、趙秋、李江淘,《教書育人》(學術理論)2006年第6期,第6—7頁。
80、《對現行高校生師比要求一致性的質疑》,易莉、杜學元,《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2期,第70—72頁。
81、《徐特立教師論及其當代價值》,周蘭英、杜學元,《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第10期,第164—167頁。
82、《唐君毅教育哲學思想及其當代啟示》,杜學元、張忻,《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13—15頁。
83、《試論應大力加強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周蘭英、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68—71頁。
84、《淺談我國高校應建立學術休假制度》,高建華、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30—33頁。
85、《經濟轉型時期確定教師合理報酬初探》,劉飛燕、杜學元、徐安興,《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第7期(上),第93—94頁。

C. 重慶八中好還是南充高級中學好,做為一名教師的選擇

分別介紹吧
重慶八中是重慶市教委直屬的首批重點示範中學,是全國體育衛生先進學校、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及計算機示範學校、市文明單位和文明禮儀示範學校。學校建校66年,文化沉澱豐厚,堅持「以人為本、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形成了「誠、勤、立、達」的求實求真校風,學校素以校風正、學風濃、質量高的特點為社會推崇。學校多次獲得市教育教學科研優秀獎,是全市唯一連續數年榮獲重慶市高中教學質量特別優秀獎的學校,師生共同創造發明的吸管樂、燈具走進了中央電視台,學生發明的多功能旅行包、節能型水龍頭獲國家專利,王文靜同學獲第五屆宋慶齡獎學金,曾理同學獲2003年國際奧林匹克天文競賽金獎,僅2003年就有5位同學進入了全國高中奧林匹克競賽冬令營集訓,學校高考升學率和重點大學升學率名列全市前茅,近兩年被清華北大錄取35人,一大批學生被全國知名重點大學錄取,十名優秀學生被選送到新加坡留學。學校具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200餘名教師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熱愛學生、勤奮工作,其中全國優秀教師3人,正教授級研究員、特級教師11人,高級教師93人,一級教師87人,校長張勇榮獲2002年「重慶市勞動創新獎章」,13名教師參加由重慶市教委組織的優質課大賽決賽全部獲一等獎,獲一等獎人數居全市第一,被社會譽為「八中現象」。學校積極打造書香校園。「教師論壇」、「學生論壇」蘊書生意氣,多名家風范,為師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讀書沙龍」廣吸博納、百家爭鳴,中外名著和健康時尚書籍在這里有聲有色。學校加強信息化、國際化的發展。常年聘請外籍教師4—6人為學生授課,是全國十五所中美交流AFS學校之一,學校與英國利物浦綠岸中學結成姐妹學校,互派師生友好交流。學校是參加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國網路教材實驗的京津滬渝七所中學之一。學校擁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塑膠田徑場、草坪足球場和藏書豐富的圖書館成為學生喜歡的地方。全市中學唯一的英語調頻廣播電台「八中之聲」的開播,受到學生歡迎。與寬頻網接通的千兆校園網,加強了校園與國內乃至世界的溝通。每年一度的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及專家講座、、研究性學習等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學校開展排球傳統項目40年,為高校和省市、國家隊輸送體育人才達400餘人。1987年被確定為全國培養體育人才試點學校。先後四次被評為全國先進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四次在學校承辦全國青少年排球賽,學校女排曾兩度赴日本參加國際比賽,2002年在全國女子乙組(國家體委注冊運動隊)比賽中獲冠軍。學校校園環境優雅,樹木蓊鬱,鳥語花香,靈氣回盪,散發著書卷之氣。跨入新世紀的八中人,正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以「德高、業精」的群體形象托起現代教育的太陽。
四川南充高級中學1927年正式建校,原名南充第四中學,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大學老校長吳玉章先生創立並擔任首任校長,至今已有80餘年的辦學歷史,為南充教育局直屬學校,四川首批國家級示範重點中學之一。學校位於南充市中心,臨嘉陵江畔,人文底蘊厚重,注重素質教育。
南充高中聚集了川東北20餘市區縣大量優秀學子,擁有川內除成都外最好的硬體設施和人文環境 ,大型體育館,天文台,塑跑道,游泳池全部具備,教室裝有空調及多媒體設備。
學校理科實驗班(火)實行小班教學,富有特色,理科強勢,自2000年以來成績顯著,實力不俗,是川東北最好的品牌班級,居四川省領先水平。 學校實行標准化,規范化管理,學風濃郁。十分注重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社團活動開展較多;射擊,定向,無線電,田徑,籃球等體育項目四川前三。本校學生活躍,氣氛自由,學生社團成熟,亦有自己的重大民間傳統,飛紙節,組團樂隊,喉樓,畢業生書籍跳蚤市場,青年志願者,各種活動講座及宣講會等。學校氣氛輕松活躍,比如高2002級全年級曾到閬中,廣安秋遊;高2008級3班亦在高三下學期到遠離市區幾百公里外的風景區春遊或者高二班級自發組織演唱會,聖誕晚會,話劇表演,藝術節等。 學校交通,生活方便,鄰近車站,附近擁有好又多,家樂福等大型超市,以及商場若干;臨近2所國家三級甲等醫院及兩家大型書城。是四川具有保送生資格的六所名牌公立高中之一
1993年以來,學校連續取得南充市高考、畢業會考綜合評估連冠。數度有優秀學子摘取南充市高考文理狀元桂冠,數人曾經進入四川高考文理總分前十名,數度有同學奪得四川高中學科競賽第一名或者入選冬令營代表四川參加全國決賽,數名同學單科高考名列全省第一,例如2005級7名同學高考數學滿分,2008級9名同學高考數學150分滿分,1名同學語文全省最高分。亦有同學多門學科競賽一等獎,或者入選中科大少年班。
1995年以全市總分第一名順利地通過了省教委對重點中學的達標驗收。
1999年上重點線人數佔62%,高考進入清華北大11人。
2000年學校高考上線523人,考入清華、北大13人。
2001年高考考入清華北大12人,居全省領先水平。
2002年高考,參考人數668人,考入清華北大13人,重點率69%。
2003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數29人,全省第一。考入清華,北大17人(另外保送進入4人),共計21人。
2004年高考769人參考,600分以上人數居四川第2,進入清華,北大13人,居全省領先水平。
2005年高考,上北京大學線21人,05級35名同學被清華,復旦,北大,浙大,中國人民大學五校錄取,居全省領先水平。
2006年高考,重點本科上線620人,應屆生理科600分以上220人,居四川第二。高考上北京大學線(660分)20人,當年進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及香港名牌高校應屆生26人。
2007年高考,鄭直(679分,四川理科第五),高嘉晗(文科641)囊括全市文理狀元,重點本科606人,理科應屆600分以上137人,四川第三,高考中13名應屆生同學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錄取。
2008年高考,梁蓮籽(709分,四川省理科第六)榮獲全市理科狀元,重點本科770人,600分以上667人,居四川非延考區第一,其中650分以上理科應屆142人,文科應屆7人,居全省領先水平。
學校2004年順利成為中國人民大學在川小語種保送生試點首批四所中學之一。2005年順利成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在川第一批小語種保送生基地校。
2000來,陸續成為中南大學、重慶大學等學校優質生源基地,至2007年為止該校已與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在內的9所國家211學校和985學校簽定了類似協議,展開合作,學生成長有了更通的坦途。
長期以來,該校為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高校在川招生生源穩定且生源數量排名靠前的學校;為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石油大學,成都理工大學,重慶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輸送了相當規模的大批大量人才。
截至2008年10月,學校有初中,高中7000多學生,其中南高聯中為南充高中初中部,2005年初創立,為川東北最好的初中,全校平均分高,理科競賽,英語強勢,綜合能力強,壟斷南充市一半以上初中學科競賽一等獎,其中第一屆聯中學生大部分順利進入高2011級。
自建校以來,南充高中取得了較大成就,每年向校輸送大批優秀學生,其中有世界著名的數學家陳永川、著名航天科學家鄒利鵬、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的發明者王素玉等等。升入高校的學生中,現有600餘名在海外攻讀博士學位或從事科研工作。
學校學生素質高,創新能力強,參加全國、省、市的各種比賽,獲金牌、銀牌多枚,近幾年來學生發表的科技小論文有幾十篇,學生書畫作品在參加全國美展中獲大獎,作品選送日本、新加坡展出,都受到好評。
經嚴格選拔,該校被北京奧組委、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聯合授予「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全省10所)。被成都軍區、四川省軍區授予四川省首批國防生源基地學校(全省16所)。
學校曾先後榮獲省精神文明先進集體、省衛生先進單位、省環保先進集體、省計算機先進集體和市(地)先進單位、優秀黨組織等各類榮譽、獎勵90餘次。被命名為國家級電教實驗校、省校風示範校、省體育項目傳統校等。
」蓮池冷冷,嘉陵湯湯。碩士學子,會聚一堂。」八十年的歷史寫就了南高的輝煌。展望未來,南充高中將繼續以飽滿的熱情,堅持以「弘揚誠勇,追求卓越」為訓誡努力奮斗。
南高史冊
悠久的歷史
1927年秋,四川省南充高級中學創立,時名南充嘉陵高級中學,著名教育家吳玉章先生任首任校長。
1927年,確定10月29日為校慶日,定」誠勇」為校訓。
1935年,更名為四川省立南充中學校。
1950年,與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張瀾先生創辦的私立建華中學合並,定名為川北南充高級中學。
1953年,更名為四川省南充高級中學,並列為省重點中學至今。
1999--2000年學校大事記
1998年10月23日,學校舉行了隆重的」鎮泰圖書樓」奠基典禮。
1999年7月,五樓一底、總面積達400㎡的」鎮泰圖書樓」竣工並交付使用。
1999年1月,該校獲98年度復查保持了市級文明單位。
1999年1月,學校98年度被命名為省級衛生先進單位。
1999年6月,學校被評為四川省先進基層黨組織。2000年被中共南充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1999年11月,學校被四川省體委、省教委首批重新命名為」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1999年12月,該校99年度被評為」四川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准」先進集體單位。
2000年4月28日,四川省教委任命該校為」四川省教委普教科研資助金項目,中小幼創新知識技能教育的實驗研究實驗學校」。
2000年4月,該校被省委宣傳部、省教委評為」四川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單位」。
2000年5月,該校共青團團委被市團委評為」先進基層團組織」。
2000年8月,該校高考畢業總人數676人,上線525人,其中上重點線238人,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共計13人(清華7人,北大6人)。
2000年8月,全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中,該校高2002級學生劉佳妮獲女子組全國冠亞軍,劉凱申獲男子組全國亞軍。
2000年9月13日,省委宣傳部殷部長、省委黨校龔校長等一行五人,在市委組織部劉照來部長和林清華部長一行五人的陪同下,來該校檢查基層黨建工作,對該校的黨建工作感到十分滿意。
2000年10月23日,該校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試驗學校」。
2000年10月,該校政治老師杜宜和榮獲省高中政治優質課競教一等獎,學校獲優秀組織獎。
2000年11月,該校青年教師蒲禮平、馬紅艷榮獲省高中青年教師化學優質課競賽一等獎,學校獲優秀組織獎。
2000年11月,該校高2001級8班學生周昕,參加全國中學生化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四川省第一名,並獲全國總決賽前23名的優異成績。
2000年12月23日,經四川省檔案局達標驗收檢查,該校檔案管理工作達省三級,並授檔案管理等級證書一個。
2000年―2006.3 四川省南充高級中學(簡稱南充高中)
順慶校區(校址:順慶區涪江路)
嘉陵校區(校址:嘉陵區學府路)
高坪校區(校址:高坪區龍門鎮)
2001年成為首批國家級示範高中。
2006.4――今 四川省南充高級中學(簡稱南充高中)
順慶校區(校址:順慶區涪江路)
嘉陵校區(校址:嘉陵區學府路)
南充能成為國家重點高中,今時今日也始終以教學為本 為國家培養了優秀人才

閱讀全文

與南充市嘉陵區老年大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繁昌做核酸體檢多少錢 瀏覽:128
買長壽面怎麼做好吃 瀏覽:977
什麼時候開始買斷能退休年齡 瀏覽:723
2016年退休年齡改 瀏覽:578
護理員如何照料老人飲食 瀏覽:400
暑假養老院實踐內容 瀏覽:506
2018農村失地農民養老保險 瀏覽:257
長壽區人大副主任是什麼級別 瀏覽:578
老年人喜歡看的電影 瀏覽:216
養老院活動室管理人員工作職責 瀏覽:981
5月醫保交了養老沒交是什麼情況 瀏覽:542
老年人失能主要集中在多少歲以上 瀏覽:740
女人如何長壽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515
江蘇省老年公寓員工工資 瀏覽:106
為什麼說家裡不能養長壽花 瀏覽:396
體檢腳臭了怎麼辦 瀏覽:90
長壽路龍蝦店 瀏覽:363
機關單位養老保險繳費證明怎麼打 瀏覽:138
全世界最長壽的人 瀏覽:991
給狗做體檢去哪裡好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