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年齡最大的老人多少歲
誰是中國最長壽的老人?最長壽的老人到底有多大年齡?百歲壽星的養生秘訣是什麼? 10月6日,由中國老年學會主辦的首屆中國十大壽星排行榜將謎底一一揭曉。 此次首屆中國十大壽星排行榜評選活動是從各地推薦的272名百歲老人中,根據戶籍簿確認的出生時間,按年齡排序產生了截至到9月15日仍健在的2008年中國十大壽星。活動評選出男女壽星各10名,平均年齡117.5歲,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肅、河南、湖南、海南。 在10月6日公布的榜單中,新疆有6位百歲老人榜上有名。其中,121歲的喀什地區澤普縣的維吾爾族老人薩迪克·薩伍提 (生於1887年8月9日,現住喀什市),118歲的維吾爾族老人買合甫·孜汗(生於1890年6月15日,現住烏市頭屯河區火車西站機務段路西社區)分獲男女壽星冠軍。 評選工作於6月30日啟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老年學會或老齡委在8月31日前選出當地各前5名男女壽星,申報中國老年學會。中國老年學會匯總各地材料進行初選,並委託專業中介機構進行核查,排出名次。據了解,我國百歲及百歲以上人口已由1990年的6681人上升到2000年的17877人。目前,新疆百歲以上的老人有1413位。 調查顯示,十大壽星長壽秘訣有五條:一是心態平和,順其自然,不苛求,不攀比,不埋怨;二是生活規律,喜歡勞動,定時作息,粗茶淡飯;三是心地善良,待人寬厚,樂於助人;四是家庭和睦,子女孝順;五是遠離喧囂,環幽室簡。大多數壽星居住農村磚瓦或土木平房。 「中國十大壽星排行活動是展示各地長壽水平和壽星風范的重要窗口,是總結傳播長壽經驗,引導社會關愛百歲老人的重要活動載體。」此次壽星評選活動的負責人中國老年學會顧問宋玉華說。 【新聞鏈接】 第一女壽星愛吃肉愛聊天 10月6日下午,當記者將排行情況告訴老壽星買合甫·孜汗老人時,正在家吃肉包子的老人高興地直拍手。買合甫·孜汗老人目前正在喀什老家探親。當她知道自己是全國女性長壽第一人時,連向孫子核實,當看到孫子連連點頭後,老人伸出一根指頭,得意地晃來晃去。 買合甫·孜汗老人一直生活在喀什岳普湖縣農村,以種田為生,育有3個兒子。 1974年,她隨招工到烏市鐵路系統工作的小兒子吐爾地來到烏市 ,一直操持家務,照顧8個孫子孫女。 「老太太特別愛聊天。 」每次孫女婿買爾丹陪老人散步時,她總會和鄰居說個沒完。在家裡也是如此,只要有人在她身邊,她就要說話,連1歲半的重孫女也不放過。 「老人每天要吃四頓飯,一頓都不能少。 」老人的小兒子吐爾地說,老太太近20多年來,又喜歡上吃肉。老人愛吃羊肉牛肉,卻從不吃雞肉、魚肉。 老人雖然已經118歲了,但經大夫檢查發現,除右眼視力不好、耳朵有點背、上頜牙齒掉了外,並沒什麼大毛病。
② 有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指的是什麼
1979年4月是一個春天,鄧小平在南海邊劃了一個圈,這個圈是深圳經濟特區。
鄧小平同志是創辦經濟特區的主要決策者。早在1979年4月,他在聽取當時中共廣東省委主要負責人的匯報後說:可以劃出一塊地方叫做特區。陝甘寧就是特區嘛。中央沒有錢,要你們自己搞,殺出一條「血路」。
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並頒布《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中國經濟特區就這樣誕生了。深圳經濟特區是鄧小平同志親自開辟的最早的改革開放的試驗地之一。
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創辦經濟特區,是中共中央、國務院根據鄧小平的倡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順應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發展的新趨勢,在總結國內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為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作出的重大決策和重大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