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人患上老年痴呆時,有哪些症狀是特別明顯的
老年痴呆在醫學上又稱之為阿爾茲海默病,阿爾茲海默病起病隱匿,可呈進行性發展,主要表現在認知功能減退和非認知性神經精神症狀,很顯然老年痴呆這種疾病主要是發生在老年患者身上,先是記憶力衰退,剛剛做的事忘了,剛剛說的話忘了,那時以為他賴皮,後來,問一句話重重復復,問到我們都煩了,他還繼續問同一句話,一次收到一個快遞,他捧過來問我是啥。
說過的話馬上就忘了。有時在說話的時候無法找到正確的詞語來形容,而且會經常性的絮絮叨叨。我還發現在我父親得病初期特別敏感,多疑等。一是多溝通,不要使其孤單獨處。二是多理解,多點尊重,不要看不起。三是多動腦,盡量促其動腦增加腦子活躍度。
這種症狀是老年痴呆發作前的重要徵兆,很多老年痴呆的患者初期都曾有過記憶力衰退的情況,並且這種衰退的速度非常明顯,無論一件事被告知了幾遍仍然會馬上就忘記,甚至對於人名和長相的記憶功能都會衰減。65 歲以後發病者稱老年性痴呆症,多見於70歲以上(男性平均73歲,女性為75歲)老人,女性較男性多(女:男為3:1),中國的患病率為4.8%。
Ⅱ 老年痴呆症會有哪些前兆顯示
現在,一些老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會有怎樣的前兆顯示呢?接下來我為你分享一下老年痴呆症的相關前兆顯示,一起來看看吧!
1、個性和人格改變。
多數表現為自私、主觀,或急躁易怒、不理智,或焦慮、多疑。還有一部分人表現為性格孤僻,以自我為中心,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缺乏熱情,與發病前相比判若兩人。
2、行動障礙。
動作遲緩,走路不穩,偏癱,甚至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不能自主時食,終至死亡是老年痴呆早期症狀之一。
3、記憶障礙。
老年性痴呆發病最初的症狀是記憶障礙,老年痴呆早期症狀主要表現為近期記憶的健忘,老年痴呆早期症狀還有如同一內容無論向他述說幾遍也會立即忘記,剛放置的東西就忘掉所放的位置,做菜時已放過鹽過一會兒又放一次,剛買下的東西就忘記拿走,剛剛被介紹過的朋友,再次見面時就因忘了他的姓名而出現尷尬的場面。
4、對時間和地點的定向力逐漸喪失。
例如不知道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不清楚自已在何地,出了家門就找不到家等。
5、計算能力障礙。
輕者計算速度明顯變慢,不能完成稍復雜的計算,或者經常發生極明顯的錯誤。嚴重時連簡單的加減計算也無法進行,甚至安全喪失數的概念也是老年痴呆早期症狀表現。
1、常吃富含膽鹼的食物
膽鹼有助於乙醯膽鹼的生成,乙醯膽鹼能增強記憶力,有防痴呆的作用。含膽鹼豐富的食物有豆類及其製品、蛋類、花生、核桃、魚、瘦肉等。
2、常吃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
維生素B能有效地降低老年痴呆的發病率。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有臭豆腐、貝類、海帶、肝、腎、白菜和蘿卜等。
3、嚴格戒煙
吸煙歷史越長,每天吸煙越多,腦動脈硬化越明顯,越易導致大腦供血不足,腦組織萎縮,導致痴呆。
4、少飲或不飲烈性灑
酒精能使大腦細胞密度降低,腦組織萎縮,腦功能降低,反應遲鈍導致痴呆。
5、防便秘
腸道內細菌能將未被消化的蛋白質分解成氨、硫化氫、吲哚等有毒物質,並被血液吸收。便秘時大便滯留於腸道過久,上述有毒物質隨血液循環過量進入大腦,可導致智力下降。
1、花生米45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同入砂鍋內,加水煮至米爛湯稠為度。每晨空腹溫熱食之。花生米中的卵磷脂是神經系統所需要的重要物質,能延緩腦功能衰退。
2、大蒜1頭,搗爛;炒芝麻180克,蜂蜜180毫升。與蒜泥混合,置冷暗處1個月以上。每次半茶匙,用90毫升熱水沖服,每日1次,最多不能超過2次。可增進記憶力。
3、熟地、淮山葯、山萸肉、生地各15克,黨參、黃芪、茯苓、酸棗仁、澤瀉各12克,龍骨(先煎)、龜板(先煎)各18克,五味子、石菖蒲各9克,遠志6克。水煎分3次服,隔天服1劑,連服15劑。
4、遠志根(陰干、切細)11克。用500毫升水煎至350毫升。內服,每日1劑。主治健忘。
5、芍葯40克,川芎、澤瀉各34克,茯苓、白術各22克,當歸20克。將上葯研成粉,每服10克,早晚各1次,溫開水送下。本方對單純痴呆型患者療效最佳。
6、遠志、石菖蒲各3克,干蝮蛇肉1克。共研末,濃煎。每日1劑。可有效增進記憶力。
Ⅲ 老年人手腳抖動的原因
問題一:老年人手發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呢?老年人手發抖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有些人的手抖是因為情緒緊張,或者是太累了,但是還有人的手抖屬於病理性的,是由於某些疾病導致的,那麼到底呢?北京首科中醫研究院的專家指出不同的人,手抖的原因是不同的,是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分析的。老年人手發抖有疲乏、情緒等生理性原因,也有帕金森(震顫麻痹)病等引起的原因。生理性手抖動的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靜止時出現,是一種細小的、快速的、無規律的抖動。生理性手抖常在精神緊張、恐懼、情緒激動、劇痛及極度疲乏的情況下出現,一旦引起手抖的上納中述原因消除,手抖也隨之消失。病理性手抖,醫學上稱「震顫」;是指手不隨意的顫動。主要分為靜止性手抖和運動性手抖兩種類型。其中靜止性手抖是肌肉在完全放鬆的情況下,即寧靜的狀態下出現的手抖。這種手抖在睡覺時就可消失,手抖速度為4-6次/秒,比較有規律,典型的疾病如帕金森(震顫麻痹)。運動性友耐手抖是只在運動時出現手抖,運動接近目標時抖動加重。如醫生給病人做指鼻試驗時,要病人伸直前臂;再用食指指自己的鼻尖;食指尖越接近鼻尖,手的抖動就越明顯。運動性手抖無規律,抖動幅度大,受情緒影響而增強,常見於腦神經和上肢神經的病變。經絡介入激活療法治療病理性手抖效果顯著「經絡介入激活療法」治療帕金森是利用祖國醫學、中醫經絡學說,它以獨特的理論及長期的臨床實踐的顯著療效,篩選了百餘種高山缺氧天然葯材組成特殊的配方:將葯物直接介入到手足三陰三陽,在三陰三陽的雙方的運動變化過程中。葯物的有效成分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為用、相互傳導到經絡中,能促進神經系統修復和神經元細胞再生,可改善帕金森氏病,帕金森綜合症、腦神經功能障礙、老年痴呆症、精神障礙等,從而起到智力提高的作用。有利於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降低肌肉韌帶的緊張度、緩解痙攣、防治繼發性肌萎縮、關節攣縮的作用。綜合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知道了吧,北京首科中醫研究院的專家指出經絡介入激活療法能很好的治療手抖洞告山,不僅效果好,而且沒有副作用,價格也是非常合理的,而且屬於標本兼治的方法,避免了西葯的依賴性等問題,所以手抖的患者不妨考慮一下經絡介入激活療法。
問題二:老人的手腳總是不自覺發抖,是怎麼回事 這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名稱為帕金森氏病又稱震顫麻痹,震顫是指頭及四肢顫動、振搖,麻痹是指肢體某一部分或全部肢體不能自主運動。
一般在50~65歲開始發病,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60歲發病率約為1‰,70歲發病率達3‰~5‰,我國目前大概有170多萬人患有這種疾病。目前資料顯示,帕金森氏病發病人群中男性稍高於女性,迄今為止對本病的治療均為對症治療,尚無根治方法可以使變性的神經細胞恢復。
問題三:老年人手腳不由自主的抖動 肢體甚至頭頸的不由自主的抖動,醫學上稱為震顫。它僅是一個症狀,是指身體的一部分或全部表現為不隨意的有節律性的顫動,臨床上又將其細分為:靜止性震顫、運動性震顫、姿勢性震顫、回跳性震顫及震動性震顫等。 靜止性震顫即肌肉在鬆弛的情況下出現肢體抖動,睡眠時消失,較有節律。帕金森綜合征即屬此類。 運動性震顫是在靜止時不出現,運動時才發作。表現為無節律、振幅大,常因情緒激動、精神 *** 而發作。這是拮抗肌協調障礙的結果。常是小腦病變的反應,如小腦腫瘤、結合臂病變、腦血管硬化等。 姿勢性震顫又稱意向性震顫。其實此種震顫歸屬運動性震顫,即指身體處於某一特定姿勢(如卧或坐時)或從事某種目的運動或保持某一姿勢時才出現,靜止時消失。 震顫雖然表現為手的抖動,但其病根多在大腦,皆是因某種疾患使大腦涉及運動協調功能的區域受到損害。臨床上的病因有帕金森綜合征,肝豆狀核變性,肝性腦病,小腦、腦干病變,腦動脈硬化,腦缺血,葯物中毒,痴獃等。 老年人如果出現手抖症狀,且日益嚴重,應該及時求醫做適當檢查,明確病因,正確治療。 有些人進入老年以後手就會發抖,這是為什麼呢?醫學上稱這種老年人手發抖的現象叫做老年性震顫。一般與下列因素有關: 首先,據科學驗證:趨於年邁者,腦細胞減少20%,進入高齡期減少30%。腦細胞的衰亡,神經細胞的老化,會導致小腦萎縮,引起協調共濟功能異常。 其次,由於老年人動脈硬化,新陳代謝障礙,加之活動量小,體內血液中的氧氣和養料對肢體供給較差,肌肉發生「廢用性萎縮」,肌肉變硬,肌力減退,肌肉的收縮不規則,張力過低,也會引起產生肌肉的縮張不協調。 那麼,如何來預防和緩解手發抖呢? 注意用腦衛生,加強腦的鍛煉,可推遲腦細胞衰老,延緩小腦萎縮的進程。 適量運動,加強關節、肌肉鍛煉,可以增強體內的新陳代謝,使組織器官充滿活力,有助於各關節、各肌肉群之間的相互協同運動,推遲衰老的進程。 關於兩腿打顫,在老年人中也是很常見的一種症狀,亦是人體老化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現象,多數是因為脊髓腰段前角細胞和所屬神經纖維的變化或萎縮,屬於一種細微的局限於一些肌束的極其快速而短暫的收縮,不伴有關於的活動。濕度和機械 *** 常可誘發,與動脈硬化和糖尿病無直接因果關系,醫學上叫「肌束顫動」。「肌束顫動」要積極預防,主要方法是:加強體格鍛煉,增強皮膚對外界 *** 的耐受性,促進下肢神經和肌肉的細胞代謝,防止衰老的進程。也可服用一些營養神經和肌肉的葯。此外,理療、 *** 、針灸、氣功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問題四:老年人突然四肢發抖是什麼原因 你好,老人手抖,確實是一種不可能抗拒的老化現象。但不一定每個老人都會手抖。縱使顫抖,但其輕重程度也不一樣。多數而言皆表現在細小動作上比較明顯,如寫字不再流暢均勻、穿針會抖抖索索、挾菜會誠徨誠恐、敬酒會杯搖酒濺。有的還會搖頭晃腦、步態蹣跚、動作遲緩、記憶衰退。這既是老人衰退的表現,也是一種病態的反映。顯示為手抖,其實病根在腦中,多是大腦退行性變所致。
一是腦動脈硬化、腦供血不良,腦細胞衰退而影響生理功能。這多表現為微小動作的手抖,尤其寫字時更為明顯,多在一側。粗活用力時的大動作,則不一定會發生顫抖。若某一血管梗塞,除手抖外,還會有相應的神經功能缺損。手抖的症狀會隨年齡的增加和血管硬化的加重而加重。這一類手抖治療的重點在於治療血管硬化、高血壓、高脂血症,另外還需戒煙忌酒,做到清源治本。
二是帕金森病一類。這是腦內錐體外系疾患之一,病灶在大腦深處的丘腦基底節處,主要是缺乏多巴胺。典型的是一側或雙上肢,尤其是遠端出現不以意志為轉移的抖動,緊張激動時加重,安靜時消失,且動作遲鈍、反應慢、關節僵硬、手腳不靈、步態不穩、語言不暢、抄寫時字歪扭。此病確診後可採用服葯或手術方法,如服用左旋多巴、安坦以及行立體定向術,效果不錯,但可復發。
三是小腦半球的疾患。可因腫瘤、小腦萎縮、腦供血不足而致。這一類手抖的特點是意向性震顫,即靜止時不抖,運動時出現。令其指鼻尖時,手發抖且指不準確,同時還可合並眼球震顫、走路時呈醉漢步態、動作不協調,間或耳鳴、失聰等。此時,需作CT、磁共振或誘發電位等檢查,可找出病源,及時正確地處理 .總之,老人手發抖的病灶多在大腦,因此局部治療如針灸、理療的效果,常常不盡人意。理想的療法是尋源根治。
問題五:老人手腳顫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帕金森綜合征
問題六:老人心跳快手腳抖是什麼原因 您好您這種情況可能交感神經興奮起的出汗心悸等症狀早搏如果不頻繁對您不會有什麼影響 建議您放鬆心情不要過飽飲食如果早搏較多而且心率較快可以服用控制心率葯物只要您放鬆心情偶爾有早搏是正常的不會影響您的健康
問題七:老人上了年紀手為什麼會發抖 手抖分為生理性手抖和病理性手抖
生理性手抖動的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靜止時出現,是一種細小的、快速的、無規律的抖動。生理性手抖常在精神緊張、恐懼、.情緒激動、劇痛及極度疲勞的情況下出現,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手抖也隨之消失。
病理性手抖,醫學上稱「震顫」;是指手不隨意的顫動,常為永久性的。主要分為靜止性手抖和運動性手抖兩種類型。其中靜止性手抖是肌肉在完全放鬆的情況下,即安靜的狀態下出現的手抖。這種手抖在睡覺時就可消失,手抖速度為4―6次/秒,比較有規律,典型的疾病如帕金森綜合征。運動性手抖是只在運動時出現手抖,運動接近目標時抖動加重。如醫生給病人做指鼻試驗時,要病人伸直前臂;再用食指指自己的鼻尖;食指尖越接近鼻尖,手的抖動就越明顯。運動性手抖無規律,抖動幅度大,受情緒影響而增強,常見於腦神經和上肢神經的病變。
臨床上引起病理性手抖的常見病有:上肢神經疾病與損傷、腦組織疾病和葯物中毒性手抖。
手抖是老年人的常見現象。兩只手抖個不停,吃飯、寫字都受到嚴重影響,令老人們非常苦惱。醫學上將這種抖動稱為震顫。震顫雖然表現為手的抖動,但病根多在大惱,因某種疾病使大惱負責運動協調功能的區域受到損害從而引起震顫。
在臨床上,震顫麻痹症、腦動脈硬化、中腦或小腦平病變、肝性腦病、葯物中毒、痴獃等,都有可能引起老人手抖。據醫學研究發現,食用蠶豆、咖啡,可有效地控制震顫。家人可以適當給老人多吃這兩種食物。
如果排除病理因素,手抖的另一常見病因是由心理因素引起。
你的問題有點象預期焦慮症。這種問題常常製造了一個使病人感覺到恐懼的情境。比如,你非常擔心工作有別人在場時手會發抖,結果別人來到你面前時,你的手真的在抖動了。在預期性焦慮症中,引起心理反應的症狀的焦慮會加劇或導致症狀的產生。而症狀的出現又進一步強化預期性焦慮,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在這個惡性循環中,你被封閉起來而不能自拔。
由此可見,你真正害怕的是害怕本身。
問題八:為什麼老年人的手會抖? 手抖主要有兩種情況:1.特發性震顫。這種病的病因不明,主要累及上肢和頭部。主要表現是做精細動作時出現手抖,如寫字、持筷子、扣紐扣等。情緒緊張、疲勞時手抖更明顯,於精神鬆弛或休息時減輕或完全消失。喝酒後症狀可減輕。特發性震顫進展非常緩慢或不進展,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2.帕金森病。這是一種發生於老年人的退行性疾病,除手抖外,還伴有動作緩慢,肢體僵硬,平衡功能差等症狀。
手抖分為生理性手抖和病理性手抖
生理性手抖動的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靜止時出現,是一種細小的、快速的、無規律的抖動。生理性手抖常在精神緊張、恐懼、.情緒激動、劇痛及極度疲勞的情況下出現,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手抖也隨之消失。
病理性手抖,醫學上稱「震顫」;是指手不隨意的顫動,常為永久性的。主要分為靜止性手抖和運動性手抖兩種類型。其中靜止性手抖是肌肉在完全放鬆的情況下,即安靜的狀態下出現的手抖。這種手抖在睡覺時就可消失,手抖速度為4―6次/秒,比較有規律,典型的疾病如帕金森綜合征。運動性手抖是只在運動時出現手抖,運動接近目標時抖動加重。如醫生給病人做指鼻試驗時,要病人伸直前臂;再用食指指自己的鼻尖;食指尖越接近鼻尖,手的抖動就越明顯。運動性手抖無規律,抖動幅度大,受情緒影響而增強,常見於腦神經和上肢神經的病變。
如果排除病理因素,手抖的另一常見病因是由心理因素引起.
問題九:老人手抖是什麼原因? 很多人到了老年以後,上肢有可能出現發抖的現象。因此有人說,人老了,手發抖,這是常事。但是從醫學角度看,老年人手發抖可能是疾病的一種表現,應該引起重視。頸椎病由於局部的神經受到壓迫,往往出現手指發麻和發抖的症狀;老人甲亢病,一般表現為食慾亢進而形體消瘦,兩眼微突而炯炯有神,但少數人只表現為兩上肢平伸時抖動;手發抖還可能是腦中風的先兆。最煩人的恐怕要算是帕金森氏病,又稱為震顫麻痹症。帕金森氏病是因為腦部黑質――蒼白球系統中有一種叫做「多巴胺」的化學物質含量不足引起。肢體抖動得很規則,每秒鍾約抖4-8次,往往在不活動的時候抖得厲害。除了抖動以外,還會出現四肢僵硬、活動不便等症狀。如不治療,病情會逐漸加重。嚴重時甚至躺在床上不會翻身,坐下不能站起,站了邁不開步子。還有一類疾病酷似帕金森氏病,是由某些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如腦炎、腦血管並腦腫瘤、顱腦外傷等,統稱為帕金森氏綜合征。患者除了具有帕金森氏病的特徵外,還有各種原發病的症狀。如腦炎可有發燒,腦血管病有肢體癱瘓,腦腫瘤有頭痛、嘔吐,顱腦外傷有外傷史、意識障礙等。對於帕金森氏綜合征,只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其症狀便會減輕或消失。老人手抖最常見的要算是老年性震顫。患者不但手、腳會發抖,連頭部、面部、口唇、舌頭以及下頜都可能不由自主地抖動。活動時抖得明顯,疲勞、寒冷或情緒緊張、激動時加重,安靜時常減輕甚至消失。此病是一種有遺傳傾向的疾病,病情穩定。除了抖動以外,並沒有什麼其它變化,所以有人叫它「良性震顫」。不過應到醫院確診,是否治療由醫生來決定。
Ⅳ 老年痴呆早期症狀
青島民生生活【游金地】作為同城民生服務一站式平台,提倡社會共同關愛老年人生活,為他們提供幸福晚年,今日小編為您總結美國科學研究出的預測老年人認知障礙(老年痴呆症)的十個標准,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1.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症
經研究表明,中年時期患上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症的人在老年時期患上認知障礙症的可能性會增加2-3倍,希望大家盡早預防注意。
2.受教育程度低
如果一個人受教育年限較少,智力鍛煉程度較低,晚年時候易患上老年痴呆症,而那些經常參加業余活動,經常玩動腦筋游戲的人這種風險就較低。
3.缺乏蔬菜水果和香料
眾多蔬菜水果大料中,筍瓜、西葫蘆、茄子、甘藍、藍莓、肉桂和姜黃會增強認知功能,所以說印度人患上老痴症的比較少,生薑尤為重要。
4.頭部受過創傷
頭部受過創傷的人在老年時患上認知障礙的幾率也會明顯增高,因此我們在運動時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
5.無法同時走路和說話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表現之一就是行走緩慢,左搖右晃,無法一邊走路一邊與人交流,因此如果您家中老人出現這種情況,就需要引起您的注意了。
6.方向感差
認知障礙症患者經常迷路,缺乏方向感,因此如果您年輕是這種現象嚴重,甚至經常迷路,就要注意了。
7.抑鬱症
抑鬱症患者,社交圈子極小,這也是老痴症的病因之一。
10.睡眠質量差
老痴症患者睡眠質量差,躺在床上睡不著,白天時間經常精神不振、打盹,這些都是病兆。
Ⅳ 如何讓老年痴呆老人晚上不起床亂走
老年痴呆患者可能會感到焦慮或激越。他們會變得坐立不安而來回走動或不斷徘徊。患者也內可能在某個特定容地方出現不安或者集中在某些特殊事情上。
能引起激越的情形包括:
1.搬進新居或新的護理機構
2.環境的改變或更換照料者
3.誤以為受到威脅
4.周圍混亂的環境讓他(她)感到害怕或疲勞
建議給你外婆創造一個祥和的環境。移除使患者感到緊張、危險或引發激越的物品:把患者安置到更安全、更安靜的地方;讓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而不受打擾;避免環境性觸發因素。噪音,炫光,缺乏安全感的空間,周圍太多的容易分散注意力的東西,如電視等。時刻讓患者感到舒適。檢查是否存在疼痛、飢餓、口渴、便秘、憋尿、疲勞、傳染、皮膚瘙癢等。確保房間溫度適宜。患者是否容易感到害怕,誤以為受到威脅,或因不能表達自己的需求而產生挫折感。
Ⅵ 老年痴呆症有什麼表現
1、多疑猜忌
多疑猜忌是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狀之一,懷疑家中的兒女或老伴偷東西,這說明老年人對自己生活環境沒有安全感,更依賴於子女和老伴。家庭成員應給老年人記著把東西放在哪個地方了,需要時應幫忙找出來,這樣才能讓老年人安心。
2、不記得老熟人
不記得熟悉的人,這是記憶力下降的一種症狀。家人可以通過面孔識別訓練,這樣能延緩老年人功能退化。不妨拿出以前的照片,跟老年人回憶以前共同做過的事情,去過哪些地方,鼓勵他們把以前的事情講出來,也可以通過畫畫的方式畫出。
3、走路不穩
大部分老年痴呆症病人早期會出現走路不穩的情況,這時候需積極預防跌倒。走路時可以用助行器,利用扶手和床攔等緩慢起來或坐下。經常做協調性訓練,可以練習由左手觸摸右耳朵或右小腿,然後再換另一側練習,堅持下去能促進全身協調,幫助訓練認知功能,而且能幫助訓練空間位置辨識能力,減慢功能退化速度。
4、容易走丟
有認知功能障礙的病人易出現走丟的情況,不能記得回家的路,因此不能讓老年人單獨出門。固定的回家路徑可以做標志性路標如數字和顏色等,根據其記憶特點來選擇。另外要給老人佩戴定位手環,在衣服兜里放上個人信息,走丟後能第一時間尋找到老人。
5、拒絕服用葯物
老年痴呆症發展到中重度後,部分老年人因為精神性疾病,覺得自己的存在就是家庭的累贅,進而拒絕服用葯物。家庭成員盡量把葯物放在飯中或水中,糊弄老年人吃下去。另外要給予一定的鼓勵支持和誇獎,重新建立其信任和親密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