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月光啟蒙中的母親是一位怎樣的母親,表達了作者對母親什麼情感
月光啟蒙中的母親是一位善良、慈祥的母親,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對母親懷念的情感。
母親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麼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裡來,不知我來干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民間文學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華啟迪我的想像。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像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
(1)有關於老年痴呆的散文擴展閱讀:
《月光啟蒙》原名《月光母親》,是詩人孫友田寫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文章選進教材時有改動。
詩人的母親不識字,但天資聰穎,能說會唱,在詩人的童年,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在夏夜的月光下,對孩子的愛讓她忘卻了白天勞作的辛苦,她不厭其煩地給孩子吟唱講述,民歌民謠滋潤著孩子的心田,讓孩子插上了想像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對童年甜蜜往事的回憶更襯托出現實中詩人的痛苦。文章人選教材時刪減了詩人母親得病了這一相關背景,但是文中流淌的依舊是母親給予詩人的濃濃的愛,以及詩人對母親的深深感激。
❷ 作文重拾那些感動散文
去年,去了一個很遠的親戚家做客.這個家中的長者,是一對老夫婦.很不幸,這個我應稱之為「姑婆」的人患了老年痴呆症,幾近是六親不認,不認識丈夫不認識女兒,更何況是我.
那天,我們正圍成一桌吃餃子,她的糊塗勁上來了,管我姑公叫「叔叔」,管我叫「阿姨」,一會兒要吃米飯,一會兒要下面條,稍不如意,抓住一個東西就往地上摔.姑公見她鬧得不象樣,便板臉起來,說到:「再胡鬧,再胡鬧我就不理你了.」說也奇怪,姑婆立刻乖順得像一個孩子,千依百順.這時,電話鈴響了,有人急著要姑公出去一下.姑公丟下碗筷匆匆要走,臨行前哄姑婆說:「聽話,好好地吃,我一會兒就回來,否則我就再也不回來的.」這時,姑婆悄悄地把姑公拉到一邊,從衣袖裡掏出了幾個快要揉爛了的餃子,一面偷偷地像做了錯事的孩子似的朝我們這邊張望,一面緊張地遞給姑公,說:「我知道,你最喜歡吃咱們家門前槐花包的槐花餃子,這幾個是槐花餡的,我趁大家不注意偷偷地藏在這里,怕他們都給拿了,你在路上吃吧.」姑公望著神志不清的姑婆,望著碎得無法下咽的槐花餃子,一時間老淚縱橫.
這一幕,在場每一個人都看在眼裡,它是那樣的動人.我見到了每一個人的眼中都噙著淚花.一個人,可以不認識家人,不認識朋友,也可以把自己的丈夫稱為叔叔,也可以稱比自己小幾輩的人為「阿姨」,但卻永遠無法磨滅掉心中那份隱約的愛,那份似有若無的牽掛.什麼樣的感情能這樣超越時空,在空白的記憶里留下這樣的一筆?
從此以後,每每再有人向我談起愛情或親情的偉大時,我都會想起這個故事,這個讓我不知道該稱作為愛情還是已升華為親情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