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人總是偏袒孩子,應該怎麼辦
如今許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孩子周邊最少有五六個成年人的寵愛,尤其是老一輩人,對這一個獨苗苗更是溺寵得不了,把夾在中間的爸爸媽媽為難得不行,又怕她們把孩子給慣壞了,又無法違背他們的意向。那麼,今日,大家就來給大家支個招,幫你輕輕鬆鬆處理這個問題
在教育原則的情況上,爸爸媽媽是絕不允許讓步的,即便是最愛的人也無法讓她們搖擺不定你。自然,爸爸媽媽搞好不要在孩子眼前就和老一輩人發生爭執,能夠在過後和老人好好溝通交流和溝通交流。
假如和老一輩人的矛盾和矛盾確實許多的話,在家中資金情況的可以下,能夠挑選和爸爸媽媽一輩人分離住,常言道「道不同不相為謀」,沒有同一個屋檐確實能夠預防許多矛盾的造成,也有助於推動家庭生活的和睦。但條件是一定要和老人說明白原因,不可以讓老人覺得失望
⑵ 老人對孩子太寵了怎麼辦該如何進行勸導呢
孩子不能太慣太寵,寵愛過度就不好了,慣子如殺子,等到脾氣養成,再改可就難了。
客觀來說,老人幫忙帶孩子通常能減輕年輕父母的負擔,使孩子在生活上也能得到相對細致的照顧,自己帶過孩子的父母也都明白,全天帶孩子其實是非常辛苦的事情,而老人們通常都是本著愛孩子的心才來幫忙的,在理解這些的基礎上就能學會理解和感激,然後抓大放小。
對老人寵愛孩子的問題,作為孩子的父母,要正確理解和尊重自己父母對孩子的一舉一動。要深刻理解自己父母對孩子的呵護與情感的寄託。他們的身份與作用不能替代自己當父母的職責,他們的身份與位置處於兩難的境地,想管孩子,又怕自己的子女不高興,而又不敢過多的多管多問,他們內心非常矛盾。為此,他們對孩子的態度往往小心謹慎。而這些在孩子的父母看來,就是溺愛和寵愛。
⑶ 家裡老人溺愛孫子,作為父母應怎樣有效阻止
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跟父母好好談一次,達成共識,並寫下來,讓老人每天按照協議上的內容要點執行就可以了。在我國,“隔代親”是普遍現象,很多老人對孫子孫女幾乎都是無底線的溺愛,甚至是到了有求必應、想要月亮不敢給星星的地步,特別是在吃飯睡覺這些關乎孩子長身體的事情上,老人們更是不知如何去拒絕孫子孫女們,而小孩子們也特別聰明,知道老人們會寵著他們更是無法無天了。
後來,我們跟兩位老人認真地談了一次,並將孩子每天的作息時間表列了出來,幾點吃飯幾點睡覺都寫得清清楚楚,過了規定時間不吃飯的,過後餓了也不準給他吃,必須得等到下一頓的飯點才可以吃;最後,再把家裡所有的零食都收起來,並且說好以後家裡只准買些水果,其他諸如餅干巧克力之類的,一律不準買;下樓去玩之前先說好,不能帶錢,否則就不能出去……剛開始執行的時候,孩子天天哭鬧,差不多鬧了一星期就好了,現在都適應了。
⑷ 老人太寵孩子怎麼辦
用心做教育,攜手共成長。
老人太寵孩子有幾種事實,如此爺爺奶奶心疼(寵愛)孩子(孫子)這都是很正常行為,你要和父母因為孩子的一事,就直接說,為了小孩以後有好的性格與習慣,教育孩子養成學習,道德,禮貌的好孩子重要性,涚明理由最為恰當一些。
為了孩子爺爺奶奶教育他,也和自己帶孩子一樣,大多數老人是寵愛孫子,可以還是有分寸的,(可是有一些老人寵愛孫子的思路不一樣,就把孫子寵愛成了寵物了,這樣的爺爺奶奶很少)。
相遇這就是孩子父母的問題,一般我是不贊成由人來帶孩子的,無論父母多忙,孩子都應在自己身邊,這也是對孩子負責的一種表現,像這樣被爺爺奶奶嬌慣的孩子,以後也會有她父母的好結果的,口吃果子甜,心吃果子酸。最適合問題,就是自己教育好孩子,長大成人後,對自己,對 社會 有一個交帶,當然這要在她父母的能夠通情達理情況下!
爺爺奶奶教育孫子,稱為隔代教育的情況因個人,家庭的具體狀況千差萬別,一般而言,隔代教育的優勢表現為祖輩家長有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可以投入到孫子身上,彌補了核心家庭中人際關系交往,年輕父母無暇與子女多交往,多談心的缺點,因此,祖字輩與孫次輩之間容易建立融合和諧關系。其次,祖字輩家長積累的撫養與教育孩子的經驗,有助於應對教育中的問題,對於孩子的發展無疑是有益的,但在隔代教育中,由於祖輩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知識結構,教育程度,引導方法與父輩或許多,或許少,都有差別,(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祖輩思維能力不一樣,現在年輕人很容易跟朝流發展有關,所以說兩代人的關點有所不同)。所以容易造成教育的不一致,特別是由於隔代親,祖輩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現過分的保護,包括辦代替換等等寵愛孫子的現象。也容易出現由於代溝,造成溝通不良,祖父母教育能力有限,也出現只養不教的現象。對於成長中特別是年幼的兒童而言,長期與父母的分離不利於親子之間親情密密 情感 關系的建立,也失去了相互了解的機會,影響孩子的全面發展。給出如下建議。如果條件允許自已帶孩子吧!i如果怕盡快不過來,可以請老人來小家幫助一下,分擔一些輕便的工作。照顧一下孩子,可是教育很重要,大人是怎樣的人,孩子也是怎樣的孩子,家長的榜樣,是孩子的成長,也是最好的力量。養成教育"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之成才的孩子不管怎樣,將來就會成功。一切都在於人的努力與拼搏得到的成績!
慣子如殺子,老人帶孩子許多被寵壞,特別是那種沒有什麼文化的。一家人二十四小時生活在一起,這種問題真無法妥善處理。老人她不知道她的行為所作所為是在溫水煮青蛙。
老人寵孩子是因為老人喜歡孩子、愛孩子,所以總想把好的東西留給孩子,應該說老人寵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老人希望孩子生活幸福、 健康 成長。
有的老人自己小時候很苦,現在生活好了,老人有能力給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條件、生活環境,老人不想讓孩子受苦,老人想讓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老人希望孩子生活富足、無憂無慮。
如果老人寵孩子只是在生活上,發現孩子做錯了事及時教育、督促孩子改正,孩子就會少犯錯誤,並且變得越來越好。
如果老人寵孩子沒有邊界,發現孩子做錯了事也不說、也不管,一味的袒護,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分不清是非、分不清對錯,也就是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對的、孩子不知道什麼是錯的、孩子不知道什麼是該做的,孩子不知道什麼是不該做的,如果到了這個地步,孩子教育起來就很難。
如果發現老人寵孩子沒邊界,把孩子慣的不像樣,就要把孩子送到教學水平高的幼兒園,老師教會孩子分清是非對錯,孩子就會不斷進步,越來越優秀。
⑸ 爺爺對孫子過分溺愛,作為我們該如何跟他溝通呢
現代社會普遍現象是孩子交給老人照看,但是老人和年輕人的想法不一樣,過分溺愛孩子,導致在孩子教育上雙方產生分歧,老人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用來照顧孫輩孩子,結果還要被年輕人數落,實在是吃力不討好。面對這樣的問題一定要及時溝通處理。
兩代人的教育理念不一樣,遇到孩子教育的問題,容易出現沖突,所以遇見這種情況一定要注意技巧和方法,避免出現新的矛盾,同時不能為了老人的感受,過分讓孩子處於溺愛的環境下長大,畢竟孩子人生的道路很長。
⑹ 父母對孫子太溺愛該怎麼辦
首先,既然知道老人寵溺孩子,父母就應主動承擔教育擔子,積極發揮影響力:
細菌雖能致病,但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量,不但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反而還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教育也是一樣。寵溺雖然不好,但如果老人和孩子相處的時間遠不如父母多;或者雖然老人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很多,但是父母總是積極主動地承擔教育擔子,甚至掌握著教育的主導權,那麼,老人的寵溺不過是孩子教育環境中的一小部分,並不足以產生根本性的破壞力。
最後,寵溺孩子固然有很多弊端,但並非一無是處:
當長大後的我們回憶起幼時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溺的時光時,心中總有一種溫柔的感覺被喚醒。
也許我們當時年幼無知,但現在,我們總會對他們充滿感激。
往往也正是這種感受,讓我們在深谷中看見星光,從絕處逢生。
孩子也是一樣。當他們被寵溺,有很多機會體驗被愛的感受。這是他人生中多麼寶貴的財富。
所以,我們無需神經過敏,只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態,盡好父母的職責,不管別人如何寵溺孩子,孩子都會安於自己的身份位置,健康成長。
我是漫步育兒路,專注教育十多年,致力於提供科學、高效、輕松的育兒方法,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