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年痴呆如何申請補助
法律分析:國家對老年痴呆者有一定的助殘項目,所以詳情得到當地殘聯咨詢。如果本人沒有子女或親屬可為其申請,應該由本人所在地的村委會或居委會自覺主動為其申請。僅僅是痴呆的情形,並沒有相關的國家補貼,請當事人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核實確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第七條 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應當反映老年人的要求,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為老年人服務。提倡、鼓勵義務為老年人服務。
㈡ 老年痴呆補貼政策
老年痴呆一般可以領取補助,首先可以先辦殘疾證,大部分地方的老年痴患者可以辦理二級,但是根據地方經濟發展不同,收到的補助費用不同。因為根據現在的醫療鑒定,老年痴呆症患者也屬於殘疾人。根據有關政策的規定,在智力發育期間,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智力低下;智力發育成熟以後,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智力損傷和老年期的智力明顯衰退導致的痴獃等情況,都是智力殘疾的范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七條 全社會應當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支持殘疾人事業。
國家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為殘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務。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做好所屬范圍內的殘疾人工作。
從事殘疾人工作的國家工作人員和其他人員,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努力為殘疾人服務。
㈢ 老年痴呆每月申請補貼
你好。法律分析:老年痴呆每月申請補貼:首先可以辦殘疾證,大部分地方應該能辦二級,但是補貼的錢不同的地方有區別。其次國家前幾年開始試點長護險,很多地方都開始實施了,你可以去了解一下。法律依據:《關於進一步完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實施意見中舉岩》 二、落實補貼標准 (一)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准。按照當地低保標准30%比例計發;重度殘疾人可適當上浮,具體上浮標准由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殘聯另行制定。(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准。根據2016年全省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指導線及照護服務費用支出情況,補貼標准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基本不能自理、部分不能自理分為3檔,分別為每人每月500元、250元和125元,今後將根據省級政策的調整作相應調整。對家庭不具備照料條件,經當地民政部門、殘聯組織批准由機構托養照料服務的重度殘疾人,補貼標准在上述基礎上上浮50%,其中,對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標准150%以內的重度殘疾人,可再適當上浮,具賣御體上浮標准由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殘聯另行制定。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實施後,各地要妥善做好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與生活不能自理且常年卧床不起生活護理補助答滲的銜接工作。
㈣ 老年痴呆殘疾證享受補貼嗎
老年痴呆一般可以領取補助,首先可以先辦殘疾證,大部分地方的老年痴患者可以辦理二級,但是根據地方經濟發展不同,收到的補助費用不同。因為根據現在的醫療鑒定,老年痴呆症患者也屬於殘疾人。根據有關政策的規定,在智力發育期間,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智力低下;智力發育成熟以後,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智力損傷和老年期的智力明顯衰退導致的痴獃等情況,都是智力殘疾的范疇。
老年痴呆的學名叫阿爾茨海默病,一般都多發於70歲以上的人群,常見症狀為認知能力大為降低,生活自理能力逐漸下降,記憶力也相對減退。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痴呆的症狀就逐漸體現出來。
一般老年痴呆會分為三個時期:
一是輕度痴呆期。在初期階段,老年痴呆患者的記憶力會開始減退,對事情遺忘速度較快,但仍保持原有的行動能力。
二是中度痴呆期。在中期階段,老年痴呆患者的遠近記憶受損,行動能力出現阻礙,在日常生活上需要家人的幫助才能進行。
三是重度痴呆期。在晚期階段,老年痴呆患者的記憶力嚴重喪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會經常出現大小便失禁的現象。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第十五條國家保障殘疾人享有康復服務的權利。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為殘疾人康復創造條件,建立和完善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並分階段實施重點康復項目,幫助殘疾人恢復或者補償功能,增強其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第四十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對生活確有困難的殘疾人,通過多種渠道給予生活、教育、住房和其他社會救助。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後生活仍有特別困難的殘疾人家庭,應當採取其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
各級人民政府對貧困殘疾人的基本醫療、康復服務、必要的輔助器具的配置和更換,應當按照規定給予救助。
對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情況給予護理補貼。
㈤ 智力殘疾補貼
智障國家每月補貼,1、享受低保待遇的殘疾人中,殘疾等級為一級、二級的視力、肢體殘疾人和殘疾等級為一級、二級、三級的智力、精神殘疾鏈攜人,補貼標准為每人每月400元;殘疾等級為三級、四級的視力、肢體殘疾人,殘告汪疾等級為四級的智力、精神殘疾人和殘疾等級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的聽力、言語殘疾人,補貼標准為每人每月320元;2、低收入家庭中未享受低保待遇的殘疾人中,殘疾等級為一級、二級的視力、肢體殘疾人和殘疾等級為襪喚仔一級、二級、三級的智力、精神殘疾人,參照北京市低保標准按月享受生活補貼;殘疾等級為三級、四級的視力、肢體殘疾人,殘疾等級為四級的智力、精神殘疾人和殘疾等級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的聽力、言語殘疾人,補貼標准為每人每月300元;
㈥ 老年殘疾人補助政策
老人持有殘疾證,是有補貼的。對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情況給予護理補貼;以及對生活確有困難的殘疾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一、殘疾人稅收補助政策、標准
1.殘疾人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免徵增值稅;
2.殘疾人提供的勞務免徵營業稅;
3.殘疾人的所得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
4.殘疾人個人就業的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和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暫減征個人所得稅80%。
二、殘疾人低保補助政策、標准
1.殘疾人城市低保補助:符合城市低保條件的殘疾人家庭,殘疾人員可全額享受低保待遇;
2.糧油供應幫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均享受每人每月40元的糧油供應幫困補貼;
3.殘疾人農村低保補助:具有本市農業戶口、上年家庭人均收入低於戶籍所在區縣當年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農村居民,均納入當地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無勞動能力的重殘人員全額享受農村低保待遇。
三、殘疾人生活補助政策、標准
1、平均生活費:可以從醫療事故發生地統計部門(如統計局)得到。部分地區的該項統計指標不是以「平均生活費」表示,而是以「人均消費性支出」等概念表示。
2、賠償年限:最高不超過30年,但是法律沒有規定如何具體計算賠償年限,實踐中多是按最高年限計算。由於法律規定中假定我國的人均壽命是75周歲(法律規定假定的人均壽命70歲相比,延長了5年),故該項中「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的規定,可按60周歲以上年齡每增加1歲減少1年的方式進行計算:60周歲計算5年、61周歲計算14年、62周歲計算13年、?68周歲計算7年、69周歲計算6年,依次遞減,70周歲以上按5年計算。須注意計算年限確定後,仍要乘以傷殘等級系數。
3、賠償系數:與傷殘等級具有對應關系。傷殘等級越重,賠償系數越大。根據法律規定,醫療事故的等級與傷殘等級具有對應關系,即醫療事故一級乙等至三級戊等對應傷殘等級一至十級,具體是一級乙等醫療事故患者的傷殘等級為一級,二級甲等為二級傷殘,二級乙等為三級傷殘,以此類推。這樣,最重的一級傷殘,賠償系數為100%,二級傷殘為90%,以此類推,十級傷殘的賠償系數為10%。評定傷殘等級的主要目的是確定賠償系數。
4、關於傷殘評定的時間,因為該時間將直接影響傷殘等級。但是,法律規定沒有對此做出明確規定,可參照「治療終結」規定。
5、公式:傷殘生活補助費賠償=傷殘等級×醫療事故發生地的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賠償期限。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第四十七條 殘疾人及其所在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社會保險。 殘疾人所在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殘疾人家庭,應當鼓勵、幫助殘疾人參加社會保險。 對生活確有困難的殘疾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㈦ 老年痴呆症國家有補助
法律分析:老年痴呆是指對生活長期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根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規定,國家逐步開展長期護理保障工作,保障老年人的護理需求。對生活長期不能自理、經濟困難的老年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其失能程度等情況給予護理補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第三十條 國家逐步開展長期護理保障工作,保障老年人的護理需求。對生活長期不能自理、經濟困難的老年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其失能程度等情況給予護理補貼。
第三十一條 國家對經濟困難的老年人給予基本生活、醫療、居住或者其他救助。老年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扶養人,或者其贍養人和扶養人確無贍養能力或者扶養能力的,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有關規定給予供養或者救助。對流浪乞討、遭受遺棄等生活無著的老年人,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有關規定給予救助。
㈧ 老年痴呆症怎麼申請補助
老年痴呆一般可以領取補助,首先可以先辦殘疾證,大部分地方的老年痴患者可以辦理二級,但是根據地方經濟發展不同,收到的補助費用不同。因為根據現在的醫療鑒定,老年痴呆症患者也屬於殘疾人。根據有關政策的規定,在智力發育期間,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智力低下;智力發育成熟以後,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智力損傷和老年期碧祥的智力明顯衰退導致的痴獃等情況,都是智力殘疾的范疇。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為特徵,病因迄今未明。65歲以前發病者,稱早老性痴呆;65歲以後發病者稱老年性痴呆。
該病可能是一組異質性疾病,在多種因素(包括生物和社會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發病。從研究來看,該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說多達30餘種,如家族史、女性、頭部外傷、低教育水平、甲狀腺病、母育齡過高或過低、病毒感染等。
該病起病緩慢或隱匿,病人及家人常說不清何時起病。多見於70歲以上(男性平均73歲,女性為75歲)老人,少數病人在軀體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後症狀迅速明朗化。女性較男性多(女∶男為3∶1)。主要表現為認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狀和行為障礙、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漸下降。根據認知能力和身體機能的惡化程度分成三個時期。
第一階段(1~3年)
為輕銷答度痴呆期。表現為記憶減退,對近事遺忘突出;判斷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對事件進行分析、思考、判斷,難以處理復雜的問題;工作或家務勞動漫不經心,不能獨立進行購物、經濟事務等,社交困難;盡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對新的事物卻表現出茫然難解,情感淡漠,偶爾激惹,常有多疑;出現時間定向障礙,對所處的場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對所處地理位置定向困難,復雜結構的視空間能力差;言語詞彙少,命名困難。
第二階段(2~10年)
為中度痴呆期。表現為遠近記憶嚴重受損,簡單結構的視空間能力下降,時間、地點定向障礙;在處理問題、辨別事物的相似點和差異點方面有嚴重損害;不能獨立進行室外活動,在穿衣、個人衛生以及保持個人儀表方面需要幫助;計算不能;出現各種神經症狀,可見失語、失用和失認;情感由淡漠變為急躁不安,常走動不停,可見尿失禁。
第三階段(8~12年)
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經完全依賴照護者,嚴重記憶力喪失,僅存片段的記憶;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現緘默、肢體僵直,查體可見錐體束征陽性,有強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終昏迷,一般死於感染等並發症。申請殘疾人補貼需要個人攜帶本人有效證件,並填寫當地殘疾人補貼申請表,向戶口所在地虧慧慧村委會(社區、居民委員會)去申請,經委會(社區、居民委員會)審核無誤會公示5天無異議後,報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後報縣(市、區)殘聯進行終審。
一、殘疾人申請生活補貼需要什麼材料:
1、戶口簿、身份證(未辦理身份證的兒童可不提供);
2、冠彩色二寸照片4張;
3、低保證(限低保家庭人員提供);
4、收入情況證明(限無固定收入和低收入家庭申請人提供);
5、第二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原件和復印件;
6、本人(被委託人)等證明材料。
二、殘聯補助的申請流程為:
1、到戶口所在鄉鎮的殘聯、民政窗口提交書面申請,進行初審,一般是10個工作日內;
2、初審合格後,縣級殘聯會轉交縣級民政部門對申請人的家庭經濟狀況等進行核對復審,也是10個工作日內;
3、復審通過,縣級民政部門將協同縣級財政部門申請撥付補貼資金款項到個人賬戶內。 一二級殘疾人不用繳納新農合,有財政全額補繳,三四級殘疾人如果是低保戶貧困戶可以不用繳納,否則應該繳納.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第七條 全社會應當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支持殘疾人事業。 國家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為殘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務。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做好所屬范圍內的殘疾人工作。 從事殘疾人工作的國家工作人員和其他人員,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努力為殘疾人服務。
第四十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生活確有困難的殘疾人,通過多種渠道給予生活、教育、住房和其他社會救助。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後生活仍有特別困難的殘疾人家庭,應當採取其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 各級人民政府對貧困殘疾人的基本醫療、康復服務、必要的輔助器具的配置和更換,應當按照規定給予救助。 對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情況給予護理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