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會老年痴呆 揭秘老年痴呆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老年痴呆的預防和治療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以下是具體的措施:
老年痴呆的成因十分絕亂復雜,其中包括遺傳、並埋檔環境和生活方式等多個因素。以下是具體的分析:
適當的鍛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大腦的供氧能力,從而預防老年液談痴呆的發生。建議老年人每天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
研究表明,老年痴呆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如果一個人的家族中有老年痴呆的病例,那麼他患上老年痴呆的風險就會增加。
老年人應該注意飲食的均衡,增加蔬菜、水果、全谷類食物等的攝入量,減少油膩、高糖、高鹽等食物的攝入量。另外,適量補充維生素E、B族維生素等對預防老年痴呆也有一定的作用。
環境因素也是老年痴呆的一個重要原因。例如,長期接觸重金屬、農葯等有毒物質會對大腦造成損傷,導致老年痴呆。另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也與老年痴呆有一定的關聯。
2. 老年痴呆症分為幾種類型
老年痴呆症的類型有:抄
1.混合型痴呆:這種老年痴呆分類症狀是指既有老年性痴呆,又有血管性痴呆或其他類型的痴呆。
2.血管性痴呆:老年痴呆分類是指以痴呆為主要表現的腦血管病。一般在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基礎上,伴有反復腦血管意外發作,包括多發性梗死或小出血灶所致的老年痴呆分類。典型病例是急性起病的腦血栓形成,接著很快獲得好轉,可遺留某些神經系體征。
3.老年性痴呆:老年痴呆分類在病理和組織學改變方面為彌漫性大腦皮質萎縮,神經細胞顆粒空泡變性,腦內出現神經纖維纏結和老年斑。老年痴呆分類是以進行性痴呆為主的大腦變性疾病分類,是痴呆中常見的一種疾病。
3. 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是什麼
樓上說的可以說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以下簡稱AD)的一些因素,而且似乎略微有不妥之處。老年痴呆用英文描述為dementia,確實,阿爾茨海默病是導致老年痴呆的一個重要因素,佔了老年痴呆病例的約90%以上。
首先可以從解剖學與生化學的因素來分析這個問題。目前,對於阿爾茨海默病,有一個「澱粉蛋白級聯假說」,認為AD的產生是由β澱粉狀蛋白(簡稱Aβ)的沉積導致的一系列級聯反應產生的。暫且拋開這個假說不管,目前國際學術界公認的AD的病理通路有兩條:1是神經纖維與其周邊的澱粉蛋白通路,其產生的原因如上所說是Aβ的沉積,並且隨著Aβ的沉積,在人腦的大腦新皮層與海馬區中會有可見的老年斑(不是長在臉上的那個,其英文名為senile plaque)產生,其主要成分為沉澱的已經形成多聚體的不可溶的Aβ和其它一些神經細胞所產生的酶等。第二條通路是神經纖維纏結通路(本人現在國外的一個先進的研究AD的實驗室,這個名詞可能沒有比較准確的官方譯名,是本人根據英文文獻自己寫出來的)。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在細胞中原先一種生理條件下存在的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導致的細胞中產生的神經元纖維纏結(NFT,neuron fibril tangle)。這兩條最根本的病理因素是導致一系列的病理現象,包括神經元的減少,神經突觸傳遞的阻斷,腦萎縮等的根本原因。
還可以從中樞神經系統遞質這一方面來考量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以上所述的病理現象會導致多種神經遞質數量與功能的改變。最顯著的就是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乙醯膽鹼的含量顯著下降,功能幾乎完全喪失。
4. 老年痴呆的「原因」有哪些
現在不少老年人得老年痴呆,老年痴呆的原因非常復雜,老年痴呆有可能是家族遺傳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身體疾病引起的,最好了解引起的原因,頭部外傷有可能會出現老年痴呆的問題,老年人盡量做好頭部的保護工作,避免老年痴呆疾病的發生,老年痴呆也可能是免疫功能低下造成的,老年痴呆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免疫系統的進行性衰竭、機體解毒功能削弱及慢病毒感染等,以及喪偶、獨居、經濟困難、生活顛簸等社會心理因素可成為發病誘因。
導致老年痴呆發病的原因比較復雜,大家最好要了解引起的具體原因,並且應該要做好頭部的保護工作,避免頭部外傷,否則容易導致老年痴呆的發病,情緒過於抑鬱容易誘發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也有可能是軀體疾病引起的,免疫系統疾病,容易誘發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的發病原因有哪些?老年痴呆的原因非常復雜,最好了解其中的原因,老年痴呆有可能是精神壓力過大引起的不良情緒,容易導致抑鬱症,抑鬱症容易誘發老年痴呆,老年痴呆也有可能是頭部外傷引起的,精神受到刺激也會出現老年痴呆的問題。
5. 請問有關阿默茨海氏綜合症的資料
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是一種持續性高級神經功能活動障礙,即在沒有意識障礙的狀態下,記憶、思維、分析判斷、視空間辨認、情緒等方面的障礙。老年痴呆症又叫阿爾茨海默病(Alzhemei』s disease, AD),1906年德國神經病理學家阿爾茨海默首次報告了一例具有進行性痴呆表現的51歲女性患者。當醫生給她看一個物體時,她最初能夠說出這個物體的正確名稱,重復幾次都是一樣,但是以後突然間,她把一切都忘掉了。當閱讀一本書時,她可能無緣無故地跳過一些句子,她也許會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拼讀每一個字,也許會讀起來完全沒有抑揚頓挫。在書寫測驗時,她會反復書寫同一個音節,而完全忽略其他的音節,因而變得完全錯亂,六神無主。當她講話時,常常是使用雜亂無章的詞句,採用似是而非的表達方式。有時,在說話時會突然停下來,一言不發。不能理解向她提出的任何問題。找不到回自己住處的路。隨後病情逐漸惡化,四年半後死亡。患者死後病理檢查顯示:大腦皮層萎縮,神經原纖維纏結。其後,又有類似的病例報道。因此1910年把這種病命名為阿爾茨海默病。美國前總統里根在83歲時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當年他給人的印象是思維敏捷,風度翩翩。可是近10年來,他卻完全變了----失去了所有的記憶,連身邊的親人也認不出來。看來上帝並沒有偏愛這位顯赫一時的人物。在美國,像里根這樣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已接近500萬。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國內的痴呆患者迅速增加,老年痴呆也將成為我國的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一、老年痴呆九大疾病信號 1、記憶障礙 老年性痴呆的記憶障礙以記住新知識能力受損和回憶遠期知識困難為特點。記憶障礙出現於早期,尤其是近記憶障礙—遺忘。記憶缺陷的神經心理學研究表明:這些病人在輸入聽信息上有困難,信息從短時記憶中很快消失,信息的儲存和遠記憶也受到損害。記憶障礙是老年性痴呆的初發症狀,既有遺忘—記住新知識的缺陷(與大腦皮質功能有關);又有健忘—遠記憶缺陷(即回憶過去已記住的信息的能力,與皮質下功能障礙有關)。患者還會出現虛構現象,這與他學習記憶能力障礙有關,患者不能監視自己的回答或不能糾正自己的錯誤。同樣,記憶力衰退也是腦血管性痴呆早期的核心症狀,最早出現的是近記憶力的缺損,遠記憶力障礙多在後期出現。 2、視空間技能障礙 在老年性痴呆的早期即有視空間技能損害。不能准確地判斷物品的位置;伸手取物時或未達該物而抓空,或伸手過遠將物品碰倒。放物品時不能正確判斷應放的位置,在熟悉的環境中迷路,甚至在自己家中也發生定向障礙,找不到自己的房間,不知哪個床是自己的。在簡單的圖畫測試上,不能精確地臨摹立體圖,中期以後連簡單的平面圖也難以畫出。在日常生活中有明顯穿衣困難,拿起衣服不能判斷其上下和左右。 3、語言障礙 語言障礙是大腦高級功能障礙的一個敏感指標,在自發言語中,明顯的找詞困難是首先表現的語言障礙。隨痴呆發展,語言的實用內容逐漸減少,且不適當地加入無關的詞彙和變換主題。家屬常稱之為「說話東拉西扯」,以致雖喋喋不休,聽話者卻不能從其談話中理解其連貫思維,甚至不能表達任何信息,是老年性痴呆患者自發言語的特點。與此同時,聽理解嚴重障礙,常答非所問,交談能力下降,以致不能交談,進而出現模仿語言和重語症,最後患者僅能發出不可理解的聲音,終至緘默。 4、書寫困難 書寫困難常在老年性痴呆的早期出現。因書寫困難致寫出的內容詞不達意,這可能是引起家屬注意的首發症狀(如寫信)。研究認為,書寫錯誤或失寫與遠記憶障礙有關。隨病情發展出現大量錯寫(筆畫似漢字,但所寫的字筆畫錯誤,甚至是不存在的新字)。至病程中後期,患者甚至不認識自己的名字,也寫不出自己的名字。 5、失用和失認 約1/3的患者有視失認,不認識親人和熟悉朋友的面貌。自我認知受損可產生鏡子症,患者坐在鏡子前與鏡中自己的影像說話,甚至問自己的影像"你是誰"。 老年性痴呆患者可表現為兩型失用:觀念性失用是不能以手勢正確地做出連續的復雜動作,如裝煙斗、劃火柴、點煙。意想運動性失用是不能按指令做出可自發做出的動作,如每天早起患者會用牙刷刷牙,但不能按指令要求做刷牙動作。失用常見於中期,即在記憶和語言障礙已明顯出現之後和運動不能明顯之前。患者表現為已熟練掌握的技能喪失,如原來會騎車、游泳,病後不會了,嚴重者不會使用任何工具,甚至不會執筷或用勺吃飯。 6、計算障礙 計算障礙常在老年性痴呆的中期出現,但在早期即可能表現出來,如購物不會算帳或算錯了帳。計算障礙可能是由於視空間障礙(不能正確列算式);或因失語,不理解算術作業要求;也可能是原發性計算不能。嚴重者連簡單的加、減法也不會計算,甚至不認識數字和算術符號,也不能回答檢查者伸出的是幾個手指。 7、判斷力差,注意力分散 老年性痴呆患者均可在早期出現判斷力差、概括能力喪失、注意力分散、失認。在痴呆早期,盡管有明顯的記憶障礙、語言空洞、概括和計算能力有損害,但患者仍繼續工作者並非少見。這種情況或是由於很熟練的工作,每日只是簡單地重復,但如發生新的情況,或向其提出新的要求時,其工作無能才被發現;或是其記憶減退,工作雖有差錯由於被周圍同事諒解而繼續工作。 8、精神功能性精神障礙 在老年性痴呆早期,盡管有隱襲的智能衰退,但人格和社會行為仍可能明顯地是完整的。由於這些行為保留,患者仍能有效地進行社交活動,常使他人低估或原諒患者的無能。情感淡漠常早期出現,患者常有一種面部的愚蠢像。實際上,精神功能性精神症狀也可見於早期,患者表現出躁狂、幻覺妄想、抑鬱、性格改變、譫妄等。以往較多注意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而忽視精神病性症狀,這些情況提示老年人以精神功能性精神障礙為主且病程短者,應考慮為老年性痴呆的可能,避免將以抑鬱、躁狂,行為障礙(攻擊、亂跑)為表現的老年性痴呆患者誤送入精神病院治療。 9、運動障礙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運動早期常表現正常,至中期則表現為過度活動的不安。如無目的地在室內來回走動,或半夜起床,到處亂摸,開門、關門、搬東西等。隨之本能活動喪失,大小便失禁(小便不易控制可能出現早些),生活不能自理。最後呈現強直性或屈曲性四肢癱瘓。智能全面衰退,對外界刺激無任何意識反應,表現為不動性緘默。 二、引起老年性痴呆的病因 對老年性痴呆的確切病因至今仍不清楚,根據有關資料報道,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 據統計,老年性痴呆者近親的發病率為一般人群的4倍多。在一個家系中有數代人均發生老年性痴呆的報道,故有家屬性阿爾茨海默病之稱。其中一些病人可發現染色體缺陷,估計與遺傳有關;目前認為第21號、19號、14號染色體存在基因異常,近幾年又發現第19號染色體Apo-E基因異常,臨床上對Apo-E已有測定方法,對可疑病人及家族均可進行測定。老年性痴呆者在腦內出現的老年斑及腦血管沉積中均有大量的難溶性蛋白,即Aβ澱粉樣蛋白多肽存在,它與染色體上基因突變有關,且對成熟的神經細胞能產生毒性作用,引起神經細胞退化、變性、壞死而發生老年性痴呆。此外,在老年性痴呆異常的神經纖維中可見到超磷酸化的T(tau)蛋白,它與老年性痴呆關系尚未明確。 2、神經遞質的改變 乙醯膽鹼是與記憶有關的物質,中樞神經的膽鹼能系統在合成乙醯膽鹼時需要酶參與,乙醯膽鹼轉化酶是合成乙醯膽鹼必需的酶。在老年性痴呆病人中,其乙醯膽鹼轉化酶水平降低,乙醯膽鹼的合成、釋放減少,從而影響正常的記憶和認知功能,但有人發現老年性痴呆患者分解乙醯膽鹼的酶也降低。此外,還有多種神經遞質如生長抑素、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谷氨酸、神經肽(加壓素等)在海馬及皮質中含量也有不同程度降低。上述遞質變化對老年性痴呆發生的意義尚待進一步闡明。 3、 微量元素 據有關報道,環境中鋁的含量過高與痴呆的發病率、死亡率有關。在老年性痴呆者腦內含鋁量(3.6士 2.9微克/克乾重)較正常(1.80士 0.8微克/克乾重)明顯增高,鋁過多可引起神經纖維變性,可能參與老年斑及神經元纖維纏結的形成。鋁能抑制與記憶、認知功能有關的膽鹼能系統功能和降低乙醯膽鹼轉化酶的活性等,從而使病人發生老年性痴呆。但對鋁是否引起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因素,目前尚有分歧。 鐵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參與體內的氧化代謝,鐵和鐵蛋白對脂質過氧化和神經細胞損害有一定影響。此外,鐵蛋白和運鐵蛋白可清除鐵和其他金屬元素如鋁等。在正常情況下鋁與血漿中運鐵蛋白完全結合,避免游離鋁產生。如鋁不能與運鐵蛋白全部結合而呈游離狀態,則游離鋁易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內,使腦組織中鋁大量增高。在老年性痴呆的腦組織中,運鐵蛋白普遍降低,腦皮質中鐵的濃度增高,意味著兩者參與了老年性痴呆的病理過程。且鋁可促進運鐵蛋白釋放三價鐵,後者可促進自由基產生,自由基毒性反應使蛋白質變性,細胞膜破壞,從而導致病人神經細胞變性、壞死。 鋅也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腦組織中不少酶類和神經遞質的合成均有鋅參與。在老年性痴呆者血、腦脊液及腦組織中鋅的含量均降低,從而影響神經遞質的合成以及含鋅酶的合成和活化(尤其清除自由基的酶),導致自由基清除受阻、神經細胞損害和腦功能障礙。但有人報道在老年性痴呆者腦組織中未見含鋅量降低,且不少疾病在體內均存在鋅含量的變化,故老年性痴呆中鋅含量的改變究竟是起始的作用,還是一種繼發改變尚不能確定。 硒具有抗氧化活性,在人腦分布較豐富,老年性痴呆的腦組織中硒含量普遍降低,從而導致自由基清除障礙,引起對神經細胞的毒性作用,但在硒降低時常伴有其他微量元素的變化,硒的作用佔多少尚不清楚,有人認為可能僅是一種協同作用。此外,尚發現老年性痴呆者腦組織內錳等含量也增高,其意義尚待進一步觀察。 4、 腦外傷 有人認為腦外傷可破壞血腦屏障,使白細胞能與腦抗原接觸,導致自身免疫反應,引起神經細胞損害,或腦外傷可直接損傷神經細胞引起痴呆,如拳擊性痴呆。 5、 慢性病毒感染 有些由病毒引起的慢性神經變性疾病(如海綿狀腦病等)其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和老年性痴呆有不少相似之處,從而想到老年性痴呆是否與感染有關。但經多次研究嘗試將老年性痴呆者的腦提取液直接感染給動物,均未能成功。且到目前為止,也未能在病人腦組織中真正找到病毒,故感染因素尚需進一步驗證。但近來有些實驗結果間接證明老年性痴呆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 6、 其他 如中毒(葯物、乙醇、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腦缺氧、代謝、內分泌疾病、維生素缺乏等均可影響痴呆的發生。此外,造成血管性痴呆的危險因素也可進一步加重老年性痴呆的發生和發展。總之,引起老年性痴呆或阿爾茨海默病情況復雜,病因眾多,至今難以用一種原因解釋,可能為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三、老年痴呆症的預防 1、葯物預防 幾千年來,人類一直在探索養生保健,抗老防衰,延年益壽的方法。根據中醫學理論,認為老年人衰老的本質是陽虛血瘀。近10餘年來,國內開展了大量抗衰老中葯方劑的實驗研究,這些方劑中的89.5%以補脾腎為主,所以老年陽虛者可常服健脾補腎之品,如五子衍宗丸之類,可防衰老。 2、灸法預防 灸法亦可扶陽化瘀,延年益壽,古代灸任脈的神闕、氣海、關元,督脈的命門、大椎、膏肓、腎俞、志室,胃經的足三里穴(雙)、每次灸五壯,均有補腎填精助陽、防止衰老和預防痴呆的效果。 3、避免腦動脈硬化及腦血栓等疾病的發生 以防止因腦供血不足而導致老年痴呆。動脈硬化是痴呆症的主要「敵人」,調節膳食,少吃食鹽,並開展適宜的體育活動,有助於防止動脈硬化。 4、注意智力訓練 勤於動腦,以延緩大腦老化。有研究顯示,常做用腦且有趣的事,可保持頭腦靈敏,鍛練腦細胞反應敏捷,整日無所事事的人患痴呆症的比例高。 老年人應保持活力,多用腦,如多看書、學習新事物,培養多種業余愛好,可活躍腦細胞,防止大腦老化。廣泛接觸各方面人群,對維護腦力有益。和朋友談天,打麻將、下棋等,都可激盪腦力,刺激神經細胞活力。 5、精神調養 人們常說:「笑一笑,十年少」,這說明精神之調養重在調節七情之氣,注意保持樂觀情緒,應節思慮,去憂愁、防驚恐。應該居處安靜,無為懼懼,無為欣欣,婉然從物而不爭,與時變化而無我,意志和,精神定,悔論不起,魂魄不散,五臟俱寧,這是精神調理的第一要義。就是說,要寧靜無懼,恬淡虛無,與世不爭,知足常樂,清心寡慾。做到外不受物慾的誘惑,內不存情慮的激擾,這樣氣血調和,健康不衰。要注意維持人際關系,避免長期陷入憂郁的情緒及患上憂鬱症,因為憂鬱症也是老人痴呆症的危險因素。避免精神刺激,以防止大腦組織功能的損害。另外,維持家庭和睦可以保持心情愉快,能增強抗病能力。 6、體育鍛煉 許多人都知道,運動可降低中風機率,其實,運動還可促進神經生長素的產生,預防大腦退化。實踐證明,適當的體育鍛煉有益於健康,如堅持散步、打太極拳、做保健操或練氣功等,有利於大腦抑制功能的解除,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水平。但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持之以恆,方可達到理想的效果。除整體性全身活動外,盡量多活動手指。 7、起居飲食 起居飲食要有規律,不可變換無常。一般應早睡早起,定時進食,定時排便。注意保持大便的通暢對於預防老年痴呆的發生也有積極的意義。在膳食上,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強調做到「三定、三高、三低和兩戒」,即定時、定量、定質,高蛋白、高不飽和脂肪酸、高維生素,低脂肪、低熱量、低鹽和戒煙、戒酒。避免使用鋁制飲具,鹽一進人體內,首先沉積在大腦內,誘發老年痴呆症。注意補充有益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缺乏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鋅等),可致大腦供血不足,引起血管病變,導致痴呆症的發生。此外,還可適當補充維生素E。維生素E可以增加記憶力,但維生素E為抗氧化劑,可以阻止神經細胞被自由基破壞,有研究指出,老年痴呆症患者連續服了兩年維生素E,延緩8個月的退化。專家建議,每日可補充400單位的維生素E,有助於預防老年痴呆症。 最近有研究顯示,女性在停經後補充女性荷爾蒙,可減少30至40%罹患老年性痴呆症的機率。此外,還應多吃魚。荷蘭以5000名55歲以上的人士為對象進行的大規模研究顯示,多吃魚得老年痴呆症的機率只有一般人的0.4倍。
6. 老年痴呆的內心感受
如果是自己的家人,有人得了老年痴呆病的話,我覺得心裡一定會很痛苦的,因為你會看著她,慢慢的忘記你。
該病起病緩慢或隱匿,病人及家人常說不清何時起病。多見於70歲以上(男性平均73歲,女性為75歲)老人,少數病人在軀體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後症狀迅速明朗化。女性較男性多(女∶男為3∶1)。主要表現為認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狀和行為障礙、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漸下降。根據認知能力和身體機能的惡化程度分成三個時期。
第一階段(1~3年)
為輕度痴呆期。表現為記憶減退,對近事遺忘突出;判斷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對事件進行分析、思考、判斷,難以處理復雜的問題;工作或家務勞動漫不經心,不能獨立進行購物、經濟事務等,社交困難;盡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對新的事物卻表現出茫然難解,情感淡漠,偶爾激惹,常有多疑;出現時間定向障礙,對所處的場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對所處地理位置定向困難,復雜結構的視空間能力差;言語詞彙少,命名困難。
第二階段(2~10年)
為中度痴呆期。表現為遠近記憶嚴重受損,簡單結構的視空間能力下降,時間、地點定向障礙;在處理問題、辨別事物的相似點和差異點方面有嚴重損害;不能獨立進行室外活動,在穿衣、個人衛生以及保持個人儀表方面需要幫助;計算不能;出現各種神經症狀,可見失語、失用和失認;情感由淡漠變為急躁不安,常走動不停,可見尿失禁。
第三階段(8~12年)
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經完全依賴照護者,嚴重記憶力喪失,僅存片段的記憶;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現緘默、肢體僵直,查體可見錐體束征陽性,有強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終昏迷,一般死於感染等並發症。
7. 老年痴呆症是每個老年人必得的疾病嗎
老年痴呆症是每個老年人必得的疾病嗎?
我相信很多朋友一定聽過阿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或多或少也見過或聽說過患此病的患者,但沒經歷過的人總不以為然,覺得這種病一定離我們很遠,可是,並不是這樣的……接近兩千五百萬,相當於全國老年人口的百分之十,而從世界人口統計預測來看,到一定時間中國老年人口將接近五億,約占人口總量的的三分之一,這又意味著什麼呢?
不過,若是你發現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失去自理能力,開始打擾你的生活,也別認為他們是個麻煩,要知道大部分患者在失去自我意識前都能夠分清到底誰是家人,他們能感受到愛與溫暖,也在盡一切努力去愛你。
8. 老人痴呆症是怎麼來的
老人痴呆症越來越常見,那麼老人痴呆症是怎麼來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老年痴呆症又稱“阿爾茨海默症”,簡稱AD,患病率研究顯示,美國在2000年的阿爾茨海默病例數為450萬例,年齡每增加5歲,阿爾茨海默病病人的百分數將上升2倍,也就是說,60歲人群的患病率為1%,而85歲人群的患病率為30%。
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老齡化,中國科學家對老年痴呆症的探索也從未間斷。前不久,來自廈門大學醫學院的醫學科學家發現了一種CUTA蛋白和老年痴呆症的成因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份發表於國際著名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簡稱JBC)上的研究報告為人類未來攻克老年痴呆症又投射了一線曙光。
85歲人群中約有一半人患病
張雲武是廈門大學醫學院神經退行性疾病與衰老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正是他的研究組在JBC上發表了關於老年痴呆症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在接受本報專訪時介紹,雖然沒有全國系統性的統計,但有一些資料顯示,我國的AD患病人群達到了600~1000萬人。由於老年痴呆症是與年齡密切相關的疾病,在65歲的人群中約有10%的人患病,而在85歲人群中則約有50%的人患病。因此,隨著世界及我國社會的快速老齡化,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會越來越高。而且,隨著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發生疾病的幾率相較以前也有所增高。
此外,很多人分不清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的區別。張世忠教授介紹,帕金森症是因患者大腦中黑質的變化導致多巴胺減少,隻影響患者的運動,並不影響其智力。
老年痴呆症與遺傳有關
究竟在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大腦中發生了什麼改變,使得其智力發生如此劇烈的變化?
張雲武教授介紹,在人體中,主要在大腦部位,會生成一種小分子蛋白多肽,稱為β-澱粉樣蛋白(β-amyloid, 簡稱Aβ)。Aβ具有神經細胞毒性,如果Aβ在大腦中,特別是在與認知記憶密切相關的部位如海馬區和大腦皮層,發生異常積累和聚集時,就會導致這些部位的神經元細胞發生功能紊亂和死亡。當神經元的死亡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使人的認知記憶發生障礙,從而發生老年痴呆症。
環境惡化對發病有催化作用
就老年痴呆症的發病機制和原因,科學家一直在持續地探索,盡管結果並未昭然,但張雲武教授說,現在已經知道造成Aβ在大腦中發生異常聚集,進而誘發疾病的原因包括遺傳和環境兩方面的因素。
他介紹,生物學遺傳因素是導致老年痴呆症的一個原因,但因為這部分病人只佔總病例的小部分,因此不能算是主導因素。“一些環境因素,如重金屬污染、氧化應激壓力等,都被發現會增加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因此,我們今天日趨惡化的環境,以及快節奏的生活壓力有可能對此疾病有催化作用,但這方面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來闡明其相關性。”
張世忠教授則表示,AD和PD(帕金森症英文縮寫)都是和遺傳相關的疾病。“其實人體變化的每個步驟都跟基因相關,但我們對人體的認知還非常有限。”有老年痴呆症遺傳基因的人無疑是罹患AD的高危人群。進一步地,作為一種和基因相關的疾病,基因的負作用也可能是在某種環境下才被誘導出來。在壓力大、污染重的環境中,正基因和負基因進行斗爭,負基因較容易“跳”出來,促發疾病。
基因突變會使疾病提早發生
現實生活中有中青年患此病的案例。那麼,老年痴呆症的發病是否有年輕化的趨勢?
對此,張雲武教授表示,現在並沒有明確的研究證據來支持這一觀點。“雖然現在發現有年輕的發病者在30歲左右就表現出症狀,但是這種疾病的早發是由於遺傳因素所導致。”如果患者所攜帶的幾個參與Aβ產生的基因,包括APP、PS1或PS2基因,發生了突變,就會使得Aβ大量生成,在早期就有大量神經元細胞死亡,造成疾病提早發生。
張世忠教授也表示,事實上,所有的疾病都有年輕化趨勢,老年痴呆症並無不同。這也許很大程度上在於社會對醫療的關注度比過去有所提高。此外,和城市化也有關系。“過去農村人很少去看病,隨著醫療的完善,很多疾病比過去更早被診斷和發現。”
攻克:尋找治療的“靶點”
張雲武教授所在的實驗室一直致力於從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揭示引發老年痴呆症的原因,已經發現和鑒定了一些能夠通過影響Aβ生成、參與老年痴呆症發生的新基因蛋白。他言簡意賅地介紹了他的研究成果:“簡而言之,我們的研究發現,CUTA這個蛋白可以影響Aβ的生成。CUTA如果發生異常,就可能通過影響Aβ在大腦中的水平,導致疾病發生。”而他們鑒定的包括CUTA在內的多個基因蛋白,有可能成為今後開發治療老年痴呆症葯物的“靶點”,對於未來檢測及治療老年痴呆具有重要意義。更簡單地說,就是只有找到了與誘發老年痴呆症最為相關的那些“靶點”,才有可能使治療的“箭”更有針對性,更具殺傷力。否則,“敵人”都不知道在哪兒,更不用說如何“制敵”了。
張世忠教授解釋,CUTA蛋白是AD發病過程中的參與者,作為一個“啟動子”,通過干預CUTA有可能達成治療老年痴呆症的目的。另一方面,未來也許可以通過抽血檢驗CUTA水平,檢測出老年痴呆症。但是,所有這些研究還都處於實驗室階段,從實驗室到臨床應用,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一個病症可以找出很多基因位點和與其他因素的相關性,但需要經年研究才能對這些因素所起到的作用進行驗證。”他說。因此,雖然老年痴呆症很早就被證明可採取基因治療,但截至目前,始終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法。
經常鍛煉可延緩AD
張雲武教授表示,AD有所謂的潛伏期。這是因為,只有當神經元死亡的數量達到一定程度,使得它們所參與的認知記憶發生障礙時,才表現出症狀。因此,從Aβ水平發生異常,到疾病症狀表現出來的這段時間,可以認為是潛伏期。
由於一部分患者的發病是由遺傳因素造成的,通過基因突變檢測,可以幫助這部分病人預知潛在的風險。例如APP、PS1或者PS2基因突變的人群可能在較早時期就會發病,而攜帶有ApoE4等位基因的人群,其發病幾率明顯高於沒有攜帶的人群。“但絕大多數AD患者的發病是由環境因素誘發的,在這些人群中預測潛在風險的測試方法還不成熟。”張雲武說。一些研究發現,在AD早期,病人大腦的能量代謝和葡萄糖代謝都發生異常,因此,應用腦功能影像學方法進行檢測,或者是檢測Aβ在大腦中形成的澱粉樣斑情況,可能有助於早期診斷老年痴呆症,但這還需要進行確證。“許多研究人員,包括我們實驗室,正在研究是否有其他生物學標記可用於早期預警AD的測試。”
在坊間關於預防AD的傳聞頗多,有的甚至認為可以“以形補形”,通過吃核桃、豬腦等來加以預防。但這些方法都未經科學驗證。張雲武教授則表示,目前有明確證據顯示,經常鍛煉可以延緩AD,這已經在動物模型上被證實。研究發現,與缺少鍛煉的動物相比,經常鍛煉的動物的發病時間被延緩,而且病情也輕微得多。此外,適當的腦力鍛煉和充足的休息也有助於維持正常的認知記憶功能。因此,活到老,學到老,勤動腦,無論從精神層面還是生理層面上,對於人都是有益無害的。
展望:神經元再生技術有望能預防AD
張雲武教授介紹,目前,當AD患者表現出可以被確診的明顯疾病症狀時,大腦中的神經元細胞往往已經大量死亡,處於不可逆狀態,這時再進行治療就難以取得較好效果。但是,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將能夠提前預測疾病的潛在風險,並在早期有效診斷Aβ水平的改變和神經元功能的異常。“通過將預防和早期治療降低Aβ水平相結合,並且通過神經元再生技術去補充受損的神經元細胞,我們將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AD的發生,並進行有效的治療。”
9. 老年痴呆的早期信號有哪些呢
老年痴呆的早期信號:記憶力衰退,語言障礙,書寫障礙,計算力減退、性格改變、睡眠片段化、時間與空間定向障礙等!
10. 老年痴呆最初表現有哪些
老年痴呆在醫學上的名稱為阿爾茨海默病,是因為年齡增大導致的神經系統退回化的病症,早期的症狀為記憶答力明顯衰退,比較常見的是忘事、粗心等。行動能力和語言能力都有異常,行動的協調性明顯不如從前,出現走路、運動僵硬的表現,語言方面也會有邏輯混亂等情況。
怎樣避免老年痴呆:
常年喜歡抽煙的人就容易得老年痴呆,所以為了避免得老年痴呆要少吸煙,煙裡面的毒素會刺激腦部神經,長時間會使腦組織出現萎縮。
平時還要多用惱,發揮腦的能力。建議大家可以娛樂一些麻將,或者是象棋需要動腦的游戲,也可以用手活動一些核桃,因為手的運動是由腦部神經系統控制的有利於鍛煉腦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