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老年大學 > 假如我得了老年痴呆症

假如我得了老年痴呆症

發布時間:2023-01-24 02:20:47

㈠ 如果你晚年得了老年痴呆症,子女沒有時間照顧,會選擇去養老院

如果你晚年得了老年痴呆,但是子女又沒有時間照顧你的話,你是否會去選擇去養老院過下半輩子?其實很多人到了中老年以後都會去選擇思考這樣的問題,這也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而且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子女有更加強烈的獨立歷史,而且老人在社會養老制度發展好了之後,也會有更多的選擇!

選不選擇去養老院,其實是子女和老人共同的一個選擇。在現實生活當中,人到了老了之後,都會患上各種各樣的疾病,尤其是現在這個社會當中,環境變化非常的快,對人們的影響也是與日俱增,所以老年人患疾病的概率非常的高,那麼么患上老年痴呆症之後就基本上不認得自己的親人,不認得回家的地方在哪裡?他是處在一種懵懂無知的狀態,那麼這個時候其實去養老院的話,更有利於養病!

㈡ 老年痴呆症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一個人在有老 年 痴 呆 症狀的前34年,大腦其實就有了變化!日前,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90名40歲以上志願者進行追蹤研究發現:在老年 痴呆 症症狀出現的前11~15年,就會認知障礙跡象發生。影像學檢查還發現,症狀出現前3~9年,內側顳葉改變發生變化,而內側顳葉與記憶相關。該研究刊發在《Front. Aging.Neurosci.》雜志上。

臨床上就有這樣的案例讓人惋惜,曾有一名四十多歲的高管,總是迷路走錯方向,檢查了一家又一家醫院、歷經不少科室,才最後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一般年齡每增長5歲,該病的發病率就會增長一倍,且疾病的潛伏期可長達十到二十年。

生活中如果出現顯著的記憶力減退,空間、思維、語言能力等全面下降,甚至性情改變,忘記自己是誰,原本很內向的人忽然變得沖動等,要引起注意。

對此,研究表明:很多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多數都是因為微量元素不足造成的,微量元素含量已成為評價營養狀況的一項十分普及的指標,RSHWHO大腦營養因子,幫助維持正常細胞形態、數量、比例,這樣有益於緩解父母記憶功能的下降,改善心情,緩解壓力。(老年痴呆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老年痴呆怎麼冶療,受益匪淺吶)~ ~ ~

經過大量的數據顯示,一般到了晚年還持續進行腦力運動的老年人,患上老年痴呆的幾率會比不動腦的人要低很多。不經常動腦的人來說,發生老 年 痴 呆的幾率會高一些。因為經常的進行腦部的活動, 腦內的細胞也會比較的活躍,這樣壞死的幾率就會有所降低,所以建議就算退休以後,日常也要進行適當的腦活動,下下棋,看看報紙都可以。

㈢ 到晚年突然得了老年痴呆症不能念佛,能往生嗎

真信、切願,老實念佛,可以防止老年痴呆。 已經老年痴呆的就太難了,因為沒有信願。除非往昔有大善根福德,臨終之際和死後遇到善知識提攜發願念佛,才能往生。 南無阿彌陀佛

㈣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送養老院,對此你怎麼看,可行嗎

您好,我是璽汾天涯,很願意回答您提出的這個問題。您的問題其實涉及到 社會 話題,中國傳統的孝道文化話題和 情感 話題;我來聊一下自己的淺解。

首先呢,從 情感 方面來講,老人患了病症,作為兒女是很心疼的,但生老病亡是人生常態,我們只能無奈接受,那麼怎麼安排好贍養老人變成了重要的事情。我個人認為,針對老人的病症,是有必要選擇一傢具備護理資質的」康養」型的老年護理院,而不是養老院。第一,護理院與養老院最大的區別在於針對有病症的老人,具有一定的醫療資質,類似於醫院病房,但收費標准遠低於醫院;具備養老與醫療統一性,相對更專業,對老人的康復也會有一定的作用;第二,轉嫁風險性。「老年痴呆」症狀是一種記憶力障礙,溝通力喪失,行動力幻覺的病症,要時刻預防諸多危險因素的發生(如走失,忘記關水,關火閥等)這症狀的老人釀成慘劇的很多;而護理院有著比較專業的團隊和完善的管理,所以家屬也無需提心吊膽這些風險;第三,可以避免因贍養問題引起的家庭矛盾。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每個人都面對著生存壓力或時間壓力,贍養老人也許是長期的事情,很多兄弟姐妹之間在這個問題上諧調不好而親情反目的不在少數,就是因為缺失明確的贍養義務明細。而送去護理院,就明確了這種義務,比如確定的費用,都做到統一的標准,非常透明和公平。

其次,從我們的傳統「孝道」文化來講,叫做「養兒為防老」,似乎送去護理院心理上有些悖逆。其實,我個人認為這恰恰是孝文化的升級,尤其是對孤寰患的老人,我們當兒女的並不是一定能照顧的全面,他們的孤獨有時候是我們排解不了的,他們的病症也不是我們能護理完善的;再者,送去養老院或護理院並不代表我們終止了孝道,我們工作之餘的時間更要去做好親情的交流與陪護,如果來的及要經常接老人出去 旅遊 或家庭的聚會;只是讓老人的晚年多一些生活的色彩和專業的護理,同時也不會讓自己疲憊不堪,這樣我們孝道和事業或工作兩不誤,豈不更好?

再者,從 社會 的角度來講,這也是大勢所趨。我們國家的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將來的孩子們以獨生子女居多,夫妻兩個人要同時贍養四位老人,這是巨大的壓力,更是巨大的 社會 矛盾,所以國家宏觀調控,大力發展養老產業,給予很大的支持力度,所以養老產業也成為前景頗佳的行業;很多的集團都在投資興建,分一杯羹的同時,設施及服務在不斷提升;這就是 社會 發展, 社會 進步, 社會 文明, 社會 趨勢;我們要接納認可發展與進步,更要融入文明與趨勢;所以我認為,不管是現在還是不遠的將來,能自理的老人選擇「頤養」型的養老院;不能自理的選擇「康養」型的護理院,是應勢而趨,更是最好的選擇。

但願我的回答能幫到您。大家有什麼見解歡迎一起討論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送到養老院,是下下策不可取。因為送到送到養老院,缺少了親情和家人的陪伴!

老年人患了老年痴呆症,即是老人的不幸,也是家庭的不幸。

我一個鄰居孫叔,八十多歲,身體其他地方都很好,就是患了老年痴呆症,鬧的整個家庭和鄰居都不安寧。他老伴身體不好,管不了很多,全由三個兒女輪流伺候。兒女們也六十來歲了,白天黑夜的不能休息,幾年下來身體狀況也都不好。

去年冬天,家人沒注意自己跑了出去,找了兩天,才在離家二十多公里的一處大橋下發現了他,由於連凍帶餓,回家一病不起,幾天後就去世了。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症,作為後輩雖然心疼,但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還是送養老院比較安全,養老院雖然還有些不盡人的地方,必競有專人護理。

這不能說是後輩們不孝,而是無奈之舉,對老人和整個家庭是一種雙全的做法。

答不可行,老年痴呆的父母最好留在子女身邊,由子女來照顧,如果送養老院,你的父母有的苦頭吃了,因為痴呆症是人的憶識不清,需要有人伺侯,包括吃,喝拉散,等等,對於子女來說是一件即煩索又很累的事情,不管怎樣子女一定要履行自己的法定義務,要讓父母在沒有任何痛苦的情況下安祥的離世!這才是最好的養老方式!

養老院這個問題,不是沒想過,是下不了這個決心,於心不忍,也很心疼!我母親走了三年多了,老父親快九十歲了,行動不太好,記性基本不靠譜,經常電不關、水不關、連煤氣也不關,家裡的鍋燒壞幾個了,脾氣也不好,請了幾個家庭看護過來陪他,都被他罵走了!

我的情況又不能做到全面陪護,我自己原來做銷售工作的,在公司里也做到了副總的位置,責任壓力都很大,愛人是個兒科醫生,每天也是忙的不可開交,根本顧不上家裡。孩子還小,真的是困難一大堆。

沒辦法,辭職!這是唯一的選擇,現在自己成為了公司的兼職銷售人員,只拿提成不拿工資,在孩子學校附近開了一個茶葉店,就是為了能夠照顧老的小的,還有家裡唯一的一個女的(老婆)!

現在,我可以不再去考慮養老院這個詞語了,我不會送老父親去那個地方,都有老的一天,何必呢!你說是吧?再說了,養老院再怎麼不錯,也不如家裡照顧的好,知冷知熱更知道他的口味和習慣,就算是他不認識我了,但是最起碼我自己知道他是我的父親,我知道只有我能夠保護他和將就他。還有,我說這話不是說養老院壞話哈,養老院里的老人,大多數身體狀況不好,如果老人看到今天走一個明天走一個,那他內心得多焦慮啊!那還有活下去的勇氣嗎?你們說是不是這個理?只要能夠撐下去,我覺得,咱們還是要把老人放在身邊照顧,除了咱們自己,誰能這么體貼他們呢?就算是孝心吧!都別太較真兒了,對於老人來說,有一天是一天,都是倒計時的,可以留給咱們自己珍惜的時間所剩無幾,不管他怎麼折騰,也就權當無知小童對待吧!樂呵樂呵活下去,別留下什麼遺憾就好!

就目前的 科技 發展水平下看,老年痴呆是沒有治癒的可能性的, 不要天真的以為只要悉心的照料老人會好起來,與此相反,隨著時間的發展老人各項功能,特別是認知能力和身體的狀況都會持續的下降及惡化。

舉個老年痴呆症最常見的現象,大部分患者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混淆會導致他們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最常見的情況就是白天睡覺,晚上會開始各種各樣吵鬧。所以一般具有照顧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機構,要求是24小時全程的看護,而 如果是在家裡你白天要上班,家裡有孩子要上學,那麼會給照顧者帶來各種壓力和煩惱。並不是說不照顧,而是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盡可能給老人選擇一個專業的養老機構,讓受到更專業和悉心的照料, 才是真的對老人好,研究表明如果能夠在具備相應的條件和專業服務,實際上很多老人能夠在一段時間內維持現有的認知和機能水平。 而這對於靠家庭照顧來說,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說, 把痴呆的老人送養老院,並不意味著放棄老人,在家裡缺乏專業照顧的技巧和經驗,往往會導致患者和照顧者都精疲力盡,而與此相反在專業機構,老人可以受到更好的照顧。

養老院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對於那些年紀大又或者是無法自理,還有家人無暇照顧的老人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只是要選擇一家正規的養老機構才行,而且家人及子女都需要負責任,要經常去看望老人,了解老人在養老院實際的情況。是否吃得好、住的好、睡得好,這些都是很需要經常去考核的,也是對自己的父母負責任。

老人在養老院里可以得到專門的照顧,而且還會有一種身邊都是夥伴的輕松氣氛,養老院也是一個老人社交的場所,能認識新的朋友,對於年齡大的人來說,能找到一位聊聊天說說話的好友也有助於身心的釋放和 健康 。如果是在家裡,那麼老人大多數時間都是獨居,雖有保姆的照顧,但是到底孤單寂寞,而家人又各自有各自的事情要忙,很少有時間陪伴老人,所以不如在養老院里歡樂多一些。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最好是家人子女照顧。

因為家人了解老人的脾氣、性格、喜好、知冷知熱。老人雖然痴呆了,但他永遠都會記得子女家人,有子女在身邊陪伴,他不會孤單,也不會害怕,有安全感。

人都要老的,老人養大子女不容易,吃盡了苦。如今他老了,做子女的縱有千般困難,也要善待老人,照顧好他……

不到萬不得己別送養老院,老人都有老思想,你把他送去養老院,在他心裡會覺得家人嫌棄他、拋棄了他……他會傷心、害怕的。

如今 社會 上,有些偽孝順的子女,人前一套,人後一套。虐待老人,坐等老人離開,好繼承遺產……這種人比不孝更可憎!簡直禽獸不如!

有句古話說: 父母在來日方長,父母不在只有歸途。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父不在。

極早盡孝,照顧好父親,不管送去養老院還是自己照顧。子女都要有一顆愛心,感恩的心,要用心誠摯對待父親。將來有一天父親去了,子女才不會後悔,空留遺憾!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送養老院,對此你怎麼看,可行嗎?我認為可行。一個老年痴呆在家裡,全家受罪。這時兒女輩也都60歲上下了,可能也患有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等,再來照顧一個老年痴呆的父母,恐怕照顧不來,反而把自己的命也搭進去。送養老院是最好的選擇,有人可能會說兒女不孝,我認為這是傳統老觀念。你想看看,一個60左右的老年人,還可能要帶孫子,如果不把患老年痴呆的父母送養老院,誰來照看孫子?誰來對自己的 健康 負責?

我交代我兒子,你是獨生子,如果有一天我得了老年痴呆症,請把我送養老院,免得你受罪。已經到了生活沒辦法自理的地步了,不能再拖累子孫後代了,這也是做父輩給後人最後的愛。

對你自身可不可行先放一邊,人家養老院會要嗎!你得去託管醫療機構才行。

㈤ 老年痴呆症的人怎樣往生 達真堪布

問:父母親患老人痴呆症,應怎樣向他導歸極樂?

問:第一個問題是劉居士提問的,他說:第一請問父母親老人痴呆症應怎樣向他導歸極樂?

答:就是幫助他,幫助一位老年痴呆症的父母求生凈土。這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因為人如果得了老年痴呆症,這真是很重的業力,要轉這個業確實非常不容易。這一點也是提醒我們,業力現前的時候,真的很難自主。我們現前還是清醒的,頭腦還是明白的時候,真的要認真學習,真的是要深入經藏,要努力多聽經聞法,真的是把這些道理能夠搞清楚、搞明白,我們求生極樂世界的信願才能夠踏實。千萬不要因循苟且、得過且過,認為往生極樂世界是到最後的、往生的時候再說都可以,這種心態往往會後悔莫及。所以現前有一日的時光,要下一日的功夫,聽經、讀經、念佛,專修凈土不可以怠慢。

假如我們家裡有人患了這樣不幸的病,老人痴呆症,那我們也要以最大的耐心,真實的孝心幫助自己的老人念佛。他雖然得了老人痴呆症,但是他的意識還是有,勸他念佛,不要給他看電視,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不好的影響,讓他盡量的清凈下來,然後每天可以開著電視機,把我們老法師的光碟放給他聽。總之他能夠聽進去一句,這就功德無量。每天放佛號,跟他一起念佛,陪著他念,這樣子希望能夠導引他也一起念佛。只要他能夠念佛,就能夠消除業障。這佛力加被不可思議,真正可以消除這些宿業,還是有希望能夠在他沒有走之前,可以把這個業障消除。他只要能明白要求生了,真正發願往生,決定得生。所以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這是我們的孝心,這就是修功德。

問:因老人時懂時不懂(就是有時候懂有時候不懂),間中願生又不願生。

答:就是意思說老人家患了這種病,腦筋糊塗,有時候懂有時候不懂,所以他這個願發得不真切。如果是這種情況還是有救的,為什麼?他有時候還能懂,就在他有時候懂的時候,趕緊抓緊機會跟他講念佛求生的道理。希望在他懂的時候,在他有意識清醒的時候,讓他能夠明白,這個世間苦,輪回太苦,生生世世決定是三惡道的機會多,三善道的機會少。做人都做得這麼苦,人是善道尚且這麼苦,更何況是惡道?所以一定要他了解這個人間的苦和極樂世界的樂。

極樂世界自在,你看就是一日三餐,真的是想吃的時候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那比皇帝的生活還要高級。而且他還不願意吃,這是他的習氣。他看到百味飲食在前面的時候,想到我現在是菩薩了,不用這些飲食了,念頭一動這些飲食又沒有了。每天到十方去供養諸佛,去廣度眾生,包括來我們這個世界度眾生,連我們這些過去的家親眷屬統統都能度,因為有緣而且有能力度。你看這多大的自在。

所以要勸導他,讓他明白了,他那種欣欣向榮的心、羨慕的心能生起來。只要真願意往生了,這個真信切願決定得生。不管他有沒有老人痴呆症,只要真信切願就能往生。佛在經里講的,往生的條件就是信願行,他信願行條件具足了就能往生。所以我們要鼓起信心,生起大的願心、孝心,幫助老人家求生凈土。

問:臨終的時候,如果說不出話了,怎麼辦?

答:這個問題你不用怕,其實臨終的人能講得出聲的人好少,絕大多數都講不出聲來。這個不會影響你往生,真正往生,我們前面說過,關鍵要信願,相信阿彌陀佛可以來接引我,也都相信自己有份往生,願意去。臨終的時候,你自己心裡邊念佛,不需要念出聲。心裏面只要佛號不斷,就自然可以感應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往生。如果你自己的親人學佛的,他能夠臨終幫你助念,非常之好,你要交待好。好像我媽媽,現在都已經為我寫好遺囑,上次為大家講完之後,回去就將遺囑寫好。為什麼?她對我說,她的任務已經完成,把我養大,現在送了交給師父調教。六十幾歲,所以剩下的大事就是求生凈土,所以遺囑都寫好。遺囑裡面最主要的一條就是,如果到臨終的時候,就地念佛不要送醫院,這個是她的遺囑。所以將來我送她往生,一定要遵循她的意見,在哪裡臨終就在哪裡助念,幫助她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是對她行最後的大孝。所以和家人要交待好,遺囑可以寫好。就算自己身體很好,我媽媽身體很好,你看為大家講課,講兩個鍾頭不在話下,但是無常很難說,有備無患。和自己家人交待好之後,自己心裡邊也都放下,沒什麼好擔心,真正要往生的時候,什麼時候走都行,這就好。

㈥ 痴呆有哪些症狀

老年痴呆症有以下幾個症狀,(1)記憶障礙:近期記憶減退,不能記住最近發生的事情,如講過的話,告訴之事轉身就忘記,經常找不到東西或失落物品,以後對往事也發生遺忘,嚴重時連家屬姓名、自己年齡均不知道,甚至出現虛構或胡言亂語。

(2)思維和判斷困難:思維貧乏,缺乏創造性,綜合分析能力減退,分不清主次,抓不住要點,學習新事物困難,甚至不能理解基本常識,工作能力、效率下降,日常生活能力減退,不能勝任原來熟悉的工作。

(3)言語障礙:言語單調、刻板、斷續、羅嗦或喃喃自語,不能理解,甚至緘默不語。尚可表現為各種失語症,如遺忘性失語(因遺忘而引起言語障礙)、命名性失語(如知道筆是寫字用,但叫不出名字),也可出現言語的其他功能障礙如失讀(如有大學文化但不會讀報),失寫(如老師不會抄寫)。

(4)定向障礙:對時間、地點的定向力發生障礙,不知道今天是幾月幾日,自己現在何處,外出經常迷路。

(5)人格和行為異常:性格改變表現為情感淡膜、行為退縮、興趣缺乏、意志衰退,無主動性和進取性,注意力換散或變得急躁、多疑、頑固、易怒和沖動。行為異常表現為整天呆坐,變得不修邊幅,不知整潔,生活懶散或無目的外出,』流落街頭,夜間無故吵鬧而影響家人睡眠。嚴重時大小便不約,生活不能自理。
美國前總統里根在同老年痴呆症進行了長達10年的抗爭後以93歲的高齡辭世。據研究,婦女患上老年痴呆症後平均只能活5.7年,而男性患上後平均只能活4.2年。里根能帶病長壽與及時治療和家人的悉心照料是分不開的。老年痴呆症並不像其他疾病一樣,有一個發作的特殊症狀,而是在長達幾年的過程中逐漸加重的,因此要求兒女們要經常關注老人的日常生活,發現其異常的病情發展。

老年痴呆症的病情發展很慢,許多被兒女發現有點兒不對勁兒才送到醫院來看病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其實大都已到中度痴呆的程度。要想盡早發現老年痴呆症的苗頭,就需要對老人悉心觀察,多與之交流。老年痴呆症的前兆不少。

記憶力減退:有的老人記憶力減退到忘記熟人的名字,不記得剛剛發生的事,甚至拿什麼東西轉手就忘。

計算能力減退:以前是一個非常精於計算的人,現在卻連買菜的小賬都算不清。買了東西不給錢或是給了錢不拿東西。

思維能力下降:老人對看過的東西,不再有評價能力。最突出的是看電視連續劇,有的老人以前還能評價一下人物,講講劇情,現在卻對昨天看過的前一集都說不明白。

性格、情感改變:以前大大咧咧為人隨和的老人變得越來越固執、古怪、斤斤計較。開朗的開始不愛理人,經常發呆,情緒低落。有的老人開始多疑。以前喜歡干凈的,開始變得邋遢。

定向力差:出門後開始找不到家。

自理能力差:語言退化。

老年痴呆也有一定的家族遺傳性,年輕人也不能掉以輕心,要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注意,勤用腦,防止腦外傷和腦缺氧,預防以後的發病。

㈦ 老年人如何預防和治療老年痴呆

內外都要修,身體上要鍛煉,最好不要在家閑下來,出去讀個老年大學,跳跳廣場舞,學學唱歌,聽聽歌曲,畫畫,都能陶冶情操,可以玩玩撲克,一些益智性游戲,動動腦子,飲食清談,不吃油炸甜食等。

㈧ 作為兒女的該怎麼去面對家裡老年痴呆症呢

要照看一個這樣的患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總的理念就是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回有耐心。

1.由於老人的定向力障答礙,容易出現走錯房間,丟三落四的狀況,這就要求家屬更加耐心。盡量不要改動傢具擺放的位置,「可以張貼一些彩色的標簽用來提醒,而且色彩越亮麗越好。」

2.與他們說話時,要做到言簡意賅,吐字清晰。

3.如果日常生活能夠自理,家人應盡量與其一起進餐,家人還應該掌握老人的進食情況,合理搭配飲食的種類,不要將主副食混在一起。病情嚴重到需要餵食的患者,在餵食時一定要小心,防止老人因噎住而窒息。另外,要時常清洗、檢查老人的假牙。

4.最好給老年痴呆患者制定一張進餐時間表,保證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這時的老人和小孩一樣,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餓了,該吃多少。」如果老人單獨留在家,則需要調准鬧鍾提示患者吃飯。

5.排泄時,要幫助或指導老人採取相應的姿勢或動作,幫助指導其清潔方法。

6.外出時要給患者戴上胸牌,寫明家庭住址與聯系方式,防止老人走失。

7.為了防止意外發生,在門上加裝感應器。

㈨ 如果以後我得了老年痴呆可不可以安樂死

誰去執行誰得陪著你一起走上不歸路,不但吊銷執照還得關進大牢,至少也得按故意剝奪他人罪論處,你進天堂,他可下了地獄嘍,這缺德事兒不能幹哪!

㈩ 老年痴呆患者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嗎

若該老人患老年痴呆症,可以向法院申請,宣告該老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法院宣告後,該老人的監護人,可以代為進行民事行為。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十三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章公民、第一節關於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問題中8規定:

在訴訟中,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提出一方患有精神病(包括痴呆症),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認定的,應當按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序,先作出當事人有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判決。確認精神病人(包括痴呆症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應當比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序進行審理。

(10)假如我得了老年痴呆症擴展閱讀: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否屬於一心智健全,有兩種判斷標准:

(一)依據自然人的意思能力(認知能力)來判斷。

這一標准主要是針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而設定的。意思能力是指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理解並能預見其後果的精神能力,意思能力是確認和劃分民事行為能力的基礎,自然人的行為能力取決於其意思能力的狀況。

(二)依據自然人的意志能力來判斷。

這一標准主要是針對成年而設立的。盡管成年的自然人對自己行為的性質和後果有所了解,也要看他是否能合理地、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如果一個成年人因精神或心理上的疾病而難以自製,那麼,他所為的某些自損其利、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是可以被宣告無效的。

閱讀全文

與假如我得了老年痴呆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60歲的人這的身體 瀏覽:508
大齡未婚女兒對父母不坦誠怎麼辦 瀏覽:738
老人分享照片怎麼稱贊 瀏覽:807
撿老人骨頭古文怎麼說 瀏覽:813
鞍山市老年大學收費標准 瀏覽:167
父母帶薪假怎麼申請 瀏覽:487
60分萬歲軟體下載 瀏覽:656
長壽花白毛怎麼辦 瀏覽:734
孝順外孫女 瀏覽:403
重慶市長壽區代理注冊公司一般要多少錢 瀏覽:644
你不管我我為什麼要給你養老 瀏覽:739
手機通訊錄父母怎麼稱呼 瀏覽:522
黃浦老人養老院甲子園前身是什麼 瀏覽:496
合肥廬陽區老年大學電話 瀏覽:564
你的父母還能見多少面 瀏覽:79
中秋節送父母什麼吃的最實用 瀏覽:718
老年人的手機能值多少錢 瀏覽:183
男人50歲精子質量好嗎 瀏覽:391
退休金不一樣 瀏覽:863
日本老人如何領養孩子 瀏覽: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