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外的老年痴呆研究有什麼進展
國外的老年痴呆研究有什麼進展?全球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進度比較快。而且目前老齡化的程度也比較高。老年痴呆的發病率也逐年升高。患病人口規模也逐漸具備攻規模。現在在西方國家中60%的老年人痴呆者為AD患者。有研究預測截止2020年會有1700萬到2500萬人口患有AD。國外的有關研究顯示在歐洲很多國家AD已成為僅次於腦卒中。心血管病惡性腫瘤,居於第四位導致患者死亡的疾病。國內的最新研究也發現AD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相關的流行病學研究表現。AD患病率在20世紀80年代為零點零七到0.46。20世紀90年代畫壁已達到了二點酒。到2000年還比你大,到4.6。臨床的一用經濟學研究發現至今我國AD患者治療該病所需要的費用為每年不少於50個億。截止2050年初步預計所需要的醫療費用將超過1萬個億。可以自小AD患者的發病率比較高奇發展速度比較快,致死率也比較高,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奇病因病機還不明確,也缺乏有效的治療葯物對人類的健康威脅也越來越嚴重,也成為困擾醫學界難題,如何預防AD如何去有效的治療,該病已經得到傳世,會的高度關注。也成為世界范圍內的研究重要課題之一。
AD病因病機復雜,但不明確造成臨床治療上沒有有效的正規的治療方法。中醫領域研究發現針灸治療對於該疾病有一定的療效改善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尤其能夠改善患者的學習記憶力。煙實驗研究發現針灸對該病的治療效果上主要體現在提高患者的學習記憶能力而不能改善神經纖維纏結老年斑等病理變化。也有文獻報道針灸對於該病的治療效果是通過改善機體能量代謝障礙,支持代謝突觸可塑性細胞因子微量元素神經,全智信號傳導以及自由氧氣氧化等方面而起作用。
2. 科學家發現新指標,驗血可知老年痴呆,這是真的嗎
現如今,我國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峻,使得阿爾茨海默病發病率逐年攀升,已躍居全球首位。阿爾茨海默病根本無法治療,只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為能及早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研究團隊致力於研究中,目前發現驗血能知阿爾茨海默病。
作為子女應多觀察家中老人的狀況,一旦有以上幾個症狀,不能抱有僥幸心理,還需及早就醫檢查來明確診斷。鼓勵家中老人多動動腦,如下象棋、打橋牌、猜字謎或讀書看報等,能活躍大腦細胞,推遲大腦老化速度。
不能一直待在家中,多戶外活動,擴大交友圈,適當的接觸新鮮的事物,學習新的知識以及技能,多培養興趣愛好,這樣能刺激大腦細胞以及神經元興奮,從而延緩大腦衰退速度。
3. 每周吃菌菇,降低痴呆發生的風險,研究進展分享
中餐里,各種菌菇是極受歡迎的,菌菇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B族。近日,一份基於來自新加坡的研究報道,每周吃兩次及以上的菌菇(約 150克 ),還可降低大腦退化及老年痴呆的風險。
研究人員對663名60歲以上的華裔進行為期6年的調查,了解每個參與者的飲食習慣、 健康 狀況和大腦功能。每周吃兩份以上的菌菇的受試者,最終每100人中僅有9人被診斷患有輕度認知障礙,而每周吃不到一份菌菇的人,每100人中有19人被診斷患有輕度認知障礙。這里的 輕度認知障礙 ,你可以理解為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前階段。
研究中包括的六類菌菇含: 金針菇、香菇、白蘑菇和風干蘑菇,及罐頭蘑菇 ,研究人員推測,其他類型的菌菇可能同樣有相同的功效。菌菇降低痴呆風險,背後的機制是什麼?研究人員推測,菌菇含有豐富的 麥角硫因 ,這是一種獨特的抗氧化劑和抗炎劑,具有一定保護神經元的功效,人類無法自行合成,主要可以從飲食中獲得。當然該研究只是提供了食用菌菇和降低痴呆的相關關系,其因果關系仍需要進一步驗證。但至少,如果您不知道中餐、晚餐吃什麼,試著買一些菌菇,做一頓菌菇湯、或是香菇燉雞嘗嘗鮮是當下不錯的選擇。
有許多因素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發展,羅夕夕曾在視頻中說過,阿爾茨海默病遺傳因素佔60%,而40%是後天造就。這意味著我們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就能很大程度上預防阿爾茨海默病以及延緩病程,具體內容包括飲食,腦力鍛煉, 體育 鍛煉,防治高血壓、高血糖、高脂血症,保護聽力、控制體重等,當然吃是最容易實現以及與我們生活最息息相關的部分了。
4. 打麻將能預防老年痴呆症 腦科專家稱學術界認可
打麻將預防老年痴呆?這個可以有!
對於世界老年痴呆症日,專家提醒「被竊妄想」或「收藏廢品」等都是老人患病表現。
出現了「被竊妄想」,總覺得兒女偷她的東西;退休金很高還在外面拾破爛白癜風的治療方法,兒女越阻止情況越嚴重……這樣的老人,並不僅是精神上的問題,其實這些都是老年痴呆症的典型表現。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症日」,這種病被命名為阿爾茨海默病。
目前中國有老年痴呆患者500萬人之多,佔世界總病例數的四分之一,而且每年平均有30萬新發病例。目前,老年痴呆已成為繼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癌症後,老年健康的「第四殺手」。
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家人需警惕
A性格突然大變,喜靜者變得愛出門
南京腦科醫院老年精神科專家告訴記者,隨著社會逐漸進入老齡化,老年痴呆症的發病機率越來越高,65歲以上人羣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達4%-6%,而到80歲,此比率就上升到20%,其中女性患者多於男性。
「情感淡漠」是早期常見症狀,性格改變往往出現在疾病的早期,病人變得缺乏主動性,活動減少,孤獨,自私,對周圍環境興趣減少。但是也有曾經內向的人突然變得外向了,南京腦科醫院老年精神科梅剛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說,很多老人患上老年痴呆症後,反而喜歡出去玩兒了,所以也增加了老人走失的風險。
B把破爛當珍寶,統統撿回家
梅剛副主任醫生告訴記者,老年痴呆症還有一些典型的症狀,比如「收藏行為」,這類患者拾破爛視若珍寶,在外面看到什麼都撿回家。他曾經遇到過一個老人,享受著豐厚的退休金,兒女們也很孝順。
但是老人突然變得愛拾破爛,甚至連別人吃了一半的盒飯也撿回來。他兒子問他,為什麼還去撿人家的剩飯,老人卻說,這些留著帶回家喂豬。原來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老人曾經在農村生活過,由於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他短期的記憶喪失,自己完全停留在過去的歲月當中。
C反復重復一句話,擅長的變得生疏
很多人對於老年痴呆症最直接的認識就是「記性差了」,南京腦科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李海林告訴記者,輕度老年痴呆症是以近階段記憶障礙常為首發及最明顯症狀。
但最初這種退化不明顯的,難讓人覺察,很多人認為,年齡大了,記性差是正常的現象。有的病人發病早期還力圖掩飾或試圖彌補自己的記憶缺陷,「我的記憶好,沒有問題」、「我能記得多年前的往事」。
梅剛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由於大腦中的海馬體萎縮,「打個比方,好比一台電腦只能打字但是無法儲存,」所以短期記憶的能力減退;但是相反過去的事情反倒是記得很清楚,而且連細節都不漏下,這其實也是老年痴呆症的表現之一,以後逐步發展到包括近期記憶和遠期記憶在內的全部記憶喪失。
還有一些表現也是記憶力減退症狀的表現,比如反復說同一件事情;語言用詞貧乏空洞;反復重復同一簡單的行為,如購物多次付款。李海林主任曾經遇到一位老人,一天到銀行存幾次錢,因為他不清楚自己已經存過了。
李海林主任告訴記者,還有一種行為也是老年痴呆症的表現,就是原來很擅長的東西突然變得生疏了,「比如一些家庭主婦,原來菜燒的很好吃,但是做菜的水平突然下降了,要不就是忘記放鹽,要不就是鹽放的太多,要不忘記關火燒焦了。」這說明,她的記憶力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D「被竊妄想」懷疑別人偷她的錢
「醫生,我媽媽總是懷疑別人偷她的錢,是不是腦子出了問題?」68歲的退休教師王老太(化名)被女兒送到南京腦科醫院老年精神科,女兒在醫生耳邊悄悄地說。原來,為了讓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顧,兒女們給老人請了個住家保姆照顧。
結果,王老太和保姆三天兩頭吵架,原因都是老太太總是懷疑保姆偷了錢,直到有一次兩人吵翻了,還撥了110,後來才發現,是老太太自個兒把錢給藏起來了。這兩年來,老太太連著換了好幾個保姆,最後都不歡而散。後來家裡人才想起來,這老太是不是精神出了問題啊。
專家指出,「記憶障礙」是老年痴呆症首發症狀,但是到了老年痴呆症中期,病人可能會出現精神和行為障礙,可有幻聽、錯覺,被竊妄想、被害妄想、誇大妄想等;也有可能產生配偶另有婚外情等無中生有的想法。「被竊妄想」,是老年痴呆症一個典型的症狀表現。
「我還曾經碰到過一個老人,每次兒女們去看她,臨走之前都要被她搜包,因為她認為兒女們會偷她的東西。」南京腦科醫院老年精神科梅剛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老年痴呆症會導致記憶力下降,由於老人病情進展到了一定的階段,記憶損害大約兩三年,由於出現斷節才衍生了被竊妄想、虛無妄想等精神症狀。
幾種新說法,到底靠不靠譜
打麻將可以預防老年痴呆?這個可以有!
2004年,香港仁濟醫院與嶺南大學合作的一項研究項目,研究者將100名老年痴呆症患者分成兩組,第一組人每星期打4次麻將,每次打4圈,而另外一組每星期只打兩次麻將。5個月後,研究者對患者的思考及記憶能力進行了測試。他們發現,較長時間打麻將的那組患者,思考力、記憶力和反應速度,遠勝過一周只打兩次麻將的那組人。這也是全球醫學界對於麻將與華人老年痴呆症的關系的首次研究。
南京腦科醫院及老年精神科李海林主任告訴記者,打麻將對於老年痴呆症的預防以及延緩其進程的作用,已經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甚至已經寫進了一些地區對於該疾病的防治指南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首先不要「來錢」,這樣的話可能會造成人的過度緊張和興奮;還有一個方面就是時間上要注意控制。除整體性全身活動外,應盡量多活動手指。梅剛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彈鋼琴也能預防老年痴呆症,因為涉及到手指的精細運動,能保持人的頭腦靈敏。
知識分子容易患老年痴呆?這個真沒有!
本報曾經報道過一名女高工退休後被返聘為工程總監,一直工作到67歲才准備頤養天年,但是一年後即患上老年痴呆。女兒看到不少高知識分子在住院,因此產生疑問,是否這類人羣更易得老年痴呆?
李海林說,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受教育程度高其實是一項「保護因素」。由於知識分子大腦開發的比較充分,所以智商下降一點點的時候,並不會讓人注意到,所以相同程度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受教育程度高的在認識能力方面要更好一些。
老年痴呆症提前了?這個真沒有!
梅剛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老年痴呆症本來就分為「老年型(年齡超過65歲)」和「老年前期型(50歲-65歲)」,國際上第一例診斷的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年齡就只有50歲,所以50歲出現老年痴呆症並不算年齡提前。
李海林主任說,「老年痴呆症」還是起病於老年期,中青人也會有痴呆症,但並不是老年痴呆,總體而言老年痴呆症並無明顯年輕化的傾向。澳大利亞學者最新的研究顯示,在痴呆症狀出現前3-5年,人腦就已經出現了病理性的改變。
因現代醫學越來越發達,通過高科技檢測手段可提早發現腦部中的血管異常,因此在診斷、治療和預防的時間上更加提前了,所以給人感覺「老年痴呆症」是提前到來了。
多吃魚可以補腦?這個可以有!
荷蘭科學家對5000名55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的研究顯示,經常吃魚者患老年痴呆症的機率只是不吃魚者的40%。專家指出,在膳食上,強調做到「三定、三高、三低和兩戒」。
「三定」即定時、定量、定質;「三高」即高蛋白、高不飽和脂肪酸、高維生素;「三低」即低脂肪、低熱量、低鹽;「兩戒」即戒菸、戒酒。「老人多吃魚是對大腦有好處的,但需要注意魚刺卡喉。」梅剛副主任醫師說。
相關閱讀:
>>老年痴呆看護人員易患心理疾病應保持身心開朗.
>>保持口腔健康晚年患老年痴呆症可能性會明顯降低
>>垃圾食品或使人變呆老年痴獃等疾病有望被治癒
>>研究發現做家務有助於降低老年患痴呆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