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患老年痴呆的人在法庭上的供言有法律效力嗎
證人需要具有明確的民事行為能力。如果患有老年痴呆症,然後有相關的醫學證明的,其證言應當不能被採納。
2. 老年痴呆症患者是否有民事行為能力
法律分析:老年痴呆由於不具備辨認自己的行為的能力,是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民法上界定自然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還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主要是依據年齡和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認知能力來劃分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3. 三甲醫院出具的老年痴呆證明在法律上有效嗎診斷書法院有效嗎
三甲醫院出具的老年痴呆證明在法律上無效,只能作為參考,法院的診斷書有效
患有老年痴呆症,屬於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
因為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不能表示遺囑人的真實意思,所以其所立的遺囑無效。
4. 老年痴呆犯法會負法律責任嗎
法律分析:需要把根據情況承擔相應的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 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2、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3、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5. 老年痴呆犯罪需要負民事或刑事責任嗎
您好,根據情況承擔相應的責任。
根據《刑法》第18條
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製版自己行為的時權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2、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3、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http://www.mps.gov.cn/n16/n1282/n3493/n3763/n493954/494322.html
上海國暉律師事務所 刑事法律部為您服務
6. 法院怎樣鑒定老年痴呆
法院怎樣鑒定老年痴呆
法院怎樣鑒定老年痴呆,老年痴呆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老年疾病,主要是因為大腦功能出現退行性改變所導致,大多數會在老年人身上發生,判斷老年痴呆的方法有很多,那麼法院怎樣鑒定老年痴呆呢?
法律分析: 由司法鑒定機構對被申請人是否老年痴呆,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進行鑒定。近親屬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先向老人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認定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人民法院在受理之後將依法進行審理,並將委託司法鑒定機構對被申請人是否老年痴呆,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進行鑒定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二十四條 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本條規定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老年痴呆司法鑒定流程
具體流程是:
一、近親屬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先向老人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認定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二、人民法院在受理之後將依法進行審理。
三、法院委託司法鑒定機構對被申請人是否老年痴呆,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進行鑒定。
法律依據:
《司法鑒定程序通則》第四條
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進行司法鑒定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章,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尊重科學,遵守技術操作規范。
法律認定老年痴呆的唯一條件是醫學鑒定。
如果經過合法有效的醫學鑒定,確認屬於老年痴呆症(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其監護人需要對其嚴加看管,並對其實施的民事侵害行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必要的情況下,法院可以決定對該患者實施強制醫療。當地檢察機關對強制醫療全過程實施法律監督。
《民法典》第二十一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老人監護權怎麼辦理
法律分析: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的,可以提請法院裁決。不可以未經指定而直接要求法院作出裁決。
成為老人的法定監護人,以其方式,可以劃分為當然設立、協議設立和公權力指定設立。
(一)當然設立指第一順序人即老人的配偶做監護人。
(二)協議設立,即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協議確定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三)公權力指定設立,即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
《民法典》第二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
7. 法律上怎麼鑒定老年痴呆
法律分析:法律認定老年痴呆的唯一條件是醫學鑒定。如果經過合法有效的醫學鑒定,確認屬於老年痴呆症(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其監護人需要對其嚴加看管,並對其實施的民事侵害行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必要的情況下,法院可以決定對該患者實施強制醫療。當地檢察機關對強制醫療全過程實施法律監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一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8. 老年痴呆確定監護人的法律程序是什麼
一、老年痴呆確定監護人的法律程序是什麼 對精神病人或老年痴呆症患者申請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並指定監護人,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事訴訟法 》的規定,通過民事特別程序認定。該特別程序由親屬或利害關系人向被申請人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並需經 司法鑒定 。另外,在指定監護人時,亦需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出具相關證明。如被申請人的近親屬有多個,各個近親屬對被申請人的 監護權 有異議時,需要根據法律規定以及實際情況由法官予以裁決。關於 老年痴呆確定監護人 等問題,也為大家做出了簡單的回答。 二、老年痴呆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為特徵,病因迄今未明。65歲以前發病者,稱早老性痴呆;65歲以後發病者稱老年性痴呆。 三、監護人 監護人,是指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護職責的人。包括: (1) 法定監護人 , (2)指定監護人, (3) 遺囑 監護人, (4)委託監護人。上述監護人又可分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監護人應具有監護能力,符合法定資格,並克盡監護職責,否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與監護職責相適應,監護人主要具有以下權利: (1)有權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 (2)有權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 (3)有權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並 代理 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 (4)有權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 (5)有權代理被監護人進行 訴訟 。監護人依法行使監護權利,任何組織或個人均無權干涉。 要知道子女對於老人是有義務的,對於存在老年痴呆的家人來說,是有義務進行 贍養 ,同時具有對其的監護權。也是國家對於沒有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一種保障,根據相關規定,對於此類問題的事件,如果不進行監護,就會收到嚴重的處罰,以此,需要我們了解有關的 法律知識 ,是非常重要的。
9. 問一個法律界人士的一個問題,老年痴呆症患者具備民事行使權力嗎他所簽訂的合同契約法律予以支持嗎
情況是這樣的,如果有事實依據證明他所簽訂合同的時間是在老年痴呆症沒有發生以前。那麼這份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簽訂合同的時間是老年痴呆症發病期間。那麼他所簽訂的合同是無效的。法律是不予以支持,也就是說老年痴呆症患者不具備民事行駛權力。希望這個答案對你有用。
10. 已確診是老年痴呆症的犯罪嫌疑人還要定罪嗎
已確診是老年痴呆症的犯罪嫌疑人一般是不定罪的。因為老年痴呆症的人屬於限制行為能力的人,一般是不承擔刑事責任的。其監護人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