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最具歐洲文化代表性的東西。
、古代羅馬藝術的根源
羅馬文化有二個重要的源頭:伊特魯里亞文明和希臘文明。
伊特魯里亞藝術
西元前700年左右,伊特魯里亞(Etruria)人已定居在義大利北部,靠貿易和農耕迅速繁榮起來,西元前7-5世紀是其強盛時期,但沒形成統一的國家。因貿易的關系,藝術受到外來影響很大,尤其是希臘藝術。
伊特魯里亞的墓葬石棺雕像(BC6世紀),表現一對夫婦親密地依偎在一起,臉上都掛著古風式的微笑,顯得個性開朗、樂觀,絲毫無悲哀氣氛。
青銅雕塑《母狼》(BC500),是羅馬城的象徵,因傳說羅馬城創始者羅慕洛斯是由母狼哺育長大的。母狼神態兇殘、四肢健壯,洋溢著野性的生命力,顯的相當真實。
塔爾奎尼亞(Tarquinia)的漁獵之墓的壁畫(BC520),再現人們捕魚、射鳥的場景,生動自然。
伊特魯里亞的城門(BC515-490),是建築對拱卷形式的成熟應用,
羅馬人的興起與受希臘文化的影響
西元前八世紀時羅馬規模很小,在西元前五世紀以前還處於氏族部落時期,以後經歷了共和時期(BC509~BC30)和帝國時期(BC27~AD476),西元265年滅伊特魯里亞,帝國時期的羅馬地跨歐、亞、非三大洲。西元前27年以前為共和國,以後為帝國。一、二世紀間多賢能皇帝,建築上有輝煌的發展。三、四世紀帝國缺乏憂患意識、重享樂,因而政局不穩,經常政變換皇帝,文化漸衰,直到四世紀相信基督教以後才有改變。
羅馬人雖然征服了希臘,但在文化上卻被希臘人征服。羅馬人崇拜和模仿希臘藝術,由於民族性重實用,因此大量引用希臘藝術形式,而甚少獨創的風格。
2、古羅馬藝術的特性
羅馬人不同於希臘人,羅馬人較現實,講究實際,喜歡具體的、實在的東西;希臘人重理想,藝術中喜歡抽象、概括的理念。
② 德國總理默克爾屬於哪個黨派出身東德還是西德
默克爾上台初期在執政風格上偏低調謹慎,此後一方面致力於改善民生、保證經濟的穩健發展,另一方面憑借日漸成熟的政治技巧和外交手腕,在國際社會樹立起了冷靜、務實、可靠的形象。
青年時期的默克爾1.住所
從出任德國總理以來,默克爾就拒絕搬進總理官邸,而是依然住在位於柏林市中心米特區貝加蒙博物館對面的公寓內。從她的公寓內可以眺望到穿城而過的施普雷河。
由於公寓離著名的貝加蒙博物館很近,2006年博物館的安保攝像頭曾無意中拍攝到了默克爾的客廳。
如果你想探訪一下默克爾的居所,或者在這棟公寓前和警衛合影留念,那就記下地址:安庫普費爾格拉本大街6號。
2.走路上班,還是騎車上班?
從默克爾的公寓前門到帝國議會大廈後門只有短短的1.5公里,而距離總理府大約有2公里,因此默克爾經常走路上班,偶爾也和大多數德國人一樣,騎車上班。
3.新教牧師的女兒
在德國,天主教和新教得到了民眾同等對待。默克爾的父親就是一位新教牧師,默克爾則是家中長女。 2011年9月,默克爾的父親去世。
默克爾出生後不久,父親就從漢堡被派往了民德。兒時的默克爾在柏林附近的滕普林長大。長大後,默克爾積極參加父親所在的堂區教堂的活動。各種有關默克爾生平的傳記作品都反映了這段歷史。
默克爾本人也曾坦言,那個時期在一個對新教存有敵意的環境中很難恪守教規。但受到關注的並非只有這些,而是她在一個有嚴格通信審查制度的共產黨國家收集各種藝術作品的明信片。
5.物理學博士
默克爾的博士論文題目極為復雜,內容是涉及碳氫化合物反應的速度常數計算。
6.姓氏
「默克爾」這個姓是跟隨第一任丈夫。年輕時,她與名叫烏爾里希·默克爾的物理學系同學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盡管兩人已經離婚,但默克爾仍願意保留這個姓氏。
保留前任丈夫姓氏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現任丈夫約阿希姆·紹爾的姓氏有兩層含義,無論是哪個含義對於總理這樣一個應該注重公眾形象的職務來說都不太合適。其含義之一是「酸味的」,另一個是「粗暴的、尖刻的、生硬的」。
默克爾與丈夫盛裝出席拜羅伊特音樂節
7.第二次婚姻
安格拉·默克爾和約阿希姆·紹爾在步入婚姻殿堂之前曾有過長達8年的同居生活。在被選為總理之前,默克爾接受德國婦女雜志《布里吉特》雙周刊的專訪時曾坦言,任何情況下她都不會再離第二次婚,而且也不願意被人指責為機會主義者,讓人在背後說「她結婚了,因為對方是基督教民主聯盟的,否則她當不了總理」。
「如果我沒有從政,也許幾年前我早就已經結婚了。要是作為反對派.沒有人會說我是為了政治事業而結婚的。」默克爾說。
默克爾與丈夫赴意度假
8.愛好
默克爾是個十足的大自然愛好者,為了緩解政治生活的枯燥乏味,閑暇之餘她喜歡擺弄花園里的花花草草,每逢周末她還喜歡邊聽音樂邊下廚,或者上個人主頁發表一些評論。她最喜歡的是古典音樂。
她還喜歡穿上牛仔服或休閑服,輕松享受周末時光。
9.理發
默克爾的發型曾多次遭人詬病,甚至在她出任總理之前就曾被人指指點點。從《明星》周刊、《焦點》周刊到《明鏡》周刊,再到《布里吉特》這樣的八卦周刊,德國媒體對默克爾的每一根頭發都似乎情有獨鍾。
默克爾和名模克勞迪婭·希弗和坎貝爾,以及好萊塢明星黛米·摩爾都是柏林著名發型師烏多·瓦爾茨的常客。2003年,這位頗受明星青睞的發型師被選定為默克爾的形象顧問。
2007年瓦爾茨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默克爾的新形象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她現在非常漂亮」。他還透露,每次默克爾到他的店裡和其他顧客沒什麼區別,她喜歡坐在其他人當中,靜靜地等候。每次默克爾前去打理頭發都沒有經過特殊預約,只是提前1小時通知瓦爾茨。
默克爾曾不止一次在各個場合被拍攝到啜飲啤酒
10.默克爾的李子蛋糕
據悉默克爾從小喜歡吃柏林肉餅,偏愛蘋果汁和德國啤酒。如今,為丈夫親手烘焙李子蛋糕成為默克爾的最愛,李子蛋糕也成為默克爾家待客最喜歡的一道甜點。
11.想學法語
默克爾曾在自己的個人主頁上說,「我經常問自己,如果有更多時間該幹些什麼。我想說我最想學習一門新的語言,特別是法語」。
12.嫉妒男性深沉的嗓音
在被《布里吉特》周刊問到最嫉妒男性的什麼特徵時,默克爾回答,在政治上,男性總是擁有「更深沉的嗓音」,他們似乎被自動賦予了更多權威性。
這是默克爾在2005年給出的答案,時至今日,恐怕她自己都要改變看法了,因為她不再僅僅是德國的總理,整個歐洲都要聽從她的聲音。
13.月薪
作為歐洲最具權力的女性,默克爾每月的薪水大約為1. 617萬歐元(1歐元約合8.32元人民幣)。此外,德國媒體估計默克爾從演講等其他工作中賺取的收入約為8.4萬歐元,也就是說她一年的總收入約為27.8萬歐元。
14.度假
默克爾瑞士度假
默克爾在個人主頁上說:「如果日程允許,我和丈夫喜歡到田間走一走,比如回到我的家鄉,田園詩般的烏克馬克。」
默克爾和丈夫紹爾熱衷到阿爾卑斯山度假。「呼吸山上新鮮的空氣,欣賞周圍秀美的風景,可以讓我的思維變得清晰。」默克爾說。
她的夢想是能有一天橫穿西伯利亞,並從莫斯科一路游歷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但或許只有等到退休,她才能實現夢想了。
③ 已故的日本漫畫家有哪些
1、臼井儀人
臼井儀人(本名臼井義人,1958年4月21日-2009年9月11日),是一位日本男性漫畫家,出生於靜岡縣靜岡市,成長並住於埼玉縣春日部市,代表作為《蠟筆小新》,埼玉縣春日部是《蠟筆小新》的故事舞台。他是「小新「之父,他創作的《蠟筆小新》,廣泛受到群眾們的喜愛。
2、藤子F不二雄
藤子·F·不二雄(公元1933年12月1日—公元1996年9月23日),日本男性漫畫家,小學館的代表漫畫家之一,代表作《Q太郎》《哆啦A夢》《小超人帕門》《超能力魔美》。本名藤本弘,出生於日本富山縣的高岡市,畢業於富山縣立高岡工藝高等學校電氣科。
3、石川賢
石川賢,原名石川賢一,1948年6月28日生於日本,日本著名動漫製作人。他與永井豪是摯友。代表作品有《三一萬能俠》、《虛無戰記》、《魔獸戰線》、《極道兵器》等。
4、德田恐龍
日本漫畫家,《四驅小子》的作者。
2006年3月23日,日本漫畫家德田恐龍因為急性心力衰竭去世,享年47歲。德田恐龍本名德田肇,除了漫畫家本職工作外,還是位3D插圖畫家,他的妻子德田優子也是3D插圖畫家。喪葬儀式已經於25日正午,在橫浜市鶴見區豐岡町的日本基督教會鶴見教會舉行。由於作者的去世,本漫畫並未完成,僅有的兩冊作為恐龍的遺作發行,很是遺憾。
5、永島慎二
永島慎二本名永島真一,1937年出生於東京。
1952年,年僅15歲的他即以處女作《SANSYO的比利》在日本漫壇嶄露頭角。永島慎二從1961年開始創作《漫畫家殘酷故事》,一經連載後馬上引起轟動。他以飽含詩意的筆觸描繪了一群熱情高漲的年輕漫畫家的生活,被評論界稱為首次在漫畫當中展現了彷徨於理想和現實之間的青春群像。
④ 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個人簡歷
奧巴馬(美國第44任總統)全名貝拉克·海珊·奧巴馬貝拉克·海珊·奧巴馬,1961年8月4日生,美國民主黨籍政治家,第44任美國總統,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裔美國人總統。1991年奧巴馬以優等生身份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而後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憲法長達12年(1992-2004年)。
2007年2月10日宣布參加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
2008年11月4日當選為美國總統。
2009年10月9日獲諾貝爾和平獎。
2012年擊敗美國共和黨候選人威拉德·米特·羅姆尼,成功連任美國總統。
2017年1月20日正式卸任美國總統。
奧巴馬的評價:
作為第一個擔任美國總統的非洲裔美國人,奧巴馬為美國人民樹立了榜樣,而他也給美國政壇帶來了一種新的階級觀念。在他擔任總統期間,白宮甚至連個人丑聞這樣的事情都未曾發生過。在奧巴馬擔任總統的絕大多數時間里,白宮一直將一種成熟穩健的成年人風格展示給外界。
⑤ 福建莆田有兒童福利院嗎
有的。
莆田市社會福利中心地址:荔城區新度鎮白雲路999號。聯系電話:0594-2197213。
莆田市社會福利中心貫徹執行黨和國家關於社會福利和收養工作的方針、政策、法規法律,收養社會「三無」人員及社會棄嬰,承辦老人托養,執行《兒童家庭寄養管理辦法》等文件精神;
建立健全收托對象生活、康復醫療、護理等各項制度,推行崗位責任制,規范內部管理,提高服務質量;
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拓寬社會化服務,積極擴大對自費收養業務,增強自我保障能力,為收托養對象創造優美的環境,提供優質的服務,推行崗位責任制,規范樹立文明窗口的形象;
制定貫徹社會福利事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
(5)基督教會老年公寓賀詞擴展閱讀
莆田市社會福利中心醫院簡介
莆田市社會福利中心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9),西班牙籍天主教徒在涵江塘北設「仁慈堂」,收容嬰幼兒約100人,經費由國外教會津貼。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美基督教會在黃石(原在涵江埔尾)建「善育堂」,收容16名孤兒(後增加到250人)。 民國31年(1942),莆田縣政府在城內(荔城河邊翁祠)創建莆田縣救濟院,收容本地乞丐、孤老殘疾人,每人每餐供應米二兩。至民國38年,全院有100多人。
1949年解放後,莆田縣政府把莆田縣救濟院改為莆田縣養老院,收容無依無靠的老人45人(後增加到102人);
1950年8月,接辦善育堂,改名福建省兒童教養院,收容孤殘兒童95人(後增加到400多人)。
1952年9月,接辦西班牙籍天主教徒創辦的仁慈堂,改名為莆田縣殘老教養院,收容殘老人員41人(後增加到117人)。 1959——1965年,莆田縣人民委員會先後創辦老烈屬養老院、精神病人收容所和復員軍人慢性病療養院等福利事業單位。
1966年3月,福建省兒童教養院遷往建寧縣。同年11月,莆田縣養老院、縣精神病院、縣殘老院等合並為莆田縣社會綜合福利院,設在黃石桂嶺(原省兒童教養院舊址)。
1970年,原養老院、殘老院合並,改為莆田縣福利院,收容對象是無依無靠、無家可歸、無生活來源的殘疾人、孤兒和棄嬰。院民生活由縣革命委員會撥款供給,每人每月生活費43元,被服費6元。
1985——1990年,莆田縣人民政府先後撥給縣福利院修繕費24.5萬元,修建院民食堂、院民宿舍、綜合樓各一座。
1980——1989年,該院先後被省、市、縣人民政府評為文明單位。 2002年5月,莆田縣福利院上劃由市民政局主管,升格為莆田市福利院。
現在莆田市福利院擁有孤兒愛心樓、院民樓、綜合辦公樓、食堂樓、老年人公寓、殘嬰樓。
於2003年10月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上分立殘疾兒童福利院;現有成年院民及棄嬰225人,幹部職工52人。業務范圍:除了仙游縣外收養全市棄嬰及「三無」對象,其退休自費托養的老年人。
⑥ 宋慶齡的故事有哪些
1,一次,媽媽給小慶齡講了「自食其言」的故事:春秋戰國時,魯哀公的身邊有一個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說話不算數。因此,魯哀公對他很不滿。一天,哀公舉行宴會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寵 臣鄭重也參加這次宴會。
孟武伯向來不喜歡鄭重,在宴會上借機出鄭重的洋相,便問道:「鄭先生怎麽長得越來越胖了?」哀公聽到後,便插嘴道:「一個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諾言,當然會長肥呀!」在座的大臣一聽就知道哀公並不是批評鄭重,是在暗中指責孟武伯說話不算數。
媽媽的故事是教育她說話要算數,要謹守諾言。對此小慶齡銘記心間。一個星期天,宋耀如准備帶著全家去朋友家做客,孩子們大都穿好了禮服就要出發了,只有宋慶齡仍在鋼琴前彈奏著那動聽的旋律。母親喊道:「孩子們快走吧,伯伯正等著我們呢!」
聽到媽媽的喊聲,宋慶齡立即合上琴蓋,跑出房間,拉著媽媽的手就走,剛邁出大門,突然又停住了腳步。「怎麽呀?」一旁的宋耀如看到慶齡停住了腳步,不解地問道。「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慶齡有些著急地說。「為什麽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著女兒說。
「媽媽,爸爸,我昨天答應小珍,今天她來我家,我教她疊花。」慶齡說。「我原以為有什麽非常重要的事情呢?這好辦,以後再教她吧!」父親說完,便拉著慶齡的手就走。「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呀!」慶齡邊說邊把手從父親的大手裡抽回來。
「那也不要緊呀!回來後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釋一下,並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疊花不也可以嗎?」媽媽說。「不!媽媽,您不是常說要信守諾言,我答應了別人的事,怎麽可以隨意改變呢?」宋慶齡不停地搖著頭說。
「我明白了,我們的羅莎蒙黛是一個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嗎?」媽媽望著慶齡笑了笑,接著說:「好吧,那就讓我們的羅莎蒙黛留下吧!」宋耀如夫婦放心不下家中的小慶齡,在客人家吃過中午飯,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
一進門,宋耀如高聲喊道:「親愛的羅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宋慶齡回答說:「小珍沒有來,可能是她臨時有什麽急事吧!」「沒有來,那我的小羅莎蒙黛一個人在家該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對女兒說。
「不,小珍沒有來,家中雖然只有我一個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為我信守了諾言。」宋慶齡辯解道。聽了小慶齡的話,宋耀如夫婦滿意地點了點頭。
2,1908年,宋慶齡15歲。這一年,她被父母送到美國留學,進了喬治亞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學。宋慶齡是個文靜而愛沉思的女孩子。她學習非常勤奮,尤其是想到將來要為窮苦的祖國人民做事時,她就更加刻苦地學習 。
有一次,班裡要討論歷史方面的問題,她認真地收集資料,認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備。宋慶齡小時候的故事
在討論會上,一位美國學生站起來發言。他說:「我認為,歷史的發展是難以估計的,你們看,那些所謂文明古國,譬如亞洲的中國,已經被歷史淘汰了。人民的希望在歐洲、在美洲。在我們這里。」
這時,坐在前排的宋慶齡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她緊縮雙眉,耐心地聽者美國同學的發言。那位同學剛講完,宋慶齡就站了起來。教室里立刻靜下來了,宋慶齡顯得有些激動,但她仍然用柔和的聲調說:「歷史確實是在不斷變化的,但它永遠屬於億萬大眾。
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沒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說中國像一頭沉睡的獅子,但它決不會永遠的沉睡下去。總會有一天,東亞睡獅的吼聲將震動全世界。
因為它有廣闊的土地,勤勞的人民,悠久的歷史,富饒的物產,有無數革命志士,為了它的振興在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斗爭!」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大家交口稱贊:「說得好,以理服人。」「這些話多麼有力量。」
3,1922年6月,陳炯明在廣州叛變,要逮捕孫中山。一天晚上,他派出部隊包圍了總統府。凌晨兩點鍾,孫中山接到秘密報告,叛變的部隊要攻打孫中山住的越秀樓了。
孫中山要宋慶齡跟他一起撤離,宋慶齡想:如果和孫中山同時撤離,目標太大,很容易被敵軍發現,於是她堅持自己留下,使敵軍誤以為孫中山還在,不會過早沖進府來。
這樣就能掩護孫中山秘密撒離。孫中山堅持要宋慶齡一起走,宋慶齡卻堅定地說:「中國可以沒有我,不可以沒有先生。為了中國,你先走。」孫中山只得忍痛和宋慶齡道別。
他身穿長衫,頭戴禮帽,肩背葯箱,化裝成去急診的醫生,由護衛帶著出了總統府,避過叛軍,平安地登上了永豐兵艦。按照和宋慶齡事先約好的信號,鳴炮三聲,表示平安到達。炮聲傳到了越秀樓,宋慶齡放心地對身邊的人說:「先生平安了。」大家這才鬆了一口氣。
凌晨兩點半,叛軍果然開始向越秀樓進攻,槍炮聲不斷。越秀樓上的五十餘名衛士奮勇抗擊四千餘名叛軍。一直堅持到早上八點鍾,宋慶齡認為自己再留在這里已經沒有意義了,才決定沖出包圍圈。這時,叛軍殺進了總統府,府內士兵向外沖,一片混亂。宋慶齡化裝成士兵由衛士護衛沖出大門。
遇到叛軍阻攔,宋慶齡急中生智,打開手裡的包袱,把錢物撒在地上,叛軍立刻哄搶起來,宋慶齡和衛士乘機逃了出來。
他們剛走不多遠,忽然發現前面街道拐彎處過來幾個敵兵,宋慶齡和衛士們立刻躺在街上的死屍中間,騙過了敵兵。等敵兵走遠後,他們連忙爬起來,藏到一戶人家去,才躲過了這次危險。最後,宋慶齡和衛士們也終於安全到達了永豐艦,和孫中山會合了。
4,宋慶齡的別墅位於廬山牯嶺東谷的蒼松翠柏之中,始建於十九世紀末,為二層石木結構的美式建築。1953年8月中旬的一天,宋慶齡特地去看自己的廬山別墅舊居河西路51A號私墅。
她看到十幾年過去了,舊居被這里的工作人員整修得很好。於是滿意地說:「我這幢房子保護得很完好啊。」隨即,宋慶齡客氣、謙遜地對管理局的領導和工人師傅表示了衷心的感謝。
接著,宋慶齡深思熟慮地又對廬山管理局黨 委書記沈堅說:「我決定將這棟小樓交 給國家,由管理局統一管理,為來廬山休養的英模提供方便。我個人不再需要它了。」
第二天上午,宋慶齡指派秘書前往管理局房管科上繳了別墅的房產證明。又叫秘書向管理局補繳了從1949年至1953年的房地產稅,並補發了看房工人的工資。秘書還代表宋慶齡表達了請廬山收回別墅服務於人民的心願。
1980年8月的一天,宋慶齡收到廬山管理局的一封信。信上請求她允許他們將其房產拆除,他們想要另蓋別墅。宋慶齡很快讓她的辦公室寫了回信。信中表示這房子解放後就交 給人民政府了。對於房子的維修或是改造,一切由當地政府決定。
5,1915年10月,宋慶齡從東京回來已經3個多月了,她的父母不僅反對她和孫中山結合,甚至把她軟禁在家中,還為她匆忙地另擇門婿。宋慶齡感到十分惆悵,她整天沉默寡言,或在自己的房間里悶坐,或在屋子裡踱來踱去。
一天傍晚,宋慶齡趁著身邊無人,趕緊開始收拾衣服,准備去東京找孫中山。忽然,窗外響起了腳步聲,她抬起頭來,看見了母親的身影。這些天來,宋慶齡的母親變得非常憂郁,看上去蒼老了許多。
宋慶齡深愛自己的母親,而在母親倪桂珍的心目中,宋慶齡是最受家人喜愛、最穩重、最聰明的孩子。多年後,宋慶齡對友人說:「我當時的確曾一度拿不定主意,下不了決心。
畢竟,父母養活了我,付出了辛勞,如果我離他們而去,會使他們失望和痛苦。但是我十分崇敬孫中山,非常想和他一起去探索救國富民之路,這恰似一團火在自己心中燃燒著,無論怎樣也無法撲滅。」
宋慶齡望著母親的身影,心裡糾結著,猶豫著,難道就這樣離開善良的母親遠走高飛?她抱著正在收拾的衣服,淚水噗噗地往下掉。
但是,為了實現自己的追求,為了和孫中山一起開創振興中華民族的偉大事業,宋慶齡含著淚水作出了決定。那天晚上,她在女傭的幫助下跳窗逃了出去。之後,她乘坐海輪離開上海,向日本奔去。⑦ 煙台高端老年公寓,煙台最好的養老院有哪些
煙台高新區御花園老年公寓
御花園老年公寓分為自理區和護理區:自理區為小高層套間,每個套間內有獨立廚房和衛生間,卧室一居到三居不等,面積為60到120平米之間。根據老年人的需求,生活管家負責每天全面打掃老人房間衛生,每周洗一次衣服,床單被套定期洗,玻璃每個季度擦一次。聯系電視、機頂盒、水電暖、門窗、網路等故障維修等;護理區為65平米標准間,每個房間可容納2-3名老人居住。護理管家提供24小時不間斷服務。
公寓由煙台泰達集團投資興建,總投資5.2億元,總佔地面積99.7畝,總建築面積約為18萬平方米,主要包括老年公寓、護理中心、醫療中心、餐飲中心、多功能廳、門球場、老年人休閑娛樂中心等,總床位數約4000張。一期床位2000張,共8棟樓,配有老年大學、俱樂部、餐廳、醫療中心、介護介助樓、超市、垂釣園、種植園、天頤泉、門球場等基礎設施,並與濱醫煙台附院合作成立了煙台御花園老年病醫院(濱州醫學院煙台附屬醫院御花園老年公寓分院)。途經公交:566路。
御花園開設了老年大學、棋牌室、閱覽室、書畫室、聲樂室、舞蹈室、檯球室、乒乓球室、門球場、健身器材場、天頤泉、垂釣池等活動場所。成立了藝術團、書畫協會、活寶隊、太極隊、太極柔力球隊、健身氣功隊、健身操隊、手指操隊、葫蘆絲隊、舞蹈隊、鑼鼓隊、交誼舞隊、模特隊、合唱隊、曲藝隊、花棍隊、籃球隊、種菜隊、門球隊、戲曲社、文學社、釣魚社、基督教查經小組、佛學社、教師聯誼會、企事業離退休聯誼會、醫護工作者聯誼會、老兵聯誼會、向日葵俱樂部等社團組織,並開展了元旦聯歡會、春節團拜會、元宵節聯歡會、游毓璜頂公園、植物園、農博園、養馬島、張裕酒文化博物館、七夕節旗袍會、八一警民聯歡會、教師節座談會、重陽節聯歡會、國慶節書畫筆會、中秋節聯歡會、端午節聯歡會、夠級大賽、麻將大賽、乒乓球大賽、釣魚大賽、門球賽、快樂老人徵文大賽、健康講座、大海為證再次告白、金婚老人拍婚紗照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組織各種文娛活動把老年人組織起來,讓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得以充分發揮,同時設有老人理事會和顧問委員會,讓老人充分發揮余熱,實現文明社會用年輕人的心態歡度晚年生活,真正的實現老有所為。
御花園老年病醫院設有內外科、中醫科、保健科、理療科、放射科等,醫護人員24小時值班,為老人建健康檔案、定期體檢、緊急救援,康復服務。濱醫煙台附院在御花園開設綠色通道,御花園老人若有緊急情況,十五分鍾就可送達醫院急救室搶救。
御花園老年公寓是全國首批愛心護理工程建設基地、中國養老產業聯盟單位、全國敬老文明號,是煙台老齡產業協會會長單位、煙台市重點服務業工程。公寓創新養老服務理念,將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相結合,積極打造醫養結合養老新模式,構建養生保健、休閑娛樂、醫療康復、介護服務、管家服務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專業化養老平台。
⑧ 為什麼有些60後到老的那一天,不指望子女,把希望寄託在養老院
每個年代的人都有每個年代人的艱辛與幸福。
作為我們父母這一代人,他們子女很多,經濟條件比較差,但是,晚年得到了眾多子女的照顧。
而對於我們六零後來說,只生了一個孩子,生活比較輕松,但是晚年應該比較艱難。
從她的身上,60後人看到了自己將來的影子。我們都只養了一個孩子,他是無暇照顧我們的,請護工和進養老院沒有區別。
其次,60後人年老體弱時,子女無暇照顧,養老院有人管。
退休的楊老師只有一個孩子,兒子遠在西藏上班。兒媳帶著孫女在省會城市上中學。楊老師是舌癌,她的丈夫有心臟病。
幾年前,丈夫去世的時候,她要把兒子叫回來都沒有辦法。只能對著電話干著急,說不出話來。
兒子知道父母的病情,聽著對面含糊不清的聲音,知道情況不好。只有叫附近的同學去查看,才得知父親已經去世。
他一時不能趕回來,孩子正面臨高考備考,母子倆也不能及時趕回。他只得託人先為父親穿老衣、送進殯儀館。
楊老師最後進了養老院,她不願意,自己死時孤零零的一個人在空盪盪的房子里。她知道兒子很孝順,但是兒子一家也要生活,不能天天守在她的跟前。
看到過幾例獨自生活的老年人,死在自己家裡幾天後才被發現的報道,不得不讓60後們感嘆:進養老院吧,最起碼臨終前還能看到個人。
最後,60後們大多夫妻兩人在家,平時比較寂寞,進養老院會心情開朗。
現在不管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喜歡有自己獨立的空間,互不幹涉,互不影響。
養老院就像學校一樣,白天,大家在一起吃飯,一起娛樂,沒有油鹽醬醋茶的勞累;晚上,玩困了,回自己的寢室睡覺休息。有熱鬧,也有安靜,比獨自在家更開心更輕松。
很多60後表示:能自理時就好好照顧自己,感覺快不行時就自己離開。當然更希望那時安樂死合法化!沒有生命質量的活著對我來說,毋寧死!
也有人說:五十歲就寫好遺囑了:過了七十五歲,重病不搶救,堅決不進ICU!
我們這一代,兄弟姐妹三五人是常態。而且,大家多是以父母為圓心,分散在不遠的地方,或工作,或經商,或務農。
到了這個年齡,工作也都壓力不大,兒女已長大成人,金錢也小有積蓄。這時,父母生病住院,壓力還不算太大,時間、精力、金錢,大家都可以平攤。
而60後的子女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還有自己的家庭,從精力,時間,金錢上是沒有辦法照顧父母的。
母親住院期間,我時常與姐妹們慶幸:幸虧我們這會兒沒有上班,幸虧我們的子女已經長大,並且還沒成家,否則,我們怎麼會有精力,全力以赴投入到母親的照顧中?
我們將來,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動不了的時候,進養老院是唯一的選擇。
我給女兒說:我現在的錢不能給你花完,我要好好攢錢,到老了不能自理的時候不拖累你,賣了房存上積蓄,抱著手機進養老院。
⑨ 最具歐洲文化代表性的東西
最具歐洲文化代表性的東西有1、精神信仰,2、理性,3、人文精神,4、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