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怎麼稱呼老人 古代對老年人的稱呼或自稱有哪些
老人家 老丈 老朽 老夫 老叟 老翁
1、50——年逾半百、知非內之年、知命之年、艾眼容之年、大衍之年
2、60——花甲、平頭之年、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3、70——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致之年,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古時候生活條件差,
活到七十歲的人很少。
4、80-90——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年紀十分大的時候。
5、90——鮐背之年
6、100——期頤,一百歲。
《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7、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8、黃發指長壽老人頭發由白轉黃。
❷ 老年人的稱呼有幾種,比較委婉點的
可以稱呼其為長者。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近年來「老年痴呆症」更名為「腦退化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習慣用「長者」稱呼老年人。這樣的「流行語」波及廣東、上海等地。專家認為,這保存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長幼有序」的倫理精神,同時避免了「老弱病殘」等聯想。
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趙修義認為,與老年人相關的稱謂變化的根本要義,是體現社會對其尊重。「年輕人不應把老人當成包袱,在過去傳統的『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基礎上,鼓勵『老有所為』和『老有所用』。」
(2)稱呼年歲大的老人家擴展閱讀: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謝遐齡認為,避談「老」字是語言藝術。同樣是一個「老」字,在適當的場合用其他詞彙替代是對老年人價值的肯定,可以產生必要的正心理暗示,為老年群體注入更多活力。
作為長者,在獲得和接受晚輩和社會關愛的同時,可以承擔起長者力所能及的社會責任,比如在一些公共場合率先垂範,又比如關愛、提攜後生。
趙修義認為,中國有古語「長者垂範」,老年人完全可以先「正身」,也就是從自己做起,無論是在私領域還是公領域,為後代、為社會帶來更多美好的啟迪。他說,一些老人在離退休時,作為掌握了較多社會資源、有一定社會閱歷和地位的長者,為後輩留下德高身正的長者風范。
❸ 請問對年長者都有哪些稱呼呢
1、對父母稱高堂、椿萱;稱別人父母為令尊、自稱父母為家父、家母、家嚴、家慈、;
2、對妻子的父親稱丈人、岳父、泰山;
3、兄弟之間稱手足、昆仲、堂棣;
4、夫妻之間稱伉儷、配偶、伴侶;
5、父母死後稱呼前加「先」字,父死稱先父。先嚴、先考,母死稱先母、先慈、先妣,同輩人死後加「亡」字,如亡妻、亡妹等。
(3)稱呼年歲大的老人家擴展閱讀:
國際禮儀:
皇家貴族的稱呼。對君主制或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國王、皇後,可稱為「陛下」;王子、公主、親王等可稱為「殿下」;對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士既可稱其爵位,亦可稱「閣下」,或稱「先生」。
技術人員的稱呼。對醫生、教授、法官、律師以及有博士等職稱、學位的人士,可稱為「醫生」、「教授」、「法官」、「律師」、「博士」等,也可加上姓氏或「先生」。
軍人的稱呼。一般稱軍銜,或軍銜加「先生」,知道其姓名的可冠以姓與名。有的國家對將軍、元帥等高級將領稱「閣下」。
服務人員的稱呼。一般情況下稱「服務員」,如果知道其姓名的可單獨稱呼其名字,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稱服務員為「先生」、「夫人」、「小姐」。
❹ 八十歲的老人怎麼稱呼
這個沒有明確標准,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口頭稱呼:可以根據與自己年齡比較來確定。一般稱呼為爺爺、老大爺、老人家、老師傅、老先生、老爺子;奶奶、婆婆、阿婆等等。當然,各地稱呼習慣不一樣,有些人喜歡被叫年輕些。「逢物加價,遇人減壽」:遇到別人買東西時,喜歡的東西就加價格;遇到人時(特別是女士和老人),一般把他們稱呼得年輕些,他們會很高興的。
——書面稱呼: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耄耋:八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
參考資料:
http://wenku..com/link?url=nleSrCf9ZnuTWX_9d-BxeQesGsz0qsQuvP-_r3WDIawktbM_zdizorM5UHEu
樓主快樂!
❺ 八十歲老人怎麼稱呼
八十歲老人稱為杖朝之年。但見到這些老人,如何稱呼這些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年齡稱呼這些老人。
自己年齡較小,可以稱呼老爺爺老奶奶或稱呼爺爺、奶奶;自己年齡稍大一些屬中年范疇,可以稱呼他們老爺子,老奶奶,老人家,老大爺。也可以稱呼男性老人為老先生。
(5)稱呼年歲大的老人家擴展閱讀:
八十歲,拼音是bā shí suì,是指年紀很大的人。這個年歲的稱謂為杖朝之年、中壽。歲,是年齡的計量名詞。語出《漢·曹操·對酒歌》。
其他的年歲稱謂:
嬰兒:人初生
襁褓:0歲
金釵之年:女子12歲
豆蔻:女子13歲
及笄:女子15歲
弱冠:男子20歲
而立:30歲
不惑:40歲
知命:50歲
花甲:60歲
古稀:70歲
仗朝:80歲
耄耋:80-90歲
(鮐背之年):90歲
期頤:100歲
❻ 九十歲以上老人怎樣稱呼
中國稱呼老人的詞彙很多,但您老,最為妥當,不管什麼關系,什麼輩份都能適用,如果滿意請採納,
❼ 100歲以上老人如何稱呼
襁褓:不滿周歲。孩提:兩至三歲。始齔、髫年:女孩七歲。始齔、齠年:男孩八歲。總角:幼年泛稱。垂髻之年:指兒童黃口:十歲以下。幼學:十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志學:十五歲。及笄:女子十五歲。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弱冠:二十歲。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而立:三十歲。不惑:四十歲。天命:五十歲。知非之年:五十歲耳順、
花甲之年:六十歲。這與我國古代干支紀年有關。十天干與十二地支按順序錯綜搭配成六十個單位,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周而復始形成一循環,故稱為「六十花甲子」。《西遊記》第二十回:「(老者)道: 痴長六十一歲。 行者道: 好!好!好!花甲重逢矣。 」
期頤:百歲之人。期頤,一般指一百歲老人。期是期待,頤是供養,意謂百歲老人飲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別人供養或照顧。
期頤、期頤之年:指百歲高壽。《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譯文:人的一生以一百年為一個期限)」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茶壽:男子108歲
❽ 年過60歲的人怎麼稱呼
你得看情況,對有的人可以尊稱老人家,男性可以稱大爺,女性可以稱阿婆,但現在還有很多六十多歲的人不顯老,也十分愛運動愛好,就不可以這么稱呼,可以叫某某老師之類的尊稱
❾ 對高齡老人的稱呼是什麼
可以稱為XX爺爺。中國傳統上對於老年人的高齡有些褒義的稱謂:
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60歲以上。
耆:古稱60歲的人為「耆」。
下壽: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
還歷壽:61歲的壽辰。
從心之年:70歲。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中壽:指80歲以上。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上壽:90歲為上壽。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