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政府給貧困家庭交了養老金,請問貧困戶自己還需不需要再交了
按規定貧困不允許繳養老保險的如果交養老保險取消貧困戶,國家也沒有政策規定為貧困戶繳納養老保險,所以政府和個人都不允許繳納。
B. 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時代即將開啟,交了社保還要不要交個人養老金
在有社保的情況下,就不需要去繳納個人養老金了,個人養老金針對的是一些單位不給員工繳納養老金,不給員工繳納社保,那麼在這個時候,員工就可以個人去繳納社保。個人養老金的相關政策也是進行了發布,每年繳納養老金的金額,不會在一萬兩千元錢以上,在老了之後也是跟繳納社保的人享受同樣的養老金,是一件非常不不錯的事情。個人養老金的繳納,也是為了能夠在自己老了之後,能夠有一個保障。
日益加劇的人口老齡化也是給國家的養老保險,和一些養老金的制度帶來了很大的改革。而現如今領取養老金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了,這樣也是很容易,會給國家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而在未來每一個人到兩個人就要去承擔一個老人的養老金費用,但即使是這樣我們在年齡大了之後還是會有養老金的領取,完全不會影響到大家的老年生活。
C. 江西宜春市2020年三月份退休基礎養老金是按2019年計算還是按2018年基礎養老金計算發放
你今年3月份的辦理退休,那你的養老金肯定是按照2019年你們江西全省平均工資的標准來測算的。
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一個視頻:三位打扮比較時尚的老人騎著山地車旅行,這三位老人看起來似乎都有60多歲,但是皮膚卻很舒展,有說有笑的好不愜意。
另一個鏡頭,一輛破損的麵包車里,有四五位年紀看起來也大概在60歲左右的老人,他們的目光很空洞,而且臉上的皺紋很多,也許他們其中有的並沒有到60歲,可是卻看起來比已經60歲還要滄桑。
其實人老後,有沒有退休金,生活還是有些差別的。有退休金的生活,自然要心理壓力要小一些,可是利用老年時間來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把目光集中到退休金上,畢竟人的生活好不好,除了金錢,還要看精神生活是不是富足。只有心態好知足常樂,那麼他的晚年生活才會更幸福。
E. 宜春市民提議鼓勵市民主動申請放棄領取養老金,這一建議合理嗎
這位市民說:「我們城市的市民應該多考慮國家。現在養老金供不應求。我們不能無視這個國家。對於這樣一個只關心自己利益而不關心國家的人來說,已經喪失了做人的基本資格,應當受到法律的嚴懲。建議沒收他的財產,直接驅逐出境,「我們城市的市民應該多考慮國家。現在養老金供不應求。我們不能無視這個國家。對於這樣一個只關心自己利益而不考慮國家的人來說,他已經失去了做人的基本資格。他應該受到法律的嚴懲。建議沒收其財產,直接驅逐出境。
當然,我理性地認為,老人可能是對的。面對高昂的物價和貨幣貶值、養老金縮水,他有意用這種極端的語言來發泄自己的不滿。正是這種黑色幽默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現在才真正實現。從這個角度看,我很佩服這位老人!
F. 為什麼大多數的年輕人不要交養老金
物價不斷上漲,RMB貶值。如按原來退休金,老人生活會困難。隨之老人退休金上漲版。這部分上權漲的金額誰來承擔。答案是年輕人。所以社保也上漲…這是其一。其二,退休年齡基本確定70後60,65為退休年齡。拿回本金需大致15年,也就是說要活到75,80才剛好不虧…不排除還會延退的可能。其三,人口負增長,龐大老年人群體的養老金需靠年輕人支持,不得不漲。其四,食品安全問題,環境問題對長壽不抱希望。
G. 宜春老年大學有寒暑假嗎
老年大學應該也有寒暑假
因為老年人要治有寒暑假,他們也需要去過寒暑假,他們也是到了夏天是熱的不行,所以他們也放假到了冬天寒假的時候,他們也要過年過春節,所以,老年大學應該給學生一樣,應該有寒暑假才對。
H. 養老金上調最新消息:關於養老金問題解讀:官方怎麼說
【消息】
廣東:3日,筆者從省人社廳獲悉,按照省政府十件民生實事工作部署,從2017年1月1日起,廣東省再次調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從每人每月11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20元。各地從7月起按新標准發放,1—6月調整提高的部分於7月底前補發完畢。
河北: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人社部、財政部要求各地對調待工作的組織領導、工作進度、資金保障等作出周密安排,將調整方案報送人社部、財政部審批後組織實施。人社部、財政部將加強工作調度,指導地方盡快將增加的養老金發放到退休人員手中。金維剛分析,調整的時間從2017年1月1日算起,預計可在9月底之前發放到位。
河北省2017年養老金計算公式:
調整養老金計算公式:個人養老金數額=老年養老金+勞動退休金+個人儲老金
月老年養老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年齡補貼率×(個人年齡-65)+勞動補貼率×個人累計繳費年限]
月勞動退休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勞動退休金百分率×個人累計繳費年限
月個人儲老金=個人退休時的個人賬戶儲存額的110%÷(76-個人實際退休年齡)÷12
【官方】
人社部:事業單位人員違紀養老金待遇會降低
日前,為從嚴管理幹部,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處分工作,人社部日前發布通知,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中的部分問題進行明確。通知強調,已經退休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涉嫌違紀違法的,不再作出處分決定,但應當立案調查並按程序作出調查結論,並明確其應受處分的種類。
而此前的規定並未明確要對全部涉嫌違法違紀退休人員立案調查及其應降低的福利待遇。
通知中指出,已經退休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涉嫌違紀違法的,不再作出處分決定,但應當立案調查並按程序作出調查結論,明確其應受處分的種類。對於應當給予降低崗位等級或者撤職以上處分的,其養老保險等相應待遇按有關規定執行。
記者了解到,有關規定表明,給予降低崗位等級處分的,未重新明確執行退休待遇職務層次(技術等級)的,從審查結論作出的次月起,按12%降低基本退休費,補貼按低一個職務層次(技術等級)確定,今後調整退休費時,按原執行退休待遇職務層次(技術等級)低一個職務層次(技術等級)的標准執行;
重新明確執行退休待遇職務層次(技術等級)的,按降低後的職務層次(技術等級)確定基本退休費和補貼,今後調整退休費時,按降低後職務層次(技術等級)的標准執行。
對給予開除處分但未被判處刑罰的,從審查結論作出的次月起,按25%降低基本退休費,補貼按最低職務層次(技術等級)確定。今後調整退休費時,按最低職務層次(技術等級)的標准執行
【探討】
養老金改革爭議趨明朗 個人賬戶不擴大
自從28年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開始嘗試引入個人賬戶以後,關於個人賬戶的爭議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這些年來,個人賬戶「存」還是「廢」、「做大」還是「做小」、「做實」還是「做空」的爭議並未因中央文件的屢次拍板定案而消弭。相反,種種分歧仍或明或暗地存在於理論和實踐層面中。
2013年11月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做實個人賬戶試點」改為「完善個人賬戶」後,業內在完善個人賬戶的路徑上產生了巨大的分歧,爭議的核心是個人賬戶是否要轉為名義賬戶以及是否需要擴大個人賬戶。
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經過兩年多的激烈爭議之後,個人賬戶的改革路徑逐步明朗:個人賬戶不再做實,將8%的個人賬戶作為個人權益記錄的方向正在贏得更多共識。但業內人士預計,完善個人賬戶的方案要待十九大之後才能確定。
個人賬戶不擴大
「做實」個人賬戶試點在現實中遇到的困境是,由於地區發展嚴重失衡,欠發達地區的個人賬戶很難做實,並且由於投資效率低下,沿海發達地區雖然可以做實,但是不願意做實。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公報中,完善個人賬戶取代了以往的做實個人賬戶。個人賬戶的爭議也迎來了第四次高潮,此次爭議的焦點是,是否實行名義賬戶、是否擴大個人賬戶比例。
這場爭論從2014年末開始,時任財政部部長的樓繼偉認為,做實個人賬戶已經無法持續,名義個人賬戶(NDC)是下一步完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可選擇的模式,他支持擴大個人賬戶的改革方案。
知情人士表示,財政部曾對28%、16%、8%的名義個人賬戶均做過測算,擴大個人賬戶的目的是提高養老保險制度激勵機制,增加可持續性。
包括宋曉梧在內的一批社保界學者、官員則反對擴大個人賬戶,尤其是反對沒有任何社會共濟性的零統籌「全賬戶」。
宋曉梧認為,在我國一次分配差距已經過大的情況下,完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堅持公平、共濟性的原則不能偏離,堅持縮小而非擴大初次分配差距的方向不能偏離。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在上述研討會上表示,在多層次制度體系中,公共養老金必須由政府參與並扮演信用擔保人角色,切實提供穩定的安全預期,讓人民始終對其充滿信賴;所謂多繳多得激勵機制,因與公共養老金制度追求的社會公平存在價值沖突,應當淡化。
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教授朱青認為,建立個人賬戶制度的初衷有兩個,一是引入個人繳費,二是積累養老保險基金,提高儲蓄率推動經濟增長。
他表示,擴大個人賬戶的倡議者參考住房公積金是不合適的,因為住房公積金是短期可以受益的制度項目,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長期的制度,參保者至少要在35年後才能享受待遇,住房公積金和基本養老保險兩者是具有不同屬性的,不能簡單借鑒,所以不建議擴大個人賬戶的繳費規模。
知情人士表示,中央高層採納了堅持養老保險公平共濟性的建議,「多繳多得」最近這一兩年間也淡出了中央文件。
雖然擴大個人賬戶不是未來的改革方向,但名義賬戶卻成為解決當前個人賬戶空賬的一劑良葯。
名義賬戶制度的學名為「名義繳費確定型」,其本質有兩點:在融資方式上實行現收現付制,在給付方式上採取繳費確定型。簡而言之,就是以後個人賬戶中沒有真實資金,而是對個人繳費進行記賬,把繳費和收益都計入賬戶,作為未來發放的依據。
宋曉梧表示,目前優選方案仍是保持現有統賬結合制度不變,但基於做實個人賬戶現實困難,把現在職工繳納的8%個人賬戶改為名義賬戶將達到平穩過渡的效果,並保證制度的社會共濟性。
名義賬戶意味著,未來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將不再做實而只是作為個人參保繳費的權益記錄,養老保險基金名副其實地回歸現收現付制。
個人賬戶走向名義賬戶是一個向現實妥協的結果。名義賬戶雖然可以將空賬合法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財政負擔,但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個人賬戶私有性質與社會統籌共濟性之間的矛盾。
宋曉梧表示,他一直反對在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引入個人賬戶,多年來在個人賬戶改革實踐中堅持做實做小的原則,此次建議對8%個人賬戶實行名義賬戶制度,是考慮到維護制度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所做的妥協。他說,如果個人賬戶能夠縮小到5%,那麼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共濟性的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