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人最怕摔倒,老人摔倒往往會帶來哪些後果
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力量逐漸減弱。老年人會傾向於選擇較為放鬆的行走方式,如彎腰、屈腿。再加上家庭環境的障礙,老人很容易摔倒。老年人跌倒因素很多,可分為個人因素和環境危險因素。個人因素可分為自然衰老引起的生理因素和疾病引起的病理因素。
老年人骨折應觀察和檢測血壓、心率的變化,尤其是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更應引起重視,出現相關症狀時應立即治療。老年人要想保持健康,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正確的事情,並通過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來調節自己的身體。很多人不掌握維修技能。他們經常做不利於健康的事。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身體會受到損害,一些疾病會出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味覺神經會退化,味覺會變得更重、更咸。長期高鹽飲食會增加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風險,不利於健康。
❷ 老年人跌倒一般在哪些情況下跌倒
目前,跌倒是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傷害死亡的首因。
遺憾的是,他們跌倒時往往無人敢扶。偶有雷鋒傳人試圖冒險施救,不是被訛詐就是被法官莊嚴地依據常識判處巨額賠款,以至於跌倒受傷老人延誤治療魂歸九泉的人間慘劇時有發生。有專家感慨:十三億中國人扶不起一個跌倒老人。
這樣的道德境界顯然與大國公民的素質相去甚遠,為了激勵更多人戰勝內心恐懼,去扶危濟困,社會各方人士群策群力,積極尋求保護這些敢逆潮流而動的救人勇士之良策。
首先登場的力量是公權力機關。衛生部9月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提出:不要急於扶起,要分情況進行處理。旋即引起各方熱議。
這份技術指南很技術,考慮得相當周全,但對於非技術的普通公民要掌握,則有必要先去參加一個業務培訓班,不然只能對跌倒老人退避三舍。但老人跌倒往往情況緊急,如此技術地救人勢必延誤施救,罪過僅次於見死不救,可見此指南有想當大的局限性。
多年來,筆者遍覽諸多新聞,突生一感慨:中國公務員運氣就是好得驚人,竟然無人遇到跌倒老人---全是百姓面對救與不救陷入艱難抉擇。真心想說一句:與其有關部門發布技術指南,不如有幹部冒著巨大風險去街頭扶起老人,不僅對群眾激勵效果顯著,也能捎帶普及些救人常識,豈不兩全其美?
還有一個可以起到強力模範帶頭作用的是富豪,反正慈善行為越來越像牟利和作秀,倒不如去街頭扶起個老人,既能改善自身形象還能先富帶動後富---不是從物質層面而是從精神層面。
鑒於出現這樣的楷模尚需時間,加上道德疑似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國人攙扶跌倒老人的信心似乎要依賴法治。9月14日下午2點左右,一位八旬老人摔倒在昆明市麻園農貿市場門前路上,不少路人駐足圍觀卻一直無人敢上前攙扶。熱心的許女士想上前攙扶,又擔心「蒙冤」成為昆明版的「彭宇」,最終她找來了兩人作證才扶起老人。不少市民表示,如果再遇到老人摔倒的事情,他們也會像許女士那樣,先尋找證人,再做好事。
但不是每次救人都能順利找到證人,最好出門備好紙筆和攝影攝像裝備,前者用於意識清醒的老人簽字畫押自證本人跌倒,後者用於證明自己沒有加害意識不清醒老人。這些所謂良策聽著不僅操作困難,還有些讓人心驚肉跳---一個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度何以如此人人自危?
最近傳出這樣一個故事,宛如灰色世界一抹動人的亮色。
劉士勝和李孝香都是(合肥)新站區磨店社區沿河村的村民,兩家並不熟。8月13日9點多,趕集回家的劉士勝遇見了李孝香的婆婆李家珍。出於好心,劉士勝開著電動三輪車帶了老人一程。沒想到,剛到村口車子翻了,76歲的李家珍一頭栽到地上,過世了。劉士勝好心辦了壞事,為了表達心中的愧疚,先後四次要給錢,都被老人的家屬婉拒了。理由很簡單:「反正我們家是不能為了錢賣了良心的。我也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我承認被這個故事感動了很久,甚至因此產生了去攙扶跌倒老人的沖動。李孝香家人再次證明了一個真理:攙扶老人最重要靠的不是技術、證據,而是善良和感恩。
拯救跌倒老人先要喚醒更多人的良知---因為做這件事本來就沒道理,該屬人性的原點---本能。
❸ 為什麼老年人容易跌倒
老人容易跌倒,平衡感失調、肢體功能障礙、意識障礙、身體虛弱、頭暈、睡眠障礙、大小便功能異常。老人容易跌倒的原因有葯物的混合作用。
❹ 跌倒的危險因素包括哪些
生理學因素
運動系統功能下降,尤其是肌力的減弱是造成老年人行走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其中,股四頭肌肌力的明顯下降是引發跌倒的重要因素。
疾病因素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患病幾率增加。很多疾病往往會對加大老年人的摔倒風險。如阿茲海默症將直接導致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認知功能衰退,從而影響行走功能;心血管疾病通常伴隨著頭暈、體力不支;糖尿病合並周圍神經病變使患者出現糖尿病足,下肢肌力、肌張力平衡失調導致摔倒風險增加;腦血栓、帕金森氏症、內耳眩暈症、白內障、小腦功能不全等疾病,使得患者的聽視覺平衡功能較差,嚴重影響運動能力;風濕性關節疾病、頸椎腰椎疾病、骨質疏鬆症會引起肢體活動障礙、肌力減弱,增加摔倒風險。
葯物因素
由於老年人患病幾率增加,很多老年人日常服葯幾率隨之增加。麻醉葯、催眠葯、抗憂郁葯、降壓利尿葯物、擴血管葯、維生素、鈣劑等,均已有研究發現服用這些葯物可能會影響神志、精神、視覺、步態、平衡、血壓,引起患者跌倒。跌倒患者中,服葯患者佔71.43%。同時,服葯的種類越多,發生跌倒的可能性越大。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也可能增大摔倒風險。老年人過度憂慮,如擔心自己對子女造成經濟負擔、照顧成本增加等對經濟因素的擔憂;對已患疾病的過度緊張等精神壓力;還有一些老年人對自己的行走能力不自信,擔心自己會摔倒。尤其是曾有過摔倒經歷的老年人,摔倒風險會大幅增加。
穿著、行走環境因素
(1)不合身的衣物,如衣褲過長過大、鞋子過大,可能會造成老年人在行走過程中平衡覺降低、肢體活動受負面影響,過長的褲子還可能稱為絆倒老年人的原因。另外鞋子過大,鞋跟過高過細、鞋底防滑系數不夠高等因素,都易引起老年人跌倒。
(2)對於鞋底材料的研究發現,無論鞋底的花紋設計如何,在不同的行走介質上橡膠底鞋的動摩擦系數均大於皮革底鞋。鞋底、鞋墊的材料及構造設計、鞋跟的高度、寬度及硬度、鞋幫的高度等因素均被認為與老年人的行走穩定性有一定關系:鞋底的材料及花紋設計會影響鞋與行走介質間的摩擦系數,而較小的摩擦系數會增加滑倒風險;鞋跟的高度及寬度可能會影響人體行走在不平整路面上時的傾倒方向以及步態姿勢;鞋底的硬度及鞋幫的高度則會影響人體的本體感覺。
但以上因素在不同的研究中具有不同結論,而一個較為被廣泛接受的觀點是:造成摔倒風險的最大原因是裸足或只穿襪子行走。
02 預防措施
對行走能力進行評估
(1)量化評估方法:評價步態穩定性常通過一步或幾步的運動學、動力學數據(主要分析參數有:步速、步寬、雙足著地時長、支撐期與擺動期比值、人體重心位移、下肢各關節屈曲伸展和外展內收運動角度)分析人體的動態穩定性。但這些方法的實驗時間很短,數據採集量有限,可能不能很好地評價動態穩定性。近年來,國內外學者採用一些時間序列分析、非線性動力學等方法來評價步態周期間的人體運動情況,增加了該領域的評價方法,其中包括:① 對於無明顯外界引發摔倒因素(如行走遇障礙或滑倒)的行走穩定性評價方法:參數變異性、最大李雅普諾夫指數、去趨勢波動分析(DFA)、弗洛凱乘數;②具有外在誘因致摔倒的行走穩定性評價方法:質心推斷(extrapolated center of mass concept)、步態敏感度標准(gait sensitivity norm)、足部位移向量估計(vector of foot placement estimator)。
(2)非量化評估:行走測試中,量表也是常見的行走能力評價方法。其中,"起立-行走"計時法(TUGT)評估步行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和平衡信心量表(ABC)評估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害怕跌倒的程度;Tinetti平衡與步態量表用於老年人跌倒風險評估。
❺ 有沒有老人跌倒自動報警的手錶或儀器
有的,毫米波雷達技術的自動跌倒報警設備,之前被運用在軍工和自動駕駛領域,可以實現人體行為感知,現在被逐漸運用在智能物聯產品領域。
毫米波雷達跌倒報警設備可以智能探測老人跌倒,並且實現自動報警。目前市面上也已經出現了許多使用該技術的產品的公司了。有一家點可的產品可以實現自動探測老人報警,而且能夠雙向語音通話,還有人體軌跡查詢,可以上官網看看喲。
❻ 跌倒成為老年人傷害死亡首因,老年人如何預防跌倒
隨年齡的增加,老年人跌倒和跌倒死亡率急劇上升,成為常見的社會問題,也是公眾的健康問題。但是跌倒除了導致老年人死亡外,還會導致大量的殘疾,甚至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增加老年人的恐懼心理降低老年人活動能力,活動范圍受限,生活質量下降。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6年工行部數據顯示:美國每年有30%的65歲以上老年人出現跌倒,直接死跌倒的人數從2003年的13700人上升到2006年的15802人。此外,還報道一年中,180萬65歲以上老人因跌倒導致活動受限或醫院就診。2006年全國疾病監測系統死因監測數據顯示: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跌倒死亡率男性為49.56/10萬,女性為52.80/10萬。
如今,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已達1.5億。按30%的發生率估算每年將有4000多萬老年人至少發生1次跌倒。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日常活動及獨立生活能力,也增加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地面防滑、配置安全防滑墊、安全型防滑拖鞋。
這些都可以有效的預防老年人跌倒,但是更多的是,在老年人家裡,更應該全面的進行無障礙改造,未來將會和大家分享更多老年人居家適老居住安全。
希望對每一個家庭和每一位老人都有所幫助。因為我們是樂齡家,讓老年人生活更幸福,更健康。
❼ 為什麼上了年紀的人害怕摔倒
每個人都會有變老的時候,當上了年紀,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身體不如以前了,很多方面都需要別人的照顧,行走困難,體弱多病等等,一般在老人外出的時候,特別是身體比較虛弱的時候,都會考慮現在的身體還支撐的起一次外出嗎?
所以不要讓任何的一個老人因為摔倒而一直倒在那裡,如果一直倒在那裡,也就意味著這方面的道德底線一直倒下了,遇到一個老人倒下,應該勇敢的去扶,特別是周圍有人的情況,其他人都可以作證,自己的行為沒有錯。當然一些特殊情況,比如老人昏迷,或者是摔骨折了要怎麼去扶,這方面不會可以通過尋求幫助的方法來給予摔倒的老人更多的幫助。
❽ 老人害怕並摔倒在地英文
Yesterday morning on ray to schooU I saw an old woman crossing the street with a basket. Suddenly a red car passed by quickly. The did woman was tifraid and fell down. The apples in her basket were all over the street. I went and helped her pick up all the apples. Then I carried the basket of apples for her and helped her cross the street. The old womanthanked me a lot. I felt quite happy
❾ 老年人活動和害怕跌倒的簡稱
摘要 害怕跌倒(fear of fall,F OF)是一威脅老年人健康的問題,其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本文介紹了幾種FOF 的評定方法,提出與FOF 有關的因素為:跌倒、健康狀況、活動受限、心理因素、生活質量下降及自我功效等。適當的處理可降低FOF 的發生率,主要的處理方法有宣傳教育、環境改造及提高身體健康水平與運動訓練。 關鍵詞 跌倒 老年 運動科學 姿勢
從20世紀80年代早期開始,隨著/跌倒後綜合征0的確認和/害怕0這個術語的應用,害怕跌倒(fear of fall,FOF)即成為一種威脅老年人健康的問題。早期研究認為FOF 是跌倒的後遺症。跌倒引起心理創傷,進而活動減少,最終導致身體能力喪失。然而,近來研究表明,沒有跌倒史者也會發生FOF,且FOF 與老年人的軀體、心理和功能的改變有關。專家們認為,FOF 是比跌倒更常見、更嚴重的健康問題。1 流行病學
據報道,生活在社區、沒有跌倒史、>60歲的老年人中,FOF 發生率為12%~65%,有跌倒史者為29%~92%,>65歲住院患者FOF 發生率為30%,有頭暈者為47%。女性發生率高於男性,其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2 評定方法
過去20年中,根據不同定義和前提,制定出一些評定方法。開始採用/你害怕跌倒嗎?0這樣簡單的問題,並在調查中採用是/否、害怕/不害怕來表示,這種方法有既簡單又容易操作的長處。後來由於不能准確地反映害怕的程度,限制了其臨床應用。另一些學者將這一方法擴展,將害怕細分為/不害怕、輕度害怕、一些害怕、非常害怕0,這
樣較好地反映了害怕的程度,但其它學者仍主張採用提出簡單問題形式的方法。
Tinetti 等制定了跌倒功效量表(falls ef -ficacy scale,FES),通過觀察老年人進行清潔房間、穿衣、簡單購物等日常生活活動和與跌倒有關的自我功效,對FOF 進行定量分析;FES 有10個問題,每題1~10分,總分為100分。也有作者採用修改的FES 對腦卒中患者進行評定,還用擴展的FES 和平衡自我感覺測驗以滿足患者需要。FES 最適用於家居的、低運動能力者。Pow er 和M y -ers 制定了特殊活動平衡信心量表(activities -specific balance confidence scale,ABC),應用於有較高功能老年人的平衡信心的評定,ABC 有16個問題,要求患者用目測類比評分給自己平衡信心打分(0~100分)。ABC 更適於功能較好者,而FES 更適於功能脆弱者。另一種評定方法是老年人活動與害怕跌倒量表(survey of activities and fear of falling in the elderly,SAFE),用於區分害怕的程度及患者活動受限的程度,即害怕/限制活動及害怕/無限制活動。SAFE 共調查洗澡、購物、乘車等11項日常生活活動、器械活動、社會活動等11項活動,還有人主張增加運動訓練,共有6個問題,每題0~4分。
Lawrence 等提出可查覺到的控制跌倒和處理跌倒能力的2項標准,主要用於鑒別患者控制環境的能力、運動能力以及預防和
#
163#國外醫學#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冊 2002年第22卷第4期
處理跌倒的能力。前者有4項,每項5分,用於控制環境、運動能力、預防跌倒的能力的評定;後者5項,每項4分,用於評定個人處理跌倒的信心。
3與FOF有關的因素
3.1與跌倒有關開始研究認為FOF是由於跌倒所致,因為有跌倒史者較多發生FOF,而且FOF程度隨著跌倒的次數和嚴重程度而增加。然而,近來研究表明,沒有跌倒史者也常發生FOF,兩者發生FOF的比率相似(FOF發生率分別為56%和58%,平均FES評分分別為8
❿ 老年人跌倒的預防及處理方法有哪些
老年人容易發生跌倒,特別是老年人到醫院後可能不習慣,所以入院後護理部都會對患者進行評估。對部分跌倒風險高的老年患者,應進行下列護理:
1、老年人需要家人陪護;
2、教其使用床頭鈴,一旦出現異常情況,應積極使用床頭鈴;
3、保持室內和衛生間的乾燥,如果衛生間比較潮濕,患者容易發生跌倒;
4、老年人要穿防滑鞋,不要穿拖鞋。褲子不要太長,以免發生跌倒;
5、如果頭暈、心悸、眼花時,應躺在床上不要動;
6、對於容易掉下床的老年人,床沿要安裝護欄;
7、一旦發生跌倒,及時告知醫生,不要隱瞞,醫生會及時檢查,明確有無骨折,有骨折立即進行處理,以免造成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