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帕金森病的病歷
什麼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多在60歲以後發病。主要表現為患者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的其它部分的震顫,身體失去了柔軟性,變得僵硬。最早系統描述該病的是英國的內科醫生詹母帕金森,當時還不知道該病應該歸入哪一類疾病,稱該病為「震顫麻痹」。這個名稱在我國舊的教科書中也是這樣的,至今仍有一些非專科醫生在使用這個名稱。後來,人們對該病進行了更為細致的觀察,發現除了震顫外,尚有肌肉僵直、寫字越寫越小等其它症狀,但是四肢的肌肉的力量並沒有受損,認為稱麻痹並不合適,所以建議將該病命名為「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人體的什麼部位發生了病變?
帕金森病的病變部位在人腦的一個叫中腦的部位。該處有一群神經細胞,叫做黑質神經元,它們合成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其神經纖維投射到大腦的其它一些區域,如紋狀體,對大腦的運動功能進行調控。當這些黑質神經元變性死亡至80%以上時,大腦內的神經遞質多巴胺便減少到不能維持調節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便出現帕金森病的症狀。正常人中腦有一條狹長的黑色素沉著部位,那便是正常數量的黑質神經元聚集的部位。而在帕金森病人中腦的相應部位則顏色淺淡,這是黑質神經元減少的緣故。
帕金森病的病因是什麼?
迄今為止,PD的病因仍不清楚。目前的研究傾向於與年齡老化、遺傳易感性和環境毒素的接觸等綜合因素有關。
1) 年齡老化:
2)環境因素: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現,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區差異,所以人們懷疑環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質,損傷了大腦的神經元。
3)家族遺傳性:醫學家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帕金森病似乎有家族聚集的傾向,有帕金森病患者的家族其親屬的發病率較正常人群高一些。
4)遺傳易感性:盡管帕金森病的發生與老化和環境毒素有關,但是並非所有老年人或暴露與於同一環境的人,甚至同樣吸食大量MPTP的人都會出現帕金森病。雖然帕金森病患者也有家族集聚現象,但至今也沒有在散發的帕金森病患者中找到明確的致病基因,說明帕金森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
綜上所述,任何單一的因素均不能完滿的解釋PD的病因。多數研究者傾向於帕金森病的病因是上述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即中年以後,對環境毒素易感的個體,在接觸到毒素後,因其解毒功能障礙,出現亞臨床的黑質損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重,多巴胺能神經元漸進性不斷死亡變性,最終失代償出現帕金森病的臨床症狀。
帕金森病有什麼表現?
帕金森病的起病是緩慢的,最初的症狀往往不被人所注意。但出現以下症狀時,臨床上就基本可以診斷為帕金森病了。靜止性震顫:震顫往往是發病最早期的表現,通常從某一側上肢遠端開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為主,表現為手指象在搓丸子或數鈔票一樣的運動。然後逐漸擴展到同側下肢和對側肢體,晚期可波及下頜、唇、舌和頭部。在發病早期,患者並不太在意震顫,往往是手指或肢體處於某一特殊體位的時候出現,當變換一下姿勢時消失。以後發展為僅於肢體靜止時出現,例如在看電視時或者和別人談話時,肢體突然出現不自主的顫抖,變換位置或運動時顫抖減輕或停止,所以稱為靜止性震顫,這是帕金森病震顫的最主要的特徵。 震顫在病人情緒激動或精神緊張時加劇,睡眠中可完全消失。震顫的另一個特點是其節律性,震動的頻率是每秒鍾4-7次。這個特徵也可以幫助我們區別其它的疾病,如因舞蹈病、小腦疾患、還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引起的疾病。
肌肉僵直:帕金森病患者的肢體和軀體通常都失去了柔軟性,變得很僵硬。病變的早期多自一側肢體開始。初期感到某一肢運動不靈活,有僵硬感,並逐漸加重,出現運動遲緩、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動作都有困難。如果拿起患者的胳膊或腿,幫助他活動關節,你會明顯感到他的肢體僵硬,活動其關節很困難,象在來回折一根鉛管一樣。如果患肢同時有震顫,則有斷續的停頓感,就象兩個咬合的齒輪轉動時的感覺。
運動遲緩:在早期,由於上臂肌肉和手指肌的強直,病人的上肢往往不能作精細的動作,如解系鞋帶、扣紐扣等動作變得比以前緩慢許多,或者根本不能順利完成。寫字也逐漸變得困難,筆跡彎曲,越寫越小,這在醫學上稱為「小寫症」。面部肌肉運動減少,病人很少眨眼睛,雙眼轉動也減少,表情呆板,好象戴了一副面具似的,醫學上稱為「面具臉」。行走時起步困難,一旦開步,身體前傾,重心前移,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時停步,即 「慌張步態」。行進中,患側上肢的協同擺動減少以至消失;轉身困難,要用連續數個小碎步才能轉身。因口、舌、鄂及咽部肌肉的運動障礙,病人不能自然咽下唾液,導致大量流涎。言語減少,語音也低沉、單調。嚴重時可導致進食飲水嗆咳。病情晚期,病人坐下後不能自行站立,卧床後不能自行翻身,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特殊姿勢:盡管患者全身肌肉均可受累,肌張力增高,但靜止時屈肌張力較伸肌高,故病人出現特殊姿勢:頭前傾、軀幹略屈、上臂內收、肘關節彎曲、腕略伸、指掌關節彎曲而指間關節伸直,拇指對掌,髖及膝關節輕度彎曲。
其他:可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現象,如唾液和皮脂腺分泌增多,汗分泌增多或減少,大、小便排泄困難和直立性低血壓。少數病人可合並痴呆或抑鬱等精神症狀。
如何才能確診帕金森病?
對一個具有帕金森病典型症狀的患者來講,診斷是不困難的。如果一個人有了靜止性震顫、僵直和運動遲緩中的任何兩個症狀,同時排除了其他帕金森綜合征的臨床症狀,服用左旋多巴制劑後症狀改善明顯,在臨床上可以診斷為帕金森病。但要真正診斷帕金森病需要腦組織的病理診斷,在腦組織的切片中能找到帕金森病的特異性病理指標 — 路易氏體(Louy body),遺憾的是這在患者術前無法做到。
現在還沒有一種儀器或化驗檢查可以診斷帕金森病,在臨床上醫生讓患者進行的一些檢查,如腦的CT掃描或者核磁共振成像,主要是為了排除其他一些能導致帕金森病綜合征的疾病。
帕金森病可以早期診斷嗎?
目前有一種儀器對早期診斷可能有幫助,這種儀器是正電子發射掃描,簡稱PET。目前的研究發現應用一種[18F]-氟多巴的試劑注入人體,再經PET掃描,可以確診早期PD病人。因為[18F]-氟多巴是L-dopa的同類化合物,能透過血腦屏障被黑質紋狀體神經元攝取,其攝取量可反映突觸前多巴脫羧酶的活性,從而間接反映黑質多巴胺神經元數目和病情的嚴重度。一些研究表明PD病人的紋狀體區的[18F]-氟多巴的積聚明顯較正常人低,偏側PD病人症狀對側的殼核只有正常值的57%-80%。但該項檢查非常昂貴,目前臨床上基本不用該檢查來診斷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常見嗎?
據流行病學調查,5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大約有1%的人患有此病。西方發達國家的發病率和我國的差不多。估計在中國有200萬以上的人患有此病。由於公眾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帕金森病的患病人數也在逐漸增加。多數病人都是散發的,只有個別病例是家族性的。
帕金森病影響壽命嗎?
帕金森病本身不是一種致命的疾病,一般不影響壽命。隨著治療方法和水平的不斷創新和提高,越來越多的病人能終身維持高水平的運動機能和生活質量。當然,如果患者沒有得到及時和合理的治療,很容易導致身體機能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最後出現各種並發症,如肺炎、泌尿系感染等。
帕金森病進展有多快?
每個人的病情進展不一樣,個體差異很大,有些少數患者數年內就會迅速進展病殘,而許多患者病程進展相對較慢,經過合理的治療,15到20年還能保持較好的功能。這除了與帕金森病本身有關以外,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患者本身的心理素質、醫療條件和家庭的關懷。那些保持樂觀心情、意志堅強和有和諧家庭關系、良好家庭護理的患者,加上合理及時的醫治,病人大多都能保持長久的生活自理能力,病情發展相對較慢。
帕金森病的能夠預防嗎?
雖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帕金森病的致病原因,但許多研究表明它可能與環境毒素有關。一些研究結果顯示,「跟從來沒在家裡或院子里用過殺蟲劑或除草劑的人比較起來,一生當中使用這兩種葯劑時間加起來低於三十天的人,患帕金森病的機率增加百分之四十;如果一生當中使用這兩種葯劑時間加起來超過一百六十天以上,患帕金森病的機率便增加到百分之七十。」尤其是對家族中有帕金森病患者的人要更加註意。如果某人的直系親屬中有帕金森病患者,那麼他患帕金森病的幾率要大一些。所以要特別注意避免接觸一些環境中危險因素,如殺蟲劑、農葯、重金屬錳,親屬中有帕金森病患者的人要避免從事電焊工種等。
吸煙和飲咖啡能預防帕金森病嗎?
大多數流行病學的研究結果都顯示,不吸煙的人患帕金森病的幾率要高於吸煙者。最近有一些研究表明,香煙的煙霧中含有一種萘醌的衍生物,是人體內一種叫做單胺氧化酶的生物酶的抑制劑,和預防帕金森病有關系。如果該研究的結果最終能得到證實,那麼我們可能得到一種新的帕金森病的預防葯物。 最近又有一個調查研究報告認為,長期喜歡飲咖啡的人患帕金森病的機會少。
什麼是帕金森綜合症?
帕金森綜合症往往有明確的病因。常見的有以下幾類:
(1)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在北方煤氣中毒較多見。患者多有中毒的急性病史,以後逐漸出現彌漫性腦損害的徵象,包括全身強直和輕度的震顫。
(2)感染: 腦炎後可出現本綜合症,如甲型腦炎,多在痊癒後有數年潛伏期, 逐漸出現嚴重而持久的PD綜合症。其它腦炎,一般在急性期出現,但多數症狀較輕、短暫。
(3)葯物:服用抗精神病的葯物如酚噻嗪類和丁醯類葯物能產生類似帕金森病的症狀,停葯後可完全消失。
(4)腦動脈硬化:因腦動脈硬化導致腦乾和基底節發生多發性腔隙性腦梗塞,影響到黑質多巴胺紋狀體通路時可出現本綜合症。但該類患者多伴有假性球麻痹、腱反射亢進、病理症陽性,常合並明顯痴呆。
什麼是帕金森疊加綜合症?
帕金森疊加綜合症特指一組神經系統的變性疾患,病因不清。其症狀類似帕金森病但症狀和病變的范圍都要比帕金森病廣泛。主要包括進行性核上性麻痹和多系統萎縮兩大類。前者簡稱SDS,後者簡稱MSA。患者常常以姿勢平衡障礙和跌倒為首發症狀,隨後常常出現構音障礙和運動遲緩,往往是雙側同時發病。其特徵性的表現為病人的雙眼共同向上注視或向下注視困難,嚴重者其眼球幾乎是固定的,不能上下轉動。肌僵直以軀乾的肌僵直為主,肢體的肌僵直不如軀干明顯。MSA是由三種少見的散發性進行性神經變性綜合征組成。它們是以帕金森綜合征為主要表現的紋狀體黑質變性,簡稱SAS;以植物神經系統損害症狀為特徵的Shy-Drager綜合征,簡稱SDS;以小腦病變體征為特點的橄欖橋腦小腦萎縮,簡稱OPCA。它們在臨床上被誤診為帕金森病和痴獃等疾病,尤其是在早期容易誤診。最新的研究發現它們有共同病理特徵,人們已經逐漸將它們看成一種病,叫多系統萎縮。臨床上,MSA多在50後發病,90%以上的病人可有帕金森綜合征。早期,病人往往有性功能減退,小便失禁和打鼾。很早就會出現姿勢不穩、平衡功能障礙以及共濟失調,但一般不會有動作遲緩,震顫以姿勢性常見。小腦受損的症狀中以姿勢平衡障礙為最主要表現,病人還可有肢體動作不協調。植物神經系統損害的表現可包括:男性性功能障礙,體位性低血壓,眩暈,小便失禁或尿瀦留等。核磁或CT掃描可見到小腦和腦干萎縮。
肢體震顫一定是帕金森病嗎?
肢體震顫不一定是帕金森病,如有一些人的肢體一般情況下不震顫,但在拿東西的時候,如用筷子夾食物的時候或端杯子喝水的時候肢體震顫,這在醫學上叫動作性震顫,如果沒有其它的症狀,一般是原發性震顫,用左旋多巴治療無效,但飲酒後可使病情減輕,對β受體阻滯劑-心得安有效。還有其它的一些情況也可以出現震顫,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其特點是雙側肢體的細震顫,頻率快,尚伴有心率快、疲乏無力、多食易餓、消瘦以及多汗怕熱等症狀。緊張、焦慮、低血糖以及過度疲勞都可出現一過性肢體震顫。
帕金森病的病情是如何分級的?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分級方法還是採用1967年Margaret hoehn 和 Melvin Yahr發表量表,稱為hoehn - Yahr 分級: hoehn 和 Yahr給各階段的定義是:
I期:單側身體受影響,功能減退很小或沒有減退。
II期:身體雙側或中線受影響,但沒有平衡功能障礙。
III期:受損害的第一個症狀是直立位反射,當轉動身體時出現明顯的站立不穩或當患者於兩腳並立,身體被推動時不能保持平衡。功能方面,患者的活動稍受影響,有某些工作能力的損害,但患者能完全過獨立生活。
IV期:嚴重的無活動能力,但患者仍可自己走路和站立。
V期:除非得到幫助只能卧床或坐輪椅。
抑鬱是帕金森病的症狀嗎?
根據研究,有大約25-61%的帕金森病人伴有抑鬱症狀。其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是心因性的,也就是說是因為患者因為過分擔心自己的病而造成的情緒低落。這種情況往往隨著治療後症狀改善,抑鬱的情緒也隨之減輕或消失。另外一種情況是軀體性的,即使帕金森病的症狀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患者的情緒不見好轉甚至惡化,這就需要抗抑鬱治療。目前在臨床上多用「百優解」來治療帕金森病人的抑鬱症,效果較好,同時對緩解患者少動的症狀也有一定的幫助。當然,是否需要用葯,患者要征詢醫生的意見。
帕金森病還有哪些特殊症狀?
除了上面介紹的症狀之外,帕金森病患者還有以下一些特殊症狀:
油脂面
帕金森病病人的前額總是油光發亮。
流涎
有很多帕金森病的患者經常出現流口水的現象,嚴重者需要別人拿著手帕不停地為他擦拭。研究發現病人的唾液分泌並沒有增加,而是因帕金森病人吞咽反射困難,自動吞咽動作的減少使唾液在口腔內淤積的原因,淤積的量大了唾液就會自動流出。因此,患者要經常有意識的將唾液吞咽下去可減少流口水。對年輕的患者,應用抗膽鹼葯物如安坦可以抑制唾液的分泌。
疼痛
很多患者都會出現疼痛,雖然沒有嚴重到必須吃止痛葯的地步,但疼痛有時會非常令病人苦惱。疼痛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可以表現為肩頸部痛、頭痛、腰痛,出現最多的症狀是手臂或腿的酸痛,局部的肌肉僵直是其主要原因。
治療帕金森病肌肉僵直引起的疼痛,補充左旋多巴有很好的療效,多數病人在葯物起效時隨著肌肉僵直的緩解而緩解。但在用葯的後期,少數患者在左旋多巴起效的高峰期反而會出現出現下肢,尤其是足趾的痙攣性疼痛。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比較難處理,因為這顯然是左旋多巴的副作用,減少劑量往往可以減輕痛性痙攣的症狀,但同時又使帕金森病的症狀不能很好緩解。遇到這種情況,醫生往往是採用減少每次左旋多巴的用量,但增加給葯的次數,或者增加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的葯量。如果不能奏效,可以嘗試局部注射肉毒素方法,可以起到緩解的作用。
感覺異常
帕金森病患者還會有身體的某些部位出現異常的溫熱或是寒冷的症狀,出現異常溫熱感覺的病人多一些。這種異常的溫度感多出現在手、腳。還有患者的異常感覺在身體的一側或是出現在體內,如感到胃部或是下腹部不適。病人中出現異常發熱感的情況比較多見,身體的某些部位甚至會出現一種燒灼感。一個得了帕金森病十多年的老年婦女有嚴重的腰部燒灼感。當葯物失效時,其燒灼的感覺會更加嚴重,但當調整病人的用葯有效地控制病情時,其症狀也會得到改善。說明這種異常感覺還是帕金森病本身的症狀。對這種症狀用麻醉葯物治療無效也缺乏特異性療法,通常對帕金森氏病的治療會對這種症狀有所改善,有時加用一種叫卡馬西平的葯物會有一些效果。
下肢腫脹
帕金森病病人有時會出現下肢的腫脹現象,主要出現在腳部,嚴重時會波及小腿。通常在先出現障礙的那一側下肢。那些有顯著運動遲緩的病人,腳部腫脹更容易見到。它通常在晚間睡眠之後減輕或消失,但是白天又會逐漸變得嚴重起來。出現的原因是由於帕金森病患者缺乏活動,不能通過腿部的活動和肌肉的收縮來把靜脈血液擠壓到心臟,使靜脈血淤積在靜脈血管中,組織液外滲,引起腳部和踝關節的浮腫。嚴重時,可以採取些對症的治療方法,如用一些利尿性葯物。晚上睡覺時,可將腳墊高一些,這樣有利於靜脈迴流,減輕水腫。
吞咽困難
在帕金森病的晚期,會出現吞咽困難。現在,除了帕金森病本身造成吞咽障礙以外,各地都有一些手術後造成的吞咽障礙,其結果比前者更加嚴重,而且抗帕金森病治療對它是無效的。其原因是雙側蒼白球切開術或其它術式造成的吞咽麻痹,是一種器質性的損害,很難恢復。這種情況除了功能鍛煉和慢慢恢復外,沒有什麼好的方法。
言語障礙
言語障礙是帕金森病患者的常見症狀,表現為語言不清、說話音調平淡,沒有抑揚頓挫、節奏單調等等。
膀胱刺激症狀
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往往一天中要上洗手間數次,尤其是晚上夜尿的次數多,並因此導致失眠。尿意有時是不可遏制的,加上患者本身行動緩慢,很容易導致尿濕褲子。
出現上述情況,往往與帕金森病的症狀控制不好有關,抗帕金森病的治療在減輕帕金森病症狀的同時,膀胱的症狀也隨之得到改善。值得一提的是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協良行對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膀胱症狀有較好的作用。如果通過抗帕金森病的治療,症狀不見好轉,則應考慮是否合並有其它疾病,如是否有泌尿系的炎症、男性患者是否有前列腺肥大等,可以讓泌尿科的醫生檢查一下,採取對症治療。
什麼是「異動症」,有那些表現?
「異動症」是為一種舞蹈樣、手足徐動樣或簡單重復的不自主動作,常見於面部肌肉,頸、背和肢體亦可出現。嚴重者影響生活,因為這種不自主動作幅度可以很大,可持續整個左旋多巴的起效期。
當出現異動症時,往往是葯物劑量偏大的信號。如果只是輕度的不自主運動,減少葯物後又使病情加重,則可以維持原治療不變。如果異動症很明顯,可以適當減少多巴胺類葯物的量和應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必要時可用多巴胺受體阻滯劑如泰必利或氟哌啶醇。
如果異動症是嚴重的,影響到了生活自理,經過葯物的調整也不能解決,可以考慮行外科手術治療。蒼白球切開術對異動症的效果是很好的,但是對一個雙側症狀都重的患者,雙側的手術要冒比較大的風險,無論是分期手術或同期手術,其發生吞咽或語言障礙的危險都是一樣的。因此,手術治療往往是最後無奈的選擇,要慎重對待,尤其是對比較年輕的患者,更加要慎重。
什麼是「開-關」現象?
部分病人服用左旋多巴後期出現症狀波動,葯物發生作用時能夠恢復到正常人的功能狀態,葯效過後,又出現帕金森病的症狀,如患者突然出現肌僵直,震顫、運動不能,持續數分鍾至1小時後緩解,此時病人可活動如平常或出現多動。一日中,可反復迅速交替出現多次。這種變化速度可以非常快,並且是不可預測的。病人形容病情的變化就象是電源的開、關一樣,所以臨床上形象地稱這種現象為「開關現象」。這是應用左旋多巴治療後期的一個比較糟糕的並發症,機理還不十分清楚。使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丙炔苯丙胺可改善症狀,必要時在醫生的指導和監護下逐漸停服左旋多巴一段時間,實施左旋多巴「假日療法」,然後再重新使用左旋多巴,可以減輕「開關」現象。但對假日療法,目前有專家認為效果也不理想,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輕易嘗試。
什麼是「劑末現象」?
「劑末現象」是指葯效維持時間越來越短,每次用葯後期出現帕金森病的症狀惡化。處理:增加左旋多巴的給葯次數,使用帕金寧控釋片、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司蘭吉林、COMT抑制劑可改善症狀。
什麼是「晨僵」?
「晨僵」或者是叫「清晨運動不能」,患者表現為早晨起床時症狀加重,活動困難,要在服葯後一段時間才症狀消失。其實這也是「劑末現象」的一種,主要是夜間的時間長,中樞神經系統內葯物儲存不足所致。為克服這一現象,可以將每天最晚服用的一次左旋多巴改用息寧控釋片,這不僅有利於減輕「晨僵」,而且還有利於患者夜間睡眠翻身。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加用協良行,該葯的半衰期長,在體內的葯效較持久,對減輕晨僵有效。但是,有的患者夜間用葯多影響睡眠,不得不少用葯,對這類患者可以考慮在起床前半小時服用第一次左旋多巴制劑,待葯效發揮作用後再起床。或者服用一種起效快的左旋多巴制劑--「美多巴快」,有良好的效果。
震顫麻痹的患者會發生頭痛嗎?
震顫麻痹是一種錐體外系的慢性、進行性變性疾病,多發生於50~60歲之間,發病率比較高。震顫麻痹的主要病理變化是黑質緻密區神經元的嚴重缺失和變性,類似的變化也見於藍斑、迷走神經背核、丘腦下部、中縫核、交感神經節等。震顫麻痹的臨床特徵是肢體震顫、身強直、運動減少;另外常見的臨床症狀有手指運動笨拙,步行時手臂擺動協調運動差,走路時呈碎步、前沖,軀干前傾,抑鬱,記憶力減退等等。震顫麻痹的病人頭痛發生率很小但偶爾也可出現,這與植物神經中樞及周圍損害所致的神經原性低血壓有關。有一男性患者60歲以後逐漸出現語言的減少、動作緩慢、字越寫越小、左手出現搓丸樣震顫、並有便秘、唾液分泌增加、下肢浮腫;患者還訴近一年有頭痛發作,程度不劇烈,為悶痛或隱痛,體位改變尤其從坐位到站位時可以誘發或加重頭痛發作。我們診斷此病人患了震顫麻痹,給予左旋多巴制劑治療,半年後患者症狀得到緩解。從上述病例我們可以看到:患者具有黑質-蒼白球損害時的肌張力增強-運動減少綜合征和自主神經障礙症狀,這些症狀包括唾液和皮脂分泌增加,大、小便排泄困難,直立性低血壓所致頭暈、頭痛等。另外,適當的葯物雖然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狀,但都有不同的副作用,頭暈、頭痛、惡心、嘔吐是比較常見的葯物副反應,停葯或減少劑量後即可消失。
摘自《帕金森病友指南》作者:廣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邵明
http://www.pohs.net/detail.asp?Hidtable=t_forum&HidfKey=450
㈡ 老年痴呆的內心感受
如果是自己的家人,有人得了老年痴呆病的話,我覺得心裡一定會很痛苦的,因為你會看著她,慢慢的忘記你。
該病起病緩慢或隱匿,病人及家人常說不清何時起病。多見於70歲以上(男性平均73歲,女性為75歲)老人,少數病人在軀體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後症狀迅速明朗化。女性較男性多(女∶男為3∶1)。主要表現為認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狀和行為障礙、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漸下降。根據認知能力和身體機能的惡化程度分成三個時期。
第一階段(1~3年)
為輕度痴呆期。表現為記憶減退,對近事遺忘突出;判斷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對事件進行分析、思考、判斷,難以處理復雜的問題;工作或家務勞動漫不經心,不能獨立進行購物、經濟事務等,社交困難;盡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對新的事物卻表現出茫然難解,情感淡漠,偶爾激惹,常有多疑;出現時間定向障礙,對所處的場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對所處地理位置定向困難,復雜結構的視空間能力差;言語詞彙少,命名困難。
第二階段(2~10年)
為中度痴呆期。表現為遠近記憶嚴重受損,簡單結構的視空間能力下降,時間、地點定向障礙;在處理問題、辨別事物的相似點和差異點方面有嚴重損害;不能獨立進行室外活動,在穿衣、個人衛生以及保持個人儀表方面需要幫助;計算不能;出現各種神經症狀,可見失語、失用和失認;情感由淡漠變為急躁不安,常走動不停,可見尿失禁。
第三階段(8~12年)
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經完全依賴照護者,嚴重記憶力喪失,僅存片段的記憶;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現緘默、肢體僵直,查體可見錐體束征陽性,有強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終昏迷,一般死於感染等並發症。
㈢ 可以用老年痴呆診斷書來終止之後遺囑的有效性嗎
遺囑有效的要件:
1 遺囑人必須要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
2 遺囑必須是遺囑的真實意思表示
3 遺囑的內容必須合法。
4 必須有立遺囑人的親筆簽名及簽署日期。
第十七條 公證遺囑由遺囑人經公證機關辦理。
自書遺囑由遺囑人親筆書寫,簽名,註明年、月、日。
代書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由其中一人代書,註明年、月、日,並由代書人、其他見證人和遺囑人簽名。
以錄音形式立的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
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可以立口頭遺囑。口頭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危急情況解除後,遺囑人能夠用書面或者錄音形式立遺囑的,所立的口頭遺囑無效。
第十八條 下列人員不能作為遺囑見證人:
(一)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
(二)繼承人、受遺贈人;
(三)與繼承人、受遺贈人有利害關系的人。
第十九條 遺囑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
第二十條 遺囑人可以撤銷、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
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准。
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不得撤銷、變更公證遺囑。
第二十一條 遺囑繼承或者遺贈附有義務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應當履行義務。沒有正當理由不履行義務的,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請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遺產的權利。
第二十二條 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
遺囑必須表示遺囑人的真實意思,受脅迫、欺騙所立的遺囑無效。偽造的遺囑無效。
遺囑被篡改的,篡改的內容無效。
-----------------------------------------------------
最高院的意見:當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司法精神病學鑒定或參照醫院的診斷、鑒定確認。
在訴訟中,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提出一方當事人患有精神病(包括痴呆症),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認定的,應當按照民事訴訟法(試行)規定的特別程序,先作出當事人有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判決。
㈣ 老年痴呆症有哪些表現
老年痴呆是由於腦器質性病變造成的智能衰退,是一種慢性腦器質性綜合征。
人腦有多種復雜的功能,智力是最重要的一種。通常智能包括記憶、學習、判斷、理解、推理等,痴呆則是各種原因引起的智能障礙。其典型表現是記憶力和定向障礙,思維和判斷紊亂,性格改變,同時並有社會活動能力的降低,如喪失勞動力和無法自由生活等。
所謂老年性痴呆是限於60歲以上發生的智能衰退,大多數是在不知不覺中隱匿起病,常難於確定開始日期,通常最早出現的是性格改變,一反常態,興趣減少,灰心喪氣,言語羅嗦,頑固迂執,好發牢騷,疑竇叢生;生活懶散,不修邊幅,不愛整潔,足不出戶,隱居斗室,與社會日益隔絕;或放盪不羈,揮霍任性,不能剋制,暴躁易怒,不聽勸誨,冷酷無情,喪失羞恥感、義務或責任感等。
智力衰退應是最突出的症狀表現,最先受累的是近事記憶,常記不住人名和地方,經常遺失東西,忘了已允諾的事情,有時為彌補記憶缺陷可出現錯構和虛構。其後,理解、判斷、計算等智能全面減退,工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日益降低,情感反應幼稚,行為荒誕無稽。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語言雜亂無章、詞不達意、語音欠清,也不理解他人的言語,出門不知歸途,飲食不知飢飽,遺大小便。晚期,僵卧於床,喃喃自語,雙手無目的地摸索,精神功能幾乎喪失殆盡。
㈤ 老年人患老年痴呆後會有哪些表現如何判斷他的健忘是不是老年痴呆
我們通常把發生在老年人階段的痴呆症稱之為老年痴呆症,或老年痴呆。衰老期發生的痴呆是一種漸行性發展趨勢的中樞神經系統病症,是由於等多種多樣原因引起的一組候群症,致殘率高,病死率高。老年痴呆症關鍵種類分三種,最常見是阿爾茲海默病(別名「阿爾茨海默症"),約占總病案的50-60%;其次是帕金森綜合症,約占總病案的15-20%,剩下的稱混合型痴呆症。阿爾茨海默症臨床症狀為,記憶能力、智商呈漫性漸行性減低。記憶力下降的突出特點是近事記不得,但很久以前的事卻能想起來。並且還可能會伴隨計算能力減少,簡單的算數有艱難;視、室內空間辨別能力減低,在家裡周邊會迷了路。
扯衣服和古怪個人行為。肌張力障礙具體表現在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融洽健身運動功能問題也就是小腦共濟失調,姿態保持阻礙,走動和挪動艱難及肢體癱瘓等。老年痴呆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見病,根據病症的明顯水平,患者的表現都不一樣。老年痴呆的分階段病症:第一個階段為記憶力減退,第二個環節為小腦萎縮,第三階段則是基本上缺失生活自理能力。針對老年痴呆,如果能初期發覺,對後面的醫治會非常有利於。
㈥ 老年痴呆症(失憶症),是人體的哪些部位的原因
芬蘭開展的一項針對老年人的大型研究發現,高血壓和高膽固醇血症是引起老年痴呆病的兩大危險因素。如果這兩大因素協同遺傳因素一起作用於同一個人身上,那麼這個人患老年痴呆病的危險性將會是其他人的8倍。過去已經有研究顯示,阿朴脂蛋白E-e4基因與遲發性老年痴呆病有關,患者在75歲以後會出現記憶衰退和認知困難。據估計,全球有四分一的人攜帶有這一基因。芬蘭Kuopio大學的研究人員對1,449名於1972年開始就被芬蘭流行病學家跟蹤隨訪的個人進行調查,據1998年收集到的數據,73%的隨訪對象年齡在65~79歲之間,他們中間攜帶老年痴呆病基因阿朴脂蛋白E-e4者老年痴呆的發病危險是其他人的兩倍
㈦ 老年痴呆症的病理特徵發病機理及預防措施
記憶力下降 老年痴呆症首發症狀
80歲的劉老先生出現記憶力減退、變懶、越來越孤僻的情況已有5年,幾年來他一直說自己77歲,外出後自己找不回來。兒女開始以為父親老糊塗了,等到就診時,已經是老年痴呆晚期,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老年痴呆是一種由於大腦器質性損害而引起的腦功能障礙,使記憶、理解、判斷、自我控制等能力發生進行性退化和持續性智能損害,影響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的病症。老年痴呆症是靜悄悄的疾病,沒有痛癢等明顯症狀,早期只是出現記憶力減退、健忘等症狀,很多病人誤認為這是正常的衰老,以致就診率極低,常使病人錯過有效治療機會。據最新統計,天津市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老年痴呆總患病率為5.22%,80歲患病率達15.9%。據估算,全市現有10萬痴呆老人,每年新增近1.8萬至2萬人。但僅有2%的家庭帶老人進行了正確的治療,其他家庭的痴呆老人吃的大都是營養葯,從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專家說,記憶力下降是老年痴呆症最突出的首發症狀。老年性痴呆的記憶障礙以記住新知識能力受損和回憶近期知識困難為特點。患者的日常表現為丟三落四、說完就忘。專家分析五大類人群屬於該病的高危人群:老年女性(男女病人比例為7:26);文化程度低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喪偶、獨居、情緒抑鬱者;患缺血性腦血管病,有長期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等病史者。專家稱,痴呆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人的三到四倍,已成為繼心臟病、癌症、中風之後的老年人第四大殺手。由於目前臨床准確診斷老年痴呆尚有難度,基因診斷、基因治療還沒有全面開展,對於有痴呆傾向或可疑的痴呆病人,只有進行早期治療、干預。
http://lzcb.lznews.cn/show.aspx?id=6232&cid=22
治療老年痴呆症有新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老年人口的數量和所佔比例不斷提高,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日趨增高,老年腦健康問題也受到社會的關注。據不完全統計,65歲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達5%以上,而到80歲,此比率就上升到15—20%。老年痴呆症總是在人不知不覺中起病,呈持續進行性智能衰退,智能直線下降,病程一般是5至12年,而老年痴呆病人的平均生存期為5.5年,該病已成為現代社會老年人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
發生老年痴呆症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研究發現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遺傳因素、飲食中鋁含量過高、膽固醇過高、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中風等疾病因素,其發病還往往與受教育程度低、不愛動腦子、性格內向、不願與人接觸及不良生活方式如嗜酒等有關。此外婦女在更年期後雌激素水平低下等也會造成痴呆。痴呆的早期表現是認知出現障礙,也就是記憶力差。
科學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傳統補腎中葯六味地黃丸,具有抗衰老及抗氧化作用,對老年痴呆症有獨特療效,且有助於增強記憶。這項研究從中醫補養類方劑中選用主治「腎怯,神不足」的六味地黃丸。研究探討發現,六味地黃丸具有抗衰老及抗氧化作用。西醫醫學衰老論也已證實,衰老與記憶能力減退有關。科研人員進行了「六味地黃丸」增強記憶能力的葯理學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六味地黃丸可改善學習記憶障礙,並有助於增強記憶,給葯時間愈長,葯效愈明顯。
老年人選用有療效保證的六味地黃丸,對治癒老年痴呆症是非常關鍵的。比如宛西制葯生產的「仲景」牌濃縮六味地黃丸。雖然六味地黃丸的六味葯材均出自名方,但是選用何處出產的葯材,就代表著葯效的區別。例如地黃、山葯以河南產為品質最好;山茱萸以河南伏牛山出產為最佳。八百里伏牛山歷來就有「天然葯庫」的美譽,宛西制葯生產的「仲景」牌濃縮六味地黃丸就選材於此,所謂「葯材好,葯才好」。同傳統劑型相比濃縮丸具有體積小、服用量小、攜帶方便的優點,深受老年朋友的歡迎。且不添加防腐劑,保持了中葯的天然特色。再說,六味地黃丸價格也比較便宜,相比市場上動輒幾十上百元的所謂治療老年痴呆症的葯品來說,十幾元的價格,一瓶可以吃8天,平均每天用葯價才一元多,還是很經濟的。
另外,掌握早期老年痴呆症狀的識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干預,能改善症狀,延緩病情的發展。老年人平時要做到:
1、及時檢查。凡60歲以上的老年人如近期有遺忘現象,應及時到神經內科檢查就診。
2、合理飲食。老年人消化功能差,應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如魚類、蛋類、瘦肉、菌菇類食品及富含維生素的各種食物包括水果和蔬菜等,對增加抵抗力、提高記憶力都有幫助;
3、保護好牙齒。研究人員發現,青年時期缺牙不補,易患早老性痴呆。
4、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特別是文體活動,培養廣泛愛好,而且力爭做出一些成績,不斷加深興趣。老年人要多同孫子孫女在一起,使自己似乎也回到童年。人要活到老,學到老,用腦到老。
5、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症、糖尿病、中風等都會引起老年痴呆症的發生和病情惡化。因此,患有此疾病的人應及時治療。平時可在醫生的建議下適當服用六味地黃丸進行以上疾病的輔助治療及日常保健。
http://lady.tom.com/1086/1182/200583-84621.html
老年痴呆症的治療和護理
去年 12月初一個星期五的晚上 ,我下班剛回到家 ,同事小伍急匆匆打來電話 ,說他母親不見了 ,我叫來醫院一輛小車陪同小伍在長沙城裡轉來轉去。忙碌了一個通宵 ,終於在天快亮時 ,在長沙汽車南站的馬路上看到了小伍的母親。她告訴我們 :「昨天下午我出門買菜 ,不知怎麼的 ,就認不得回家的路了 ,只好在街上走來走去。」小伍的母親原來是一名優秀的內科主治醫生 ,精明能幹 ,退休後 ,竟然慢慢患了老年痴呆症。
所謂的老年痴呆症 ,指的是一種持續性高級神經功能活動障礙 ,簡單點說就是在沒有意識障礙的狀態下 ,記憶、思維、分析判斷、視空間辨認、情緒等方面發生了障礙。一般老年痴呆症常常發生在 50歲以後 ,起病隱匿 ,發展緩慢 ,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漸加重的健忘開始 ,如果不注意 ,通常不容易發現 ,常聽有些老年人說 :「老了 ,記性不行了 ,不中用了。」這其實可能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先兆 ,按照病情的發展 ,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 (健忘期 ):這個階段的表現是記憶力明顯減退 ,例如開始時忘記講過的話、做過的事或重要的約會等 ,慢慢地連往事也遺忘了。與此同時 ,思維分析、判斷能力、視空間辨別功能、計算能力等也有所降低 ,但有時還可以保持過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
第二階段 (混亂期 ):這時除第一階段的症狀加重外 ,很突出的表現是視空間辨認障礙明顯加重 ,很容易迷路。常見的還有穿衣也很困難 ,或把褲子當衣服穿 ;不認識朋友或親人的面貌 ,也記不起他們的名字 ,不能和別人交談 ,盡管有時會自言自語。
第三階段 (極度痴呆期 ):病人進入全面衰退狀態 ,生活不能自理 ,如吃飯、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顧 ,大小便失禁。
根據醫學研究表明 ,對於老年痴呆症至今還沒有特效葯物和治療方法。臨床上常使用可以增加乙醯膽鹼這種神經遞質數量的葯物來治療 ,從而改善病人的智力、行為能力和控制情緒能力 ,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除了必要的葯物治療之外 ,家庭治療和護理也非常重要。
掌握和運用與病人相處的方式方法
家人在與病人講話之前要先說明自己是他(她 )的什麼人 ,這樣便於溝通 ;對病人說話要慢慢說 ,而且要說得很清楚 ,千萬不要大聲喊叫 ,這樣可能刺激病人的情緒 ,導致病情惡化 ;不要命令病人做什麼事情 ,對病人說話句子要簡短、清晰 ,不要把他們弄糊塗了 ;要有耐心 ,千萬不要著急 ,跟病人說話 ,如果他們一次沒有聽懂 ,可以慢慢重復兩三遍 ,直到他們明白為止。
親人的行為舉止表情要保持自然 ,不要誇張 ;與病人交談時 ,要看著他們的眼睛 ,保持適當距離 ,因為靠得太近 ,他 (她 )會感到害怕 ,離得太遠 ,他 (她 )又聽起來費勁 ;我們如果要接近他 (她 ),動作盡量輕 ,而且要從正面走近 ,不要從後面接近 ,這樣很容易嚇倒他 (她 ),導致情緒失控 ;微笑、親切的目光和表情 ,這些都給病人以鼓勵。
病人的家庭治療和護理
要有專人按時安排病人吃飯、服葯、休息和外出活動 ,最好設置一個時間表。如果家人沒有時間負責的話 ,要向請的護理人員或者保姆交代清楚。將葯品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 ,並貼上標明葯品名稱、用法、劑量的標簽。在衣櫃和抽屜上貼上標簽 ,上面寫明裡面的物品名稱。衣櫃和抽屜中的東西要碼放整齊 ,便於患者需要時及時找到。在顯而易見的地方 ,貼上提示字條 ,以免病人外出時忘記關掉家用電器的電源、煤氣閥門和大門等。給病人帶上標記家庭地址、電話和回家路線用的卡片 ,以備不時之需。如病人外出時發病 ,可以依據卡片勾起回憶 ,好心人也能夠將病人護送回家。將重要電話號碼做成卡片放在顯眼的位置 ,還要在電話號碼的旁邊貼上該號碼使用者的照片。
盡管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是隨年齡的增大而增加 ,但是如果在生活中 ,多多注意老年人的飲食、健康、社交等方面 ,老年痴呆症是可以預防和減少其發生的幾率的。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專家是對 1772名當時年齡為 65歲以上的老人進行為期 7年的跟蹤研究後 ,得出了這一結論。他們公布最新研究結果顯示 ,閱讀、看電影、散步、外出用餐、訪友等休閑活動可能有助於降低罹患阿爾茨海默症 (又名老年痴呆症 )的風險。研究將種族、教育、職業等因素考慮在內 ,經常參與休閑活動的老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比其他人小 38%。在各種休閑活動中 ,諸如閱讀之類的智力活動對預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最大 ,其次是社會性活動和體力活動。
㈧ 老年痴呆症發病率很高,為何會患上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在醫學上叫阿爾茨海默病。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病發隱藏的漸行性發展趨向的中樞系統退行性病變疾病,臨床醫學專業以記憶障礙、失語症、失用、失認、視室內空間設計工作能力傷害、推行知覺障礙以及人格特徵和行為變更等全面性老年痴呆症具體表現為特性,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明確。但目前的解析來看,該病可能是一組異質性疾病,在各種各樣因素的作用下才可以病發,從目前剖析來看,該病極有可能的緣故和基礎理論達到30多種多樣,例如家族史、女性、頭部外傷、低教育水平、甲狀腺囊腫疾病、母適齡青年過高或過低、病毒感染這種,都極有可能與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發有關。
老人非常容易得老年痴呆症:最開始,是因為隨著著年紀提升,人體新陳代謝漸漸地減少,隨著著年齡的提高,非常容易產生三高,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種。三高的人群特別是在非常容易具有心腦血管病方面的疾病,非常容易造成人腦血供不足,許多神經元衰弱,加重腦梗塞的整個過程,因而也會加快老年痴呆症疾病的產生。其次,隨著著年青人群漸漸地邁入職場新人,老人會逐漸缺乏家人等候,這會造成老人性格內向,非常容易產生消沉、抑鬱情緒等心理狀態,自我封閉的情況也極易導致老年痴呆症疾病的造成。因而,我們要鼓勵老人積極參加娛樂活動。
㈨ 老年痴呆症做推前司法鑒定,准備鑒定無民事行為人,需要准備什麼病人的病歷資料需要說明病人哪幾方面的
病例! 就是日常的生病情況,去了之後他們鑒定機構有鑒定方法的。出了鑒定書後可以去法院確認老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㈩ 什麼是認知症(老年痴呆)
哪些身體症狀是老年痴呆的前兆
盼盼freetime
66
記憶障礙:
記憶障礙出現於早期,尤其是近記憶障礙,幾十小時甚至數分鍾前發生的事情都無法回憶。患者日常生活表現為「丟三落四」、「說完就忘」,反復提問想通的問題或反復述說相同的事情。
語言障礙:
找詞困難往往是老年痴呆症中最早出現的語言障礙,主要表現在說話時找不到合適的詞語,由於缺乏實質詞彙而表現為空話連篇;或由於找詞困難而用過多的解釋來表達,終成嘮嘮叨叨。
視覺空間技能障礙:
在老年痴呆症早期及可有視空間技能障礙,其症狀包括不能准確地判斷物品的位置。有些痴呆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就可能在熟悉的環境中迷路。
書寫困難:
因書寫困難而導致寫出的內容詞不達意,如寫信不能寫清含義,這常常是引起家屬注意的首發症狀,特別是一些文化修養較好的老人。研究認為書寫錯誤與遠記憶障礙有關。
失認和失用:
是人是指病人不能辨認物體,盡管此時對物體的觸覺或視覺要素都能辨認;失用是指雖有正常的活動能力與主觀願望,但不能執行已經學會的有目的的行動。檢查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失用和失認很困難,有時難以將其失用和失認與由於失語、視空間技能障礙和遺忘所造成的後果區別開。
計算障礙:
計算障礙常在老年痴呆中期出現,但在早期即可能有所表現,如購物時不會算賬或算錯帳。計算障礙出現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是由於視空間障礙(不能正確列算式),或因失語不理解算術作業要求,也可能是原發性計算不能。
判斷力差,注意力分散:
老年痴呆症患者均可在早期出現判斷力差,概況能力喪失,注意力分散等。
精神障礙:
精神症狀在早期可表現為患者以自我為中心,狂躁,幻覺妄想,抑鬱,性格改變,譫妄等,情緒不易控制。
性格改變:
性格改變在一部分患者中非常顯著,多變的極為敏感多疑或非常恐懼,或變的越來越暴躁、固執。
行為改變,運動障礙: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運動在早期常表現正常,疾病中期患者行為可見幼稚笨拙,常進行無效勞動,無目的勞動。是痴呆 前兆,對於這種老人要多關愛,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