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年教育越來越火,如今的老年人會熱衷於去上學嗎
近年來,老年大學火爆,入學之難絲毫不亞於「入托難」。為了就讀老年大學,老人們「搶」名額,甚至主動當起了「留級生」。位於江蘇南京的金陵老年大學,設置了9個系、90多個專業、240多門課,有320多個班級,每學期1.3萬多人次就學,入學名額一號難求。
首先,分層次、分類別的完善老年教育體系。老年大學可分為基礎型大學和深造型大學,明確各個學習層次的時限與要求,並根據相應層次的階段性特點,提供如社團、拓展班等課後或結業後學習與交流的平台。老年大學除了企事業單位的辦學機構以外,還可以開放社區辦學,發展普及性、基礎性老年教育,可以讓更多的老年人能就近入學。
其次,拓展老年人參與社會的渠道。充分發揮老年人的才能,可以邀請部分高校或者企事業單位退休的老年人,回鄉村講學、交流,向村民們介紹科學知識或者管理經驗,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回溯」力量,像浙江、江蘇等部分地區,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形式的「新鄉賢」。
此外,老年大學的教學資源可以通過線上的平台共享,可以像中國慕課App一樣,開設網課或者直播課的平台,讓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同時還能通過線上的平台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
我們應該看到,老年人的教育需求既是自我充實需求,也是社交需求,共同解決老年教育問題,讓老年人安享晚年,讓老年生活有光,是這個社會有溫度的重要體現。
❷ 老年大學「一座難求」怎麼破
要想報名入學,得凌晨三四點起床去排隊,要不就得尋找「外援」緊盯電腦「秒搶」,稍有疏忽就可能面臨一場空。近日,老年大學入學難、老年教育形式少質量低等現象引發廣泛討論。
老年教育和義務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一樣,都屬於「終身學習」的概念范疇。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那麼,到哪兒學?為了消除社會對老年教育的偏見,歐洲出現的第一所老年大學被命名為「第三年齡大學」。繼續教育既是老年人的需求,也是他們的權利。對老年人積極的包容尤其是信息化的包容,是一個社會健康平等的應有之義。隨著「銀發浪潮」加速到來,「第三年齡」教育需求變得龐大而迫切。
在現實語境中,注重老年教育,補齊這一群體的知識短板,也具有強烈的緊迫性。瀏覽媒體報道不難發現,在不少傳銷、金融詐騙案件中,老年人尤其是農村老年人都被列為「一級獵物」。犯罪分子看中的正是這一群體大多與社會脫節,對各種詐騙「套路」缺少認識和防備的弱點。一些老年人的精神空虛之痛也多被打著保健品銷售等旗號的騙子利用。
究竟有多少老年人擠不進老年大學的校門,還沒有精確的統計數字,但老年大學「一座難求」反映出「第三年齡」精神家園存在一定的荒蕪現象。一些老年人「賴」著老年大學10多年不肯畢業的背後,是對精神空巢的逃離與恐懼。給老年人一個蔥郁的精神家園,早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推進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現在要做的是加快政策措施落地的步伐,起碼要跟上老年人需求增長的速度。
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提供者,政府應該搭起架子、兜住底子,盡可能使社會文化資源多向老年人傾斜一些。作為教育系統的神經末梢,相關部門應敏銳感知需求水溫的變化,扶持自學習組織,讓小環境自成氣候。當然,公共決策部門也應「開門辦教育」,主動引入更多社會資本與社會力量,共同做大老年教育這一產業蛋糕,為老年人提供更加豐富和優質的精神食糧。
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扣好,人生教育的「第三年齡」也該暢通無阻。推進老年教育,充盈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我們有責任讓夕陽花更紅艷。
❸ 為何現在老年大學備受老年人青睞
1、圓夢。
現在很多老年人是經歷過上山下鄉的,他們當初雖然錯過了夢想,但這個發達的社會又給了他們新的圓夢機會。
2、精神寄託。
剛一退休,生物鍾紊亂,心情煩躁、抑鬱,感覺退休後沒有一無是處、無所事事。來老年大學上課給自己找到精神寄託,可以分散自己剛退休後煩雜心情的注意力,有益身心。
3、展現自己。
在工作中表現突出、功績優越、又擁有豐富才藝的人群,在一退休後,彷彿失去了自我。在老年大學,不僅能學到文藝愛好,還能通過各種文藝匯演以及才藝大賽展現自己的才華。
4、把快樂帶回家。
以前每天在一起說不到兩三句就互掐的老兩口在上了老年大學之後,回到家都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要去練習,兩口子就少了相互拌嘴的機會,也有可能會由於個人才華的加深、魅力的升華,使夫妻雙方更加傾慕對方,更加甜蜜。
5、把知識帶回家。
都說年輕人讓老人帶孩子不放心,現在上了老年大學了我們也是「文化人兒」了,平時也可以幫忙輔導一下孫兒的藝術課程,兩輩兒之間的話題和交流也就多了,代溝也少了。
❹ 老年大學出現「一座難求」現象的原因有哪些
在於老年人的思維不是我們這個年齡了.多理解下吧
❺ 老年大學一座難求,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隨著我們國家經濟和科技力量的發展,我們們國家無論是青少年還是說人口數重大的老年人口的生活質量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這取決於國家對於國民基本生活獨特關注以及安定穩定的社會發展,在這個方面我們國家所做到的成績是其他非常多國家都打不到了,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自然老年人口的生活方式就會從解決基本生活條件轉變為對於文化和愛好的追求。
如今的中國已經擁有了7.6萬余所得老年大學,但是仍然沒有辦法滿足所有人得需求,甚至還出現了為了上學徹夜排隊的現象。在接受教育的老年人口更是高達1300萬餘人,這是一種現象同時也是一種經濟傾向,相信國家也會在這個契機為老年人們爭取更多的保障工作,這樣也會帶動更多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❻ 老年大學一座難求、為報名連夜排,「銀發經濟」是否正悄然興起
就在前一段時間的社會調查中有一個項目得到了大家的重視那就是有關老年人的」老年大學「的社會問題,或者說這更加像一種經濟問題,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我們國家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非常的嚴峻,國家也是出台了各種各樣的政策來保證老年人口的社會權益以及老年人口的生活相關問題,同時也在計劃生育方面嘗試在後續的一段時間裡面補足老齡化帶來的全國性人口問題。政策的實施肯定就會帶動一部分產業的開展,老年大學就是其中之一。
這個時間段的老年人口對於移動設備的接受程度也比較高,甚至有一部分老人對於互聯網都有極高的興趣,這樣的情形下面就不僅僅知識老年大學與老年人有關的很多行業也相繼發展,這是一個被經濟學者認為是」銀發經濟「的好契機,不僅僅在根本上豐富了他們的生活還將帶動一部分的經濟發展,同時提高老年人口的教育素質利於社會發展。
❼ 老年大學「一座難求」該咋破
要想報名入學,得凌晨三四點起床去排隊,要不就得尋找「外援」緊盯電腦「秒搶」,稍有疏忽就可能面臨一場空。近日,老年大學入學難、老年教育形式少質量低等現象引發廣泛討論。
國務院辦公廳去年10月就印發了《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推進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現在要做的是加快政策措施落地的步伐,起碼要跟上老年人需求增長的速度。
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提供者,政府應該搭起架子、兜住底子,盡可能使社會文化資源多向老年人傾斜一些。作為教育系統的神經末梢,相關部門應敏銳感
知需求水溫的變化,扶持自學習組織,讓小環境自成氣候。當然,公共決策部門也應「開門辦教育」,主動引入更多社會資本與社會力量,共同做大老年教育這一產
業蛋糕,為老年人提供更加豐富和優質的精神食糧。
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扣好,人生教育的「第三年齡」也該暢通無阻。推進老年教育,充盈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我們有責任讓夕陽花更紅艷。
這是一門新興的產業,企業家可以往這邊看看。
❽ 上32年老年大學為何拒絕畢業
97歲老人上了32年老年大學,是武漢老年大學目前年齡最大、在校學習時間最長、學習課程最多的學員之一,但她仍然不肯畢業,繼續求知鑽研。今年,她又報了10門課,為了老人健康和安全,子女紛紛加入陪讀行列。
這學期,彭奶奶又報了草書、行書、素描、花鳥、山水畫、篆刻、針灸、服裝裁剪等10門課,除了周四,老人每天都有課上。10日記者采訪她時,她可忙了,一天三門課,中間休息才有時間和記者聊了聊。她說:「學習是我最大的追求,只要能動我就還要學下去。」
考慮到老人身體狀況,學校工作人員建議她少報幾門課,但兒子錢先生認為:母親年齡雖大,仍有精神需求,所以這學期並沒有減少報的科目,而是自己和妹妹也一起報名,彭奶奶早上的課錢先生陪讀,下午則由錢先生的妹妹陪讀。
專家建議高齡老人量力而為
據了解,武漢地區各老年大學一般規定報名學員需在45歲或50歲以上,並未規定學員年齡上限,為保障學員在校安全,不少老年大學都為學員和學校教職工購買了人身意外險,一些學校還通過加裝電梯、增加適老化扶手和鋪設木質地板等方式,改善學員們的學習環境。
「老年大學是老年人再社會化的場所之一,彭楠老人堅持學習的精神值得肯定,但如果老人年齡太大,一旦摔著了,學校也要承擔安全責任風險。」武漢市老年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彭克敏認為,高齡老人應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有選擇性地進行學習,社區需開拓老年教育場所和資源以方便老人就近入學,老年學員十幾二十年不離校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加劇老年大學熱門課程「一座難求」。
❾ 蘭州老年網路大學現狀
為了消除社會對老年教育的偏見,歐洲出現的第一所老年大學被命名為「第三年齡大學」。繼續教育既是老年人的需求,也是他們的權利。對老年人積極的包容尤其是信息化的包容,是一個社會健康平等的應有之義。隨著「銀發浪潮」加速到來,「第三年齡」教育需求變得龐大而迫切。
在現實語境中,注重老年教育,補齊這一群體的知識短板,也具有強烈的緊迫性。瀏覽媒體報道不難發現,在不少傳銷、金融詐騙案件中,老年人尤其是農村老年人都被列為「一級獵物」。犯罪分子看中的正是這一群體大多與社會脫節,對各種詐騙「套路」缺少認識和防備的弱點。一些老年人的精神空虛之痛也多被打著保健品銷售等旗號的騙子利用。
近日,老年大學入學難、老年教育形式少質量低等現象引發廣泛討論。要想報名入學,得凌晨三四點起床去排隊,要不就得尋找「外援」緊盯電腦「秒搶」,稍有疏忽就可能面臨一場空。
究竟有多少老年人擠不進老年大學的校門,還沒有精確的統計數字,但老年大學「一座難求」反映出「第三年齡」精神家園存在一定的荒蕪現象。一些老年人「賴」著老年大學10多年不肯畢業的背後,是對精神空巢的逃離與恐懼。給老年人一個蔥郁的精神家園,早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國務院辦公廳去年10月就印發了《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推進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現在要做的是加快政策措施落地的步伐,起碼要跟上老年人需求增長的速度。
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提供者,政府應該搭起架子、兜住底子,盡可能使社會文化資源多向老年人傾斜一些。作為教育系統的神經末梢,相關部門應敏銳感知需求水溫的變化,扶持自學習組織,讓小環境自成氣候。當然,公共決策部門也應「開門辦教育」,主動引入更多社會資本與社會力量,共同做大老年教育這一產業蛋糕,為老年人提供更加豐富和優質的精神食糧。
老年教育應該和義務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一樣,都屬於「終身學習」的概念范疇。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那麼,到哪兒學?
甘肅蘭州的頤聖樂園,為響應國家號召,積極舉辦老年網路大學,開設了小西湖老年網路大學教學點,聯合蘭州各大高校志願者,免費為蘭州老年人開辦手機電腦網路課程,教授的知識包括手機的基礎應用,網路資源的利用等。很大程度的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加了老年人的生活樂趣,老人對這一塊的話,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扣好,人生教育的「第三年齡」也該暢通無阻。推進老年教育,充盈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我們有責任讓夕陽花更紅艷。
❿ 為什麼老年大學那麼難進
因為老年大學的費用首先就是收取的比較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