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學理論的理論目錄
學理論最新知網更新2014 年35期 目錄
學理論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意識形態建設的基本經驗 楊玉柯;
論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合理性 張琦;
本刊聲明
中國民主政治建設面臨的困境及對策——以泛民主化為視角 嚴旭春;張蕊;
我國地方人大監督機制存在的問題與完善路徑 孔令路;
社會治理中的人本思想及其對我國的指導價值 吳彪;
簡論列寧關於監督與監察思想形成的背景 滕薇薇;
「理論自信」含義研究綜述 趙思慧;
統一戰線在海洋強國建設中的作用研究 史春林;史凱冊;
創新協商民主形式 提升決策科學水平——論創建基層政協「紅隊」的內涵、意義與路徑 江遠華;
東南亞國家在南海問題上的對華政策比較 梁超;
從美國對外戰略調整看中國外交戰略選擇 甘培強;
從日本國民性看中日關系的發展 李雨晴;
以實現強軍目標為宗旨 推動官兵心理管理創新 施暢;
全球化視野中的儒學復興 盧澍;
簡論中西哲學之融合 藍榮策;
論岱山民間信仰的生態倫理意識 張米蘭;
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探微 劉琳瑜;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變革及其意義 楊秀芹;
簡論羅爾斯《正義論》中「原初狀態」的設置 馮婉玲;
維持科學與革新科學的科學範式 劉泉清;
我國老年人熱衷保健品消費的社會心理學分析 庄炯梅;
組織分析視角下公共政策執行偏差研究 李晗;
試論貝弗里奇社會保障思想的缺陷性 馬紅利;
俄羅斯反腐困境的社會結構因素分析 丁香桃;
淺議社會學視野下的腐敗認同與逆認同 周娟;
提高智障人士人際交往能力的行動研究——以北京某智障人士服務機構為例 張蓓蓓;賈曉明;
對大學生村官角色認知沖突的研究——以甘肅省白銀市為例 張攀龍;
家庭環境對女性專業技術人才發展的影響 趙雲;
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政策變遷趨勢研究 王允;
蘭州城區流動攤販治理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韓忠偉;馬永偉;
我國新型城鎮化分析:基於社會保障體系的視角 陳瀟霖;王世軍;汪芳舟;
從群體性事件看我國地方政府治理——基於「烏坎事件」的思考 齊潔;
我國事業單位薪酬改革制度探析 李雯璐;
關於綠色發展核算的研究 萬生新;張曉菲;
雲南農業產業化發展程度的實證研究 吳建國;蔣智華;
淮安市農業供應鏈金融服務研究 李真;
中國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難點及突破 張日波;
強制拆遷中私產觀念沖突的原因分析 田其銳;
從民間借貸亂象談民間借貸治理 王方寶;孫可發;
簡論如何提高地方立法質量 張海浴;
從法治角度看農民權利的缺失 馮紅偉;耿向亮;
新時期農林高校黨建創新與服務三農模式研究——北京農學院「雙百對接」的實踐探索 趙和文;袁中立;
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黨建工作研究 賈立勤;
青年大學生黨員塑造過硬政治素養的思考 高薇;
善用網路新媒體創新大學生黨支部建設的思考 劉暢;
對基層黨員教育培訓存在問題的思考 董宜彥;
創新黨員活動陣地 增強黨建工作活力 呂晶晶;
新形勢下企業黨建工作的發展分析 馬英;
貝爾文化保守主義思想對文化建設的啟示——基於多元文化語境的思考 劉海軍;
論紹興宣卷的保護傳承 鍾小安;
傳統孝文化與新農村建設 郭榮君;王春林;梁秋;
中西方遊客的旅遊審美差異研究 王志芳;
簡析軍營安全文化的構建 朱宏哲;
簡論圖書編校質量檢查 李金秋;
論圖書館對民國文獻的保護、開發與利用 王欣;
「傳統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對話性分析——基於巴赫金對話理論的闡釋 王英;
肯亞漢語推廣的優勢及其不利因素分析 敖芳芳;
企業文化與員工激勵 湯文華;
中國早期現代化啟動要素分析:動力抑或阻力——基於政府作用的視角 劉雲鳳;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軍政雜志》的群眾動員工作 田小輝;
從戈爾巴喬夫民主化思想看其改革失敗的原因 蔡艷輝;
淺析威爾遜理想主義在巴黎和會上的失敗 楊川;李雪;
譚恩美小說中的生存倫理研究 陳紅霞;
淺析俄國形式主義理論——以什克洛夫斯基筆下的托爾斯泰為例 鄭娜;
孔子的「有教無類」教育思想 李薇薇;
梁漱溟情意教育思想探微 付偉群;
《非留學篇》對當今留學教育的啟示 鄭麗君;
高風險考試對英語學習的正反撥效應研究 王錦秀;
大學英語教學環境下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策略 沈玲;楊艷;
高考制度改革對英語學習走出誤區的意義 陳軍;
論行業特色型高校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朱箭容;
淺析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方法的創新 謝媛;
論如何做好新時期馬克思主義教育工作 譚天宇;程俊偉;
發達國家職業教育對江蘇高職教育發展的啟示 王鈴;
休閑視域下休閑體育認知及學校體育教學調適 梁錫鋒;
基於工作流程的高職教材編寫 楊英梅;
外國學生漢語寫作中非語言困難及解決方法 王婷;楊苗燕;
詩意化教育的失落與重建 文晶晶;鄒立君;
建設吉林省高等教育強省的思考 孫玉龍;
高校民族生教育有效路徑探析 程玉蓮;
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思考——以西昌學院為例 董艷珍;
改革宜重學生綜合掌握專業知識技能 王學軍;白連永;
淺談高校教育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王歲孝;
論教育者要素中教師個人品質與教學的關系 顧安俊;郭子奎;
現代信息技術下高職教師專業培訓模式研究 萬蘇文;
教師要呵護與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盧火青;
基於預制語塊理論的大學英語聽說教學 宿卿;
地方高師院校《中國地理》研究性教學研究 李文榮;
從商務英語特點和市場需求看商務英語教學——以黑龍江科技大學商務英語教學為例 喬宇濤;
「影視口語」導入對高職英語教學的推動 宋昀霏;
英語課外閱讀習慣及態度的調查研究——以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為例 張高峰;
石油專業院校俄語二外教學初探 唐芳;
「民族解放」主題現地教學組織方式初探 王喆;
從學生的視角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 王美玲;神彥飛;
PBL在大學英語課堂呈現環節的教學實踐 陳迎;經昱;
高職英語學案導學「六步法」教學活動研究 金婧;
法學雙語教學工作的困難與對策——以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養為視角 李娜;祖彤;
情境教學法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上的應用 胡軍華;陳甜;
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技創新與創新人才培養 曹叢燁;
基於「生態人」的高校思政課考試方式改革 侯亞楠;
在中國夢的願景中為大學生講解毛澤東思想——兼論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 沈洊;
獨立學院思政課建設中實踐教學的特殊性 王勇;周子善;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體系創新研究 隆玲;
職業院校思政教學中「友善用腦」教學方法的實施 曾婷;
簡論新課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生活化」教學 洪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高校思政課教學體會 邢廣橋;
民主:從技術到習慣——基於大學生班級民主管理的思考 龍金菊;
自媒體時代高校網路輿情傳播及引導機制研究 牛兵;范君暉;
簡論大學宿舍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黃高靜;邢斐;宋芋蘭;
加強寢室文化建設的思考 黃明遠;
簡論如何把握高校工會工作的著力點——以北方工業大學工會工作為例 趙志昌;陳太棟;徐心卉;
中職學生幹部自我認知及能力培養探析 楊風濤;
論古代廉政思想對現代高校管理工作的啟示 何穎利;
高校科級幹部教育培訓現狀與對策研究 高瑋瑋;
民辦大學學生特點與就業能力培養相結合研究 吳瓊;潘艷民;李冰峰;
高校網路青年自組織健康發展的對策分析 於曉威;
高校大學生宗教認知及行為現狀調查與反思——以河南省部分高校為例 胡永廣;
淺談當前高校學生活動安排的合理性 趙貴松;
高職院校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究——以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 吳皖林;
「90後」在校大學生職業理想、職業規劃定位研究 王剛;陳樂嬌;
高校輔導員執行力的構成要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單常艷;王俊光;
高校學生園區輔導員隊伍「前哨」預警機制初探 吳文傑;
高校圖書館安全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鍾文;
當前高職院校檔案工作的思考 竇海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當代價值——從道德滑坡現象看 呂小琳;
論大學生不良情緒的疏導和健康情緒的培育——基於「復旦投毒案」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警示 李天兵;
校本資源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開發運用 周猛;
簡論當代大學生價值觀 王海菲;
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杭州下沙七所本科院校為例 呂超傑;
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現狀分析與應對策略 付巍;
當代大學生見義勇為的倫理學引導初探 劉廣偉;
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與創新研究 岳喜玲;
改革與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研究 朱建華;
優化獨立學院德育功能研究——生態文明校園建設視域下 李天霞;張新莎;趙玉茜;
創新青年思政工作 促進職工愛崗敬業 樊金虎;
新時期監獄人民警察思想政治工作的幾點思考 劉文明;
《學理論》雜志徵稿啟事
② 尉氏縣國土資源局
尉氏縣位於豫東平原,在北緯34°121′~34°37′,東經113°52′~114°27′之間,屬河南省開封市。東鄰通許縣、扶溝縣,南與鄢陵縣、長葛市接壤,西與新鄭市交界,北與開封縣、中牟縣相連。南北長40.77公里,東西寬43.76公里,總面積1307平方公里,轄17個鄉鎮和1個產業集聚區、516個行政村,總人口91萬人,耕地132萬余畝。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優質棉生產和出口基地縣、水利百強縣、林業百佳縣、中部六省綜合實力百強縣。
尉氏縣歷史悠久。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19年)置縣。歷史名人有戰國軍事家尉繚,「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辛亥女傑劉青霞等。當代名人有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唐喜成、牛得草,「梅花大王」王成喜等。境內文物古跡眾多,其中太平興國寺塔、劉青霞故居被命名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葛國平 黨組書記、局長
羅連政 黨組副書記、紀檢組長
馬留生 副局長
孫亞西 副局長
盧文良 副書記、副局長
戎仁和 副局長
張新 副主任科員
葛國平簡介:1963年5月出生,漢族。1976年~1978年7月,在庄頭鄉高中學習;1979年8月~1982年8月,在邢庄鄉屈樓村小學任民辦教師;1982年8月~1984年7月,在開封市三師范學校學習;1984年9月~1988年12月,在邢庄鄉聯中任教兼副校長;1989年1月~1992年12月,在邢庄鄉政府工作,任文書,黨委秘書;1992年8月~1994年7月,在開封市師范中文系進修函授;1995年8月~1998年6月,在鄭州大學行政管理系進修,成人自學;1993年1月~1994年5月,在小陳鄉任黨委副書記;1994年6月~1999年6月,在崗李鄉任政府鄉長、黨委書記職務;1999年7月至今,任尉氏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土地資源】據尉氏縣第二次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統計,尉氏縣行政區域總面積129700.27公頃,其中,耕地面積88332.31公頃,園地面積620.85公頃,11693.77公頃,草地6.85公頃,城鎮村級工礦用地17465.12公頃,交通運輸用地3631.38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5558.43公頃,其他土地2391.56公頃。
【機構設置】縣國土資源局設8個職能股室,即辦公室、規劃股、信訪室、法制監察股、地政地籍股、建設用地股、地礦股、人事教育股(紀檢監察室);下設二級機構即土地開發整理中心、土地執法監察大隊、天秤地價評估咨詢責任有限公司、土地收購儲備交易中心、測量隊;下轄城關、大橋、邢庄、門樓任、大營、大馬、洧川、崗李、朱曲、蔡庄、小陳、南曹、十八里、張市、永興、水坡、庄頭、工業紡織基地18個國土資源所。2010年,尉氏縣國土資源局現有幹部、職工297人。其中,行政人員17人,事業全供92人,事業(差供、自收支)188人,臨時工25人;局長1名,副局長5名,副主任科員1名。
【耕地保護】嚴格落實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確保全縣耕地保有量穩定在88118公頃,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78090公頃;實現耕地佔補平衡;儲備耕地指標6000畝。
【土地整理】2007年度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投資的水坡鎮土地整理項目和2008年度投資的邢庄鄉土地整理項目,2010年7月底完成全部主體工程,向市局報驗。2009年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根據2008~2012五年規劃實施方案,該項目擬落實在門樓任鄉,項目總投資約1435.42萬元,總規模779.55公頃。項目實施後新增耕地面積9.56公頃,項目區涉及門樓任鄉的東周楊村、齊庄村、錢家村、西周楊村、閆後村、閆前村、張庄村7個行政村的集體土地。該項目正在做前期准備工作,2011年6月動工實施。
【用地保障及土地徵收】完成國家重點項目和產業集聚區建設用地保障工作,2010年內,共申報兩批城市建設用地。為凱華皮革有限公司、世紀第一城、瑞福祥老年公寓等項目供地1010畝。在實施徵收過程中,嚴格執行了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標准,並督促補償費及時足額發放到位,確保被征地群眾的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及執行情況】全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已經省政府批准實施,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已報市政府待批。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對確立的原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不進行任何調整。
【節約集約用地】積極推進並嚴格落實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一是嚴格執行《限制供地目錄》、《禁止供地目錄》,對產業政策明令淘汰的項目實行禁止供地,對限制類的項目實行有限制條件的供地,從土地供應上制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二是認真執行國有建設用地控制指標。對投資強度、容積率、建築系數等應符合國家和省市規定。尉氏縣人民政府適時出台了《工業用地聯審聯批辦法》和《加強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實施意見》。三是全面實行工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出讓價格不得低於國家公布的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四是積極推進多層標准化廠房建設。現已建成三層標准化廠房3萬平方米,對電子電器、服裝加工、生物工程等十大類項目必須進入多層標准化廠房,不單獨供地。2010年內,共處置批而未用土地32公頃。
【依法行政】2010年,全面落實依法行政責任制,進一步完善了《內部工作規程》,將全系統業務辦理程序置於制度的管理之下,每個環節都有具體規定,同一業務多個部門辦理的對如何協調和銜接也作了具體規定。凡涉及文書、合同文件、土地登記資料、違法案件卷宗等材料均要進行法制審核,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備案率達到100%。為規范全局執法監察人員的執法行為,局法制監察股對各執法部門的執法情況進行定期檢查,依據執法監察責任制、土地違法案件巡查制和錯案追究制等制度,發現失職失察行為及時處理。保證了沒有錯案和行政敗訴現象的發生,行政復議案件的維持率一直保持在100%。
【政府信息公開】推行陽光行政,積極開展網上辦公服務,2010年,共在門戶網站發布「招拍掛」公告6篇,國土動態信息15篇,業務信息6篇,自由欄目2篇,發布網上信訪說明3篇,圖片10張,增設了國土動態、政務公開、網上信訪、企業服務四個專欄,使局門戶網站點擊率達5萬人次,網上集體土地證查詢、網上信訪工作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好評,提高了行政工作的透明度。
【執法監察】2010年,全國第十次衛片執法檢查,尉氏縣共監測到10個變化圖斑7宗土地,監測面積136.3畝。這7個圖斑中,1宗為養殖用地,簽訂有養殖合同;1宗為合法用地,辦理有合法手續;5宗違法佔地,現已全部拆除的有4宗,剩餘1宗違法用地依法處理到位後申請報批。配合縣政府落實實心粘土磚瓦窯廠整治目標責任制。積極同鄉鎮政府、縣司法等部門配合,保持高壓態勢,沒有死灰復燃和反彈現象發生。落實動態巡查責任制,不斷提高土地違法案件的發現、查處、執行率,全年共立案查處非法佔地案件13宗,其中今年發生案件5宗8.76畝,10宗移送人民法院強制執行,違法宗數和面積較往年大幅下降,杜絕了重大土地違法違規案件的發生。
【信訪工作】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加大源頭防範力度,切實解決群眾訴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全年共接待來訪群眾16起49人次,受理電話反映4起,接聽咨詢電話5次,反映的問題中有11起得到了化解處理,對其餘5起信訪事項轉基層所或相關業務股室限期辦理,日常受理信訪事項辦結率100%,群眾滿意率達90%。接上級各部門交辦、轉辦案件6件,全部按時進行了辦理報結,辦結率100%。
【基層所建設及鄉村幹部法律知識教育培訓】尉氏縣基層所經過幾年的實施建設,全縣18個基層所在2010年已有17個達到規范化建設標准所。充分利用多種手段,不斷加強對鄉、村幹部的國土資源法律知識教育培訓工作,一是為全縣鄉、村幹部訂閱《資源導刊》雜志,使基層幹部能及時了解全省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新動態、新形勢、新政策,努力提高基層鄉村幹部的耕地保護與依法用地的雙重觀念,共訂閱《資源導刊》400餘份;二是利用全縣各種土地專項工作會議,廣泛面向基層幹部尤其是鄉、村幹部宣傳國土資源管理的各項法律法規和政策;三是由縣國土資源局牽頭,各基層所具體負責,採取以會代訓等方式,對本轄區內鄉、村幹部每年培訓不少於三次。
【科技和管理創新】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針對本縣淺層地熱水資源豐富,而未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管理的現狀,成立了礦產資源管理股,充實了人員。同時,積極籌備「河南省尉氏縣地熱水勘查項目」,2010年已經上報省廳待批,完成了調研課題《河南省尉氏縣地熱水開發可行性研究報告》。
【信息化建設】2010年初,尉氏縣局對照省廳要求,投入10萬余元對局信息化建設軟硬體進行了更新。同時,建設用地申報審批系統和土地供應管理系統已經運行;除第二次土地調查資料庫正在構建外,其他種類資料庫已更新;實現了區域網與國土資源主幹網的對接;初步實行了遠程電子申報和信息直報,切實加強了基層土地監測和執法巡查在線監測。
(楊平新)
③ 求小學奧數題
例題4:六年級有四個班,每個班都有正、副班長各一人。平時召開年級班長會議時,各班都只有一人參加。參加第一次回師的是小馬、小張、小劉、小林;參加第二次會議的是小劉、小朱、小馬、小宋;參加第三次會議的是小宋、小陳、小馬、小張,小徐因有病,三次都沒有參加。你知道他們哪兩個是同班的嗎? 解答: 小馬小張小劉小林小朱小宋小陳小徐第一次√√√√ 第二次√ √ √√ 第三次√√ √√ 因此可以看出,小馬和小徐同班,小張和小朱同班,小劉和小陳同班,小林和小宋同班。 例題5:已知張新、李敏、王強三位同學分別在北京、蘇州、南京的大學學習化學、地理、物理。①張新不在北京學習;②李敏不在蘇州學習;③在北京學習的同學不學物理;④在蘇州學習的同學是學化學的;⑤李敏不學地理。三位同學各在什麼城市學什麼?解答: 張新李敏王強 北京××√地理蘇州√× 化學南京 √ 物理 練習5:1.甲、乙、丙分別在南京、蘇州、西安工作,他們的職業分別是工人、農民和教師。已知:①甲不在南京工作;②乙不在蘇州工作;③在蘇州工作的是工人;④在南京工作的不是教師;⑤乙不是農民。三人各在什麼地方工作?各是什麼職業?解答: 甲乙丙 南京××√農民蘇州√× 工人西安 √ 教師 2.小明、小青、小菊讀書的學校分別是一小、二小、三小,他們各自愛好游泳、籃球、排球中的一項體育運動。但究竟誰愛好哪一項運動,在哪個學校讀書還不清楚,只知道:(1)小明不在一小。(2)小青不在二小。(3)愛好排球的在二小。(4)愛好游泳的在一小。(5)愛好游泳的不是小青。請你說出他們各自就讀的學校和愛好的運動項目。解答: 小明小青小菊 一小××√游泳二小√× 排球三小 √ 籃球 3.甲、乙、丙分別是工程師、會計師和教師。他們的業余愛好分別是文學、繪畫和音樂。現在知道:(1)愛好音樂、文學者和甲一起看電影。(2)愛好繪畫者常請會計師講經濟學。(3)乙不愛好文學。(4)工程師常埋怨自己對繪畫和音樂一竅不通。解答: 甲乙丙 工程師××√文學會計師×√×音樂教師√××繪畫 邏輯的,還有帶答案,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