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老年大學 > 老年痴呆症論文結果

老年痴呆症論文結果

發布時間:2022-06-16 07:57:37

老年痴呆症的病理特徵發病機理及預防措施

記憶力下降 老年痴呆症首發症狀

80歲的劉老先生出現記憶力減退、變懶、越來越孤僻的情況已有5年,幾年來他一直說自己77歲,外出後自己找不回來。兒女開始以為父親老糊塗了,等到就診時,已經是老年痴呆晚期,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老年痴呆是一種由於大腦器質性損害而引起的腦功能障礙,使記憶、理解、判斷、自我控制等能力發生進行性退化和持續性智能損害,影響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的病症。老年痴呆症是靜悄悄的疾病,沒有痛癢等明顯症狀,早期只是出現記憶力減退、健忘等症狀,很多病人誤認為這是正常的衰老,以致就診率極低,常使病人錯過有效治療機會。據最新統計,天津市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老年痴呆總患病率為5.22%,80歲患病率達15.9%。據估算,全市現有10萬痴呆老人,每年新增近1.8萬至2萬人。但僅有2%的家庭帶老人進行了正確的治療,其他家庭的痴呆老人吃的大都是營養葯,從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專家說,記憶力下降是老年痴呆症最突出的首發症狀。老年性痴呆的記憶障礙以記住新知識能力受損和回憶近期知識困難為特點。患者的日常表現為丟三落四、說完就忘。專家分析五大類人群屬於該病的高危人群:老年女性(男女病人比例為7:26);文化程度低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喪偶、獨居、情緒抑鬱者;患缺血性腦血管病,有長期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等病史者。專家稱,痴呆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人的三到四倍,已成為繼心臟病、癌症、中風之後的老年人第四大殺手。由於目前臨床准確診斷老年痴呆尚有難度,基因診斷、基因治療還沒有全面開展,對於有痴呆傾向或可疑的痴呆病人,只有進行早期治療、干預。

http://lzcb.lznews.cn/show.aspx?id=6232&cid=22

治療老年痴呆症有新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老年人口的數量和所佔比例不斷提高,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日趨增高,老年腦健康問題也受到社會的關注。據不完全統計,65歲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達5%以上,而到80歲,此比率就上升到15—20%。老年痴呆症總是在人不知不覺中起病,呈持續進行性智能衰退,智能直線下降,病程一般是5至12年,而老年痴呆病人的平均生存期為5.5年,該病已成為現代社會老年人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

發生老年痴呆症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研究發現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遺傳因素、飲食中鋁含量過高、膽固醇過高、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中風等疾病因素,其發病還往往與受教育程度低、不愛動腦子、性格內向、不願與人接觸及不良生活方式如嗜酒等有關。此外婦女在更年期後雌激素水平低下等也會造成痴呆。痴呆的早期表現是認知出現障礙,也就是記憶力差。

科學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傳統補腎中葯六味地黃丸,具有抗衰老及抗氧化作用,對老年痴呆症有獨特療效,且有助於增強記憶。這項研究從中醫補養類方劑中選用主治「腎怯,神不足」的六味地黃丸。研究探討發現,六味地黃丸具有抗衰老及抗氧化作用。西醫醫學衰老論也已證實,衰老與記憶能力減退有關。科研人員進行了「六味地黃丸」增強記憶能力的葯理學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六味地黃丸可改善學習記憶障礙,並有助於增強記憶,給葯時間愈長,葯效愈明顯。

老年人選用有療效保證的六味地黃丸,對治癒老年痴呆症是非常關鍵的。比如宛西制葯生產的「仲景」牌濃縮六味地黃丸。雖然六味地黃丸的六味葯材均出自名方,但是選用何處出產的葯材,就代表著葯效的區別。例如地黃、山葯以河南產為品質最好;山茱萸以河南伏牛山出產為最佳。八百里伏牛山歷來就有「天然葯庫」的美譽,宛西制葯生產的「仲景」牌濃縮六味地黃丸就選材於此,所謂「葯材好,葯才好」。同傳統劑型相比濃縮丸具有體積小、服用量小、攜帶方便的優點,深受老年朋友的歡迎。且不添加防腐劑,保持了中葯的天然特色。再說,六味地黃丸價格也比較便宜,相比市場上動輒幾十上百元的所謂治療老年痴呆症的葯品來說,十幾元的價格,一瓶可以吃8天,平均每天用葯價才一元多,還是很經濟的。

另外,掌握早期老年痴呆症狀的識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干預,能改善症狀,延緩病情的發展。老年人平時要做到:

1、及時檢查。凡60歲以上的老年人如近期有遺忘現象,應及時到神經內科檢查就診。

2、合理飲食。老年人消化功能差,應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如魚類、蛋類、瘦肉、菌菇類食品及富含維生素的各種食物包括水果和蔬菜等,對增加抵抗力、提高記憶力都有幫助;

3、保護好牙齒。研究人員發現,青年時期缺牙不補,易患早老性痴呆。

4、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特別是文體活動,培養廣泛愛好,而且力爭做出一些成績,不斷加深興趣。老年人要多同孫子孫女在一起,使自己似乎也回到童年。人要活到老,學到老,用腦到老。

5、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症、糖尿病、中風等都會引起老年痴呆症的發生和病情惡化。因此,患有此疾病的人應及時治療。平時可在醫生的建議下適當服用六味地黃丸進行以上疾病的輔助治療及日常保健。

http://lady.tom.com/1086/1182/200583-84621.html

老年痴呆症的治療和護理

去年 12月初一個星期五的晚上 ,我下班剛回到家 ,同事小伍急匆匆打來電話 ,說他母親不見了 ,我叫來醫院一輛小車陪同小伍在長沙城裡轉來轉去。忙碌了一個通宵 ,終於在天快亮時 ,在長沙汽車南站的馬路上看到了小伍的母親。她告訴我們 :「昨天下午我出門買菜 ,不知怎麼的 ,就認不得回家的路了 ,只好在街上走來走去。」小伍的母親原來是一名優秀的內科主治醫生 ,精明能幹 ,退休後 ,竟然慢慢患了老年痴呆症。

所謂的老年痴呆症 ,指的是一種持續性高級神經功能活動障礙 ,簡單點說就是在沒有意識障礙的狀態下 ,記憶、思維、分析判斷、視空間辨認、情緒等方面發生了障礙。一般老年痴呆症常常發生在 50歲以後 ,起病隱匿 ,發展緩慢 ,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漸加重的健忘開始 ,如果不注意 ,通常不容易發現 ,常聽有些老年人說 :「老了 ,記性不行了 ,不中用了。」這其實可能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先兆 ,按照病情的發展 ,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 (健忘期 ):這個階段的表現是記憶力明顯減退 ,例如開始時忘記講過的話、做過的事或重要的約會等 ,慢慢地連往事也遺忘了。與此同時 ,思維分析、判斷能力、視空間辨別功能、計算能力等也有所降低 ,但有時還可以保持過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

第二階段 (混亂期 ):這時除第一階段的症狀加重外 ,很突出的表現是視空間辨認障礙明顯加重 ,很容易迷路。常見的還有穿衣也很困難 ,或把褲子當衣服穿 ;不認識朋友或親人的面貌 ,也記不起他們的名字 ,不能和別人交談 ,盡管有時會自言自語。

第三階段 (極度痴呆期 ):病人進入全面衰退狀態 ,生活不能自理 ,如吃飯、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顧 ,大小便失禁。

根據醫學研究表明 ,對於老年痴呆症至今還沒有特效葯物和治療方法。臨床上常使用可以增加乙醯膽鹼這種神經遞質數量的葯物來治療 ,從而改善病人的智力、行為能力和控制情緒能力 ,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除了必要的葯物治療之外 ,家庭治療和護理也非常重要。

掌握和運用與病人相處的方式方法

家人在與病人講話之前要先說明自己是他(她 )的什麼人 ,這樣便於溝通 ;對病人說話要慢慢說 ,而且要說得很清楚 ,千萬不要大聲喊叫 ,這樣可能刺激病人的情緒 ,導致病情惡化 ;不要命令病人做什麼事情 ,對病人說話句子要簡短、清晰 ,不要把他們弄糊塗了 ;要有耐心 ,千萬不要著急 ,跟病人說話 ,如果他們一次沒有聽懂 ,可以慢慢重復兩三遍 ,直到他們明白為止。

親人的行為舉止表情要保持自然 ,不要誇張 ;與病人交談時 ,要看著他們的眼睛 ,保持適當距離 ,因為靠得太近 ,他 (她 )會感到害怕 ,離得太遠 ,他 (她 )又聽起來費勁 ;我們如果要接近他 (她 ),動作盡量輕 ,而且要從正面走近 ,不要從後面接近 ,這樣很容易嚇倒他 (她 ),導致情緒失控 ;微笑、親切的目光和表情 ,這些都給病人以鼓勵。

病人的家庭治療和護理

要有專人按時安排病人吃飯、服葯、休息和外出活動 ,最好設置一個時間表。如果家人沒有時間負責的話 ,要向請的護理人員或者保姆交代清楚。將葯品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 ,並貼上標明葯品名稱、用法、劑量的標簽。在衣櫃和抽屜上貼上標簽 ,上面寫明裡面的物品名稱。衣櫃和抽屜中的東西要碼放整齊 ,便於患者需要時及時找到。在顯而易見的地方 ,貼上提示字條 ,以免病人外出時忘記關掉家用電器的電源、煤氣閥門和大門等。給病人帶上標記家庭地址、電話和回家路線用的卡片 ,以備不時之需。如病人外出時發病 ,可以依據卡片勾起回憶 ,好心人也能夠將病人護送回家。將重要電話號碼做成卡片放在顯眼的位置 ,還要在電話號碼的旁邊貼上該號碼使用者的照片。

盡管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是隨年齡的增大而增加 ,但是如果在生活中 ,多多注意老年人的飲食、健康、社交等方面 ,老年痴呆症是可以預防和減少其發生的幾率的。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專家是對 1772名當時年齡為 65歲以上的老人進行為期 7年的跟蹤研究後 ,得出了這一結論。他們公布最新研究結果顯示 ,閱讀、看電影、散步、外出用餐、訪友等休閑活動可能有助於降低罹患阿爾茨海默症 (又名老年痴呆症 )的風險。研究將種族、教育、職業等因素考慮在內 ,經常參與休閑活動的老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比其他人小 38%。在各種休閑活動中 ,諸如閱讀之類的智力活動對預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最大 ,其次是社會性活動和體力活動。

⑵ 老年痴呆

識別治療老年痴呆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老年人口的數量和所佔比例不斷提高,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日趨增高,老年腦健康問題也受到社會的關注。據不完全統計,65歲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達5%以上,而到80歲,此比率就上升到15—20%。老年痴呆症總是在人不知不覺中起病,呈持續進行性智能衰退,智能直線下降,病程一般是5至12年,而老年痴呆病人的平均生存期為5.5年,該病已成為現代社會老年人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

發生老年痴呆症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研究發現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遺傳因素、飲食中鋁含量過高、膽固醇過高、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中風等疾病因素,其發病還往往與受教育程度低、不愛動腦子、性格內向、不願與人接觸及不良生活方式如嗜酒等有關。此外婦女在更年期後雌激素水平低下等也會造成痴呆。痴呆的早期表現是認知出現障礙,也就是記憶力差。

科學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傳統補腎中葯六味地黃丸,具有抗衰老及抗氧化作用,對老年痴呆症有獨特療效,且有助於增強記憶。這項研究從中醫補養類方劑中選用主治「腎怯,神不足」的六味地黃丸。研究探討發現,六味地黃丸具有抗衰老及抗氧化作用。西醫醫學衰老論也已證實,衰老與記憶能力減退有關。科研人員進行了「六味地黃丸」增強記憶能力的葯理學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六味地黃丸可改善學習記憶障礙,並有助於增強記憶,給葯時間愈長,葯效愈明顯。

老年人選用有療效保證的六味地黃丸,對治癒老年痴呆症是非常關鍵的。比如宛西制葯生產的「仲景」牌濃縮六味地黃丸。雖然六味地黃丸的六味葯材均出自名方,但是選用何處出產的葯材,就代表著葯效的區別。例如地黃、山葯以河南產為品質最好;山茱萸以河南伏牛山出產為最佳。八百里伏牛山歷來就有「天然葯庫」的美譽,宛西制葯生產的「仲景」牌濃縮六味地黃丸就選材於此,所謂「葯材好,葯才好」。同傳統劑型相比濃縮丸具有體積小、服用量小、攜帶方便的優點,深受老年朋友的歡迎。且不添加防腐劑,保持了中葯的天然特色。再說,六味地黃丸價格也比較便宜,相比市場上動輒幾十上百元的所謂治療老年痴呆症的葯品來說,十幾元的價格,一瓶可以吃8天,平均每天用葯價才一元多,還是很經濟的。

另外,掌握早期老年痴呆症狀的識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干預,能改善症狀,延緩病情的發展。老年人平時要做到:

1、及時檢查。凡60歲以上的老年人如近期有遺忘現象,應及時到神經內科檢查就診。

2、合理飲食。老年人消化功能差,應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如魚類、蛋類、瘦肉、菌菇類食品及富含維生素的各種食物包括水果和蔬菜等,對增加抵抗力、提高記憶力都有幫助;

3、保護好牙齒。研究人員發現,青年時期缺牙不補,易患早老性痴呆。

4、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特別是文體活動,培養廣泛愛好,而且力爭做出一些成績,不斷加深興趣。老年人要多同孫子孫女在一起,使自己似乎也回到童年。人要活到老,學到老,用腦到老。

5、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症、糖尿病、中風等都會引起老年痴呆症的發生和病情惡化。因此,患有此疾病的人應及時治療。平時可在醫生的建議下適當服用六味地黃丸進行以上疾病的輔助治療及日常保健。

老年痴呆症的飲食營養

目前,老年痴呆症尚無確切治療方法,但合理的膳食營養可預防和延緩該病的發生。飲食的關鍵是營養的攝入要平衡,要多吃植物性蛋白及含鈣食品,適量補充維生素E和卵磷脂,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減少鋁、銅的攝入,少吃肥肉、鹽和糖。
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12 老年痴呆的發生與機體葉
酸和維生素B12缺乏有關。歐洲一些醫院對數百名已確診為老年痴呆症的病人進行血液測定時發現,這些病人血液中高半胱氨酸的含量特別高,由於葉酸與維生素B12能降低體內高半胱氨酸含量,故補充葉酸及維生素B12有助於防止老年性痴呆症的發生。

常食大豆 大豆含有豐富的異黃酮、皂甙、低聚糖等活性物質。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大豆異黃酮具有一定的腦保健作用,其化學物質極為穩定,無論炒煮燉均不會破壞其結構,也不影響其效果,所以常食大豆不僅可以攝取充分的植物蛋白,預防血脂異常症、動脈硬化,還有抗癌及預防老年性痴呆症等功效。

多吃魚或適當補充魚油 加拿大的科研人員對70名多倫多老人(其中1/4患有老年性痴呆症)研究發現,健康的老人血液中歐米伽3脂肪酸(尤其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遠遠高於痴呆的老人。這種脂肪酸在魚油中含量豐富,還能預防心臟病的發生。因此,多吃魚,尤其是高油脂的魚,如鮭魚、鱒魚和魷魚等,可有效預防痴呆症和心臟病。

增加卵磷脂的攝入 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乙醯膽鹼的缺乏是老年痴呆症的主要原因。卵磷脂是腦內轉化為乙醯膽鹼的原料,人們可以從食物中攝取卵磷脂來預防老年性痴呆症。在人們的食譜中,大豆及其製品、魚腦、蛋黃、豬肝、芝麻、山葯、蘑菇、花生等都是富含卵磷脂的天然食品。攝入人體後可為大腦提供有益的營養,提高智力,延緩腦力衰退。

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的攝入 高不飽和脂肪酸、低鹽、低脂肪膳食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E、維生素C)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的作用。

減少鋁的攝入 鋁攝入過多容易誘發老年痴呆症。在我們的食物中並不含有過多的鋁,但一些食品添加劑中常有鋁。如家用酵母粉、乾酪和蘇打餅,其量雖不太大,但值得老年人注意,忌長期食用。現代烹飪炊具不少為鋁製品,如果經常將過酸過鹹的食物在其中存放過久,也會導致人體鋁攝入量增加,所以,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須注意避免這些造成鋁攝入過多的不利因素。

此外,中老年人應多吃富含鋅、錳、硒、鍺類的食物,如海產品、貝殼類、魚類、乳類、豆類、堅果類、蠶蛹、大蒜、蘑菇等,對預防老年性痴呆症的發生十分有益。

⑶ 關於阿爾茲海默症的人文關懷的文章

阿爾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慢性進行性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病導致的痴呆,是痴呆最常見的病因和最常見的老年期痴呆。AD以漸進性記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人格改變以及語言障礙等神經精神症狀為特徵。常起病於老年或老年前期、多緩慢發病,逐漸進展,以痴呆為主要表現。起病於老年前或者,多有同病家族史、病情發展較快。一般認為,年齡每增加5年,患病率將增加1倍。其中半數以上為阿爾來未病,女性較男性多見。
Alzheimer(1907)首先描述一例55歲女性患者出現進行性痴呆5年,屍檢腦組織銀染法檢查發現,大腦皮質存在含神經原纖維纏結的異常神經細胞,並有成叢的變性神經纖維。Blessed等(1968)報告一組老年痴呆患者,生前對他們進行精神檢查和功能評分,後來屍檢發現,這組患者主要由兩大類疾病引起,大部分患者具有AD的腦病理特點,小部分患者為多梗死性痴呆。
20世紀60~70年代許多臨床醫生認為本病少見,並認為早老性痴呆與老年性痴呆不相關。Blessed、Tomlinson和Roth(1968)發表的里程碑式的論文「臨床與病理關系研究」,證實80歲、90歲和100歲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病理改變,與Alzheimer所描述的55歲婦女的病理改變是相同的。本病以神經細胞內神經原纖維纏結(NFT)、細胞外老年斑、腦皮質神經元減少、及腦實質血管澱粉樣變性為病理特徵。20世紀70年代後期,尤其近20年隨著影像學技術和現代神經科學的發展,對本病的認識有了巨大進步。
《國際疾病分類診斷標准第9次修訂版》(ICD-9,1978)中,將65歲前發病稱為早老性痴呆,65歲後發病稱為老年性痴呆。近年來研究證明,這兩個年齡組的臨床表現及神經病理特點無本質性差異,因此提出採用Alzheimer型老年性痴呆(senile dementia of Alzheimer type,SDAT)。
《國際疾病分類診斷標准第10次修訂版》(ICD-10,1993)中採用Alzheimer病性痴呆(dementia of Alzheimer』s disease)這一術語,通常簡稱為Alzheimer病(Alzheimer』s disease,AD)。本病根據家族史可分為家族性Alzheimer病(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FAD)和散發性Alzheimer病(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SAD)。

⑷ 饒毅質疑阿爾茨海默病葯研究者耿美玉,葯物真的有效嗎

目前還沒有最准確的消息,但是我個人認為可能有做假的起因。在新聞發布會上,耿美玉看起來平靜而體面,沒有再哭泣。她穿著西裝,非常整潔。她在台上做了簡短的演講,感謝團隊的奉獻精神,感謝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評估效率,並逐一感謝許多與這種新葯相關的機構。即使當被問到有爭議的話題時,她也表現出同樣的冷靜。

這種新葯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它是由海洋褐藻提取物制備的低分子酸低聚糖化合物。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葯物研究所研究員耿美玉領導,這種新葯是與中國海洋大學合作開發的,上海醫葯研究所和綠谷制葯接力,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個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創新葯物。


關於以上的問題今天就講解到這里,如果各位朋友們有其他不同的想法跟看法,可以在下面的評論區分享你們個人看法,喜歡我的話可以關注一下,最後祝你們事事順心。

⑸ 專家發現阿爾茲海默症生物標志物,這對該病症有什麼幫助

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嚴重危及世界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質量的疾病之一。近日,記者從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了解到,賈建平教授的團隊發現,生物標志物可以在症狀出現前5至7年預測阿爾茨海默病。

這項研究的相關論文

《外周血神經源性外泌體突觸蛋白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無症狀期》

已於2020年8月10日在國際醫學雜志

《阿爾茨海默病與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 & Dementia)

上發表。

⑹ 中國專家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志物,這代表了什麼

這代表著經過研究之後,我國很有可能可以把這種病治療成功。

⑺ 老年性痴呆症的針灸治療

本病雖在宋·竇材之《扁鵲心書》中有「神疑病……痴醉不治,漸至精氣耗盡而死,當灸關元穴三百壯」的記載,但真正引起重視則在本世紀九十年代初。據不完全統計,自1991年至今已發表有關針灸治療本病的論文20餘篇,以國內為主,亦有國外的學者的臨床研究。在治療上,多採用體針之法,且以頭面部穴為主穴。穴位注射亦有較好的效果。不少醫者還運用針刺與中葯結合的方法,以提高療效。
近年來,還較廣泛地開展針灸治療老年性痴呆症的機理研究,結果表明,針刺後老年性痴呆患者大腦皮層興奮性有所提高,並能增加腦供血、供氧量,促進衰退神經元的能量代謝。動物實驗也證實,針刺能改變腦內M受體結合容量,調整cAMP/cGMP的比值,從而改善腦組織內能量代謝,促進腦組織的損傷修復與再生。
綜合已有的工作,已經肯定針灸對老年痴呆症有可靠的效果,但目前仍以治療血管性痴呆為主,且診斷與療效評定標准尚未統一,故有待於進一步加強臨床與機理研究。
電針 (一)取穴 主穴:四神穴、本神、神庭、水溝、風池。
配穴:神門、後溪、足三里、太溪、大椎。
四神穴位置:百會穴左右前後各旁開1.5寸。
(二)治法
主穴為主,酌加配穴,取28號或30號1.5寸毫針,頭部穴採用平刺法,進針0.8~1寸。捻轉得氣後連接G-6805電針儀,連續波,頻率為45次/分,電流強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度。留針45分鍾,每隔15分鍾手法行針1次,施提插捻轉手法。每日1次,12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天。一般需3個療程以上。
(三)療效評價
本法主要用於老年性血管性痴呆的治療。
療效判別標准:痊癒:主要症狀基本恢復,神志清醒,定向健全,回答問題准確,反應靈敏,生活可自理,能進行一般社會活動。有效:主要精神症狀有所減輕或部分消失,生活基本自理,回答問題基本正確,但反應遲鈍,智力及人格仍有部分障礙。無效:主要症狀無改變或病情有發展,生活不能自理,不能正確回答問題。
共治療30例,以上述療效標准評定,痊癒6例,有效2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6.7%。優於用西葯治療[1]。
體針 (一)取穴 主穴:百會、四神聰(或四神穴)、神庭、當陽、上星、首面、鼻交、定神、水溝。
配穴:足三里、豐隆、大椎、身柱、命門、腎俞、復溜、太溪、陽交。
當陽穴位置:兩目直視,瞳孔直上入發際1寸處。
首面穴位置:印堂穴直上1.5寸處。
鼻交穴位置:鼻樑後高骨微上凹陷處
定神穴位置:人中溝正中線下1/3與上2/3交界處。
(二)治法
每次酌選4~5個主穴,3~4個配穴。取1.5~2寸毫針,採用透穴之法。先取四神聰或四神穴,針尖均向百會穴平刺。使四針鋒集中於百會穴,留針30分鍾,每10分鍾運針1次。然後,令患者取仰卧屈膝位,針足三里透豐隆,捻針2分鍾,不留針;復溜透太溪,捻針2分鍾,不留針。余穴透刺法如下:神庭穴先透刺左右當陽,後透上星;針首面向下透刺鼻交,針定神向上透刺水溝,取俯卧位,針大椎先向上斜刺8分,捻針1分鍾,再把針關退到皮下向下透身柱穴;針命門,先透刺兩腎俞穴,再把針退回到命門穴上,針尖向上斜刺8分深。以上每透刺1穴,捻針1分鍾,再留針20~30分鍾,每5分鍾運針1次。上法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間隔2天,須針3療程以上。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164例(部分配服中葯),按相當於上述療效標准評價,臨床痊癒126例,有效30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95.1%[2~4,12]。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百會、風池;2.腎俞。
配穴:足三里、三陰交。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每次選一組,第二組酌加配穴。第一組注射葯物用胞二磷膽鹼,第二組及配穴用人參注射液(或乙醯谷醯胺)2ml與復方當歸注射液4ml的混合液。以5號齒科注射針頭,抽取葯物,進入穴位後微微快速提插,局部有針感,回抽無血後注入葯液,第一組穴每穴注入1ml,第二組穴主穴注入1.5ml。配穴每穴注入0.75ml,隔日1次,可單用一組穴位,亦可兩組交替使。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4天。
(三)療效評價
以本法共治346例,按上述標准評定,基本痊癒105例,有效202例,無效39例,總有效率為88.7%[5~7]。
綜合法 (一)取穴 主穴:百會、神庭、風府、風池、水溝。
配穴:神門、內關、足三里、三陰交、強間、腦戶。
(二)治法
本法採用針刺與中葯或西葯結合治療之法。以主穴為主,酌加配穴,每次選4~5穴,以針刺法,手法平補平瀉,每日1次。中葯可用通脈膠囊(黑木耳5份,水蛭5份,三七2份,按上述比例研面混勻,裝入膠囊,每粒膠囊含生葯0.6g),每日2次,每次服6粒。西葯採用胞二磷膽鹼500mg,靜肪滴注,每日1次。針刺與葯物治療結合(中、西葯物任選一種)。針刺1月為一療程,葯物15日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48例,其中30例針刺結合中葯治療,按上述標准評定,基本痊癒6例,有效18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0%[8]。其餘18例為西葯和針刺結合,發現對提高智力和記憶力均明顯優於單純西葯組[9]。
頭針 (一)取穴 主穴:前顳前斜線(前頂至懸厘)、頂後斜線(百會至曲鬢)、頂旁一線(通天穴沿經向後1寸,與正中線平行)、頂旁二線(正營穴沿經向後1寸,與正中線平行)
配穴:語言區、暈聽區、百會、風池、四神聰。
(二)治法
主穴均取,配穴酌加。頭穴沿頭皮快速進針至帽狀腱膜下,以200次/分的頻率持續捻轉3~5分鍾,留針5分鍾重復捻轉2次出針。百會、四神聰直刺,不捻針;風池刺至得氣,用提插捻轉補法,留針30分鍾,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90例,其中30例配服中葯。結果總有效率為81.7%~93.0%[10,11]。

⑻ 預防醫學畢業論文

相關範文:

預防醫學發展趨勢

預防醫學(Preventive medicine)是以多門學科組成的一個學科群。預防醫學的定義一般認為是:它以人類群體為研究對象,應用生物醫學、環境醫學和社會醫學的理論,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方法,研究疾病發生與分布規律以及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制訂預防對策和措施,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命質量為目的的一門學科。

預防醫學著重研究環境諸因素對人群健康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生物、物理、化學、社會及心理因素。研究人類面臨的人口與環境、健康與疾病等關系人類健康與生命的本質問題。「健康是身體上、精神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這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新的健康觀,這一健康觀的提出,標志著醫學模式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對預防醫學理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社會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從焦慮、憂郁、緊張、恐懼、絕望以及吸煙、酗酒、飲食過度、縱欲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對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腦血管病、糖尿病、潰瘍病、惡性腫病及精神病等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

預防醫學觀念上的發展,同時體現在三級預防原則和策略的實施,從而使個體和群體在疾病發生前後的各個階段的全方位預防成為實現人人健康的最高醫學目標的核心內容。

預防醫學面臨的問題〔1〕

1.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威脅仍然存在 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的危害人群健康最嚴重的48種疾病中,傳染病和寄生蟲病佔40種,占病人總數的85%。全世界每年死於傳染病1700萬人(其中大量是有疫苗可預防的傳染病兒童)。傳染病在我國仍是危害人民健康的最大因素,發病總人數多,影響出勤率高。

近年來,一些已被控制的傳染病又呈死灰復燃之勢。1991~1994年,O1型霍亂在南美流行,病人在100萬以上;新出現的O139型霍亂在南亞流行,病人超過10萬。1994年肺鼠疫又在印度出現。這些疾病都有可能傳入我國。1993年WHO發出警告,結核病在世界已處於緊急狀態,1995年全球死於結核病的人數達300萬;我國每年新增結核病人60萬,死亡20萬,這些病人主要是青壯年,他們是社會的主要勞動力,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十分嚴重。

抗生素的發現,在人類與疾病的斗爭中功不可沒,但在廣泛應用之後,也帶來一些新的問題,如耐葯性細菌的出現。

新的傳染病不斷出現,近20年來,新增加了30多種新傳染病,如艾滋病、軍團菌病、萊姆病(Lyme)、埃博拉出血熱(Ebola)、拉沙熱(Lassa)、O139型霍亂、致病性大腸桿菌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腸炎、瘋牛病(克-雅氏病)、病毒性肝炎的丙型、丁型、戊型、庚型等等。新病毒的出現將給人類帶來嚴重的後果,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Lerdberg(萊爾德堡格)所說「同人類爭奪地球統治權的唯一競爭者就是病毒」。因此,人類與傳染病的斗爭將是艱難、長期的斗爭,認為傳染病在下一世紀將可以輕易解決的觀點是錯誤的,艾滋病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訓。

2.非傳染性慢性病對人民健康的危害加劇 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腫瘤等慢性病的死亡率佔全世界所有死亡原因的1/4以上,是各種殘廢原因中比例最高的。據統計,我國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腫瘤、糖尿病等非傳染性疾病所造成的死亡,目前已佔全部死亡的70%以上。估計目前高血壓患者有8000多萬人,預計2010年將達1.1億人。癌症已成為城市居民的首位死因,其中肺癌占第一位,腦血管病、心臟病的死亡率均高達100/10萬左右,我國非傳染性慢性病的危害將呈持續上升的趨勢。

據WHO1997年世界衛生報告中指出,全球720萬人死於冠心病,460萬人死於中風,在發展中國家死於中風的人數為發達國家的一倍多。慢性病的原因雖然不完全清楚,但基本危險因素已明確,吸煙、酗酒、不合理飲食和缺少體力勞動等是主要危險因素。因此,大部分慢性病是可以預防的,一些國家採取深入的健康教育和嚴格的干預措施,明顯地降低了慢性病的發病率,如採取各種措施限制吸煙和飲酒,提倡合理飲食和全民健康運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地方病和職業病將長期存在,危害嚴重 我國是世界上地方病病種最多、分布最廣、危害嚴重的國家。目前我國有5.1億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區,佔全世界缺碘人口的50%,佔西太平洋地 區的80%。缺碘不僅引起地甲病和克汀病,而且缺碘還會導致兒童智力低下,我國現有智力殘疾人約1017萬人,其中80%由缺碘所致。由於水、煤含氟量過高所引起的地方性氟中毒,全國約有3000萬氟斑牙患者和260萬氟骨症病人。硒是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缺硒可引起克山病、大骨節病和心腦血管病,我國有5個省區的部分地區屬貧硒地帶,全國仍有200多萬大骨節病患者。

隨著工業的發展,特別是鄉鎮企業的迅猛發展,我國職業病迅速上升。我國塵肺病人已達50萬例,比70年代增加了65%。全國接觸有害物料的工人有1900萬人,但接觸者中受檢率僅20%,鄉鎮企業工人受檢率更低。慢性職業中毒以鉛、苯、二硝基甲苯、汞、錳等為主;急性職業中毒以有機磷、氯氣、硫化氫等為主。此外,我國每年發生急性農葯中毒達10萬例。隨著工農業的迅速發展,職業病也必將隨之增加,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推廣應用,還將會產生一些新的職業病。

4.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 隨著社會的變革,工業化、都市化進程,家庭、社會結構的變化,精神疾病患者有上升趨勢。美國資料表明,門診病人中半數屬於心身病,我國大城市約佔1/3。心身病是指由於精神緊張、情緒壓抑等原因引起的器質性疾病,如高血壓、神經衰弱、抑鬱症等。我國12個地區精神病流行病學調查(1982年),城鄉重型精神病患病率為10.45‰;以神經官能症為主的,輕型精神病患病率達22‰;北京調查,大學生因病休學、退學者中,精神性疾病占第一位(佔40%)。此外,酒精和其他葯物依賴也在急劇上升。心身疾病和精神疾病不僅危害個人健康,而且影響家庭和社會安定。

5.意外傷害發生率不斷提高 意外傷害常被認為是偶發事件,無法預防,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我國意外傷害發生率較高,損失也較大。我國因意外傷害而致死的前三位是:自殺、交通事故和溺斃。

6.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日趨嚴重 人口老齡化是全球性問題,2000年我國將進入標准型老年社會,60歲以上老人占人口總數的10%,絕對數達1.3億。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比任何年齡段的人都多,而且解決難度也大。據抽樣調查,全國近30%的老人健康狀態較差或很差;上海市對5000名老人進行的隨機抽樣調查,老年痴呆症在65歲組發病率為4.86%,75歲組為12%;老年人70%患有多種慢性病。如何預防老年病?如何提高我國老年人群的無殘疾預期壽命,將是預防醫學面臨的新課題。

預防醫學的發展趨勢〔1〕

1.向社會預防為主的方向發展 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的進步,醫學模式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人們認識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在更大程度上依賴於社會。要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必須是醫學更加社會化。所謂社會化,是指全社會都把健康作為社會目標和人的基本權利,把對健康的投資作為基本建設投資,把衛生建設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結合起來。事實說明,許多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慢性病,只有通過廣泛深入的健康教育,和個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及公平合理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才能達到減少發病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確保人人健康的目的。

我國提出的「大衛生」觀,是對預防醫學社會化的具體表述。要達到WHO提出的「健康為人人、人人為健康」的目標,除需要衛生部門的努力外,還需要全社會各部門和廣大群眾的參與。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到2000年我國大部分居民的生活將達到小康水平,如何引導群眾合理消費,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賴於廣泛、深入地進行健康教育。是否把健康教育放到戰略高度去考慮,也是預防醫學社會化的一項重要任務。

2.防治結合,向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和人口素質的方向發展 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本是同一醫學群體,但當前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都處於分裂和脫節的狀態。隨著國民經濟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群眾不僅要求有病能及時得到治療,而且要求懂得防病和保健的知識,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群眾需要防治結合的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因此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的結合是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3.環境與健康問題將成為預防醫學的熱點 21世紀人類面臨四大問題:人口爆炸、環境污染、能源匱乏、疾病控制。環境污染問題已引起各級政府和廣大群眾的關心,但治理和保護環境卻是十分艱巨、長期的工作,既需要高新技術,也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預防醫學應積極參與對環境與健 康問題的解決,特別是對環境中有害因素的允許量和消除方法,以及環境中微量有害因素長期危害性的研究尤為迫切。

4.將更加重視心理、精神和行為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心理應激對健康影響很大,美國資料對大學醫學院調查觀察,發現48名癌症患者都具有共同的心理特點:內向、抑鬱、隱蔽著憤怒和失望。

現代工業化社會的特點是:節奏快,競爭激烈,經濟和生活壓力加重,精神壓力大,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心理、情緒問題增多。家庭破裂造成兒童心理障礙;社會變革下的就業環境、人際關系的心理適應能力;家庭、婚姻、性觀念和現實的應付能力;還有吸毒、酒癮、賭博等社會惡習帶來的心理、精神問題。都需要心理衛生教育,社會的關心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國是世界上自殺發生率較高的國家,而我國社區精神衛生服務網路建設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群體的需求。

當前,醫學的發展趨勢,一方面從治療擴展到預防,另一方面從生理擴展到心理。專家預測,21世紀心理學有可能繼分子生物學之後,成為醫學中的帶頭學科。

5.預防保健政策和策略的發展 建國初我國即提出了「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從1953年起在全國各省市(地)縣(區)和大型企業建立了衛生防疫站,成為黨和國家實施預防醫學政策和策略的組織體系。199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把預防保健與農村衛生、中醫葯工作作為衛生工作的三大重點任務,並對預防保健的方針、政策和目標任務作了充分的表述。

1977年,30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人人健康」的全球戰略,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1978年,WHO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召開的國際初級衛生保健會議指出,發展初級衛生保健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1979年,WHO組織制訂了實現「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戰略目標的指導原則。1979年11月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第34/58號決議》,指明衛生是社會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對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表示支持。實現2000年的具體目標有10項,包括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所有的人積極參加社區衛生行動,安全飲水和環境衛生設備,足夠營養,計劃免疫,控制非傳染性疾病及促進精神衛生等。我國政府對初級衛生保健策略作出了承諾,並正在大力實施。

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執委會討論了「21世紀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全球新衛生政策,並召開第51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世界衛生宣言》,號召採取行動以幫助最需要改善衛生狀況的人們。當前衛生設施的覆蓋率僅占人口的1/3,生活在極度缺乏衛生設施的社區人口增加到33億。在各級政府的重視下,預防保健的政策和策略將會進一步加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寧慶、童道玉.自然科學學科發展戰略調研報告——預防醫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⑼ 老年痴呆症的發病機理是什麼如何預防

以前參與過AD相關研究,所以比較了解,這里詳細介紹一下:從神經病理學來講,阿爾茲海默病(簡稱AD)主要是大腦和特定的皮層下區域神經元和突觸的損傷。這種損傷造成顯著的大腦區域萎縮,包括顳葉和頂葉,以及部分前額葉和扣帶回的衰退。AD病人腦區域內有大量的澱粉樣蛋白沉積和神經纖維纏結,它們被認為是造成神經元損傷的主要原因。正因為這種顯著的澱粉樣蛋白沉積和神經纖維纏結,AD被認為是一種蛋白質錯誤折疊造成的疾病,主要是由大腦中異常折疊的A-beta和tau蛋白大量積累造成的。神經細胞膜上有一種膜蛋白叫做澱粉樣母體蛋白(APP),它對神經元生長,存活和創傷後修復有著關鍵性作用。在AD病人中,病變導致APP被酶分解成小分子片段——其中之一就是beta澱粉樣蛋白,它會在神經元外部大量積累和沉積,造成神經元的衰亡。目前,AD的致病機理仍在研究中。尚沒有證據證明這種病是遺傳的,但是有一些基因也許具有潛在的致病風險。但是,0.1%的AD病人表現出家族性的常染色體遺傳(即與性別無關),這種類型的AD病人通常在65歲之前發病,所以被叫做早發家族性阿爾茲海默病。大部分的早發家族性AD都與以下三種基因中的一個的突變有關:前面提到的APP基因(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和早老素1,2 (Presenilins 1, 2)。但是大多數的AD病人並不是常染色體遺傳而是散發性的,所以很多基因的突變可能造成這一結果。例如研究的最多的基因APOE(一種血清載脂蛋白)。但是這種基因突變不一定就是病變的主要原因,它可能是和環境疊加作用的結果。我之前有了解過一個研究,關於一種谷氨酸受體蛋白被特異性敲除小鼠表現出AD症狀,所以谷氨酸系統的異常也有可能造成AD。AD的診斷通常基於病人的病史,親屬病史和臨床觀察等。CT,MRI,SPECT或者PET都可以用來幫助診斷大腦病變和痴呆類型。同時,它們也有助於預測從普通的記憶損害到AD的轉變。一些心血管風險因子,例如高膽固醇血症,高血壓,糖尿病和抽煙,被認為對AD的發生有潛在風險。某些食物也許會潛在降低AD的發生,例如水果,蔬菜,麵包,小麥,橄欖油,魚和紅酒(不過個人更覺得這屬於健康的生活和飲食對身體健康的維持,而非針對性預防AD)。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維生素對預防或治療AD有顯著作用。一種被稱為「環境富集化」的現象也許對治療AD有效果:一些經常參與智力型活動的人,例如讀書,下棋,填字游戲,演奏樂器或者有規律的參與社會活動等,顯示出較低的AD風險。所以對增強認知有益的活動明顯也對認知受損有正面效果——甚至有研究認為學習第二門外語也對推遲得AD的時間有效。同樣鍛煉身體也對降低得AD的風險有效。目前對於AD的治療,有5種認可用葯(主要是美國和歐盟認可的):4種是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他克林Tacrine,利斯的明Rivastigmine,加蘭他敏Galantamine和多奈哌齊Donepezil),還有一種是NMDA受體(一種谷氨酸受體)拮抗劑(美金剛Memantine)。但是這些葯物只是緩解症狀,並不能延緩疾病的發展過程。一些精神類葯物有時候也會開給AD病人以緩解一些行為上的問題。個人的一些看法:如果家裡有老人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記憶衰退現象,還是應該及時就醫,盡早檢查是否有患AD的風險(網上應該可以找到很多關於診斷老年痴呆的行為學方法,應該自己就可以做)。雖然現在AD還沒有有效的治療葯物,但是疾病都是盡早採取措施比較好的。多關心家裡的老人,還有父母過了60歲的,時刻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和記憶力問題是我們應盡的孝道。P. 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寫了這么多,決定把這段發到「從神經元到腦」小組里存檔一下。也希望更多的人關注老年痴呆症,關注自己父母的健康。
麻煩採納,謝謝!

⑽ 老年痴呆症論文答辯選題意義

有很大的社會現實意義

閱讀全文

與老年痴呆症論文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沒有養老金的人多嗎 瀏覽:399
北京退休金比外地高多少 瀏覽:326
養老院消防安全責任書 瀏覽:212
湖南健康養生哪些好 瀏覽:278
老年人有殘疾證怎麼辦理 瀏覽:114
父母都很崩潰了怎麼辦 瀏覽:184
癱瘓老人眼珠轉動什麼原因 瀏覽:420
重陽節是正月是農歷的什麼 瀏覽:676
翁旗福樂老年公寓 瀏覽:97
怎麼證明房是父母出資買 瀏覽:992
宮頸炎可以喝什麼養生茶 瀏覽:241
第一名放棄體檢多久遞補 瀏覽:250
蛤象徵長壽 瀏覽:186
英國孤獨的老年人 瀏覽:829
農村老年公寓怎麼辦理 瀏覽:937
長壽命工業地坪多少錢 瀏覽:777
王維重陽節寫詩的地方 瀏覽:534
80歲老年痴呆脫皮 瀏覽:499
成都的養老保險多少錢 瀏覽:941
金寨老年公寓 瀏覽: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