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老年大學 > 老年大學男女比例失調報告

老年大學男女比例失調報告

發布時間:2022-05-16 14:18:36

⑴ 怎麼看待00後性別比失衡最突出

中國進入20世紀之後,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男女比例"失衡"的問題,而目前,我國可以說是男女性別比例"失衡"較為嚴重的一個國家。2019年中國大陸的人口高達14005萬,而其中男性的數量要比女性多出3164萬,這個差距是非常大的。

有專家預測,2020年男女的出生比例會是120:100,而中國的適婚男女性中,男性要比女性高出3000萬到4000萬人,這也就意味著每五個適婚男性中,就會有一個男性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
對此,經濟學教授黃有光針對人口結構和國家的經濟狀況,提出了"一妻多夫制"的建議。而這個建議也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絕大多數網友都吐槽和反對這項制度的實施,認為它並不符合當今這個社會的現實需要。

01
"一夫多妻"制並不是最佳解決方案
我國男女失衡這個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而這個問題也一直是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也一直是社會關心和尋找的事情,而之所以大眾反對"一夫多妻",主要是因為這個制度雖然能夠解決男少女多的問題,但卻會引出更多的問題,所以並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而如果想要真正的改變這種"失衡"的現象,就需要了解現象出現的原因,針對性的去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夠在根本上去改善這種現象,讓男女比例逐漸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中。

02
是什麼導致了男女性別比例"失衡"?
之所以男女性別比例會出現一個"失衡"的情況,主要是因為以下的兩個原因。
男女比例"失衡"的原因:
1、重男輕女
很多老一輩因為"養兒防老"的觀念,所以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所以很多家庭都更願意生男孩子,如果第一胎是女兒,他們就會繼續生。而這種思想容易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後代,最終導致男多女少的現象出現。

2、生活壓力
現在社會競爭比較大,所以很多年輕人面臨的壓力會比較大,而養育一個孩子所需要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成本比較高。所以很多家庭會選擇不生或只生一個孩子,而很多家庭有"男孩子可以傳承"的思想,於是會通過各種方式查胎兒性別,最終留下男胎兒。
03
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父母要注意什麼問題
1、正確的婚戀觀
因為男女比例失衡,所以男孩子找不到另一半的概率很高。但即便如此,父母也要教育孩子不能夠因此就隨意的追求女孩子,這是一種不尊重的行為。一定要培養孩子正確的婚戀觀,在戀愛和婚姻中要有擔當和責任感。

2、正確看待性別
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的問題,需要從人們的思想觀念上進行解決。所以為了讓後代的男女性別比例達到平衡狀態,父母要懂得引導孩子正確的看待性別。這樣當孩子組建家庭後,才能夠避免他們生男不生女,導致男女性別的比例更加不平衡。

女孩子是父母的"小棉襖",男孩子是父母的"皮夾克"。無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應該被父母喜愛。男女性別比例失衡會帶了很多的問題,所以父母應該端正自己的思想,正確的看待生男生女的問題。同時也應該傳遞給後代正確的思想觀念,讓這個問題可以得到根本的解決。

⑵ 誰知道中國男女性別比例失調的現狀

現在今中國男女比例116.9:100

城鄉比例鎮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26.23%(1949年末為10.6%),鄉村人口佔73.77%(1949年末為89.4%)。建國40多年來,我國城鎮人口比重不斷增加(約增加16%),這是我國城鄉人口的又一特點。各地城鄉人口構成差異很大。1990年城鎮人口比重:東北三省佔47.52%,居全國之首,華北區佔31.78%,居全國第二位,華東區居第三,佔25.4%,西南區佔18.85%。以省區而論,遼寧省城鎮人口比例最高(50.86%),西藏自治區最低(12.59%)。 漢族和少數民族全國56個民族中,以漢族人口最多,為10.4248億,約佔全國總人口的90%(1990年);除漢族以外的其他55個少數民族人口較少,為1.1753億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0%。因此,除漢族以外,其他55個民族均為我國的少數民族。 老年人口比重現在佔全國7%

⑶ 中國男女失衡有多嚴重

性別比是反映一個國家男女兩性是否合理或協調的重要指標,其中討論最多的是出生人口的性別比,即一定時期內的出生人口男女比例。考慮到男嬰死亡率略高於女嬰,聯合國將102-107視為出生人口性別比的正常值,高於或者低於該值均屬異常。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便一直高居不下,並在2004年達到峰值121.18,即每出生100個女孩,就會出生121.18個男孩,遠超聯合國劃定的102-107的合理范圍,性別比嚴重失衡。

至此之後,雖然中國的出生人口性比別自2008年起持續下降,但歷年數值還是屬於國際公認的「正常」之外。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2015年接受采訪時承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中國仍將是世界上人口性別比失衡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這句話並不誇張——在2015年聯合國發布的《全球人口展望報告》中,雖然沒有披露各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但從整體的人口性別比數據上依然可以看到,中國106.3的數值在亞洲國家中偏高。

而烏克蘭、俄羅斯兩國則受二戰男性死亡過多等因素影響,性別比均未超過87,說明這里的女性顯著多於男性,人口性別比同樣嚴重失衡。

02 娶不到老婆的農村男性

中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不僅是常年失衡那樣簡單,如果將其細化到各省、各孩次,則呈現出婦女胎次越高,性別比越高的特點。也就是說,生的越多,性別比越失衡,其中又以農村地區尤為突出。

以安徽為例,在城市出生的一胎性別比尚為108.78,但是城市二胎的性別比卻變成了155.37,農村二胎的性別比更是達到了驚人了171.38,即該地區每100個女童出生,相對應的就有約171個男童出生,男女比例遠遠無法維持當地正常的生育運轉。

農村地區性別比嚴重失衡的後果近年來開始顯現。浙江大學在2017年發布的《中國農村家庭發展報告》顯示,大齡未婚男性在農村的比例逐年上升,農村男性找不到配偶的現象正變得越來越普遍。

03 被剝奪的生存權

中國的性別比為什麼失衡,相信大家都會想起「重男輕女」這個詞。經濟上,越是貧困落後的地區,越需要男孩作為勞動力來維持生活。文化上,傳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大量家庭認為,如果沒有男孩,那麼他們將在進入老年後面臨膝下無子、無人養老的困境。許多人相信,這些固有觀念和計劃生育的現實情況都導致了中國人對生男嬰的喜愛。

可是,「愛生男嬰」這句話說起來很輕巧,但背後隱藏著一個血淋淋的事實——對女性生存權的剝奪。當我們在瀏覽各省出生人口性別比這一數據時,很可能會忘記一個重要的細節,我們所看到的數值,已經是順利出生且經過合法登記後的胎兒數據。

然而,很多學者依然在擔心,中國或許有千萬以上的女童並未經過登記而「憑空消失」,她們無法體現在數據上,很可能在出生前後就被剝奪了生存權。

⑷ 為什麼20年後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1.出現選擇胎兒性別問題的症結還在於群眾的觀念
中國傳統生育文化具有濃厚的重男輕女、男尊女卑色彩。專門從事男女性別比研究的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郭志剛教授說,在計生工作上,人的觀念是決定因素。除了科技發展之外,中國還有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各種生育手段和經驗。只要育齡夫婦有生男孩的這種心理需要,那麼他們就總能找到實現它的手段。「這是一場與傳統落後思想的斗爭,僅有法規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還在於人們思想的轉變,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
2.農村以男性勞動力為主,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在農村,婦女的土地權益往往得不到保障,這也是人們希望要男孩的原因之一。中國政府已經在土地法中規定男女享有平等的土地權益,但是由於缺乏具體的細則和有效的保障措施,再加上女性出嫁後要到男方生活的傳統,很多農村婦女無法分得本來就不多的土地。這樣,沒有男孩的家庭就面臨著生產資料缺乏的問題。另外,在當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的情況下,獨女戶父母面臨著老年贍養的難題。
3.男女社會地位不平等
經濟生活方面,婦女的資源獲取機會仍普遍不利、收入水平仍普遍偏低、權益保障仍普遍顯弱;政治生活方面,婦女在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中、尤其是在領導權、決策權的參與度、參與層次、參與比例、參與渠道上受制仍較大。而經濟、政治生活中的弱勢又自然會延伸至婦女在現實的家庭、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⑸ 2010最新數據,8090後中國單身男女的比例是多少,

二胎性別比之所以出現如此高的異常,是相當數量農民家庭「生男兒」心理壓力的集中體現。CFP

廣東官員稱性別比不控制十年將增400萬光棍
我國出生性別比畸高 一成90後男性將被迫單身
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目前全國男女出生性別比為116.9:100。全國有5個省的出生人口性別比甚至高達130:100以上。海南省出生嬰兒男女性別比為135.64:100,居全國最高水平。據推算,按照如今的嬰幼兒性別比例,到2020年,中國處於婚齡的男性人數將比女性多出3000萬到4000萬,這意味著平均5個男性中將有一個找不到配偶。也就是說,20年後將有數千萬男子面臨光棍兒困局。
如果說「單身」一詞代表著瀟灑的話,那麼「光棍」一詞就有更多無奈的味道。
剛過完25歲生日的佟飛宇,將自己的博客命名為「光棍」。這位「80後」一代的陝西小伙並不想過早談婚論嫁,但父母卻已樂此不疲地給他介紹女朋友。在父母的督促下,「找老婆」成為了佟飛宇生活中一個必然選項。然而讓他苦惱的是:找老婆越來越難。
「難」來自女方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身高、相貌這些先天條件外,收入、經濟基礎等後天條件也更加苛刻。但「80後」的佟飛宇工作還不到5年,「有車有房」的擇偶條件讓他自尊心受挫,同齡女孩更傾向於選擇年長的、有一定經濟基礎的男士,而「80後」的佟飛宇只能面對這種尷尬的現實。這種女孩子不容易與同齡男孩婚配的現象,被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的專家稱為「男性過剩的婚姻擠壓」,歸根結底是由男女性別比例失調造成。
20年後,中國將有3000萬光棍兒?
就在佟飛宇寫博客敘述自己苦惱的同時,陝西省社科院社會學所「陝西省人口戰略研究」課題組,正在分析眾多與佟飛宇處境相同的青年人的情況。陝西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江波說:「隨著『80後』一代進入婚配年齡,男女性別比例失調的問題凸顯出來,表現就是男多女少。適齡男青年不容易找到結婚對象,這是20多年前嬰幼兒性別比例失衡的反映。而對現在0—4歲嬰幼兒的性別比例調查的結果,反映出的問題比現在更嚴重。這就意味著,從現在起的數十年,我國將面臨性別比例失衡的嚴峻形勢。」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喬曉春教授告訴《*****與法制時報》記者,出生人口性別比,是反映嬰兒出生時性別結構狀況的統計指標,即在出生100個女嬰時,男嬰有多少個。在不受人為干擾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出生嬰兒性別比是基本一致的,一般在104-107范圍內,即每出生100個女嬰時,男嬰為104個-107個。也就是說,出生人口性別比在102-107之間為正常范圍。但是,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的出生性別比開始出現失調,進入90年代之後越來越嚴重。90年代以來,我國人口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升高。
根據陝西省計生委《2006年人口與計劃生育統計報表》顯示,陝西省出生人口性別比嚴重失調,2005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是125.15(正常值103—107),2005年全國1%人口普查數據為130.7。陝西省計生委副主任張東武說,出生人口性別比居高不下,給社會穩定、和諧帶來了嚴重負面影響。再加上生育旺盛期婦女(20—29歲)的增加,人口老齡化等問題,人口計生工作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復雜時期。
人口比例失調並不是陝西省一個省的問題。根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目前全國男女出生性別比為116.9:100。陝西省是出生人口性別比高於120的全國11個省份之一,全國有5個省的出生人口性別比甚至高達130以上。海南省出生嬰兒男女性別比為135.64:100,居全國最高水平,出生人口性別比一直居高不下,已經成為海南計生工作的「老大難」。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還表明,不僅農業人口中出生人口性別比較高,非農業人口的出生性別比也呈升高趨勢。一些省份不但二胎、多胎的性別比升高,一胎性別比也出現偏高的態勢。有人做過這樣的計算,按照如今的嬰幼兒性別比例,到2020年,中國處於婚齡的男性人數將比女性多出3000萬到4000萬,這意味著平均5個男性中將有一個找不到配偶,也就是說,20年後將有數千萬男子成為光棍兒。
這種測算並不是危言聳聽。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張維慶主任在接受訪問時談到:「我們也在進行測算。我們覺得如果現在採取措施,遏制住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勢頭,到2020年,中國的男性可能比女性多2400多萬人。」我國人口比例的問題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不久前美國出版了一本書《光棍》,書中稱人口性別比例不平衡問題將是今後中國可能面臨的巨大挑戰。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喬曉春教授說,雖然我國學者對於書中的觀點不認同,予以了反駁,但無疑,性別比失衡問題已經嚴重損害了我國的國際形象。
光棍兒不僅僅是婚姻問題
「光棍兒,不僅僅是個人問題,也是社會問題;不僅僅是婚姻問題,也是社會再生產問題。」這是陝西省社科院人口戰略研究課題組的主要觀點之一。江波副所長說:「男女性別比例失衡,首先表現在婚配問題上,受到沖擊的當然是社會穩定狀態。」課題組認為,人口比例失衡首先帶來婚姻性別擠壓問題。如果畸高的出生性別比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男性過剩的婚姻擠壓會越來越嚴重。這可能產生的一個表徵就是「老夫少妻」增加。
廣東中山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李若建教授認為,再過15到20年,某一性別比失衡的年齡組中,一部分男青年由於找不到對象,只能到下一年齡組的女青年中找。如此循環下去,形成男性初婚年齡推遲,女性初婚年齡提前,夫妻年齡差異可能在五六歲之間,甚至更大,「老夫少妻」現象將不再是個別現象。李若建教授說,原來有一種說法,認為女性人口的短缺,可以通過婚齡差的拉大來解決未來婚齡年齡段人口的婚配問題。但在嬰幼兒人口性別比持續上揚的情況下,這種結構性和累積性的失衡,就很難想像「男性人口可以在比自己年齡小的女性人口中尋找配偶」這種解決辦法的可行性。因為「大哥哥同期群」與「小弟弟同期群」之間為爭奪配偶而發生的人口沖突,會愈演愈烈。
第二個沖擊表徵就是,由於「女少男多」,同齡女青年無形中提高了與同齡男青年的適婚條件,這不利於遏制社會上「拜金」等不正之風。第三個表徵是容易滋生買賣婚姻、拐賣婦女等不道德和丑惡的社會現象,家庭和社會不穩定風險系數便會不斷增大。中國社科院學術委員、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田雪原認為,除了婚姻性別擠壓問題本身,出生性別比失衡還會產生就業擠壓問題。未來一二十年裡,男性勞動力過剩,男性勞動就業將變得更為困難,隨之產生就業性別擠壓,又會產生一定量的無法就業男性群體,這將給社會穩定帶來很大沖擊。
另外,如果出生性別比升高得不到糾正,還會帶來養老保障結構問題。我國目前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而鑒於目前出生性別比偏高的實際,田雪原副會長預測,40年以後過低的老年性別比將會升高。據課題組研究,陝西省乃至全國出現性別比例失衡的具體原因雖有不同,但深層原因都與「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相關。從某種角度上可以說,一個地區的出生性別比越高,表明這個地區選擇性流產掉女胎的程度越嚴重,也表明這個地區重男輕女的程度越嚴重。
據調查,陝西省出生人口性別比略高全國水平,但地區差異也比較明顯,其中陝北最高,關中次之,陝南最低。男女比例失衡主要發生在縣以下的農村地區,如陝西省岐山縣計劃內二胎新生兒男女性別比高達253.5:100,這個縣內青化鎮南陽村、焦六村、孫家村,蒲村鎮魯家莊村,鳳鳴鎮陵頭村,雍川鎮脫家原村、小營村等7個村自2001年起連續3年間出生的計劃內二胎竟沒有一個女孩。
陝西省人口戰略研究課題組發現,造成出生人口比例失調加劇的直接原因來自「二胎出生性別比高」,而這一現象如果不加以控制將會愈演愈烈。因為上世紀70年代以來形成的數百萬獨生子女群體將進入婚育高峰期,這些人按政策可以生育兩個孩子,形成政策性生育回潮,必然導致出生人口結構性的回升。現在所使用的非法胎兒性別鑒定將市場普遍鎖定在二胎生育上。
課題組的研究也與海南省的情況吻合。據海南省計生委調查,海南出生嬰兒男女比例失衡呈現三大特徵:一是政策規定可生子女越少,夫婦們獲得生男孩的機會越小,他們想生一個男孩的意願就越強烈;二是政策允許生育的數量越少的人口群體,生育男孩的意願越強烈,出生嬰兒性別比就越高;三是社會地位、經濟收入高的人口群體,在對胎兒性別進行鑒定選擇時,用權力或金錢與生物學技術進行了交換,導致出生嬰兒性別比高。
喬曉春教授分析,海南出生人口性別比居高不下,其原因也比較有代表性。部分城鎮和農村的家庭,因為沒生男孩導致夫妻反目、家庭破裂。因此,非法進行胎兒性別鑒定大行其道。

⑹ 如今男女比例失調有幾百萬光棍

男女比例失調20年後中國將有3000萬光棍兒
來源:民主與法制時報|2007年05月25日16:46
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目前全國男女出生性別比為116.9:100。全國有5個省的出生人口性別比甚至高達130:100以上。海南省出生嬰兒男女性別比為135.64:100,居全國最高水平。
據推算,按照如今的嬰幼兒性別比例,
到2020年,中國處於婚齡的男性人數將比女性多出3000萬到4000萬,這意味著平均5個男性中將有一個找不到配偶。
也就是說,20年後將有數千萬男子面臨光棍兒困局。
如果說「單身」一詞代表著瀟灑的話,那麼「光棍」一詞就有更多無奈的味道。
「難」來自女方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身高、相貌這些先天條件外,收入、經濟基礎等後天條件也更加苛、同齡女孩更傾向於選擇年長的、有一定經濟基礎的男士,「男性過剩的婚姻擠壓」,歸根結底是由男女性別比例失調造成。
20年後,中國將有3000萬光棍兒?
陝西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江波說:「隨著『80後』一代進入婚配年齡,男女性別比例失調的問題凸顯出來,表現就是男多女少。
適齡男青年不容易找到結婚對象,這是20多年前嬰幼兒性別比例失衡的反映。而對現在0—4歲嬰幼兒的性別比例調查的結果,反映出的問題比現在更嚴重。
這就意味著,從現在起的數十年,我國將面臨性別比例失衡的嚴峻形勢。」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喬曉春教授告訴《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出生人口性別比,是反映嬰兒出生時性別結構狀況的統計指標,即在出生100個女嬰時,男嬰有多少個。
在不受人為干擾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出生嬰兒性別比是基本一致的,一般在104-107范圍內,即每出生100個女嬰時,男嬰為104個-107個。也就是說,出生人口性別比在102-107之間為正常范圍。但是,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的出生性別比開始出現失調,進入90年代之後越來越嚴重。90年代以來,我國人口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升高。
根據陝西省計生委《2006年人口與計劃生育統計報表》顯示,陝西省出生人口性別比嚴重失調,2005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是125.15(正常值103—107),2005年全國1%人口普查數據為130.7。
陝西省計生委副主任張東武說,出生人口性別比居高不下,給社會穩定、和諧帶來了嚴重負面影響。
再加上生育旺盛期婦女(20—29歲)的增加,人口老齡化等問題,人口計生工作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復雜時期。
人口比例失調並不是陝西省一個省的問題。
根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目前全國男女出生性別比為116.9:100。陝西省是出生人口性別比高於120的全國11個省份之一,全國有5個省的出生人口性別比甚至高達130以上。
海南省出生嬰兒男女性別比為135.64:100,居全國最高水平,出生人口性別比一直居高不下,已經成為海南計生工作的「老大難」。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還表明,不僅農業人口中出生人口性別比較高,非農業人口的出生性別比也呈升高趨勢。
一些省份不但二胎、多胎的性別比升高,一胎性別比也出現偏高的態勢。
有人做過這樣的計算,按照如今的嬰幼兒性別比例,到2020年,中國處於婚齡的男性人數將比女性多出3000萬到4000萬,這意味著平均5個男性中將有一個找不到配偶,也就是說,20年後將有數千萬男子成為光棍兒。
這種測算並不是危言聳聽。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張維慶主任在接受訪問時談到:「我們也在進行測算。我們覺得如果現在採取措施,遏制住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勢頭,到2020年,中國的男性可能比女性多2400多萬人。」我國人口比例的問題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不久前美國出版了一本書《光棍》,書中稱人口性別比例不平衡問題將是今後中國可能面臨的巨大挑戰。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喬曉春教授說,雖然我國學者對於書中的觀點不認同,予以了反駁,但無疑,性別比失衡問題已經嚴重損害了我國的國際形象。
光棍兒不僅僅是婚姻問題
「光棍兒,不僅僅是個人問題,也是社會問題;不僅僅是婚姻問題,也是社會再生產問題。」這是陝西省社科院人口戰略研究課題組的主要觀點之一。江波副所長說:「男女性別比例失衡,首先表現在婚配問題上,受到沖擊的當然是社會穩定狀態。」課題組認為,人口比例失衡首先帶來婚姻性別擠壓問題。如果畸高的出生性別比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男性過剩的婚姻擠壓會越來越嚴重。這可能產生的一個表徵就是「老夫少妻」增加。
廣東中山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李若建教授認為,再過15到20年,某一性別比失衡的年齡組中,一部分男青年由於找不到對象,只能到下一年齡組的女青年中找。如此循環下去,形成男性初婚年齡推遲,女性初婚年齡提前,夫妻年齡差異可能在五六歲之間,甚至更大,「老夫少妻」現象將不再是個別現象。李若建教授說,原來有一種說法,認為女性人口的短缺,可以通過婚齡差的拉大來解決未來婚齡年齡段人口的婚配問題。
但在嬰幼兒人口性別比持續上揚的情況下,這種結構性和累積性的失衡,就很難想像「男性人口可以在比自己年齡小的女性人口中尋找配偶」這種解決辦法的可行性。因為「大哥哥同期群」與「小弟弟同期群」之間為爭奪配偶而發生的人口沖突,會愈演愈烈。
第二個沖擊表徵就是,由於「女少男多」,同齡女青年無形中提高了與同齡男青年的適婚條件,這不利於遏制社會上「拜金」等不正之風。第三個表徵是容易滋生買賣婚姻、拐賣婦女等不道德和丑惡的社會現象,家庭和社會不穩定風險系數便會不斷增大。中國社科院學術委員、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田雪原認為,除了婚姻性別擠壓問題本身,出生性別比失衡還會產生就業擠壓問題。未來一二十年裡,男性勞動力過剩,男性勞動就業將變得更為困難,隨之產生就業性別擠壓,又會產生一定量的無法就業男性群體,這將給社會穩定帶來很大沖擊。
另外,如果出生性別比升高得不到糾正,還會帶來養老保障結構問題。我國目前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而鑒於目前出生性別比偏高的實際,田雪原副會長預測,40年以後過低的老年性別比將會升高。據課題組研究,陝西省乃至全國出現性別比例失衡的具體原因雖有不同,但深層原因都與「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相關。從某種角度上可以說,一個地區的出生性別比越高,表明這個地區選擇性流產掉女胎的程度越嚴重,也表明這個地區重男輕女的程度越嚴重。
據調查,陝西省出生人口性別比略高全國水平,但地區差異也比較明顯,其中陝北最高,關中次之,陝南最低。男女比例失衡主要發生在縣以下的農村地區,如陝西省岐山縣計劃內二胎新生兒男女性別比高達253.5:100,這個縣內青化鎮南陽村、焦六村、孫家村,蒲村鎮魯家莊村,鳳鳴鎮陵頭村,雍川鎮脫家原村、小營村等7個村自2001年起連續3年間出生的計劃內二胎竟沒有一個女孩。
陝西省人口戰略研究課題組發現,造成出生人口比例失調加劇的直接原因來自「二胎出生性別比高」,而這一現象如果不加以控制將會愈演愈烈。因為上世紀70年代以來形成的數百萬獨生子女群體將進入婚育高峰期,這些人按政策可以生育兩個孩子,形成政策性生育回潮,必然導致出生人口結構性的回升。現在所使用的非法胎兒性別鑒定將市場普遍鎖定在二胎生育上。
課題組的研究也與海南省的情況吻合。據海南省計生委調查,海南出生嬰兒男女比例失衡呈現三大特徵:一是政策規定可生子女越少,夫婦們獲得生男孩的機會越小,他們想生一個男孩的意願就越強烈;二是政策允許生育的數量越少的人口群體,生育男孩的意願越強烈,出生嬰兒性別比就越高;三是社會地位、經濟收入高的人口群體,在對胎兒性別進行鑒定選擇時,用權力或金錢與生物學技術進行了交換,導致出生嬰兒性別比高。
喬曉春教授分析,海南出生人口性別比居高不下,其原因也比較有代表性。部分城鎮和農村的家庭,因為沒生男孩導致夫妻反目、家庭破裂。因此,非法進行胎兒性別鑒定大行其道。
低成本的性別選擇
在出生人口比失調的深層原因上,張維慶主任分析了三個原因。他說:「第一個原因就是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奉行儒家道德為主的傳統文化,男尊女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農村有家族觀念,男孩子可以傳宗接代,女孩子嫁出去就是潑出去的水。這個問題的解決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第二個原因,我認為是我們社會保障體系滯後。比方說,一個農村家庭生了女孩子,女孩子出嫁以後,老人怎麼辦?農村生產力又低下,他老了以後誰來管他?第三個原因,我們整個國家在倡導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方面缺乏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比如,就業歧視等問題仍比較嚴重。」
從醫療技術角度上,B超的應用為性別選擇提供了可能性,而使用B超進行非法性別選擇的法律成本甚至比醫學成本更加低廉。廣東中山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李若建教授說,自從B超在80年代中期傳入中國之後,預先知道胎兒的性別成為很容易的事情,而我國人工引產不受限制,因此選擇胎兒性別成為可能。非法進行胎兒性別鑒定,是男性就生下來,是女性就終止妊娠。B超的費用和引產手術費用不過千元,相對來說,性別選擇的醫療成本比較低。
「事實上,我國法律規定了禁止進行胎兒性別鑒定條款、很多專項法律涉及母嬰保護,但我國目前的現實是,非法進行胎兒性別鑒定的違法成本很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飛宇說。劉飛宇教授說,法律上牽涉到處罰規則的有《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35條和第36條規定。違法所得一萬元以上的,處違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一萬元的,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但相比巨大的經濟效益,這種經濟處罰仍不能有效遏制非法胎兒性別鑒定的進行。
此外,劉飛宇教授說,法律規定「情節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然而刑法中對打擊實施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的行為沒有規定。刑法有關條款的規定,只適用於無執業資格的人。但實際上,一些具有執業資格的醫生或單位正是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主體。
多管齊下扭轉男多女少
如何有效解決這個問題,也是國家人口戰略研究課題組的項目之一。據調查,針對「低成本的性別選擇」現狀,各地在性別選擇的各個環節採取了諸多嘗試。張維慶主任談道,現在國家人口計生委和財政部共同搞了一個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輔助制度,對農村獨生子女和雙女戶家庭,父母年滿60周歲,每人每年不低於600塊錢的獎勵輔助,平均下來每月50塊錢,夫婦兩個可以拿到1200塊錢。這樣通過社會保障的措施來抑制性別偏好。
海南省的做法是,從2003年6月起統一實行憑證引產制度。沒有持縣級以上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或縣級以上醫療保健機構出具的手術許可證明的,任何機構一律不得實施中期以上人工終止妊娠手術。來自深圳市衛生局的信息,深圳市為貫徹禁止胎兒性別鑒定的規定,出台了管理辦法,規定凡配有「B超」及染色體專用設備的醫療或計生技術服務機構,均要簽訂不得從事胎兒性別鑒定的責任狀,一旦違規,將嚴厲追究當事人及法人的責任。並且增加舉報環節,對舉報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經查證屬實的,給予舉報人物質獎勵。
陝西省為「標本兼治」,招標進行課題專項研究,提出三階段的系統規劃。2006年至2010年為治理工作的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以行為約束機制為主,努力消除侵害女嬰和女孩生存權利的行為,遏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勢頭;2011年至2015年為第二階段,2016年至2020年為第三階段,重點進行制度的完善,形成多部門有效合作機制,並將「關愛女孩」活動擴展、深化。
除此之外,社會上對於制定「非法胎兒性別鑒定的刑事責任」條款的呼聲日益高漲。張維慶主任曾在工作會議上說:「我們將爭取在《刑法》修訂中,增設有關條款,加大依法打擊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行為的力度。」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郁美蘭向全國「兩會」提出《盡快制定禁止選擇性別終止妊娠法規》議案,呼籲必須盡快對此專項立法、完善刑事責任條款。
據了解,多位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分組審議刑法修正案(五)草案時建議,盡快對刑法有關條款作出修改。

⑺ 中國男女比例失衡的原因!

中國傳統生育文化具有濃厚的重男輕女、男尊女卑色彩。專門從事男女性別比研究的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郭志剛教授說,在計生工作上,人的觀念是決定因素。除了科技發展之外,中國還有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各種生育手段和經驗。只要育齡夫婦有生男孩的這種心理需要,那麼他們就總能找到實現它的手段。「這是一場與傳統落後思想的斗爭,僅有法規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還在於人們思想的轉變,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

農村以男性勞動力為主,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在農村,婦女的土地權益往往得不到保障,這也是人們希望要男孩的原因之一。中國政府已經在土地法中規定男女享有平等的土地權益,但是由於缺乏具體的細則和有效的保障措施,再加上女性出嫁後要到男方生活的傳統,很多農村婦女無法分得本來就不多的土地。這樣,沒有男孩的家庭就面臨著生產資料缺乏的問題。另外,在當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的情況下,獨女戶父母面臨著老年贍養的難題。

男女社會地位不平等

經濟生活方面,婦女的資源獲取機會仍普遍不利、收入水平仍普遍偏低、權益保障仍普遍顯弱;政治生活方面,婦女在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中、尤其是在領導權、決策權的參與度、參與層次、參與比例、參與渠道上受制仍較大。而經濟、政治生活中的弱勢又自然會延伸至婦女在現實的家庭、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⑻ 男性比女性多3490萬,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在婚育期的人群中,平均5個男性中將有一個找不到配偶。這將帶來什麼樣的社會問題?

「看到男女比例失調,在不遠的過去,大家還會笑談未來可能會4000萬的光棍出現,現在看考驗的時刻到了。男性的絕對過剩肯定會影響其身心健康,剩男們的婚育權利和生育權利得不到保障,會衍生出很多社會問題,必須要得到重視。」一位人口學家表示。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各級政府已經出台了一些相關措施,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 禁止非醫學需要的選擇性別的終止妊娠。但男女比例已經失調的人群所面臨的問題,依然是巨大的挑戰。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發布會上稱,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5.07,與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1.3,較2010年下降6.8。我國人口的性別結構持續改善。

「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七人普全面查清了我國人口數量、結構、分布等方面情況,准確反映了當前人口變化的趨勢性特徵,獲得了大量寶貴的信息資源,我們正在抓緊對普查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和開發,後續會採取更多方式公布和共享普查成果,配合相關部門加強人口發展的前瞻性、戰略性研究,最大程度發揮普查的作用,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有針對性地制定人口相關戰略和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統計信息支持。」寧吉喆說。

⑼ 2020年我國男女比例是多少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末,中國大陸男性人口70079萬人,比女性多3376萬。8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例為136:100,7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則高達206:100,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專家預測,到2020年,將有3000萬至4000萬處於婚育年齡的男士「被剩下」。

據公開資料,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人口出生性別比持續失衡,加上女嬰相對死亡水平持續偏高,到目前性別失衡的矛盾已經越來越突出。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報顯示,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假設女孩為100)是118.06。而國際出生人口性別比正常水平是102-107,中國遠高於正常值。
這種長期累積的青少年男性多於青少年女性的人口結構狀況,已經形成了未來的婚姻擠壓。

⑽ 統計局回應中國男生比女生多3490萬人,回應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呢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1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申明,中國男生比女生多3490萬人,這3000多萬人分布在不同的年齡層,其中20-40歲的適婚年齡男性只比女生多1752萬人。男生與女生的性別比是108.9。

2013年,全國的在校大學生中,女生比男生多40多萬人,女研究生和博士的比例高於男生。而到了2020年,高校女學生的比例比2013年有所上漲。

說明學歷改變了女性的地位,中國頂尖的女性越來越多,高素質的男生缺少,導致了剩女越來越多。

閱讀全文

與老年大學男女比例失調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語字的孝順 瀏覽:569
沒收到退休金 瀏覽:281
買銀行股養老和買房養老哪個好 瀏覽:7
老公孝敬父母孝敬我爸媽 瀏覽:827
長沙縣60歲養老金是多少 瀏覽:661
了微信防老年痴呆 瀏覽:390
四十五歲中年人應做哪個體檢 瀏覽:592
政協各專門委員會的退休年齡 瀏覽:774
三亞異地養老院 瀏覽:878
關於養老保險延遲退休政策出台 瀏覽:801
養老保險單位怎麼交費 瀏覽:122
長春補發退休金 瀏覽:592
人生最長壽命多少歲 瀏覽:261
開展小班重陽節活動反思 瀏覽:985
剛剛退休病逝退休金如何發放 瀏覽:120
老年人用什麼擦臉的好 瀏覽:487
老人頭不停的抖動是什麼原因 瀏覽:517
小學生給父母的賀卡怎麼寫 瀏覽:396
甘肅省2014年度養老金調整細則 瀏覽:357
重陽節金典句子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