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年痴呆這個病看中醫好還是西醫好,葺江這個有沒有醫這個比較專業的醫院啊
只有中醫才能大幅改善,甚至痊癒
根據症狀和本身體質的不同,中醫把痴呆分為很多種證型,最常見的是肝腎虧虛型,以及痰濁阻竅型。可以根據不同的證型選擇中葯,具體還要咨詢醫生。
比如對於虛像比較明顯的患者,可以用人參、熟地、山茱萸肉、肉蓯蓉、淫羊藿、菟絲子等。為加重填補腦髓的功效可以加用鹿角膠、龜板膠、阿膠、紫河車等血肉有情之品.
如果選用中成葯的話,也可加用右歸丸、參茸地黃丸或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等。
痴呆患者常用的中葯有:
首先是補益葯最多,其中多用熟地黃、山茱萸肉、何首烏、枸杞子、山葯、淫羊藿、益智仁、巴戟天、牛膝、菟絲子、肉蓯蓉、紫河車、龜板、鹿角膠、女貞子、楮實、核桃仁等。
其次為化痰開竅葯,如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旋覆花、桔梗;前胡、竹茹、竹瀝等。
再次為活血化瘀葯,如元胡、乳香、沒葯、五靈脂、紅花、澤蘭、雞血藤、王不留行、月季花等。
另外還有平肝息風葯,其中多用天麻、地龍、石決明、僵蠶、珍珠粉(母)、鉤藤、全蠍、牛黃、牡蠣,這類既能平肝潛陽又能息風止痙、鎮靜安神的葯物。
除了服葯以外,心理/社會行為治療也很重要,這就需要家屬與醫生的密切配合.
為病人提供有意義的活動、適當的刺激、充滿愛意的照料、充分的理解以及安靜的環境均能有助於避免行為問題、控制神經精神症狀。
Ⅱ 請問是頸椎引起的慢性腦缺血嗎
腦供血不足類是指人腦某一局部的血液供應不足面引起腦功能的障礙。 腦供血不足的病因與腦動脈硬化有關。主要病因有:(1)某些動脈血管腔狹窄或血管痙攣,通過的血流量減少,致使所供應的腦區發生供血不足;(2)血流動力學障礙,當血壓降低,心臟搏出量減少時腦組織供血不足;(3)某些原因造成的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緩慢及血液成分的改變,也可發生及供血不足;(4)微血栓形成,微血栓即動脈搏粥樣硬化的板塊脫落,在血流中形成微栓子,隨血流到小動脈而堵塞血管,則會出現腦局部供血不足。
根據您的情況看可服用一些養血清腦顆粒進行調理。
警惕慢性腦供血不足
——中老年人的「隱形殺手」!
您是否注意到,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別是中老年人經常反復出現頭暈、頭昏重、頭痛的症狀,並且還有心煩,耳鳴,急躁易怒,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如:新近發生的事卻記不住)等情況發生,這些都是慢性腦供血不足的結果。
慢性腦供血不足最早是在1990年由日本醫學家提出來的,是指各種原因導致大腦出現慢性的廣泛的供血不足,引發腦部缺血缺氧而出現一系列腦部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的疾病。慢性腦供血不足發病率高,據統計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腦供血不足,屬中老年人的多發病。國內、外醫學家經大量研究還發現,在「老年痴呆症」和「腦梗死」的發病前期都曾長期有慢性腦供血不足的存在。如果對慢性腦供血不足不及時進行治療,那麼還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腦梗死」的發生。因此,慢性腦供血不足被稱作是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隱形殺手」!
為什麼中老年人容易患慢性腦供血不足呢?大家都知道,大腦是人體的重要器官,耗氧量相對較大,大腦的重量大約只佔身體重量的2%,但是耗氧量卻佔全身好氧量的20%。大腦所需的氧全部由血液供給,所以必須有足夠的血液供應大腦才能正常活動。衡量大腦血液供應的標準是腦血流量,腦血流量一旦減少,腦細胞的供氧供能也隨即減少;腦組織只要缺血10餘秒鍾,就會引起大腦的功能發生變化。如果大腦某一部分血流在較短時間內完全阻斷,會發生局部腦組織壞死,這就是腦梗塞;如果大腦供血不是完全阻斷而是慢慢地減少,這就是慢性腦供血不足。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的血液供應會逐漸減少。兒童時期腦血流量大約為100毫升(100毫升/100克腦組織·分),成人為50毫升(50毫升/100克腦組織·分),而健康老人只有35毫升(35毫升/100克腦組織·分);再加上中老年人的腦組織對缺血的耐受性相對較低,腦血管的自動調節機能也逐漸下降,因此只要供血發生輕微的變化,就會明顯影響腦血流量,從而導致慢性腦供血不足的發生。
慢性腦供血不足早期是可逆的,正確治療往往會獲得很好的效果;如果忍耐拖延,不及時治療,常常會釀成嚴重的後果。
據我了解北京航天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及神經外科在用這種葯物輔助治療:
天津天仕力制葯股份有限公司獨家生產的天然植物葯「養血清腦顆粒」,被臨床醫學譽為「治療慢性腦供血不足首選葯物」。養血清腦顆粒是根據中醫傳統理論,以中醫傳統名方「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為基礎,並採用最新工藝研製而成的標本兼治的無糖型棕色顆粒狀制劑。經多家國家權威機構臨床驗證,服用養血清腦顆粒不僅對慢性腦供血不足有顯著的治療效果,而且還可有效預防「老年痴呆症」和「腦梗死」的發生,非常適宜長期服用。
頸椎骨質增生與頸椎病
頸椎部位X線片上若有密度增高的表現,則一般提示頸椎部位有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有不少患者由此就懷疑自己得了頸椎病。那麼,頸椎骨質增生是否就一定是頸椎病呢?
從頸椎骨質增生起因來看,頸椎部位的骨質增生只是由於頸椎為了適應長期的運動和負荷而產生的一種生理性退行性變化。這種退變是隨著人的發育、生長與成熟的同時,逐漸產生的,伴隨著年齡增長,這種骨質增生似乎是老年人所共有的表現。除了頸椎之外,活動關節特別是負重關節也均可見到這種現象。在大多數情況下,頸椎骨質增生並不預示著骨刺可能或已經壓迫神經、脊髓,臨床上也可能不產生任何症狀。所以,頸椎骨質增生只是人體整個退變過程中的一種表現而已。
但是,一旦頸椎骨質增牛後,使得椎管、椎間孔、橫突孔等變得狹窄,造成脊髓、脊神經根和椎動脈的刺激與壓迫,並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時,這就不是單純的頸椎骨質增生,而是名副其實的頸椎病了。
所以,頸椎病的病理變化可有骨質增生,但有骨質增生並不一定都得頸椎病。另外,頸椎病的嚴重程度也並非與骨質增生的有無和大小成正比,而是要看其病理變化刺激或壓迫部位。在臨床上,醫生一般要通過病史、症狀、體征、X線片等檢查、綜合分析後才會作出診斷,而不能單靠X線片上有否骨質增生便下頸椎病的診斷。所以,單純X線片上的骨質增生僅僅為臨床診斷提供了一些參考。
頸椎骨質增生有何臨床表現?
頸椎骨質增生的好發部位,以頸五、頸六最為常見,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頸椎局部疼痛,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及頭肩疼痛。有的還伴有上肢沉重、麻木、無力及頭沉、頭暈眼花,視物模糊、失眠健忘、胸悶、精神煩躁等症狀。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熱熨療法?
(1)坎離砂熱熨:取麻黃、歸尾、附子、透骨草、紅花、乾薑、桂枝、牛膝、白芷、荊芥、防風、木瓜、生艾絨、羌活、獨活各等份,醋足量,用醋水各半,將葯煎成濃汁,再將鐵砂加熱後攪拌而成,使用時加醋少許拌勻,置布袋中數分鍾,自然發熱,熱熨頸部。每日1~2次,連續應用至病癒為止。
(2)取川椒、桂枝、生川烏、搖邊竹、鳥不落、防己、羌活、石菖蒲、當歸尾各90g,紅花、三七、乳香、沒葯各45g,蘇木、雞血藤各18g,將以上葯物於50%酒精20kg中浸泡10~14天後,去滓備用。將浸泡好的葯液浸濕多層紗布,放於患處,再用電吹風加熱,旋轉移動,使熱度均勻,防止燙傷,每次15~20分鍾,10次為一療程。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常用的牽引療法有哪幾種?
(1)坐位牽引:病人坐在凳子上,用四頭帶固定住下頜及枕部,向上垂直牽引,以體重為反牽引力,重量可達10~20kg,每次1~2小時,每日1~2次,視病人的反應而增加或減少牽引時間及重量,1月為1療程。
(2)卧位牽引:病人仰卧於床上,頭部床腳抬高,用四頭帶與身體縱軸呈300角方向牽引,重量為3kg,每牽引2小時休息1小時,可1日多次。1月為1療程。
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大多數均可通過牽引得到治癒。為了限制頸部活動,可以佩帶頸圈。
牽引療法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作用機理是什麼?
頸椎牽引為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有效措施之一,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其作用機理是:
(1)限制頸部活動,有利於組織充血、水腫的消退。
(2)解除頸部肌肉痙攣,緩解疼痛。
(3)使椎間隙及椎間孔增大,解除骨刺對神經根、椎動脈、脊髓等壓迫。
(4)牽開被嵌頓的小關節滑膜。
(5)恢復頸椎椎間關節的正常位置。在病變情況下,患部關節可出現旋轉、扭曲、梯形變等各種位置改變,通過牽引,置頭頸部於正常生理曲線狀態,可使頸椎的曲線恢復正常。
(6)減輕骨刺局部的炎性反應。由於增生骨刺對周圍組織的刺激壓迫,可在局部產生水腫、充血、滲出等,產生疼痛症狀,通過牽引所產生的固定與制動作用則可使其較迅速地消退,從而緩解症狀。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常用哪些葯敷方法?
(1)頸康熱敷方
葯物組成:羌活、獨活、桂枝、秦艽、當歸、海風藤、乳香、沒葯、木香各15g,桑枝30g。
功效:疏風通絡,活血化瘀。
主治:頸椎病經絡痹阻型。
用法:炒熱布包敷患部,每次半小時,每日2~3次。
(2)增生熱敷粉
葯物組成:紅花、桃仁、松香各6g,當歸、生南星、生半夏各12g,生川烏、羌活、獨活各9 g,白芥子、冰片各3g,細辛、牙皂各4 5g,樟腦15g。
功效:活血祛瘀,化痰通絡,散寒止痛。
主治:骨質增生。
用法:上葯共為細末,酒炒,熱熨患處,涼後繼續加熱,每次7~8小時,每天1次。
(3)食鹽熱敷方
葯物組成:食鹽。
功效:活血散寒止痛。
主治:頸椎病,頭項、胸背、肩臂、上肢酸沉麻木。
用法:炒熱,每晚臨睡覺前敷患處,每次30分鍾。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外用膏葯?
(1)鸛草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老鸛草27g,生虎骨72g,防風27g,紅花18g,木瓜27g,懷牛膝18g,骨碎補27g,青風藤27g,功勞葉18g,當歸27g,麻黃9g,海風藤27g,上葯用香油7500ml炸枯去渣濾凈,煉沸,再入漳丹2700g,攪勻成膏,每膏葯油7500ml兌乳香面、沒葯面各27g,麝香 3.6g攪勻,每大張凈油30ml,小張凈油15ml。
功效:散風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頸椎病氣滯血瘀型。
用法:貼患處。
(2)石虎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石斛60g,生虎骨120g,赤芍45g,白及30g,川芎30g,羌活45g,桂枝60g ,生杜仲45g,生地120g,川烏30g,白蘞30g,生山甲30g,獨活45g,麻黃30g,透骨草60g ,當歸120g,生草烏30g,紅花30g,大黃30g,防風45g,甘草30g。以上葯料用香油7500ml ,兌肉桂面45g,乳香面30g,沒葯面30g,麝香1.5g,血竭面45g,廣木香面1.5g,公丁香面1.5g。攪勻。每大張凈油30ml,小張凈油15ml。
功效:祛風散寒,舒筋活血止痛。
主治:頸椎病經絡痹阻型。
用法:貼患處。
(3)骨刺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威靈仙、五加皮、姜黃、三棱、獨活、穿山甲、細辛、秦艽、紫葳、文術各30g,血竭、木瓜、牛膝、紅花、皂刺、蒺藜、乳香、沒葯、茜草、川芎、透骨草、五靈脂、防己、白芥子、赤芍、路路通各15g,生桃仁、生香附、木鱉子、冰片、生川草烏各60g ,生馬錢子240g,麝香1g,廣丹750g,香油1500g。麝香、血竭、冰片、三七研細密封備用。將生馬錢子、生川草烏、生香附、生山甲入油鍋內浸泡1周,然後用慢火煎之,待葯渣呈黑色撈出,再將余葯入鍋內,慢火煎至油能滴水成球入廣丹,不停攪拌,待油由紅色變為絳色時離火,待油溫冷至60度左右時,將研細密封的葯物放入。繼續攪拌至凝固,攤於布上( 厚約0.2cm)即成。
功效:消骨刺,止疼痛。
主治:頸椎病。
用法:患處外貼,每張可貼5~7天,貼5~10張為1療程。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土單驗方?
(1)頸椎病方
葯物組成:鹿角片、鹿角膠各10g,仙靈脾30g,生熟地、肉蓯蓉、牛膝、川芎、葛根各10g ,骨碎補、赤白芍、木瓜、杜仲各15g,澤瀉20g,茯苓12g。
功效:溫陽通經,活血祛風,解肌止痛。
主治:頸椎病。
用法用量:水泛為丸,每服6g,每日3次。
(2)何氏頸椎病方
葯物組成:熟地15~25g,丹參、桑枝、生麥芽、當歸尾各10g,鹿銜草10~15g,骨碎補1 5g,肉蓯蓉6~10g,生蒲黃20~25g,雞血藤15~20g,蛇蛻6g。痛重加元胡、制乳香、制沒葯各10g;高血壓減肉蓯蓉;患肢脹痛,活動障礙加伸筋草10~15g,田三七2g。頸部軟組織及上肢酸痛,增用川芎嗪、當歸、丁公藤注射劑各2ml局部注射。
功效:補益肝腎,養血通經,祛風止痛。
主治:頸椎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3)益氣活血散風湯
葯物組成:黃芪、黨參、丹參、川芎、白芍、生地、桃仁、紅花、香附、地龍、葛根、穿山甲、地鱉蟲、威靈仙各9~12g。血瘀甚者加穿山甲、制乳香、制沒葯;胃納不振加山楂、神曲;脈細無力加黃精。
功效:益氣活血,祛風通絡。
主治:頸椎病神經根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4)通化調理湯
葯物組成:丹參、葛根、黃芪、大棗各18g,桂枝6g,赤芍12g,當歸12g,白芷9g,羌活12g ,地龍9g,炙甘草6g。
功效:益氣養血,活血通絡。
主治:頸椎綜合征。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5)鹿丹湯
葯物組成:鹿銜草、丹參、熟地、當歸、白芍、川芎、苡仁、威靈仙各12g。面色白,腰膝酸冷加杜仲、補骨脂、熟附片、肉桂等;胸悶肋脹,肢體腫脹不適者加木香、元胡、枳殼、烏葯等;疼痛固定不移,刺痛,舌有瘀點加桃仁、紅花、制乳沒等;風濕寒邪留而不去,症見遊走疼痛,或痛遇寒加重,或沉重身困等,選加防風、秦艽、桂枝、羌活、獨活等。
功效:補腎通絡,養血榮筋。
主治:頸椎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6)桂枝葛根湯
組成:桂枝18g,白芍18g,甘草12g,葛根25~40g,生薑6g,大棗6g。
用法:水煎服,20天為1療程。
功效:解肌舒筋,調和營衛。
主治:頸椎病。
加減:局部冷甚加附子;頸項沉困加羌活、獨活;手臂麻木加當歸、川芎、川牛膝;病程較長者加天麻、全蠍、地龍;腎虛加鹿角霜、山萸肉、仙靈脾。
(7)頸病清暈飲
組成:天麻、鉤藤(後下),蔓荊子、生白芍、首烏、丹參、白菊花、青葙子、生龍骨、玄胡、姜黃、寄生各12g,當歸9g,川芎9g,生牡蠣15g,石決明20g,杜仲15g。
用法:水煎服。1劑葯煎3次,每1次煎時先將生龍骨、生牡蠣、石決明先煎煮沸15分鍾,再納入天麻、蔓荊子、川芎、當歸、生白芍、首烏、丹參、青葙子、玄胡、姜黃、杜仲、寄生、煮沸10分鍾,再加入鉤藤、白菊花,繼續煮沸3~5分鍾,即可取葯液服用,2煎3煎將上葯煮沸10~15分鍾即可,日服3次。
功效:和血、活血、潛陽、鎮逆。
主治:頸椎病椎動脈型。
嘔吐加竹茹12g,法半夏12g;煩躁不安加琥珀15g,研末沖服;小便黃赤加車前子12g,茯苓 12g。
來源:《中國中醫骨傷科百家方技精華》1990年12月
(8)葛根二藤湯
組成:葛根30~60g,雞血藤30~60g,鉤藤10~30g。
用法:水煎服,日1劑,15天為1療程。
功效:活血化瘀,宣痹通絡,解痙止痛。
主治:頸椎病。
加減:眩暈嘔惡,苔白膩加天麻、白術、清半夏、茯苓各10g,苔黃膩加竹茹、橘紅、枳實各10g;枕部頭痛加川芎、羌活各10g;頸項痛重加僵蠶10g;巔頂痛加藁本10g;頭暈不清加菖蒲、菊花各10g;雙側頭痛加川芎、蔓荊各10g,額連目眶痛加白芷10g;久痛或有外傷史酌加全蠍10g,蜈蚣1~2條;背脹痛加羌活、姜黃、白術各10g;胸痛及背加丹參15g,瓜蔞3 0g,薤白10g;手臂麻加桑枝15~30g,伸筋草15~30g;臂痛不舉加土鱉蟲、地龍各10g;頸椎骨質增生加靈仙20g或炮山甲10~15g;肢冷畏寒背涼選用桂枝、淫羊藿、肉蓯蓉、鹿角霜各10g。
Ⅲ 老年痴呆症怎麼治療
「老年痴呆」分為多種類型,比如: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額顳葉痴呆、路易體痴呆、帕金森病痴呆、多系統萎縮,都可以表現出痴呆的症狀,每種類型痴呆的原因不同,症狀不同,治療方法不同,預後也不盡相同。 我就從老年痴呆最常見的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來介紹吧。 關於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是老年痴呆中最常見的一個類型。阿爾茨海默病型老年性痴呆,它因為德國醫生阿爾茨海默(Alois Alzheimer)最先描述而得名。是由於神經出現了某種特殊的病理變化(老年斑、神經纖維纏結等)引起的,是我國和全世界最常見的痴呆類型。 1. 膽鹼酯酶抑制劑 膽鹼酯酶抑制劑是目前老年性痴呆最主要的治療葯物。舉例:多奈哌齊:多奈哌齊被廣泛用於輕、中、重度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治療。 2. 谷氨酸受體拮抗劑 舉例:鹽酸美金剛:鹽酸美金剛是一種谷氨酸受體拮抗劑,預防谷氨酸引起的神經元功能障礙。一般用於中、重度老年性痴呆治療。 以上這兩類葯物是治療老年性痴呆的首選葯。但需要醫生的處方才能開出。 還有一些葯物可能對提高痴呆病人的認知功能有一定療效,可以根據病人情況應用。如腦血管擴張劑、鈣離子通道拮抗劑、腦代謝賦活劑、抗氧化劑、中葯等. 3. 抗氧化劑 比如維生素E 4. 腦代謝賦活葯物 代表葯:尼麥角林、吡拉西坦。 5.其他:銀杏葉提取物 一般根據患者病情,應用多奈派齊(安理申)或者鹽酸美金剛配合銀杏葉片、維生素E等進行治療。 關於血管性痴呆: 我們把血管病變引起的痴呆統稱為血管性痴呆。世界范圍內,血管性痴呆大約占痴呆總數的10~20%,是老年期痴呆的第二大原因。 治療血管性痴呆主要以治療基礎病,改善腦部的血液循環為主,總體來說,預後要好於老年性痴呆。 1. 腦血管擴張劑 這類葯具有鬆弛小動脈血管壁平滑肌作用,促使血管舒張和增加腦部血流,改善腦組織的供血供氧。 2. 鈣離子拮抗劑 尼莫地平是代表葯。 同時,針對您提出的暴力傾向,可能是痴呆伴隨的精神症狀,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鎮靜類葯物。 中葯治療: 此外一些中葯對痴呆症狀也有緩解作用,比如對於虛像比較明顯的患者,可以用人參、熟地、山茱萸肉、肉蓯蓉、淫羊藿、菟絲子等。為加重填補腦髓的功效可以加用鹿角膠、龜板膠、阿膠、紫河車等血肉有情之品. 如果選用中成葯的話,也可加用右歸丸、參茸地黃丸或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等。 痴呆患者常用的中葯有: 首先是補益葯最多,其中多用熟地黃、山茱萸肉、何首烏、枸杞子、山葯、淫羊藿、益智仁、巴戟天、牛膝、菟絲子、肉蓯蓉、紫河車、龜板、鹿角膠、女貞子、楮實、核桃仁等。 其次為化痰開竅葯,如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旋覆花、桔梗;前胡、竹茹、竹瀝等。 再次為活血化瘀葯,如元胡、乳香、沒葯、五靈脂、紅花、澤蘭、雞血藤、王不留行、月季花等。 另外還有平肝息風葯,其中多用天麻、地龍、石決明、僵蠶、珍珠粉(母)、鉤藤、全蠍、牛黃、牡蠣,這類既能平肝潛陽又能息風止痙、鎮靜安神的葯物。 除了服葯以外,心理/社會行為治療也很重要,這就需要家屬與醫生的密切配合. 為病人提供有意義的活動、適當的刺激、充滿愛意的照料、充分的理解以及安靜的環境均能有助於避免行為問題、控制神經精神症狀。 此外我的網路空間里還有一些關於老年痴呆的內容,希望能幫到您!
Ⅳ 中醫對老年痴呆有什麼好的辦法
根據症狀和本身體質的不同,中醫把痴呆分為很多種證型,最常見的是肝腎虧虛型,以及痰濁阻竅型。可以根據不同的證型選擇中葯,具體還要咨詢醫生。
比如對於虛像比較明顯的患者,可以用人參、熟地、山茱萸肉、肉蓯蓉、淫羊藿、菟絲子等。為加重填補腦髓的功效可以加用鹿角膠、龜板膠、阿膠、紫河車等血肉有情之品.
如果選用中成葯的話,也可加用右歸丸、參茸地黃丸或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等。
痴呆患者常用的中葯有:
首先是補益葯最多,其中多用熟地黃、山茱萸肉、何首烏、枸杞子、山葯、淫羊藿、益智仁、巴戟天、牛膝、菟絲子、肉蓯蓉、紫河車、龜板、鹿角膠、女貞子、楮實、核桃仁等。
其次為化痰開竅葯,如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旋覆花、桔梗;前胡、竹茹、竹瀝等。
再次為活血化瘀葯,如元胡、乳香、沒葯、五靈脂、紅花、澤蘭、雞血藤、王不留行、月季花等。
另外還有平肝息風葯,其中多用天麻、地龍、石決明、僵蠶、珍珠粉(母)、鉤藤、全蠍、牛黃、牡蠣,這類既能平肝潛陽又能息風止痙、鎮靜安神的葯物。
除了服葯以外,心理/社會行為治療也很重要,這就需要家屬與醫生的密切配合.
為病人提供有意義的活動、適當的刺激、充滿愛意的照料、充分的理解以及安靜的環境均能有助於避免行為問題、控制神經精神症狀。
Ⅳ 我爺爺得了老年痴呆,求治療方法,或有效葯物!
「老年痴呆」指的是老年人罹患的認知出現障礙的疾病.痴呆還分為多種類型,比如: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額顳葉痴呆、路易體痴呆、帕金森病痴呆、多系統萎縮、正常壓力腦積水,都可以表現出痴呆的症狀,每種類型痴呆的原因不同,症狀不同,治療方法不同,預後也不盡相同。 一旦家人不幸罹患了痴呆這種疾病,了解疾病的類型相當重要,某些類型的痴呆,比如血管性痴呆,經過及時的治療,患者的認知水平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復的。 但憑您現在的描述,很難確定痴呆的類型。所以在介紹治療方法前,首先提醒您到醫院做一個檢查,主要包括頭顱的核磁共振(或者CT),以及神經心理學檢查,明確診斷,這樣有助於下一步的治療,也不至於貽誤病情。 下面,再簡單介紹一下痴呆的治療方法:我就從老年痴呆最常見的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來介紹吧。 關於老年性痴呆: 別看只比「老年痴呆」多了一個字,差別還是很大的。「老年性痴呆」是老年痴呆中最常見的一個類型。 老年性痴呆又稱為阿爾茨海默病型老年性痴呆,它因為德國醫生阿爾茨海默(Alois Alzheimer)最先描述而得名。是由於神經出現了某種特殊的病理變化(老年斑、神經纖維纏結等)引起的,是我國和全世界最常見的痴呆類型。 1. 膽鹼酯酶抑制劑 膽鹼酯酶抑制劑是目前老年性痴呆最主要的治療葯物。舉例:多奈哌齊:多奈哌齊被廣泛用於輕、中、重度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治療。 2. 谷氨酸受體拮抗劑 舉例:鹽酸美金剛:鹽酸美金剛是一種谷氨酸受體拮抗劑,預防谷氨酸引起的神經元功能障礙。一般用於中、重度老年性痴呆治療。 以上這兩類葯物是治療老年性痴呆的首選葯。但需要醫生的處方才能開出。 還有一些葯物可能對提高痴呆病人的認知功能有一定療效,可以根據病人情況應用。如腦血管擴張劑、鈣離子通道拮抗劑、腦代謝賦活劑、抗氧化劑、中葯等. 3. 抗氧化劑 比如維生素E 4. 腦代謝賦活葯物 代表葯:尼麥角林、吡拉西坦。 5.其他:銀杏葉提取物 一般根據患者病情,應用多奈派齊(安理申)或者鹽酸美金剛配合銀杏葉片、維生素E等進行治療。 專業的葯物相信醫生會給您的家人開出的,上面的介紹只是個參考,讓您對常用的葯物有個了解。 關於血管性痴呆: 我們把血管病變引起的痴呆統稱為血管性痴呆。世界范圍內,血管性痴呆大約占痴呆總數的10~20%,是老年期痴呆的第二大原因。 治療血管性痴呆主要以治療基礎病,改善腦部的血液循環為主,總體來說,預後要好於老年性痴呆。 1. 腦血管擴張劑 這類葯具有鬆弛小動脈血管壁平滑肌作用,促使血管舒張和增加腦部血流,改善腦組織的供血供氧。 2. 鈣離子拮抗劑 尼莫地平是代表葯。 同時,針對您提出的暴力傾向,可能是痴呆伴隨的精神症狀,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鎮靜類葯物。 中葯治療: 此外一些中葯對痴呆症狀也有緩解作用,比如對於虛像比較明顯的患者,可以用人參、熟地、山茱萸肉、肉蓯蓉、淫羊藿、菟絲子等。為加重填補腦髓的功效可以加用鹿角膠、龜板膠、阿膠、紫河車等血肉有情之品. 如果選用中成葯的話,也可加用右歸丸、參茸地黃丸或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等。 痴呆患者常用的中葯有: 首先是補益葯最多,其中多用熟地黃、山茱萸肉、何首烏、枸杞子、山葯、淫羊藿、益智仁、巴戟天、牛膝、菟絲子、肉蓯蓉、紫河車、龜板、鹿角膠、女貞子、楮實、核桃仁等。 其次為化痰開竅葯,如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旋覆花、桔梗;前胡、竹茹、竹瀝等。 再次為活血化瘀葯,如元胡、乳香、沒葯、五靈脂、紅花、澤蘭、雞血藤、王不留行、月季花等。 另外還有平肝息風葯,其中多用天麻、地龍、石決明、僵蠶、珍珠粉(母)、鉤藤、全蠍、牛黃、牡蠣,這類既能平肝潛陽又能息風止痙、鎮靜安神的葯物。 除了服葯以外,心理/社會行為治療也很重要,這就需要家屬與醫生的密切配合. 為病人提供有意義的活動、適當的刺激、充滿愛意的照料、充分的理解以及安靜的環境均能有助於避免行為問題、控制神經精神症狀。 照料痴呆患者對家屬來說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祝您家人平安健康! 此外我的網路空間里還有一些關於老年痴呆的內容,希望能幫到您!
Ⅵ 跪求治療老年痴呆的葯物
「老年痴呆」指的是老年人罹患的認知出現障礙的疾病.痴呆還分為多種類型,比如: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額顳葉痴呆、路易體痴呆、帕金森病痴呆、多系統萎縮、正常壓力腦積水,都可以表現出痴呆的症狀,每種類型痴呆的原因不同,症狀不同,治療方法不同,預後也不盡相同。
一旦家人不幸罹患了痴呆這種疾病,了解疾病的類型相當重要,某些類型的痴呆,比如血管性痴呆,經過及時的治療,患者的認知水平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復的。
但憑您現在的描述,很難確定痴呆的類型。我就從老年痴呆最常見的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來介紹吧。
關於老年性痴呆:
別看只比「老年痴呆」多了一個字,差別還是很大的。「老年性痴呆」是老年痴呆中最常見的一個類型。
老年性痴呆又稱為阿爾茨海默病型老年性痴呆,它因為德國醫生阿爾茨海默(Alois Alzheimer)最先描述而得名。是由於神經出現了某種特殊的病理變化(老年斑、神經纖維纏結等)引起的,屬於器質性精神疾病的范疇,是我國和全世界最常見的痴呆類型,臨床上老年性痴呆屬於綜合醫院老年病科、老年神經科或精神病醫院老年精神科的診治范圍。
幫助改善老年痴呆的葯物有多種,目前治療老年性痴呆具有循證醫學證據的葯物或者有確切療效的葯物有膽鹼酯酶抑制劑、谷氨酸受體拮抗劑等。這類葯物是治療老年性痴呆的首選葯。還有一些葯物可能對提高痴呆病人的認知功能有一定療效,可以根據病人情況應用。如腦血管擴張劑、鈣離子通道拮抗劑、腦代謝賦活劑、抗氧化劑、中葯等.
1. 膽鹼酯酶抑制劑
膽鹼酯酶抑制劑是目前老年性痴呆最主要的治療葯物。舉例:多奈哌齊:多奈哌齊被廣泛用於輕、中、重度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治療。
2. 谷氨酸受體拮抗劑
舉例:鹽酸美金剛:鹽酸美金剛是一種谷氨酸受體拮抗劑,預防谷氨酸引起的神經元功能障礙。一般用於中、重度老年性痴呆治療。
3. 抗氧化劑
比如維生素E
4. 腦代謝賦活葯物
代表葯:尼麥角林、吡拉西坦。
5.其他:銀杏葉提取物
一般根據患者病情,應用多奈派齊(安理申)或者鹽酸美金剛配合銀杏葉片、維生素E等進行治療。
專業的葯物相信醫生會給您的家人開出的,上面的介紹只是個參考,讓您對常用的葯物有個了解。這些葯大多是處方葯,沒有醫生處方的話,患者家屬自己無法從葯店買到的.
關於血管性痴呆:
我們把血管病變引起的痴呆統稱為血管性痴呆。世界范圍內,血管性痴呆大約占痴呆總數的10~20%,是老年期痴呆的第二大原因。
治療血管性痴呆主要以治療基礎病,改善腦部的血液循環為主,總體來說,預後要好於老年性痴呆。
1. 腦血管擴張劑
這類葯具有鬆弛小動脈血管壁平滑肌作用,促使血管舒張和增加腦部血流,改善腦組織的供血供氧。
2. 鈣離子拮抗劑
尼莫地平是代表葯。
中葯治療:
此外一些中葯對痴呆症狀也有緩解作用,比如對於虛像比較明顯的患者,可以用人參、熟地、山茱萸肉、肉蓯蓉、淫羊藿、菟絲子等。為加重填補腦髓的功效可以加用鹿角膠、龜板膠、阿膠、紫河車等血肉有情之品.
如果選用中成葯的話,也可加用右歸丸、參茸地黃丸或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等。
痴呆患者常用的中葯有:
首先是補益葯最多,其中多用熟地黃、山茱萸肉、何首烏、枸杞子、山葯、淫羊藿、益智仁、巴戟天、牛膝、菟絲子、肉蓯蓉、紫河車、龜板、鹿角膠、女貞子、楮實、核桃仁等。
其次為化痰開竅葯,如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旋覆花、桔梗;前胡、竹茹、竹瀝等。
再次為活血化瘀葯,如元胡、乳香、沒葯、五靈脂、紅花、澤蘭、雞血藤、王不留行、月季花等。
另外還有平肝息風葯,其中多用天麻、地龍、石決明、僵蠶、珍珠粉(母)、鉤藤、全蠍、牛黃、牡蠣,這類既能平肝潛陽又能息風止痙、鎮靜安神的葯物。
除了服葯以外,心理/社會行為治療也很重要,這就需要家屬與醫生的密切配合.
為病人提供有意義的活動、適當的刺激、充滿愛意的照料、充分的理解以及安靜的環境均能有助於避免行為問題、控制神經精神症狀。
照料痴呆患者對家屬來說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祝您家人平安健康!
此外我的網路空間里還有一些關於老年痴呆的內容,希望能幫到您!
Ⅶ 腦供血不足食療應該吃些什麼
警惕慢性腦供血不足
——中老年人的「隱形殺手」!
您是否注意到,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別是中老年人經常反復出現頭暈、頭昏重、頭痛的症狀,並且還有心煩,耳鳴,急躁易怒,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如:新近發生的事卻記不住)等情況發生,這些都是慢性腦供血不足的結果。
慢性腦供血不足最早是在1990年由日本醫學家提出來的,是指各種原因導致大腦出現慢性的廣泛的供血不足,引發腦部缺血缺氧而出現一系列腦部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的疾病。慢性腦供血不足發病率高,據統計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腦供血不足,屬中老年人的多發病。國內、外醫學家經大量研究還發現,在「老年痴呆症」和「腦梗死」的發病前期都曾長期有慢性腦供血不足的存在。如果對慢性腦供血不足不及時進行治療,那麼還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腦梗死」的發生。因此,慢性腦供血不足被稱作是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隱形殺手」!
為什麼中老年人容易患慢性腦供血不足呢?大家都知道,大腦是人體的重要器官,耗氧量相對較大,大腦的重量大約只佔身體重量的2%,但是耗氧量卻佔全身好氧量的20%。大腦所需的氧全部由血液供給,所以必須有足夠的血液供應大腦才能正常活動。衡量大腦血液供應的標準是腦血流量,腦血流量一旦減少,腦細胞的供氧供能也隨即減少;腦組織只要缺血10餘秒鍾,就會引起大腦的功能發生變化。如果大腦某一部分血流在較短時間內完全阻斷,會發生局部腦組織壞死,這就是腦梗塞;如果大腦供血不是完全阻斷而是慢慢地減少,這就是慢性腦供血不足。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的血液供應會逐漸減少。兒童時期腦血流量大約為100毫升(100毫升/100克腦組織·分),成人為50毫升(50毫升/100克腦組織·分),而健康老人只有35毫升(35毫升/100克腦組織·分);再加上中老年人的腦組織對缺血的耐受性相對較低,腦血管的自動調節機能也逐漸下降,因此只要供血發生輕微的變化,就會明顯影響腦血流量,從而導致慢性腦供血不足的發生。
慢性腦供血不足早期是可逆的,正確治療往往會獲得很好的效果;如果忍耐拖延,不及時治療,常常會釀成嚴重的後果。
據我了解北京航天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及神經外科在用這種葯物輔助治療:
天津天仕力制葯股份有限公司獨家生產的天然植物葯「養血清腦顆粒」,被臨床醫學譽為「治療慢性腦供血不足首選葯物」。養血清腦顆粒是根據中醫傳統理論,以中醫傳統名方「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為基礎,並採用最新工藝研製而成的標本兼治的無糖型棕色顆粒狀制劑。經多家國家權威機構臨床驗證,服用養血清腦顆粒不僅對慢性腦供血不足有顯著的治療效果,而且還可有效預防「老年痴呆症」和「腦梗死」的發生,非常適宜長期服用。
頸椎骨質增生與頸椎病
頸椎部位X線片上若有密度增高的表現,則一般提示頸椎部位有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有不少患者由此就懷疑自己得了頸椎病。那麼,頸椎骨質增生是否就一定是頸椎病呢?
從頸椎骨質增生起因來看,頸椎部位的骨質增生只是由於頸椎為了適應長期的運動和負荷而產生的一種生理性退行性變化。這種退變是隨著人的發育、生長與成熟的同時,逐漸產生的,伴隨著年齡增長,這種骨質增生似乎是老年人所共有的表現。除了頸椎之外,活動關節特別是負重關節也均可見到這種現象。在大多數情況下,頸椎骨質增生並不預示著骨刺可能或已經壓迫神經、脊髓,臨床上也可能不產生任何症狀。所以,頸椎骨質增生只是人體整個退變過程中的一種表現而已。
但是,一旦頸椎骨質增牛後,使得椎管、椎間孔、橫突孔等變得狹窄,造成脊髓、脊神經根和椎動脈的刺激與壓迫,並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時,這就不是單純的頸椎骨質增生,而是名副其實的頸椎病了。
所以,頸椎病的病理變化可有骨質增生,但有骨質增生並不一定都得頸椎病。另外,頸椎病的嚴重程度也並非與骨質增生的有無和大小成正比,而是要看其病理變化刺激或壓迫部位。在臨床上,醫生一般要通過病史、症狀、體征、X線片等檢查、綜合分析後才會作出診斷,而不能單靠X線片上有否骨質增生便下頸椎病的診斷。所以,單純X線片上的骨質增生僅僅為臨床診斷提供了一些參考。
頸椎骨質增生有何臨床表現?
頸椎骨質增生的好發部位,以頸五、頸六最為常見,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頸椎局部疼痛,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及頭肩疼痛。有的還伴有上肢沉重、麻木、無力及頭沉、頭暈眼花,視物模糊、失眠健忘、胸悶、精神煩躁等症狀。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熱熨療法?
(1)坎離砂熱熨:取麻黃、歸尾、附子、透骨草、紅花、乾薑、桂枝、牛膝、白芷、荊芥、防風、木瓜、生艾絨、羌活、獨活各等份,醋足量,用醋水各半,將葯煎成濃汁,再將鐵砂加熱後攪拌而成,使用時加醋少許拌勻,置布袋中數分鍾,自然發熱,熱熨頸部。每日1~2次,連續應用至病癒為止。
(2)取川椒、桂枝、生川烏、搖邊竹、鳥不落、防己、羌活、石菖蒲、當歸尾各90g,紅花、三七、乳香、沒葯各45g,蘇木、雞血藤各18g,將以上葯物於50%酒精20kg中浸泡10~14天後,去滓備用。將浸泡好的葯液浸濕多層紗布,放於患處,再用電吹風加熱,旋轉移動,使熱度均勻,防止燙傷,每次15~20分鍾,10次為一療程。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常用的牽引療法有哪幾種?
(1)坐位牽引:病人坐在凳子上,用四頭帶固定住下頜及枕部,向上垂直牽引,以體重為反牽引力,重量可達10~20kg,每次1~2小時,每日1~2次,視病人的反應而增加或減少牽引時間及重量,1月為1療程。
(2)卧位牽引:病人仰卧於床上,頭部床腳抬高,用四頭帶與身體縱軸呈300角方向牽引,重量為3kg,每牽引2小時休息1小時,可1日多次。1月為1療程。
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大多數均可通過牽引得到治癒。為了限制頸部活動,可以佩帶頸圈。
牽引療法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作用機理是什麼?
頸椎牽引為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有效措施之一,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其作用機理是:
(1)限制頸部活動,有利於組織充血、水腫的消退。
(2)解除頸部肌肉痙攣,緩解疼痛。
(3)使椎間隙及椎間孔增大,解除骨刺對神經根、椎動脈、脊髓等壓迫。
(4)牽開被嵌頓的小關節滑膜。
(5)恢復頸椎椎間關節的正常位置。在病變情況下,患部關節可出現旋轉、扭曲、梯形變等各種位置改變,通過牽引,置頭頸部於正常生理曲線狀態,可使頸椎的曲線恢復正常。
(6)減輕骨刺局部的炎性反應。由於增生骨刺對周圍組織的刺激壓迫,可在局部產生水腫、充血、滲出等,產生疼痛症狀,通過牽引所產生的固定與制動作用則可使其較迅速地消退,從而緩解症狀。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常用哪些葯敷方法?
(1)頸康熱敷方
葯物組成:羌活、獨活、桂枝、秦艽、當歸、海風藤、乳香、沒葯、木香各15g,桑枝30g。
功效:疏風通絡,活血化瘀。
主治:頸椎病經絡痹阻型。
用法:炒熱布包敷患部,每次半小時,每日2~3次。
(2)增生熱敷粉
葯物組成:紅花、桃仁、松香各6g,當歸、生南星、生半夏各12g,生川烏、羌活、獨活各9 g,白芥子、冰片各3g,細辛、牙皂各4 5g,樟腦15g。
功效:活血祛瘀,化痰通絡,散寒止痛。
主治:骨質增生。
用法:上葯共為細末,酒炒,熱熨患處,涼後繼續加熱,每次7~8小時,每天1次。
(3)食鹽熱敷方
葯物組成:食鹽。
功效:活血散寒止痛。
主治:頸椎病,頭項、胸背、肩臂、上肢酸沉麻木。
用法:炒熱,每晚臨睡覺前敷患處,每次30分鍾。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外用膏葯?
(1)鸛草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老鸛草27g,生虎骨72g,防風27g,紅花18g,木瓜27g,懷牛膝18g,骨碎補27g,青風藤27g,功勞葉18g,當歸27g,麻黃9g,海風藤27g,上葯用香油7500ml炸枯去渣濾凈,煉沸,再入漳丹2700g,攪勻成膏,每膏葯油7500ml兌乳香面、沒葯面各27g,麝香 3.6g攪勻,每大張凈油30ml,小張凈油15ml。
功效:散風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頸椎病氣滯血瘀型。
用法:貼患處。
(2)石虎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石斛60g,生虎骨120g,赤芍45g,白及30g,川芎30g,羌活45g,桂枝60g ,生杜仲45g,生地120g,川烏30g,白蘞30g,生山甲30g,獨活45g,麻黃30g,透骨草60g ,當歸120g,生草烏30g,紅花30g,大黃30g,防風45g,甘草30g。以上葯料用香油7500ml ,兌肉桂面45g,乳香面30g,沒葯面30g,麝香1.5g,血竭面45g,廣木香面1.5g,公丁香面1.5g。攪勻。每大張凈油30ml,小張凈油15ml。
功效:祛風散寒,舒筋活血止痛。
主治:頸椎病經絡痹阻型。
用法:貼患處。
(3)骨刺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威靈仙、五加皮、姜黃、三棱、獨活、穿山甲、細辛、秦艽、紫葳、文術各30g,血竭、木瓜、牛膝、紅花、皂刺、蒺藜、乳香、沒葯、茜草、川芎、透骨草、五靈脂、防己、白芥子、赤芍、路路通各15g,生桃仁、生香附、木鱉子、冰片、生川草烏各60g ,生馬錢子240g,麝香1g,廣丹750g,香油1500g。麝香、血竭、冰片、三七研細密封備用。將生馬錢子、生川草烏、生香附、生山甲入油鍋內浸泡1周,然後用慢火煎之,待葯渣呈黑色撈出,再將余葯入鍋內,慢火煎至油能滴水成球入廣丹,不停攪拌,待油由紅色變為絳色時離火,待油溫冷至60度左右時,將研細密封的葯物放入。繼續攪拌至凝固,攤於布上( 厚約0.2cm)即成。
功效:消骨刺,止疼痛。
主治:頸椎病。
用法:患處外貼,每張可貼5~7天,貼5~10張為1療程。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土單驗方?
(1)頸椎病方
葯物組成:鹿角片、鹿角膠各10g,仙靈脾30g,生熟地、肉蓯蓉、牛膝、川芎、葛根各10g ,骨碎補、赤白芍、木瓜、杜仲各15g,澤瀉20g,茯苓12g。
功效:溫陽通經,活血祛風,解肌止痛。
主治:頸椎病。
用法用量:水泛為丸,每服6g,每日3次。
(2)何氏頸椎病方
葯物組成:熟地15~25g,丹參、桑枝、生麥芽、當歸尾各10g,鹿銜草10~15g,骨碎補1 5g,肉蓯蓉6~10g,生蒲黃20~25g,雞血藤15~20g,蛇蛻6g。痛重加元胡、制乳香、制沒葯各10g;高血壓減肉蓯蓉;患肢脹痛,活動障礙加伸筋草10~15g,田三七2g。頸部軟組織及上肢酸痛,增用川芎嗪、當歸、丁公藤注射劑各2ml局部注射。
功效:補益肝腎,養血通經,祛風止痛。
主治:頸椎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3)益氣活血散風湯
葯物組成:黃芪、黨參、丹參、川芎、白芍、生地、桃仁、紅花、香附、地龍、葛根、穿山甲、地鱉蟲、威靈仙各9~12g。血瘀甚者加穿山甲、制乳香、制沒葯;胃納不振加山楂、神曲;脈細無力加黃精。
功效:益氣活血,祛風通絡。
主治:頸椎病神經根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4)通化調理湯
葯物組成:丹參、葛根、黃芪、大棗各18g,桂枝6g,赤芍12g,當歸12g,白芷9g,羌活12g ,地龍9g,炙甘草6g。
功效:益氣養血,活血通絡。
主治:頸椎綜合征。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5)鹿丹湯
葯物組成:鹿銜草、丹參、熟地、當歸、白芍、川芎、苡仁、威靈仙各12g。面色白,腰膝酸冷加杜仲、補骨脂、熟附片、肉桂等;胸悶肋脹,肢體腫脹不適者加木香、元胡、枳殼、烏葯等;疼痛固定不移,刺痛,舌有瘀點加桃仁、紅花、制乳沒等;風濕寒邪留而不去,症見遊走疼痛,或痛遇寒加重,或沉重身困等,選加防風、秦艽、桂枝、羌活、獨活等。
功效:補腎通絡,養血榮筋。
主治:頸椎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6)桂枝葛根湯
組成:桂枝18g,白芍18g,甘草12g,葛根25~40g,生薑6g,大棗6g。
用法:水煎服,20天為1療程。
功效:解肌舒筋,調和營衛。
主治:頸椎病。
加減:局部冷甚加附子;頸項沉困加羌活、獨活;手臂麻木加當歸、川芎、川牛膝;病程較長者加天麻、全蠍、地龍;腎虛加鹿角霜、山萸肉、仙靈脾。
(7)頸病清暈飲
組成:天麻、鉤藤(後下),蔓荊子、生白芍、首烏、丹參、白菊花、青葙子、生龍骨、玄胡、姜黃、寄生各12g,當歸9g,川芎9g,生牡蠣15g,石決明20g,杜仲15g。
用法:水煎服。1劑葯煎3次,每1次煎時先將生龍骨、生牡蠣、石決明先煎煮沸15分鍾,再納入天麻、蔓荊子、川芎、當歸、生白芍、首烏、丹參、青葙子、玄胡、姜黃、杜仲、寄生、煮沸10分鍾,再加入鉤藤、白菊花,繼續煮沸3~5分鍾,即可取葯液服用,2煎3煎將上葯煮沸10~15分鍾即可,日服3次。
功效:和血、活血、潛陽、鎮逆。
主治:頸椎病椎動脈型。
嘔吐加竹茹12g,法半夏12g;煩躁不安加琥珀15g,研末沖服;小便黃赤加車前子12g,茯苓 12g。
來源:《中國中醫骨傷科百家方技精華》1990年12月
(8)葛根二藤湯
組成:葛根30~60g,雞血藤30~60g,鉤藤10~30g。
用法:水煎服,日1劑,15天為1療程。
功效:活血化瘀,宣痹通絡,解痙止痛。
主治:頸椎病。
加減:眩暈嘔惡,苔白膩加天麻、白術、清半夏、茯苓各10g,苔黃膩加竹茹、橘紅、枳實各10g;枕部頭痛加川芎、羌活各10g;頸項痛重加僵蠶10g;巔頂痛加藁本10g;頭暈不清加菖蒲、菊花各10g;雙側頭痛加川芎、蔓荊各10g,額連目眶痛加白芷10g;久痛或有外傷史酌加全蠍10g,蜈蚣1~2條;背脹痛加羌活、姜黃、白術各10g;胸痛及背加丹參15g,瓜蔞3 0g,薤白10g;手臂麻加桑枝15~30g,伸筋草15~30g;臂痛不舉加土鱉蟲、地龍各10g;頸椎骨質增生加靈仙20g或炮山甲10~15g;肢冷畏寒背涼選用桂枝、淫羊藿、肉蓯蓉、鹿角霜各10g。
Ⅷ 腦供血不足引起的頭痛,怎麼治療
警惕慢性腦供血不足
——中老年人的「隱形殺手」!
您是否注意到,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別是中老年人經常反復出現頭暈、頭昏重、頭痛的症狀,並且還有心煩,耳鳴,急躁易怒,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如:新近發生的事卻記不住)等情況發生,這些都是慢性腦供血不足的結果。
慢性腦供血不足最早是在1990年由日本醫學家提出來的,是指各種原因導致大腦出現慢性的廣泛的供血不足,引發腦部缺血缺氧而出現一系列腦部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的疾病。慢性腦供血不足發病率高,據統計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腦供血不足,屬中老年人的多發病。國內、外醫學家經大量研究還發現,在「老年痴呆症」和「腦梗死」的發病前期都曾長期有慢性腦供血不足的存在。如果對慢性腦供血不足不及時進行治療,那麼還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腦梗死」的發生。因此,慢性腦供血不足被稱作是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隱形殺手」!
為什麼中老年人容易患慢性腦供血不足呢?大家都知道,大腦是人體的重要器官,耗氧量相對較大,大腦的重量大約只佔身體重量的2%,但是耗氧量卻佔全身好氧量的20%。大腦所需的氧全部由血液供給,所以必須有足夠的血液供應大腦才能正常活動。衡量大腦血液供應的標準是腦血流量,腦血流量一旦減少,腦細胞的供氧供能也隨即減少;腦組織只要缺血10餘秒鍾,就會引起大腦的功能發生變化。如果大腦某一部分血流在較短時間內完全阻斷,會發生局部腦組織壞死,這就是腦梗塞;如果大腦供血不是完全阻斷而是慢慢地減少,這就是慢性腦供血不足。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的血液供應會逐漸減少。兒童時期腦血流量大約為100毫升(100毫升/100克腦組織·分),成人為50毫升(50毫升/100克腦組織·分),而健康老人只有35毫升(35毫升/100克腦組織·分);再加上中老年人的腦組織對缺血的耐受性相對較低,腦血管的自動調節機能也逐漸下降,因此只要供血發生輕微的變化,就會明顯影響腦血流量,從而導致慢性腦供血不足的發生。
慢性腦供血不足早期是可逆的,正確治療往往會獲得很好的效果;如果忍耐拖延,不及時治療,常常會釀成嚴重的後果。
據我了解北京航天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及神經外科在用這種葯物輔助治療:
天津天仕力制葯股份有限公司獨家生產的天然植物葯「養血清腦顆粒」,被臨床醫學譽為「治療慢性腦供血不足首選葯物」。養血清腦顆粒是根據中醫傳統理論,以中醫傳統名方「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為基礎,並採用最新工藝研製而成的標本兼治的無糖型棕色顆粒狀制劑。經多家國家權威機構臨床驗證,服用養血清腦顆粒不僅對慢性腦供血不足有顯著的治療效果,而且還可有效預防「老年痴呆症」和「腦梗死」的發生,非常適宜長期服用。
頸椎骨質增生與頸椎病
頸椎部位X線片上若有密度增高的表現,則一般提示頸椎部位有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有不少患者由此就懷疑自己得了頸椎病。那麼,頸椎骨質增生是否就一定是頸椎病呢?
從頸椎骨質增生起因來看,頸椎部位的骨質增生只是由於頸椎為了適應長期的運動和負荷而產生的一種生理性退行性變化。這種退變是隨著人的發育、生長與成熟的同時,逐漸產生的,伴隨著年齡增長,這種骨質增生似乎是老年人所共有的表現。除了頸椎之外,活動關節特別是負重關節也均可見到這種現象。在大多數情況下,頸椎骨質增生並不預示著骨刺可能或已經壓迫神經、脊髓,臨床上也可能不產生任何症狀。所以,頸椎骨質增生只是人體整個退變過程中的一種表現而已。
但是,一旦頸椎骨質增牛後,使得椎管、椎間孔、橫突孔等變得狹窄,造成脊髓、脊神經根和椎動脈的刺激與壓迫,並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時,這就不是單純的頸椎骨質增生,而是名副其實的頸椎病了。
所以,頸椎病的病理變化可有骨質增生,但有骨質增生並不一定都得頸椎病。另外,頸椎病的嚴重程度也並非與骨質增生的有無和大小成正比,而是要看其病理變化刺激或壓迫部位。在臨床上,醫生一般要通過病史、症狀、體征、X線片等檢查、綜合分析後才會作出診斷,而不能單靠X線片上有否骨質增生便下頸椎病的診斷。所以,單純X線片上的骨質增生僅僅為臨床診斷提供了一些參考。
頸椎骨質增生有何臨床表現?
頸椎骨質增生的好發部位,以頸五、頸六最為常見,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頸椎局部疼痛,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及頭肩疼痛。有的還伴有上肢沉重、麻木、無力及頭沉、頭暈眼花,視物模糊、失眠健忘、胸悶、精神煩躁等症狀。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熱熨療法?
(1)坎離砂熱熨:取麻黃、歸尾、附子、透骨草、紅花、乾薑、桂枝、牛膝、白芷、荊芥、防風、木瓜、生艾絨、羌活、獨活各等份,醋足量,用醋水各半,將葯煎成濃汁,再將鐵砂加熱後攪拌而成,使用時加醋少許拌勻,置布袋中數分鍾,自然發熱,熱熨頸部。每日1~2次,連續應用至病癒為止。
(2)取川椒、桂枝、生川烏、搖邊竹、鳥不落、防己、羌活、石菖蒲、當歸尾各90g,紅花、三七、乳香、沒葯各45g,蘇木、雞血藤各18g,將以上葯物於50%酒精20kg中浸泡10~14天後,去滓備用。將浸泡好的葯液浸濕多層紗布,放於患處,再用電吹風加熱,旋轉移動,使熱度均勻,防止燙傷,每次15~20分鍾,10次為一療程。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常用的牽引療法有哪幾種?
(1)坐位牽引:病人坐在凳子上,用四頭帶固定住下頜及枕部,向上垂直牽引,以體重為反牽引力,重量可達10~20kg,每次1~2小時,每日1~2次,視病人的反應而增加或減少牽引時間及重量,1月為1療程。
(2)卧位牽引:病人仰卧於床上,頭部床腳抬高,用四頭帶與身體縱軸呈300角方向牽引,重量為3kg,每牽引2小時休息1小時,可1日多次。1月為1療程。
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大多數均可通過牽引得到治癒。為了限制頸部活動,可以佩帶頸圈。
牽引療法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作用機理是什麼?
頸椎牽引為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有效措施之一,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其作用機理是:
(1)限制頸部活動,有利於組織充血、水腫的消退。
(2)解除頸部肌肉痙攣,緩解疼痛。
(3)使椎間隙及椎間孔增大,解除骨刺對神經根、椎動脈、脊髓等壓迫。
(4)牽開被嵌頓的小關節滑膜。
(5)恢復頸椎椎間關節的正常位置。在病變情況下,患部關節可出現旋轉、扭曲、梯形變等各種位置改變,通過牽引,置頭頸部於正常生理曲線狀態,可使頸椎的曲線恢復正常。
(6)減輕骨刺局部的炎性反應。由於增生骨刺對周圍組織的刺激壓迫,可在局部產生水腫、充血、滲出等,產生疼痛症狀,通過牽引所產生的固定與制動作用則可使其較迅速地消退,從而緩解症狀。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常用哪些葯敷方法?
(1)頸康熱敷方
葯物組成:羌活、獨活、桂枝、秦艽、當歸、海風藤、乳香、沒葯、木香各15g,桑枝30g。
功效:疏風通絡,活血化瘀。
主治:頸椎病經絡痹阻型。
用法:炒熱布包敷患部,每次半小時,每日2~3次。
(2)增生熱敷粉
葯物組成:紅花、桃仁、松香各6g,當歸、生南星、生半夏各12g,生川烏、羌活、獨活各9 g,白芥子、冰片各3g,細辛、牙皂各4 5g,樟腦15g。
功效:活血祛瘀,化痰通絡,散寒止痛。
主治:骨質增生。
用法:上葯共為細末,酒炒,熱熨患處,涼後繼續加熱,每次7~8小時,每天1次。
(3)食鹽熱敷方
葯物組成:食鹽。
功效:活血散寒止痛。
主治:頸椎病,頭項、胸背、肩臂、上肢酸沉麻木。
用法:炒熱,每晚臨睡覺前敷患處,每次30分鍾。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外用膏葯?
(1)鸛草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老鸛草27g,生虎骨72g,防風27g,紅花18g,木瓜27g,懷牛膝18g,骨碎補27g,青風藤27g,功勞葉18g,當歸27g,麻黃9g,海風藤27g,上葯用香油7500ml炸枯去渣濾凈,煉沸,再入漳丹2700g,攪勻成膏,每膏葯油7500ml兌乳香面、沒葯面各27g,麝香 3.6g攪勻,每大張凈油30ml,小張凈油15ml。
功效:散風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頸椎病氣滯血瘀型。
用法:貼患處。
(2)石虎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石斛60g,生虎骨120g,赤芍45g,白及30g,川芎30g,羌活45g,桂枝60g ,生杜仲45g,生地120g,川烏30g,白蘞30g,生山甲30g,獨活45g,麻黃30g,透骨草60g ,當歸120g,生草烏30g,紅花30g,大黃30g,防風45g,甘草30g。以上葯料用香油7500ml ,兌肉桂面45g,乳香面30g,沒葯面30g,麝香1.5g,血竭面45g,廣木香面1.5g,公丁香面1.5g。攪勻。每大張凈油30ml,小張凈油15ml。
功效:祛風散寒,舒筋活血止痛。
主治:頸椎病經絡痹阻型。
用法:貼患處。
(3)骨刺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威靈仙、五加皮、姜黃、三棱、獨活、穿山甲、細辛、秦艽、紫葳、文術各30g,血竭、木瓜、牛膝、紅花、皂刺、蒺藜、乳香、沒葯、茜草、川芎、透骨草、五靈脂、防己、白芥子、赤芍、路路通各15g,生桃仁、生香附、木鱉子、冰片、生川草烏各60g ,生馬錢子240g,麝香1g,廣丹750g,香油1500g。麝香、血竭、冰片、三七研細密封備用。將生馬錢子、生川草烏、生香附、生山甲入油鍋內浸泡1周,然後用慢火煎之,待葯渣呈黑色撈出,再將余葯入鍋內,慢火煎至油能滴水成球入廣丹,不停攪拌,待油由紅色變為絳色時離火,待油溫冷至60度左右時,將研細密封的葯物放入。繼續攪拌至凝固,攤於布上( 厚約0.2cm)即成。
功效:消骨刺,止疼痛。
主治:頸椎病。
用法:患處外貼,每張可貼5~7天,貼5~10張為1療程。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土單驗方?
(1)頸椎病方
葯物組成:鹿角片、鹿角膠各10g,仙靈脾30g,生熟地、肉蓯蓉、牛膝、川芎、葛根各10g ,骨碎補、赤白芍、木瓜、杜仲各15g,澤瀉20g,茯苓12g。
功效:溫陽通經,活血祛風,解肌止痛。
主治:頸椎病。
用法用量:水泛為丸,每服6g,每日3次。
(2)何氏頸椎病方
葯物組成:熟地15~25g,丹參、桑枝、生麥芽、當歸尾各10g,鹿銜草10~15g,骨碎補1 5g,肉蓯蓉6~10g,生蒲黃20~25g,雞血藤15~20g,蛇蛻6g。痛重加元胡、制乳香、制沒葯各10g;高血壓減肉蓯蓉;患肢脹痛,活動障礙加伸筋草10~15g,田三七2g。頸部軟組織及上肢酸痛,增用川芎嗪、當歸、丁公藤注射劑各2ml局部注射。
功效:補益肝腎,養血通經,祛風止痛。
主治:頸椎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3)益氣活血散風湯
葯物組成:黃芪、黨參、丹參、川芎、白芍、生地、桃仁、紅花、香附、地龍、葛根、穿山甲、地鱉蟲、威靈仙各9~12g。血瘀甚者加穿山甲、制乳香、制沒葯;胃納不振加山楂、神曲;脈細無力加黃精。
功效:益氣活血,祛風通絡。
主治:頸椎病神經根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4)通化調理湯
葯物組成:丹參、葛根、黃芪、大棗各18g,桂枝6g,赤芍12g,當歸12g,白芷9g,羌活12g ,地龍9g,炙甘草6g。
功效:益氣養血,活血通絡。
主治:頸椎綜合征。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5)鹿丹湯
葯物組成:鹿銜草、丹參、熟地、當歸、白芍、川芎、苡仁、威靈仙各12g。面色白,腰膝酸冷加杜仲、補骨脂、熟附片、肉桂等;胸悶肋脹,肢體腫脹不適者加木香、元胡、枳殼、烏葯等;疼痛固定不移,刺痛,舌有瘀點加桃仁、紅花、制乳沒等;風濕寒邪留而不去,症見遊走疼痛,或痛遇寒加重,或沉重身困等,選加防風、秦艽、桂枝、羌活、獨活等。
功效:補腎通絡,養血榮筋。
主治:頸椎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6)桂枝葛根湯
組成:桂枝18g,白芍18g,甘草12g,葛根25~40g,生薑6g,大棗6g。
用法:水煎服,20天為1療程。
功效:解肌舒筋,調和營衛。
主治:頸椎病。
加減:局部冷甚加附子;頸項沉困加羌活、獨活;手臂麻木加當歸、川芎、川牛膝;病程較長者加天麻、全蠍、地龍;腎虛加鹿角霜、山萸肉、仙靈脾。
(7)頸病清暈飲
組成:天麻、鉤藤(後下),蔓荊子、生白芍、首烏、丹參、白菊花、青葙子、生龍骨、玄胡、姜黃、寄生各12g,當歸9g,川芎9g,生牡蠣15g,石決明20g,杜仲15g。
用法:水煎服。1劑葯煎3次,每1次煎時先將生龍骨、生牡蠣、石決明先煎煮沸15分鍾,再納入天麻、蔓荊子、川芎、當歸、生白芍、首烏、丹參、青葙子、玄胡、姜黃、杜仲、寄生、煮沸10分鍾,再加入鉤藤、白菊花,繼續煮沸3~5分鍾,即可取葯液服用,2煎3煎將上葯煮沸10~15分鍾即可,日服3次。
功效:和血、活血、潛陽、鎮逆。
主治:頸椎病椎動脈型。
嘔吐加竹茹12g,法半夏12g;煩躁不安加琥珀15g,研末沖服;小便黃赤加車前子12g,茯苓 12g。
來源:《中國中醫骨傷科百家方技精華》1990年12月
(8)葛根二藤湯
組成:葛根30~60g,雞血藤30~60g,鉤藤10~30g。
用法:水煎服,日1劑,15天為1療程。
功效:活血化瘀,宣痹通絡,解痙止痛。
主治:頸椎病。
加減:眩暈嘔惡,苔白膩加天麻、白術、清半夏、茯苓各10g,苔黃膩加竹茹、橘紅、枳實各10g;枕部頭痛加川芎、羌活各10g;頸項痛重加僵蠶10g;巔頂痛加藁本10g;頭暈不清加菖蒲、菊花各10g;雙側頭痛加川芎、蔓荊各10g,額連目眶痛加白芷10g;久痛或有外傷史酌加全蠍10g,蜈蚣1~2條;背脹痛加羌活、姜黃、白術各10g;胸痛及背加丹參15g,瓜蔞3 0g,薤白10g;手臂麻加桑枝15~30g,伸筋草15~30g;臂痛不舉加土鱉蟲、地龍各10g;頸椎骨質增生加靈仙20g或炮山甲10~15g;肢冷畏寒背涼選用桂枝、淫羊藿、肉蓯蓉、鹿角霜各10g。
Ⅸ 跪求!治療老人痴呆症醫院和途徑
其實擅長治療痴呆的醫院很多,專家也很多,因為您提出家在廣州,所以推薦下面一家:
推薦醫院: 廣州中山一院
2004年被評為「香港人最信賴的中國內地醫療機構」;廣東省器官移植中心;廣東省心腦血管病防治辦公室;世界衛生組織(WHO)康復中心
推薦專家: 錢采韻
廣州中山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教授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神經科臨床工作,專長為老年期痴呆(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獃等)及腦血管病的診斷、治療及研究。
研究方向 老年期痴呆及腦血管病。
社會兼職
擔任《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編委,《中華神經科雜志》特約編委。現為ADI(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國際老年痴呆協會)及ADI-China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China,國際老年痴呆協會中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葯理學會抗衰老和老年痴呆專業分會理事。
獲獎情況 1991年獲中山醫科大學醫療成果獎。
論 著 發表重要論著20餘篇
關於治療:
痴呆的治療不止包括葯物治療,還包括心理/社會行為治療。葯物治療包括針對認知缺損的葯物治療、中葯治療,也包括針對精神行為症狀的葯物治療,目的是改善痴呆患者的認知、機能和精神行為症狀。
幫助改善老年痴呆的葯物有多種,目前治療老年性痴呆具有循證醫學證據的葯物或者有確切療效的葯物有膽鹼酯酶抑制劑、谷氨酸受體拮抗劑。這類葯物是治療老年性痴呆的首選葯。還有一些葯物可能對提高痴呆病人的認知功能有一定療效,並已應用於臨床,如腦血管擴張劑、鈣離子通道拮抗劑、腦代謝賦活劑、抗氧化劑、中葯等.
專業的葯物相信醫生會給您的家人看出的,而且大多是處方葯,沒有醫生處方的話,患者家屬自己無法從葯店買到,我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主要介紹一些其它對痴呆症狀有緩解的葯物:
銀杏葉提取物,比如銀杏葉片
抗氧化劑,比如維生素E
此外一些中葯對痴呆症狀也有緩解作用,比如對於虛像比較明顯的患者,可以用人參、熟地、山茱萸肉、肉蓯蓉、淫羊藿、菟絲子等。為加重填補腦髓的功效可以加用鹿角膠、龜板膠、阿膠、紫河車等血肉有情之品.
如果選用中成葯的話,也可加用右歸丸、參茸地黃丸或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等。
痴呆患者常用的中葯有:
首先是補益葯最多,其中多用熟地黃、山茱萸肉、何首烏、枸杞子、山葯、淫羊藿、益智仁、巴戟天、牛膝、菟絲子、肉蓯蓉、紫河車、龜板、鹿角膠、女貞子、楮實、核桃仁等。
其次為化痰開竅葯,如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旋覆花、桔梗;前胡、竹茹、竹瀝等。
再次為活血化瘀葯,如元胡、乳香、沒葯、五靈脂、紅花、澤蘭、雞血藤、王不留行、月季花等。
另外還有平肝息風葯,其中多用天麻、地龍、石決明、僵蠶、珍珠粉(母)、鉤藤、全蠍、牛黃、牡蠣,這類既能平肝潛陽又能息風止痙、鎮靜安神的葯物。
除了服葯以外,心理/社會行為治療也很重要,這就需要家屬與醫生的密切配合.
為病人提供有意義的活動、適當的刺激、充滿愛意的照料、充分的理解以及安靜的環境均能有助於避免行為問題、控制神經精神症狀。
空間上還有一些其他知識,希望對您有用!
痴呆患者的照料需要專業的醫生,也需要家屬的愛心和耐心,祝福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