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穩評報告是什麼
穩評報告是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是指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決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設項目、與社會公共秩序相關的重大活動等重大事項在制定出台、組織實施或審批審核前,對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開展系統的調查,科學的預測、分析和評估,制定風險應對策略和預案。
在穩評與穩管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總結的基礎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亟待建立健全。理想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是指系統應用風險評估的科學方法,全面評估待評事項可能引發的社會穩定風險,客觀預估責任主體和管理部門對社會穩定風險的內部控制和外部合作能力,科學預測相關利益群體的容忍度和社會負面影響,提前預設風險防範和矛盾化解的措施,進而確定該待評事項的當前風險等級,並形成循環。
Ⅱ 開一個穩評報告座談會,報告里需要各位領導簽字怎麼說
摘要 關於XXXXX X項目(事項)的穩評報告模板
Ⅲ 穩評報告可否公開
如果是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確實不需要公布。 如果你以沒有進行風險評估為由,通過行政政訴訟,法院是不會受理的。
Ⅳ 怎樣對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進行評審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是指重大事項決策的提出、政策的起草、項目的報批、改革的牽頭、工作的實施等有關部門是負責組織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的主體。涉及到多個部門的,牽頭部門為評估工作的主體,其他相關部門協助辦理。
評估主體包括:具體評估數據採集以及報告編撰也可以由第三方協助完成,如,策點市場調研
Ⅳ 如何做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
一、什麼是重大事項與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1、重大事項
重大事項是指在我縣行政區域范圍內與人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決策的作出、重要政策的出台、重大改革的實施、重點工程的建設和與社會公共秩序相關的重大活動的舉辦,以及縣委、縣政府或維護穩定工作領導小組認為需要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事項。
2、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是指重大事項在制定出台、組織實施或審批審核前,對有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隱患和風險,在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方面開展調查、預測、分析和評估,促進決策、執行、實施方案的完善,落實風險防範化解和處置措施,以防範、降低或消除實施過程中的涉穩風險,為推進重大事項順利實施提供保障,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決策提出部門、政策起草部門、項目報建部門(單位)、改革牽頭部門、工作實施部門是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責任主體,必須牽頭抓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形成科學、客觀、全面的報告。風險評估一般按照「五步走」程序:第一步,確定評估事項,制定評估方案;第二步,廣泛調研論證,預測預判風險;第三步,科學評估分析,形成評估報告。通過對顯性風險、潛在風險和可能誘發風險的因素進行綜合研判,從高到低Ⅰ、Ⅱ、Ⅲ、Ⅳ四個風險等級中評定出相應等級標准,做出不實施、暫緩實施、部分實施或試行實施、實施的決定;第四步,制定維穩預案,落實維穩措施;第五步,運用評估結論,加強跟蹤督辦。
二、推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十分必要
一是科學民主決策的需要。隨著我縣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遊文化一體化和改革開放、轉型發展的深入,既帶來了重大事項的發展機遇,又極易引發各類社會矛盾。一些同志就說:每推進一項重大事項,都要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會不會影響決策效率?「拍腦袋」、「一言堂」式決策,重大項目倉促上馬、搶時間、搶進度,貌似有效率,看似有魄力,往往容易造成決策不當引發信訪問題和群體性事件,既使改革發展的許多重大工作陷入被動,還影響到社會穩定。作為矛盾糾紛化解的首要環節和第一道防線,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似乎給改革發展附加了一個新的約束條件,其實是確保加快一方發展與維護一方穩定有機結合。通過對涉穩隱患進行全面預測預判,針對存在問題制定相應對策措施,能使各級對重大事項的把握更加全面、過程更加透明、決策更加民主、結果更加科學,看似多花了「磨刀」的時間,結果沒誤「砍柴」的功夫。翻閱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從第三屆旅遊文化節等重大活動,到基層醫葯衛生體制等重大改革;從S211省道改造等重點工程,到離任村干生活補助等重大政策,都證實了這一點。
二是推進科學發展的需要。在我縣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之初,有不乏類似的質疑,「這不是政府作繭自縛嗎?那還怎麼發展經濟?」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可能會影響個別項目的經濟效益,但卻有著更大的社會效益。如果一個項目匆匆上馬,引發不穩定因素,最後其經濟效益從全局來看為零甚至負數。如果一些項目只考慮經濟和技術風險,忽視環保、民生等公共利益和社會效益問題,看似高效,實則將建設成本轉嫁到了維穩成本中。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的核心就是關注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就是把維護穩定工作做在前面,先期預測研判社會矛盾,提前介入化解穩定風險,將經濟賬、生態賬、穩定賬一起算,既看當前又顧長遠,在保證群眾利益的同時推動重大事項順利進行。
三是從源頭上做好維穩工作的需要。在中國政治生態中,穩定是壓倒一切的,其他任何事情都要以穩定為前提,任何工作都要給穩定讓路。任何一個重大事項的出台實施,必然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必然會帶來一定的社會穩定風險。推行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就是要積極穩妥地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有機統一起來,從源頭上防範、控制和降低社會穩定風險,實現從被動「保穩定」到主動「創穩定」的轉變。五千年文博園開園暨第三屆中國花亭湖旅遊文化節舉辦,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基礎上,預測9大類不穩定因素,提出10大類38條穩定風險化解措施,形成一整套維穩工作預案,從而達到了「平安旅遊文化節」的目標。
三、如何加強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提升「穩評」的重要性。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具有最終決策權的領導層,要牢固樹立「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硬任務」的科學執政觀,深刻地認識到,開展穩定風險評估不是對執政設置羈絆,而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以穩定保發展、以發展促穩定的必然抉擇。要將此項工作當成一項大事來抓,納入黨委、政府議事日程和領導工作責任制,作為作決策、出政策、上項目、搞改革的剛性前置程序和必備條件,對應進行評估而未評估的重大事項做到堅決不上會、不決策、不實施。紀檢監察、組織部門要把深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作為領導幹部及領導班子考核的重要內容和領導幹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讓制度約束化「硬任務」成為「下意識」。
二要加強指導督促,提升「穩評」的科學性。縣維穩辦要指導各地各部門規范風險評估程序、內容、方法、步驟等,督導制定針對性、操作性強的具體實施細則。要加強評估隊伍建設,建立培訓機制,通過層層舉辦培訓,以達到授業解惑、信息共享、傳授方法、整體提高的目標,提高評估人員業務素質,不斷增進評估的科學性。
三要加強考核考評,強化「穩評」的責任性。要將風險評估納入到各級領導幹部的績效考評內容,定期對各地各單位執行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情況進行檢查,對評估報告質量、台賬資料收集等方面進行綜合考評,及時發現和糾正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強化責任追究,對穩定工作不重視,未認真執行風險評估工作程序,化解穩控措施不力,導致發生影響社會穩定問題的,按照有關責任追究辦法規定,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四要加強總結推廣,強化「穩評」的創新性。要認真總結風險評估中好的做法、成功經驗,形成長效機制,總結推廣。要注重探索採取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完善評估社會穩定風險等級的技術指標體系;探索建立社會穩定風險各類專業評估中介機構,設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專家庫,不斷增進評估的科學性和客觀中立性。
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如何統籌抓好「硬道理」與「硬任務」、第一要務與第一責任並行不悖、發展與穩定相互促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為實現這一平衡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載體。
Ⅵ 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報告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有什麼不同
先做分析報告,後做評估報告,評估報告是用來評估分析報告里的風險分析方法、風險防範措施這些是否合理。
社會穩定風險分析評估報告一般都包含分析和評估,前期調查、數據匯總分析、風險預估的級別、相應的對策措施建議和最後的風險評估定級,過程和結果都有,這是一個完整的報告邏輯。
社會穩定風險分析評估主要內容: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要圍繞評估事項可能存在的穩定風險,進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穩定性評估,確定不穩定隱患和問題的風險范圍和可控程度。
(一)評估合法性。是否符合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是否符合黨的政策;法律政策依據是否充分;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二)評估合理性。是否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否正確反映了絕大數群眾的意願;是否兼顧群眾的現實利益和長遠利益;是否兼顧各方面利益群體的不同訴求;是否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原則。
(三)評估可行性。是否符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水平;能否為本級財力承受、能否為絕大數群眾接受和支持;是否經過嚴格的可行性論證,經過專業的、嚴密的決策審批程序;是否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嚴密性,不會導致相關行業、地區群眾相互攀比;出台的時機是否成熟恰當。
(四)評估穩定性。是否嚴格執行了環保項目建設的有關規定;是否存在較大的社會治安問題,混亂地區是否得到有效整治;是否存在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是否存在公共安全等其他影響社會穩定的隱患;風險程度和范圍是否可控;化解矛盾問題的對策措施是否完善;是否有相應的預警措施和應急處置預案。
(五)評估其他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相關因素。
Ⅶ 穩評報告指的是什麼
穩評報告是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指的是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決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設項目、與社會公共秩序相關的重大活動等重大事項在制定出台、組織實施或審批審核前,對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開展系統的調查,科學的預測、分析和評估,制定風險應對策略和預案。
為有效規避、預防、控制重大事項實施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社會穩定風險,為更好的確保重大事項順利實施。
穩評是全方位評價組成部分:
項目必須滿足規劃、產業政策、行業准入標准、土地管理、環境保護管理、能源管理等方面的外部性管理要求相比,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著眼點在於投資項目與項目所在地社會之間的相互適應性。
分析評價的對象是人的行為和意識在受到項目影響後產生的變化以及對項目的作用和影響,更加突出了項目面臨的社會風險而不是技術、市場、資金、管理等方面的風險。
Ⅷ 穩評報告哪個部門審批
法律分析:重大事項實施前必須經局黨組會、局長辦公會等形式集體研究審定。解析評估主體將評估報告、化解風險工作預案提交局黨組會、局長辦公會等會議審批,由會議集體研究視情況作出實施、暫緩實施或不實施的決定。對已批准實施的重大事項,評估主體要密切監控運行情況,及時調控風險、化解矛盾,確保重大事項順利實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第十五條 國家建立動物疫病風險評估制度。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根據國內外動物疫情以及保護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需要,及時會同國務院衛生健康等有關部門對動物疫病進行風險評估,並制定、公布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凈化、消滅措施和技術規范。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會同本級人民政府衛生健康等有關部門開展本行政區域的動物疫病風險評估,並落實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凈化、消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