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發現老人出現了阿爾茨海默病,要怎麼護理
阿爾茨海默病,也稱為阿爾茨海默病,是逐漸發展起來的。早期表現就是失憶,性格變化,總是健忘,剛發生的事情都回憶不起來。以前脾氣暴躁的人會突然變得聽話乖巧,以前溫順的人會變得暴躁。再者,以上症狀逐漸加重,連家屬的姓名、年齡、頭銜都記不住;你照顧不了自己,你需要照顧自己的生活,你出去走走;最後,他死於感染、創傷和營養不良。輕度阿爾茨海默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不會有太大影響。中度阿爾茨海默病需要監測和護理,重度阿爾茨海默病必須有專人護理。有了老年痴呆症,照顧他們的不僅僅是病人自己,還有他們的家人。研究表明,80%以上的家庭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情緒障礙,有些甚至患有抑鬱症和焦慮症。
照顧老年痴呆症患者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體力,而且由於護理時間長,娛樂圈小,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導致身心疲憊。這是普遍現象。與其自責內疚,不如多加關注。可以關注相關科普宣傳、微信官方賬號、團體組織等。,並了解保健知識和疾病發展規律。可以號召家人組成團隊,互相分享,及時交流關愛的辛苦;或者尋求有豐富護理經驗的社區或養老院的幫助。一旦出現焦慮抑鬱情緒,就要及時尋求幫助。
『貳』 老年痴呆的護理措施
1 功能的評估及康復護理
老年性痴呆患者在記憶、言語、吞咽等功能上都表現出明顯的退化。功能的評估主要從語言、認知、心理狀況、床上運動、室內移動、吞咽動作、排泄、入浴、輪椅使用、視覺適應等方面著手 [3] 。評估後可以通過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提供熟悉的生活環境、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來幫助改善記憶力;以讀書看報、廣播電視、交談等方式培養患者的好奇心,這將有助於保持大腦靈活及語言功能的恢復;對視覺障礙的老人要裝配視覺輔助用具並指導老人進行使用訓練,鍛煉視覺適應能力以糾正患者視野偏窄或偏盲的缺陷;對吞咽困難、嗆水的患者,可針對咽部肌肉遲緩和無力進行適應性吞咽動作訓練。
2 飲食、睡眠的護理
老年人要保持科學的飲食結構,由於老年人各種腺體退化,加上牙齒的老化、脫落,容易消化不良和吸收不好,最後導致營養不良,因此要建立合理的飲食餐次,食物要多樣化,進食要細嚼慢咽。水果、青菜必不可少,並以魚、精肉、蛋、豆類等高蛋白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為主。切忌暴飲暴食、吃飽就睡,同時應戒煙少酒。對於吞咽困難及進食嗆咳者,應用鼻飼,並注意預防吸入性肺炎。老年痴呆患者容易出現睡眠顛倒現象。這就要求社區護理人員在白天要安排患者進行一些活動,如體育鍛煉或益智游戲;鼓勵患者自行洗漱、吃飯,做一些輕微的家務,這樣既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又避免了白天睡覺、夜裡失眠的發生,對於失眠患者可適當選用一些鎮靜劑。
3 預防褥瘡的發生
對晚期卧床不起的患者應注意預防褥瘡的發生,經常幫助患者翻身,按摩其肩胛骨、臀髖、踝等受壓部位,每天4~6次,每次10min。對大小便失禁者應注意保持局部清潔,保持床鋪的整潔乾燥,常擦身,勤換衣褲、被褥,保持清潔衛生。
4 加強心理護理
幫助患者克服由於疾病的痛苦所造成的心理障礙,採用合適的語言與非語言交流技巧,給患者以安慰,鼓勵其戰勝疾病是護士在家庭病房中應起到的作用。患者焦慮、抑鬱和行為上的退縮、煩躁,可逐漸加重智能的衰退。因此,及時解決患者存在或潛在的護理問題,細心觀察患者的思想狀態、內心活動,有效的採用相應的誘導方法使患者保持心情愉悅、平和溫暖,避免大喜大悲、恐慌和情緒上的波動,積極熱情的與之交流,減輕思想負擔,使患者情緒穩定從而達到接受治療的最佳心理狀態。
『叄』 老年痴呆患者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治療方法雖多,無復論是葯物治制療還是物理治療、心理治療,都不能中斷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程進展,只能延緩疾病的發展,卻沒有辦法徹底治癒疾病。生活護理極為重要的。盡量督促病人自己料理生活,鼓勵病人參加適當活動,以減緩其精神衰退。避免單獨從事有可能發生危險的活動。對卧床的要防褥瘡、合並感染和骨折等。對輕度者可安排活動可以幫助患者保持認知功能。注意食物需要切細、煮軟、方便消化吸收。不要太咸,避免煎炸和煙熏的食物,戒煙、禁酒。
『肆』 如何為痴呆老人照顧者進行健康教育和指導
老年痴呆(AD)是由於腦功能障礙而產生的獲得性、全面性、持續性的智能損害綜合征,除認知功能障礙外,還伴有精神行為症狀。隨著人口的老齡化,老年痴呆的患病率逐漸上升,在60~90歲的老年人中,患病率隨年齡的增大呈指數增長,平均每隔5.1歲增加1倍[1]。在老年痴呆病人的日常護理工作中,照顧者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科通過對照顧者進行健康教育,增強其護理知識技能,提高了輕中度老年痴呆病人的生活能力及質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我科2005年4月至2007年5月收治老年痴呆病人64例,男42例,女22例,平均年齡(75.4±8.1)歲。經DSM-IV[2](美國精神病診斷的統計手冊第IV版)確診,血管性痴呆36例,阿爾茨海默病17例,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痴獃痴呆11。根據MMSE [3]評分,輕度認知損害40例,中度認知損害24例。均因其他疾病入院,慢支12例,肺氣腫14例,高血壓病16例,糖尿病13例,肺部感染9例。隨機分成觀察組33例,對照組31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及病情,經統計學檢驗,P>0.05,具有可比性。配對選擇觀察組病人的照顧者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齡(49.88±8.99)歲。關系:配偶8例,子女10例,其他13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0例,高中及以下21例。
1.2方法
1.2.1教育方法
兩組患者住院後均予常規綜合治療,包括葯物治療、健康教育、飲食指導、運動指導、行為干預等。對照組未對照顧者進行強化的健康教育,觀察組對照顧者也實施健康教育,措施包括:
1.2.1.1健康教育評估
首先對患者進行一般情況評估,系統地收集資料和記錄患者的健康情況,護理查體系統、完整、准確。了解患者生活質量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對社會支持的需要程度、對葯物的認識水平及對今後生活的態度,了解照顧者對患者的關心程度、對疾病的認知和態度及對疾病的承受能力。
1.2.1.2健康教育內容
①身體功能教育:向照顧者講解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行為表現等,教授照顧者對患者實施身體功能知識指導,協同照顧者、患者了解其個性特徵,妥善解決各類生活事件,並在今後保持專業的指導與聯系。②角色功能教育:根據照顧者的接受能力,宣教老年性痴呆症的相關知識,包括老年性痴呆症的臨床表現、病因、誘發因素、功能鍛煉的作用及措施、有關護理知識等,提高照顧者對老年人生活質量及老年痴呆症的了解,盡快進入角色。強調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種隨著時間推移而漸進的、有害的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身體、角色、情緒、社會功能將呈難以逆轉的損害。調整個體對事件的認知評價,提高個體角色能力。③情緒功能教育:鼓勵照顧者、親友、同事經常探視患者,給予情感支持,使患者感受到來自家人及各方面的照顧和關愛,激發其對生活的信心和對親人的眷戀,逐步提高患者的情緒防禦機制。講解心理、情緒對老年性痴呆的影響,對照顧者進行心理指導,提供適度的幫助,減少照顧者的應激、焦慮情緒。堅持對照顧者的觀察,善於發現並掌握不同照顧者的適應能力和功能行為及情緒變化。④社會功能教育:教授照顧者改變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特別是行為控制,使之不斷適應社會需要。講解堅持社會活動的意義,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作業,督促患者堅持最大化地接觸社會和 自然 界。告訴照顧者適當的有氧鍛煉有助於改善器官功能和患者社會功能,讓患者有成就感。社會支持影響患者功能狀態、總體健康感覺和幸福感,從而影響其健康相關生活質量。⑤綜合技巧教育:溝通技巧—評估患者溝通的需求、理解能力,教授照顧者對患者實施措施前、中、後的目的、過程、效果及影響進行溝通,及時給予鼓勵,並調整下一步的實施項目力度和進度,實施結束後給患者講評效果;表達技巧—教授照顧者學會如何表達患者的錯誤行為和糾正方法,以及觀察患者情緒、行動、思維等變化,根據患者接受能力,進行衣、食、住、行、排泄鍛煉等各方面表達技巧的學習;示範技巧—指導照顧者觀察患者手勢、表情等,及時滿足患者需要。在語言表達的同時,充分利用肢體語言示範,如雙手並攏,頭偏向一側,表示睡覺。
1.2.2教育形式和方法
患者入院後,由專職護士根據評估情況,對患者照顧者小組或個別講解,發放健康知識小冊子等方式,對其進行AD知識的健康教育,並要求其照顧者將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護理中。並注意循序漸進定期評價教育效果,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疾病 發展 不同時期及時調整教育計劃和修改教育內容,使患者照顧者能完全掌握AD的有關知識和照顧患者的技能。
1.2.3教育效果的評價
由專職護士採用生活質量評定表[4]在入院時入院後第4周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包括身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飲食功能及總體生活質量5個方面。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1.3統計學方法
調查數據採用SPSS11.5軟體包進行統計學處理。
2.1兩組患者入院時與入院後第4周生活質量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入院後第4周各觀察指標與入院時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入院後第4周身體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情緒功能及總體生活質量與入院時比較,差異非常顯著(P<0.01)。見表1
2.2兩組患者入院時各指標比較
無顯著差異(P>0.05)。 入院後第4周,兩組患者的身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及總體生活質量差異顯著(P<0.05或0.01),見表2
3討論
由於老年AD是腦功能障礙性疾病,在 治療 上無根本性突破,護理是延緩病情並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的主要手段。
我國絕大多數老年AD病人都以家庭照料為主,對病人的照料,僅有親情是不夠的,必須講究 科學 化和專業化,必須具有照顧的知識和技巧。本研究通過強化照顧者的健康 教育 ,使照顧者了解和掌握了治療和護理知識,並將知識運用到患者的治療、護理過程中,使患者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患者不能進入角色或角色行為得不到其照顧者理解和支持的現象。研究結果示:干預後患者生活質量各指數較入院時顯著提高,總體生活質量明顯高於干預前,經統計學分析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對照組相比,入院後第4周,兩組患者的身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及總體生活質量差異顯著(P<0.05或0.01)。提示:加強照顧者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照顧者的照料水平及配合程度,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質量。
『伍』 老年痴呆社區護理劇本台詞
老年痴呆病人是社區護理工作的重要的護理人群。老年性痴呆是一種嚴重的智力致殘症,病人從輕度記憶與認知障礙到最後的植物狀態,要經歷幾年甚至幾十年,這對病人和家屬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老年性痴呆像一種「流行病」,在老年人中發病率上升較快。
老年痴呆病人的社區護理:
1、一般護理:
創造安靜、舒適、安全的環境;注意飲食,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糖、低脂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為主;安全護理,防止跌傷、傷人、玩火、噎食等以外;基礎生活護理,協助料理個人衛生醫學,教育網整理搜集;參與工娛活動及行為治療;心理護理。
『陸』 老人痴呆怎麼預防
如何預防老年痴呆
杜志剛
主任醫師
北京地壇醫院 神經內科 三甲
預防老年痴呆,可通過治療已有的慢性疾病、改善飲食習慣、改善生活習慣、控制情緒、進行腦部鍛煉等方式。
(1)治療已有的慢性疾病: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疾病,需要繼續按照醫生指導進行治療,定期復查,減緩病情的發展,降低疾病對腦功能的損傷。
(2)改善飲食習慣:選擇低鹽、低脂、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飲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酒。
(3)改善生活習慣:戒煙。保證睡眠充足,避免熬夜。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進行適量有氧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減緩大腦衰老。
(4)控制情緒:緩解壓力,穩定情緒,避免緊張、焦慮,情緒大起大落。
(5)進行腦部鍛煉:通過參加社會活動、下棋、與他人聊天、拼搭拼圖或模型等鍛煉腦部功能,延緩衰老。
『柒』 什麼是老年痴呆症有何症狀有何預防及治療方法
老年痴呆症的治療和護理
去年 12月初一個星期五的晚上 ,我下班剛回到家 ,同事小伍急匆匆打來電話 ,說他母親不見了 ,我叫來醫院一輛小車陪同小伍在長沙城裡轉來轉去。忙碌了一個通宵 ,終於在天快亮時 ,在長沙汽車南站的馬路上看到了小伍的母親。她告訴我們 :「昨天下午我出門買菜 ,不知怎麼的 ,就認不得回家的路了 ,只好在街上走來走去。」小伍的母親原來是一名優秀的內科主治醫生 ,精明能幹 ,退休後 ,竟然慢慢患了老年痴呆症。
所謂的老年痴呆症 ,指的是一種持續性高級神經功能活動障礙 ,簡單點說就是在沒有意識障礙的狀態下 ,記憶、思維、分析判斷、視空間辨認、情緒等方面發生了障礙。一般老年痴呆症常常發生在 50歲以後 ,起病隱匿 ,發展緩慢 ,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漸加重的健忘開始 ,如果不注意 ,通常不容易發現 ,常聽有些老年人說 :「老了 ,記性不行了 ,不中用了。」這其實可能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先兆 ,按照病情的發展 ,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 (健忘期 ):這個階段的表現是記憶力明顯減退 ,例如開始時忘記講過的話、做過的事或重要的約會等 ,慢慢地連往事也遺忘了。與此同時 ,思維分析、判斷能力、視空間辨別功能、計算能力等也有所降低 ,但有時還可以保持過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
第二階段 (混亂期 ):這時除第一階段的症狀加重外 ,很突出的表現是視空間辨認障礙明顯加重 ,很容易迷路。常見的還有穿衣也很困難 ,或把褲子當衣服穿 ;不認識朋友或親人的面貌 ,也記不起他們的名字 ,不能和別人交談 ,盡管有時會自言自語。
第三階段 (極度痴呆期 ):病人進入全面衰退狀態 ,生活不能自理 ,如吃飯、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顧 ,大小便失禁。
根據醫學研究表明 ,對於老年痴呆症至今還沒有特效葯物和治療方法。臨床上常使用可以增加乙醯膽鹼這種神經遞質數量的葯物來治療 ,從而改善病人的智力、行為能力和控制情緒能力 ,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除了必要的葯物治療之外 ,家庭治療和護理也非常重要。
掌握和運用與病人相處的方式方法
家人在與病人講話之前要先說明自己是他(她 )的什麼人 ,這樣便於溝通 ;對病人說話要慢慢說 ,而且要說得很清楚 ,千萬不要大聲喊叫 ,這樣可能刺激病人的情緒 ,導致病情惡化 ;不要命令病人做什麼事情 ,對病人說話句子要簡短、清晰 ,不要把他們弄糊塗了 ;要有耐心 ,千萬不要著急 ,跟病人說話 ,如果他們一次沒有聽懂 ,可以慢慢重復兩三遍 ,直到他們明白為止。
親人的行為舉止表情要保持自然 ,不要誇張 ;與病人交談時 ,要看著他們的眼睛 ,保持適當距離 ,因為靠得太近 ,他 (她 )會感到害怕 ,離得太遠 ,他 (她 )又聽起來費勁 ;我們如果要接近他 (她 ),動作盡量輕 ,而且要從正面走近 ,不要從後面接近 ,這樣很容易嚇倒他 (她 ),導致情緒失控 ;微笑、親切的目光和表情 ,這些都給病人以鼓勵。
病人的家庭治療和護理
要有專人按時安排病人吃飯、服葯、休息和外出活動 ,最好設置一個時間表。如果家人沒有時間負責的話 ,要向請的護理人員或者保姆交代清楚。將葯品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 ,並貼上標明葯品名稱、用法、劑量的標簽。在衣櫃和抽屜上貼上標簽 ,上面寫明裡面的物品名稱。衣櫃和抽屜中的東西要碼放整齊 ,便於患者需要時及時找到。在顯而易見的地方 ,貼上提示字條 ,以免病人外出時忘記關掉家用電器的電源、煤氣閥門和大門等。給病人帶上標記家庭地址、電話和回家路線用的卡片 ,以備不時之需。如病人外出時發病 ,可以依據卡片勾起回憶 ,好心人也能夠將病人護送回家。將重要電話號碼做成卡片放在顯眼的位置 ,還要在電話號碼的旁邊貼上該號碼使用者的照片。
盡管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是隨年齡的增大而增加 ,但是如果在生活中 ,多多注意老年人的飲食、健康、社交等方面 ,老年痴呆症是可以預防和減少其發生的幾率的。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專家是對 1772名當時年齡為 65歲以上的老人進行為期 7年的跟蹤研究後 ,得出了這一結論。他們公布最新研究結果顯示 ,閱讀、看電影、散步、外出用餐、訪友等休閑活動可能有助於降低罹患阿爾茨海默症 (又名老年痴呆症 )的風險。研究將種族、教育、職業等因素考慮在內 ,經常參與休閑活動的老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比其他人小 38%。在各種休閑活動中 ,諸如閱讀之類的智力活動對預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最大 ,其次是社會性活動和體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