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敬老院團活動策劃書
一、活動主題:關愛老人,送去溫暖
二、活動目的:敬老院的活動是每年青年志願者必定舉辦的,該活動意義深遠。(弱勢群體)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有必要和義務去幫助他們。
三、活動時間:十二月中旬
四、活動地點:樂山市敬老院
五、活動宣傳:海報,展板(在校內徵集更多的志願者參加可以讓小分隊去宣傳)
六、活動過程:
1、
由院青志協負責聯系樂山市敬老院有關負責人,與其洽談具體的時間和相關事宜
2、
由院青志協將統計全院所有參加活動的人,並交代注意事項(每個參加者務必准時集合不得遲到)
3、
由院青志協聯系活動節目的人員和主持人
4、活動內容:
(1)
有學院志願者給老人們問好
(2)
由經濟系帶來的舞蹈《火把節》,讓整個氣氛沸騰起來
(3)
由院青志協帶來歌曲《老人與海》,以輕松的節奏感受海鳴甫鄲顛肝郯菲奠十訂姜威淡淡的悲涼
(4)
由主持人和老人們做一個小游戲,讓工作人員放革命老歌,由老人們來猜歌名。
(5)
由老人們選出最喜愛的一首革命歌曲,請老人們合唱
(6)
請老人們教志願者們打太極,由志願者教老人門健身操,在互動中增進彼此的情意
(7)
由老人們帶來一首《北京的金山上》
(8)
志願者和老人們聊天,讓他們回憶起美好的往事,注意傾聽,捶背要有經驗。
(9)
每個志願者和老人握手,並合影留念,活動結束
5、
注意事項:
a)
准時集中出發,路上注意安全。
b)
志願者要有足夠的耐心
c)
活動完畢,合影留念。打掃場地
七、活動經費:
車費:50元
㈡ 關愛老人的綜合實踐活動,些計劃什麼的大神們幫幫忙
孝敬父母是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重要內容,中華民族歷來非常重視孝順父母和尊敬兄長。但是,建國後受"左"的思潮干擾,相當長的時間里,它卻一直被視為作封建倫理道德觀而加批判,致使人們提及子女應對父母孝敬時,莫不怕被扣上封建孝子賢孫的帽子而諱言"孝"字。近幾年,由於社會加強了精神文明建設,傳統孝道中的積極因素重新受到重視。我國即將步入老齡化社會,而種種現象表明老齡化社會更需弘揚孝道。 孝道的涵義及兩重性 "孝道"是一個涉及子女對父母、晚輩對長輩的倫理道德規范,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甲骨文中的"孝"是一個會意字,由兒子用頭承老人手行走。意思是人老了,行動困難,應由子女扶持。後來人們對孝道的解釋逐漸具有兩重性。 古人對孝道的解釋有合理的一面。孔子認為,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礎、至善的美德。一個能事奉雙親的孝子平時要以最誠敬的心情去周到地照顧父母;任勞任怨地服侍父母,精心照料;父母過世時,要以最哀痛的心情來追思父母。 "父子之道,天性也,"父親的培養、教育兒子,兒子奉養、尊敬父親,這是人類自然的天性。《增廣賢文》有"羊羔尚有跪乳之恩,烏鴉也有反哺之義"的警世恆言。動物尚且如此,何況人類這一高級動物?孔子認為,在一切生靈中唯有人最為尊貴,在人的所有行為中,孝最偉大,而在所有的孝行中尊敬父母是最為重要。子女的孝敬是對他們一生辛勤勞動的報答。孟子進一步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主張。意思是說,不僅要尊敬自己家的老人、愛護自己家的孩子,而且同時要尊敬和愛護別人家的老人與孩子。 孝道不僅對家庭生活而且對社會生活也有積極意義。孔子說,禮說到底就是一個敬。敬是人與人相處的潤滑劑,只有尊敬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意思是說,一個懂得熱愛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敢厭惡別人的父母;一個懂得敬奉自己父母的人,就絲毫不敢怠慢別人的父母。"教民親愛,莫善於孝。" 教化百姓和睦相處,沒有比用奉養父母的孝道更好的辦法了。百善孝為本。孔子將孝道的內容歸納成三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在家庭內,子女尊敬長輩,長輩愛護子女;在社會上,盡職盡責,為國家作出自己的貢獻。 傳統孝道中有其不合理的一面。中國古代很有影響的書-《二十四孝》將孝道絕對化,愚昧殘忍的事跡被當作盡孝的最高道德榜樣。封建社會又將孝道引向極端。家長制在家庭中實行專制主義,父母具有無限的權威,子女的思想和行動自由受到限制。家庭中不平等的尊卑制度,窒息了子女的獨立精神與人格的健康發展,成為子女沉重的心理包袱。行孝被無限擴大,不僅包括子女對父母所做的一切,而且還包括子女的全部行為,藉助孝道培養人們的順從、馴服的品質,維護封建宗法等級關系和道德秩序,成為束縛人民的繩索之一,受到現代人的抨擊。提倡孝道並不意味全盤繼承,現代孝的規范是對傳統的揚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拋去封建因素,尊老、敬老、養老仍然是我們應具有的傳統美德。 告別孝道為時尚早 經濟上贍養、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籍是養老的三個基本方面。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使享受退休金的老人越來越多,國家也在社會福利服務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社會養老發展迅速。但是,我國的城鄉差別顯著,社會保障制度僅在城市中建立,大約三分之二的農村老人依然依靠家庭養老。即使在城市,社會福利十分有限,社區服務起步不久,遠不能滿足廣大老年家庭的需要。在家庭小型化、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的情況下,老年父母對代際之間親情的渴望更加強烈。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新舊體制交替。盡管社會養老隨著經濟的增長而不斷發展,然而,市場經濟的波動性以及新體制的不穩定性使社會養老將難以取代家庭養老,預計在今後半個世紀,家庭養老將繼續發揮作用,尤其是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孝道在維系家庭養老中依然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改革開放中西方文化的影響給傳統的價值觀帶來巨大沖擊,"敬老、養老"觀念在一些年輕人思想上已日漸淡薄,有人視父母為累贅,對父母態度粗暴,歧視、甚至虐待父母。兩代人之間沒有親情,只剩下商品經濟的等價交換。人格得不到尊重給老年人帶來精神刺激,生活上得不到照料使老年人肉體上遭受痛苦,物質上得不到供養導致老年人失去起碼的生存權利。當前,老年人的訴訟案件中,不少是由子女不孝而造成的贍養問題和精神問題。在家庭養老為主的國度,一旦失去傳統倫理道德的約束,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將難以得到保障。因此,社會轉型越快,我們就越要注意保持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盡孝貴在孝心、關注精神慰藉 從總體看,尊老、敬老、養老仍然是我國大多數年輕一代具有的美德。然而,在一些人的思想中對孝道存在種種誤區,例如: ·只滿足使父母食飽衣暖,不了解他們的其他需要。 ·認為老人退休後無事干,理所當然應該做家務,導致老人負擔過重。 ·父母有了退休金、存款後,子女便沒有贍養義務了。 ·厚葬薄養,孝死不孝活。 ·有條件贍養、照顧老人,卻強行將老人送進敬老院。 "孝"作為一種優秀文化現象,在新的歷史時期應當撥亂反正,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一方面,我們也注意到,改革開放給勞動者帶來巨大的壓力,現代人工作、生活節奏加快,社會流動性增強,影響對父母行孝。敬老傳統在中年人身上保留得比較多,而中年是實現人生價值和目標的黃金階段,多數人是工作崗位上的中堅力量。但他們上有老,下有小,面對家庭和事業的兩付重擔,他們愈來愈感到"奉陪不起",照料父母已不再是單純的道德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歷史的變遷要求賦予傳統觀念以新的內涵,現代人盡孝既要繼承傳統孝道的合理內涵,又要適應新時代的需要、符合時代的精神。 首先要有孝心。行孝是一種充滿愛心的行為,尊重、關心父母,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盡可能滿足父母的物質和精神的需要。說話和藹,非原則的事情多謙讓,批評和建議要委婉、耐心。 其次要盡力而為。盡孝要在能力所及的范圍內,既滿足老人的需要,也不耽誤工作。優秀共產黨員、援藏幹部孔繁森並沒有因為要孝敬老母親而離開西藏。同時,也沒有因為長年在外而忘記盡孝。他每次從西藏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給母親梳頭、洗腳、洗衣服、洗被單,用排子車拉母親到村頭樹蔭下、河邊遊玩。 第三要重精神慰籍。物質生活有了保障之後,父母們最期盼和最渴求的是子女的精神慰籍。作兒女的能夠經常問候,日常生活伸一把手,生病時多探視,有暇時和他們嘮叨嘮叨,他們就心滿意足了。獨居老人更希望子女能夠常回家看看。讓老人精神愉快、健康長壽,比給他們貴重的金銀首飾都實在。 另外,在大家庭盡孝,子女間要協商解決。兄弟姐妹之間,彼此的經濟、工作和家庭條件均存在差別,贍養、照料老人,應通過協商達成一致,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人人有孝敬父母的責任與義務,不能借口其他人已經盡孝而為自己不盡孝開脫。 社會養老與家庭養老相結合 各種老年福利設施的建立與發展為家庭養老提供了方便,但事實上,有不少子女怕背上不孝子孫的惡名,寧可自己受累,也不敢將老人送往敬老院;也有的老人自己不願去敬老院,因為怕別人笑話自己無孝順子女,或給子女帶來思想壓力。 目前,人們對"送老人進入養老院該不該"還存在意見分歧。一種觀點認為,送老人到敬老院是不孝順。這樣做只履行了經濟上的義務,沒有履行生活上的照顧和精神上的慰藉的義務。把老人送往敬老院,疏遠子孫親情,割斷其本來可以安享的天倫之樂,對老人是一種精神打擊。目前敬老院條件還不好,有人會以工作繁忙等種種理由為借口將老人送往敬老院,以求自身解脫。持反對的意見認為,如今敬老院條件不斷改善,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具有良好的娛樂、醫療和看護功能。老年人住在敬老院可以得到很好的照料,生活愉快,同時子女也可以騰出精力投入工作和生產,是一個兩全其美的事。 對敬老院與孝順的關系問題的爭論,反映出在養老社會化過程中人們的行為取向與傳統的倫理道德觀發生的沖突。社會養老取代家庭養老,僅僅是減輕了子女物質和生活上盡孝的負擔,但並沒有取代精神上盡孝的責任和義務。送老人進養老機構是否孝順,關鍵看動機,是為讓老人得到更好的照料和護理,還是為了遺棄老人。而動機如何則看後續行動,看子女能否一如既往地繼續在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繼續關心老人。在新形勢下談論孝道,不能只看"孝"的外在表現形式,而要重視其內涵。注重生命質量,讓老人安寧舒適地走完生命的歷程才是子女獻給老人最大的愛。 發展中國家普遍注意保持敬老傳統。日本、印度和韓國與我國一樣實行 "子女必須盡孝道"的政策,鼓勵贍養照顧老人。新加坡等其它一些國家正在考慮實行類似的辦法。香港和台灣在現代化過程中也十分注意傳統倫理道德的宣傳,許多電視和文藝作品中都強調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值得我們借鑒。 提倡孝道盡管是強調家庭在養老中的責任,但是,另一方面,子女盡孝也離不開社會的努力。當社會提倡孝道時,也應該努力為成年子女盡孝創造條件,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不過這是另一個討論的話題了。 代際和諧與社會進步的途徑 聯合國確定1999年為國際老年人年,主題是:"建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建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的重要前提是代際和諧。兩代人之間無論是社會的還是家庭內的,都要相互依存,相互幫助,以實現不同代人的共同利益。老年是人生的一個階段,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關心老年就是關心自己的未來。弘揚孝道正是實現代際關系融洽、老年人晚年生活幸福的重要途徑。在二十一世紀即將到來之際,提出孝道問題的目的在於喚起全社會的老齡意識,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實現社會進步。(作者為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人口統計調查室主任) 來源:來年服務網
㈢ 重陽節關注老人的社區活動方案
由於社區經費有限,我社區今年開展了,「慶祝重陽節,關愛老年人」主題聯誼活動回,
活動內容:一答是社區黨委書記致賀詞;二是由社區老年協會會長發言;三是由社區老年人文藝團體開展慶祝重陽節文藝表演,文藝表演活動主要由社區老年人自治文藝團體自排自演,現場精彩的演出得到了觀眾們的一致稱贊;四是為老年人煮長壽面,寓意讓老年人健康長壽。
效果很好。
㈣ 關於關愛空巢老人的活動模式與內容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增長的趨勢日益明顯,關愛空巢老人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出現在空巢老人中的問題也日漸突出。關愛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對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和人際關系、推動社會和諧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我社區逐漸步入老年人社區,空巢老人問題越來越突出,根據社區實際情況,社區婦聯決定開展「關愛空巢老人 讓愛揚帆遠播」的活動。
社區婦聯十分重視本次活動,專門成立「關愛空巢老人服務小組」來負責本次活動。組長由社區書記祁柱均擔任,負責整個活動的統籌規劃。副組長由婦聯主任祁麗雲擔任,負責活動的全面工作。服務小組的成員由計生服務組成員、團委志願服務隊隊員和社區辦工作人員組成,負責各項工作的具體實施。在成立服務小組後,我們立即開展社區空巢老人的調查,在各居民小組的配合下,對社區存在的空巢老人作登記存檔,作為日後開展工作的材料。
服務小組的隊員到超市選購了大米、食用油和新鮮水果。我們逐一到空巢老人家進行探訪。老人們對我們的到來感到非常開心,連連表示感謝。我們陪著老人們聊天,聽他們講過去的歷史,聽他們訴說自己內心的空虛,聽他們反映生活的困難,聽他們感謝當今美好的生活……在聊到興致高時,老人們手舞足蹈,甚是可愛。我們跟老人們談現今的民生政策,跟他們聊社會趣聞,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解開心結,快樂生活。他們表示,兒女不在身旁確實多了許多的牽掛和寂寞,不過兒女們也有自己的難處,自己也不能給兒女添煩惱。只希望兒女們多給家裡打電話,多回家看看、坐坐。服務組的成員把老人們的心願記下了,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會作進一步的溝通,一方面我們加強與老人子女的聯系,讓他們明白老人的心聲,一方面組織社工、志願者定期到老人家中探訪。
為了讓廣大老年人生活的充實、快樂,社區婦聯將定期在組織老年人活動,除了開展慰問活動還會舉行各類的文體活動,如老年人文化周末等等。社區婦聯將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為空巢老人帶去一份快樂,獻上一份孝心,送上一份關懷,讓他們感到溫暖。
我社區不斷探索解決關愛空巢老人問題,積極發揮各個部門的力量,共同關注空巢老人,既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的美德,也讓我們從中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奉獻愛。我們將會將這種服務精神一直發揚下去。
㈤ 關愛老人活動計劃
一、 活動主題:關愛老人,「心連心」弘揚中華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敬老院之行」
二、 主辦單位: 請自己擬定.
三、活動背景:
1.基本情況: 每個人都會老,通過策劃舉辦此次活動給敬老院的老人們獻上我們的愛心,呼籲更多人去關注老年人,敬老愛老,讓他們時時刻刻能夠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2.活動開展原因:為孤寡老人送溫暖;增加同學們參與社會實踐經驗與社會服務意識。貫徹實施我校的愛心教育方針。
3.增強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豐富同學們的業餘生活,為同學們在學習之餘提供社會實踐機會,為同學們了解社會,接觸社會,感恩社會打下了基石。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能號召更多的人關注社會。
四、活動目的、意義與目標:
1.目的: 慰問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給他們送去一份關愛和溫暖。在社會中體現江漢藝術職業學院的形象以及大學生的素質,達到社會效應。
2.意義:使孤寡老人們感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懷,同時提高我單位的知名度.
3.目標:讓老人們對演出節目感到滿意、對學生的服務感到滿意。
五、活動時間:未定
六、活動地點:某某敬老院
七、活動參與者:待定
八、活動宣傳
海報,宣傳欄,錦旗等等.。
九、活動所需物品
水果、鮮花、橫幅(含拉繩)、愛心小展板(含紙張、彩筆、貼字、花邊、彩色卡片等)、自願自備的個人禮品、相機等。
十、活動前期准備:
1.學生代表與敬老院有關負責人取得聯系,與其洽談具體的時間和相關事宜。
2.統計所有參加活動的人,並交代注意事項
3.確定好要表演的節目,並排練好所要表演的節目,做幾次適當的綵排。
4.准備好慰問品,包括自製小禮品和一些水果。
5.准備好工作證
備註:1)表演者准備好文藝節目,每個同學去收集一些適合老年人的生活笑話。
2)收集一些夏天的健康保健知識和養生之道,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小竅門。
十一、活動流程:
上午:
1.從敬老院有關工作人員處了解各位老人的性格特點,生活習慣和健康情況。
2.全體同學向老人們問好,送上誠摯的祝福。
3.獻上慰問品及自製小禮品。
4.安排學生與老人的互動,分開與老人們進行聊天、下棋等,各顯其能,達到讓老人高興的效果。
5.幫助老人打掃清潔衛生,晾曬被褥。
6.給老人們講講夏天的生活保健和養生之道,介紹一些方便實用生活小竅門和健康知識。
7. 聆聽。老人特別是革命老前輩自我回憶往事及才藝展示 (如果可行的話)老年人喜歡追憶年輕時代的往事,尤以大躍進及文革時期居多,也可利用此機會使同學們加強對歷史的了解。
中午:與老人們一起包水餃,並一起就餐。
下午:
學生才藝表演,進行聯歡會。適當讓老人們多參與,多表演節目。
1)歌曲加手語《感恩的心》;
2)有美術功底的同學為老人創作速寫畫像或設計漫畫造型;
3)樂器演奏,以口琴、二胡、手風琴、簫等老人可接受的為佳;相聲小品,盡量表演經典段子,少加或最好不加現代流行語;
4)如果有會京劇等戲曲的同學可演唱一段;(歌曲類應選擇老年人耳熟能詳樂於接受的)
全部活動結束後,活動參加者和老人告別,並合影留念,按原路返校,整個活動結束。
十二、注意事項:
1.集合必須准時,出返程中保持隊形,不得出現打鬧雜亂現象
2.著裝整潔
3.每個人必須配帶工作證
4.進入敬老院,見到老人一定要微笑打招呼,這是對老人的一種尊重與認可。
5.與老人交談時要盡量的去傾聽他們,要引導老人多講述他們的往事。
6.老年人多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活動時應注意不可有太大響聲,不可長時間吵鬧起鬨,盡量避免老人較大的活動及情緒波動,以避免老人出現身體不適。老年人在敬老院多存在孤獨寂寞感,交流時語言必須親切。由於代溝嚴重,老年人的許多生活習慣及言談話題與大學生當下習慣有較大不同,務必時刻保持「有興趣」
7.清掃房間時一定要將物品放回原處,不要改變它們的原來布局。
十三、活動經費預算:
從前面的信息和實際情況自己定奪.
如果覺得可以請給予好評,謝謝,畢竟打字很累的。呵呵。
㈥ 敬老院志願者活動策劃書
一、 活動主題:關愛老人,「心連心」弘揚中華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敬老院之行」活動 二、 主辦單位:江漢藝術職業學院教育系學生黨支部 三、活動背景: 1.基本情況: 每個人都會老,通過策劃舉辦此次活動給敬老院的老人們獻上我們的愛心,呼籲更多人去關注老年人,敬老愛老,讓他們時時刻刻能夠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2.活動開展原因:為孤寡老人送溫暖;增加同學們參與社會實踐經驗與社會服務意識。貫徹實施我校的愛心教育方針。 3.增強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豐富同學們的業餘生活,為同學們在學習之餘提供社會實踐機會,為同學們了解社會,接觸社會,感恩社會打下了基石。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能號召更多的人關注社會。 四、活動目的、意義與目標: 1.目的: 慰問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給他們送去一份關愛和溫暖。在社會中體現江漢藝術職業學院的形象以及大學生的素質,達到社會效應。 2.意義:使孤寡老人們感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懷,同時也使江漢藝術職業學院知名度得到提高。 3.目標:讓老人們對演出節目感到滿意、對學生的服務感到滿意。 五、活動時間:6月10日 六、活動地點:潛江市光榮院 七、活動參與者:教育系轉正黨員、預備黨員 八、活動宣傳 張貼海報:在香樟大道處放置展架並張貼海報,海報上可以展示原來去敬老院的圖片、故事等。 九、活動所需物品 水果、鮮花、橫幅(含拉繩)、愛心小展板(含紙張、彩筆、貼字、花邊、彩色卡片等)、自願自備的個人禮品、相機等。 十、活動前期准備: 1.學生黨員代表與敬老院有關負責人取得聯系,與其洽談具體的時間和相關事宜。 2.統計所有參加活動的人,並交代注意事項 3.確定好要表演的節目,並排練好````````````````````````````````````````````````````````````````````````` 參考自:172校園活動網 http://www.172xiaoyuan.com/cehuashu/ 精英入黨範文網 http://www.okjingying.com 原文地址: http://www.172xiaoyuan.com/cehuashu/xiaoyuan/2011/0226/5476.html
㈦ 怎麼寫一個去敬老院做公益活動的策劃方案
敬老院公益活動策劃書
一、活動背景
愛老敬老是中華民族傳承數千年的高尚情操,然而這一代的孩子從小都是被爺爺奶奶寵著長大的,很少會想到去關心老人們。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老人越來越多,而子女陪老人們時間卻越來越少,於是有更多的老人來到養老院。但是老人們最需要的還是親人的關愛。作為南京醫科大學的大學生,我們有責任傳承尊老愛老的高尚品德,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為此我們計劃在南京市敬老院舉辦關愛老人的愛心公益活動 。我們此次的活動雖然不能從根本上給老人們心理上的安慰,但是也可起到給老人關愛,陪老人解悶,給老人帶來歡樂的作用,把「健康從心開始,關愛生命,呵護心靈」這個理念貫徹到實踐生活中。
二、活動主題:傳播知識,奉獻愛心,傳承文明,回報社會
三、活動目的、意義和目標:
1、目的:慰問敬老院的老人家,給他們送去一份關愛和溫暖,給老人講解一些常見疾病的預防與護理工作,塑造南京醫科大學的良好的社會形象,展現我校學生的素質,並達到關懷老人的社會效應。
2、意義:使孤寡老人感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懷,快樂健康的度過晚年。
3、目標:讓老人們對我們的活動感到滿意,通過學生的活動得以慰藉老人們的心靈,為社會中敬老的良好風氣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活動安排:
活動前期准備:
1、聯系敬老院有關負責人,與其洽談具體的時間和相關事宜;
2、派人員到活動現場視察環境等情況,有必要的話對策劃書進行修改;
3、准備好活動中需要的物資,做好詳細的物品資費清單;
4、統計好參加活動的人數,在活動前所有參與者進行一次模擬培訓;
5、准備好活動中需要的內容,如歌曲,劇本,等。
(一)活動地點、時間:
時間:2013年2月1日下午2:30—4:30
地點: 南京市敬老院
(二)活動人員及安排:
1、負責人:
資金來源:學校社團贊助
活動對象:敬老院的老人
2、人員安排:
領隊:
活動主持:
活動指揮:
信息聯系人:
活動協助人員:
(1)場地布置:
(2)活動宣傳:
(3)道具准備
(4)後勤人員
(5)應急人員:
(6)場地清理:
(三)活動主要流程:
1、全體成員於13:00在學校集合完畢,由負責人張慧麗做簡要指導
2、布置好會場。14:00~14:40
3、小型見面會,介紹來意,開場白,向老人院負責人致意,向老人問好
4、活動內容:
(1)歌舞表演
(2)相聲小品表演
(3)衛生知識講解
(4)和老人聊心事
(5)陪老人回寢室
5、認真清理好現場後離開。
場地布置事項:
1、音響等活動設備的擺放(盡量與老人保持一段距離)
2、老人的位置安排(要讓老人坐的舒適,而且有利於活動的開展)
3、自帶筆記本電腦、相機。
七、活動注意事項:
1.活動中遵守安排,認真工作,切忌在院內大聲喧嘩,嬉戲打鬧;
2.各成員負責好自己活動前的一切任務,不可有誤;
3.在活動中要負責做好攝影工作,全程跟蹤,捕捉精彩瞬間。
4.各活動的成員要學會觀察老人的一舉一動,了解老人的心態,交談謹慎,交談中不要有提及相關老人的傷心事,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5.請各成員在活動中,要表現出良好的道德意識和行為修養,注意進場、在場、離場應有的禮節。
6.現場不要太過激烈,以免嚇倒老人,帶來不必要的影響。
xxxx年x月xx日
㈧ 關於關愛農村孤寡老人活動內容的方案
幫老人打掃打掃屋子,收拾一下,給老人洗洗頭,剪剪頭發,遇到用水不方便去給他們弄點水啥的,做點好吃的給他們吃吃,總之就是干點實事就行,好人好報。
㈨ 如何組織關愛獨居老人的活動
如何組織關愛獨居老人的活動
創業許多社區設有老人活動中心
去年8月至今,泉州市區西郊新村接連有3名老人在家中過世多日無人知曉。12日,記者調查了西郊社區獨居老人的生活現狀,探尋如何讓這些老人在物質和精神上得到關懷。
其實,獨居老人不論在城市和農村,都是一個普遍現象,不少社區都在探索更好地關愛獨居老人的方式,比如在社區開辦老年大學,設立日間照料中心,讓老人多出來走走,平時多安排工作人員或志願者入戶隨訪,關愛老人生活。相關部門更是提出,養老要多層次,多方面,全民行動。
城市 經常對老人入戶隨訪
鯉城區開元街道刺桐社區刺桐新村是公認的「老人村」,社區目前有老年人近900人,占總人口的23%,其中就有不少獨居老人,因此老年人服務也成了該社區工作的重點之一。
刺桐新村社區張書記介紹,獨居老人需要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關懷,為此社區一年裡至少會組織兩次免費體檢,同時社區還成立「老年大學」,每月各有兩次文化健康講座和戶外文娛活動,鼓勵獨居老人「多出來走走」。對於腿腳不便和不愛出門的獨居老人,社區也會定期安排志願者上門關心他們的生活,陪老人聊天。
而在鯉城區臨江街道伍堡社區,60歲以上老人約1100人,也占社區總人口近20%,獨居老人約有100多人,年紀大多在80多歲。書記康黎英介紹,沒有子女在身,年歲又大,獨居老人們的飲食起居是個問題。今年社區試點成立日間照料中心,由舊廠房改建而來,如今已是福建省首批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泉州市區唯一試點。在這里,不僅給老人提供一日三餐,還有各種活動供老人選擇參加。
此外,社區工作人員也會入戶隨訪,不時關照獨居老人的生活情況。不久前,社區里一位80多歲的獨居阿婆風濕病復發,難受得都哭了出來,社區工作人員知情後,第一時間幫老人到葯店墊錢買葯。像這樣的事情在社區常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