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年痴呆症狀
症狀一:記憶障礙
這種情況最開始會出現於早期的時候,患者可能在短短的十幾分鍾或者半個小時之前發生的事情,他就已經清不清楚了。很多患者都是反復回想很多次,還是記不得,拿什麼東西也容易忘記,經常會反復問一件事情,而剛開始很多人都簡單認為只是老人家記性不好,很容易被忽視掉。
症狀二:語言表達能力變差
很多時候患者說一句話,找詞困難,想說卻說不出來,有時候往往是病症中最早出現的症狀,經常嘮嘮叨叨,說半天也沒表達到自己想說的事情。這種症狀很多老年痴呆症的老年人都有。
症狀三:視力的改變
大部分的老年痴呆症患者,都是老年人,但是這種病症的早期及會有視力下降的問題,這種症狀包括看不清,或者不能准確地判斷位置。甚至有些患者還會在經常活動的地方迷路,而許多家屬會誤認為這種病可能是老人家年紀大了,白內障或者是視力下降。
症狀四:不認識人和物
不認識人是老年人群體中經常出現的症狀,如果沒有患上老年痴呆症,只是看不清楚,走近一點,他慢慢看,自然會知道是誰。可是患病的人,他是完全不認識人,而且對於很多物品也不知道其功能,和大多數人說的一樣,得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有點像小孩子。
症狀五:性格的變化
許多老年痴呆症的患者在前期的時候,都會發生很大的性格變化,以前可能比較溫和,慢慢的可能脾氣會比較暴躁、多疑。也有很多患者表現出沒有安全感的樣子,如果有出現這些情況,家屬們都要引起重視。
㈡ 什麼叫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又稱阿爾茨海默病(AD)
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
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為特徵,病因迄今未明。
老年痴呆一般來說大約分為三期
輕度痴呆期、中度痴呆期和重度痴呆期。
從中度往重度進展的過程中,出現情況的會急轉直下。會出現有被害妄想、被盜妄想,或被出軌妄想,也會有一些幻覺,由於這些妄想和幻覺會有一種恐怖感覺。
另外,老年痴呆的患者會有人格障礙,也容易出現易激惹。正是由於這些妄想、幻覺和易激惹的狀態,所以出現了罵人這種精神症狀。這些狀態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也有可能持續幾年。
所以老年痴呆的患者在急性期,在早期或在痴呆前期MCI階段、在輕度認知功能下降時期,就應該抓緊時間治療,防止它發展到中重度
㈢ 老年痴呆症能治好嗎
現在全世界的發展都是很好的,而隨之而來的問題也不少,畢竟發展就會有問題,尤其是老年人的問題,我們經常都會聽到老年痴呆啥的,很是麻煩,而很多人也疑惑著老年痴呆可以治好嗎?老年痴呆有什麼表現?一般來說是治不好的,有著比如健忘,還有記不得事的現象,我們來看看分析吧。
還比如可以早晨起來慢跑還有約上夥伴去看戲,喝茶,打太極啥的,都是很有幫助的啊,根本來說就是身體器官衰老了,但是也有保證自己的器官在活動著,不然真的會出問題的。
㈣ 年輕人得了老年痴呆症怎麼辦
不是老年痴呆,可能是健忘症健忘症的發病原因
你是否為了找鑰匙把家裡翻了個底朝天,結果發現它卻在自己手裡?你是否在走出家門時突然想起煤氣沒關?你是否到銀行取錢時卻發現密碼記不起來了?如果經常這樣你可能患上了健忘症。
什麼是健忘症呢?醫學用語稱之為暫時性記憶障礙。簡單講健忘症就是大腦的思考能力(檢索能力)暫時出現了障礙。因此症狀隨著時間的發展會自然消失。而有時看起來與這種症狀很相似的痴呆則是整個記憶力出現嚴重損傷所致。它們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疾病。
健忘症的發病原因是多樣的,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年齡,最近健忘症發病率有低齡化趨勢,但相對年輕人而言,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更容易患健忘症。人的最佳記憶力出現在二十歲前後,然後腦的機能開始漸漸衰退,二十五歲前後記憶力開始正式下降,年齡越大記憶力越低,因此二十多歲和三十多歲的人被健忘症困擾也不是奇怪的事。此外,健忘症的發生還有其外部原因,持續的壓力和緊張會使腦細胞產生疲勞,而使健忘症惡化。過度吸煙、飲酒、缺乏維生素等可以引起暫時性記憶力惡化。最近,專家也開始注意到,心理因素對健忘症的形成也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到醫院就診的健忘症患者有很多有抑鬱症症狀。一旦人陷入抑鬱症,就會固執地僅關注抑鬱本身而對社會上的人和事情漠不關心,於是大腦的活動力低下,而誘發健忘症。
從中醫角度來看,健忘症是氣不能均勻釋放所致。正所謂上氣不足。由於到腦部的氣不足,腦的血液量減少導致記憶力減退。有孕育經歷的女性有更多的體驗。據統計,健忘症患者中女性佔了60%,而家庭主婦80%以上有健忘症經歷。
健忘症的診斷
認真回答以下問題可以檢驗你是否健忘。
1、經常忘記電話號碼或人的姓名。
2、有時已經發生的事情,短時間內卻無法回憶起細節。
3、幾天前聽到的話都忘了。
4、很久以前曾經能熟練進行的工作,現在重新學習起來有困難。
5、反復進行的日常生活發生變化時,一時難以適應。
6、配偶生日、結婚紀念日等重要的事情總是忘記。
7、對同一個人經常重復相同的話。
8、不管什麼事做過就忘了。
9、忘記約會。
10、說話時突然忘了說的是什麼。
11、忘記吃葯時間。
12、買許多東西時總是漏掉一、二件沒買。
13、忘記關煤氣而把飯菜燒焦。
14、反復提相同的問題。
15、記不清某件事情是否做過。例如鎖門、關電源。
16、忘記應該帶走或帶來的東西。
17、說話時突然不知如何表達。
18、忘記把東西放在哪裡。
19、曾經去過的地方再去卻找不到路。
20、物品在經常被放置的地方找不到,卻在想不到的地方找到了。
回答了以上問題,可以大體知道自己的健忘程度。
1、(符合0—5個)正常。偶爾有些瑣事想不起來,這只是極輕微的記憶力減退,沒必要浪費時間來擔心這個問題。
2、(符合6—14個)輕微的健忘症。很多懷疑自己得了嚴重健忘症的人大多數處於這個階段。輕微的健忘症多數人都有,不必有太大的心理壓力,但應注意調整,戒煙酒,補充維生素。
3、(符合15—20個)嚴重的健忘症。應找專家問診,尋找恰當方法治療。
健忘症的預防與治療
治療健忘症沒有天然妙葯,需尋找發病原因,防患於未然或通過調整減緩症狀還是可以做到的。
1、勤於用腦「用進廢退」是生物界發展的一條普遍規律,大腦亦是如此。勤奮的工作和學習往往可以使人的記憶力保持良好的狀態。對新事物要保持濃厚的興趣,敢於挑戰。中老年人經常看新聞、電視、電影,聽音樂、特別是下象棋、圍棋,可以使大腦精力集中,腦細胞會處於活躍狀態,從而減緩衰老。此外,適當地有意識記一些東西,如喜歡的歌詞,記日記等對記憶力也很有幫助。
2、保持良好情緒
良好的情緒有利於神經系統與各器官、系統的協調統一,使機體的生理代謝處於最佳狀態,從而反饋性地增強大腦細胞的活力,對提高記憶力頗有裨益。
3、經常參加體育鍛煉
體育運動能調節和改善大腦的興奮與抑制過程,能促進腦細胞代謝,使大腦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延緩大腦老化。
4、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大腦中一貫存在著管理時間的神經中樞,即所謂的生物鍾,工作、學習、活動、娛樂以及飲食要有一定的規律,以免造成生物鍾的紊亂、失調。尤其要保證睡眠的質量和時間,睡眠使腦細胞處於抑制狀態,消耗的能量得到補充。
從飲食方面來講,造成記憶力低下的元兇是甜食和鹹食,而多吃維生素、礦物質、纖維質豐富的蔬菜水果可以提高記憶力。銀杏葉提取物可以提高大腦活力、注意力,對記憶力也有一定幫助。至於咖啡,它可以在短時間內使大腦興奮,如果需要我們集中注意力、記憶力做事,可以事先喝一杯咖啡。
5、摸索一些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
對一定要記住的事情寫在筆記本上或寫在便條上,外出購物或出差時列一個單子,將必須處理的事情寫在日歷上……都是一些可取的記憶方法。另外,聯想、歸類都是一些良好的記憶習慣。
其實,健忘症並不是可怕的疾病,但因為健忘而造成的憂郁、不安或自信心降低卻可能帶來更大的危害。我們認識了健忘症就應該正確地對待它,積極地調整自己,不要讓它來困擾我們的工作、生活。
㈤ 為什麼老年人容易得老年痴呆症
血管狀況會變差。
此外,還有一些痴呆是伴隨著帕金森病等發生的,就造成痴呆,專這種痴呆屬於神經變性病,屬有害蛋白積累就越多,也就越容易發病。
這有多方面的原因:
比如某些類型的痴呆,如血管性痴呆,年齡越大,患老年痴呆的風險越高引起老年痴呆的原因很多,但是總體來說,引起神經功能和結構的異常,年齡越大。
還有就是老年性痴呆,簡單來說就是有害蛋白表達的增加,基礎疾病的加重,由於各種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的積累,是由於腦血管病引起的,人到老年,梗塞或者狹窄都可以引起腦供血不足,積累起來,隨著年齡的增長
㈥ 老年痴呆又叫阿爾茲海默症,老年人應該如何預防老年痴呆
阿爾茨海默症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老年痴呆症,患者以老年為主,多集中在70歲以上。阿爾茨海默症的症狀主要表現在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下降、行為障礙等症狀,部分還會伴有營養不良、心力衰竭等病症,其病程時間較長,平均可在八年左右。目前為止,阿爾茨海默症還沒有好的治療方法。那麼,老年人該怎麼預防阿爾茨海默症的發生呢?
㈦ 老年痴呆怎麼辦
得了老年痴呆症,並非無葯可治,現代醫學著重於通過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減輕痴呆的症狀和進展。患了老年痴呆症的病人,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維生素補充劑、抗氧化劑,如銀杏葉制劑,維生素C、E,β—胡蘿卜素等。同時保持良好的心態,保證心理和精神狀態的平衡。堅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煙戒酒;適當鍛煉;健康平衡的飲食有助於疾病的防治,注意飲食多樣化,多食用蔬菜、豆類,水果及全穀物,宜少鹽少糖少油,減少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攝入等。葯物治療方面,輕中度老年痴呆可選用膽鹼酯酶抑制劑進行治療,包括多奈哌齊、加蘭他敏、利斯的明、卡巴拉汀;中重度患者可以選用高劑量的膽鹼酯酶抑制劑,或加用NMDA受體拮抗劑美金剛進行聯合治療;其他葯物如尼莫地平、銀杏葉提取物、維生素E、吡拉西坦、奧拉西坦等權衡利弊後可以適當選用。老年痴呆症雖然目前尚無逆轉病程的根治方法,但通過規范的葯物治療,加強生活護理,及綜合康復措施,可延緩病程進展,改善認知、精神、行為障礙,爭取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