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老年大學 > 餘光中是老人家的什麼人

餘光中是老人家的什麼人

發布時間:2022-03-01 02:41:16

Ⅰ 餘光中事一個什麼樣的人

年輕的時候,餘光中戲稱自己可以以右手寫詩,以左手寫散文。他對寫作四度空間的定義:詩、散文、評論和翻譯。對於每一項,他都有其獨愛之處,正如他所說:詩是我的妻子,散文是我的情人,評論和翻譯則是外遇!

餘光中的詩,有著很重的自我生命反思感,這表明他對生命的看重;偶有在遣詞造句上,用戲謔的手法表達內心感受,也許人生總要點平衡吧。早期詩中融匯了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的筆法。題材廣泛,風格屢變,技巧多姿。可能年事漸長,近期的作品都帶著些滄桑,但卻沒有使讀者閱後有感傷。

餘光中的散文,常是以自我為中心出發的。從不少文章中看到,他的「情」是處處留的。從小時啟蒙、至家人散落天涯海角、自己游歷住過的城鎮、執教的日子等,他都把心放下去了。常於文中,他誠實地向讀者傾心吐意:那段難忘記憶、那段人情、那段不舍等。青壯年時期的作品,如《逍遙游》、《望鄉的牧神》等卷章,氣魄雄厚,色彩燦麗,更被稱為余體。

餘光中的評論,正是見證他為人從不馬虎、萬事從謹的態度。因為他要求自己的評論文章以經驗為基礎,記下所見所聞所感,又用自己的感觸與悟解,令所論的主體帶著古典主義的明晰說理或浪漫主義的豐盈意象。

餘光中的翻譯作品產量極為豐富。有中譯英的中國現代詩、也有英譯中的英美詩歌、小說以至戲劇。他在教授翻譯時,他常主張要譯原意,不一定要譯原文。這使他譯作品帶著信實和忠貞的寓意。

Ⅱ 餘光中的四個女兒分別嫁給了什麼人

圖1:餘光中全家福

余先生四女依次為余珊珊、余幼珊、余佩珊、余季珊。長女珊珊定居紐約,是美國著名藝術評論家,次女幼珊在高雄中山大學任教,三女佩珊是留美行銷學博士,後在台中東海大學授課,小女季珊留法學廣告設計,餘光中所譯王爾德的《理想丈夫》,封面設計就出自她手。

《我的四個假想敵》太火,女婿反而被忽略了(不過也確實不出名)。

「敵人」最終攻佔了余家的後花園,四女均自由婚姻。三女余佩珊已離婚,再婚與否不詳。二女、四女均嫁給台灣人,不甚出名。

大女余珊珊嫁給粵籍美國人栗為政,此人有點來頭,曾任美國花旗銀行副總裁(右三)。

Ⅲ 南京校友追憶餘光中他是怎樣的人

南京校友深情追憶餘光中:不曾走遠的戀家「老學長」。

12月14日,餘光中母校南京五中的老師介紹餘光中為該校的題字。當日,著名詩人、作家餘光中於台灣高雄病逝,享年89歲。

上世紀80年代,南京五中籌建展廳,余老欣然應約命名,一取「鴻志廳」,再取「凌雲廳」,寄語學生鴻鵠之志、凌雲壯志、報福社會。

余老還常常通過電郵與母校互通近況,甚至十分了解學校「動態」。每逢學校大日子,他便親自寫祝福。2015年11月,遠在台灣中山大學的他,為母校70周年題詞:「我在母校所受的踏實教育,奠定了日後學問與寫作的基礎,此恩我永誌不忘。」

南京五中的師生們說,余老就像一位戀家、戀校的老學長。這位老學長走了,他在學校留下的處處「印跡」,他的話語精神,卻不曾走遠。

余老一路走好!

Ⅳ 尋常老人餘光中帶來哪些啟示

餘光中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24](梁實秋評)

餘光中以詩歌創作為主,復以散文及評論揚名。其詩作多發抒詩人的悲憫情懷,對土地的關愛,對環保的指涉,以及對一切現代人事物的透視解析與捕捉。作者自傳統出發走向現代,復又深入傳統。[20](中國台灣網評)

餘光中(8張)

從詩歌藝術上看,餘光中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詩人」。他的作品風格極不統一,一般來說,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

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且兼有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現代文學之精神,創作手法新穎靈活,比喻奇特,描寫精雕細刻,抒情細膩纏綿,一唱三嘆,含蓄雋永,意味深長,韻律優美,節奏感強。他因此被尊為台灣詩壇祭酒。他的詩論視野開闊,富有開拓探索的犀利朝氣;他強調作家的民族感和責任感,善於從語言的角度把握詩的品格和價值,自成一家。[25](人民網評)

餘光中是個復雜而多變的詩人,他寫作風格變化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中國整個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一個走向,即先西化後回歸。上世紀八十年代後,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愁詩,對鄉土文學的態度也由反對變為親切,顯示了由西方回歸東方的明顯軌跡,因而被台灣詩壇稱為「回頭浪子」。[26](中國台灣網評)

在新詩領域,餘光中是藝術至上的擁護者;而在散文中,他認為,通過教育的普及,在大眾化的基礎上,文學是有機會兼顧藝術化的。他將五四運動以來的散文,以口語入文的散文和大眾化劃上等號,而稱藝術化的散文為現代散文,意味著這類散文兼具現代人的生活內涵和創作形式上的現代手法。[27](中國新聞網評)

餘光中教授是一位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文學大師,以現代詩和散文享有盛譽。余教授的詩作多抒發詩人的悲憫情懷,對土地的關愛,以及對一切現代人、事、物的透視、解析與捕捉。此外,余教授還從事評論、編輯、翻譯,皆有傑出成就。余教授畢生創作、治學,誨人不倦,於藝文,於學術,於社會,貢獻深遠;哲人其萎,范典永垂。[7](香港中文大學悼文)

餘光中走了,在七十年的台灣文化史上,是一個時代的結束。從疼痛徹骨的遷徙流亡思鄉,到意氣風發的「希臘天空」的追尋,到回眸凝視決定擁抱枋寮的泥土,到最後在自己擁抱的泥土上又變成異鄉人,餘光中的一生就是一部跨世紀的疼痛文化史。[28](龍應台評)

餘光中先生才兼詩文,情系兩岸,學融中西,為人溫良敦厚,是中國當代文學燦爛群星之一。巨星殞落,我心悲傷。今夜星光,地久天長。[29](韓少功評)

Ⅳ 餘光中是什麼朝代的人和作品和簡介

  1. 餘光中是現代作家。

  2. 簡介:

    餘光中,1928 年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親原籍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1952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 LOWA )藝術碩士。先後任教台灣東吳大學、台灣師范大學、台灣大學、台灣政治大學。其間兩度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1972 年任台灣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1985年至今,任台灣中山大學教授及講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時間兼任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

    餘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至今馳騁文壇已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

  3. 現已出版詩集 21 種;散文集 11 種;評論集 5 種;翻譯集 13 種;共 40 余種。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詩集)、《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散文集)及《分水嶺上:餘光中評論文集》(評論集)等。

Ⅵ 說一下,餘光中是個怎樣的人

讀書少的人,讀一篇信一篇;讀書多的人,越讀越疑。

Ⅶ 餘光中是個什麼人

沒死
餘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於江蘇南京,在秣陵路小學讀書(原崔八巷小學)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後轉入廈門大學),1948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台,就讀於台灣大學外文系。1952年畢業。 1953年,與覃子豪、鍾鼎文等共創「藍星」詩社。後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返台後任師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任台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
詩集
《舟子的悲歌》,野風,1952。 《藍色的羽毛》,藍星詩社,1954。 《鍾乳石》,中外畫報,1960。 《萬聖節》,藍星詩社,1960。 《蓮的聯想》,文星,1964。 《武陵少年》,文星,1967。 《天國的夜市》,三民,1969。 《敲打樂》,藍星詩社,1969。 《在冷戰的年代》,藍星詩社,1969。 《白玉苦瓜》,大地,1974。 《天狼星》,洪範,1976。 《與永恆拔河》,洪範,1979。 《餘光中詩選(1949-1981)》,洪範,1981。 《隔水觀音》,洪範,1983。 《紫荊賦》,洪範,1986。 《夢與地理》,洪範,1990。 《安石榴》,洪範,1996。 《五行無阻》,九歌,1998。 《餘光中詩選第二卷(1982-1998)》,洪範,1998。 《高樓對海》,九歌,2000。 《藕神》,台灣九歌出版社,2008
散文及文藝批評文集
《左手的繆思》,文星,1963。
《掌上雨》,文星,1964。 《逍遙游》,文星,1965。 《望鄉的牧神》,純文學,1968。 《焚鶴人》,純文學,1972。 《聽聽那冷雨》,純文學,1974。 《青青邊愁》,純文學,1977。 《分水嶺上--餘光中評論文集》,純文學,1981。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洪範,1987。 《憑一張地圖》,九歌,1988。 《隔水呼渡》,九歌,1990。 《從徐霞客到梵谷》,九歌,1994。 《井然有序》,九歌,1996。 《日不落家》,九歌,1998。 《藍墨水的下游》,九歌,1998。 《連環妙計》,上海文藝,1999
翻譯作品
《梵谷傳》,重光文藝,1957。 《老人和大海》,重光文藝,1957。 《英詩譯注》,文星,1960。 《美國詩選》,今日世界,1961。 《英美現代詩選》,學生,1968。 《錄事巴托比》,今日世界,1972。 《不可兒戲》,大地,1984。 《土耳其現代詩選》,林白,1984。 《溫夫人的扇子》,大地,1992。 《守夜人》,九歌,1992。 《理想丈夫》,大地,1995。

Ⅷ 餘光中是一個怎樣的人

餘光中是一個珍惜時間,愛國,孝順的人。

Ⅸ 餘光中家庭成員簡介

餘光中,1928年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親原籍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1952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LOWA)藝術碩士。先後任教台灣東吳大學、師范大學、台灣大學、政治大學。其間兩度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學 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教授及講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時間兼任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 餘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至今馳騁文壇已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現已出版詩集21種;散文集11種;評論集5種;翻譯集13種;共40餘種。 餘光中的詩文創作及翻譯作品,祖國大陸有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廣州花城出版社、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安微教育出版社等15家出版社先後出版。余先生同時又是資深的編輯家,曾主編《藍星》、文星》、《現代文學》等重要詩文刊物。並以「總編輯」名義主編台灣1970?/FONT>1989《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共15冊(小說卷、散文卷、詩卷、戲劇卷、評論卷)。 餘光中在台灣與海外及祖國大陸文學界享有盛譽。他曾獲得包括《吳三連文學獎》、《中國時報獎》、《金鼎獎》、《國家文藝獎》等台灣所有重要獎項。多次赴歐美參加國際筆會及其他文學會議並發表演講。也多次來祖國大陸講學。如1992年應中國社會科學院之邀演講《龔自珍與雪萊》;1997年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其詩歌散文選集共7冊,他應邀前往長春、沈陽、哈爾濱、大連、北京五大城市為讀者簽名。吉林大學、東北大學頒贈客座教授名銜。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曾朗誦演出他的名詩《鄉愁》。由人民文學出版社與北京圖書目錄》,收錄《餘光中詩選》於其中。近年來,中央電視台《讀書時間》、《東方之子》等欄目專題向國內觀眾連續推薦報導餘光中先生,影響很大。 海內外對餘光中作品的評論文章,大約在一千篇左右。專論餘光中的書籍,有黃耀梁主編,分別由台灣純文學出版社與九歌出版社出版的《火浴的鳳凰》、《璀燦的五彩筆》;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餘光中一百首》(流沙河選釋)等5種。傳記有台灣天下遠見出版公司出版,傅孟君著《茱萸的孩子——餘光中傳》。其詩集《蓮的聯想》,1971年由德國學者譯成德文出版。另有不少詩文被譯成外文在海外出版。 餘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贊「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他是中國文壇傑出的詩人與散文家,他目前仍在「與永恆拔河」。呼吸在當今,卻已經進入了歷史,他的名字已經顯目地鏤刻在中國新文學的史冊上。
滿意請採納

Ⅹ 餘光中是什麼人

著名詩人

餘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於江蘇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後轉入廈門大學),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台,就讀於台灣大學外文系。 1953年,與覃子豪、鍾鼎文等共創「藍星」詩社。後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返台後任師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任台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當代著名詩人和評論家。

閱讀全文

與餘光中是老人家的什麼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帶孫子有什麼樣下場 瀏覽:637
農村殘疾人如何養生 瀏覽:961
山東榮成養老保險 瀏覽:594
關於現代孝敬母親故事 瀏覽:489
為什麼父母錯了總是不承認 瀏覽:686
老人什麼情況需要助聽器 瀏覽:741
女職工退休年齡推到55歲嗎 瀏覽:975
和50歲女人發生了關系 瀏覽:943
黃石老年公寓有哪些 瀏覽:75
泰州市老年活動中心春季招生 瀏覽:868
二零一六孝順二月二 瀏覽:904
常德市的農村養老金是多少 瀏覽:260
老人供什麼佛最好 瀏覽:583
老人用的放大鏡哪裡有買 瀏覽:667
怎麼只繳養老保險 瀏覽:440
60來歲的女人如何出家到寺廟 瀏覽:907
金華市孝順鎮人民醫院 瀏覽:21
關愛老人孝敬老人手抄報 瀏覽:671
70歲老奶奶抑鬱症活多少年 瀏覽:242
90歲老人腸梗阻症狀 瀏覽: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