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家裡的老人兒子不在家孫子是不是要去照顧老人
百善孝為先,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果老人的兒子不在家,孫子照顧是應當的,孝敬老人是每個人應該做到,不一定非得有義務才去做,孝敬老人每個人都會稱贊,如果不孝不光受到輿論的譴責,良心也會受到譴責。
㈡ 兒子在外地,老人孫子老人需要照顧,孫子有沒有義務照顧老人
從法律上來說,孫子不是老人子女,應該由老人子女養老人。但是,我國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習慣,如果父母在外不方便,孫子養爺爺奶奶的也大有人在。
㈢ 照顧老人是老人兒女的責任還是孫子輩的責任老人有好幾個兒女都不想照顧卻讓孫子輩照顧合理嗎
子女照顧應該是第一位的!
「讓兒女多陪陪父母吧!」東方民意樣本資料庫00638號成員承老先生留言說,希望社會能夠給上班族更多時間,讓他們常回家看看父母。承老先生今年68歲,是上海300多萬老年人中的一員。
調查顯示,有19.7%的子女有條件親自在家照顧老人。民調資料庫01026號成員張女士坦言,自己和母親生活在一起,「我爸爸走了以後我就把媽媽接過來,也能幫忙看看小孩,平時我們也能照顧老人。」張女士說。
不過更多的老人享受不到子女在身邊的照料。調查顯示,親自上門和打電話問候是當下子女與老人的主要交往方式,獲選率分別是34.5%和33.3%。
在無法親自照顧老人的情況下,僅有9.7%市民選擇雇保姆照顧長輩。民調資料庫00963號成員金先生稱,鄰居有一老人由保姆照顧。「我留意到,老先生每天就只是看電視,然後保姆做飯吃,很少見子女來看他,過節也就打個電話而已。」金先生說。
除得到更多關愛外,退休老人還希望醫療衛生保障更健全。參與調查的72位退休老人中,有62人希望針對老人的醫療衛生保障更健全。在所有580位被調查者中,希望健全醫療保障工作的人佔到89.0%。
㈣ 老人幫忙照顧孫子、孫女,是情分還是義務
結語:「老人幫忙照顧孫子、孫女,是情分還是義務」?從上述幾位老人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老人覺得他們願意幫忙照顧孫子、孫女,是因為情分,而不是義務。也有那不願意幫忙照顧孫子、孫女的,不過總歸大多數老人還是願意照顧孫子、孫女的。希望大家都能互相理解一下,老人在自己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少幫助年輕人搭把手照顧一下孩子。年輕人呢,要懂得感恩。老人幫你照顧孩子是出於情分才照顧的,希望當老人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你能好好對她說道理。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埋怨老人帶孩子帶得不好。人都是相互的,希望大家將心比心,多點理解與包容,一家人才能和睦幸福不是嗎?
㈤ 兒子棄老人不養要求孫子來照顧,這合適嗎
於情於理,那也是自己的長輩,百善孝為先。當然,如果孫子因為現實條件,無法照顧老人家,那另說,一般有能力,照顧自己的長輩,也不是什麼不合適之事。
㈥ 老人有義務照顧孫子嗎
沒有義務,國情是這樣,如果2個人都上班,父母就沒發帶小孩了,很多老人會幫忙帶帶
㈦ 老人伺候孫子的順口溜
帶孫苦中也有甜
辛辛苦苦幾十年
退休無事開心玩
兒子媳婦工作忙
只好又當保育員
老大照顧整三年
又迎二胎來床前
滿月毛娃如稚菊
嬌小花朵展眼前
點擊重新載入
捧在手裡像面團
柔柔軟軟惹人憐
時刻不離細呵護
夜夜五更枕難眠
雖然勞累心也甜
春去冬來又一年
寶貝健康我心歡
轉來扭去偎膝前
家庭和睦高歌贊
心中無怨天地寬
淡泊人生度天年
闔家幸福到永遠
一位老人在兒女家帶孫子感言:
點擊重新載入
是奶奶吧,沒人待見;
是主人吧,說了不算;
是客人吧,啥活都干;
是保姆吧,毛錢不賺;
是廚師吧,老吃剩飯;
是采購吧,自己掏錢;
是志願者吧,沒人點贊。
帶孫太辛苦
點擊重新載入
起早些吧,怕驚兒媳夢斷,
起些吧,又怕兒子抱怨;
飯做多吧,怕把東西作踐,
做少了吧,又怕肚子叫喚;
菜炒生了,兒媳只喊難咽,
菜炒過了,兒子嫌沒口感;
鹽放少了,孫子鬧騰味淡。
帶孫子的真實寫照
點擊重新載入
兒女在家,稍顯清閑,
兒女出門,感覺孤單;
串個門吧,全是生臉。
帶娃溜達,怕被拐騙。
自己有病,不敢言傳,
孫子感冒,趕緊住院;
端屎端尿,眼淚哭干,
累死累活,心有不甘。
中國爺爺奶奶的心聲
點擊重新載入
當年生子,滿心喜歡,
指望養老,卻成丫環。
住在他家,千難萬難,
不如自家,自由隨便。
想的開的,世界走遍,
想不開的,永遠受難!
難怪有人,總結箴言:
養子養孫,活該犯賤!
㈧ 老人照顧孫子,這是應當的責任嗎
不是應該的!
親屬之間有互助的義務!年輕人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老人如果有時間是可以幫助子女照看孩子的;但作為子女不應該把老人幫你照看孩子看作是應該的、必須的義務!
這個問題在當今社會的青年人當中,存在誤區!
㈨ 60歲左右的老人沒時間伺候父母,卻忙著照顧孫子,合適嗎
從孝道上來說,這種做法確實有點不合適,畢竟5000多年來,我們強調的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美德就是“百善孝為先”,顯然這些60歲左右的老人沒有做到這一點。
一:父母在,盡孝道,天經地義。我相信很多人都有看過“媽媽洗腳”這個微公益廣告,在廣告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顫顫巍巍的孩子,端著一個和自己身體不相匹配的腳盆,跑到媽媽的身邊去給勞累一天的媽媽洗腳,只為了表達自己的孝心和對媽媽關心,試想一下,一個小孩子都知道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孝敬父母,難道活了60多歲的大人,不知道這個道理嗎?所以在我看來盡孝道根本就沒有年齡的限制,只要父母在,我們就應該履行盡孝的義務,可以說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我承認這種情況確實存在,大家也很難,有的時候顧及不過來屬實很正常,但是我要說的是照顧不過來完全可以想其他的辦法,比如說把父母送到好一點的養老機構,讓這里的工作人員代替自己去照料父母,這樣一來既不耽誤照顧孫子,父母也可以生活得更加的舒適。可惜的是這么做的人不多,也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想的,或許是礙於面子吧。
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在對待老人這件事情上,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觀。比如我們老了以後遇到同樣的情況,既需要照顧孫子,又有父母需要照料,這個時候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堅守自己的底線,把盡孝這件事情放在第一位,先把父母照顧好,再去考慮其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