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些老人喜歡說子女的壞話,從心理學方面該怎麼解釋
為什麼有些父母喜歡對孩子進行嘲諷,這樣對他們有什麼好處嗎?觀點1:父母對孩子冷嘲熱諷,有幾種情況:
他們從小就是被他們的父母這么對待的,他們不知道還有其他的方法,而且他們自然就這么做了,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嘲諷。
TA理論中,父母處於「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也不好」的心理地位。如果父母認為孩子做不成事,會用嘲弄孩子的方式,讓自己感覺良好,把「不好」投射到孩子身上。
他們想借嘲諷孩子,刺激孩子,激發孩子的鬥志,不過這幾乎是天方夜譚,不可能達到的。
憎恨孩子,讓孩子感覺自己愚蠢。如果孩子的父母在恰當的時機生了孩子,並不想要這個孩子,或者他們憎恨這個世界,對孩子沒有愛,什麼都可以做得出來。
父母這么做有什麼危害呢?
傷害親子情感,拉大親子之間的心理距離。
阻礙親子溝通,讓孩子懼怕跟家長溝通,受了委屈也不敢爭辯。
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父母對子女冷嘲熱諷,從自體心理學角度來看,是家長把「瞧不起」投射到孩子身上,其實是家長自己自卑,瞧不起自己。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家長認識到自己與孩子的互動模式,增強自己的自信心,接納自己不完美的一面,才能接納孩子的不足,面對孩子的不足,並想辦法幫助孩子提升而不是只是冷嘲熱諷。
觀點2:個人認為, 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父母的原生家庭的影響, 也就是說, 父母小時候也是這樣被冷嘲熱諷過來的,這種育兒理念根深蒂固!
2,父母個人修養的問題, 平時說話也是這樣的一個調調!
3,父母有時情緒控制不當而導致的!
觀點3:首先,父母對子女冷嘲熱諷絕對不利於子女的成長!所謂恨鐵不成鋼,並不是說冷嘲熱諷一下就能讓孩子成鋼的。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價值觀的扭曲。
其次,父母之所以冷嘲熱諷,來自不合理的比較。總是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好,看到自己家孩子的差。孩子總是比人家的好,就是因為只看到了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和自己家孩子的缺點。
再次,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越來越差,急功近利、要求過高、不遵循孩子發展的規律,唯成績論,言必稱學習等等都容易讓孩子失去信心或者產生叛逆心理,這時候,家長就冷嘲熱諷。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最後,客觀正確地看待孩子的現狀,允許失敗、承認差異,以欣賞的眼光去對待孩子,我相信,家長變了,孩子也就變了!
❷ 老人突然脾氣暴躁,經常打罵孩子,是不是病了
如果腦萎縮或者老年性痴呆目前沒有特殊治療方法。可以服用腦蛋白水解物和腦復康片預防加重。很難根治。 查看原帖>>
❸ 家裡老人經常呵斥孩子,雖然我覺得不好,但是說了也改不了啊,又不能斥責老人。現在孩子已經皮了,你怎麼
挺不容易的!
首先,你有多想改變和把你的孩子教育好?為了教育好,你願意付出怎樣的行動?你知道你孩子的培養方向嗎?或者是引導的方向。她要去到哪裡?
歲數多大也是一個關鍵。
不管怎樣,先給孩子真誠的道歉吧。坦誠的談話,說明你的擔心,你相信她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她就是。你真正的內心相信她是怎樣就是怎樣,相信他是叛逆不聽話她就會是,內心相信她是懂事勤奮的她也會是。關鍵是你有多堅定的相信,就像相信你自己和相信你自己一樣,每次你有多堅定?
❹ 87歲的老人總是惡魔一樣罵自己子女是怎麼回事
這怕是老人得了老年痴呆之類的疾病 他自己控制不住的 做兒女的多份理解和關心
❺ 家裡老人脾氣不好,總是訓斥孩子,應該怎麼辦
老人來都這么大年紀了,讓他把脾自氣改掉也不容易,相信老人也不是無緣無故的就訓斥孩子的,與其想著如何讓老人改變,倒不如讓孩子學著懂事,告訴他爺爺奶奶年紀大了,脾氣不好,但爺爺奶奶是愛他的,讓他盡量少讓老人家著急,多哄哄他們開心。這樣,孩子即使再受到訓斥,也能體諒了。
❻ 老人老喜歡罵人,罵兒子,罵女兒,罵兒媳婦
你好,
到到底村委,去告她,這樣大逆不道的行為,還有你的哥哥,難道是木頭,自己母親有病也不管。
❼ 老人總罵兒女
人老了,覺得自己沒用了,成了兒女們的累贅,為了尋找存在感,他們會故意給兒女找茬。但這恰恰表明他們是渴望親情,渴望像以前一樣被兒女們依賴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老的一天,等到你們老了,也就知道老人的心思和煩惱了。所以,遇到什麼事多與老人商量,讓他們覺得自己還有價值,心裡就不會空虛和失落,也就不會再給你們找事了。你說呢?
❽ 現在的農村老年人為什麼動不動就罵子女 我老家是農村的,我一直不明白一個問題,現在的年輕人都在外面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你的壓力很大。老人家身體都還好,照顧自己沒問題。那就沒必要住在一塊兒。孩子要是實在忙不過來可以找個鍾點工。老人很愛孩子,可以帶孩子去看看大人或吃頓飯,言語間不和就放下東西走人,能談來就多坐會兒。你很有本事沒本事還又是房又是車的。大人們是教育方式老舊,只會施加壓力。想讓你更出色。理解理解他們吧!你也有孩子了,當他上學的時候當他和孩子鬧矛盾的時候……記得多些耐心多鼓勵,恨鐵不成鋼的心理讓大人們失去理智,暴躁責罵成了習慣。人往往會把上一代給的壓力施加在下一代身上。其實大人們也在成長,需要更多的磨合慢慢的他們就懂了!
❾ 老人經常吼孩子怎麼辦
最近我發現,我的媽媽似乎脾氣不太好,動不動就會吼孩子。結果,現在寶寶不喜歡她帶,總是喜歡粘著我。我知道這樣對孩子不好,孩子現在已經有自主意識了,而且容易模仿他人。但是,我卻沒辦法和我媽媽溝通,媽媽似乎不聽我的,她總是跟我說:「寶寶多調皮,多搗蛋。」哪怕我說得再有理,媽媽也覺得我是在埋怨她,因此脾氣更加不好。有時候,公公婆婆也會埋怨我媽媽,對媽媽的行為指指點點,我夾在中間也不好受,哪孩子外婆也沒有辦法,真不知道該怎麼辦好? 一位苦惱的媽媽 一位苦惱的媽媽:其實你根本沒有必要過於苦惱。一般來說,養兒育女階段是家庭矛盾最多的階段,家庭中的所有成員都要學會理解他人和忍耐。一定要學著把大事化小事,小事化無事,盡量避免家庭矛盾在孩子的心裡留下陰影。對於老人帶孩子的問題,我想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不管老人帶得怎樣,你應該學會感恩。孩子是我們的孩子,我們自己帶孩子是天經地義的,而老人沒有替我們帶孩子的義務。如果她們願意替你帶孩子,那是你的福氣,因此,我們當小輩的首先要有感恩的心理。試想一下,如果她們不替你帶,那你能夠正常工作嗎?所以,要改變老人,首先要改變你自己,多點寬容,多點感恩,既然讓她們帶了,不要顯示出不放心,或者嫌她帶得不好的想法。也許你會覺得,問題其實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多。 其次,及時緩解老人的不良情緒。老人由於正好處於更年期,脾氣本來就容易大,吼孩子也非常正常。而且,在中國的國情下,還是以婆婆帶孩子為主流思想,如果你的母親願意替你帶孩子,你就不要指責她這不是那不是,尤其是你的公公婆婆更不能埋怨你的母親,這容易讓你母親覺得幫你帶孩子真是吃力不討好,沒人感謝她反而招來那麼多人的埋怨。這時,你母親更容易出現把不良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的情況。這方面,你沒有及時發覺你母親的異樣並開導你母親,是你這個當女兒的失職。因為你自己應該調整觀念,多感謝母親,而不是一點小事就埋怨她,當你母親情緒不好時,陪你母親聊聊天,了解一下她心中的想法。有誤會的及時解除,有思想包袱的及時開導。公公婆婆方面,最好讓你老公出面跟他們溝通,要讓你的公婆明白一個重要的原則:不能漠視孩子外婆的辛苦付出,而只抓住偶爾的小差錯,畢竟,功大於過,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如果無法改變你公婆,不如請個鍾點工來緩解你母親的勞累,這樣,可能會緩解你母親的情緒。你肯定聽過「婆婆媽媽」這句話,媽媽和婆婆在一起終究會產生矛盾的,而且,多人帶孩子容易出現責任分散,出問題時互相埋怨互相指責。那麼,不如讓她們分開,讓一個人來負責帶孩子。總之一句話,作為小輩的你們和作為外人的你公婆,都沒有權利埋怨和指責你母親。 再次,與老人溝通一定要講究方法和技巧。盡管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受到科學的養育,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以科學養育的方法來壓服老人。老人雖然觀念陳舊,但她畢竟養育了你,在老人自己看來,她是有經驗的。因此,與老人溝通不但要看老人的心情,也要說得委婉一些。而且,老人那時的育兒理念與你現在的育兒理念差別非常大,雖然我們提倡的是正確的,但是,不要過多斥責她們那代做得不好。你只需要在老人做得好的時候表示一下感謝,老人會慢慢被你引導到這個方向去的。個人的建議,在老人心情好的時候,尤其是在孩子有進步的時候,不論是誰的功勞,你都可以歸功於老人,感謝她的付出讓孩子表現越來越好,同時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老人能夠配合你一下。當然,你可別期望老人會馬上執行你提出的要求,你必須給老人一個較長的時間來適應,同時,你自己也要努力去做,不要因為有老人帶孩子,就推卸掉了當父母的責任。值得注意的是,不管你需要與老人溝通關於孩子的「什麼重要問題」,你在態度上都不要過於重視孩子,而過於指責老人。在老人看來,她曾經也非常疼愛你,但你一旦為人父母,卻忘記了如何尊重父母,眼中只有孩子了。這種感覺對於老人來說都會讓她們傷感好久。所以說,為人子女,一定要重視父母的心理,孝敬父母不僅僅在物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精神方面。 最後,與老人溝通功夫在平時。如果是為了某事與老人去溝通時,老人往往會有戒備心理。她想著你是不是又要對她進行洗腦了。如果你平時多關心老人,尤其是關心老人內心和情感,老人感受到你的關心,更會在孩子身上付出。平時也可以購買一些老人需要的,或者她非常想要的東西送給老人。如果經濟允許,最好每個月支付給老人一定的養育孩子的報酬,雖然有些人認為給錢太俗,但是,最起碼,固定地給老人報酬,是對老人辛苦付出的一種認可。 原則是這樣,但沖突肯定還是會有的。因為雙方都不可能是非常理性的人,總有可能被煩心的事所牽住,因此,互相理解,做小輩的尤其要感恩父母,平時多孝敬老人。老人跟孩子一樣,其實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關心。你真正關心她,她付出也是非常情願的。
❿ 為什麼家長一般打罵孩子的時候,老人都看不下去
有種親叫隔代親,可以以大人們的吐槽開始說一下,帶孩子回家看老人,最害怕孩子鬧,因為自己真的很容易忍不住去伸手打孩子,然後挨打的就是自己了。
當著老人面打孩子會面臨什麼局面,父母現身說法
月***蝶:年三十回老家,兒子皮打碎了碗,被老公打了一巴掌,然後老公公生氣了,打了老公一巴掌,然後太公公生氣了,拄著拐杖怒吼一聲,然後……大過年的,4歲的兒子跪在牆角,30歲的老公跪在兒子旁邊,55歲的老公公跪在老公身邊,一起聽82歲的太公公訓話。
醉***7:我都不能嚴厲一點對我女兒,今晚剛跟我婆婆幹完一架,就因為我女兒不好好吃飯 要玩玩具,我讓她吃完飯再玩,我女兒哭了,我婆婆馬上給她拿玩具給玩,我阻止她然後就幹了一架。
百***9:我也討厭我公公婆婆在我教孩子規矩的時侯來護著,合著久他們是親的,我這個當媽是後媽一樣,說了很多次都不聽,現在就直接干,直接告訴他,你們把他慣壞了,你們倒是走前頭了,坑的不還是我和你兒子,你要實在是看不慣就回去,別一起住著,省的老的少的都不開心,每天都一地雞毛的?
千***7:哪個爺爺奶奶不疼孫子,就你父母疼?
權力的丟失
老年人社會掌控感越來越薄弱,不像年輕人對這個而社會有支配的權利,金錢經濟等事物還要靠他人去支配,可他們還是一個獨立的人,人是有掌控感需要的,通過控制孫輩,而實現對這個家庭的掌控,但這種掌控並不是主要目的,老人的主要目的還是掌控孩子的父親母親。隨時看著這個小孩,就要隨時要和小孩建立一種親密的關系,就可以實現彌補心理這個缺失了。
老人這種心理狀況下是很可憐的,做子女的應該予以理解,教育孩子不要當著父母的面就好,尤其避免婆媳沖突。
孫輩是老人心理的安慰
在社會中流傳著這樣的一種說法:老年人如果被小孩子喜歡,他會更長壽。
這導致了有些老年人一旦發現很小的小孩子或者小嬰兒見他哭,他心裡邊就犯膈應,其實是種恐懼的表現。
其實這種恐懼感說白了是對死亡的一種恐懼,一般情況下,老年人因為有這種的心理,也就更願意接近孫輩,
如果孫輩跟他好,在潛意識裡面都會感覺到自己的壽命會延長的,這也是一種心理安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