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徐秀娟的資料
1964年10月,徐秀娟生於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扎龍屯的一個養鶴世家。她爸爸是扎龍保護區一位鶴類保護工程師,媽媽也曾在扎龍保護區養鶴10年。徐秀娟小時候常幫著父母喂小鶴,潛移默化中也愛上了丹頂鶴。
1981年,因當地中學高中停辦,17歲的徐秀娟到扎龍自然保護區和爸爸一起飼養鶴類,成為我國第一位養鶴姑娘。她很快就掌握了丹頂鶴、白枕鶴、衰羽鶴等珍禽飼養、放牧、繁殖、孵化、育雛的全套技術,她飼養的幼鶴成活率達到100%。她的出色工作得到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阿其波爾德博士的稱贊。
1985年3月,徐秀娟自費到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系進修。盡管學校考慮到她的實際困難,為她減免了一半學費,她仍然吃不起一天6角錢的伙食,一直靠饅頭就鹹菜維持每天的緊張學習。第二學期,因交不出學費,生活又難以為繼,她曾背著老師和同學,數次獻血換來一些錢來維持學業。後來,她又決定把兩年的學業壓縮在一年半內完成。經過艱苦的努力,最後考試11門功課中10門功課成績為「優」或在85分以上。這期間,她還自學了英語。她靠獻血換錢的事,是她去世後,人們在她用英語寫下的幾頁日記里發現的。
㈡ 莫愁街道的區劃調整
2007年7月,莫愁辦事處由11個社區居委會調整為9個,其中鳳凰二村居委會和鳳凰新村居委會合並調整為鳳凰二村社區居委會;鳳凰三村居委會、鳳凰西街中段居委會和海棠里居委會合並成立鳳凰西街社區居委會;原鳳凰西街居委會(鳳凰西街89-1號)改名成立西城嵐灣社區居委會;新成立蘇城苑社區居委會(由蘇城南苑和蘇城北苑兩個小區組成),其它居委會不變。調整後的社區居委會為:莫愁新寓社區居委會、鳳凰二村社區居委會、鳳凰街社區居委會、鳳凰西街社區居委會、西城嵐灣社區居委會、 教工新村社區居委會、鳳凰花園社區居委會、華陽佳園社區居委會、蘇城苑社區居委會。 社區東臨秦淮河畔漫城公寓,南至漢北街、鬱金街,西到北圩路,北至鳳凰西街,面積0.223平方公里。有住宅樓50幢,
3500戶,人口約8700人,其中低保家庭223戶,人口499人。2007年7月,原鳳凰新村社區撤銷、與鳳凰西街部分住戶和鳳凰二村合並,更名為鳳凰二村社區。駐地單位有方源工程監理公司、莫愁新寓小學、莫愁幼兒園等。2006年創建為區三星級文明和諧社區。 社區地處漢中門外,是河西通往城中區的結合部,東至北圩路,南到漢中門大街,西到江東北路,北至鳳凰西街,面積0.338平方公里。住宅樓98幢,居民3417戶,人口19000多人,其中常住人口13000人,流動人口6000多人。2007年7月,海棠里小區、鳳凰三村小區和鳳凰西街中段小區合並,組建成如今的鳳凰西街社區。2007年,被評為江蘇省充分就業社區。
2007年,社區堅持和鞏固原海棠里社區的民主自治模式,為居民做8件實事:聘請門衛,加強治安防範;對停放車輛實行收費管理;自籌2萬多元,分兩期為小區安裝路燈;春、冬兩季小區補種花草苗木,綠化、美化社區;成立10個民間組織,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建立社區黨員、居民自願組成的兩支義務巡邏隊,加強治安管理;舉辦老人節慶祝會,堅持上門、到醫院看望生病老人,為去世老人送葬。 社區東近秦淮河,南靠漢中門大街,西至漢北街,北臨鳳凰西街,面積0.542平方公里。居民3343戶,8695人。1958年建居委會,以駐境內鳳凰庄得名。2000年3月成立社區。駐區單位有鳳凰街小學、致遠中學、蘇果超市漢中西路店、農業銀行雨花支行、漢中門派出所等。
鳳凰街84號的姚秀英是一位普通的婦女,多年來堅持為部隊官兵做鞋墊過萬雙,送往武警江蘇總隊二支隊、舟橋旅等20多支部隊。她十年如一日的擁軍之舉,被親戚、鄰居樹為學習的榜樣,做鞋墊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她用自己朴實而真摯的行動,贏得部隊官兵的尊敬。先後被評為市雙擁先進個人、老有所為先進個人、關心國防好公民等。鳳凰街社區72歲的老人包洪,花了整整一年半時間,用1301塊雨花石拼出50項奧運會競技項目圖案,得到許多媒體及居民關注。
包洪的作品陳列在一個個白色的塑料盒子里,盒子里鋪著一層黃沙,黃沙上面用雨花石拼成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奧運會競技項目圖案。有跳高、羽毛球、籃球、賽馬等,最讓人嘆為觀止的是「馬術」這件作品,馬拼得惟妙惟肖,就連馬腿上的細微動態都被他用石頭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嘖嘖稱奇。 社區東起鳳凰東街2至64號,南至鳳凰西街1至104號,西至北圩路、嫩江路與龍鳳花園交界,北至龍園南路,轄區面積1.113平方公里,有西城風尚、曲水文華、樹客、花開園、四季園、杏聚村、西城嵐灣、鑫宏花園8個新型小區。居民3768戶,8666人。
2007年7月,社區更名為西城嵐灣社區居委會。居民中知識分子較多,絕大部分為教育和醫務工作者。主要單位有江蘇省水利建築工程一分公司、南京市二十九中石城分校、清涼門大街蘇果超市等 。 社區位於莫愁街道的東北面,東至湛江路,南起漢中門大街,北靠清涼門大街,西臨江東北路,佔地1.01平方公里。居民3589戶,7710人。社區內有鳳凰花園城(含靜幽園、福安園三個園)、丁香園、匯賢居、千秋情緣4個小區,共7個園區。1995年建居委會,以鳳凰花園城得名。原屬江東街道,2003年底區劃調整,劃入莫愁街道。主要單位有江蘇省監獄管理局、南京市花卉市場、琅小分校(漢口路小學)、江蘇省環保廳、省武警指揮中心、桂花鴨集團公司、江蘇郵政迅達分公司、南京油運分公司等。社區自發組建的腰鼓隊、合唱隊、樂鳳凰藝術隊、健身秧歌隊等民間團隊,活躍在社區文化生活的各個角落,積極參與社區重大節日慶典活動。2007年,樂鳳凰藝術隊編演的舞蹈《高原紅》被選中參加鼓樓區第五屆文化藝術節廣場演出,受到好評。健身秧歌隊編演的《中國的大舞台》參加南京市「紅色經典」大型歌曲演唱會的演出,並為於淑珍、鄧玉華等歌唱家伴舞。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共有1000人次參加社區文體活動,群眾參與率達到90%。
社區有流動人口約4500人,人員成分復雜,面臨的法律問題多。2007年,社區每月定期給居民以及外來人員上一次法律課,每月出一期法律援助內容的宣傳欄,並以「給居民的一封信」的形式在社區67棟住宅樓每個單元進行發放和張貼,留下聯系電話,讓廣大居民深入了解法律援助制度的內容,拓展扶貧、濟弱、助殘等法律援助渠道。全年以法律講座形式向居民及外來務工人員上法制課12次,參學人員達500多人次,解答法律咨詢50多人次,發放法律援助知識材料700餘份,成功承辦法律援助案件7件,協助片區承辦法律援助案件6件,收到較好的效果 。 社區東至嫩江路,南臨清涼門大街,西至湛江路,北至龍園南路。由蘇城北苑、蘇城南苑、龍鳳花園、金信花園4個住宅小區 80
棟中高檔住宅樓組成,面積0.297平方公里。居民3397戶,10252人。2007年7月成立。社區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樓宇整齊,基礎配套設施齊全。有南京市公安局公共交通治安分局、南京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察支隊、七加一超市、力聯陽江幼兒園、交通銀行、陽澄湖大酒店、塞天皇星娛樂中心等單位,是集教育、金融、文化、餐飲於一體的綜合性社區。
蘇城苑社區居住人群以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企業家、白領階層和離退休老幹部為主。社區黨支部組織黨員志願者、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組成的流動服務站,定時、定點深入到各小區為轄區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務,讓居民不出小區門便能解決生活小問題,得到社區居民一致認可。同時,社區以開展豐富多彩的各種活動為切入點,積極培育民間組織,成立老年健身表演隊、中老年健身舞蹈隊、回春健身操隊、社區合唱隊等社區群眾組織,豐富社區文化生活。2007年暑假期間,組織社區中小學生60多人次,先後開展法律知識輔導、書畫比賽、「七彩的夏日」夏令營等活動。在老人節前夕,社區舉辦以「發展老年事業,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夕陽紅大型廣場文藝演出活動,為社區80多位老人每人送一個蛋糕,向他們祝賀節日,讓老人們深受感動 。
㈢ 齊齊哈爾哪個區最優越。最美好
建華區
近年來,齊齊哈爾市建華區路寬了,樓多了,環境美了,社區服務功能更完善了。這一切變化,讓鶴城人尤其是那些在外多年的鶴城人感慨萬分。
社區雖小,可關系著千家萬戶,關系著黨和政府各項民生工作及惠民政策的實施、落實。建華區委、區政府把社區建設列為區委、區政府改善民計民生的「六大工程」之一,從社區建設抓起,謀劃民生大藍圖,促進區域經濟實現大發展。
在開展「三進三幫」主題實踐活動中,建華區24位副區級以上領導和39家單位、部門與全區44個社區結成「幫扶對子」,加強對社區建設的指導、幫扶,並實施選拔優秀副科級後備幹部掛職社區第一書記試點工作。通過民主選舉、公開招聘等方式,建華區把一大批年紀輕、有文化、懂業務、善管理、講奉獻的社區工作者充實到社區組織中來,使全區社區工作者隊伍的年齡結構、文化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區144名社區幹部,平均年齡41歲,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佔49%。不斷改善社區辦公條件,全區5個街道辦事處全部實現了樓房化辦公,擁有綜合性、多功能的社區服務中心7個,69%的社區居委會擁有辦公用房。區委、區政府對街道社區推行「三放」、「六進」工作機制,極大地豐富了社區服務內容,強化了社區服務功能。目前,全區社區有便民利民服務網點4000多個,街道衛生服務中心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1個,老年公寓、托老所等敬老服務實體40多個,殘疾人康復中心6個,社區文化廣場33處,社區文體活動隊伍20餘支。
今年3月初,建華區組成考察團遠赴南京市和許昌市學習社區建設先進經驗,並與我市社區建設先進縣區對比,找到自身不足,把社區建設「管理有陣地、服務有載體、活動有依託、工作有平台」作為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目標,用新機制努力開創工作新局面。
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資金保障,建華區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社區建設投入機制,通過向上爭取、政府投入、轄區單位資助、居民群眾自籌等多種途徑,加大福利性、公益性社區事業建設投入,解決社區服務基礎薄弱,資金、場地短缺等問題。建設街道高爐一社區在區財政局的幫扶下,解決了多年流動辦公的問題。按照區里的目標,2009年到2010年,全區社區服務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約1200萬元,區政府每年在安排年度財政預算時,按不低於200萬元額度安排社區建設投入和獎勵資金,並逐年增加,力爭三年建設城市達標社區35個,徹底消除城市社區辦公用房的空白點。
社區服務功能的不斷完善可以滿足居民的切實需求。建華區把服務基礎較好的社區工作重點,放在推進社區服務的市場化和逐步形成社區經濟產業化發展的路子上;對正逐步展開服務的社區,把保障社會特困、特殊、優撫「三大群體」基本生活作為工作重點,並逐步向便民利民方向發展。卜奎街道辦事處的各個社區與解放門老年公寓等服務機構簽訂了服務合同,開設家政服務、義工服務、代收費服務等30個服務項目;王仔花苑社區創建了母嬰服務中心,為轄區內母嬰護理提供一條龍式的專業護理服務。
如今,社區建設這項凝聚人心、溫暖人心、穩定人心的民生工程,正在建華區如火如荼地開展。
㈣ 80年代的電影,好像是丹頂鶴的事,兒童片。誰知道叫什麼名字。謝謝
飛來的抄仙鶴 Fairy Bird (1982)
導演:襲陳家林 主演:張偉欣 王尚信 孫才華 ...
"以養鶴、捕魚為生賀鳳翥夫婦,勤勞善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收養了一名男嬰,取名「小翔」。撥亂反正後,芭蕾舞演員白鷺,為體驗生活來到這里,並住在賀鳳翥家中。在與小翔的接觸中,白鷺認出小翔就是自己正在尋找的失去8年的獨生子,她無比激動和...
㈤ 徐秀娟 灰椋鳥
灰椋鳥
早就聽說林場的灰椋鳥多。我想,灰椋鳥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遠遠望去黑乎乎的,有什麼好看的呢? 可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了關於灰椋鳥的電視錄像,就再也忍不住了,決定親自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我和同伴來到了林場。下了車,輕輕走進林內。棕紅色的水杉落葉,給大地鋪上了一層華貴的絨地毯,走在上面軟綿綿的。我們選好觀察位置,便在那兒等候灰椋鳥歸來。
周圍靜得出奇。路兩邊近百畝的竹林鬱郁蔥蔥,與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鳥!」我翹首遙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許多黑點向這邊移動——灰椋鳥開始歸林了。
一開始還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飛過來,盤旋著,陸續投入刺槐林。沒有幾分鍾,「大部隊」便排空而至,老遠就聽到它們的叫聲。它有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隊飛行。有的排成數百米長的長隊,有的圍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盪盪地從我們頭頂飛過。先回來的鳥在林內不停地鳴叫,好像互相傾訴著一天的見聞和收獲,又像在呼喚未歸的同伴和兒女。後到的鳥與林中的鳥互相應和,邊飛邊鳴,很快找到自己棲息的處所,與熟悉的夥伴匯合。
夕陽漸漸西沉,晚霞映紅了天空,也映紅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鳥越來越少了,可是整個林子里的灰椋鳥還是不願過早地安眠。看,這幾只剛剛落在枝頭上,那幾只又馬上撲稜稜地飛起。它們的羽毛全變成金紅色的了,多麼像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飛瀑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這上萬只灰椋鳥是在舉行盛大的聯歡會,還是在慶祝自己的節日?要不怎麼會這樣熱鬧?我被這喧鬧而又熱烈的場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
在回來的路上,我想:鳥是人類的朋友,樹林是鳥的樂園。沒有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沒有這幾年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我到哪兒去觀賞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呢?
㈥ 橋北客運站到水西門怎麼坐車啊
南京長途汽車客運北站
江蘇省南京市下關區
橋北路22號-1
步行到 河路道
大約 2 分鍾 (180 米)
河路道
35路 公交
(46 分鍾, 13 站)
仙鶴橋
步行到 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虎距南路
大約 18 分鍾 (1.4 公里)
水西門
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
虎距南路
旅途時間:大約 1 小時 6 分鍾
㈦ 尋找許綉鵑資料
這個美麗的女大學生,名叫徐秀娟,她的父親是扎龍自然保護區的一位鶴類保護工程師。徐秀娟小時候常幫著父親喂小鶴,潛移默化中也愛上了丹頂鶴。徐秀娟常年累月地與丹頂鶴生活在一起,許多的丹頂鶴都成了她的朋友,其中有隻丹頂鶴總是喜歡粘著她,她叫它「賴毛子」。有一天,有個割蘆葦的人突發盜獵之念,當賴毛子毫不戒備地接近他時,卻突然被一把抓住脖子,且欲置它於死地。幸好路經此地的徐秀娟聽到它凄慘的叫聲,並不顧一切地沖了過去,與那個人展開了拚死搏鬥,才最終讓它撿回了一條生命。從此,賴毛子對徐秀娟更親熱和依戀了……
徐秀娟大學畢業後,留在了鹽城自然保護區工作。鹽城自然保護區是丹頂鶴的主要越冬地,如果能在那裡建立一個不遷徙的丹頂鶴野外種群,那將是保護瀕臨絕跡的丹頂鶴種群的一個重要突破。徐秀娟為了事業,含淚揮別親人,不遠萬里前往鹽城。在這次遠行中,作為禮物,她帶了兩只丹頂鶴趕往鹽城。有一天,平常規律性很強的這兩只丹頂鶴在天黑之時沒有按時歸巢,因為害怕它們發生意外,不敢大意的徐秀娟找了它們兩天兩夜。可誰又能想到,她卻在尋找它們的過程中,滑進了沼澤地,再也沒上來過。生命的脆弱總是讓人很是無奈,一瞬間的別離,也許就是一世。當這兩只貪玩的丹頂鶴飛回時,它們再也沒見不到曾挽救過它們生命的徐秀娟了,它們只能在她的身邊徘徊,不停地低下帶著紅冠的頭,用長長的喙整理著她濕淋淋的衣服……也許因為失去了這么好的一位朋友而感到難受且自責,從此以後,這兩只丹頂鶴再也不夜不歸宿了。當徐秀娟的遺體下葬在保護區的灘塗上後,它們至今仍是喜歡站在徐秀娟的墳頭上「嗝啊……嗝啊」地叫著,似乎向她傾訴著心中的思念。
更令人吃驚的是,從徐秀娟去世的那天起,遠在扎龍自然保護區的賴毛子就從此變得鬱郁寡歡,「茶飯不思」,總是一天到晚地朝著南方悲鳴,不久後,也無疾而終。
聽了這個美麗凄婉的故事,你是否渴望著有一天,可以「飛」到這個發生過動人故事的地方,看看美麗的丹頂鶴?動物也是通人性的,只要你好好善待它,它們也知道感恩和報恩,也會和你和諧相處!
中國第一位馴鶴姑娘——徐秀娟
姓名:徐秀娟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64年10月
犧牲日期:1987年9月16日
籍貫: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民族:滿族
家庭:馴鶴世家
17歲時隨父親到齊齊哈爾市的扎龍自然保護區做臨時工,負責養鶴、馴鶴工作。1983年,她在那裡負責飼養雛鶴,雛鶴成活率達到100%。因此,扎龍保護區的孵鶴、養鶴、馴鶴技術開始蜚聲中外。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dawei.喬治,阿其波前往參觀後連稱「OK」。徐秀娟也被影視界、新聞界所關注,輿論稱她為「中國第一位馴鶴姑娘」。
1964年10月,徐秀娟出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一個滿族漁民家庭,一個養鶴世家。她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她爸爸是扎龍保護區一位鶴類保護工程師,媽媽也曾在扎龍保護區養鶴10年。徐秀娟小時候常幫著父母喂小鶴,潛移默化中也愛上了丹頂鶴。
1981年,因當地中學高中停辦,17歲的徐秀娟到扎龍自然保護區和爸爸一起飼養鶴類,成為我國第一位養鶴姑娘。她很快就掌握了丹頂鶴、白枕鶴、衰羽鶴等珍禽飼養、放牧、繁殖、孵化、育雛的全套技術,她飼養的幼鶴成活率達到100%。
1985年3月,徐秀娟自費到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系進修。盡管學校考慮到她的實際困難,為她減免了一半學費,她仍然吃不起一天6角錢的伙食,一直靠饅頭就鹹菜維持每天的緊張學習。第二學期,因交不出學費,生活又難以為繼,她曾背著老師和同學,數次獻血換來一些錢來維持學業。後來,她又決定把兩年的學業壓縮在一年半內完成。經過艱苦的努力,最後考試11門功課中10門功課成績為「優」或在85分以上。這期間,她還自學了英語。她靠獻血換錢的事,是她去世後,人們在她用英語寫下的幾頁日記里發現的。
1986年5月,徐秀娟從東北林業大學進修剛結業,就接到鹽城自然保護區的邀請,希望她能到射陽灘塗工作。鹽城自然保護區和扎龍遙相呼應,一南一北,這里是丹頂鶴的主要越冬地,如果能在這個地方建立一個不遷徙的丹頂鶴野外種群,那將是一個重大突破,或許這就是一個世界級的科技課題。徐秀娟為了事業,說服祖母、父母和弟妹們,離開了她所熟悉的齊齊哈爾扎龍保護區,不遠萬里,隻身南下,來到射陽.。這里是丹頂鶴的主要越冬地,有大片的灘塗沼澤地,長滿了蘆葦、鹽蒿,一條自北向南的復堆河天然地把沼澤地和村莊隔開,人跡罕至,是十分理想的丹頂鶴棲息地。在鹽城保護區,徐秀娟的才幹得到充分發揮。並運用學到的理論知識鑽研養鶴技術。在1986年召開的中國第三屆鶴類聯合保護委員會會議上,徐秀娟撰寫的論文,受到專家的好評。
徐秀娟遠赴丹頂鶴的遷徙越冬地、正在籌建中的江蘇省鹽城自然保護區,啥也沒帶,就帶著三枚鶴蛋上路了。這是秀娟帶給鹽城保護區的一份禮物,3隻鶴蛋對她來說是3隻未來的小鶴。迢迢5000里路程,徐秀娟用一個人造革包、一個暖水袋、半斤脫脂棉、一個體溫計來照料著那3隻鶴蛋。蛋裝在人造革包里,溫度、濕度只要稍有變化,小鶴就孵出不來了。如果火車上斷了開水,她就得把鶴蛋貼肉揣在懷里,因為人的體溫正好是37度左右。就這樣一路火車一路汽車,小雛鶴最後破殼而出。那3隻小鶴分別被秀娟叫做龍龍、丹丹和莎莎。
沒有人知道,對那3枚鶴卵秀娟付出了怎樣的關愛;但是人們知道,在美國進口的最先進的孵化器里,也死過小鶴。
經過83個日日夜夜的細心照料,3隻小鶴終於展翅飛向了藍天。
徐秀娟深深地愛著這些生靈,鶴已經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當時的鶴場,最好的建築物就是一個廢棄的哨所,上下兩層,每層不足6平方米。毫無疑問,這里既然是鳥類的天堂,就不可能是人類嚮往的繁華之鄉。人跡罕至自不必說,海風呼嘯、海潮狂吼、鳥鳴獸啼更是必備的交響樂.,條件比徐秀娟預想的還要惡劣。
但秀娟姑娘沒有絲毫畏懼和退縮,立即著手工作。沒有先進的孵化設備,就砌土炕坊,那炕上擺著徐秀娟從扎龍背來的寶貝——鶴蛋。她和兩個助手沒日沒夜地守護著,生怕溫度失去控制——熱不得、冷不得,這些寶貝疙瘩嬌著呢!
終於有一天,從一隻蛋殼裡面傳出「篤」的一聲,這一聲那麼低微,低微得比一根火柴掉下地的聲音還輕;這一聲又是那麼高亢,高亢得可以穿雲裂帛,直達九霄雲外。
這一聲,是一個新生命誕生前的進行曲。這一聲,預示著一個奇跡將要出現:丹頂鶴在低緯度越冬區孵化成功——這可是個世界級的難題啊!
養鶴是保護區最累的活。徐秀娟擔水、配食、喂鶴、放鶴、清掃鶴舍、診治護理病鶴,樣樣幹得都十分出色,她單獨飼養的幼鶴成活率達到100%。經過馴化的小鶴能聽人指揮跳舞、飛翔。國家領導人來保護區視察,曾觀看徐秀娟的馴鶴表演,扎龍自然保護區的馴鶴技術也隨之聞名中外。
1987年6月,徐秀娟從家裡趕往鹽城,與她同行的還有從內蒙古帶來的兩只天鵝。她叫它們黎明和牧仁。
這一年對徐秀娟來說是多災多難的,人們看不見她心裡的創痛。春夏之交,繼白枕鶴盼盼、丹頂鶴丹丹先後觸網死去後,從呼倫貝爾草原運回的蓑羽鶴和幼雁先後感染病菌而不治,或者被別的動物偷吃掉,徐秀娟感到痛苦、失望,但隨之而來的也是更加不顧一切的追求完美。
白天鵝黎明又病了,便血、拉痢。
時值酷暑,鹽城灘塗的蚊蟲又多,徐秀娟把黎明抱回自己的宿舍,安置在床上並放下蚊帳,給黎明喂葯、扇扇子。拉痢的黎明把徐秀娟的床鋪、宿舍弄得到處都是腥臭味,一個最愛干凈的姑娘,和一個最不怕臟的姑娘,在徐秀娟身上體現得如此完美。陪伴一個卧床的病人與侍候一隻奄奄一息的白天鵝之間,有多少差別大約只有徐秀娟說得出。徐秀娟吃不好,睡不好,日夜守護、觀察黎明的病情。黎明不會說話,只有痛苦的眼神,或者偶爾呻吟幾聲,回答徐秀娟心急如焚的噓問:黎明,你好點了嗎?黎明,我知道你難受,姐姐給你喂葯……忽然,徐秀娟想起東北治拉痢的一個偏方,白糖煮雞蛋。黎明愛吃,便血止住了,黎明回到鶴場了。
徐秀娟陪侍黎明剛好八天八夜。
白天鵝黎明的病剛剛好轉,丹頂鶴龍龍誤食了一種寄生蟲後危在旦夕,病中的徐秀娟支撐著看護龍龍,為它打針吃葯。8月13日,龍龍口吐鮮血死去。徐秀娟抱著龍龍痛哭失聲,20日,她在龍龍的照片背面寫道:
已故的龍龍再也得不到我的愛了,它的死亡使我的人生有了轉折,我選擇了一條更崎嶇的路,也許青春的熱血將灑在這條路上,一生為此奮斗。
不幸總是接踵而來。當然所謂不幸是只有你認為不幸時才是不幸的,從來都是傾心的才不幸,重情的得苦難,剛正的被摧折。我們看見了太多的這樣的例子:一個死後才被承認的人,而生前則總是經磨歷劫、難有作為。
接下來便是9月15日,白天鵝牧仁和黎明的走失。這一天中午兩只天鵝在籠子里鳴叫不已,徐秀娟以為它們想出來遊玩和戲水,就把它們抱進水塘里。不料牧仁和黎明玩得性起,先後掙脫羈留它們的繩子飛走了。徐秀娟連忙去追尋,海灘。蘆盪、沼澤,頓時變得如此陌生,如此浩瀚,如此揪心,直到晚上,牧仁找回來了,黎明還不見蹤影。夜深了,徐秀娟等大家休息後又一個人鑽進蘆葦盪,呼喚著黎明。第二天一早,徐秀娟又去找,中午回來喝了半碗稀飯再進蘆盪,下午5點回到鶴場時已心力交瘁。人還未坐穩,李老爹遠遠一聲吆喝,說西邊傳來天鵝的叫聲,徐秀娟和小王、小段一起沖出了門,到復堆河畔,小王、小殷游過去了,徐秀娟喊了一聲:「我不行了!」
她退回岸上找了一輛自行車,沿河堤繞道北行,想和小王、小殷會合,不知是頂風踏不動車還是為什麼,徐秀娟又退回到剛才下水的地方,把自行車放倒,連鞋子、衣服也沒有脫就走進了復堆河……
她要涉過這條河。
她要涉過這條無船無橋的河。
她只有涉過這條河才能與天鵝會合嗎?
4個小時後,黎明找到了,徐秀娟不見了,這一夜,這在中國平平常常的城市萬家燈火鄉村萬籟俱寂的、1987年9月16日的夜晚,鹽城海灘、蘆盪里到處都是「娟子!」「娟——子」的呼喊聲。
娟子已經走了……
逝去的歲月走過的路。
她還留下了一些平淡如水的話:
春天最容易丟鶴。
鶴舍要打掃得乾乾凈凈
我最怕別人說閑話,我真想變成一個啞巴、一個瞎子、一個沒有血、沒有肉的木頭人。但,我愛鶴,愛大自然,一走進荒野,一切不愉快的事兒都忘記了。我願在茫茫荒原上尋找,尋找理想,尋找友誼,尋找生活的答案。
天好冷啊!噢,下雪了,紛紛揚揚,漫天飛舞。東北風怒吼著,開始是小米粒大的雪,打在臉上生痛,後來是溫柔的片片雪花落在身上、臉上。我飛快地騎著自行車,想著這雪和北國的雪有什麼區別?北國的雪是潔白的雪海,這里的雪在空中是雪,落到地上便成了水。
蘆葦前半月就發芽了,現在白茅也發芽了。
小鶴們可以飛得很遠了……
9月18日,白天鵝黎明和牧仁飛了回來,可它們再也見不到挽救過它們生命的秀娟姐姐了;它們看見1000多人聚在一起舉行了一個儀式。徐秀娟去世時只有23歲。那天,天空中還出現了日全食。徐秀娟是我國環境保護戰線第一位因公殉職的烈士,她將23歲的青春年華,獻給了一生熱愛並為之嘔心瀝血的養鶴事業。
為了紀念這位年輕的護鶴天使,江蘇鹽城和齊齊哈爾市扎龍自然保護區分別修建了紀念館、紀念碑,宣傳徐秀娟的事跡,激發人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熱情。另外,徐秀娟烈士也就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首歌中的為救丹頂鶴而犧牲的小女孩的原型。 還有,徐秀娟的一篇作品——《灰椋鳥》還被選為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課文,正是這篇課文,讓更多孩子知道並了解了這位偉大的大姐姐。
徐秀娟,讓我們延續你的精神
「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徐秀娟,一位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為她無限熱愛的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她是我國第一位養鶴的姑娘,也是第一位為保護珍禽而獻身的烈士。這位心地善良、美若丹頂鶴一樣的姑娘被我們傳誦至今,也使得越來越多心存感動的人們加入到了獻出自己愛心的行列。今天大多數人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已成為自覺的行動,把它們與人類自己的生存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而且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的音符也在我們身邊不斷唱響。鶴城的青年們也在用自己的行動來詮釋著奉獻、愛心、堅持、進步,記者帶您走進這些充滿朝氣的年輕人。
熱愛自然熱愛綠色
美麗鶴城的人們為徐秀娟感動著、驕傲著,同時也在用自己的行動表達著對環境、對人生的態度。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生態市園林城」的號召下,團市委、市志願者聯合會開展了「倡導綠色文明建設生態鶴城」志願服務活動。全市廣大青少年的綠色文明意識教育在增強,正確的生態道德觀念在樹立,也都積極的投身於綠色生態鶴城的建設。
每年的保護母親河日、植樹日、環境日、地球日、荒漠化防治日,志願者服務隊在街道、公園、社區,通過創建綠色社區、開通綠色咨詢熱線、開辟綠色講堂等來積極宣講植綠護綠。並向全市廣大青年發出倡議: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我們要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主動地保護它、愛護它,常常為它添上綠色的新裝,它有了豐富營養的滋潤,才會有我們更加美麗健康的家園,明天的陽光才會更加耀眼、燦爛!
我市的「青年林」、「志願者林」每年都在不斷擴充,實踐著植綠護綠行動。如2005年4月24日全市青年志願者700餘人,在嫩江大橋南側的「青年林」種植基地,開展了全市團員青年創優生態環境種植青年林活動。活動當天團員青年就植樹2500餘棵。2005年5月15日,800餘名青年志願者團在2003年開辟的明月島第二處青年林基地上植樹3000餘棵。
在社區,開展認養街巷樹木、綠地活動;在農村,組織志願者開展「新農村植綠護綠基地」創建活動,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學校,開展綠色環保活動,進行「校園植綠護綠基地」的建設;在企業,立足廠區及生活區開展營造「青工植綠護綠基地」等活動,建設綠色環保企業。志願者服務隊還開展古樹保護活動,學習樹種、樹木有關知識。開展綠地管護活動,由志願者對綠地進行定期管護,勸阻到公共綠地踢球、乘涼、玩耍和放風箏等破壞綠地的不文明行為。通過「倡導綠色文明建設生態鶴城」志願服務活動,增強青少年的綠色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整體素質。
奉獻自己愛心傳遞
在今年紀念建團85周年和「五四」運動88周年時,我市開展了以「用青春擁抱時代」為主題的鶴城青年月系列活動,用愛心、用堅持詮釋了奉獻的精神。
青年月中,全市團組織為農村捐建第二批「青少年書庫」,第二批「青少年書庫」建成後「青少年書庫」總數將達到227家。
齊齊哈爾大學青年志願服務隊在市社會福利院為老人們進行文藝演出,在演出前,志願者們為老人們送上了「感恩卡」,表達了青年人對老人們的感激之情,也希望愛心能夠傳遞到每一個人的心中,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友善。
五一「黃金周」期間萬名志願者進行了大行動。有導游志願服務活動、環境美化志願服務活動、組織開展愛心義賣活動。旅遊學校青年志願者深入車站和龍沙公園,開展了各式便民服務。齊齊哈爾職業學院志願者在我市的各大交通崗地,在人流車流高峰期協助交通警察治理交通。志願者為繁華街道的護欄及部分公共設施粘貼的各種小廣告進行清理,美化市容市貌。還開展了「與生命同歌,志願者愛心行動」主題義賣活動,義賣礦泉水為白血病患者趙丹丹募集資金3000多元。
黃金周期間建華區多支志願服務隊200餘名青年志願者來到解放門老年公寓,為老人服務一天,奉獻孝心。他們為老人剪指甲、洗頭、理發,給不能自理的老人喂飯,給雙目失明的老人讀報,這一天,他們體驗到了孝心的可貴,老人們也在笑聲和感動中度過了愉快的一天。
鶴城的青年們也在用自己的行動延續著徐秀娟的精神,我們在紀念她的同時也在紀念著一種精神,那時一種認真的、奉獻的精神。國務委員,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主任宋健曾高度贊揚了徐秀娟。他在《紀念仙鶴姑娘》一文中感嘆著「春春盎盎,不足以比其心靈美,秋秋皎皎,不足以表其品格高。」這樣的青春是美麗的,這樣的青春是高尚的,這也是鶴城青春一代的精神。
[編輯本段]研究員——徐秀娟
姓名:徐秀娟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49年2月
籍貫:山東省乳山市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職稱:研究員
1988年畢業於山東農學院。為在自然科學研究事業做出了較大貢獻,200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主要社會兼職為:中國作物總會油料專業委員會花生學組委員。
主要從事花生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病蟲草害等方面研究。先後主持科技部、省科技廳、省農科院、青島市科技局、花生所等項目9項,參加研究項目6項。先後獲省、廳局級成果11項,其中省級8項,廳局級3項。在《植物保護學報》、《中國油料作物學報》、《山東農業大學學報》、《山東農業科學》等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70餘篇,科普性文章20餘篇。參加編寫出版《中國花生栽培學》、《山東花生》等書6部,其中4部科普性書籍。獨立培養中、副高級科技人員4人,培訓花生高產栽培技術、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花生基地建設縣、鄉、村技術人員5000餘人次,其中後兩項技術人員600餘人次,為花生科技事業作出了應做的貢獻。
http://www.eelove.cn/moles/m/?id=1xvxivjvan2196431987
㈧ 沈陽293路公交路線
沈陽293路
市區線路 保利上林灣東門5:30-18:20 南通天街6:30-19:20 無人售票投幣每人次1元 。學生卡刷卡每人次4角。普通刷卡每人次9角。135次普通月票卡、小學生IC卡、學生優惠IC卡、老年卡、刷卡有效。沈陽客運集團職工卡刷卡有效。國家規定免費乘車人員享受相關待遇。
去程:保利上林灣東門 - 靚馬新村 - 巴黎香榭 - 西江街 - 大禹蘭庭花園 - 加州花園 - 教師公寓 - 教師新村 - 紅田地產 - 格林陽光 - 格林夢夏 - 怒江北街 - 市委黨校 - 怒江廣場 - 遼寧大學 - 北行 - 寧山中路 - 寧山東路 - 省公安廳 - 崑山東路 - 北京街 - 市政府 - 市府廣場 - 回民小區 - 小西路 - 房地產大廈 - 熱鬧路 - 五愛市場西區 - 五愛市場 - 五愛服裝城 - 南通天街 (31站)
回程:南通天街 - 小南街 - 五愛市場 - 五愛市場西區 - 熱鬧路 - 房地產大廈 - 小西路 - 回民小區 - 市府廣場 - 市政府 - 北京街 - 崑山東路 - 省公安廳 - 嫩江街 - 寧山中路 - 北行 - 遼寧大學 - 怒江廣場 - 市委黨校 - 怒江北街 - 格林夢夏 - 格林陽光 - 紅田地產 - 教師新村 - 教師公寓 - 加州花園 - 大禹蘭庭花園 - 西江街 - 巴黎香榭 - 靚馬新村 - 保利上林灣東門 (31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