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人建築大空間活動室的疏散距離多少
1、幼兒園、托兒所建築的耐火等級。其不宜低於二級 ,國家消防技術規范表明在滿足特定要求時可為三四級。但一般盡量避免設置在三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築內 ,這是因為必須要考慮到幼兒的疏散比較緩慢需要疏散的時間相對比較長 ,特別是多層建築要嚴禁設置在二層以上 ,同時室內裝修材料 ,吊頂應為 A 級 ,牆面、地面、隔斷、窗簾等材料不應低於B1 級 ,其他傢具、教學、娛樂設施材料不應低於B2級。
2、安全疏散。a.疏散樓梯:幼兒園、托兒所的疏散樓梯不應少於兩條 ,如果設置在民用建築之內 ,幼兒園、托兒所部分的疏散樓梯應該獨立設置。考慮到幼兒的力量比較小 ,自救能力差 ,應盡量採用敞開式疏散樓梯間 ,與此同時 ,建築內的疏散走道應盡量使用敞開的外走道式設計 ,此外 ,要盡量避免使用室外疏散金屬梯 ,確保安全;b.出口設置:幼兒園、托兒所建築安全出口不應少於兩個 ,出口寬度不宜小於 1. 1 m ,安全出口的門應向外開啟 ,同時嚴禁設置門檻。每班活動室或卧室必須有單獨出入口;c.疏散距離:活動室或卧室門至外部出口或封閉樓梯間的最大距離,在兩個出口之間的,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築為25 m ,三級為20 m;在袋形走道兩側或盡頭的 ,一二級為 20 m ,三級為 15 m;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築只允許設在首層 ,疏散距離一般均滿足要求。
3、幼兒園、托兒所的消防設施。多層的面積較大的幼兒園、托兒所建築應設置室內消防給水系統 ,一般的幼兒園、托兒所建築應設置滅火器 ,滅火器的配置標准應符合 GB 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的要求。對於睡房、廚房等重要部位建議安裝獨立式煙霧探測報警器 ,起到警報作用 ,為組織疏散增加時間。
4、幼兒園、托兒所的照明和採暖。照明應採用固定燈具 ,且應加防護罩 ,以防墜落或砸碎;電氣開關、插座距離地面不應小於1. 5 m;室內暖氣片應遠離可燃物並有防護罩 ,以免被覆蓋或燙傷幼兒。
B. 老年建築設計規范
感恩.去付出你要付出的,去報答你要
報答的,去感恩你要感恩的.因為只有這樣,你也會感到安慰,感到快樂.所有你幫助過的人也都會快樂
,同時你也會受到回報.
來吧,大家一起來吧,因為你們的行動,讓世界更美好;因為你們的行動,世界才會充滿愛.
-----------------------------
讓世界充滿愛
愛源自心.它是一種感覺,一種聲音,一種氣息,一種色彩,一種守侯,一種牽掛,一種尉籍,一種
信念……更多的愛就在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平平凡凡之中.
C. 廣場景觀設計中老年休閑區怎麼設計
場地稍微大一點,給鍛煉用 現在的老人都比較喜歡打太極之類的 所以需要足夠的空間 ,然後內可以再設置個亭容子之類的坐著休息下棋等 主要的還是過設置一些座椅 無論做什麼都要考慮人本思想 要以人為本
1 總則
1.0.1為適應我國社會人口結構老齡化,使建築設計符合老年人體能心態特徵對建築物的安全、衛生、適用等基本要求,制定本規范。
1.0.2本規范適用於城鎮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專供老年人使用的居住建築及公共建築設計。
l.0.3專供老年人使用的居住建築和公共建築,應為老年人使用提供方便設施和服務。具備方便殘疾人使用的無障礙設施,可兼為老年人使用。
1.0.4老年人建築設計除應符合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
2 術語
2.0.1老齡階段 The Aged Phase
60周歲及以上人口年齡段。
2.0.2自理老人Self-helping Aged People
生活行為完全自理,不依賴他人幫助的老年人。
2.O.3介助老人 Device- helping Aged People
生活行為依賴扶手、拐杖、輪椅和升降設施等幫助的老年人。
2.O.4介護老人 Under Nursing Aged PeoPle
生活行為依賴他人護理的老年人。
2.0.5老年住宅 House for the Aged
專供老年人居住,符合老年體能心態特徵的住宅。
2.0.6老年公寓 Apartment for the Aged
專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體能心態特徵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備餐飲、清潔衛生、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服務體系,是綜合管理的住宅類型。
2.0.7老人院(養老院) Home for the Aged
專為接待老年人安度晚年而設置的社會養老服務機構,設有起居生活、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多項服務設施。
2.O.8托老所 Nursery for the Aged
為短期接待老年人託管服務的社區養老服務場所,設有起居生活、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多項服務設施,可分日托和全托兩種。
2.0.9走道凈寬 Net Width of Corridor
通行走道兩側牆面凸出物內緣之間的水平寬度,當牆面設置扶手時,為雙側扶手內緣之間的水平距離。
2.0.10樓梯段凈寬 Net Width of Stairway
樓梯段牆面凸出物與樓梯扶手內緣之間,或樓梯段雙面扶手內緣之間的水平距離。
2.0.11門口凈寬 Net width of Doorway
門扇開啟後,門框內緣與開啟門扇內側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
3 基地環境設計
3.0.l老年人建築基地環境設計,應符合城市規劃要求。
3.0.2老年人居住建築宜設於居住區,與社區醫療急救、體育健身、文化娛樂、供應服務、管理設施組成健全的生活保障網路系統。
3.O.3專為老年人服務的公共建築,如老年文化休閑活動中心、老年大學、老年療養院、干休所、老年醫療急救康復中心等,宜選擇臨近居住區,交通進出方便,安靜,衛生、無污染的周邊環境。
3.0.4老年人建築基地應陽光充足,通風良好,視野開闊,與庭院結合綠化、造園,宜組合成若干個戶外活動中心,備設坐椅和活動設施。
4 建築設計
4.1一般規定
4 .1.1老年人居住建築應按老齡階段從自理、介助到介護變化全過程的不同需要進行設計.
4.1.2老年人公共建築應按老齡階段介助老人的體能心態特徵進行設計。
4.1.3老年人公共建築,其出人口、老年所經由的水平通道和垂直交通設施,以及衛生間和休息室等部位,應為老年人提供方便設施和服務條件。
4.1.4老年人建築層數宜為三層及三層以下;四層及四層以上應設電梯。
4.2出入口
4.2.l老年人居住建築出人口,宜採取陽面開門。出人口內外應留有不小於 1.50m xl.50m的輪椅迴旋面積。
4.2.2老年人居住建築出人口造型設計,應標志鮮明,易於辨認。
4.2.3老年人建築出人口門前平台與室外地面高差不宜大於0.40m,並應採用緩坡台階和坡道過渡。
4.2.4緩坡台階踏步踢面高不宜大於120mm,踏面寬不宜小於380mmm,坡道坡度不宜大於1/12。台階與坡道兩側應設欄桿扶手。
4.2.5當室內外高差較大設坡道有困難時,出人口前可設升降平台。
4.2.6出人口頂部應設而篷;出人口平台、台階踏步和坡道應選用堅固、耐磨、防滑的材料。
4.3過廳和走道
4.3.l老年人居住建築過廳應具備輪椅、擔架迴旋條件,並應符合下列要求:
l 戶室內門廳部位應具備設置更衣、換鞋用櫥櫃和格凳的空間。
2 戶室內面對走道的門與門、門與鄰牆之間的距離,不應小於O.50m,應保證輪椅迴旋和門扇開啟空間。
3 戶室內通過式走道凈寬不應小於1.20m。
4.3.2老年人公共建築,通過式走過凈寬不宜小於1.80m。
4.3.3老年人出人經由的過廳、走道、房間不得設門坎,地面不宜有高差。
4.3.4通過式走道兩側牆面0.90m和O.65m高處宜設φ40-50mm的圓桿橫向扶手,扶手離牆表面間距40mm;走道兩側牆面下部應設0.35m高的護牆板。
4.4 樓梯、坡道和電梯
4.4.l老年人居住建築和老年人公共建築,應設符合老年體能心態特徵的緩坡樓梯。
4.4.2老年人使用的樓梯間,其樓梯段凈寬不得小於1.20m,不得採用扇形踏步,不得在平台區內設踏步。
4.4.3緩坡樓梯踏步踏面寬度,居住建築不應小於300mm,公共建築不應小於320mm;踏面高度,居住建築不應大於150mm,公共建築不應大於130mm。踏面前緣宜設高度不大於3mm的異色防滑警示條,踏面前緣前凸不宜大於10mm。
4.4.4不設電梯的三層及三層以下老年人建築宜兼設坡道,坡道凈寬不宜小於1.50m,坡道長度不宜大於12.00mm,坡度不宜大於1/12。坡道設計應符合現行行業標准(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築物設計規范)JGJ50的有關規定。並應符合下列要求:
l 坡道轉彎時應設休息平台,休息平台凈深度不得小於1.50m。
2 在坡道的起點及終點,應留有深度不小於l.50m的輪椅緩沖地帶。
3 坡道側面凌空時,在欄桿下端宜設高度不小於50mm的安全檔台。
4.4.5樓梯與坡道兩側離地高0.90m和0.65m處應設連續的欄桿與扶手,沿牆一側扶手應水平延伸。扶手設計應符合本規范第4.3.4條的規定。扶手宜選用優質木料或手感較好的其他材料製作。
4.4.6設電梯的老年人建築,電梯廳及轎廂尺度必須保證輪椅和急救擔架進出方便,轎廂沿周邊離地0. 90m 和0.65m高處設介助安全扶手。電梯速度直選用慢速度,梯門宜採用慢關閉,並內裝電視監控系統。
4.5居室
4.5.l老年人居住建築的起居室、卧室,老年人公共建築中的療養室、病房,應有良好朝向、天然採光和自然通風,室外宜有開闊視野和優美環境。
4.5.2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家庭型老人院的起居室使用面積不宜小於14m2,卧室使用面積不宜小於10m2。矩形居室的短邊凈尺寸不宜小於3.00mm。老年人基礎設施參數應符合附錄A的規定。
E. 廣場中針對老年人群如何進行設計表達
一般的廣場中間或者在一個邊上會設計一個花壇或者噴淋池,在它的周圍有石壇兒可以供老年人走累了坐一下,休息一會,也有的廣場在周圍有拜放長椅工人們休息!有的廣場在周圍宣傳欄中畫上幾幅畫,表達對老年人的尊重與感謝,感謝他們為國家建設做出的貢獻!
F. 老年人建築有哪些設計規定
7條二層及以上樓層設有老年人的生活用房、原國家標准《老年人居住建築回設計標准》GB/T 50340-2003和行業標准《答老年人建築設計規范》JGJ 122-99同時廢止、醫療保健用房、公共活動用房的養老設施應設無障礙電梯是老規范了,已經調整,2017年7月1日實施。
1,且至少一台為醫用電梯。
4、二規范之間並無沖突,擔架梯可以配置無障礙梯功能。GB 50340-2016同時要求:十二層及以上老年人居住建築電梯不應少於二台,其中一台應配置可容納擔架的電梯。
一是老年居住設計。第5.4.1條二層及以上老年人居住建築應配置可容納擔架的電梯。
3、《養老設施建築設計規范》GB50867-2013第3,一是公建養老設計,使用功能不一。
2.0、GB 50340-2016《 老年人居住建築設計規范》,後者當然成本高啦。
G. 如何做老年人活動中心建設方案
第一步 客觀條件具體情況:
1.確定方案的設計地點。投資規模。適應人群。盈利性內非容盈利性。業主特別要求。地區建設法規與經濟狀況。
2.老年活動中企劃案
預計的老年活動對象的數量,管理人員的數量。 活動中心的預計面積,管理部門所佔面積。業主要求的設施種類,與特性。車行通路, 與外界的聯系關系,社會公共體系的連接。等
3.實地考察測繪,與業主對話,了解更多細部的要求。與未來受益的老年人群對話,了解老年人的實際的需求和特別要求事宜。
4.正式開始設計
設計方案 主題思想 擬定。以文稿形式導出。具體內容,針對老齡人口需求的特點構思設計來出發。
H. 《老年人建築設計規范》和《養老設施建築設計規范》里對電梯的設置要求不一樣,以哪個為准
是老規范了來,已經調整。
1、原國自家標准《老年人居住建築設計標准》GB/T 50340-2003和行業標准《老年人建築設計規范》JGJ 122-99同時廢止。
2、GB 50340-2016《 老年人居住建築設計規范》,2017年7月1日實施。第5.4.1條二層及以上老年人居住建築應配置可容納擔架的電梯。
3、《養老設施建築設計規范》GB50867-2013第3.0.7條二層及以上樓層設有老年人的生活用房、醫療保健用房、公共活動用房的養老設施應設無障礙電梯,且至少一台為醫用電梯。
4、二規范之間並無沖突,擔架梯可以配置無障礙梯功能。GB 50340-2016同時要求:十二層及以上老年人居住建築電梯不應少於二台,其中一台應配置可容納擔架的電梯。
一是老年居住設計,一是公建養老設計,使用功能不一,後者當然成本高啦。。
I. 城市廣場的設計規范
第11.1.1條城市廣場按其性質、用途及在道路網中的地位分為公共活動廣場、集散廣場、交通廣場、紀念性廣場與商業廣場等五類.有些廣場兼有多種功能。
第11.1.2條應按照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性質、功能和用地范圍,結合交通特徵、地形、自然環境等進行廣場設計,並處理好與毗連道路及主要建築物出入口的銜接,以及和四周建築物協調,注意廣場的藝術風貌。
廣場應按人流、車流分離的原則,布置分隔、導流等設施,並採用交通標志與標線指示行車方向、停車場地、步行活動區。
第11.1.3條各類廣場的功能與設計要求如下:
一、公共活動廣場主要供居民文化休息活動。有集會功能時,應按集會的人數計算需用場地,並對大量人流迅速集散的交通組織以及與其相適應的各類車輛停放場地進行合理布置和設計。
二、集散廣場應根據高峰時間人流和車輛的多少、公共建築物主要出入口的位置,結合地形,合理布置車輛與人群的進出通道、停車場地、步行活動地帶等。
飛機場、港口碼頭、鐵路車站與長途汽車站等站前廣場應與市內公共汽車、電車、地下鐵道的站點布置統一規劃,組織交通,使人流、客貨運車流的通路分開,行人活動區與車輛通行區分開,離站、到站的車流分開。必要時,設人行天橋或人行地道。
大型體育館(場)、展覽館、博物館、公園及大型影(劇)院門前廣場應結合周圍道路進出口,採取適當措施引導車輛、行人集散。
三、交通廣場包括橋頭廣場、環形交通廣場等,應處理好廣場與所銜接道路的交通,合理確定交通組織方式和廣場平面布置,減少不同流向人車的相互干擾,必要時設人行天橋或人行地道。
四、紀念性廣場應以紀念性建築物為主體,結合地形布置綠化與供瞻仰、游覽活動的鋪裝場地。為保持環境安靜,應另闢停車場地,避免導入車流。
五、商業廣場應以人行活動為主,合理布置商業貿易建築、人流活動區。廣場的人流進出口應與周圍公共交通站協調,合理解決人流與車流的干擾。
第11.1.4條在廣場通道與道路銜接的出入口處,應滿足行車視距要求。
第11.1.5條廣場豎向設計應根據平面布置、地形、土方工程、地下管線、廣場上主要建築物標高、周圍道路標高與排水要求等進行,並考慮廣場整體布置的美觀。
廣場排水應考慮廣場地形的坡向、面積大小、相連接道路的排水設施,採用單向或多向排水。
廣場設計坡度,平原地區應小於或等於1%,最小為0.3%;丘陵和山區應小於或等於3%。地形困難時,可建成階梯式廣場。
與廣場相連接的道路縱坡度以0.5~2%為宜。困難時最大縱坡度不應大於7%,積雪及寨冷地區不應大於6%,但在出入口處應設置縱坡度小於或等於2%的緩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