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年人應該如何健身呢
現在長壽的老人越來越多了,這的確是一個可喜的現象,但不容樂觀的是中國的老年人雖然長壽並不健康,由於疾病的纏身,日常生活難以自理,生活質量下降,給社會和家人帶來了很多的影響。這種情況也引起了老年人自身的關注,他們渴望健康,健身便成了他們最大的需求。
對於健身的方式老年人的理解很簡單,就是一個「動」字,認為動的越多身體也就越健康,而結果並不那麼理想,有的甚至出現了意外,究其原因是偏離了科學的軌道,熱情使他們走進了誤區。醫學專家提示,老年人健身應該根據醫生的建議,按其健康、體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狀況,結合生活條件和愛好等個人特點,有計劃地進行經常性鍛煉,以達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
劇烈運動是致命的殺手
體育鍛煉可以強身健體、防病祛病、延緩衰老。但是,如果運動方法不當,不僅不能達到上述目的,反而會損傷身體,影響健康。老年人健身的起點強度應以輕度活動即低能量運動為主,根據美國醫學專家研究表明,長期堅持低能量運動的中老年人與不參加鍛煉或偶爾參加劇烈運動的人相比,其死亡率降低2.5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的發病率減少35%,充分說明低能量運動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運動時間每天可一次或幾次相加,在30分鍾以上。循序漸進是絕對不能改變的法則,至於劇烈運動應列為禁忌。老年人可根據自身的文化差異來採取不同的健身方式,但是步行是最好的基礎,老年人堅持每天步行30分鍾,對骨鹽含量、肺功能和肌力都有明顯的益處。老年人應該有階段性地做身體檢查,然後根據身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鍛煉項目。如果身體很健康,也可以自我檢查一下,如連續下蹲10-20次,或原地跑步15秒,看是否有心悸、氣促、胸悶不適等症狀,如果正常即可開始鍛煉。
中醫學認為人體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有機體,一定要客觀地和自然界的四季變化相適應,而絕不應違背自然變化的規律。因此,老年人在鍛煉的時候更應該注意春避風,夏避暑,秋避濕,冬避寒。老年人要改變陳舊的健身觀念,有一句古話「飯後百步走,壽活九十九」被當做老年人的健身格言,其實,飯後百步走並不科學。從近代醫學觀點看,不宜提倡飯後百步走,因為吃飽飯後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是一種負荷,對老年人更是如此,科學研究證明在餐後的60分鍾血壓下降,而心率上升15次/分鍾,中度運動後有些人出現了體位性低血壓,說明餐後運動對心血管系統有明顯的負面作用。因此,老年人應該避免在餐後特別是飽餐後兩個小時內進行鍛煉。
必須關注的飲食與柔韌
老年人千萬不可忽視柔韌性的鍛煉,實際上中老年人柔韌性老化的過程是因人而異的,自然老化只佔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與鍛煉有關。調查發現,我國中老年人健身中大多忽視了柔韌性鍛煉,運動醫學研究表明,柔韌性是重要的身體素質之一。經常進行柔韌鍛煉的老年人,不僅能保持較好的柔韌性,而且在活動中動作靈活,肩、膝、腰等關節的扭傷也很少發生。這說明經常進行柔韌性鍛煉,對中老年人的健康很有好處。美國醫學專家布蘭達曾做過一項測試,以250名年愈60的老人為實驗對象,他把參與實驗的人分為三組,其中一組人每周步行三次,每次步行40分鍾;另一組人在健身房進行同樣時間的腿部力量訓練;第三組人不做任何鍛煉。經過18個月後,沒有參加鍛煉的人有一半左右失去了部分或全部的日常活動能力;而參加鍛煉的人出現這樣情況的卻很少,他呼籲所有的老年人不可小視對柔韌性的鍛煉,因為這是一種溫柔的健身方法。同時,在鍛煉的前後更應該注意飲食的合理有度。
飲食宜清淡,由於老年人味覺減退,因此特別喜歡吃味濃油膩和油炸的食物,但這類食物不易消化,應該節制。以谷為主,果菜為輔,肉類益之,既可滿足各種營養素的供應,又可保持大便通暢,但是清淡不等於吃素。
飲食有節,老年人一定要避免暴飲暴食。暴飲暴食會使運化功能失常,從而引起腹脹、泄瀉等症狀,甚至因發生急性胃擴張或誘發心肌梗塞而死亡。曾有一高齡老人,當他152歲時,因飲食過度而死,他的屍體曾被著名的解剖生理學家哈維氏所解剖,發現他的各器官的衰老現象還不明顯,是暴食導致了老人的死亡。
要少食多餐,老年人肝臟合成糖元的能力降低,糖元儲備較少,對低血糖耐受力較差,容易感到飢餓和頭暈。因此,在睡前、起床後或二餐間老年人可適當吃少許食物作為點心。一般每日可安排五餐,每餐的量不宜太多,餐間不吃零食,特別是甜食,以免導致消化功能紊亂。空腹鍛煉是老年人的大忌,清晨血糖偏低、人體血液粘滯,加上氣溫低、血管收縮等因素,容易導致心腦疾患而猝死。
對老年人的建議
一些常規的運動習慣不一定科學,老年人習慣於清晨健身,但是他們忽視了可能帶來的預想不到的惡果。早晨冠狀動脈張力高,交感神經興奮度也較高,無痛性心肌缺血、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發作以及猝死等病症也多在早晨6時至中午12時發生。如果在清晨健身,運動量應小一些。武漢醫學專家朱國英說,現在中老年保健確實是一個大問題,中老年人鍛煉應該量力而行,運動後最好自己數數心率,用運動後的心率加上年齡如果不超過170就可以了。
運動醫學專家對老年人的健身方式提出了三點建議:一、平常不運動的老年人應從低強度、低沖擊的運動開始。二、老年人必須特別強調熱身運動與緩和運動,肌力鍛煉可依個人喜愛安排在有氧運動之前或之後,並間隔開來,例如每周一、三、五力量鍛煉,二、四、六有氧運動。 三、每次運動前應先做靜態式的伸展操,以改善柔軟度及關節活動范圍,降低運動傷害的幾率。
幾種老年人的健身方法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形態、結構和功能不斷地在改變,從而引起人體對內環境適應能力逐漸減退,這是新陳代謝的必然規律。所謂老化是指人在成年後隨年齡的增長所出現的退行性變化。一般情況下,55-40歲後,身體的新陳代謝逐漸減退,各器官的功能也相應的降低,不過減退進程較緩慢,當50-60歲後,人體機能減退就明顯加快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適宜的開展老年人體育鍛煉,積極防治老年性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壽的重要環節。
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肌肉力量減小、心血管功能衰退、反映慢、免疫功能下降、關節靈活性減小等),建議老年人進行一些動作幅度小,運動量小的鍛煉,如快走、慢跑、太極拳等,下面就介紹幾種常用易行的健身方法。
一、 健身走
從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堅持走步可以通過腳掌不斷與地面的機械接觸來刺激腳底反射區,而良好的運動刺激可使對應器官加快運營和分泌,從而達到健體的作用。
健身走的基本要求是:兩腳應走執行部,一腳後蹬時膝關節伸直,另一腳前擺時膝關節彎曲,在全腳掌著地瞬間再伸直;同時上體自然正直,挺胸抬頭,兩眼平視,兩臂自然前後擺動,以協同腿部動作。此外,走步時要注意呼吸與走步節奏的配合。
1. 散步
散步是一種最為流行的健身方法,對老年人來說既安全又有效。散布的特點是輕快自然,隨心所欲,運動量的大小可以通過調節步速進行調節。若想加大運動量,只要加快步伐就能達到目的。一般說來,散布的步幅較小(50-60㎝/步),步速較慢(25-30m/min)。
2. 上下樓梯
上下樓梯是近些年在城市中興起的一種有效的鍛煉方法。每周堅持上下樓梯800-1049級台階鍛煉效果最佳,據有關研究顯示,在這區間,是保持人的運動的最適合鍛煉量,能有效的發展人的腿部力量,改善心血管系統的功能。
上樓是要求上體微前傾,有意識的屈膝抬腿,年老或體力較差的人,開始鍛煉時,可扶著樓梯的扶手進行;下樓時,上體微後仰,肌肉放鬆,要注意安全。
3. 快步走
快步走是一種步頻和步速較快(130-250m/min),運動量稍大的走法,它適合有一定鍛煉基礎的健康老年人。
快步走的身體姿勢:身體適度前傾3-5度。抬頭,垂背,挺胸,收腹提臀。
4. 倒步走
倒步走即倒退著走步。據有關研究表明,倒步走比正步走的氧氣消耗高31%,心率快15%,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也較高。因此,倒步走是減肥運動中最經濟,收效最大的監視方法之一,且適合於各種年齡。倒步走由於可以增強大腿後肌群和腰背部肌群的力量,因此還可以預防腰痛。據報道,倒步走還具有保健小腦的作用,有利於提高人體靈活性和協調性等良好的健身功能,是對老年人非常有效、有益的方法。
鍛煉應選擇沒有障礙物的開闊而平坦的地方。步速應控制在45-60步/min,距離一般為600-1000m。根據個人情況而變。
二、 健身跑
健身跑是大眾最為喜愛的運動項目,不受各種條件限制,只要有路就可以跑。經常進行健身跑鍛煉,可以有效的增強和提高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的功能,可以抑制或延緩衰老,使人延年益壽。
健身跑的基本要求是:身體正直或稍稍前傾,大腿帶動小腿,全腳掌著地,擺臂自然,雙目平視,跑動時注意伴隨有節奏的呼吸。
老年人健身跑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根據鍛煉者自身的身體狀況和運動能力,安排好運動量和強度。跑的次數、距離、速度等要量力而行,不可進行自己力所不及的活動。
2、注意鍛煉的循序漸進。健身跑對人的機體具有一定的生理負荷刺激,當身體對某衣服和適應後,應適當加大運動量,但要有小到大逐漸進行,不可操之過急,否則會適得其反。
3、要常年堅持,不可以斷斷續續。健身跑鍛煉的目的,是使人體多系統的機能都得到增強,但不是短時間內可達到的。因此健身跑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最後,希望以上介紹的幾種方法,能對您有所幫助,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
B. 老年人該如何科學合理的健身
老年人健身不應該用一些劇烈的運動,他們應該用一些比較舒緩的運動,這樣的話才能夠使得自己的身體不會受到太大傷害。綜上所述,老年人科學健身應該遵循兩點,一個是運動強度不能太高,另外一個就是運動節奏要緩慢。
C. 老年人如何健身
A、運動系統:骨骼易發生骨質疏鬆,肌肉工作能力降低。
B、神經系統:感覺器官退化,中樞處理信息能力降低,平衡能力和神經系統的工作能力下降。
C、身體成分:體脂含量增加,肌肉萎縮。
D、循環系統:心泵效率下降,每分鍾有效循環血量減少,血壓升高。
E、呼吸系統:肺的通氣和擴散能力下降,肺彈性下降和呼吸無力。
F、血液:出現濃、黏、聚和凝的狀態,臨床上稱之為高黏滯血症。
2.老年人訓練注意事項
A、運動前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尤其是運動風險篩查中發現的具有中度風險的老 年人,應當在開始大強度運動前做全面的醫學檢查及運動測試。
B、對於那些因身體素質很差、功能受限或慢性疾病影響其參與體力活動的老年人,剛開始參加體力活動時,強度要低,運動持續時間不要太長。
c、漸進性體力活動必須是個體化的、特製的、可以承受的、有興趣的;保守的方法對於大多數身體素質差和活動功能受限的老年人比較適用。
D、使用力量器械進行抗阻力訓練時,前幾次訓練課應該有能夠認識到老年人的特 殊需要和運動能力的專業人士的密切監督和指導。
E、對於體弱的老年人,抗阻力活動之前應先進行有氧運動。
F、應逐漸地超過所推薦的最小體力活動量,當他們願意提高體適能時,可以試著繼續增加運動量。
G、如果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無法達到推薦的最小運動量,也應當盡可能地做些可以耐受的體力活動而避免靜坐少動狀態。
H、老年人應盡量超過體力活動最小推薦值,以加強慢性疾病的控制。
l、加強社會支持、自我效能、健康選擇的能力、安全感這些行為策略,可能促進參與規律的運動項目。
J、教練應定期提供反饋信息、鞏固支持和其他的行為策略,增強運動者的依從性。
3.老年人運動指南
形式:立式或卧式自行車水中運動或帶扶手的跑步機
頻率:2~5天/周
強度:40~59%HRR心率儲備(中等強度)到60~84%HRR心率儲備(較大強度)
時間:0~60分鍾/天或以8~10分鍾一段累計完成
柔韌性:自我筋膜放鬆、靜態伸展
力量訓練:1~3組/動作,8~20次/組,採用最大力量的40~80%的阻力,2~3次/周
訓練主要以肌耐力訓練為主。健美、最大肌力及爆發力訓練需要在能夠保證動態姿勢控制及具有資質的醫生建議下進行。
備註:漸進應緩慢及在良好的監控下進行,同時還要以具備良好的姿勢控制能力為基礎。
如有可能,訓練動作應逐漸過渡到無支撐的坐姿練習或站姿練習,以增強
D. 你該如何給中老年人制定一個合適的健身計劃
建身計劃:
1.頸部運動:分腿站立,頭前曲、後仰、復位、左轉、右轉、向環繞、向左環繞,循環做4次。
2.繞臂:分腿站立,兩臂上舉,向前繞環4圈,向後繞環4圈,做2次。
3.擴胸:分腿站立,兩臂胸前平曲後振、展臂後振,做4次。
4.體轉運動:左右各4次,做2組。
5.體前曲:8次。
6.體回環:以腰部為軸,左右各環繞一周,做2次。
7.踢腿:前後各10次,做 2組。
8.前弓步壓腿:左右各4次,做2組。
9.側壓腿:左右各4次,做2組。
10.下蹲起立:12-20次。
11.轉足繞手腕:各12次。
12.仰卧起坐:8-15次,做3組。
13.俯卧撐:8-12次,做2組。
14.放鬆活動3分鍾。
老人運動需要注意五大事項
1、運動前要做檢查
運動前做一全面的身體檢查。老年人在健身運動前最好做一全面身體檢查,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以及各臟器的功能水平,為合理選擇運動項目和適宜的運動量提供依據。
2、老人適宜選擇全身性運動
老年人宜選擇全身性的體育活動,避免某一肢體或是器官負荷過重,盡量避免過分用力動作,還應避免造成血壓驟然升高的動作,如:突然前傾,低頭朝下,頭彎腰動作過猛等。
3、運動前要做好准備
其實運動前做准備,不管是對老年人來說還是年輕人來說,都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運動前的一系列准備活動,可以漸漸調動身體的興奮度,排出身體器官上的懶惰性。其實,准備活動就是一個過渡的過程。
4、要勞逸結合
運動與休息要安排適當,根據身體反應、外界環境和條件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
5、運動期間要遵守正常生活規律
運動期間要遵守正常的生活制度,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鍛煉期間的飲食和營養,飲食以易消化,含充足的蛋白質及維生素,低脂肪為主。要控制熱量、糖及鹽的攝入量,禁煙、酒。
E. 老年人如何做好運動健身後的整理活動
老年人運動健身後必須要做整理活動,整理活動不是簡單地將心率恢復安靜水平,為了達到機體從運動狀態到安靜狀態的過渡和消除部分運動疲勞的作用,運動健身後的整理活動應該按照一定的內容和順序進行。
那麼如何做好整理活動呢?一般來說,老年人可以在臨近運動結束前降低運動負荷,如降低運動強度、減小運動速度或動作頻率,有控制的減小技術動作的活動幅度,使機體從運動的興奮中逐步的「冷卻」下來。在這個過程中呼吸很重要,老年人應該注意呼吸的調節,可以通過做幾次深呼吸達到調整呼吸方式、頻率和深度的目的。其後老年人可以做一些伸展體操,與准備活動相類似,在時間足夠時全身各部分都要做到,包括頸、背、肩、胸、脊柱、四肢、踝、腕、髖、膝、跟腱、足趾和手指;如果時間較少,需要將運動健身中涉及的主要關節充分伸展。除了伸展關節,整理活動還要特別重視牽拉肌肉。運動時用到的肌肉,特別是體積較大的主要肌群,要保證時間做充分的牽伸,充分牽伸對消除運動時堆積在肌肉內的乳酸等代謝產物有積極作用,可以幫助機體減輕運動疲勞的程度。最後,老年人還可以對一些做功較多、較為疲勞的肌肉做一些自我按摩,起到放鬆、消除疲勞的作用。直到全身肌肉放鬆,呼吸、心跳基本恢復平穩正常後即可停止整理活動,停下休息。
整理活動的持續時間可以根據運動後自我感覺來決定,如果機體比較疲勞可以適當加長整理活動的時間,相反的話則適當縮短時間。但無論如何,老年人在運動後進行整理活動是必不可少的。
F. 老年人怎麼鍛煉身體
避免劇烈抄的運動,當襲然這也因人而異,選擇適合自己身體承受強度的運動,不建議慢跑(對膝蓋影響大,容易磨損膝蓋),可以適量做一些瑜伽、太極(很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鍛煉)、散步、廣場舞(別擾民就行)、呼吸練習(鍛煉肺活量很有好處,可以增強對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等
如果腿腳不便,可以選擇向上爬樓梯(上爬過程中關節積液有潤滑膝蓋的作用,對鍛煉關節有益),但注意不要下樓梯,下樓梯對關節影響很大。
G. 老年人如何科學的運動健身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人民的健康水平已大為提高,預期壽命已達70歲,較解放前的35歲提高了一倍,但我國老年人雖已長壽但不健康,往往患有多種疾病和殘疾,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差,生活質量不高。響應世界衛生組織(WHO)「健康老齡化」的號召,做好健身運動是實現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途徑之一,它對提高全民的身體素質、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老年人健身運動,必須掌握適宜的運動強度,進行科學的運動處方指導下的體育鍛煉。所謂運動處方,其完整概念可以概括為:「根據醫學檢查資料,按其健康、體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狀況,結合生活環境條件和運動愛好等個人特點,用處方的形式規定適當的運動種類、時間和頻率,並應指出運動中的注意事項,以便有計劃地進行經常性鍛煉,達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
由於年邁體衰多病,老年人健身運動起點強度應以輕度活動即低能量運動為主,根據美國研究結果,長期堅持低能量運動的中老年人較不參加或偶爾參加劇烈運動的人,死亡率降低2.5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的發病率減少35%,說明低能量運動也有良好的健身效果。運動時間每天可一次或幾次相加在30分鍾以上。輕度運動有餘力者可以過渡到中度,身體健康者也可以直接從中度運動開始,至於劇烈運動應列為禁忌。
老年人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運動方式呢?由於生理心理文化素質各異,老年人健身運動類型應靈活多樣,注重康樂,太極拳、扭秧歌、跳老年迪斯科、射門球、做體操均可。步行也是很好的鍛煉方式,根據瑞典Fraedin等研究70歲以上老年人堅持每天步行30分鍾者,在男性對骨鹽含量、肺功能和上樓梯能力,在女性對肌力和上樓梯速度,都有明顯好處。
另外運動鍛煉還要講究科學性,一些常規的運動習慣不一定科學,比如人們習慣於清晨運動,但早晨冠狀動脈張力高,交感神經興奮性也較高,無痛性心肌缺血、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發作以及猝死發病也多在早晨6時至中午12時,因此應盡量選擇下午或晚上活動為妥。如在清晨健身,運動量應盡量小一些。另外,常說的一句中國古話「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被當做老年人健身格言,其實,飯後百步走並不科學,宜慎重行事。從近代醫學觀點看,老年人不宜提倡飯後百步走,因為吃飯特別是吃飽飯對於有心血管疾病者,是一種負荷,對老年人更是如此,科學研究證明在餐後60分鍾血壓由139mmHg下降到129mmHg,而心率上升15次/分鍾,中度運動後有些人出現了體位性低血壓,說明餐後運動對心血管系統有明顯的負面作用。因此老年人應該避免在餐後特別是飽餐後兩個小時內進行運動鍛煉。
維持體力活動的健康效果有賴於堅持健身。一般停練幾周以後這種效果就逐漸消失了,因此必須堅持鍛煉,至於在酷暑嚴寒季節,可以暫時停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