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誰知道崇州市花果山老年公寓服務情況
在元通鎮,距成都60公里。氣候宜人,收費合理
2. 元通鎮的歷史沿革
據歷史資料記載,宋朝著名詩人范成大從蘇州乘船沿長江來到四川,隨長江支流岷江來到風景秀麗的元通鎮(今名),詩人游完當時的集鎮後,為集鎮僅有四條街道留下了名垂千古「東盛、雙鳳、麒麟、增福」街名,在元通上場有名古剎聖佛寺留宿,並留下了歌頌元通風景美好的詩篇。詩人在寺的一天早上聆聽了當時聖佛寺主持的佛學講演後,對主持說:主持聽說過西域的佛經嘛?主持說:沒有!范成大把唐朝玄奘大師從西域取經回來,對西域佛經的博大精深向聖佛寺主持做了介紹,聖佛寺主持深感西域佛經的偉大,並在念佛堂上派了聰明的圓通小和尚隨范成大乘船從都江堰出發,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宋都府長安,拜於玄奘大師名下潛心學習西域佛經。 元通鎮
圓通(「通」字今仍是光嚴古寺眾多佛門弟子之佛名)小和尚經過20多年的精心研究在中年時期回到了四川故鄉聖佛寺,圓通大師後來在聖佛寺對西域佛經做了大量的研究、博學經深。並寫出佛學專著(此經書有四大卡車之多,於20世紀40年代藏於光嚴古寺,50年代轉藏於今四川博物館)由於圓通大師研究西域佛學到了至高無上境界,聖佛寺後來成為川西第一禪院,由於聖佛圓通大師圓寂於99歲,後人為了紀念他對西域佛經傳到四川,將寺改為圓通山長壽寺,並且在文井江上修了長壽橋——川西第一廊橋,將靠長壽寺的街道命名為長壽街,到了民國人們為了書寫方便將圓通簡寫為元通。
東漢時已有邑聚,道路橋梁俱備。制陶業興起。東晉設水渠鄉、隸晉原縣。肖齊後歷改永渠、興渠、集賢等鄉名。唐代居民日聚。鎮旁農民開始人工種植川芎。建聖佛寺(後名長壽寺)。鎮址在今長壽街場口西北。宋設江渠鄉,場鎮在今泊江河與文井江文匯的西三角洲上,毗鄰味江入文井江之三角洲。淳熙元年(公元1174)建景德寺於場口。淳熙四年(公元1177),四川制置使、著名詩人范成大夜宿聖佛寺,有文字記述。有宋一代,達官貴人常來此盤桓、還願,留下許多傳說。蜀州(今崇州)人唐慎微所著《經史證類備急本革》中蜀州優質菊花心川芎即產於此。
歷史滄桑
明代,鎮址漸移於今址。鎮上牌坊林立。轄地為湧泉鄉、濟興鄉、治所在今場鎮。正統間改聖佛寺為園通寺,後即以名鎮。土陶業進一步發展,甲於他鄉。川芎、竹器、菜油等在此集散。鑄鐵業可鑄造一噸多重的大型器物。外省商人來此販運,「江中軸轤,上下轉運無數」。初建會館,「商賈殷闐,厘刊櫛比」,蔚為巨集,有「小成都」之稱。
清明會逐漸興起,售農器以備春耕,集百技以娛樂百姓,譽為三蜀(蜀郡、廣漢、犍為)三大會(成都花會、樂山炎帝會、元通清明會)之一。每年6月6日,有川西獨一無二的祭祀主管漕運的水神的盛會——王爺會,神為鎮東場口楊泗廟的泗水神。
清代,鎮上居民數千戶,逢一、四、七趕集。乾隆時,清明會已成為川西第一大會,百工百戲、農具家私、小吃名食薈蘋。會期有時長達一月。道光中,鎮人王國英在寧波抗擊英軍壯烈犧牲。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六月,蘭朝鼎義軍佔領該鎮數月,於鎮旁景德寺、大羅寺與清軍激戰。宣統初,為通議鄉治所。鎮內所產川芎、澤瀉、芥菜、湖縐除供給本州外還遠銷外地。「來蜀貿易者或首駐焉」。有鄰近十餘縣最大的木材市場;「興順源」鍋廠的鐵鍋暢銷遠近。名小食致華堂白雪糕、油花上市。鎮上諸市俱備,有三江聚財匯元通之說,成為「一州貨財之藪」。
民國時期,文井江上行船於此卸鹽後,集鎮貨物由此轉運出州。竹器中的夾籮享譽成都平原。1939年4月23日,鎮人徐楚率同志殺死土豪黃家近10口,震動川西。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為元通鄉、元通人民公社、元通鎮治所至今。
3. 成都到崇州元通鎮怎樣走
金沙車站坐到懷遠的車就行了,直接給賣票的說元通。
如果在周末的話建議坐到崇州的車然後轉車到元通,因為周末懷遠的車人多,車少。
4.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元通鎮禹王村14組會搬遷嗎
這個要看政府的安排了,一般拆遷都是由拆遷辦負責,或者城市規劃局,但是規劃的地區一般又保密,所以不得而知。
5. 圓通快遞在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元通鎮網點在什麼地方
在元通沒網點,只有在崇州市,在唐安東路,移動大樓對面那個巷子里
6. 茶店子客運站到崇州市元通鎮每天有幾班車
流水班,人滿就走,見圖。
7. 元通鎮的鄉鎮概況
通鎮距成都市區40公里,距崇州市區11公里,地處東經103°7′,北緯30°44′。鎮域東西長6公里,南北寬5.5公里,省道懷華路穿鎮而過,距成青快速3公里,世界自然文化遺產—都江堰、青城山20km。元通鎮作為北部崇州的門戶口岸,是元通、懷遠、街子古鎮「金三角」錯位發展的第一站。全鎮呈蝴蝶狀,幅員面積23.12平方公里,全鎮轄7個行政村、2個社區,9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為23142人,總戶數6681戶。場鎮已建成面積1.9平方公里,2020年規劃空間3平方公里。2010年全鎮實現工商稅收4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588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30元。元通歷史上是著名的鑄管之鄉,土陶之鄉。元通鎮是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之一,有著「千年小成都,清明上河圖」的美譽,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家,成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家,崇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家,古鎮核心區建築主要以清末民國初期的川西民居為主,呈南北走向的帶狀分布,建築總面積達10萬多平方米。同時古鎮地處文井江、味江、泊江三江匯合處,歷史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是待字閨中的瑰寶。
鎮域主要對外交通有懷華路、元安路、街安路,另外還有一條從懷華路至無根山生態觀光區的旅遊專線。在此基礎上還建有數條村道,連接各個行政村,形成了方便和快捷的交通道路網路。
元通鎮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麒麟街、雙鳳街、長壽街、半邊街等老街上,一些古建築保存較好,雕磚,雕花尚存,更為珍貴的是,元通鎮域內現存古楠木、皂桷、銀杏共80多棵,集鎮中心有一棵最大的宋代的夫妻銀杏樹,枝茂葉盛,覆蓋面積300多平方米,樹高30多米。
元通現有文物保護單位:陳家大院、永利橋、黃氏故居、黃氏宗祠、天主堂、羅氏故居、王國英故居。此外還有古當鋪、廣東會館、江西會館遺址,張家大院,夏家走馬轉角樓,匯江橋等景觀。
8. 茶店子客運站,到崇州市元通鎮 最早的一班是幾點
截至2021年3月份,成都茶店子客運站到崇州元通鎮的客車首班是8:10發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