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武家嘴老年公寓的負責人是
咨詢114.謝謝。
❷ 常德盛的事跡簡介
蔣巷村原先是一個「野人村」、「光棍村」,歷經40餘年,今天已成為產值超10億元的富裕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國家級農業現代化建設示範村,成為繼華西村之後另一個吸引全國各地爭相組團參觀學習的明星村。常德盛,有人喻之為和華西村的吳仁寶齊名的「當家人」,就在蘇州掀起學習他熱潮的時候卻選擇了退休,據說選的接班人還是個外村人。為此,本報記者專門拜訪了這個神奇的「當家人」。
常德盛:1000萬我不能要
常熟市支塘鎮蔣巷村(原屬任陽鎮,現並到支塘鎮),40年前還是一個「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窮土惡水血吸蟲流行、偏僻閉塞的苦地方,河溝坑窪、土地破碎,村民絕大多數住泥牆草房。然而40年後,這里發生了驚天的變化,過去一切舊有的面貌已經盪然無存。
1998年,蔣巷首次成為「億元村」,2001年,蔣巷社會總產值達2.5億元,2003年,總產值超7億元,預計今年蔣巷的社會總產值將突破10億元大關。村裡還投資1200萬元建成了園林式農民休閑娛樂區,農民劇場、老年之家、迎賓樓、小學、幼兒園、展覽館、圖書館、衛生室、廣播電視室,造型別致,競相爭輝。
然而更為人所稱道的卻並不是這些「無情」的數字,而是隱藏在這些數字背後的一個共產黨員的人格魅力,他讓蔣巷村民住進了220平方米的農民別墅,而他自己卻仍住在集體公寓;他讓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12000元,而他卻只拿上級核定工資的零頭;他把常盛集團打造成了全國知名的大型企業,卻拒絕了應得的1000萬元股份。
老搭檔:這個人就是朴實
67歲的唐渭清從鎮黨委秘書的崗位上退休後,就被常德盛邀請來蔣巷幫忙,迄今已經7年,是常德盛的「老搭檔」,對常德盛可謂「耳濡目染」。唐渭清娓娓道來的盡是一些「小事」。唐渭清說:「他這個人,就是朴實。到現在為止,一個全國性的名人,仍然是一個農民,他對自己農民的身份、對農村的感情始終沒有忘掉,他自己說:『我是家鄉父老鄉親的兒子。』凡是老百姓關心的、凡是老百姓可能會發生困難的地方,他都預先為老百姓想到了。」唐渭清講了兩個關於常德盛的小故事。
一個是常德盛在規劃農民別墅的時候,特別設計了一個公共的宴會廳,所有設施都上檔次,一次可開40桌宴席,因為農村家庭遇到一些紅白事,就不用在自家房子里勞心費神了,在宴會廳,既氣派,又方便。
另一個是為村裡老人們設計了一個老年公寓,因為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且房子都是極大的獨門獨院的別墅,不僅不習慣,也會有一些不適應之處,且可能在子女上班時顯得很孤單,而搬進老年公寓則可以和許多老人一起嘮嗑拉家常。老人選擇和子女同住的,給予一定的獎勵;選擇住老年公寓的,則一切費用全免。
老百姓:蔣巷不能沒有你
常德盛在蔣巷幾乎成了一種信仰,以至於村裡人常常擔心常德盛會被上級「重用」,調離蔣巷。因此常常有人在碰到常德盛的時候對他說,常書記,如果調你上去當幹部,你千萬別去啊,蔣巷不能沒有你。
以至於常德盛的一舉一動都為村民所牽掛。1995年他的車子和一輛摩托車碰撞,他的牙齒被撞出位,眼睛也陷了進去,這本是輕傷,然而卻牽動了全村人的神經。當他被送到常熟第一人民醫院治療時,村裡人自發前來看望,最多的時候竟然擠滿了醫院走廊,且村民還在紛紛擁進,嚴重影響了醫院的正常秩序。不得已,村裡用高音喇叭向各家通知:常書記現在很好,為維持醫院秩序,且讓常書記更快康復,大家就不要再去醫院了。
唐渭清還為記者講述了常德盛三上北京村民夾道歡送的事情。
第一次,2000年,常德盛當選全國勞動模範,4月28日早上從家出發赴北京,當時天還黑蒙蒙的,村口卻已有幾百號村民在等著他了。鄰村一位70多歲的老人,拄著拐杖也加入到歡送者的行列。這位老人說:「像這樣的人不當勞模誰當勞模?」
2001年「七一」建黨80周年,他當選全國優秀共產黨員,赴京開會。時值大熱天,老百姓涌到村委會樓前,有人抱著小孩,有人撐著傘,不少老人則拄著拐杖,工廠里工人停了工來相送,連車間主任都難以勸阻。
2002年,常德盛當選黨的十六大代表,職工、群眾一直送他到任陽鎮,任陽鎮的群眾也自發地走上大街,加入到歡送的隊伍中來。任陽鎮第一個億元廠銀洋集團的老總陳必亮還組織全廠職工夾道歡送。
接班人:外村人堪稱優秀
2004年12月20日,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常德盛袒露了自己的心懷。
「我必須盡早退休,讓年輕人接班。」常德盛說。常熟市委書記楊升華對他說:「老常啊,接班人的事我同意你,但你得干到70歲。」常德盛說他正式退休的日子是明年,他至多再干一年。
在常德盛看來,如果培養不出優秀的接班人,他只算成功了一半。常德盛說,他40年的「當家人」歷程,做了三件事情:第一是蔣巷人拓寬了市場;第二是提高了蔣巷人的整體素質;第三是規劃出了一個未來的蔣巷,這也是當好村支書要做好的三件事。現在他在做第四件事,就是要培養「一個」、「一班」、「一批」三種人。「一個」就是一個接班人;「一班」則是培養一班領導骨幹;「一批」就是擔當蔣巷創業主體的技術精英、生產力量。
常德盛有一子一女,尤其令人稱道的是其子常惠忠,現任常盛集團四個子公司之一的董事長、總經理,頗有乃父風范。老常對兒子一向要求很嚴,寄予厚望也是為人父者之常理。常惠忠也沒有辜負常德盛的期望,吃苦肯干,憑自己的能力當上了常盛子公司的老總。
然而常德盛卻表示,兒子不接他的班。常德盛說:「嚴格要求孩子是做父親的責任,但在工作上他和普通群眾一樣,共產黨員不搞家族制,所以我不會讓兒子接我的班。他有本領,他可以自己成長;他沒有本領,給他再多也不能勝任,越多越浪費。」
常德盛親自選定的接班人,據說得到了常熟市委書記楊升華的肯定,他究竟是誰?常德盛說,他叫陳建忠,一個外村人。據了解,陳建忠是南京農業大學大專畢業生,現任蔣巷村常務副總支書,常盛集團副總董事長、總經理,他有過村支書的經歷,也當過任陽鎮黨委委員,現在還擔任任陽街道辦事處主任。常德盛說,此舉打破了蔣巷「村」的束縛,可以讓蔣巷走出蔣巷。
常德盛簡短地解釋了選擇陳建忠作為接班人的原因:「除了他的經歷之外,他在七八年前來到蔣巷,我一直看著他成長,經過多年的考察,我認為他在思想品質、工作能力、熱情各方面都堪稱優秀,完全符合擔任蔣巷村當家人的條件。退休之後,我會扶持他一年,一年之後,這個擔子將會完全壓在他的肩上。」
常德盛:退休後還老伴的賬
退休之後的常德盛,想要做些什麼呢?在記者提出這個問題之前,先問了另外一個問題:「常書記您平時都有什麼愛好?」常德盛思索了半天,終於抬起頭,很木訥地笑了一笑。「我沒有什麼愛好。撮麻將、打撲克牌,我一樣不會。」
那麼,你退休後有些什麼打算呢?記者問。
常德盛這才重新舒展眉頭,描繪起他夢想的晚年生活:「我要好好休息、鍛煉、學習,做好力所能及為社會服務的工作,擔任集團工會主席、村老齡委主任,為工人、老人說說話,做點事情。」
「我欠了她的『賬』,我要還的。」常德盛的夫人患有關節炎,由於住的房子頗為潮濕,大大影響了老伴的身體,不能換個環境,常德盛的老伴只好以鍛煉身體的方式來對抗病痛,為此她還組織了一支老年健身隊。
❸ 記者采訪老年公寓,作為負責人我該怎麼說呢
記者采訪會有一來個主題,他需源要了解的也是這個主題相關的內容
先和記者聯系,弄清楚采訪的目的和采訪的內容,准備好材料,材料需要盡可能充分
在面對采訪時
你可以先簡單介紹老年公寓相關情況
如性質、資金來源、老年人情況、老年人生活情況、文化建設情況
然後根據記者需要了解的問題在進行針對性回答
必要的話可以讓記者事先准備好需要提問的問題
記者寫稿時肯定需要例子
可以找一到兩位比較典型的老年人為代表,接受記者詢問
以上為正面報道
如果是負面報道
首先要向領導請示,是否接受采訪,程度怎麼把握
然後根據要求接受采訪
面對不好回答的問題,盡量把握好回答方式和態度
如果是本地媒體,盡量誠懇地與媒體單位做好溝通
如果是外媒,請求宣傳部介入
❹ 什麼是老年公寓
老齡化社會已然來臨
「那時候,可能公交車上都是白頭發的,誰也不用給誰讓座。那時候,所有的房子可能要帶電梯,很多籃球場改成沙球場。那時候,開車租的是老人,當服務員的也是老人……」,當這樣一幕幕的場景展現在你面前時,你會不會嘴巴驚愕得張成「O」型?想想吧,眼前晃動的是老年人的背影,每天與老年人為伴,未來這樣的生活是不是讓年輕的你感到恐怖?
也許上面描述的場面有些誇張,但是下面的幾組數據的確會讓你感到壓力和緊張:根據聯合國在第二屆老年大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到2025年,中國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20%,到2050年,甚至可能達到40%。到2004年底,我市離退休人員達263335人。這樣龐大的老年人口已成世界之最,同時也在預示著中國正日益進入老齡化社會。
上個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短短的二十幾年,中國少生了3億多人,獨生子女的家庭越來越多,但是由於出生人口遠遠抵不上老齡人口的遞增速度,導致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的產生:青壯年勞動力的減少、老年撫養比重的上升、退休金制度陷入困境等等,所有這些問題的產生都在向我們預示著一個問題:幾十年後,誰來照顧響應計劃生育只有一個子女的這批老年人?他們又需要一種什麼樣的養老方式?
老年公寓緩慢升溫
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接近1.2億,老年人患各種疾病的比例高達60%-80%,獨生子女夫婦子女少的狀況也會使這些人更多地依賴社區服務和選擇一種新的養老方式,而近幾年老年公寓的出現給老年人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養老方式。
老年公寓是指既體現老年人居家養老,又能享受到社會提供的各種服務的老年住宅,屬於機構養老的范疇。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老年公寓已經很普遍,並且出現低、中、高檔分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政策室 曾對北京1600餘名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大調查,希望入住老年公寓的人數達1000餘人,一些老年公寓還出現人滿為患的局面,老年公寓正日益獲得老年人的歡迎。
我市最早的老年公寓是1996年社會福利院開辦的,有自理、半護、全護服務,且收費不一。近幾年各個縣的福利院也正積極擴建為綜合福利服務性的老年居住場所,像條件比較好的隆化、寬城、承德縣、營子的老年公寓已經有一些老年人入住,但數量並不多。
除了國家投資興建的帶有公益性質的老年公寓外,近幾年我市也有不少個人投資開辦老年公寓,但由於條件差、資金投入大等原因很多都宣布失敗,目前市區個人投資興建的老年公寓只剩下位於石洞子溝村的乾壽圓老年公寓,裡面大約入住20幾位老人。
老年公寓為何受冷落?
老年公寓在我市從1996年興建到現在近10年的時間發展得速度並不快,除了受地域經濟條件限制的原因外,人們傳統的思想觀念也影響著老年公寓的擴大發展。記者曾問過10位5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否願意去老年公寓居住?只有2位表示願意,其他的8位老人均表示只有等動不了那天才去,只要行動方便就不願去老年公寓。
記者在市社會福利院和乾壽圓老年公寓采訪時,發現入住的老人年齡基本上在70歲以上,且生活不能自理。很多人都需要半護或全護服務,且這些老人大多性情古怪,經常互相發生爭吵,對護理員百般挑剔,彼此之間很難相融。當問到他們來老年公寓的感受時,很多老人都對兒女把他們送來這一舉動表現得憤憤然,一個勁兒地埋怨兒女不孝順。也有的老人面對記者的提問不願表態,也不願透露家庭住址和兒女姓名和工作單位,怕給兒女丟臉。在福利院,記者恰好碰到了送老父親來老年公寓的一對兒女,但這對兒女一聽說有記者采訪時,立刻躲藏起來,且堅決表示不願接受采訪。福利院隨行人員告訴記者,這對兒女都有不錯的工作,可能是怕這件事對他們影響不好。在一些人的印象中,養老院是解決「三無」人員(無子女、無依靠、無經濟實力)的養老問題,如果家中的老人被送到老年公寓定會遭到親戚、朋友的恥笑,也會背上不孝的罪名,而老年人習慣於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寧願與兒女住在一起受些委屈也不願選擇去老年公寓居住。
采訪中,記者發現我市老年公寓條件較差、設施不齊全、硬體跟不上也是造成老年公寓發展緩慢的一個原因。市社會福利院1996年建立起市區最早的老年公寓,到現在近10年的時間,房屋已經顯得陳舊,屋子裡味道難聞,看起來是又臟又亂,由於收費標准還是最初建立老年公寓時制訂的,隨著近幾年物價上漲,每月收來的費用已經抵不上一個老人的花銷,因此許多老人對一日三餐和提供的服務並不滿意。老年公寓的負責人也是滿腹委屈,「一個能自理的老人一個月我們才收他300多元錢,除了一日三餐和住宿費用外,這點錢根本不夠一個老人一個月的花銷,而且我們市的收費標準是全省最低的。」私人開辦的老年公寓受經濟條件制約,大多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提供的飲食和服務,也不能盡如人意。老人的業余娛樂活動很單調,只能在狹小的房間看看電視或打打麻將,這就造成了入住老年公寓的老人精神生活貧乏,很多老人在此以淚洗面,想念親人和朋友,在心裡對老年公寓很排斥。
老年公寓出路何在?
在我國經濟發達的一些大城市,老年公寓正快速發展並且日益完善。老年公寓已不是傳統意義上專門為老人提供的養老場所,而是集休閑、居住、娛樂、服務於一體的多功能的場所。針對不同層次老年人的收入,一些開發商建立一些中高檔老年公寓。老人交的費用不同,享受的服務也會大大不同,像那些擁有高收入且子女在外地、收入穩定的退休老人,大多會選擇高檔的老年公寓,享受居住、醫療、配套設施等各種周到的服務。
老年公寓70年代始建於北歐,現在在發達國家已經盛行。如新加坡專門建有為老年人提供居住的小區,屋內專門為老人設計,有方便輪椅,特製屋門等等,社會福利團體在公寓內經營社區服務站,有專門人員上門提供服務。日本也有「銀發住宅」,60歲以上的老年夫婦或單身老人可入住,有護士、保安等服務人員,提供細致完善的服務。我國一些開發商和經營者這幾年也愈發重視「銀發市場」,在一些城市建立了專門適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且前景看好,這也為我市的一些經營者開拓「老年市場」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不可避免,老年人這一龐大的群體日益得到政府的關注,如何讓「老者不再憂其屋」,讓更多的老年人安享晚年是我們今後需要解決的問題。老年公寓的出現無異為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提供了一種很好的解決辦法,只是作為一種新生事物,讓人們在短時間內接受和認同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我們相信時間不會太久,且人們不能拒絕這種趨勢,因為誰都無法拒絕老去!本報記者 王海霞
❺ 開辦老年公寓前景如何
老齡化社會已然來臨
「那時候,可能公交車上都是白頭發的,誰也不用給誰讓座。那時候,所有的房子可能要帶電梯,很多籃球場改成沙球場。那時候,開車租的是老人,當服務員的也是老人……」,當這樣一幕幕的場景展現在你面前時,你會不會嘴巴驚愕得張成「O」型?想想吧,眼前晃動的是老年人的背影,每天與老年人為伴,未來這樣的生活是不是讓年輕的你感到恐怖?
也許上面描述的場面有些誇張,但是下面的幾組數據的確會讓你感到壓力和緊張:根據聯合國在第二屆老年大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到2025年,中國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20%,到2050年,甚至可能達到40%。到2004年底,我市離退休人員達263335人。這樣龐大的老年人口已成世界之最,同時也在預示著中國正日益進入老齡化社會。
上個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短短的二十幾年,中國少生了3億多人,獨生子女的家庭越來越多,但是由於出生人口遠遠抵不上老齡人口的遞增速度,導致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的產生:青壯年勞動力的減少、老年撫養比重的上升、退休金制度陷入困境等等,所有這些問題的產生都在向我們預示著一個問題:幾十年後,誰來照顧響應計劃生育只有一個子女的這批老年人?他們又需要一種什麼樣的養老方式?
老年公寓緩慢升溫
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接近1.2億,老年人患各種疾病的比例高達60%-80%,獨生子女夫婦子女少的狀況也會使這些人更多地依賴社區服務和選擇一種新的養老方式,而近幾年老年公寓的出現給老年人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養老方式。
老年公寓是指既體現老年人居家養老,又能享受到社會提供的各種服務的老年住宅,屬於機構養老的范疇。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老年公寓已經很普遍,並且出現低、中、高檔分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政策室 曾對北京1600餘名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大調查,希望入住老年公寓的人數達1000餘人,一些老年公寓還出現人滿為患的局面,老年公寓正日益獲得老年人的歡迎。
我市最早的老年公寓是1996年社會福利院開辦的,有自理、半護、全護服務,且收費不一。近幾年各個縣的福利院也正積極擴建為綜合福利服務性的老年居住場所,像條件比較好的隆化、寬城、承德縣、營子的老年公寓已經有一些老年人入住,但數量並不多。
除了國家投資興建的帶有公益性質的老年公寓外,近幾年我市也有不少個人投資開辦老年公寓,但由於條件差、資金投入大等原因很多都宣布失敗,目前市區個人投資興建的老年公寓只剩下位於石洞子溝村的乾壽圓老年公寓,裡面大約入住20幾位老人。
老年公寓為何受冷落?
老年公寓在我市從1996年興建到現在近10年的時間發展得速度並不快,除了受地域經濟條件限制的原因外,人們傳統的思想觀念也影響著老年公寓的擴大發展。記者曾問過10位5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否願意去老年公寓居住?只有2位表示願意,其他的8位老人均表示只有等動不了那天才去,只要行動方便就不願去老年公寓。
記者在市社會福利院和乾壽圓老年公寓采訪時,發現入住的老人年齡基本上在70歲以上,且生活不能自理。很多人都需要半護或全護服務,且這些老人大多性情古怪,經常互相發生爭吵,對護理員百般挑剔,彼此之間很難相融。當問到他們來老年公寓的感受時,很多老人都對兒女把他們送來這一舉動表現得憤憤然,一個勁兒地埋怨兒女不孝順。也有的老人面對記者的提問不願表態,也不願透露家庭住址和兒女姓名和工作單位,怕給兒女丟臉。在福利院,記者恰好碰到了送老父親來老年公寓的一對兒女,但這對兒女一聽說有記者采訪時,立刻躲藏起來,且堅決表示不願接受采訪。福利院隨行人員告訴記者,這對兒女都有不錯的工作,可能是怕這件事對他們影響不好。在一些人的印象中,養老院是解決「三無」人員(無子女、無依靠、無經濟實力)的養老問題,如果家中的老人被送到老年公寓定會遭到親戚、朋友的恥笑,也會背上不孝的罪名,而老年人習慣於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寧願與兒女住在一起受些委屈也不願選擇去老年公寓居住。
采訪中,記者發現我市老年公寓條件較差、設施不齊全、硬體跟不上也是造成老年公寓發展緩慢的一個原因。市社會福利院1996年建立起市區最早的老年公寓,到現在近10年的時間,房屋已經顯得陳舊,屋子裡味道難聞,看起來是又臟又亂,由於收費標准還是最初建立老年公寓時制訂的,隨著近幾年物價上漲,每月收來的費用已經抵不上一個老人的花銷,因此許多老人對一日三餐和提供的服務並不滿意。老年公寓的負責人也是滿腹委屈,「一個能自理的老人一個月我們才收他300多元錢,除了一日三餐和住宿費用外,這點錢根本不夠一個老人一個月的花銷,而且我們市的收費標準是全省最低的。」私人開辦的老年公寓受經濟條件制約,大多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提供的飲食和服務,也不能盡如人意。老人的業余娛樂活動很單調,只能在狹小的房間看看電視或打打麻將,這就造成了入住老年公寓的老人精神生活貧乏,很多老人在此以淚洗面,想念親人和朋友,在心裡對老年公寓很排斥。
老年公寓出路何在?
在我國經濟發達的一些大城市,老年公寓正快速發展並且日益完善。老年公寓已不是傳統意義上專門為老人提供的養老場所,而是集休閑、居住、娛樂、服務於一體的多功能的場所。針對不同層次老年人的收入,一些開發商建立一些中高檔老年公寓。老人交的費用不同,享受的服務也會大大不同,像那些擁有高收入且子女在外地、收入穩定的退休老人,大多會選擇高檔的老年公寓,享受居住、醫療、配套設施等各種周到的服務。
老年公寓70年代始建於北歐,現在在發達國家已經盛行。如新加坡專門建有為老年人提供居住的小區,屋內專門為老人設計,有方便輪椅,特製屋門等等,社會福利團體在公寓內經營社區服務站,有專門人員上門提供服務。日本也有「銀發住宅」,60歲以上的老年夫婦或單身老人可入住,有護士、保安等服務人員,提供細致完善的服務。我國一些開發商和經營者這幾年也愈發重視「銀發市場」,在一些城市建立了專門適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且前景看好,這也為我市的一些經營者開拓「老年市場」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不可避免,老年人這一龐大的群體日益得到政府的關注,如何讓「老者不再憂其屋」,讓更多的老年人安享晚年是我們今後需要解決的問題。老年公寓的出現無異為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提供了一種很好的解決辦法,只是作為一種新生事物,讓人們在短時間內接受和認同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我們相信時間不會太久,且人們不能拒絕這種趨勢,因為誰都無法拒絕老去!本報記者 王海霞
以下是一個案,可供參考。
項目類別:一般招商項目
咸嘉老年公寓位於全國文明小區示範點、全國物業管理示範小區——咸嘉新村內,距市委、市政府約2公里,地理條件優越,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區內及周邊公共配套設施齊全,是老年人修身養性、頤養天年的好處所。
市場前景:全球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如何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得,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是擺在政府及社會面前的一大課題。開辦老年公寓是破解這一課題的良策,為大勢所趨,能替政府分憂,為社會解釋,使老百姓得益,讓經營者獲利,前景廣闊。
公寓地點及條件:
咸嘉老年公寓位於綠色環保、風景優雅的住宅小區——咸嘉新村內,東鄰中南大學河南醫學院及湘雅附三醫院,西傍湖南商學院,北望市委、市政府,南接桐梓坡路,公交109、118、301、603均路經此地。區內有佔地60畝的大型綠化休閑廣場,游泳館、網球館、全民健身設施、社區衛生服務站、郵電、銀行、學校、酒店及其它商業網點等服務設施一應俱全。
建設規模:
公寓總建築面積3270平方米,綠化率38%,戶型有一室一廳一衛一廚,一室一衛一廚兩種,共59套。其中,第一棟建築面積1533平方米,容32套;第二棟建築面積1737平方米,容27套。公寓內設有餐廳、活動室、屋頂花園等生活、娛樂活動場所。
項目進展情況:項目已建
合作方式:租賃、合資、合作經營
❻ 老年公寓如何做宣傳營銷
目前以各種形式辦老年公寓的越來越多,那麼就會出現養老院和養老院之間呈現競爭趨勢!每一個行業都會有競爭,但是在行業遭遇競爭形勢下,如何能在養老產業中形成自己的模式?在行業內即使受到市場競爭的沖擊,也一樣能讓自己的老年公寓經營狀況等等不受任何外界影響,獨樹一幟,創造自己的品牌。一個養老院的品牌很重要,那麼品牌靠什麼來塑造呢?靠各種各樣的推廣和宣傳。
建起來老年公寓是為老年人服務,當然了並不排除這個項目或者這個行業選擇的也很好。商業機會是有了,具體到項目操作是個系統的工程,企業形象,標准用語,統一VI,收費標准等等,具體到你的問題網路宣傳,大家一起探討幾點好了,共同進步。
一、選擇人群,網路上與老人有關的所有的人群,雖然老人不上網,三四十歲的家庭主婦,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等等,都是宣傳的對象,並不是讓他們去說服老人到你的老年公寓,是讓他們知道有這樣一個單位,並且通過宣感測覺你的公寓很溫馨,很放心,對老人很關心,對老人很孝心。宣傳定位很重要。
二、網路上著重是平面宣傳,圍繞當地的主流網站發布信息,在主流專業為老年公寓和老年人以及老人家屬覆蓋面很廣的網站上打打廣告,比如中國敬老院網,不過一定要找對了網站,有很多假冒的網站千萬別上當了。該網站信譽在養老行業是有口皆碑的,這家網站的負責人是個誠實踏實,最講究信譽。
三、通過簡單的方法建一個自己的網站,主要介紹自己的服務項目,最好弄點溫馨點的照片宣傳,定期不定期的舉行聯歡活動等,直觀點的宣傳都要做。網路宣傳是倍增的過程,剛開始可能人都不知道,也許前一個月不停的宣傳也只是反映很少,但也許一個月後你就忙不過來了,貴在堅持。
四、登報紙、廣播宣傳、小區拜訪、義務會診、免費體檢、小區聯歡、免費老年公寓體驗等等活動都可以配合網路宣傳進行,而且宣傳費用不是很高。
總之,網路推廣只是手段和途徑,最主要的還是內容,你把內容做扎實,什麼宣傳途徑都是可行的,貴在堅持,經常給員工做培訓,讓他們有感恩的心,對待老人就象自己家的家人一樣,口碑相傳,你的生意一定會好,加油!最後,衷心祝願您的老年公寓越辦越好!越辦越大!越辦越強!
❼ 投資老年福利事業得先進事跡
社會福利院是民政部門在城鎮設立的社會福利事業單位,其任務是收養城鎮喪失勞動能力、無依無靠、無生活來源的孤老、孤兒、棄嬰和殘疾兒童。被收養人員的一切生活費用由政府承擔
敬老院是農村集中供養「五保老人」的場所,「五保老人」供養是國家舉辦的農村福利事業的組成部分。收養的「五保老人」依靠集體供養為主,輔之以國家和社會必要的援助,他們的吃、穿、住、醫、葬的費用,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支付。
由此可見,社會福利院和敬老院的同屬福利救濟型的養老機構,入住社會福利院和敬老院都屬於機構養老。
我國的養老院收住的是居家養老有困難的老人,而且一切費用自理。養老院大多是民辦的養老機構,與社會福利院和敬老院不同,它屬於自負贏虧的商業服務性質。
老年公寓是由政府和社會力量按照市場原則興建的專供老年人居住的單元樓,單元樓中的單元房的面積有大有小,入住者可買可租。老年公寓樓內設有醫務室、活動室、健身房和小食堂,配置各項服務人員。
老年公寓與養老院的相同之處在於,兩者都以個人交費為主,有別於福利救濟型的社會福利院;不同之處在於,養老院是集體食宿的住院養老方式,而住老年公寓則是獨立住單元房的居家養老。老年公寓的單元房可以買賣和租用,而養老院的居室只能租用。
❽ 打掃老年公寓後的心得
2014年1月15日,我組20餘人前往位於長勝街28號的金秋老年公寓,為長期居住在那裡的老人志願服務。
早上8點,我們在學校門口集合,通過民政局,了解到了金秋老年公寓的聯系電話。隨後,通過與老年公寓負責人的聯系,我們決定立即前往。於是,我們乘坐公交車,一起去了老年公寓。
大約經過半小時的車程以及約20分鍾的步行,我們來到了目的地——金秋老年公寓。我們進去了之後,主動幫老人打掃庭院衛生。我們用濕抹布將扶手以及窗檯等地方擦乾凈,再用干抹布擦乾,以免結冰。洗抹布的水很冰,但我們沒有一個人因此而抱怨,大家的手都凍得通紅,但我們都覺得,這很值得。我們打掃衛生的時候盡量安靜,不吵到正在休息的老人,在走廊上遇見老人,主動打招呼,他們都贊揚我們很懂事。
後來,有些同學為一些生病的老人打掃裡屋,並幫他們打熱水。也有一些同學為眼睛不好的老人讀最新的報紙,老人們很開心。後來,我們在院子里,圍成一個圈,有一位老爺爺給我們唱了革命歌曲,說了幾段自己編的快板,同學們不僅為老人有這樣的才華以及良好的記憶力而感到欽佩。同學們為老人打著節拍,聽得很認真。後來,老爺爺還很開心地拿出了自己的相冊,給我們講他以前的事情......看到老人這么開心,我們覺得一上午的辛苦沒有白費。臨走的時候,我們與老人合影留念然後告別,並許諾下次還會去。
出了老年公寓的門,我們才發現,早已過了飯點,但我們一點也不覺得餓,因為樂在心中吧!!
我們都有爺爺奶奶,終有一天,自己也會慢慢老去,也會變得不能自理生活。所以,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尊重老人、關愛老人、幫助老人,實現「使老有所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通過那天的活動,我們踐行道德,更深刻的理解了「尊老愛幼」這一美德。以後,我們會更多地參與這種志願活動,為社會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其實不僅僅是老人,就像《大道之行也》中所說的:「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是人們嚮往的「大同社會——一個沒有紛爭,永遠和睦的社會。而為了實現這種社會,就要就每一個中國公民都要為祖國盡力,都要做到「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而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首先端正態度,並付出行動,無私的為國家成為「大同社會」而不斷努力。我們是新一代祖國的接班人,我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的社會可以「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我們的國家可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我們新世紀的青少年,將為祖國,為社會,為全人類的實現「大同社會」努力、拼搏!
❾ 老年公寓月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的寫法
(一)基本情況。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對工作的主客觀條件、有利和不利條件以及工作的環境和基礎等進行分析。
2.經驗和教訓。做過一件事,總會有經驗和教訓。為便於今後的工作,須對以往工作的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並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來認識。
3.今後的打算。根據今後的工作任務和要求,吸取前一時期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明確努力方向,提出改進措施等。
(二)寫好總結需要注意的問題
1.總結前要充分佔有材料。最好通過不同的形式,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了解有關情況,或者把總結的想法、意圖提出來,同各方面的主管、同事商量。一定要避免上司出觀點,到同事中找事實的寫法。
2.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不誇大,缺點不縮小,更不能弄虛作假。這是分析、得出教訓的基礎。
3.條理要清楚。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
4.要剪裁得體,詳略適宜。材料有本質的,有現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寫作時要去蕪存精。總結中的問題要有主次、詳略之分,該詳的要詳,該略的要略。
5.總結的具體寫作,可先議論,然後由專人寫出初稿,再行討論、修改。最好由主要負責人執筆,或親自主持討論、起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