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外國的老年人都是怎麼鍛煉身體的,懸賞
國外人吃的好
『貳』 外國老人節是幾月幾日
加拿大老人節很有意思,被稱為「笑節」,因為每逢這一天,子女送給老專人的禮物並非什麼屬珍貴的紀念品,而是幽默和歡笑。在加拿大人心目中,這是送給老人最好的節日禮物。加拿大的「笑節」是每年夏季日照最長的一天,有的地方定在6月21日,有的則選6月22日。
美國的老人節也叫「祖父祖母節」。1978年,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簽署了一項法案,將每年9月份美國勞動節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定為美國的祖父祖母節,這天全美各地都要舉辦敬老活動,成為美國的老人節。
日本敬老節是每年9月第三個星期一。日本的敬老節是二戰之後日本政府為鼓勵尊老而規定的,但從民族感情方面來說,卻可以追溯很遠。
波蘭的敬老節同樣稱為「祖父祖母節」,但他包括兩個節日:祖母節為1月21日,祖父節為1月22日,其起源是在1964年,當時由波滋市一家報紙提出,最初是帶有開玩笑的成份,但由於該報在全國發行量很大,不想得到全社會的響應,最終真的成為一個節日。
『叄』 國內外老年人的特色服務
本人在蘇州就在實踐這方面的工作。開設了醫養結合的養老護理院,主要專針對半自理、全護屬理(包括老年痴呆患者)及臨終關懷老人。在摸索中創建老年用品專營店,並注冊了「真福人生」品牌,致力於為老年人的未來提供滿足老年生活特殊需求的產品。嘗試著居家護理模式的運營,准備著手組建居家護理團隊。機構、產品和居家服務三位一體,是實現老年人特色服務的目標。
『肆』 在美國老年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啊,越具體越好,非常感謝!
1、 門窗常年關閉
我們一直都認為,窗戶經常打開可以交換新鮮空氣,把房內污濁的空氣換一換,所以窗戶常年敞開在國內是很正常的事情,有的甚至常年不關。但是在美國,情況卻正好相反,家家戶戶的窗戶都是常年關閉的。TOPS小編介紹,這一方面是因為美國人比較注重隱私,還有美國很多家都是獨門獨院,窗戶如果打開,別人很容易就破窗而入了。所以離開的時候一定要把門關好。
2、 鄰居很少往來
在中國特別是一些老樓,鄰里關系都比較好,互相幫忙。但是在美國各家有各家的過法,大家平時打個照面,但是基本上沒什麼往來。除了住了很多年的鄰居,可能特別有交往。如果你出身在一個中國的老街區,可能去美國會不太適應。
3、 客人進出不迎送
中國人是出了名的好客,有人來了,又是端茶,又是遞煙,不管你喝不喝還是要來回推辭,生怕怠慢了客人,客人走時要送出老遠。這在美國非常不一樣。如果你要去美國家庭拜訪,沒有提前電話通知或者和主人約定,直接到訪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如果實在有急事,也要表示歉意:「I should have called first.」如果有急事找鄰居,可能鄰居也會開條門縫問你有何貴干,如果三兩下就能解決,那麼說完了也會馬上拜拜。在美國家庭受邀赴宴,主人不會勸你吃喝,不會給你夾菜倒酒。你可能覺得不熱情,但是習慣了以後會發現其實這樣很輕松。
4、 衣服洗好了不晾曬
在國內晾曬衣服是很正常的事情,天氣比較好的時候甚至還有人把被子枕頭拿出來晾曬。在美國這樣做可能是不合時宜的,甚至是不合法的。為什麼這樣說呢,美國的家庭洗衣服都是用烘乾機的,衣服洗完就塞進烘乾機。其實這樣洗出來的衣服熱熱的軟軟的,很舒服。如果你要晾曬的,可能會被鄰居投訴給社區管理部門,因為衣服晾曬在外面有礙觀瞻。
5、 飯後不洗碗
美國家庭幾乎都是用洗碗機,如果一次的碗碟沒有湊夠一個洗碗機,那就等湊夠再用。對於美國留學的學生來說很不方便,因為一個人吃飯實在用不了太多的碗碟,有時候幾天洗一次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自己洗,你的房東可能不樂意,因為美國人認為洗碗機可以消毒。
『伍』 外國老人很少跳廣場舞,他們一般都做些什麼活動
一提起退休後的生活,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跳廣場舞、下象棋、公園散步、爬山等活動。
誠然,這些都是我國大部分老年人退休後會選擇的消遣方式。但是廣場舞和象棋在國外卻並不流行,外國人不跳廣場舞又怎麼度過退休後的生活呢?
旅遊中的中國老人
結尾不同國家有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就連退休後的生活方式也是各式各樣的。有些國家注重享受,而有些國家的人希望能繼續工作、繼續發光發熱。
但是仔細觀察這些國家的退休生活就會發現,老年人們普遍希望能夠通過其他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價值。
並且,享受生活、旅行養老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可以預見,未來養老的方式會更加先進。但不論是何種養老方式,尋找到一個對自己身心有利的方式是很重要的。
『陸』 國外的老年生活是怎樣的
美國的老年人只能用自由兩個字來形容。經濟的自由自不必多說。但自由更大的意義是不受兒女瑣事的捆綁,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心態非常的淡定。
『柒』 關於外國人如何度過老年生活
異域長鏡:美國人的老年生活
黃樹海
有人說,「美國是青年的樂園,老人的地獄。」在美國,雖沒有「生兒防老」之俗,但有「尊老」之習。
人們都尊稱老人為「高年公民」,越來越重視老人的福利。由政府給予生活的保障,每月可以領到隨著物價上漲而增加的生活補助費,即所謂「社會保證金」,不必依靠子女的金錢接濟。如果年長的移民者拿到定居美國的綠卡,3年後可領取社會救濟金。「尊老」還表現在乘車、乘船、參觀、逛旅遊勝地,票價是優待的。其他如老人理發、上電影院、乾洗衣服,都可得到減價優待。
乘舊金山的纜車,對一般老年人來說,票價為1.5美元;5—17歲的少年兒童為0.75美元,而年長者和生理障礙者為0.15美元。在聖荷西,乘公共汽車分黑紅兩色的票價字,黑字為2美元,供普通乘客購用;紅字為1美元,供老人用。兩種票據,全天乘任何路公共汽車都行。乘飛機,老人票價也受優待,不過要查證,看是不是過了65歲。過了65歲,就取得了「老人資格」。在金山灣,老人可以持證到「霸特」(BART,一種「海灣快捷交通系統」英文縮寫的名稱)總站辦理「優待證」,這樣1.6美元的通行卡可抵16美元使用。所有參觀時要付費的游覽場所,對老人都降價,而且只「目測」,不「驗齡」。
我在美國,沒有看見過老人同子女一起住的,「四世同堂」現象在美國幾乎沒有。美國老人的晚年暮景千差萬別,但是概括起來大體有幾種:
———靠近子女,但獨自生活。勞依夢特和金夫婦,住宅與他們的90多歲老母的住宅相距不遠,老母有事如外出買東西,可以開車相助。而他們自己的3個兒子,一個在德克薩斯州,兩個在加利福尼亞州。他們自己還算「身強力壯」,時而去歐洲、日本旅遊,時而游覽密西西比河,時而到各處兒子家居住,其樂無窮。
———投靠老人院。到老人院頤養晚年者,需要一定條件。孤寡老人自然容易進去,也有有子女者住進去的,但要付一定的錢。老人院條件各異。我在樂思暮市看到一個老人院,是中等的。它是一個大半圓形的平房建築,房前是一個大廣場,種有花草,也可停車,環境十分安靜、整潔、幽美。屋前有好多老人在圍桌下國際象棋和打撲克,也有人悠然躺在椅上看書讀報。老人院有專人負責入院老人的衣食住行和醫療。
———自租老人院式的房子生活。一些美國人專做老人的生意,建造只有60歲以上老人能住進去的公寓庭園、山莊或大廈,辦理為老人服務的「優哉游哉的旅行」。這些生意經,在氣候溫和、老人群集的加州,花樣特別眾多,五花八門,使老人在幻覺中視此為花園,而「樂不思死」。到這里住,老人要有一定存款。如果無力或不願自我料理生活,可向某個辦理「托老」事業的機構申請去租房居住。
———被子女拋棄,或無兒無女,流落街頭。這種人也有不少。我在核桃溪和舊金山街上都見過。「樹老怕枯,人老怕孤」。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囊中羞澀,落魄、孤寂、凄涼、蒼老、衣衫襤褸、面帶菜色,「寂寞孤獨催人老」啊!對這部分人來說,美國確是「老人的地獄」。
『捌』 美國的老年人的娛樂方式有哪一些
夏令營、野外郊遊等戶外活動。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如歌唱比賽,舞蹈比賽,棋藝比賽、寵物比賽。
『玖』 外國老人節是怎麼過
加拿大「笑節」最早只稱作「老年人的歡笑日」,是書店為適應加拿大老齡化社會的,而精心回策劃答的一項活動,後來逐漸發展成一個帶有公益性質的「節日」,因此將這一天定為老人節。這一天喜劇明星會在老人院舉行義演;年輕人陪老年人參加游覽;電視台專門推出一檔為老人助笑的節目;到了晚間,子女與父母聚集一堂,共享天倫之樂。
每年3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是法國傳統的"祖母節"。當天法國國內所有博物館都向祖母們免費開放,餐廳也會有各種折扣,商店開設服裝專場的銷售活動。還有一年一度的「超級祖母」評選活動,鼓勵全國所有的祖母勇敢展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