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能說老人家的歲數嗎
看什麼情況,一般我們稱呼老人家年齡都是「高壽」或者「高齡」
2. 老人應該歲數越大越有福,為什麼有的人說老人越老歲數越大越對子女不好
迷信說法!在我們老家我也聽說老人太老了還不死對子女不好的說法,後來我問過家鄉的人,他們說人太老了不死的話,會削減子女的陽壽。
3. 為什麼老人總說人到了一定歲數就是一個坎過了這個坎就可以多活幾十年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相信73、84是老人的「忌年」。那麼,「七十三、八十四」這兩個年齡數字是怎麼來的呢?這是由於孔子和孟子的壽命為73和84,古人把這個年齡定為「忌年」。說什麼聖人都容易在這個年齡死去,何況一般的老百姓呢?於是,這種迷信說法便世世代代流傳下來。
封建迷信的「坎(檻)兒說」。《俗諺·中》里有兩句話,一句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自己不想去怎麼辦呢?第二句告訴你:「七十三,八十四,閻王叫你商量事。」為什麼兩千多年來,在中國流傳著這么兩句《俗諺》呢?我想,這既是巧合,也和幾千年的封建迷信相關。中國「至聖」孔子(丘)活了七十三歲(約公元前551-前479年),「亞聖」孟子(柯)活了八十四歲(前372-前289年)。既然聖人活到這般年紀還都死了,你「凡人」還想超過聖人嗎?不要敬酒(「請」)不吃,吃罰(「叫」)酒。
其實,人的壽命並無「忌年」,相信「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這句俗話只不過是庸人自擾,沒有絲毫的科學依據。相信它只能給老人帶來精神上的壓抑,使許多處於這個年齡段的老人整天苦悶、焦慮,提心吊膽,精神緊張,嚴重地影響著老年人的健康長壽。
4. 家裡老人都說相差六歲結婚會對兩個人都不好是真的嗎我跟老公差六歲結婚十幾年了,總感覺事事不順,不是
跟那沒關系!
5. 為什麼很多老人都過不了70歲這個坎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其中我們農村還真有一種說法,70歲是一道坎,如果熬過去了就會長壽,如果熬不過了就在這幾年就會過世,現在人的平均壽命是72歲,所以說72歲是關鍵的一年,人一到70歲身體的各種功能都會下降,一些病痛也會找上門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下面就讓我給大家解釋解釋吧!!!
一、天氣因素。
每個冬天對於免疫差的人都不友好,其實對於老年人來說,上了年紀之後,每一個冬天對於他們的身體健康影響都非常的大。尤其是很多老人一到冬天就不喜歡活動,也不喜歡出門,因為感覺外面特別的冷。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身體就會缺乏運動,導致他們的血液流動速度變得更慢。長此以往的話,很容易導致他們的肌肉力量,包括他們整個身體的反應能力變得弱,甚至身體的免疫細胞也會變得更弱,很容易患上一些疾病。
總之,人快70歲的時候,身體的衰老就會加劇。在這種情況下,雖然說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也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和身生活習慣的,平時一定要堅持鍛煉身體, 一起努力堅持邁過70歲這道坎。
6. 有很多部分的人說老人越老歲數越大越對子女越不好
純屬無稽之談!父母歲數越大越是給子女種福田的機會,增加子女的福報,
佛門里常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一個有福報的人,他無論身處哪裡,哪裡都是好風水;一個沒有福報的人,他就是住在再好的風水寶地,也是一場徒勞。因為,福報不是求來的,更不是搶來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只有積攢了足夠的善良與福德,好運才會常來光顧。
在佛家看來,有一種方式增福消業最快。這種方式就是孝順父母。孝順父母乃世間最大的福田,與其遠行燒功利之香,不如在家好好侍奉父母。佛說,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善,不會大過於孝;最大的惡,不會大過於不孝。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他的心是不善的,和佛心是背道而馳的,故而拜再多的佛、燒再高的香,也難以得到加持。
在佛門里常說,人生是一個了緣的過程,所謂無緣不聚、無債不來,這也可以理解為我們常說的因果。我們不管是為人父母,還是為人子女,父母和孩子的緣分要麼是來還債的,要麼是來要債的,相互拖欠,故而此生相遇,成為父母子女。佛說:若沒有佛,好好侍奉父母,侍奉父母就是侍奉佛,父母是三界內的最大勝福田。
所以,無論父母是否給過我們富餘的生活,是否讓我們吃穿不愁,我們都應該此生感恩父母,感恩父母辛苦把我們生下來,感恩父母含辛茹苦養育教導之恩。就如《三世因果》歌里寫的那樣,「今生聾啞為何因?前世惡口罵雙親」,「若是因果無感應,目連救母為何因」。
那有人就說了,我的父母從小沒有給過我好的生活條件,讓我吃了許多苦,也沒有給過我幸福的童年,甚至常常對我暴力相向,我現在的成就也都是我自己的努力得來的,與父母沒什麼關系。因此覺得父母未曾對自己有多大的恩,自己也就沒有必要回報他們。這是大錯特錯的。
老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縱然父母言行有失,我們也不應該去責難他們,父母把我們生下來已是對我們最大的恩。至於後己是享福還是受苦,難道不是自己的因緣果報嗎?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是。不論父母是對是錯,我們都不應該心生厭棄,而是應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孝心溫暖他們。
7. 古人說老年人多大歲數不外出,多大歲數不在外住,怎麼說的
都說年紀大了不適合外出,外出旅遊更有利於老年人的健康,作為一項非常有益於身心的休閑活動,旅遊對於已經退休的老年人而言可以開闊心胸、增長知識、鍛煉身體,給單調的退休生活增添一抹色彩。不過,老年人畢竟不是年輕人,許多問題需要注意。
以「卧如弓」為佳,尤以右側卧尤好,可有利於肌肉組織鬆弛,消除疲勞,幫助胃中食物朝十二指腸方向推動,還能避免心臟受壓。右側卧過久,可調換為仰卧。舒展上下肢,將軀干伸直,勿將手壓在胸部,不宜抱頭枕肘,雙下肢避免交叉或彎曲,全身肌肉盡量放鬆,保持氣血通暢,呼吸自然平和。
8. 為什麼有的人說老人越老歲數越大越對子女越不好啊
就覺得這句話的話還是不太那個什麼的,可能是那個老人覺得他自己的兒女沒有在他身邊吧,他就覺得特別的難受,所以就各種刁難吧。
9. 為什麼說73歲和84歲是老人的兩道坎,有什麼根據嗎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
這是民間對人生壽命的傳說,也就是說人活到七十三歲是一個壽終關口,過了七十三歲還有望活到八十四歲。到了八十四歲又是個壽終關口,如活到八十四 歲不死,就算闖過了這道關口,還能繼續活下去。
古人認為活到這兩個年紀的老人,是最容易被老天收走的。至於原因則是相當封建迷信了:因為孔子活了73歲,孟子活了84歲。
實際上,這兩個年歲並不一定是不吉利之年,不能截然看成人們壽終的關口。在我國的老人中,在七十三歲或八十四歲去世的並 不比其他年齡段多。
隨著社會的進步,文化、生活和醫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壽命也在提高,況且一個人的壽命長與短,取決於諸多方面的因素,而保持良好的心態則是長壽的要訣。
(9)老人家說的相隔多少歲不好擴展閱讀:
現代醫學表明,人類生命活動存在著一定的周期性,約11年為一周期,這11年的周期中會有相應的高潮和低谷,而73歲、84歲恰好處於兩周期的末尾,恰是那輪周期中最低谷的階段。
另外人的器官的機能,從70歲以後各個器官開始不同程度的衰老,這個年齡以後的老人,身體容易出現狀況,對於未來的心智、信念,也越來越不堅強。
所以按照古人說的73、84確實是老人的兩道坎。也正因為有這樣的古話流傳,所以人活到73歲或84歲這兩個年紀的時候,內心總會有一種不好的心理暗示,這種心理暗示,對於老人的身心健康也有一定負面影響。
盡管存在著「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這樣的說法,但是我們還是要幫助老人用良好的心態,來渡過這兩個年紀,一生是自己一步一步活出來的,而不要因一句老話來左右生命長度。
然而「人過七十古來稀」,所以不管這個理論是否是真實的,也不管老古話是否迷信,我覺得老年人到了70歲以後就應該「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心所喜,保持愉快的心情,規律的生活習慣,細致充分的營養保障,其實活到高壽也並不是很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