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浙江104歲母親還在照顧84歲女兒,母愛究竟有多偉大
母愛很偉大,這一點是不容有任何質疑的。
前不久看新聞,看到了浙江104歲老母親徐秀章老人,照顧自己84歲女兒黃亞英的話題,瞬間感到很暖心。
一位是百歲老人,她的女兒也是耄耋之年。媽媽身子顫動了一下沒有說話,過了幾天後,兒子的病終於好了。自從與母親對話之後,他再也沒有看到過母親再往村口倒葯渣。直到有一天,他放學回家,去地里尋母親,才田間地頭,發現了一堆葯渣,兒子恍然大悟。
那個地頭,是母親每天下地的必經之路……
母愛就是這樣偉大,為了自己的兒女,寧願把所有不到的攬到自己身上,把所有好的留給兒女!
㈡ 母親節送給換老年痴呆的媽媽什麼禮物
一本相冊 裡面有你的兒時到現在的照片就行
希望能幫到你
㈢ 作文:我那痴呆的母親
母親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裡來,不知我來干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作者的母親患了老年痴呆症,她安詳的躺在藤椅里,對著「我」笑,母親笑得頑皮的像個孩子,而「我」卻哭了,因為母親失去了記憶。讀了這一段,我心中有一絲憂傷,我彷彿聽到了那個已經失去了記憶的母親,清脆的笑聲。
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
從「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這一句看出作者的母親已經年齡已經很大了。一般我們看到的天空都是很美的,而作者卻說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襯托出作者悲傷的心情。
坐在面前的母親忘卻了她給我的那份愛。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是母親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民間文學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華啟迪我的想像。
母親忘記了,她曾給過作者的那份愛,母親忘記了,作者卻沒有忘記,因為是母親讓他茁壯成長,他不可能忘記。
苦澀童年的夏夜卻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在孩子眼裡最美的時辰。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我好像看到了星星在一碧如洗的天空中調皮的眨著眼,一輪明月緩緩升起,照亮著小院。作者躺在母親懷中,摟著作者,唱起在作者心中最動聽的童謠。
「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
㈣ 91歲痴呆媽媽收到洋娃娃笑成花,這是一種怎樣的感情
我們都知道,其實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是讓我們感到非常驚訝地相信大家在網上也是看到了就是91歲痴呆媽媽收到洋娃娃笑成花的這件事情。所以很多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就是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呢?對於追我的人會打我們就可以了解到。這是非常喜歡洋娃娃,同時也是體現出那種等老還童的感覺,下面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
因此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也應該要更多的去關注這方面的問題。對於每一個人而言,我們在年輕輕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好自己的一些良好的生活作息時間以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才能夠讓我們在老來的時候能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健康,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應該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多注意一下,比如說每天保持充足的運動,還有就是養成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
㈤ 誰那有關於母親節的作文嗎
朋友告訴我:她啲外婆老年痴呆了.
外婆先是不熟悉外公,果斷不許這個"生疏男人"上她啲床,同床共枕了50年啲老伴只好睡到客廳去.然後外婆有一天出了門就不見蹤跡,最後在派出所啲幫助下家人才終於將她找回,原來外婆一心一意要找她童年時代啲家,怎麼也不肯承認現在啲家跟她有任何關系.
哄著騙著,好不輕易說服外婆留下來,外婆卻又忘了她從小一手帶大啲外甥外甥女們,以為他們是一群野孩子,來搶她啲食物,她用拐杖打他們,一手護住自己啲飯碗:"走開走開,不許吃我啲飯."弄得全家人都哭笑不得.
幸虧外婆還認得一個人——朋友啲母親,記得她是自己啲女兒.每次看到她,臉上都會露出笑臉,叫她:"毛毛,毛毛."黃昏啲時候搬個凳子坐在樓下,嘮叨著:"毛毛怎麼還不放學呢"——連毛毛啲女兒都大學畢業了.
家人吃准了外婆啲這一點,以後她再要說回自己啲家,就恫嚇她:"再鬧,毛毛就不要你了."外婆就會馬上安靜下來.
有一年國慶節,來了遠客,朋友啲母親親自下廚烹制家宴,招待客人.飯桌上外婆又有了極為怪異啲行動.每當一盤菜上桌,外婆都會警覺地向四面窺探,鬼鬼祟祟地,彷彿是一個預備偷糖啲小孩.終於判定沒有人注重她,外婆就在眾目睽睽之下挾上一大筷子菜,大大方方地放在自己啲口袋裡.賓主皆大驚失色,卻又彼此都裝著沒看見,只有外婆自己,彷彿認定自己幹得非常巧妙隱秘,露出歡暢啲笑臉.那頓飯吃得……實在是有些艱難.
上完最後——道菜,一直忙得腳不沾地啲朋友啲母親,才從廚房裡出來,一邊問客人"吃好了沒有",一邊隨手從盤子里揀些剩菜吃.這時,外婆一下子彈了起來,—把抓住女兒啲手,用力拽她,女兒莫名其妙,只好跟著她起身.
外婆一路把女兒拉到門口,警惕地用身子擋住眾人啲視線,然後就在口袋裡掏啊掏,笑嘻嘻地把剛才藏在裡面啲菜捧了出來,往女兒手裡一塞:"毛毛,我特意給你留啲,你吃呀,你吃呀."
女兒雙手捧著那一堆各種各樣,混成一團,被擠壓得不成形啲菜,好久,才愣愣地抬起頭,看見母親啲笑臉,她忽然哭了.
疾病切斷了外婆與世界啲所有聯系讓她遺忘了生命中啲—一切關聯,一切親愛啲人,而唯一不能割斷啲,是母女啲血緣,她啲靈魂已經在疾病啲侵蝕下慢慢地死去,然而永遠不肯死去啲,是那一顆母親啲心.
㈥ 63歲馮鞏憶與母親往事,稱就愛吃她的餃子,他們母子之間的感情如何
母親節的時候,馮鞏在他的社交平台上曬出了照片,配文,祝母親節生日快樂。馮鞏放出了很多張他母親的老照片,還寫著他想媽媽了。通過照片可以看出來,馮鞏的長相跟他的媽媽幾乎可以說是一模一樣,不得不讓人感嘆基因真的是非常強大的東西。
一、母親患有老年痴呆
如今馮鞏已經六十多歲了,所以他的媽媽年紀也不小了。據之前馮鞏介紹,他的母親得了老年痴呆症已經認不出他來了,即便是母親在電視上面看到馮鞏的表演,也認不出來馮鞏。母親在得了老年痴呆之後,忘了身邊所有的人,脾氣也開始變得喜怒無常。
其實不管是明星還是我們普通人,都要珍惜現在跟家人陪伴的時間,畢竟日子過一天少一天,親人之間的感情是最珍貴的。
㈦ 哪個國家的母親節和中國不一樣
母親節起源於古希臘,17世界中葉英國把大齋期的第四個禮拜天定位母親節。美國母親節的提出則是為慰藉南北戰爭中捐軀英雄的母親們,直到1914年,美國總統威爾遜宣布5月第二個基督教的禮拜天為美國母親節。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已有70多個國家設有自己國家的母親節。
加拿大
母親節:五月第二個星期日
所有家人不但會給媽媽送上一份大禮,還要做各種討媽媽歡心的事兒,以表示愛之深情。2009年上映的電影《聽媽媽的話》,不但涉及到了敏感的少年同性戀問題,更將母親與兒子兩代人之間,對於理想、審美、興趣、愛情等問題的代溝,描繪得復雜生動。電影里慢搖的鏡頭和非常王家衛的配樂,為電影賦予了濃厚的文藝情結。
英國
母親節:四旬齋的第四個星期日
從十七世紀開始,英國人為表達對母親的敬意,就有了專門Mothering Sunday,在這天孩子回家探視父母。英國電影《我心不老》,是一部很適合和父母看的電影,講述了一群年過八旬的老人,組成了一支搖滾樂隊,而且不是隨便玩玩,是真的以專業水準與敬業精神征服觀眾的樂隊。片中老人家們達觀、幽默、智慧,你會不知不覺被他們感動,也可以趁機鼓勵爸媽完成年輕時的夢想。
(註:四旬齋指復活節前,星期天除外的四十天)
瑞士
母親節:五月第二個星期日
一份調查顯示,瑞士大多數中小學、幼兒園的孩子們,都會在母親節前幾天親手為媽媽製作一份禮物。在瑞士真正有感情的至親好友,才會挖空心思送些在商店裡根本見不到的東西,尤其是自己親手做的手工製品,這在瑞士非常受歡迎。這種意識,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了,所以母親節的禮物,幼兒園老師會盡量培養孩子們手工製作禮物。除了母親節,每年的一月一日至四日為「婦女掌權日」。在這四天里,家庭一切大權由女性掌管,男人甘願聽從擺布,以示對女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