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老年大學 > 老年人社會活動理論

老年人社會活動理論

發布時間:2021-10-27 17:22:28

『壹』 老年社會工作理論

『貳』 老年人的主要理論有什麼指導意義

老年人有豐富的經驗,他們的主要理論也是符合實際的,他們的指導意義,在於領導晚輩少走彎路。走上一條光明的大道。

『叄』 關愛老人活動的目的與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中老年人在社會中的比例開始逐漸增大。由於退休後閑暇時間太多,加上子女經常不在身邊,中老年人的身心問題變得突出。如何讓老年人身心健康幸福地度過晚年是我們關愛老年人的目的。

中老年人由於生理上的衰老變化和外界環境的改變,在思想上、情緒上、生活習慣上和人際關系等方面,往往不能迅速適應,而程度不同地產生種種心理變化。

家庭的小型化、子女與老人的分居、有的老人因體質不佳或性格內向而不愛與人交往,因而產生孤獨感。子女在身邊,若不能體貼老人,甚至關系不佳,不僅不能消除老人的孤獨感,反而會使之加重。喪偶老人的孤獨感更為突出,體能衰退和生病也會加重老人孤獨無助的感受。因此,與老人分居的子女要經常看望、問候老人,與老人同居的子女要耐心地善待老人、仔細地體貼老人。讓年幼的孫輩與老人共處和接近,常能給老人帶來較大的生活樂趣和安慰,有效地消除老人的孤獨感。

老年人的心理習慣之一是喜愛回憶往事,過去生活比較幸福、事業有成而對社會貢獻較多的老人,常常能從回憶往事中得到滿足和自尊,因而減輕失落感,而生活坎坷、事業無成的老人,則難以從回憶中得到滿足。社區、家庭、親友若能體察老人心理的影響因素,有的放矢地幫助老人調整心理狀態,往往能有效地消除老人的失落感,使老人盡快適應賦閑後的生活。

老人因體能衰退而表現出對健康的自信心下降。一旦身體不適或罹患疾病便會惴惴不安,加上行動不便、就醫困難,更會加重憂慮,擔心病情發展,甚至不治。重病卧床或住院的老人往往還會產生瀕死的恐懼感。有的老年病人擔心給家庭帶來經濟負擔而寡言少語、憂慮。因此,對於患病老人除了關愛體貼之外,進行及時而有針對性的衛生保健知識宣傳,對康復十分有利。

雖然現在的社會壓力很大,生活非常忙碌,但是也不要忘記時常關心和陪伴養育了我們的父母,隨著他們年齡的增大,孤單感也會更加強烈,一定要時常抽出時間陪他們多說說話聊聊天,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關心和愛護。

『肆』 簡述老年人社會參與的原則

社區工作開展老年人活動,首先應該尊重和接納老年人,要相信老年人是有潛能和價值的;其次,要與老年人建立一種相互支持、信任及平等的關系,應該在不同群體中建立橋梁,使他們聚集在一起,共同努力;第三,對老年人要有全面、深入的認識和分析,既要了解老年人的共性,也要了解老年人的個性、興趣愛好及能力,要有耐心去發展老年人,要有計劃地將老年人的參與逐步提升。不要期望即時的效果,因為觀念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第四,要關注、重視每一位老人,發掘他們的參與潛能,不要只集中資源及注意力在少數比較活躍的老年人身上,而忽略了其他老人的需要;第五,多給予老年人機會去親身參與,不要過分地保護老年人。因為只有通過更多的參與和實踐,老年人才能從中得到學習和改變;第六,要建立更多的社區關系,發掘更多社區資源,爭取更多的社會支持。

『伍』 老年人對社會的重要性

構建和諧社會是老年人應盡的歷史責任
談到老年人,人們總是用世俗傳統觀看問題,辛勞一輩子了,還發揮什麼余熱啊,在家享享清福就行了,吃喝玩樂度晚年吧。社會上有些人對老年人也存在「老朽無能」的偏見,說什麼:老年人思想僵化,跟不上社會發展的形式。有些老年人也自暴自棄,低估甚至看不到自己的作用。錯誤地認為創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年輕一代的事,與己關系不大,甚至與己無關。而絕大多數飽經風霜歷練而又心身健康的老年人,都會深深感到,自己不僅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共享者,更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共建者,不應坐享其成。

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問題,首先,構建和諧社會是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全國人民共同奮斗的目標,是中國共產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是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老年群體聚集著各種各樣的人才。特別是在身體許可的情況下,應該積極參與社會的發展,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知識與技能奉獻給需要的地方,要不計報酬奉獻給公益事業。

提高這方面的能力,是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關繫到黨的事業的興旺發達和國家的長治久安,作為老年人要從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創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自覺承擔和諧社會建設的歷史任務。
構建和諧社會是老年人和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自古以來,「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概念,甲骨文中就已經有了「和」字,可見這一思想源遠流長。事實證明,中國人民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諧、社會和諧,並且為此付出了畢生精力和重大代價。特別是生活在上世紀初的中國老年人,許多仁人志士歷經磨難,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好日子,他們迫切希望社會和諧。

建國前,我國勞動人民在飢餓線上掙扎,很多是過著飢不飽食、衣不蔽體的貧苦生活,加之受醫葯衛生、社會保障諸多條件下的制約,很多老年人體質衰弱,多種疾病纏身,「十老九病」,更談不上什麼社會參與。建國後,黨和政府十分關心老年人的生活,特別是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醫葯衛生條件不斷改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的今天,老年人的壽命延長了,生命質量也提高了,這就為眾多老年人實現社會參與提供了體質體力的保證。

現在的老年人,基本上是建國前後參加工作的,他們在近50年的風風雨雨,曲折坎坷的人生親歷中,既經歷了左和右的沖擊,還經受了歷史的磨煉。這些老年人絕大多數愛國之心未減,報國之志猶存,努力尋找過去失去的歲月,都具有不怕苦累、敢挑重擔的拼搏精神,默默無聞、不求索取的奉獻精神和堅韌不拔、迎難而上的進取精神。

回顧歷史,軍閥混戰,日寇橫行,人民顛沛流離,遭受姦淫燒殺,慘不忍睹。新中國成立後,雖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政治基礎和前提條件,但是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道路時,既有成功勝利的喜悅,也有違背規律和遭受失誤的痛苦。歷經上世紀社會不穩定的中國老年人,深知社會穩定的可貴,最能體會「和諧社會」的幸福,最希望「和諧社會」能盡快到來。
構建和諧社會老年人要發揮優勢作用
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必然帶來老年人口在總人口比例上升。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人口老齡化,對於社會經濟發展,有消極影響的一面,但也有積極影響的一面,老年人參與構建和諧社會,具有獨特的作用。

老年人,特別是當今離退休的老年人,他們中有身經百戰的「槍桿子」,有久經風霜的「文秀才」,有農業一線的「老模範」,有工業戰線的「老標兵」,有教育界的「老園丁」,有財會隊伍中的「紅管家」……他們經驗豐富、見多識廣、廉潔奉公,特別是具有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他們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但是,如何才能真正發揮好老年人在創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還必須與老年人的實際即與老年人的特點相結合。

中國老年人的特點是:有威望、有經驗;有時間、有堅定的信念、有發揮余熱的強烈願望。這些概括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老年人的現狀和心理特點。要發揮老年人在創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就必須從實際出發。

和諧社會必須有堅實的經濟基礎,發展經濟與社會,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老年人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才寶庫。據統計,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1.4億人,占總人口的11%,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國家,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變成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這是個大問題。

要使和諧社會充滿活力,就必須調動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全體社會成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就要在全社會貫徹落實「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讓老年人一切例行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陸』 老年人對社會的作用

人口老齡化、老齡化人口高齡化給社會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也該家庭和社會帶來新的變化。老齡問題成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不可逾越的重大社會問題。
老齡問題涉及面廣,但核心問題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是如何解決對老年人權益保障問題和生活特殊需要問題;二是如何發揮老年人的潛力,充分發揮老年人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作用。關於第一個問題黨和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為保障老年人權益提供了法律和政策的保障。
關於老年人參與社會發揮余熱問題,黨和國家十分重視。從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老齡工作委員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老年學會」及各種行業性學會,如:「老年建設協會」、「老年科技工作協會」、「老年醫務工作者協會」等為發揮老年的特殊作用提供了平台。各級協會、學會工作活躍、活動頻繁、效果顯著、成績斐然。雖然成績是顯著的,我們也必須認識到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這些主要表現在:一是有些部門領導對黨和國家有關老年人工作方針政策學習的不夠、理解不深、落實不到位。二是有些部門的領導對人口老齡化消極影響關注較多,對老年人的生活照顧工作較為重視,而對老年人參與作用重視不夠,人老智衰,老而無用的思想普遍存在。三是老年人的自身積極性、自覺性沒有充分發揮,老年人退休養老、無需作為的思想普遍存在。四是發揮老年人作用的渠道不多,缺乏發揮余熱、發揮作用的平台,針對上述問題各有關部門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人口發展戰略高度去認識老年人參與社會問題,在充分發揮解決老年人生活待遇問題的同時要高度重視的社會參與作用問題,要把蘊藏在老年人中的巨大潛能充分地發揮出來。

二、加強政治和相關業務的學習,夯實參與社會的基礎

加強政治學習和相關業務的學習是老年人參與社會的前提和基礎。雖然老幹部、老年教育、科技、醫務工作者都有較高的政治文化素質和專業知識,但當今社會政治發展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因此老年人參加社會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掌握新理論、新政策、新知識。聯系自身特長和優勢找好切入點實現自我價值,投入到和諧社會建設中去。

三、老年人參與社會應遵循的幾項原則

老年人已離開了工作崗位,參與社會不同於在職期間,要適合老年人的特點,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要堅持力所能及,量力而行、保證健康原則。

2、要堅持結合自己的專長、興趣、愛好的原則。老年人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掌握較深的專業知識。利用這些自身的優勢輕松愉快的為和諧社會做貢獻發揮余熱。

3、是堅持「主動參與不越位、熱情服務部添亂」只有定位準確,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四、加強領導、健全制度,為老年人參與社會創造條件

各級、各部門老年工作者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結合本地本部門的實際情況有組織、有計劃地把有能力參與社會活動的老年人組織起來通過參與社會活動發揮作用,實現自我價值。

『柒』 社區老人領域的介入理論有哪些

社區老人領域介入的理論,那麼肯定是有一些的。基本上社區的老人理論都是有一定的理論的。

『捌』 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有關理論

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擁有大量的空餘時間,精神生活需求旺盛。目前我院老年人的文化娛樂主要集中在戶外運動、打麻將、玩紙牌等文體活動,活動內容單一,同時,各種組織開展的文化休閑娛樂活動缺乏持續性、周期性。近年來,政府對我院實施了遷建工程,新址規模達蘇北一流水平,各項硬體設施齊全,室內活動場所1200平方米,室外場所4000平方米,各類活動器材100多件,基本能滿足院內老年人的活動需求,但由於我院老年人年齡偏高、身體狀況偏差、文化程度偏低,對文體活動的各類需求還不夠明顯,可應用開展項目還需進一步拓展,大多數老人只參與一些重大節日或慶祝日組織的活動,平時的文化休閑娛樂活動興趣少之又少,要想方設法培養和調動老年人的文化娛樂愛好興趣。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要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重視心理關愛。關注老年人心理和精神健康問題,在文化教育、輿論宣傳、心理咨詢、疾病康復、志願者服務和精神產品提供等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實踐。落實「快樂晚年精神關愛行動」,建立健全老年心理服務組織和服務網路,積極創建老年精神關愛的運行模式。培訓心理服務專業人員,為老年人提供專業的心理疏導服務。在院內設立聊天、心理咨詢等場所,開展心理健康和科學生命觀等方面的教育。
二、發展老年教育。按照理論教學和興趣發展兩大方式,來實施老年教育。一方面開設醫學保健、電影欣賞、飲食衛生、時事政策等課程,每月兩次以集中形式授課,以增長知識為主。另一方面成立書畫、健身、手工、花卉、戲劇等興趣班,以學習技能、愉悅身心為主。為更多的老年人接受教育創造有利條件。

三、豐富文化生活。依照老年人不同的興趣和愛好,經常組織開展科學、健康、形式多樣的老年文化體育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積極引導老年人多活動、勤鍛煉,挖掘出更多、更好的活動方式,讓老年人的生活豐富多彩,充實美好。

四、發揮優勢特長。鼓勵老年人參與院寓管理,發揮老年人的優勢和特長,鼓勵和支持老年人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和社區建設等活動,營造「老有所為」的社會環境。積極搭建老年人才服務平台,拓寬老年人參與社會的渠道。

五、加大設施投入。進一步建立完善院內文體設施。這是開展好老年文化活動的物質基礎和重要手段,應把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設納入單位全年工作目標,列入各項工作考核序列。要積極籌措資金加大設施投入,尤其要把財力向文化活動室設施傾斜,同時還要動員全社會力量,捐助各類器材,強化使用效率,造濃活動氛圍,努力辦好具有養老機構示範特色的老年文化事業,只有這樣才能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玖』 什麼理論主張老年人都會從這個社會中脫離出來什麼理論提倡對老年人的護理要和

沒有聽說過老人會同社會分離,老年人也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和這個社會是血肉相連的,對於老年人的關愛老年人的護理要求越來越高了

『拾』 什麼理論提倡老年人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參與感興趣的社會活動

老年社會學理論是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解釋個體老齡化的原因,解釋個體老齡化的過程,總結個體老齡化和適應老齡化的社會學規律。

持續活動理論

持續活動理論又稱為連續理論,屬於發展心理學老化研究中的延緩或適應老化的理論。該理論更加註意的是老年人的個體性差異,它以對個性的研究為基礎,認為個體延續性的行為模式更有利於老年人進入新的社會角色,感受到幸福和快樂。

根據連續理論的觀點,那些高度活躍和社交性很強的人,如果盡量保持社交活動,就會感到很快樂。而那些更願意退休的人,他們喜歡幽靜、單獨的活動,例如看書或在叢林中漫步,如果能從事這樣的活動,他們將會非常快樂。

持續活動理論認為老年不是一個獨立的階段,而是人生延續的一部分。老年人 若能延續一生所從事的活動的水平就能在社會中生活得很好 。中年時,社會生活活躍的人,進入老年若能保持活躍的社會生活,就會感到幸福。根據延續理論的管點,割裂地看待老年階段,認為老年 的標志是脫離社會或活力水平下降,這是過於機械地簡單化、片面化地理解人的生命。此外 ,延續理論與前面提到的理論不同,重視老年人的體力活動和社會活動,同時也考慮到了個性與價值觀的差異。延續理論認為,人們年老時,不是自然而然地退出工作和社會生活,相反,他們選擇讓自己繼續獲得滿足感的生活方式,終止那些沒有帶來滿足感的生活方式。

連續性理論看到了個體社會老齡化的差異性,並用個體特徵予以解釋,彌補了脫離理論和活動理論的欠缺,這是一個進步,但該理論亦有明顯的弱點。將能否遵循早期階段個性特徵視為老年期結果良好與否的標准,忽視了個體特性的具體內涵;個體的變化與社會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存在決定意識,脫離社會環境的因素,孤立地用個性解釋個體老齡化的差異性,是不全面的。

其實,還有其他因素可以增加成年晚期的幸福感。例如,生理和心理健康對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無疑是很重要的。類似的,足夠的經濟保障也至關重要,它能給人們提供基本的需要,包括事物、衣服和醫療。另外,自主感、獨立感和對個人生活的控制感也非常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社會活動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發紅包多少錢 瀏覽:470
鄭州體檢不過怎麼辦 瀏覽:129
養生店不退款怎麼起訴 瀏覽:494
重慶養老院咨詢電話 瀏覽:66
河南女性副高職稱退休年齡 瀏覽:964
老人腳硬皮怎麼辦小妙招 瀏覽:834
支體檢查是查什麼 瀏覽:714
美的智能養生壺怎麼鏈接 瀏覽:535
揚州高端老年公寓 瀏覽:47
龍華駕駛證體檢報告在哪個醫院 瀏覽:131
養生市場有什麼亂象 瀏覽:488
葯廠退休工資待遇 瀏覽:920
養老金低檔交30年能拿多少 瀏覽:704
煙台養老金上調 瀏覽:682
江蘇宿遷的養老金怎麼樣 瀏覽:270
部隊軍官退休金很高 瀏覽:282
順豐養老保險怎麼繳費 瀏覽:853
農村養老保險年撿 瀏覽:445
湖州市評論退休金 瀏覽:297
四川省養老金並軌 瀏覽: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