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使用止血帶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1)扎止血帶的部位應在傷口近心端,盡量靠近傷口。前臂和小腿不適於扎止血帶,因此處有兩根骨頭並列,骨間隙可通過血流,止血效果不佳。上臂止血不可扎在中1/3處。以防勒傷撓神經。
(2)扎止血帶前,應先墊上三角巾或毛巾,避免止血帶直接接觸皮膚而損傷皮膚。
(3)扎止血帶時,應將膠皮管適當拉長,繞肢體2-3圈後再固定,借膠皮的彈力回縮壓迫動、靜脈。綁扎不要過緊或過松,以遠端動脈搏動消失為合適。
(4)盡量縮短扎止血帶時時間,以1小時左右為宜,最長不超過4小時。
(5)使用止血帶期間,每隔半小時至1小時應放鬆止血帶一次,放鬆時可用指壓法臨時止血,以緩解局部肢體的缺血。松解1-2分鍾後,立即在稍高的平面上扎止血帶,不要在同一部位反復綁扎。
(6)放鬆止血帶時動作應緩慢,防止患肢血流突然增高,使末梢血管容易受損,並影響全身血液的重新分布,使血壓下降。
(7)上止血帶的病人在護送過程中,對傷情應有明顯標記,寫明血流阻斷的具體時間,以便他人按時放鬆止血帶,防止肢體長時間阻斷血流,造成組織嚴重缺血壞死。
(8)使用止血帶時要注意肢體的保溫,因傷肢血液循環被阻斷,抗寒能力低下,容易發生凍傷。
㈡ 安置止血帶要求
1.止血帶繞扎部位 扎止血帶的標准位置在上肢為上臂上1/3,下肢為股中、下1/3交界處。目前有人主張把止血帶扎在緊靠傷口近側的健康部位,有利於最大限度地保存肢體。上臂中、下1/3部扎止血帶容易損傷橈神經,應視為禁區。
2.上止血帶的松緊要合適 壓力是使用止血帶的關鍵問題之一。止血帶的松緊,應該以出血停止、遠端以不能摸到脈搏為度。過松時常只壓住靜脈,使靜脈血液迴流受阻,反而加重出血。使用充氣止血帶,成人上肢需維持在40kPa(300mmHg),下肢以66.7kPa(500mmHg)為宜。
3.持續時間 原則上應盡量縮短使用上止血帶的時間,通常可允許1小時左右,最長不宜超過3小時。
4.止血帶的解除 要在輸液、輸血和准備好有效的止血手段後,在密切觀察下放鬆止血帶。若止血帶纏扎過久,組織已發生明顯廣泛壞死時,在截肢前不宜放鬆止血帶。
5.止血帶不可直接纏在皮膚上,上止血帶的相應部位要有襯墊,如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均可。
6.要求有明顯標志,說明上止血帶的時間和部位。
㈢ 止血帶包紮注意事項
1.迅速暴露傷口並檢查,採取急救措施。
2.有條件者應對傷口妥善處理,如清除傷門周圍油污,局部消毒等。
3.使用止血帶必須包在傷口的近心端;局部給予包布或單衣保護皮膚;在上止血帶前應抬高患肢2~3min,以增加靜脈血向心迴流;必須註明每一次上止血帶的時間,並每隔45~60mm放鬆止血帶一次,每次放鬆止血帶的時間為3~5min,松開止血帶之前應用手壓迫動脈干近端;綁止血帶松緊要適宜,以出血停止、遠端摸不到脈搏搏動為好。
4.包紮材料尤其是直接覆蓋傷口的紗布應嚴格無菌,沒有無菌敷料則盡量應用相對清潔的材料,如干凈的毛巾,布類等。
5.包紮不能過緊或過松,打結或固定的部位應在肢體的外側面或前面。
止血帶是具彈性的橡膠帶(帶與皮膚之間要墊上敷料),亦可用寬度大於3厘米的布帶、毛巾、領帶等代替,綁紮上臂或大腿上、中1/3交界處(注意:綁紮上臂時不能過低,否則易損傷神經),綁扎的松緊程度以傷口沒有鮮血外流為度。此外,一定要在顯著的部位標明上止血帶的時間,每隔一小時松開止血帶幾分鍾。再綁扎。
㈣ 使用止血帶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止血帶繞扎部位 扎止血帶的標准位置在上肢為上臂上1/3,下肢為股中、下1/3交界處。目前有人主張把止血帶扎在緊靠傷口近側的健康部位,有利於最大限度地保存肢體。上臂中、下1/3部扎止血帶容易損傷橈神經,應視為禁區。
2.上止血帶的松緊要合適 壓力是使用止血帶的關鍵問題之一。止血帶的松緊,應該以出血停止、遠端以不能摸到脈搏為度。過松時常只壓住靜脈,使靜脈血液迴流受阻,反而加重出血。使用充氣止血帶,成人上肢需維持在40kPa(300mmHg),下肢以66.7kPa(500mmHg)為宜。
3.持續時間 原則上應盡量縮短使用上止血帶的時間,通常可允許1小時左右,最長不宜超過3小時。
4.止血帶的解除 要在輸液、輸血和准備好有效的止血手段後,在密切觀察下放鬆止血帶。若止血帶纏扎過久,組織已發生明顯廣泛壞死時,在截肢前不宜放鬆止血帶。
5.止血帶不可直接纏在皮膚上,上止血帶的相應部位要有襯墊,如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均可。
6.要求有明顯標志,說明上止血帶的時間和部位。
㈤ 手臂因止血帶綁過緊發黑發紫病因病理
左臂因止血帶綁過緊發黑發紫病因,要是因為過緊了綁扎,使血液無法循環的原因,造成的血液停滯不流的原因
㈥ 止血帶扎過久後青紫腫脹如何處理
把止血帶扎松一點,讓血液更好的循環。或者是用溫水毛巾熱敷一下
㈦ 止血帶的使用方法
選定止血帶的部位後,應先在該處墊好布條,把止血帶拉緊,纏肢體兩周打結,松緊要適宜,以觀察傷口不出血為度。上止血帶要記好時間,冬天每隔半小時、夏天每隔1小時要放鬆l/2分鍾,然後再綁起來。再綁時部位要上、下略加移動。對大出血病人,應在上止血帶的同時,盡快送醫院治療。
要用無菌水(煮沸後的水)清洗傷口,並且用干凈的指頭輕輕找出深層的動脈,用消毒線小心扎住動脈。這是開放性的傷口被觸及的第一次。
如果動脈斷裂得很徹底,末端可能會萎縮,尋找會很困難。當你確信動脈在某小塊組織中時,可以用大號的針將整個組織都縫紮起來。
檢查手術是否成功的同時,盡快松開止血的綳帶,弄清楚導致出血的動脈,是否僅僅是包紮完畢的那一條血管。如果發現仍會流血,應立即重新紮上止血帶,繼續尋找破裂的血管。組織中會有其他的小血管,它們會提供肢體維持生理代謝所必需的血液,維持循環。
不要把止血帶留在原處。 需要使用止血帶的只有兩個部位:前臂(就在腋下)和大腿的上部。選擇寬度至少5厘米(2英寸)的布帶,當作止血帶來使用。如果被迫使用更窄的線(電線或者是繩索)的話,必須墊上折疊多層的布料,以減少不適感,避免損傷神經或者肌肉。
止血時,將止血帶沿著肢體捆繞3圈,系成一個半結,在結上放上一根輕便的短棍,再把它捆成雙結。必須把止血帶捆緊一些,直到出血停止。
止血時,止血帶必須捆得足夠緊,以阻止血液供應,但是要有間隔地松開一次,上述捆紮的方法可以方便松開。
血管結紮好後,應完全解開止血帶。
㈧ 止血帶止血時下方出現組織壞死怎麼辦
那就松開止血帶呀,你只需要帶綁的太緊了導致下方缺血壞死了呀。
㈨ 做人工肝過程輸血管脫了導致大流血止血帶綁太久導致大腿浮腫醫生應該負什麼責
這並不能算是醫生的責任吧。而且在手術前病人都會簽署手術同意書,手術同意書上也列舉了手術過程中的意外,和術後並發症等等。有些東西是不可控制的。並且,止血帶綁的時間是有規定的,應該不會超出時間的,浮腫也不會持續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