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阿爾茨海默病任何時期都可以吃九期一
九期一說明書上寫明適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治療。
「九期一」用於治療阿爾茨內海默病,俗稱容老年痴呆症,是發生於老年和老年前期、以進行性認知功能障礙和行為損害為特徵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數據顯示,全球每3秒鍾就有一位痴呆症患者產生,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萬痴呆患者。
預計205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1.52億,其中60%至70%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九期一」是以海洋褐藻提取物為原料制備獲得的低分子酸性寡糖化合物,是全球首個靶向腦—腸軸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新葯。
(1)腸道菌群影響老年痴呆擴展閱讀:
九期一的使用介紹如下:
通過重塑腸道菌群平衡,抑制腸道菌群特定代謝產物異常增多,減少外周及中樞炎症,從而改善認知功能障礙。腸道菌群失調會加速阿爾茨海默病惡化,菌群失調和腦炎症之間的關系在眾多神經退性疾病。
比如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自閉症、肌萎縮症等方面都有相應的作用。神經炎症已成為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一個主要靶點,一些項目正在研發減輕中樞炎症的葯物。
Ⅱ 如何看待腸道菌群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影響
腸道菌群是指人體腸道內寄居著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微生物的統稱。
健康人群腸道內菌群的總量多達1014個,是人體細胞總和的10倍左右。腸道內不同微生物編碼的基因總和是整個人類基因組的150~300倍,又稱為「人體第二基因組」。
目前人體可檢測到的細菌種屬包括擬桿菌門、放線菌門、厚壁菌門、疣微菌門、變形菌門等,其中厚壁菌門和擬桿菌門作為優勢菌群占腸道細菌的90%。
近年來,肥胖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後威脅全球人類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全球約有百分之四十的人面臨肥胖和超重困擾。最新研究表明引起肥胖可能並不單指缺乏鍛煉、過度飲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甲狀腺功能衰退等某些後天性疾病這些傳統的因素,與人的腸道菌群有很大的關系。而腸道菌群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是它會將人體內的營養物質分解為短鏈脂肪酸。減少攝入過多含有高脂的食物會減少體內短鏈脂肪的產生。此外,多吃一些富含乳酸菌以及益生菌的食物會有效地降低體內短鏈脂肪的含量,從而可以預防肥胖。
Ⅲ 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痴呆)與腸道菌群有關系嗎
而腸道菌群失衡或失調,會導致「壞」細菌比「好」細菌更具優勢。壞細菌的過版度生長可造成腸壁滲透性增權高,使得毒素進入血流,從而能夠到達全身各處,引起各種不良反應。比如,菌群失調可造成炎症性腸病、肥胖、糖尿病、腫瘤、焦慮和自閉症等。
Ⅳ 腸道菌群失衡,對身體的影響都有哪些呢
1、菌群失調有哪些表現?因此,保護好我們腸道中菌群的平衡狀態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如果菌群失調的話,最容易出現的症狀是腹瀉、便秘、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少數還會伴發熱、惡心、嘔吐,並產生水、電解質紊亂、低蛋白血症,重症患者可出現休克症狀。
腹瀉為腸道菌群失調的主要症狀,大多發生在抗生素使用過程中,少數見於停用後。輕者每天2~3次稀便,短期內可轉為正常;重者多為水樣瀉或帶黏液。可達每13數十次,且持續時間較長。
另外還有化療葯物,也容易引起菌群失調。比如:研究發現,治療擴散或轉移性結直腸癌的葯物伊立替康,對接受其治療的30%~40%患者都會經歷嚴重的腹瀉,有的因為引發腸道問題使得化療難以完成,或使患者住院治療時間延長,嚴重的引發患者死亡。
上述化學葯物會導致腸道菌群紊亂,那服用中成葯情況會怎麼樣?研究發現,中葯口服進入體內,在腸道內就會因與腸道菌相互作用,或引起成分變化、或改變吸收。
比如:含有刺激性成分的苦寒瀉下類中葯,對腸道內的益生菌具有抑製作用;黃連解毒湯的長期應用,可使腸道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益生菌數量減少。
Ⅳ 作用於腸道菌群,真的可以治療認知功能下降嗎
認知是大腦接收處理外界信息從而能動地認識世界的過程。認知功能涉及記憶、注意、語言、執行、推理、計算和定向力等多種區域。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營養代謝障礙(特別是糖尿病)、感染、腫瘤、外傷等多種原因均可導致認知功能障礙。
最初人們認為認知功能完全由中樞神經系統調節,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提示其他系統如常駐腸道的菌群也參與形成、處理和儲存記憶。腸道菌群可通過"腸-腦軸"影響宿主的神經系統活動,進而引起認知功能的變化。
Ⅵ 阿爾茨海默病與腸道有關是真的嗎
7月2日發表在《生理學雜志》(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和轉基因小鼠的胃腸道(GI)中也觀察到β-澱粉樣蛋白沉積,澱粉樣前體蛋白過度表達。腸道中錯誤折疊的蛋白質可能導致小鼠出現類似阿爾茨海默病的症狀。這可能為阿爾茨海默病提供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在患者出現認知缺陷症狀之前將目標對准腸道。
目前靶向腸道的阿爾茨海默病葯物只有甘露特納膠囊,它通過重塑腸道菌群平衡、降低外周相關代謝產物苯丙氨酸/異亮氨酸的積累,減輕腦內神經炎症,進而改善認知障礙,達到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效果。
Ⅶ 腸道菌群失調症的危害有哪些
人體腸道內寄居著500多種微生物,它們按一定的比例組合,各菌間互相制約互相依存。一旦機體內外環境發生變化,就會導致相關的胃腸道疾病或免疫性疾病。微生態學稱之為腸道菌群失調症。菌群失調症的危害很大,它是引發許多慢性病的根源,也是導致亞健康的最終原因。
Ⅷ 腸道菌群對人的意識,行為,習慣,思維能否產生影響呢
人是一個復雜的個體,也是各個細胞各個器官和意識所組成的復雜的整體。而我們腸道里的微生物包括菌群也是不可忽略的組成部分。
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我不否認腸道菌群的不可或缺和對題主這個問題所說的牽扯到的一系列事情的影響。
但是,我們人其實就是很無知,即便我們的科技發達到現在這種地步,我們也無法徹底認清自己,比如自己的腸道里到底是個什麼世界,比如導致自閉症發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基因因素,我們即便不算是傻瓜吧,也是半仙!
所以其實都是和尚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情,人們怎麼看就全在自己了,只要覺得對自己好就好啊!
Ⅸ 腸道微生物菌群失調引起哪些疾病
1、不要簡單地理解腸道:
人體90%的營養由腸道吸收,80%的毒素由腸道排出,70%的免疫力在腸道產生。試想身體失去這些功能會引起什麼疾病。
腸道是人體與外界接觸的最大表面積,展開後有200㎡,遠大於肺部的100㎡和皮膚的2㎡。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大腦」,很多人一緊張就會便秘或者腹瀉。腸道要累計消化60噸左右的食物,得益於腸道內共生的100萬億個微生物,而人體的細胞還不到60萬億個。
腸道內的100萬億個生物本身及其代謝產物不僅能調節人體健康,更在膳食和宿主之間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是人體代謝的重要參與者。腸道微生物的基因組中富含參與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維生素和短鏈脂肪酸代謝的基因,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人體自身所不具備的。腸道微生物為人類代謝過程提供底物、酶和能量。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短鏈脂肪酸能促進人體上皮細胞生長與分化,並參與了維生素的合成和各種礦物質離子的吸收。在腸道黏膜表面的附著促進了免疫系統的建立和發展,通過形成「菌膜屏障」而成為人體重要的免疫屏障,避免外源性和內源性的毒素、細菌等進入人體。
腸道健康與否的直觀指標:香蕉便——淡黃色或黃褐色、香蕉的形狀、沒有明顯的惡臭味。
腸道健康需要好營養:益生菌、益生元、膳食纖維。
2、六倍美康養套餐,內養六倍健康,外調六倍美麗
六倍美康養套餐依託中國食品工業發酵研究院的「穀物發芽酵解之活性營養萃取」和「全營養素配方研發」等國際食品尖端技術,與全球營養品原材料頂級供應商合作,凝聚出六倍美康養套餐獨一無二的品質,成為中國食品健康行業的優質產品典範。
其中,六倍美養身精華是益生菌、益生元、膳食纖維的黃金組方,用於健康清除體內積存毒素,快速增強身體吸收能力,六倍美營養精華則重點補充人體長期普遍缺失的大營養素,通過均衡糖原的全營養配方,使人體快速達成深度營養均衡。
當人體沒有毒素,營養均衡之後,外在會自然顯現出皮膚通透、身材輕盈、體味清新、眼神潤澤、排黃金香蕉便、渾身容光煥發的狀態,而內在則會呈現「吃得好、睡得香、心情好、思敏捷、精力旺、身體棒」的良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