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人吃什麼東西能補腦
飲食上要多吃易於消化又富於營養的食物,保證足夠的蛋白質,輔助地吃一些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C的食物,以及富含膽鹼的食物如杏、香蕉、葡萄、橙、魚、菜等也有一定的益處。
深色綠葉菜
蛋白質食物的新陳代謝會產生一種名為類半胱氨酸的物質,這種物質本身對身體無害,但含量過高會引起認知障礙和心臟病。而且類半胱氨酸一旦氧化,會對動脈血管壁產生毒副作用。維生素B6或B12可以防止類半胱氨酸氧化,而深色綠葉菜中維生素含量最高。
魚類
魚肉脂肪中含有對神經系統具備保護作用的歐米伽—3脂肪酸,有助於健腦。研究表明,每周至少吃一頓魚特別是三文魚、沙丁魚和青魚的人,與很少吃魚的人相比較,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要低很多。吃魚還有助於加強神經細胞的活動,從而提高學習和記憶能力。
全麥製品和糙米 增強肌體營養吸收能力的最佳途徑是食用糙米。糙米中含有各種維生素,對於保持認知能力至關重要。其中維生素B6對於降低類半胱氨酸水平最有作用。
大蒜
大腦活動的能量來源主要依靠葡萄糖,要想使葡萄糖發揮應有的作用,就需要有足夠量的維生素B1的存在。大蒜本身並不含大量的維生素B1,但它能增強維生素B1的作用,因為大蒜可以和B1產生一種叫「蒜胺」的物質,而蒜胺的作用要遠比維生素B1強得多。因此,適當吃些大蒜,可促進葡萄糖轉變為大腦能量。
雞蛋
雞蛋中所含的蛋白質是天然食物中最優良的蛋白質之一,它富含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而蛋黃除富含卵磷脂外,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鐵以及維生素A、D、B等,適於腦力工作者食用。
豆類及其製品
所需的優質蛋白和8種必需氨基酸,這些物質都有助於增強腦血管的機能。另外,還含有卵磷脂、豐富的維生素及其他礦物質,特別適合於腦力工作者。大豆脂肪中含有85.5%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又以亞麻酸和亞油酸含量很多,它們具有降低人體內膽固醇的作用,對中老年腦力勞動者預防和控制心腦血管疾病尤為有益。
核桃和芝麻
現代研究發現,這兩種物質營養非常豐富,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因此,常吃它們,可為大腦提供充足的亞油酸、亞麻酸等分子較小的不飽和脂肪酸,以排除血管中的雜質,提高腦的功能。另外,核桃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對於治療神經衰弱、失眠症,鬆弛腦神經的緊張狀態,消除大腦疲勞效果很好。
水果
菠蘿中富含維生素C和重要的微量元素錳,對提高人的記憶力有幫助;檸檬可提高人的接受能力;香蕉可向大腦提供重要的物質酪氨酸,而酪氨酸可使人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並能提高人創造能力。
㈡ 老年痴呆注意事項
第一,飲食均衡,避免攝取過多的鹽分及動物性脂肪。一天食鹽的攝取量應控制在10克以下,少吃動物性脂肪及糖,蛋白質、食物纖維、維他命、礦物質等都要均衡攝取。
第二,適度運動,維持腰部及腳的強壯。手的運動也很重要,常做一些復雜精巧的手工會促進腦的活力,做菜、寫日記、吹奏樂器、畫畫、養小動物等都很有好處。
第三,避免過度喝酒、抽煙,生活有規律。
㈢ 老年痴呆吃什麼堅果好
像花生,核桃,松子,腰果,板栗,開心果都可以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㈣ 怎樣提高記憶力才22歲,就感覺自己老年痴呆了。什麼都不入腦袋,過目就忘……
你好,跟你分享我提高記憶力的方法。
我用的是速讀記憶法,我們的右腦中隱藏著:高速的右腦記憶能力、快速的理解力、正確的直覺能力等。「速讀記憶」是一種簡單、高效的右腦開發的方法。它激活我們的「眼、腦」潛能,培養學生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元號轉換成意義,消除頭腦中潛在的發聲現象,形成眼腦直映,用以提高記憶、理解、思維等多方面的能力。
具體練習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用軟體練習30個小時就能使閱讀速度提高5-10倍左右,學習每天練習1-2個小時,兩個星期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快速記憶、快速閱讀、快速理解、思維等方面可以得到快速的提升。
另外,有助於提升記憶力的食物:
①保護大腦的抗氧化物:藍莓或草莓、西蘭花、胡蘿卜、大蒜、葡萄、菠菜、大豆、茶、番茄、全穀物。②建築大腦的健康脂肪:三文魚、金槍魚、亞麻油、菜籽油、小麥胚芽、蛋類。激發大腦能量的高酪氨酸蛋白:乳製品、蛋類、海鮮、大豆。③滋潤大腦的水:哪怕輕微的脫水都會減少精力、損害記憶力。所以,要提高記憶力每天至少要喝1200毫升水(約合6杯)。炎熱天氣或運動時更要多喝水。④調節大腦運轉能量的膳食纖維:蔬菜、豆類、堅果、水果、全麥穀物等。⑤大腦建築模塊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維生素B6、B12、維生素C、鐵、鈣等是搭建大腦的「必需模塊」。
㈤ 看圖猜成語!據說防老年痴呆。我當場暈倒,沒防先呆了[呲牙] 1 。 17
阿爾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別稱:老年痴呆症,阿茲海默病
定義:一種進行性發展的致死性神經退行性疾病
臨床表現:認知和記憶功能不斷惡化,日常生活能力進行性減退,並有各種神經精神症狀和行為障礙。
疾病分布:據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協會2011年的公布調查結果顯示,全球有約3650萬人患有痴呆症,每7秒就有一個人患上此病,平均生存期只有5.9年,是威脅老人健康的「四大殺手」之一。
維生素E有助於預防和緩解早老性痴呆
近日,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報道了一項新的臨床研究,研究人員稱,每天服用維生素E可有效緩解早老性痴呆症(阿爾茨海默氏症)病情的惡化,並減少看護所需要的時間。而芬蘭科學家的一項發現表明,不同形式的維生素E在記憶過程中都發揮了重要的功能,那些血清維生素E水平較高的老年人患記憶力障礙的可能性更低。
來自美國的科研團隊,通過招募613名輕中度的早老性痴呆症患者,將他們隨機分成四組,分別為:每天服用α-生育酚(α-生育酚是維生素E補充劑中常見的一種,2000國際單位)、一種痴呆症葯物美金剛胺(20毫克)、同時服用α-生育酚及美金剛胺、服用安慰劑。研究歷時5年,結果表明,與安慰劑組相比,服用維生素E幫助早老性痴呆症患者每年的功能衰退速度降低19%,該效果相當於延緩患者病情發展6.2個月。並且,服用維生素E組,可以顯著減少看護人員的看護時間。維生素E,價廉易購,基於該項研究,在治療輕度到中度早老性痴呆症時,維生素E具有重要意義。基於這項試驗,在治療輕度到中度早老性痴呆症時,研究人員推薦使用維生素E。不過,研究人員也強調,維生素E僅能減緩惡化速度,並不能治癒早老性痴呆症。
同期,在《Experimental Gerontology》也發表了一項芬蘭科學家關於維生素E的最新研究,研究顯示:血清維生素E水平較高的老年人出現記憶力障礙的發病率低。同時,研究人員指出不同形式的維生素E在記憶過程中都發揮重要的功能。通常研究維生素E與記憶障礙的聯系多局限於單一形式的維生素E,即α-生育酚,也就是通常的維生素E補充劑。然而維生素E存在八種不同的天然形式,生育酚類和生育三烯酚類,他們均具有抗氧化性能。該項研究針對140名65歲以上沒有記憶障礙的芬蘭人,在8年的隨訪中,研究人員發現,血清總維生素E高的芬蘭老年人,特別是γ -生育酚,β -生育三烯酚和總生育三烯酚高的芬蘭人,似乎可以防止記憶障礙。研究結果證實,整個維生素E家族在記憶過程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通過檢測血清維生素E的水平是最可靠也是最直接的。
怎麼補充維生素E
維生素E,(vitamin E),是生育酚(tocopherol,T)與三烯生育酚(Tocotrienol,T-3)的總稱,是脂溶性維生素,為細胞膜上的重要組成成分,亦是細胞膜上的主要抗氧化劑。
除了通過葯物補充,維生素E的豐富食物來源有:麥芽、大豆、植物油、堅果類、芽甘藍、綠葉蔬菜、菠菜、有添加營養素的麵粉、全麥、未精製的谷類製品、蛋、杏仁、向日葵籽、花生、小麥胚芽油、種子油,各種強化食品都是維生素(維生素產品,維生素資訊)E的豐富的來源。下面的表格為你展示了富含維生素E的前50種食品(每100克食物中維生素E的含量)。搜索【西湖營養】微信號,發送字母A查看精彩文章
㈥ 老人變的智力下降,情緒偏執是什麼病
缺乏睡眠,煩躁,生活安逸(很少動腦.),生病都會導致智力下降.. .
可以調整回下日常生活習慣.保證答睡眠.多喝水.
還有就是多吃一些含乙醯膽鹼和卵磷脂的食物.
比如大麥芽、花生、雞蛋、小牛肝、全麥粉、大米、鱒魚、薄殼山核桃等 情緒偏執是因為有事情不順他的心 這不是老年痴呆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為特徵,病因迄今未明。65歲以前發病者,稱早老性痴呆;65歲以後發病者稱老年性痴呆。
讓他煩躁,不順心的事情解決了,就好了
㈦ 人到了幾歲會得老年痴呆症
人到了幾歲會得老年痴呆症?隨著科技發展:現在的手機與電腦的普及:現在的年輕人或老年人:都是整天在玩手機電腦:晚上到I2點都不睡覺的:所以現在得老年痴呆症就比較年輕化:有的三十到四十就老年痴呆症了:得老年痴呆症的也最好活8:9年的時間:所以還是請大家注意身體健康:少玩手機電腦吧!
㈧ 常見的老年痴呆與退休綜合征有哪些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老人說:「我的記憶真差,東西放到哪裡一轉眼就忘了。」老年記憶障礙通常是自然衰老的現象。老人對陳年往事能記憶猶新,而對新近接觸的事物或學習的知識都忘得快,尤其人名、地名、數字等沒有特殊含義或難以引起聯想的東西。
生活中,不但有許多失去記憶的老人,還有許多表現人、舉止都顯得傻乎乎的老人,他們就是患了老年性痴呆症。
小鵬的爺爺今年高齡77,以前他在縣里的政府機構上班,現在已退休十幾年了。但不管是單位的同志,還是家裡的左鄰右舍與親朋好友,都知道他是一位通情達理,和葛可親的老人。
可是,這兩年一場大病過後,卻變得不再搭理人,不管是誰一概不理會,還特別的愛佔小便宜,不管是左鄰右舍,還是親戚或是自己兒女家的東西,只要看見就一概的拿到他的房間去,並秘密地藏起來。這樣還不算,每到吃飯時,他卻不知道吃,可人家一吃完,他就大嚷著要吃東西,有時甚至一整天都不吃飯,有時卻不知一天要吃多少次。
小鵬不解地問爸爸說「爺爺以前那麼好,怎麼一生病就變得傻乎乎的呢?」
年幼的小鵬卻不知道,爺爺是患了老年性痴呆症。
老年性痴呆的病因與表現
老年性痴呆又稱老年性精神症,大多在老年後期發病,是由腦的器質性病變所引起的一種心理障礙。
首先,表現在人格的改變上:患者變得主動性差、孤僻、活動減少、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對周圍環境興趣減少,對人缺乏熱情,難以完成原已習慣的工作,不能適應新環境;對親人亦漠不關心,情緒不穩,易激惹、暴怒、爭吵,無故打罵人;病情嚴重者,甚至不修邊幅,不講衛生,常收藏雜物,缺乏道德感和羞恥感,當眾裸體,性慾亢進,甚至出現有逆道德和違法的行為。
其次,還表現為痴呆綜合征的症狀,出現記憶力障礙,對近事記憶表現為「健忘」,病情加重後對遠記憶也發生障礙,從而出現虛構及抽象思維障礙,思考問題易偏激,不分主次,固執己見;判斷力出現障礙,多疑、妄想。
再次,睡眠障礙也是此病的一常見症狀。病情嚴重時,病人會變得呆滯,完全喪失與人交往的能力,連洗澡、洗衣服、大小便等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
老年性痴呆的發病原因和機理尚不完全明了,目前多針對興奮、抑鬱、妄想、意識障礙等症狀對症治療。
失眠患者可選用安定、利眠寧、硝基安定等作用緩慢而較易耐受者;興奮及妄想患者可選用抗抑鬱劑,但應嚴密觀察;還可根據中醫的辯證,來醫治的原則採用中葯治療。此外,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自理有困難時應精心護理。
對於老性痴呆症,目前在醫學與心理學上都還沒有較好的抑制與治療方法。葯物治療也不會有較明顯的成效,因此病人的家屬對患者,一定要精心照顧,嚴加看護,以防患者會做出什麼意外的舉動來。
老年記憶障礙
據統計,70歲健康老人的腦細胞數量要比20歲健康年輕人減少15%,腦的重量也減輕8%~9%;周圍神經傳導速度減慢10%,視力下降,視力超過0.6的只有51.4%。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記憶力。這些自然衰退,使老年人,一方面要為回憶某人、某事、某日期比過去耗費更多的注意力和時間,另一方面使他們要記住重要事情的能力大大下降,所以老年人總是表現得那麼「健忘」。
老年人記憶的改善
為改善記憶力,老年人一方面要多用腦,勤用腦,使大腦處於一種積極功能狀態。
經過不少科學家大量研究證明,通過食物療法可增強記憶。
卵磷脂是大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智慧之花」。吸收後可釋放膽鹼,膽鹼在血液中轉換成乙醯膽鹼,能增強人的感覺和記憶功能;它還能控制腦細胞死亡和促使大腦「返老還童」及降低血脂。卵磷脂多含在蛋黃、豆製品、動物肝臟中,但由於膽固醇含量也多,故不宜進食過多。雞蛋、魚、肉等可以提供乙醯膽鹼的食物也較好,老人每天吃1—2個雞蛋,可改善記憶力。
豆腐等豆類食品及芹菜、蓮藕、茄子、黃瓜、牛奶等能使血液呈弱鹼性;菠菜、白菜、捲心菜、蘿卜類、香蕉、葡萄、蘋果等也能使血液呈鹼性。多吃這些食品,使身體經常自律地調節成弱鹼性,對大腦的發育和智力的開發都是有益的。
供給含鎂的食品。核糖核酸是維護大腦記憶的重要角色,而鎂這種微量元素能使核糖核酸注入腦內。含鎂豐富的食物有麥芽、全麥製品、蕎麥、豆類及堅果等。此外,蛋白質對健康也很重要,多吃雞、黃豆、沙丁魚等有好處。
老年退休綜合征
退休綜合征是一種老年期典型的心理社會適應不良的心理疾病,是退休的老年人在退休後對環境適應不良而引起的多種心理障礙和身心功能失調的綜合病症。退休綜合征的心理特徵是:孤獨、空虛和憂郁。原本樂觀的人這時候都可能變得情緒消沉。與此同時,身上的毛病也突然增多起來,健康狀況每況愈下。
退休綜合征的表現及原因
退休綜合征常見的表現是孤獨、空虛和嚴重失落感,體力和精力減退明顯,自卑心理嚴重,同時伴有情緒憂郁,焦慮緊張,心神不定,喜怒多變,難以自控的症狀。患者對事物毫無情趣和活力,懶散乏力,不愛活動,反應慢,嚴重時達到麻木遲鈍的狀態,看到老朋友、老同學、至親好友或病或死,相繼離去便有同病相憐之感。心理上老化現象加快,自感腦力和體力不支,悲觀失望,從而促發多種身心疾病。
導致退休綜合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退休後,生活模式的改變引起了心理上的不適應。退休以後由於職業生活和個人興趣發生了很大變化,從長期緊張而規律的職業生活,突然轉到悠閑的退休生活;難以適應而產生焦慮、無所適從,使人有一種失落感;有的人認為自己精力充沛、壯志未酬,完全能勝任原工作,現在讓退下來就會產生失落感;還可能伴有輕度抑鬱,認為自己被遺棄,無精打采,悲觀,失眠。
特別是沉湎於輝煌的過去,為消逝的美好時光而遺憾,即產生抑鬱。退休後體力和腦力活動減少,社交活動減少,生活單調,易產生心理老化的感受,並加速生理衰老進程,容易使人產生憂郁、焦慮、死亡來臨的驚恐、疑病心理等問題。
一般而言,事業心強、好勝而善爭辯、嚴謹而偏激、固執的人發病率較高;無心理准備而突然退下來的人發病率高且症狀偏重;平時活動范圍大而愛好廣泛的人很少患病。女性較男性適應快,較少出現退休綜合征。
警惕「空巢」現象
人類千百年來一直過著群居生活,是不喜歡孤獨的,尤其是老年人,對於孤獨可能達到恐懼或害怕的程度。有專家曾對13963名城市老人調查,發現40%的老人有孤獨、壓抑、有事無人訴說之感。1993年上海市曾對1446位老人進行調查,發現42.2%的老人平時僅在家門口活動,66.7%的老人則全年足不出戶。子女遠走高飛,年輕人離開家庭踏上社會,老年人告別社會重返家庭後,尤顯得「孤苦伶仃」。
他們一旦感受到「空巢」的孤獨,心理或情感的支持系統往往趨於脆弱。若老年患病者,更易對自身的價值表示懷疑、消極悲觀,甚至產生抑鬱、絕望的情緒,認為自己上了年紀就只能一步步邁向墳墓,重者還快速加入了老年性痴呆的行列。
退休後抑鬱傷感是導致退休綜合征的主要原因,如果老年人產生了以下這些情緒,就要注意自己是不是患了退休綜合征:
首先是失落感。由於社交圈的縮小、人際關系的改變、無所事事的清閑、一些願望的落空和遺憾等,干擾情緒而影響心理平衡,而產生失落感。
其次是懷舊感。退休後的空閑易沉湎於往事的回憶,及追憶過去的美好時光,但終因似箭光陰的流逝而產生「無可奈何花落去」的遺憾。久而久之,則心情抑鬱,性格孤僻。
最後是戀友感。退休後遠離同事,朋友、熟人相繼作古,老來失伴,常常會感到凄涼悲切,憂郁孤獨。
退休綜合征的自我調節
作為即將退休的老年人,最重要的是心理上要及早作好退休前的准備工作,計劃好退休後生活安排、充實退休內容等。一般提前一至兩年就要著手進行准備。要克服心理的老化感和不愛活動習慣,有條件的老年人可以盡量繼續發揮余熱,參加一些適合自己體力和專業的社會活動,要做到「退而不休」,感到自己仍能對社會作出貢獻。
平時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使生活豐富多彩,富有生氣和活力。老年人在可能條件下也應為兒孫分憂解愁,使雙方關系更親密、融洽。有明顯心理病症的時候應及時接受心理咨詢與葯物治療。
其實,老年人只要心智尚在,是可戰勝「空巢」孤獨感的。首先,應看到社會的進步,新時代重任應由一代一代年輕人去擔當,「尊老愛幼」改為「尊幼愛老」也無妨;其次,探尋家門內外各種消閑自娛之道,養花逗鳥、走親訪友等,優哉游哉、身心怡然。
當然,社會對退休老年人應給予更多的關注,家庭要關心和尊重退休的老年人的生活權益,要使他們感到精神愉快,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