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愛因斯坦在生活中是個什麼樣的人急急急急!
建議你先看一下這篇文章。你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痴迷於科學的人,這可以從他在走路時依舊在思考可以看出。而且還是一個很有禮貌,待人處事溫和慈愛的人,一直保持一顆謙遜的心,所以才會虛心地向小女孩學習如何整理自己的家和做好個人的衛生。而且他是一個想像力豐富,好奇心十分強的人。他為世界的科學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離不開他這些良好品質。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個12歲的小姑娘邊走邊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來的一位老人。
老人蓄著一撮短而硬的小鬍子,一雙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窩里,長著一頭蓬亂的灰白頭發。他一邊埋頭走路,一邊像是在思考著什麼。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頭,友好地沖女孩一笑:「對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說完,又低頭向前走去。女孩望著老人,只見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長,整個人就像裹在一張大被單里,腳下趿拉著一雙卧室里穿的拖鞋。「嘿!這個人簡直就是從我的童話故事書里走出來的。」小女孩這么想。
回到家,她將碰到這老人的事情告訴了父親。父親聽後興奮地說:「孩子,你今天撞著了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他是愛因斯坦!」女孩直納悶:這個連衣服也穿不整齊的人,怎麼能是「最偉大的人」呢?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頭沉思。「先生,你好!」小姑娘說,「我父親說你是最偉大的愛因斯坦……」「噢,他只講對了一半,我是愛因斯坦,但並不偉大。」「我說也是嘛,瞧你,穿衣服還不會呢,怎麼談得上偉大?」
聽了這話,愛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窩里突然放射出溫柔的目光,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裝束,兩手一攤,肩膀一聳,沖小姑娘做了個鬼臉:「你說得對,我是不會對付衣服鞋子這類玩意兒,但願你肯教我。」「這還不簡單!」女孩將平日媽媽教給她的穿戴要領一口氣全說了出來。「能記住嗎?」她問。「也許能。」
第三天下午,愛因斯坦在路邊等待放學回家的小姑娘。小姑娘看見他的時候簡直嚇了一跳,他整個變了一個人,按小姑娘說的那樣穿戴得整整齊齊。「愛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輕了20歲。」「是嗎?太好了!我打算請你到我那裡作客。」小姑娘跟著愛因斯坦走進了他的工作室。工作室很大,到處擺著書架和書,屋子中間擺著一張辦公桌,桌上的東西亂得一塌糊塗。「你得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女孩這樣說。「呵,小教授,請你再教教我。」於是,小姑娘手把手地教起了愛因斯坦。
從此,小姑娘每天放學回家,都要到愛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一天,小姑娘的母親在街上遇到了愛因斯坦,她好奇地問:「愛因斯坦教授,我女兒跟您在一起時,你們都談些啥?」「她教我怎樣穿戴,怎樣放東西和布置房間。我呢,什麼也幫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數學作業。」
Ⅱ 年少時,愛因斯坦是一位怎樣的人
愛因斯坦於1879年3月14日誕生在德國南部的一個古老小城烏爾姆。他的父母都是猶太人,父親和叔父一起開了一家小工廠。
愛因斯坦小時候不但不是一個神童,而且還被人看作是一個笨拙的、反應遲鈍的孩子。他4歲才學會說話,小學時功課也不出色。有一次他的父親問校長,這孩子長大應該選擇什麼職業,校長回答:「干什麼都一樣,反正他決不會有什麼成就。」
愛因斯坦的叔叔是一個精明的工程師,曾把畢達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告訴愛因斯坦。12歲的愛因斯坦雖然從沒學過幾何,但他苦思冥想,竟然獨立地把這個兩千多年前哲人提出的定理證明出來了,他第一次嘗到了發現真理的快樂。
中學時代,愛因斯坦的數學和物理知識遠遠超過了同年級的孩子們,其他各科卻成績平平。他特別討厭德國中學那種把人當做機器、強迫訓練的教學方式,他的許多知識都是靠家庭中自學學到的。有一個叫塔爾梅的大學生,非常喜愛這個長著棕色大眼睛的小弟弟,經常和他討論問題,並借給他許多自然科學與哲學的書籍。愛因斯坦發現,在人類之外,有一個巨大的獨立的世界存在著,它像一個永恆的謎,吸引著愛因斯坦去探索。
17歲時,愛因斯坦進入了瑞士蘇黎士聯邦工業大學。他的興趣由數學轉向了物理學。他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了當時的物理大師基爾霍夫、亥姆霍茲、赫茲、洛侖茲、麥克斯韋的主要著作,還學習了著名哲學家馬赫、休謨、斯賓諾沙的著作,他們的懷疑批判精神深深影響了愛因斯坦的哲學思想。
Ⅲ 愛因斯坦這位著名的科學家是什麼樣的人
愛因斯坦常常被稱為一個孤獨的人。數學想像的領域有助於把精神從紛繁的俗物中解脫出來,就這個意義而言,我認為他確實是一個孤獨的人。他的哲學可以叫做一種超驗的唯物論,這種哲學達到了形而上學的前沿,那裡可以完全割斷對自我世界的糾纏。對我來說,科學和藝術都是我們天性的表現,它們高出我們的生物學需要之上而具有終極價值。(泰戈爾評價)
愛因斯坦的理論,最初受到許多人的反對,就連當時一些著名物理學家也對這位年青人的論文表示懷疑。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大量的科學實驗證明愛因斯坦的理論是正確的,愛因斯坦才一躍而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成為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
愛因斯坦的生前不要虛榮,死後更不要哀榮。他留下遺囑,要求不發訃告,不舉行葬禮。他把自己的腦供給醫學研究,身體火葬焚化,骨灰秘密的撒在不讓人知道的河裡,不要有墳墓也不想立碑。在把他的遺體送到火葬場火化的時候,隨行的只有他最親近的12個人,而其他人對於火化的時間和地點都不知道。
Ⅳ 愛因斯坦是個什麼樣的人
愛因斯坦常常被稱為一個孤獨的人。數學想像的領域有助於把精神從紛繁的俗物中解脫出來,就這個意義而言,我認為他確實是一個孤獨的人。他的哲學可以叫做一種超驗的唯物論,這種哲學達到了形而上學的前沿,那裡可以完全割斷對自我世界的糾纏。對我來說,科學和藝術都是我們天性的表現,它們高出我們的生物學需要之上而具有終極價值。
愛因斯坦的理論,最初受到許多人的反對,就連當時一些著名物理學家也對這位年輕人的論文表示懷疑。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大量的科學實驗證明愛因斯坦的理論是正確的,愛因斯坦才一躍而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成為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
愛因斯坦的生前不要虛榮,死後更不要哀榮。他留下遺囑,要求不發訃告,不舉行葬禮。他把自己的腦供給醫學研究,身體火葬焚化,骨灰秘密地撒在不讓人知道的河裡,不要有墳墓也不想立碑。在把他的遺體送到火葬場火化的時候,隨行的只有他最親近的12個人,而其他人對於火化的時間和地點都不知道。
Ⅳ 愛因斯坦是什麼科學家
Albert Einstein(1879-1955)
愛因斯坦在1999 年 3 月被時代雜志 (TIME Magazine)
選了二十世 二十位最偉大的科學家和思想家之一可說是意料中事。
大家熟悉的愛因斯坦是一位友善慈祥、滿臉皺紋、頭發凌亂,
笑容中帶有智慧又帶點傻氣的老人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使世人
對宇宙有了新的了解。現時我們經常聽到的黑洞、時光旅行、
空間彎曲等等科學名詞豈不就是相對論所帶來的麼?
愛因斯坦能成為家傳戶曉的科學家,不單由於他的相對論改變了物理學的時空觀念,
也由於他的趣怪外形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參考資料:http://ufoufo.diy.myrice.com/yj/wanst.htm
Ⅵ 愛因斯坦有什麼愛好,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熱愛運動的大師愛因斯坦是一位成就輝煌的科學家。他從小喜歡運動,一生堅持不懈,直到老年,人們尊重地稱他「老年運動家」。有人認為科學家都是成天坐在試驗室,擺弄機器,計算數據,生活單調,性格孤僻。其實,不少科學家把生活安排得非常豐富多彩,充滿生氣,愛因斯坦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他在學習或工作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仍抽空參加多種文體活動,尤其喜歡爬山、騎車、賽艇、散步等體育活動。有人形容他工作時的勁頭「簡直象個瘋子,似乎有使不完的精力。」一位偉人說過: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愛因斯坦這種充沛的精力,正是來自他的合理休息和經常鍛煉的結果。愛因斯坦於1879 年3月14日誕生在德國北部的烏爾姆城,父親是電氣工程師。在家庭的薰陶下,他愛上了科學,不僅善於思考問題,而且喜歡文體活動。15歲時,全家離開德國來到義大利。後來,他考取瑞士蘇黎世工業大學,盡管每天學習任務緊張,仍抽出一定時間散步,節假日還要出外旅遊或劃船。愛因斯坦的這種愛好,不但是從興趣出發,而且為了提高學習效率。他常對人說:學習時間是個常數,它的效率卻是個變數,單獨追求學習時間是不明智的,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習效率。他認為必須通過文體活動,才能獲得充沛的精力,保持清醒的頭腦,愛因斯坦還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總結出一個公式,即A=X+Y+Z。A代表成就,X代表勞動,Y代表休息和活動,Z代表少說廢話。他把這個公式的內容,概括成兩句話:工作和休息是走向成功之路的階梯,珍惜時間是有所建樹的重要條件。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取得偉大成就以後,在世界上獲得了很高的榮譽,但是他從來不圖虛名,生活一直艱苦簡朴。進入中年以後,才華橫溢,成就越來越大,不少國家請他去訪問和講學。有一次,他去比利時訪問,國王和王後特地成立了一個接待委員會。那一天,火車站上張燈結綵,鼓樂齊鳴,許多官員身穿筆直的禮服,准備隆重地歡迎這位傑出的科學家。火車到站以後,旅客紛紛走下車來,卻不見愛因斯坦的影子,他到哪裡去了呢?原來,他避開了那些歡迎的人,一位頭發灰白又蓬亂的老人一手提著皮箱,一手拿著小提琴,由小車站步行走向王宮。負責招待的人沒有迎來貴賓,正在焦急地向王後報告,愛因斯坦風塵僕僕地來到了。王後問他:「為什麼不乘我派去的車子,偏偏徒步而行呢?」他笑著回答說:「王後,請不要見怪,我平生喜歡步行,運動帶給了我無窮的樂趣. 愛因斯坦晚年時,還堅持勞動堅持鍛煉,他經常從事一些家務勞動和栽花、澆水、剪枝,還經常邀請朋友去爬山,有意識地磨煉意志,鍛煉身體。有一次愛因斯坦和居里夫人及其兩個女兒,興致勃勃地攀登瑞士東部的安加丁冰川。他們按照登山運動員的要求,身背干糧袋,手持木拐杖,順著山徑往上爬。在旅途中,愛因斯坦談笑風生,十分活躍,好像年輕人一樣。從此,人們贈給他一個光榮的稱號:老年運動家。
Ⅶ 愛因斯坦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科學家
1、 根據意思寫詞語。
(1)形容名聲非常顯著。( 赫赫有名 )
(2)形容人的態度溫和,舉止文雅。( 溫文爾雅 )
2、 從文中找出下列詞的反義詞。
分散——( 集中 ) 直率——( 婉轉 ) 熟悉——( 陌生 )
3、 用「因為……所以……」的句式,改寫文中劃線的句子。
因為愛因斯坦博士太忙,所以他不願他的住處受到干擾。
4、 第七自然段主要寫:
愛因斯坦回家,痴迷想問題,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迷了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他只好打電話麻煩秘書查找地址了。
5、 短文最後自然段寫到愛因斯坦「在生活上的記憶力卻這么差」具體指的是什麼?
他的思想全都集中在科學研究和探索上了。
6、 你讀了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或體會?請寫在下面。
做事要專注,才能有成就。
Ⅷ 愛因斯坦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我們大部分人都認為愛因斯坦是一個理論物理學家,大部分理論物理學家,有一張紙就行了,現在連紙都不需要,有一台計算機就可以。但是實際上愛因斯坦跟這樣的理論物理學家形象有很大的不同。第一,他的成長受到了通俗科學讀物,也就是科學普及讀物很深的影響;
第二,他是一個動手能力非常強的人。他生長在一個被技術環境包圍的氛圍里,在他小的時候他的叔叔和他父親開了一個很大的工廠,生產一些電器產品,如照明燈、發電機等等。慕尼黑啤酒節(十月啤酒節)上用的第一盞電燈就是他們家生產的,甚至慕尼黑的很多街燈都是他們家生產的,但是後來他們家生意失敗了。為什麼呢?
因為有比他們家更大的一個企業,帶有更多資本的一個企業來了——西門子公司從北方下來了,就把他們給擠垮了。他父親和他叔叔只好搬到義大利去了。他們家後面就是工廠,工廠有什麼困難的時候,他的叔叔經常去找他來告訴工人該怎麼做,這跟以前的愛因斯坦的形象是不一樣的。
第三,愛因斯坦申請了很多專利,比如電冰箱的專利,就是愛因斯坦和他的夥伴提出來的。
愛因斯坦在他成長過程當中得到很多人的幫助,有的人是非常有名的,但是絕大部分都是默默無聞的人。其中一位對他影響非常大的是他在發表的論文裡面唯一感謝過的人,但在科學史上卻寂寂無聞。
愛因斯坦喜歡音樂,喜歡航行,這裡面其實還有一些故事。
實際上愛因斯坦是一個非常憤世嫉俗的人,尤其在年輕的時候,常常說一些非常難聽的話,當然這跟他當時的處境也有一定的關系。大學畢業以後就失業,他給當時的歐洲幾乎所有著名的物理學家都寫了信,但沒有一個人回信。兩年內沒有固定的工作,靠代課或打零工為生。身為猶太人,在跨入學術界的時候處於一個邊緣的地位,然後又挑戰一些權威,而這些權威一開始完全不把他放在眼裡,即使他們是錯的,也不承認。
但是,愛因斯坦一方面憤世嫉俗,其實另外一方面非常的幽默,他對很多問題的看法可以說是非常獨特。
我們現在了解一下科普著作對他的影響。我們現在在科普方面的工作,做得也相當好,但是讀了以後讓孩子們忘不掉的著作還是太少了,這種著作不光是忘不掉,而且還讓你有進一步的思考。愛因斯坦非常幸運,在他小的時候,正好是在德國處於國力上升的時候,有一些人投身於這種科學普及的活動,其中有一套書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自然科學通俗讀本》,這套書是非常通俗的科學讀本,作者為阿龍·伯恩斯坦。在這套書的這一冊上,第一句話就是「如果一個人隨著光速行進會怎麼樣?」
在科普讀物裡面就提出這樣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導致了愛因斯坦後來的狹義相對論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比方說他還讀過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是自學的不是別人教的。
Ⅸ 愛因斯坦長大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愛因斯坦十六歲時報考瑞士蘇黎世的聯邦工業大學工程系,可是入學考試卻告失敗。他接受了聯邦工業大學校長以及該校著名的物理學家韋伯教授的建議,在瑞士阿勞市的州立中學念完中學課程,以取得中學學歷。
1896年10月,愛因斯坦跨進了蘇黎世工業大學的校門,在師范系學習數學和物理學。他對學校的注入式教育十分反感,認為它使人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去思考其他問題。幸運的是,窒息真正科學動力的強制教育,在蘇黎世的聯邦工業大學要比其他大學少得多。愛因斯坦充分的利用學校中的自由空氣,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熱愛的學科上。在學校中,他廣泛的閱讀了赫爾姆霍茲、赫茲等物理學大師的著作,他最著迷的是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他有自學本領、分析問題的習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Ⅹ 愛因斯坦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愛因斯坦是個天才,但是並非從天而降的天才。他受到了嚴格的專業訓練,才能夠做出偉大的科學發現,成為人類有史以來屈指可數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是個凡人,但是也是個偉大的思想家,他對世界、社會、人生的思考閃耀著智慧的光輝,至今對我們仍有啟發意義。
(10)愛因斯坦是一位什麼樣的老人家擴展閱讀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於德國符騰堡王國烏爾姆市,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猶太裔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歲。
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