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些樹種適合栽植在老年休閑區
可以選用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花木,如石榴(百子千孫)、桂花、玉蘭(玉堂富貴),竹子(高風亮節)、搭棚架的紫藤、木香、薔薇、凌霄、金銀花(適合老年活動場所),還有芭蕉、茶花,有香氣的梔子、有色彩的紅楓等等。總之,多考慮老年人的心理,還要考慮四季變換,考慮安全(一些容易造成老年人傷害的花草,如有刺的鐵樹仙人掌類,有毒的不宜選用)。最重要的和園林設計風格應該符合。以上這些花木比較適合中國古典園林。
『貳』 一個老年活動中心需要什麼功能設施,此外每種空間大概多少面積啊
老年活動中心的內部功能是以老年人的文娛和休憩兩部分為核 心的, 並以學習、 餐飲、 醫護、 管理等部分為輔, 區分內與外、 鬧與靜、 清 與濁等多種關系。它們之間或聯系或隔離, 共向構成老年活動中心這 一建築環境。空間營造場所, 基本上由動區和靜區組成。動區包括乒 乓球室、 檯球室、 棋牌室、 麻將室、 聊天室等, 靜區包括圖書館、 書法室 等。老年人可以依據其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場所, 既可以鍛煉身 體, 又開闊心襟, 對於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良好的精神場所。
( 1) 功能構成要素。公共 娛樂空 間中的行 為是隨 著人 們生活 方式的改變而變化, 它的內容比較豐富, 如體育 鍛煉、 文化娛 樂、 讀 書、 詩詞欣賞、 繪畫、 書法、 唱歌、 跳舞、 手工製作。 根據行為分析, 應為老年 人提供 滿足各種 興趣愛 好的 公共娛 樂空間: 手工室、 書法室、 欣賞、 講座、 繪畫室、 陶藝室、 園藝室 等, 並 在這些空間里設相 應的儲物 空間。與 家庭養老 ( 在 宅養老 ) 相 比, 社會 養老設施更 能為老人 提供互相學 習的條件, 不僅為 滿足老人 各種 興趣愛好提 供空間, 更要為 他們展示自 己的成就而 設展示空 間, 鼓勵老人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會性事務, 為那些有藝術修養 的入居老人追求自由、 發揮自己余熱提供一個工作平台。
( 2) 娛樂空間環境。從老人行為需要出發, 按照行為的性質分類, 具有相同活動特徵的行為可以在同一房間中進行, 而不同行為特徵的 行為盡量分設。許多人都需要在幽靜的環境中恢復精力或者和親戚 朋友進行密切的交談, 讀書看報的人希望安靜的空間、 明亮的照明, 看 電視的老人則不希望自己濃濃的興致被陣陣傳來的麻將聲打擾。 不同的行為對空間有 不同的 要求, 而在同 一空間 進行 多種活 動就要求活動具有某 些一致 性。增加空 間層次 性, 在 公共 娛樂空 間中設置半私密性的區域, 在這里, 老 人可以盡享其樂, 不受干擾。
( 3) 娛樂空間尺度。一般 說來, 人們越 親密越 友好, 他 們就站 得越近, 朋友比陌生人站得 近, 想成為朋 友的站 得也很 近, 雖然大 多數 人很少考慮 到個人空 間問題, 但是站得 近通常是友 好或興趣 的標志。耳朵能是人接 受到眼 睛看不到 的信息, 也是 社會 交往的 重要工具。而老年人的 聽力衰 退, 因 而常常 可見老人 交談 時傾向 靠近 談話人用以 彌補聽覺 上的衰退, 這在很 大程度上影 響了老人 交往空間的尺度和形式的特 殊喜好, 他們更喜歡較小的、 有圍合感 的交往空間。個人空間影響公共活動空間的大 小。老齡 建築中公 共空間的大小, 與使用人數 成正比, 根據 入居老 人的多 少、 使用方 式和頻率以及周圍社區居民 使用人數確定空間的大小。
每種空間大概面積按照總面積來匡算。
『叄』 小游園植物配置
這要看游園的正門有多大啊,很多正門放雪松或者迎客松一類的 答案補充 可以放雪松,雪鬆通常都是左右各一棵栽種,而且雪松比較適合孤植,景觀效果也不錯 答案補充 圓柏油松吧,正門口植物配植不宜過多吧,在某些時候可以設置臨時性的花壇等等
『肆』 老人活動區一般種植什麼樹
多種植一些四季常青、不是十分高大的植物,如香樟、西洋杜鵑、桂花、紅楓、羅漢松、蘇鐵、小竹等等。
『伍』 請問老年人活動中心怎麼布置呢
老年人活動的地方,主要是休閑,安全,娛樂。可以放麻將台,我去過好幾個老年人活動中心,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家都喜歡,還可以活絡一下腦細胞防止老年痴呆。電視也是必須的,老人家喜歡聚在一起看電視聊天。還有輪椅,安全扶手,躺椅等。如果是去搞活動,可以派發生活用品,可以大家一起包雲吞,或者我們包給他們,然後在廚房煮給他們吃。
『陸』 園林不同功能區的不同植物及配置方式列表和文字結合
園林植物的配置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各種植物相互之間的配置,考慮植物種類的選擇,樹叢的組合,平面和立面的構圖、色彩、季相以及園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如山石、水體、建築、園路等相互之間的配置。 植物種類的選擇 植 物種類的選擇 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園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態和形態特徵。它們的干、葉、花、果的姿態、大小、形狀、質地、色彩和物候期各不相同;它們(主要指樹木)在幼 年、壯年、老年以及一年四季的景觀也頗有差異。進行植物配置時,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長,充分發揮其觀賞特性。選擇園林植物要以鄉土樹種為 主,以保證園林植物有正常的生長發育條件,並反映出各個地區的植物風格。同時也不能忽視優良品種的引種馴化工作。 植物配置方式 植 物配置方式 自然界的山嶺崗阜上和河湖溪澗旁的植物群落,具有天然的植物組成和自然景觀,是自然式植物配置的藝術創作源泉。中國古典園林和較大的公園、風景區中,植物 配置通常採用自然式,但在局部地區、特別是主體建築物附近和主幹道路旁側也採用規則式。園林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對植、列植、叢植和群植等幾種。 孤植 主要顯示樹木的個體美,常作為園林空間的主景。對孤植樹木的要求是:姿態優美,色彩鮮明,體形略大,壽命長而有特 色。周圍配置其他樹木,應保持合適的觀賞距離。在珍貴的古樹名木周圍,不可栽植其他喬木和灌木,以保持它獨特風姿。用於庇蔭的孤植樹木,要求樹冠寬大,枝 葉濃密,葉片大,病蟲害少,以圓球形、傘形樹冠為好。 對植 即對稱地種植大致相等數量的樹木,多應用於園門,建築物入口,廣場或橋頭的兩旁。在自然式種植中,則不要求絕對對稱,對植時也應保持形態的均衡。 列植 也稱帶植,是成行成帶栽植樹木,多應用於街道、公路的兩旁,或規則式廣場的周圍。如用作園林景物的背景或隔離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樹屏。 叢植 三株以上不同樹種的組合,是園林中普遍應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景或隔離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藝術構圖規律,務求既能表現植物的群體美,也能看出樹種的個體美。 群植 相同樹種的群體組合,樹木的數量較多,以表現群體美為主,具有「成林」之趣。 植物配置的藝術手法 植物配置的藝術手法 在園林空間中,無論是以植物為主景,或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共同構成主景,在植物種類的選擇,數量的確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採取上都應強調主體,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現園林空間景觀的特色和風格。 對比和襯托 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態特徵,運用高低、姿態、葉形葉色、花形花色的對比手法,表現一定的藝術構思,襯托出美的植物景觀。在樹叢組合時,要注意相互間的協調,不宜將形態姿色差異很大的樹種組合在一起。 動勢和均衡 各種植物姿態不同,有的比較規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種動勢,如松樹、榆樹、合歡。配置時,要講求植物相互之間或植物與環境中其他要素之間的和諧協調;同時還要考慮植物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和季節的變化,不要因此產生不平衡的狀況。 起伏和韻律 道路兩旁和狹長形地帶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縱向的立體輪廓線和空間變換,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產生節奏韻律,避免布局呆板。 層次和背景 為克服景觀的單調,宜以喬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進行多層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間分層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觀豐富多彩。背景樹一般宜高於前景樹,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綠色屏障,色調宜深,或與前景有較大的色調和色度上的差異,以加強襯托效果。 色彩和季相 植 物的干、葉、花、果色彩十分豐富。可運用單色表現、多色配合、對比色處理以及色調和色度逐層過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實現園林景物色彩構圖。
『柒』 如果在居住小區里安排一個范圍的老人活動區,那活動區里應該有點什麼
老人嘛,一般不要那麼激烈的運動器材,可以讓老人家扭扭腰的啊,可以鋪一條鵝卵石的路,要是可以的話,放幾台麻將桌
『捌』 公園綠地可以滿足老年的的哪些需求
一、公園綠地滿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步入老年階段,行、看、聽、說、記憶、書寫、閱讀等方面的能力會逐漸衰退,繼而出現對安全、健康和舒適等生理方面的需求。
1 安全需求:老年人生理不斷老化,並易產生病變,對健康和生存有著強烈關注和渴望,比過去更有安全需求。老年人對外部環境的反應遲緩和健忘,一個穩定、熟悉、易識別的城市公園綠地,將非常有助於老年人認知周圍的環境,彌補其反應和功能上的不足;老年人肌肉及骨骼系統的退化導致靈活度下降,針對老年人的城市公園綠地設計,要特別注意防滑,做到無障礙設計,危險地域要增設扶欄等安全設施;老年人的聽力衰退使其在交談時經常與談話人靠近來彌補聽覺上的衰退,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老年人社交空間的尺度和形式,對公園中相關設施的設計也提出新的要求。
2 健康需求:老年人對健康的強烈需求驅使老年人走出戶外,走進公園綠地,積極開展靜止性或運動性活動,積極參與群體性活動。在場地設計中,要營造不同類型的空間,滿足老年人不同類型活動的需求。
3 舒適需求:老年人身體抵抗能力不斷下降,對溫度、濕度和氣候的適應能力減弱,需要更多地吸收新鮮的空氣、沐浴陽光、放鬆心情。因而在公園綠地設計中,安靜的環境、清新的空氣、適宜的園林設施、合理的植物配置是老年人所渴望的,也是設計師應考慮的。
二、公園綠地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退出工作崗位的老年人,其社會角色、價值和作用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生活重心隨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突然從以往社會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變成了「旁觀者」,生活節奏由過去的有規律的緊張變得鬆弛,失落感、空虛感和孤獨感與日俱增,極易產生心理問題。公園綠地是老年人外出交往、健身、娛樂的理想場所,是獲得友誼、慰籍與互助的最佳平台,因此必須按老年人的特殊需求進行專門設計,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主要有交流需求、歸屬需求和依存需求等。
1 :交流需求 老年人希望自己有個和諧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普遍希望與子女能夠和諧相處,非常重視同鄰里和他人的關系。老年人在公園綠地中活動,能夠互敬互愛、談心聊天,會倍感溫暖和幸福。
2 :歸屬需求 老年人作為社會群體中的一員,希望能夠融入群體和社會。老年人的歸屬感主要表現為希望群體組織或他人能夠接納自己,同時也希望能在集體活動中得到群體或他人的尊重和認可。在公園綠地活動中,大量的群體活動,使不同愛好的老年人獲得自身的歸屬感。
3 :依存需求 人到老年,精力、體力、腦力都有所下降。希望得到他人照顧和關心,社會關注將會使他們感到老有所依。
三、公園綠地滿足老年人的社會需求
老年人的社會需求主要表現為工作需求和學習需求,公園綠地同樣能滿足老年人的這些需求。
1 :工作需求 退休的老年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驟然間離開工作崗位肯定會不適應生活節奏的變化,大多希望再次從事一定工作,展現自身價值。老年人在公園綠地通過參加老年人合唱團、歌舞團以及有關社會公益活動等,滿足了自身的工作需求,促進了身心健康。
2 :學習需求 退休以後有了充裕的時間,老年人往往願意繼續上老年大學,提高老年生活的質量,這種補充性學習沒有任何壓力,其動力完全來自於個人興趣。由於傳統老年大學受場所所限,往往比較集中,同時又需要一筆可觀的費用,把許多老年人拒之門外。因此公園綠地就成了大量自發的老年學習班開展活動的場所,一些愛好相同的老年人,合購一些基本設施,相互學習,相互切磋,成本低廉,達到了健身與學習的雙重效果。
『玖』 老年人清晨在樹木多草木多的地方鍛煉適宜請說出理由
有一些老人睡覺比較少,早晨很早起床,喜歡黎明時到外邊去鍛煉身體。有的到公園,有的到路旁小樹林中,做各種鍛煉活動。以為塵埃經過了一夜已自然沉降,早晨空氣就變得清新無塵了。所以,人們普遍認為早晨是鍛煉身體的最佳時間。其實早晨並不是鍛煉的最好時機。據科學測定,傍晚7時至早上7時這段時間,由於大氣的對流很弱,所以地面附近空氣的污染程度最為嚴重。化學性的污染對人體危害最大,如二氧化硫、苯並芘等,這些物質不是降塵,而是長期降落不下來的飄塵。早晨,尤其是在冬天冷高壓影響下,在盆地或山谷地區,往往都有氣溫逆增現象,即上層氣溫高,地表氣溫低。因此,大氣上下對流活動減緩,工廠和家庭爐灶等排出的化學性大氣污染物不能向大氣上層擴散,於是淤積和停留在接近地面層,即所謂人們的呼吸帶。這時,在戶外鍛煉的人們正好受害,活動量越大,其受害程度就越嚴重。在這樣污濁的空氣中運動,會增加有害物質的吸入,容易導致氣管炎、咽喉炎、眼結膜炎和過敏性疾病。早晨起床進行鍛煉,對老年人或心臟功能較差的人都不利。醫學統計表明,清晨不僅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時間,也是猝死最多的時刻,發病率佔61.3%。大多數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患有動脈粥樣硬化或高血壓病,早上過早起床進行鍛煉很不適宜。況且在清晨人們剛從休息狀態轉入運動時,由於身體的關節、肌肉等從放鬆急速轉入緊張,容易受到損傷。一天較適宜的鍛煉時間,最好在上午10時至下午3時之間,地點最好選在通風好、有樹木草坪的地方,尤其應在天亮陽光出來後再在樹下進行運動鍛煉,若想在黎明前鍛煉身體也應遠離樹木,在空曠的地方,但不宜在工廠區或馬路旁跑步鍛煉。早晨樹林里氧氣不足,絕大多數的綠色植物在白天和黑夜時的呼吸並不一樣。在白天它們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氣,而到了夜間,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吸入的是氧氣。因此,在黎明時天還沒有完全亮,植物尚未有光合作用,園林中二氧化碳比重較大,含氧量則較低。這時若在樹下或樹林里鍛煉,不但呼吸不到新鮮空氣,反而會吸入二氧化碳,不利健康。
『拾』 適合中老年人的活動有哪些
散步,聽戲、跳廣場舞、練太極、釣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