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年人聚會注意事項
老年人身體不好,聚會的時候,應該避免過量飲酒,抽煙,不要太激動,聚會的時間不宜過長。
⑵ 老年人日常安全要注意那些
▲老年人居家注意事項
1.梯級,不平地板、滑溜地磚等容易造老人發生意外;
2.傢具擺設、擁擠雜亂(玩具、物品等),也可能使老人跌倒受傷;
3.一些隨時要用到的物品(食物),應該擺在老人容易拿到的地方,而不需動用到樓梯或登子等東西,這可避免家庭意外的發生;
4.老人晚上上廁所時,通常不喜歡開燈,因此卧房、客廳或廚房不應該有太多雜物,以免他們被絆倒;
5.不應該讓老人坐太軟的沙發,因為他們坐下後,起身比較困難;
6.傢具不能太輕或容易滑動,這潛伏著危險,因為老人在家裡行動時通常喜歡攙扶著傢具,萬一失去重心,容易發生意外;
7.燈光的亮度必須足夠。
⑶ 養老機構老年人安全包括哪些
養老機構如何保障長者的安全,主要有以下幾點:
護理護工,護理護工是保障長者的第一版道權防線,是長者的貼身守護者,護理護工照顧長者的日常需求,預防老年人出現意外,24小時不斷的進行照顧,保護長者的人身安全。
食物方面,每個長者一般都患有不同的慢性疾病,所以需要注意照顧好長者的飲食需求,進一步的控制好能量的攝入,保障長者身體安全。
園區安全,也就是養老機構院內是否安全,讓老人住的安心,所以在安保方面,養老機構都會對安保進行招募並嚴格制定安保計劃,保障院內長者安全。
⑷ 老年人的安全防護措施有哪些
人到老年安全第一。安全問題應是老年人最應考慮的一個問題,老年人年高體弱,腿腳不靈便,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禁忌一些事情:
1、忌情緒不穩。老年人應保持穩定的情緒,既要避免「樂極生悲」,也要避免「怒發沖冠」;即老年人要避免過度興奮,也要避免脾氣暴躁,以防止突發腦溢血、心臟病等意外的發生。
2、忌吃飯過快。老年人進食需細嚼,這樣才有助消化吸收。飯吃得急,狼吞虎咽的極其容易發生噎食品。
3、忌站著穿褲。老年人多體弱多病,行動不便,站立不穩,且多有骨質疏鬆,站著穿褲子是很危險的,一旦站立不穩摔倒了,後果往往非常嚴重。
4、忌用力排便。老年人因胃腸功能紊亂常發生便秘病症,因此,老年人應養成按時排便的好習慣。當排便不順時,應在醫生指導下藉助葯物排便,不能硬排。因為過分用力排便往往導致血壓升高,有可能導致休克以至腦溢血的發生。
5、忌猛然回頭。老年人多有頸部骨質增生性疾病,頸骨急扭很易壓迫血管,造成頭部供血不足,出現眩暈、摔倒的意外事件。
6、忌腰帶過緊。老年人腰帶最好使用松緊帶,如腰帶太緊,易使下身血流不暢,對肛門的影響最為嚴重,下身供血不足極易患上痔瘡。
7、參加鍛煉要量力而行。運動量不要大,更不能蠻干,尤其不能做像急劇旋轉、過分負重以及比較長久的彎腰低頭等動作。運動時,千萬不要爭強好勝,在氣候過於炎熱、過於寒冷時,最好不要鍛煉。老年人鍛煉時如感到胸悶、頭暈、眼花或心跳過速等反常現象,應立即停止活動,千萬不能勉強鍛煉。
8、要避免快速變換體位。老年人常因血管硬化,致使腦供血不足;因此老年人在變換體位,尤其要避免快速站立起,以避免腦缺血的發生。
9、不攀高。因老年人臂力和腿力減弱,身體平衡能力下降,且由於骨質疏鬆,一旦摔倒極易導致骨折,所以要盡量避免做攀高的動作。
10、行走安全注意。老年人獨自外出不要走得太遠,最好有家屬陪伴外出,或帶上一根手杖。走路時行動要緩,步子要小,還要注意路面情況以避免絆腳摔倒。不穿硬塑料底類的鞋
11、乘車安全。為防止被擠傷,老年人最好不去擠公共汽車。必須乘車時應避開上下班乘車高峰;站上人多擁擠時,應盡量靠後站,以免人多擁擠時被人撞倒;上車時不要站在車門口,以免被上下車的人無意中碰撞;坐在座位上不要打瞌睡,以免車子在停站或急剎車時撞傷頭部;身體不佳時,出門乘車最好有人陪伴。
⑸ 老年人運動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1)運動前必須體檢。為了謹防意外事故的發生,老年人在運動前必須接愛嚴格的體檢,然後遵醫囑進行適應自己的運動。
(2)鍛煉項目選擇合理。對老年人來說,選擇鍛煉項目以比較緩慢柔和,不過分激烈,能使全自得到活動,活動量容易調節掌握以及易感興趣易學的為宜。
(3)良好的生活規律。老年人在從事健康活動時,保持自己的良好生活規律,做到起居有常,睡眠充分,勞逸結合,可保持良好體力,不要過度勞累適時休息。
⑹ 敘述老年人活動應遵循的原則
老年人活動應遵循的原則
1、 選擇適宜
2、 運動的漸進性。進行運動量小、動作簡單的運動;再進行量大、動作復雜的鍛煉。
3、 運動的均衡性。適宜的運動項目應使四肢、內臟(心、肺、腦)都能得到鍛煉。
4、 運動的對稱性。運動中應兼顧左右手足、胸腹身背、兩耳、兩眼、上下牙齒的對稱運動。
5、 運動的交替性。伸與屈、旋與轉、按與摩、捏與推、散步與跑步、游泳與騎自行車等交替進行。
6、 運動的季節性。根據冬夏氣候變化,可選擇適合的季節性運動項目,如夏於游泳、冬季滑雪與登山。
7、 運動的趣味性。可根據各人特點和愛好,選擇郊遊、旅遊、釣魚、澆花、繪畫、書法、騎自行車、下棋、跳交誼舞等。
8、 運動的持久性。體育鍛練要持之以恆堅持到底。
老年人的認知與情感
認知功能是指認識事物和反映客觀物體的各種心理功能。老年人感知能力退化,這與人們感覺器官老化、功能降低有關。視力、聽力、味覺等的不同程度的下降,使他們對外界事物的反映遲鈍、模糊,交流發生障礙,容易使他們情緒沮喪,產生孤獨、抑鬱和自卑的情緒。
情感狀態是指人對外界事物所表現出的態度和反映。分為積極和消極。積極的態度表現為愉快、自主和自尊的感覺。消極的態度表現為恐懼、緊張、抑鬱和缺乏安全感等。老年人經常容易因為軀體疾病的原因,或隨年紀的增加,身體各項功能的減退,經常感到力不從心,而產生消極情緒,情緒容易波動,容易表現出悲觀和焦慮。
告知居民健康體檢結果並進行相應干預
1. 對發現已確診的原發性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等患者納入相應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2. 對存在危險因素且未納入其他疾病健康管理的居民建議定期復查。
3. 告知居民進行下一次健康檢查的時間。
⑺ 老年人運動的原則是什麼
運動鍛煉可以強身健體、防病祛病、延緩衰老。但我們老年人的生理特徵發生了諸多變化,如果運動方法不當,不僅不能達到健身目的,反而會損傷身體,影響健康。
所以,我們老年人進行運動鍛煉必須遵循下列一些原則:
(1)進行身體檢查
凡事要以安全第一。我們老年人運動前要進行身體檢查,其目的在於對自身健康狀況有一個正確認識和了解,發現潛在性疾患和危險因素,以便引起注意。
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不要認為檢查一次就可保多年,在開始運動或增加強度之前,需要有3個月之內的體檢資料;二是檢查要認真對待,不能馬虎從事。
有的老年人常常過高地估計自己的體力,過分自信或爭勝好強心切,也是造成傷害事故的根源。因此,必須聽從醫生的忠告,自覺約束自己,以確保安全。但也不能只考慮安全,運動量很小或不運動而走上另一個極端。
(2)處方個別對待
運動也是有處方的,不同的老年人適合不同的運動處方。這是指處方的內容及其運動強度要符合本人身體的實際情況。由於體力及最大心率個體差異較大,不能給予一律的運動負荷。
(3)要循序漸進
參加運動鍛煉不能急於求成,而應該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要日積月累,這樣才能取得滿意的鍛煉效果。同時,開始鍛煉時運動量宜小,待適應以後再逐漸增加。
經過一段時間的運動鍛煉後,如果運動時感到全身發熱、微微出汗,運動後感到輕松、舒暢、食慾及睡眠均好,說明運動量適當,效果良好,就要堅持下去。
此外,鍛煉的動作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慢到快,時間要逐漸增加。
(4)安排好飲食
安排好合理的飲食。在保持標准體重情況下,應以充足的蛋白質、低脂肪、低膽固醇、適量的糖、豐富的維生素及無機鹽為宜。
(5)選擇適當時間
運動以選空氣新鮮的早晨為好,飯後不要立即做大運動量的運動,宜在飯後一小時至兩小時運動較好。
同時,還要根據季節變化進行適當的變換和調節。夏天,患有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老年人,應選擇氣候涼爽的時間進行鍛煉,避免急劇運動,做些徒手體操、太極拳等;冬天,患有呼吸系統病的老年人,如哮喘病、老年慢性氣管炎等,應停止戶外鍛煉;並要盡可能堅持用鼻吸氣,避免冷氣直入肺部。
(6)合理安排運動量
老年人的健身鍛煉,必須掌握適宜的運動強度,進行有規律的鍛煉,才能確保安全和達到效果。因此,開始鍛煉的強度和時間應比較小和短,而且應有6周左右的適應階段。
對於某些老年人來說,重要的是運動的頻度,直至有足夠的適應能力,再增加運動強度,並要從低而有效的限度開始,緩慢進行。例如,初始身體素質低的人,以40至60%最大心率儲備就可取得明顯效果,就先從40%的強度值開始。
(7)做准備整理活動
運動醫學和運動訓練要求,一個安全、有效、科學的健身鍛煉程序應由四部分組成:准備活動;有氧運動;徒手或負重的肌力練習;整理活動。
可見准備活動和整理活動是體育鍛煉時不可缺少的,而且每次鍛煉都要充分做好。年齡越大,鍛煉前的准備活動越重要。
(8)要自我監測
自我監測是指在運動過程中經常對健康情況進行觀察、記錄和評價,目的在於適時調整運動處方和鍛煉計劃,防止過度疲勞,避免發生運動損傷,提高鍛煉效果和健康水平。因此,參加運動鍛煉的老年人應該學會自我監測的方法,並堅持在運動鍛煉的實踐中加以應用。
監測內容:自我感覺,一般包括運動前、中、後的各種感覺、食慾、睡眠、運動慾望、排汗量,以及有無疲乏感、心悸、氣短、頭痛、腰腿痛等。
如鍛煉後精力充沛、心情愉快、睡眠及食慾好,無心悸、氣短,雖有疲勞感,經休息後疲勞感消失,說明此鍛煉方法適合於你,應持之以恆。否則要改變鍛煉方法,以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之目的。
⑻ 老人安全防範措施
財產安全防範:多給老人講一些騙子騙人的事情,騙人的手段,讓老人提高警內惕。容再有就是告訴老人別貪便宜,別佔便宜。最後告訴老人現金支出超過某一數額時要先告知家人。人身安全防範:不要露富炫富;不要在極端天氣外出;每天給老人打電話提醒老人檢查煤氣水電門窗;定期帶老人體檢。
⑼ 老年護理學老年人活動原則有哪些
1.活動與運動的原則
(1)因人而異,選擇適宜: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所具備的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種類、時間、地點。一般而言,運動時間以每日1~2次、每次30分鍾為宜,每日運動的總時間不超過2小時;運動的場地最好選擇在空氣新鮮、環境清凈、地面平坦的地方;運動的強度應根據老年人運動後心率而定,其計算方法為:一般老年人運動後最宜心率(次/分)=170-年齡;身體健壯的老年人可採用運動後最高心率(次/分) =180-年齡。
(2)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活動或運動的強度應由小到大、逐漸增加,並長期堅持。
(3)自我監護,確保安全:在活動或鍛煉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我感覺。當出現不適感覺時,應立即停止活動;出現嚴重不適感覺時,應及時就醫。
2.常用的健身方法
(1)散步:可根據自身及環境的條件,選擇空氣新鮮、行走安全的地點、適當的時間,以每分鍾80~90步,每日步行30~60分鍾。步行過程中,應注意使自己脈搏保持在110~120次/分為宜。
(2)游泳:游泳的姿勢不限,但速度不宜過快、時間不宜過長。一般而言,以每日1次或每周3~4次、每次遊程不超過500m為宜。參加游泳鍛煉時應注意:游泳前做好准備活動;水溫不宜過低;游泳過程中,若感到不適,如頭暈、惡心等,應暫停游泳;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皮膚病及傳染病的老年人不宜參加游泳鍛煉。
(3)跳舞:應根據自己身體的狀況,選擇適當節奏的舞曲。
(4)球類運動: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身體狀況,選擇適合的球類運動,如門球、乒乓球、檯球、健身球等。
(5)太極拳和氣功:這兩項運動動作緩慢、柔和,協調、動靜結合,不僅可以調節老年人的心境,還可以強身健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