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十歲老人想找老伴你怎麼看
80歲老人想找老伴兒,你怎麼看?如果身體好,兒女們不反對,是可以找老伴兒的。老伴兒,老伴兒,到老時伴兒是可以的。
2. 請老人做家務的老人合同怎麼寫安全
請老人家做家務活老人家的合同都必須要寫安全啲,因為他是僱用於你所以他有什麽事情你必須要負責。
3. 養老金法律規定
近年來,各地區和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國發〔1995〕6號)要求,制定了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建立了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促進了養老保險新機制的形成,保障了離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取得了新的進展。但是,由於這項改革仍處在試點階段,目前還存在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統一、企業負擔重、統籌層次低、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必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目標和原則,進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促進經濟與社會健康發展。為此,國務院在總結近幾年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作出如下決定:
一、到本世紀末,要基本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適用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和個體勞動者,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管理服務社會化的養老保險體系。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要貫徹社會互濟與自我保障相結合、公平與效率相結合、行政管理與基金管理分開等原則,保障水平要與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適應。
二、各級人民政府要把社會保險事業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貫徹基本養老保險只能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的原則,把改革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與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緊密結合起來,確保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失業人員失業救濟金的發放,積極推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使離退休人員的生活隨著經濟與社會發展不斷得到改善,體現按勞分配原則和地區發展水平及企業經濟效益的差異,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大力發展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同時發揮商業保險的補充作用。
三、企業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企業繳費)的比例,一般不得超過企業工資總額的20%(包括劃入個人帳戶的部分),具體比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少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因離退休人數較多、養老保險負擔過重,確需超過企業工資總額20%的,應報勞動部、財政部審批。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個人繳費)的比例,1997年不得低於本人繳費工資的4%,1998年起每兩年提高1個百分點,最終達到本人繳費工資的8%。有條件的地區和工資增長較快的年份,個人繳費比例提高的速度應適當加快。
四、按本人繳費工資11%的數額為職工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個人繳費全部記入個人帳戶,其餘部分從企業繳費中劃入。隨著個人繳費比例的提高,企業劃入的部分要逐步降至3%。個人帳戶儲存額,每年參考銀行同期存款利率計算利息。個人帳戶儲存額只用於職工養老,不得提前支取。職工調動時,個人帳戶全部隨同轉移。職工或退休人員死亡,個人帳戶中的個人繳費部分可以繼承。
五、本決定實施後參加工作的職工,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或地(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個人帳戶養老金月標准為本人帳戶儲存額除以120。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退休後不享受基礎養老金待遇,其個人帳戶儲存額一次支付給本人。
本決定實施前已經離退休的人員,仍按國家原來的規定發給養老金,同時執行養老金調整辦法。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按照國家規定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認真抓好落實。
本決定實施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且個人繳費和視同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按照新老辦法平穩銜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等原則,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確定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從養老保險基金中解決。具體辦法,由勞動部會同有關部門制訂並指導實施。
六、進一步擴大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要逐步擴大到城鎮所有企業及其職工。城鎮個體勞動者也要逐步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其繳費比例和待遇水平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參照本決定精神確定。
七、抓緊制定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條例,加強對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要保證專款專用,全部用於職工養老保險,嚴禁擠占挪用和揮霍浪費。基金結余額,除預留相當於2個月的支付費用外,應全部購買國家債券和存入專戶,嚴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經營性事業。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財政、審計部門要依法加強監督,確保基金的安全。
八、為有利於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統籌層次和加強宏觀調控,要逐步由縣級統籌向省或省授權的地區統籌過渡。待全國基本實現省級統籌後,原經國務院批准由有關部門和單位組織統籌的企業,參加所在地區的社會統籌。
九、提高社會保險管理服務的社會化水平,盡快將目前由企業發放養老金改為社會化發放,積極創造條件將離退休人員的管理服務工作逐步由企業轉向社會,減輕企業的社會事務負擔。各級社會保險機構要進一步加強基礎建設,改進和完善服務與管理工作,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促進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
十、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原則上按照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執行。
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深化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的重要步驟,關系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全局。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予以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勞動部要會同國家體改委等有關部門加強工作指導和監督檢查,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確保本決定的貫徹實施。
4. 租客在出租房裡意外死亡,房東需要付法律責任嗎
租客在出租房裡意外死亡的,是與出租屋存在安全隱患有關的意外死亡,則房東需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如果與出租屋本身無關,則在法律上無責。
遇到這種情況,可以選擇報警,由警方確定死者的死亡原因。確定是屬於意外還是事故,以此來認定房東是否需要付法律責任。
(4)老年人活動安全協議擴展閱讀:
第一條 為加強租賃房屋的治安管理,做好安全防範,保護租賃雙方的合法權益,特製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的租賃房屋,是指旅館業以外以營利為目的,公民私有和單位所有出租用於他人居住的房屋。
第三條 公安機關對租賃房屋實行治安管理,建立登記、安全檢查等管理制度。
第四條 城鎮街道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及其治安保衛委員會,應當協助公安機關做好租賃房屋的安全防範、法制宣傳教育和治安管理工作。
第五條 出租的房屋,其建築、消防設備、出入口和通道等,必須符合消防安全和治安管理規定;危險和違章建築的房屋,不準出租。
第六條
私有房屋出租的,出租人須持房屋所有權證或者其他合法證明、居民身份證、戶口簿,向房屋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請登記;單位房屋出租的,出租人須持房屋所有權證、單位介紹信,到房屋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請登記,經審核符合本規定出租條件的,由出租人向公安派出所簽訂治安責任保證書。
參考資料:網路.《租賃房屋治安管理規定》
5. 我出租一間房給一個老人住,安全免責協議怎麼寫
別租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有哪些知名校友
北航在讀研究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近些年來,「國產大飛機","殲十五艦載機」,「神州載人飛船」,「嫦娥登月」,「北斗導航系統」等航空航天熱門事件成為人們茶餘飯後關注的焦點之一。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不僅展現了我國綜合國力已越來越處於世界前列,同時也給百姓們帶來各種實際的便捷,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而提到航空航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這所高校與航空航天有著不解淵源。北航自1952年建校起,就肩負振興國家的使命,為航空航天等各領域輸送了一大批人才。他們大多數默默無聞,但他們在自己的崗位盡職盡責,貢獻自己獨特的力量。人們或許不會記起,但祖國不會忘記!
首先我們看一下和北航淵源頗深的兩院院士名單:
北航歷經60多年風雨,始終向學生傳達著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德才兼備,知行合一的理念。無數學子畢業後,走向航空航天崗位,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或許很多人都默默無聞,但他們的工作,是祖國發展建設中的基礎,我們應該銘記那些著名的校友,也為那些無私奉獻,默默無聞的人鼓掌。
7. 用老人名字買房要注意
對老年人來說,會住得更舒適些建議三:盡量一次性付款不貸款老年人的收入來源往往是退休金或是兒女給的贍養費,這些收入一般不會太多,再加上老年人的一些體檢營養品等開支,每月的結余非常有限而貸款購房要求購房者每月有穩定且較高的收入,因此貸款購房會給老年人帶來很大壓力,不利於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建議四:結構面積和採光老年人不宜選擇復式錯層結構的房子,因為這些房子的布局七繞八拐上上下下,易給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另外,住房面積也不宜太大,否則不僅消耗能源,還不便於打掃,也容易使老人產生空寂感因此,老兩口最合適的住房面積應在60~100平方米之間老年人在家待著的時間比較多,所以,室內應有良好的通風和採光條件南北通透的戶型,空氣流動會比較通暢採光方面,能夠保持日照時間不少於4小時的向陽房間至少要有一間,最好是卧室建議五:安全設施和雜訊污染安全問題是老年人購房時考慮的又一個重點社區內應具有齊備的安全應急設施,不僅有照明防滑設施,而且有紅外防盜門禁系統,每套房子里最好還有與社區服務系統連接的緊急呼救系統另外,雜訊會使人煩躁不安情緒不穩,影響食慾和睡眠因此,老年人購房時,不要選擇靠近路邊商業區餐館的房子,也不宜選擇靠近電梯或樓梯間的房子
8. 帶老人文藝隊演出排練安全協議書怎麼寫
這個存在很多法律問題,也存在不確定性問題,最好找律師咨詢!
9. 老人在大賣場跌跤骨折大賣場有責任嗎
案情簡述: 冬日,路面容易結冰,行人容易滑倒,店家為避免顧客在進出商場時發生意外,在商場門口的台階上擺放了防滑墊,但僅在商場門口的台階上擺放,未延及商場櫥窗外的台階上。某日,一位七旬老太到商場買菜,買完後拎著菜回家,走出商場到人行道時未通過鋪有防滑墊的台階,而是通過未鋪防滑墊的台階,結果不慎摔倒受傷。 針對此事,店家是否應該擔責? 群眾觀點: 對於店家是否應該擔責,一般有三種觀點: 1、店家應承擔責任,且是全部責任。理由是:店家作為商場的運營管理者,應為消費者提供安全保障措施,確保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的人身、財產安全。在本案中,消費者走出店門的行為,是消費過程的一部分,因店家安全措施不到位導致其受傷,店家應承擔全部責任。 2、店家不應承擔責任。理由是:店家雖然有義務為消費者提供安全保障措施,但該項保障義務並非絕對的,而是相對,是在合理限度范圍內履行安全保障義務(在出口處進行打掃,擺放防滑墊等)。具體到該案中,店家已經履行了合同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消費者之所以滑倒摔傷,是其自身原因所致,所以店家不應承擔責任。 3、店家應承擔部分責任。理由是:店家雖履行了安全保障義務,但未全面履行,未達到合理限度范圍內(其應在管理范圍內的採取設置防滑墊等安全設施,設置防滑警示標識),所以應承擔責任。但消費者摔倒這個損害後果的發生,消費者自身在原因力更大:首先其是成年人,應對自身的安全負責,由於自己的不慎導致受傷,存在一定的過錯;其次消費者明知在未鋪設防滑墊的台階上容易滑倒,仍然執意通過,存在過錯。所以,按照過錯程度劃分,店家應承擔次要責任,消費者承擔主要責任。 作者觀點:本人持第三種觀點,店家承擔次要責任,消費者承擔主要責任。 法律分析: 分析一:本案中,店家構成違約還是侵權? 作者認為,店家未全面履行安全保障義務致消費者摔傷,既違反了合同法規定的全面履行合同的義務,應承擔違約責任;又沒有做到侵權責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求的提供安全服務的義務,應承擔侵權責任。理由如下: 1、店家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的消費環境,是雙方買賣合同中店家應承擔的約定義務,而店家未全面履行,自然構成違約。 2、店家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的消費環境,是法律規定的店家應盡的法定義務,店家未全面履行,導致消費者摔傷,對其構成侵權,應承擔侵權責任。 所以,在本案中,店家的行為既屬於違約,亦屬於侵權,消費者有權選擇依照合同法要求店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求店家承擔侵權責任。 分析二:作為消費者,應如何主張權益? 法律有規定,在糾紛中,如出現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賠償權利人只能選擇一種索賠請求根據,所以消費者如要求店家賠償,只能二選一,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在出現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情況下,如何進行選擇,通常要考慮訴訟時效、訴訟管轄、賠償范圍、舉證責任等多種因素,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在本案所述的情形中,消費者一般應選擇侵權賠償請求權,賠償范圍相對更全面。 最後結論: 1、本案中店家應承擔次要責任,消費者承擔主要責任; 2、本案屬於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消費者可以二選一請求賠償; 3、此類案件中,消費者一般應選擇侵權賠償請求權; 4、店家在經營過程中,應以防為主,確保經營設施的安全,採取安全保護措施,張貼警示標識。 相關法律: 《合同法》第11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一條:「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第十八條:「經營者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對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商品和服務,應當向消費者作出真實的說明和明確的警示,並說明和標明正確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發生的方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因第三人侵權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賠償權利人起訴安全保障義務人的,應當將第三人作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確定的除外。」
10. 老年人聚會如發生意外責任自負怎樣寫協議
這種協議只有在由於自身原因(例如疾病)導致的且舉辦方盡了應盡義務時(例如疾病突發,舉辦方或組織人及時撥打120並通知家屬)才可以免責人。在一般情況下在法律上是沒有效力的。盡量是不組織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