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潮汕地區老人家為什麼要拜老爺
當地習俗,應該跟傳承下來的一些古代鬼神、土地崇拜有關,統稱叫「老爺」其實細分的話有很多,一種是當地的祖先,賢人名人;還有是被神話了的地方官在當地做出了功績,人們紀念他;還有其他的不是很清楚覺得山神土地神這些應該跟土地崇拜有關。
B. 潮汕地區百歲老人逝世如何治喪
潮汕人的生活中處處都有禮俗,其中最有特色的禮俗就是成人禮,而婚禮和葬禮的禮俗是最多的。
大女婿端香爐,大孫子持棍(孝杖)。
葬禮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服飾。親屬此時要套上麻衣,背穿,父亡露左臂,母亡露右臂。第四代的子孫帶藍色長帽,五代的子孫就要穿紅色的。
買水:潮俗父母死後,報地頭後便去買水。孝子孫與報地頭裝束同樣,仍由族長引路,長子端水瓶,瓶插榕樹枝。長子右臂掛一竹箍,到河邊焚香燒紙畢,將竹箍置水面,水瓶放在竹箍內汲水帶回,又另路而回。回到靈堂,用仙草醮水灑於死者臉上,水瓶置死者身邊。據說這是給死者在陰間路上之用。
送紙儀:送紙儀即送楮儀。潮俗凡親朋舊故逝世,在接到訃告後,即送去輓聯、軸幅、紙鏹等祭悼物品者,均稱為紙儀。近代以來,多改送銀兩、紙幣,幫助喪家辦理喪事。錢額多少不拘,惟應單數,不能雙數。喪家對紙儀均全收後回禮,回禮物品也均單數,有布疋、面巾、糖果等,隆重者或對遠方來者,須宴請,俗稱食炊飯。
做功德:做功德的時間,簡者一天半日,繁者有至百日而後撤靈者。超度儀式,除在靈前念經外,隆重者多在寬敞地方「設廠」(搭棚)舉行。請佛教僧尼超度。
超度的節目內容也繁簡不同,程序不一,通常以誦靈前經貫串始終。佛道兩家都通過唱誦佛曲、法曲宣揚孝道和輪回報應思想。佛家的節目,除在靈前誦經外,還有過橋、禮血盆、撒花、走貢、走五方、沐浴、追薦等。佛堂僧尼做道場所唱經文及演奏樂曲用正宗經文、佛曲,由善社及民間組合的功德班用潮語,除唱誦佛曲外,還唱誦了大量潮語歌文和演奏潮州弦詩曲樂。如在「挨蓮池」和「挨塔」過程中唱了《百花名》、《百戲歌》,在「過橋」中唱了《廿四孝歌》、《十月懷胎歌》、《目蓮救母歌》等。夜深沒那麼多佛曲唱,就唱潮曲、奏潮樂,靈前變成音樂會。
C. 90歲的潮汕老人愛聽的歌有那些
90歲的潮汕老人愛聽的歌,如:
經典潮劇(蘇六娘、陳三五娘、春香傳、辭郞洲、四郎探母、劉明珠等);
文革前的紅歌(南泥灣、紅旗頌、十送紅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太行山上、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洪湖赤衛隊、學習雷鋒好榜樣、松花江上、歌唱二小放牛郎等)。
D. 潮汕百日內三個老人過世要怎麼辦
百日內三個老人家過世,怎麼辦?這個其實應該請教一些村裡的大佬啊,年長者或者請一些專門辦這種婚喪嫁娶的專業的專業的人士來幫忙處理
E. 潮汕的 老人去世 然後拜十王 什麼意思呢很隆重要幾百人
潮汕是一個禮儀之邦,深深地浸潤著中華傳統文化的乳汁。生活在那片秀美的土地上的潮人,民風古樸淳厚,崇尚孝悌,敬祖孝老,具有濃厚的宗族觀念和合群凝聚力。他們大都同姓、或親鄰聚集而居,由血緣、地緣凝聚而成,團結互助,共同抗拒自然災害,克服種種困難。潮人宗親觀念強,凝聚力大,對外尤其表現得團結,其歷史淵源就在於此
觀 神
觀神是潮汕特殊的民俗事項:將某種物體或某個人作為神的依附體,念咒請來神靈附於物體或人身,然後便向它問前途、凶吉以及死去的親人情況。這是古代人精神上的一種寄託,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觀神有多種:如觀籃畚神、觀戲童、觀箸神、看花園、觀蛤蟆神、觀猴神、催神和退神幾個環節,分別唱「請神曲」、「催神曲」、「退神曲」。所觀的神不同,唱的曲子也不同
佛教超度最高禮節
F. 潮汕老人去世後的禁忌
百日內不參加紅事,就是不要參加喜事,KTV之類也不能去
成殮禁忌
(一)壽衣的禁忌人死後,要為其穿上一套新衣服,稱作「殮衣」,俗稱「壽衣」、「老衣」。壽衣有各種各樣的禁忌。
1.忌諱在死者斷氣之後才穿壽衣。一是忌諱死者赤著身子去見閻王,必須搶在死者斷氣之前穿好壽衣;二是在死者斷氣之後才穿壽衣,則會因為肢體一僵硬不好穿。
2.給死人穿壽衣,不能直接穿在死者身上,而是先讓孝子或親屬反面層層穿好,再剝下來一次穿到死者身上,否則就意味著是在詛咒自己的親人死去。
3.穿壽衣時,忌諱孕婦近前,恐會被死者的亡靈撲著胎兒。
4.死者的壽衣忌雙數。若為雙數,則恐死亡的凶禍會再次降臨。一般為五、七、九件,反正必須是單數。由於「九」與「狗」同音,因此,忌壽衣為九重,否則不吉、不敬。
5.做壽衣的布料忌用緞子,因為「緞子」諧音「斷子」,惟恐因此會遭到斷子絕孫的果報。
6.忌用皮襖、皮褲乃至革帶等物做壽衣;壽衣忌袖短露手,否則將來兒孫成為「乞食」。
7.一般穿七層算八件(即一件雙層);壽衣忌有紐扣,如有紐扣應除掉。
二)棺材的禁忌
1.忌用柳木做棺材,因柳樹不結籽,會導致絕嗣。
2.棺材做好後,停放在那裡忌隨便移動,否則對本人不利。舊時有錢人往往把棺材先訂做好,開始做及做好要搬人時都要「看日」,以求平安萬順。如果棺材做好放在家裡,久了需要曬時,則一定要在六月初六這一天,其他時間不可以。
3.忌用金銀器為隨葬品入棺。
4.如死者有妻或夫尚健在,落殮時用的枕頭忌太高,要劇看不見自己的腳才行,否則是要叫他的妻或她的夫一同去的。
5.壽材忌人殮後才上漆。
6.棺木一般漆朱紅色,禁忌其他顏色。
(三)人死後,要請「苦主」(即死者的所有親屬)一同來主持喪事,如果苦主不親眼看過死者的穿戴和包殮之物,是不自包殮入棺的,否則村民會議論。
(四)入殮時,子孫一定要向上圍;忌有與死者生肖相沖克者在場,惟恐受到凶厄的影響和沖犯。
一般外人禁忌靠近棺材,尤其蓋棺時,除了死者最近的羨屬外,其他人都退後幾步甚至退人別的房間,因為如果人的影子被關進棺材,此人的健康便將受到危害,其魂魄將有被一同封入棺中指虞。
(五)停柩忌在院中
入殮後,忌雨打棺,否則,以為後代子孫會遭貧寒,俗諺稱:「雨打棺材蓋,子孫沒有被褥蓋」,「雨打欞,輩輩窮」,所以,停柩忌在院中;殯埋途中若遇雷雨,也認為是不祥瑞的,須避忌。
(六)忌貓近屍體、棺柩入殮前後,停棺在堂,直至出殯前這一段時間里,最忌貓近屍體、棺柩,俗以為貓靠近屍體,屍體會跳起來,死死抱住活人或其他東西不放。
這些禁忌實屬迷信,無非是要利用這一禁忌,提醒孝眷謹慎看守屍體、靈柩,精心盡孝,不得輕待死去的人。
哀悼禁忌
親人亡故是件悲傷的事,死者的親友往往以哭聲表示自己的哀悼心情,然而,哀悼也有章法,悲傷也須克制。什麼時候可以哭,應該哭,什麼時候不能哭,不許哭,都在風俗習慣中有所規約。《禮記》中就有「婦人迎客送客不下堂。下堂不哭。男子出寢門見人不哭」等等規定的記載。
(一)哀悼中的禁忌
1.人死時為之穿衣服者不得悲泣,惟恐悲泣涕淚落到死者身上,引起走屍、僵屍之惡果。
2.喪事期間禁忌笑語聲歌。俗語雲:「臨喪不笑」,「望柩不歌」。
(二)向親友報喪的禁忌
家中死了人,要向有關的親友報喪。報喪時忌進屋門,要在屋外行跪禮。
(三)送禮的禁忌
舊時吊喪時,往往要送禮,喪家收禮時要有回禮。一般的習慣是,送禮忌雙,回禮忌單,這是「雙吉」、「單凶」的觀念使然。
葬埋禁忌
(一)葬式禁忌
民間埋葬方式主要是土葬、水葬(一般是漁民)。選擇葬式的原由,主要是兩方面:一是環境,二是信仰。環境是地理的限定,信仰是文化方面的限定。在各種葬式都許可的環境條件下,人們選擇葬式的依據往往決定於信仰。由於信仰方面的原因,人們往往會對某種葬式作出取捨的決定,或者會在某一葬式中特別注意到約制一些行為,這就形成了各種形式的禁忌。
1.忌火葬。「人土為安」,這是民間最為信仰的,因此,潮汕人的葬式主要是土葬,忌諱火葬,認為火葬有違孝道,簡直是大逆不道。
2.土葬的禁忌。非正常死亡的人禁忌入祖墳;死在外鄉的禁忌回家安葬,一般是就地安葬,即使屍體運回來,也不能進家門,只能放在村外,直接埋葬,惟恐客死他鄉的人把災禍帶到家中來。俗話說,「野鬼不能見家神」,恐有沖犯祖靈指虞。
(二)葬時禁忌
1.剛日(俗稱甲、丙、戊、庚、壬等)死,則要在柔日(乙、丁、已、辛、癸等)下葬;在柔日死,則要在剛日下葬,否則不吉;若在單月死,則要在雙月下葬,忌在單月下葬。
2.忌七月出葬。民間俗以為七月為鬼月,該月陰間的鬼魂要到人世上來討食,為避鬼煞,故忌此月內出葬。
3.忌「重喪」。即死者出生的年月日與死者死時的時辰有干支重字。
4.殯葬的日期忌與死者及孝子的出生年月日相同,俗稱「沖克日」。
(三)葬地禁忌
民間對葬地頗為講究,俗以為葬地的墳墓安置的好壞能夠直接關繫到後代人的壽夭貧富和吉凶,這就要求人們必須慎重地對待喪葬事宜。墓地往往是請風水先生來選擇的,難免有些迷信的色彩。但總的規律,是喜自然環境壯美,忌地理形貌崎嶇古怪、歪斜險峻。例如,山勢喜兩頭起,忌兩頭垂;水忌沖射,砂忌斜、臃、腫等。葬地的方向忌與子孫相沖。
舊有「十不葬」:一不葬粗頑塊石,二不葬急水灘頭,三不葬溝源絕境,四不葬孤獨山頭,二不葬神前廟後,六不葬左右休囚,七不葬三岡繚亂,八不葬風水悲愁,九不葬坐下低小,十不葬龍虎尖頭。
(四)葬儀禁忌
1.平日里,凡屬葬儀用具都禁忌隨便亂動,尤其是棺材,最忌開啟,否則,大不吉。
2.參加葬儀的人,忌與亡者生辰八字相沖。如死者為子年生人,那麼不論親朋好友,凡午年出生的人就不能送葬,因「子午相沖,水火相剋」。
3.洗屍水禁忌亂潑,俗以為活人不能踩著洗死人的水,若踩著的話,腳會開裂。洗屍水只能由死者的女兒提,別人不能提。
4.入殮後,放棺的室內禁忌紅色。
5.堂前停著棺材,就不能掃地,要到出殯前,本家人才用掃把把棺材上的土掃下來,叫做「掃財」,意思是說財不外出。
6.一般孕婦禁忌參與殯葬事,也禁忌寡婦參與送葬。
7.棺木抬出家門時,忌諱觸撞門的兩旁,否則不吉。
8.出殯途中忌諱棺木落地,因而抬棺木者往往是那些身體健壯的年輕人,而且一路有人替換。
9.在回家途中嚴禁回頭看視,怕看見死魂在陰間的行影,對雙方都不吉利。
10.殯葬時,凡借用他人之物什,歸還時一律要付給吉利錢,多少不限,但忌雙數;
11.送葬的人除死者直系外,一般年齡的禁忌:七歲、十五歲、十九歲、二十三歲、三十六歲、四十三歲、五十歲等;否則會被「麻絲」纏住,對本人不利。
12.送葬拈香的婦女應單數,忌雙數或九。
13.死者子孫在守孝期間不得理發;送葬應赤足,不得穿鞋。
G. 潮汕老人辦福敬是什麼意思
去寺廟拜,請尚念經,然後有一個口袋叫做碟,裡面放了符頭,聽老人說那個是老人百年以後在另一個世界的通行證
H. 全老人組都想無潮汕話什麼意思
整個老人組都想不到。
全=整個
老人組=潮汕地區老人會組成一個組織叫做老人組,都是老年人。
想無=想不到。
I. 潮汕地區的喪葬習俗是怎樣的。
潮汕地區老人將要斷氣時,會將其移入廳堂。斷氣後,其親屬必須帶上鍋缽到江邊或泉邊,丟下錢幣「買」回水。然後用這水為死者舉行沐浴禮。接著為死者理發整容,並脫去身上衣服,換上壽衣。
亡殮前要等死者兄弟姐妹兒女都見上一面,然後才可入棺。入棺前棺底要鋪上紙錢,再用紙錢疊成五朵「柿花」加在上面。屍體下棺後又在額上、肚臍、腳尖各添放一朵「柿花」,然後封棺,用斧頭釘上六顆釘。
大殮後,死者家屬親眷要披麻戴孝,「成服上孝」,這也是古禮之一。棺材抬到大路口或橋頭,送葬的人,無論親疏內外,一律與死者拜別回家。
(9)潮汕老人家擴展閱讀
潮汕地區信「風水」,死前便多選擇風水寶地來「築生居」。所謂「生居」就是為未死的人修的墓。
除了預先選擇墓地外,潮汕地區有的還提前准備棺木、壽衣。棺材通常選用梓木、樟木、柏木等細密堅固的優質木材。民間喪葬用棺視其家資而定,富者置棺不惜千金,精雕細作,髹漆結綵,極盡奢華;窮者薄板白棺,簡易粗糙。
壽衣的製作要擇日選時,製成後要單獨收藏,不能被其它衣物所壓。每年六月初六這一天,應該拿出來曬曬太陽,以除去霉氣。
J. 潮汕話「釋過老人」什麼意思
釋,有智慧,不會輕易上當,不會吃虧,等的意思。 老人,這里指人生世情,經歷豐富。 整句話可理解為 對方就是一個不會吃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