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老年大學 > 韓信老人家

韓信老人家

發布時間:2020-11-28 04:36:49

① 與韓信、蕭何並稱「漢初三傑」的張良,為什麼連續三次給黃石公拾鞋

古代講究禮節,做事不能一下子答應,有三辭三讓之說,表示謙遜。有曹丕三辭三讓內稱帝,並不是容自己不想,而且在試探誠意,同時試探對方到底夠不夠謙遜。突出張良誠意十足,謙遜。同時也是日後他和韓信蕭何結局不同的原因,得以善終。

② 韓信的誠信故事

韓信小時候家境特別貧苦,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幹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於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

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後我就入土了。」後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他於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拓展資料: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

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

③ 韓信守信的故事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裡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幹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於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後我就入土了。」後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他於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④ ◆蕭何,韓信,張良◆開始有名氣時,年齡大約多大了

蕭何(?-前193),西漢初期政治家,漢初三傑之一,沛(今屬江蘇沛縣)人。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諸將皆爭奪金銀財寶,他卻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並知民間疾苦,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項羽稱王後,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立足漢中。劉邦為漢王,以蕭何為丞相,蕭何極力推薦韓信為大將軍,還定三秦。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侍太子,為法令約束,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漢代建立後,以他功最高封為「酇侯」,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戶。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就章律》(《盜律》、《賊律》、《囚律》、《捕律》、《雜律》、《具律》,增加《戶律》、《興律》、《廄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高祖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被拜為相國。而他未能象張良那樣及時地「假託神道明哲保身」,於是為了避免高祖的誅殺,他便以「自毀其名」的方法,以逃避被殺的危機。高祖死後,他輔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謚號「文終侯」。病危時,推薦曹參繼任相國。

蕭何本是秦末沛縣人,年輕時任沛縣功曹,這是負責縣里某項事務的主要吏員。他平時勤奮好學,思想機敏,對歷代律令頗有研究。他性格隨和,很善於識人,結交了許多好朋友。其中泗水亭長劉邦,捕役樊噲,書吏曹參,劊子手夏侯嬰,還有吹鼓手周勃(名將周亞夫的父親),由於他們年齡相近,性格相同,不久便成了莫逆之交。尤其是對劉邦,感情更不一般。他見劉邦器宇軒昂,風骨不凡,談吐也有別於眾人,是位大貴之相,所以對他格外佩服,並曾多次利用職權暗中袒護他。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舉起了反秦的大旗,各地豪傑雲集響應,天下大亂。此時的蕭何仍在沛縣當功曹,他和曹參、樊噲、夏侯嬰、周勃等人時常聚會,密切注視著局勢的發展,並暗中與在芒碭山中的劉邦保持著聯系。

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也渡過淮河北上,韓信此時帶著寶劍投奔了項梁,留在部隊,默默無聞。項梁敗死後,又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採納。劉邦入蜀後,韓信離楚歸漢,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後來韓信坐法當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處斬,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舉目仰視,看到了滕公夏侯嬰,說:「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史記·淮陰侯列傳》)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欣賞他,於是進言漢王。漢王讓封韓信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沒有發現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蕭何也十分賞識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實為排擠到漢中),從長安到達南鄭,就有數十位將領逃亡。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多次在劉邦面前舉薦過自己而漢王不用,也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軍中有人向漢王報告「丞相何亡。」(《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大怒,如失左右手。過了一兩天,蕭何前來進見,劉邦且怒且喜,罵到蕭何為何逃跑,蕭何說他不敢逃跑,他只是去追逃亡的韓信。劉邦又罵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蕭何說:「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表示自己也想向東發展,絕非甘居漢中,定要取天下。蕭何說:「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看在蕭何的情面上同意讓韓信為將,但蕭何堅持要再加以重用,劉邦表示可以讓他做為大將。於是劉邦想把韓信召來任命他。蕭何說:「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同意了蕭何的要求。

張良出身於貴族世家,祖父開地,連任戰國時韓國三朝的宰相。父親張平,亦繼任韓國二朝的宰相。至張良時代,韓國已逐漸衰落,亡失於秦。韓國的滅亡,使張良失去了繼承父親事業的機會,喪失了顯赫榮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國亡家之恨,並把這種仇恨集中於一點——反秦。

青年時代的張良,懷著這種報國復韓的雄心,不顧弟弟的喪葬,悉散家財,訪求刺客。後來得一力士,制鐵椎重百二十斤(約合今制五十斤),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率大隊人馬,浩浩盪盪,離京東游。張良趁此機會,與力士椎擊秦始皇於博浪沙,結果誤中副車,不得不急速而逃。

張良椎擊秦王未遂,被懸榜通緝,不得不埋名隱姓,逃匿於下邳(今江蘇睢寧北),靜候風聲。一天,張良閑步沂水圯橋頭,遇一穿著粗布短袍的老翁,這個老翁走到張良的身邊時,故意把鞋脫落橋下,然後傲慢地差使張良道:「小子,下去給我撿鞋!」張良愕然,但還是強忍心中的不滿,違心地替他取了上來。隨後,老人又蹺起腳來,命張良給他穿上。此時的張良真想揮拳揍他,但因他已久歷人間滄桑,飽經漂泊生活的種種磨難,因而強壓怒火,膝跪於前,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謝,反而仰面長笑而去。張良呆視良久,只見那老翁走出里許之地,又返回橋上,對張良贊嘆道:「孺子可教矣。」並約張良5日後的凌晨再到橋頭相會。張良不知何意,但還是恭敬地跪地應諾。

5天後,雞鳴時分,張良急匆匆地趕到橋上。誰知老人故意提前來到橋上,此刻已等在橋頭,見張良來到,忿忿地斥責道:「與老人約,為何誤時?5日後再來!」說罷離去。結果第二次張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張良索性半夜就到橋上等候。他經受住了考驗,其至誠和隱忍精神感動了老者,於是送給他一本書,說:「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10年後天下大亂,你可用此書興邦立國;13年後再來見我。」說罷,揚長而去。這位老人就是傳說中的神秘人物:隱身岩穴的高士黃石公,亦稱「圮上老人」。

張良驚喜異常,天亮時分,捧書一看,乃《太公兵法》。從此,張良日夜研習兵書,俯仰天下大事,終於成為一個深明韜略、文武兼備,足智多謀的「智囊」。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舉兵反秦。緊接著,各地反秦武裝風起雲涌。矢志抗秦的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後因自感身單勢孤,難以立足,只好率眾往投景駒(自立為楚假王的農民軍領袖),途中正好遇上劉邦率領義軍在下邳一帶發展勢力。兩人一見傾心,張良多次以《太公兵法》進說劉邦,劉邦多能領悟,並常常採納張良的謀略。於是,張良果斷地改變了投奔景駒的主意,決定跟從劉邦。作為士人,深通韜略固然重要,但施展謀略的前提則是要有善於納諫的明主。這次不期而遇,張良「轉舵」明主,反映了他在紛紜復雜的形勢中清醒的頭腦和獨到的眼光。從此,張良深受劉邦的器重和信賴,他的聰明才智也有機會得以充分地發揮。

⑤ 韓信是漢代開國元勛他的卓越軍事指揮才能據說來自一位老人的兵書跟他在那位老

不是,韓信是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年輕時被河邊洗洗服大媽救濟,天天在那個大媽那吃飯,大媽說了他,他有點慚愧。他曾被人欺凌,被逼爬從跨下過去,從此他立志要干一番大事。苦心人天不負,最後功成名就

⑥ 信釣魚城下 表現韓信是個怎樣的人 給韓信吃飯的老人是個怎樣的人從文中找出理由

成信

⑦ 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將帥,就是為指揮大兵團作戰而生呢

大兵團作戰,從字面上說是指雙方參戰兵力多、作戰地域廣、取得戰過輝煌的戰役。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時,消滅國民黨800萬軍隊的戰役,幾乎個個都是大兵團作戰。

比如蘇中七戰七捷、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沙土集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每一場戰役都是經典的大兵團作戰。

以濟南戰役為例,參戰的兵力一共有十五個縱隊,攻城的有6個半縱隊,打援的有8個半縱隊。我軍投入總兵力14萬,國民黨方面投入軍隊12萬,國軍傷亡超過10萬,我軍犧牲2萬餘人。


列寧格勒局勢剛剛穩定,蘇聯首都莫斯科局勢緊張,危如累卵。情急之下斯大林趕緊召回朱可夫,讓他不惜一切代價守住首都。

1941年10月初,納粹德軍集結了100多萬大軍,共計1700多輛坦克和1300架飛機,還有14000門火炮,逼近莫斯科,志在必得。

朱可夫趕緊調兵遣將,一共調集了125萬大軍迎敵。雙方參戰兵力一共有225萬,加上莫斯科民兵和民眾,參戰總人數不低於290萬,堪稱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一次大兵團作戰。

在朱可夫的領導下,莫斯科保衛戰以蘇軍勝利告終。

德軍在莫斯科會戰損失了50萬人,蘇軍傷亡85萬。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不僅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而且讓蘇聯人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此戰不僅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二戰的轉折點,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⑧ 介紹韓信漂母一飯之恩

從前,淮陰人韓信,沒有突出的德行,不能被推選為官吏,又不能做生意為生,曾經從別人那兒得到食物,人們大部分都很討厭他。韓信釣魚在城下,有個洗衣服的婦人,看見韓信十分飢餓,給韓信飯吃。

韓信十分高興,告訴洗衣服的人說:「我以後一定重報您!」洗衣服的人十分生氣說:「大丈夫不能自己養活自己,我是可憐年輕人,你吃頓飯難道就要報答?」漢五年的正月,韓信成為齊王,召見當時給他吃飯的洗衣服的婦人,賞賜千兩黃金。

(8)韓信老人家擴展閱讀

傳說漂母去世時,韓信非常哀痛,令十萬大軍每人兜一兜土,築成一個像小山的墳冢,規制堪比王侯(今直徑約五十米,高約二十米,比不遠處的韓母墓要大一倍多)。取土的地方也由此成了大塘,因距淮陰城外的東岳廟甚近,後人稱之為泰山湖,漂母墓也稱為泰山墩。

韓信的軍事才能確實非常高超,當時根本沒有人能超越他。他屢戰屢勝,一無敗仗,為劉邦打下了漢朝三分之二的國土面積,他屢獻奇謀讓劉邦脫離險境,像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金蟬脫殼、以幟易幟,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都是出自他的大手筆。

⑨ 韓信報恩報恩的故事故事最簡50字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幼時家裡很貧窮,有一位為別人當傭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後來韓信被劉邦封為楚王,他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他。

⑩ 張良為黃石公撿鞋子的故事來源

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

一天,張良閑步沂水圯橋頭,遇一穿著粗布短袍的老翁。這個老翁走到張良的身邊時,故意把鞋脫落橋下,然後,傲慢地差使張良道:「小子,下去給我撿鞋!」張良愕然,但還是強忍心中的不滿,違心地替他取了上來。隨後,老人又蹺起腳來,命張良給他穿上。

此時的張良真想揮拳揍他,但因他已久歷人間滄桑,飽經漂泊生活的種種磨難,因而強壓怒火,膝跪於前,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謝,反而仰面長笑而去。

張良呆視良久,只見那老翁走出里許之地,又返回橋上,對張良贊嘆道:「孺子可教矣。」並約張良五日後的凌晨再到橋頭相會。張良不知何意,但還是恭敬地跪地應諾。

五天後,雞鳴時分,張良急匆匆地趕到橋上。誰知老人故意提前來到橋上,此刻已等在橋頭,見張良來到,忿忿地斥責道:「與老人約,為何誤時?五日後再來!」說罷離去。

結果第二次張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張良索性半夜就到橋上等候。他經受住了考驗,其至誠和隱忍精神感動了老者,於是老者送給他一本書,說:「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十年後天下大亂,你可用此書興邦立國;十三年後濟北谷城山下的黃石便是老夫。」

說罷,揚長而去。這位老人就是傳說中隱身岩穴的高士黃石公,亦稱「圯上老人」。

張良驚喜異常,天亮時分,捧書一看,乃《太公兵法》。從此,張良日夜研習兵書,俯仰天下大事,終於成為一個深明韜略、文武兼備,足智多謀的「智囊」。

(10)韓信老人家擴展閱讀:

據傳,黃石公是秦始皇父親的重臣,姓魏名轍。始皇父親庄襄王死後,輪到秦始皇坐朝當政,他獨斷專行,推行暴政,忠言逆耳,聽不進忠臣元老的意見;魏轍便掛冠歸隱,策馬離開朝廷。

秦始皇聽說魏轍走了,想想一來自己還年輕,雖已登基,但立足未穩,身邊需要人輔佐;二來魏轍是先皇老臣,如若走了會讓天下人笑話自己無容人之量。

於是就帶親信人馬追魏轍到驪山腳下,用好言好語千方百計挽留,魏轍決心已定,一個勁不願回去。後來,他就隱居在邳州西北黃山北麓的黃華洞中,因人們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就稱他為黃石公。

書寫好後,他就四處尋找合適人物,目的是委託重任,以實現他為國效力的意願。

一日,黃石公在圯上(圯,即橋)與張良相遇,便以拾鞋(即古書上說的納履)方式試張良,看到張良能屈人所不能屈,忍人所不能忍,知道他胸懷開闊,將來必有一番抱負,絕非是人下之小人,遂以《素書》相贈。

此書共一千三百三十六言,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道、宗道、遵義、安禮六篇。書中語言明貴,字字精當,張良愛不釋手,秉燭細讀,大悟大徹,心領神會,沒多少天,便把一本《素書》從頭到尾背得滾瓜爛熟。

後來,張良做了劉邦的謀士,佐高祖定天下、興漢邦,大部分運用《素書》中的知識。久而久之,這段故事越傳越神,《素書》也就被後來人說成了「天書」。

閱讀全文

與韓信老人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院老人臨終關懷呼市哪裡有 瀏覽:906
年老的父母是什麼心理 瀏覽:398
老年人的健康隨訪的方式有什麼 瀏覽:951
浙江省20年工齡退休金有多少 瀏覽:982
無業老人喪葬費有多少 瀏覽:195
50歲的女人需要多長時間 瀏覽:837
退休工資在社保卡丟了怎麼辦理 瀏覽:601
揚州退休人員養老保險怎麼辦 瀏覽:808
駕駛員多少歲要提供身體檢查報告 瀏覽:103
重慶大學c區老年活動中心怎麼樣 瀏覽:483
成龍60歲慈善演唱會 瀏覽:826
有病治病無病養老哪個好 瀏覽:376
老年人黃疸怎麼退得快 瀏覽:302
50歲的女人不結婚 瀏覽:908
雲南昭通敬老院 瀏覽:736
如何養生治療咽炎 瀏覽:840
QQ飛車重陽節三種座椅 瀏覽:675
父母博士孩子學渣為什麼 瀏覽:203
60歲以上領養老金怎麼卡里沒錢 瀏覽:40
養老院開發票開什麼發票 瀏覽: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