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老年鍛煉有什麼原則
世界衛生組織復發布了中老年人鍛制煉的五項指導原則:要特別重視有助於心血管健康的運動;重視力量訓練;關注與鍛煉相關的心理因素;維持體能運動的平衡;高齡老人和體質衰弱老人也應參與運動。這里特別提到了力量訓練。
中老年人防病、健身、治病、益壽延年的運動項目很多,較為適合的項目有行走、跑步(健身跑、原地跑)、游泳、騎自行車、爬樓梯、門球、乒乓球、檯球、羽毛球、打網球、太極拳、五禽戲、冬泳、爬山、劃船等。大家可根據自然環境、身體狀況、個人愛好等,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
Ⅱ 老年人養生的原則有哪些
自古以來有許多人都致力於研究人類的健康長壽問題,我國中醫對養生保健的研究也有不少成果。中醫營養保健的目的,絕不僅僅是單純的有病治病,無病預防。從更深層次地講,就是利用天然飲食,將人體保持在最佳狀態甚至超常狀態中。
食物性能的補與瀉兩大特性,最能體現中醫營養學的主旨。食物補則補氣、養血、填精;瀉則解表、下火、去毒。葯膳並非含有葯物的食物,而是有關天然食物含有葯物般的作用,對人體是無害的。葯、膳同食,體現了人們膳食結構、飲食習慣上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過去那種只講究色、味、香、形,這不全面,還要加上「質」,這個質就是營養豐富、有保健作用。
要想長壽,腸胃得清;不偏食、不怪食、吃雜食。要吃得雜,每天至少吃30種以上的各種食物,並且要認真地吃早餐;每天要有足夠的大便量,最好能有2次,為此要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以及多喝開水,每天至少要喝普通水杯8杯開水;老年人早睡早起,睡眠時間零零星星,應順其自然,犯困了可隨時睡一覺;尿的那一刻要咬緊牙齒,不要出聲,可使牙齒堅固,只要長期堅持,排尿不暢等困擾也會得以緩解甚至消失;人老先老腳,腳底有20多個穴道,要經常刺激,每天行走1小時是一個好方法。不管季節如何,都要堅持睡前熱水燙腳15分鍾,可將一兩中葯大黃敲碎,用紗布包好,煮15分鍾後,用此水洗腳,具有消炎、殺菌、活血化瘀的作用。
養生宜早不宜晚。養生學不是養老學。人的衰老早在老年到來之前就已經開始了,養生益壽活動應及早從生活多方面進行。在養生益壽活動中,飲食因素占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人的物質基礎。
Ⅲ 簡述老年人社會參與的原則
社區工作開展老年人活動,首先應該尊重和接納老年人,要相信老年人是有潛能和價值的;其次,要與老年人建立一種相互支持、信任及平等的關系,應該在不同群體中建立橋梁,使他們聚集在一起,共同努力;第三,對老年人要有全面、深入的認識和分析,既要了解老年人的共性,也要了解老年人的個性、興趣愛好及能力,要有耐心去發展老年人,要有計劃地將老年人的參與逐步提升。不要期望即時的效果,因為觀念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第四,要關注、重視每一位老人,發掘他們的參與潛能,不要只集中資源及注意力在少數比較活躍的老年人身上,而忽略了其他老人的需要;第五,多給予老年人機會去親身參與,不要過分地保護老年人。因為只有通過更多的參與和實踐,老年人才能從中得到學習和改變;第六,要建立更多的社區關系,發掘更多社區資源,爭取更多的社會支持。
Ⅳ 老年人的護理原則是哪些
評估老年人現存的活動能力。進行基本的身體檢查,包括心血管系統、骨骼系統、神經系統,特別是老年人的協調情況及步態。了解老年人的病史,評估其活動耐受力。收集老年人的用葯情況,以作為老年人活動後計劃的准備。活動的設計應符合老年人的興趣,而且是老年人做得到的。與老年人共同制定活動目標,例如老年人希望的是恢復自我照顧能力,或是增加對活動的耐受力。活動之前應該做熱身運動,至少10分鍾,以減少肌肉系統受傷的概率,活動後應該慢慢減緩再停止,不可立即停止。
Ⅳ 老年人運動要遵循的原則是
生活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喜歡運動,這樣對身體條件有好處,而且有助於抵抗病毒增強體質,但是在做運動的時候,也要注意些事項,雖然運動可以保健養生促進身體健康,但是也要遵循一些原則,那麼,老年人運動需要遵循哪些原則?
適當運動
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人們宜到戶外活動。因為適量運動不但能調整大腦皮層的活動狀態,提高個體免疫與抗病能力,還可改善心肌的供氧狀況,預防和延緩動脈粥樣硬化並減少心臟病的發生。
心理調適
老年人肝血漸衰,肝氣失調,會出現胸悶不樂,煩躁易怒,頭昏目眩等肝氣郁滯及肝陽上亢等症狀。因此,要特別注意調適心理,穩定情緒免受刺激,積極尋求閑情逸致,以調養肝氣。
注意休息
尤其是中老年人,若患流感等上呼吸道疾病,除葯物治療外,還要特別重視休息和多飲水,這對減少心絞痛的發生有積極意義。
防風保暖
冬末春初氣溫依然偏低,風為當令主氣,風邪外襲多自皮毛肌腠而入。老年人宜穿戴輕松、柔軟、保暖的衣帽鞋襪,保持身體暖和,不受風邪侵襲,以達到預防保健之目的。
講究飲食
春季是寒溫交替的季節,切忌大寒大熱之食。「高年之人,其氣耗竭,五臟衰弱,全仰飲食之資氣血。若生冷無節,飲食失宜,調停無度,會成疾患。」故應注意養生保健,切不可暴飲暴食,生冷無節,飲酒無度,不辨食性,自損健康。
及時就醫
當老年人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後,若出現胸悶、心悸、氣短、氣喘、心律不齊等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切勿拖延或胡亂吃葯,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嚴重後果。
溫馨提示,要注意天氣的變化,而且要注意心理調適,老年人肝血漸漸衰退,因此,生活中應該注意鍛煉的方法,避免急躁,調養肝氣,而且要注意多休息。平時生活中要注意保暖,合理的飲食,這樣更有利於身體的保健。
Ⅵ 老年人的飲食原則有哪些
老年人的飲食和營養攝取需要特別關注,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性及各項營養需求,營養專家歸納出以下10項適用老年人的飲食原則。
(1)少食多餐,以點心補充營養。老年人由於咀嚼及吞咽能力都比較差,往往一餐吃不了多少東西,而且進食時間又拖得很長。為了讓老年人每天都能攝取足夠的熱量及營養,營養師建議,不妨讓老年人一天分5~6餐,在三次正餐之間另外准備一些簡便的點心,像低脂牛奶泡餅干(或營養麥片)、低脂牛奶燕麥片,或是豆花、豆漿加蛋,將切成小塊的水果或水果泥拌酸奶食用等。
(2)以豆製品取代部分動物蛋白質。老年人必須限制肉類的攝取量,一部分的蛋白質來源應該以豆類及豆製品(如豆腐、豆漿)取代。老年人的飲食內容里,每餐正餐至少要包含170克質量好的蛋白質(如瘦肉、魚肉、蛋、豆腐等),素食者要由豆類及各種堅果類(花生、核桃、杏仁、腰果等)食物中獲取優質蛋白質。
(3)主食加入蔬菜一起烹調。為了方便老年人咀嚼,盡量挑選質地比較軟的蔬菜,如番茄、絲瓜、冬瓜、南瓜、茄子及綠葉菜的嫩葉等,切成小丁塊或是刨成細絲後再烹調。如果老人家平常以稀飯或湯面作為主食,每次可以加入1~2種蔬菜一起煮,以確保他們每天至少吃到500克的蔬菜。
(4)每天吃350克水果。水果是常被老年人忽略的食物。一些質地軟的水果,如香蕉、西瓜、水蜜桃、木瓜、芒果、獼猴桃等都很適合老年人食用。可以把水果切成薄片或是以湯匙刮成水果泥食用。如果要打成果汁,必須注意控制分量,打汁時可以加些水稀釋。
(5)補充維生素B。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維生素B與老人易患的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白內障、腦部功能退化(認知、記憶力)及精神健康等都有相當密切的關聯。無論生病、服葯或是手術過後,都會造成維生素B大量流失,因此對於患病的老年人來說,需要特別注意補充維生素B。
沒有精加工的谷類及堅果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所以在為老年人准備三餐時,不妨加一些糙米、胚芽等和白米一起煮成稀飯,或者也可以將少量堅果放進攪拌機里打碎成粉,加到燕麥里一起煮成燕麥粥。
(6)限制油脂攝取量。老年入攝取油脂要以植物油為主,避免肥肉、動物油脂(豬油、牛油),而且也要少用油炸的方式烹調食物。另外,甜點糕餅類的油脂含量也很高,盡量少讓老人家吃這一類的高脂肪零食。最好多元不飽和脂肪(如玉米油、葵花子油)和單元不飽和脂肪(如橄欖油、花生油)輪流換著吃,這樣比較能均衡攝取各種脂肪酸。
(7)少加鹽、味精、醬油,善用其他調味方法。味覺不敏感的老年人吃東西時常覺得索然無味,食物一端上來就猛加鹽,很容易吃進過量的鈉,埋下高血壓的隱患。
可以多利用一些具有濃烈味道的蔬菜,例如香菜、香菇、洋蔥,用來炒蛋或是煮湯、煮粥。利用白醋、水果醋、檸檬汁、橙汁或是菠蘿等各種果酸味,也可以變化食物的味道。一些中葯材,尤其像氣味濃厚的當歸、肉桂、五香、八角或者香甜的枸杞、紅棗等取代鹽或醬油,豐富的味道有助勾起老年人的食慾。
(8)少吃辛辣食物。雖然辛辣香料能引起食慾,但是老年人吃多了這類食物,容易造成體內水分、電解質不平衡,出現口乾舌燥、火氣大、睡不好等症狀,所以少吃為宜。
(9)白天多補充水分。因為擔心尿失禁或是夜間頻繁跑廁所,不少老年人整天不大喝水。其實應該鼓勵老人在白天多喝白開水,也可泡一些花草茶(盡量不放糖)變化口味,但是要少喝含糖飲料。晚餐之後,減少攝取水分,這樣就可以避免因夜間上廁所而影響睡眠。
(10)每天服用一顆復合維生素補劑。老年人的個體差異很大,加上多數人要長期服葯,所以每個人需要額外補充的營養素也大不相同。讓老年人每天服用一顆復合維生素補劑是最基本且安全的強化營養方法,尤其可以補充老年人特別需要的維生素 B、抗氧化維生素C及維生素E、維持骨質的鈣、增強免疫力的鋅等。不要擅自服用高劑量的單一補充劑,尤其是脂溶性的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等,吃得過多會累積在體內,甚至引發毒性。
Ⅶ 老年人的作業治療原則有哪些
老年障礙者的作業療法有別於其他障礙者,必須考慮老年障礙者的特點預防老年障礙者長期卧床和認知障礙的發生或加重,維持其現有的身體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所以作業治療師介入治療時,首先要對老年障礙者進行全身狀態的調整,其次是對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保持或改善及物理環境的調整等
(一)全身狀態的調整
進行全身狀態調整的主要對象是有廢用性徵候和自主活動意欲低下的老年障礙者
所謂廢用性癥候群是指人體的各個系統由於長時間不使用而帶來的一些徵候最明顯的就是由於長期卧床而產生的肌肉骨關節機能心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等的低下所以預防廢用性癥候群與防止長時間的卧床是預防改善老年障礙的基礎
作業治療師對老年障礙者實施援助,首先要使老年障礙者的生活規律化,其次是要維持老年障礙者的運動機能
對於有認知障礙的老年障礙者,進行運動機能維持性活動時要考慮以下幾點:
(1)動作簡單
(2)每天要有相同內容,使障礙者能夠進行反復記憶,直到障礙者能主動完成這一課題(如對每日每月的安排)為止
(3)選用適當的道具
(4)集中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在20分鍾左右最為安全
另外,散步等外出活動也能達到維持運動機能的目的比如,買東西到社區等設施進行各種社交性活動都可以提高老年障礙者的興趣,有益於維持老年障礙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二)日常生活活動的作業療法
老年障礙者的日常生活活動是作業治療的主要任務,日常生活活動是老年人每一天生活的主體,作業治療師要根據障礙者的希望與要求提供相應的支援,使他們在日常生活活動上盡可能地自立,維護他們的權利自由與尊嚴
1.基本日常生活活動的維持作業治療師在防止障礙者的機能障礙加重和廢用性徵候群的基礎上,還要積極地進行機能障礙的改善與活動場所物理環境的准備與改善對於基本日常生活活動中的食事排泄更衣入浴器具移動等要盡可能給予最小限度的藉助與疏通,最大限度地發揮老年障礙者的能力,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上的安全性對策
2.應用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應用性生活活動包括的范圍比較廣,但老年人要保持生活上的自立以下幾點是必不可少的
(1)家事:主要包括烹調洗衣掃除清除垃圾等
(2)居住環境的維護:包括房間的管理,傢具與電器的使用與維護,以及庭院和自家周圍的環境的維護與管理
(3)食物與日用品的購買:包括出行能力,對物品地點與時間的認知能力以及計算能力等
(4)金錢的管理:包括自身攜帶的零用錢以及銀行的存取錢的活動能力
(5)防災與防範:使用火的能力,對欺騙行為的防範以及緊急避難的能力
(6)電話的使用:包括對電話的操作方法與理解和表述的能力
(三)環境的調整
環境的調整主要是為了讓環境能夠適應障礙者的生活方式而進行的對環境的改造與調整同時還要符合最大程度地發揮障礙者的能力的原則作業治療師在此既要向老年障礙者提供福祉器具的使用方法,也要向障礙者提供環境的准備與調整方案
現在經常會出現的是老年障礙者頻頻在家中摔倒造成骨折或是腦外傷的事故,所以家庭環境的調整首先要考慮的是老年障礙者的安全問題
一般老年人生活的環境要考慮預防摔倒,這就需要在居住環境進行改造時添加安全保護的因素比如,在住宅內消除台階,通道要寬敞明亮,地面上使用防滑墊,在牆上安裝扶手等對於有認知障礙的老人,生活中常用的空間與場所要使用各種色彩進行區分,有必要時要隨時隨地提供提示語言及文字
Ⅷ 老年人的膳食原則有哪些
老年人的膳食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在種類上多樣,多樣化的飲食能夠保證充足全面的營養,做到營養均衡。
2、堅持飲食的規律性,進食要定時定量。老年人的消化系統有不同程度的衰退,食用過多過雜的食物或者不規律,容易造成消化系統的負擔,引起脾胃功能紊亂。
3、多食用豆製品、奶製品。隨著人的衰老,老年人的身體成分發生改變,骨組織礦物質和骨基質均減少、骨密度降低、骨強度下降,攝人充足的奶類有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和骨折。大豆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大豆異黃酮和大豆皂苷可抑制體內脂質過氧化、減少骨丟失,增加冠狀動脈和腦血流量,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和骨質疏鬆症。
4、主食粗細結合,多吃蔬菜水果。粗糧和蔬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胃腸道蠕動,加快食物通過胃腸道,對人體具有相當重要的生理作用。
老年人咀嚼功能和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許多老年人易發生便秘,患高血壓、血脂異常、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險性增加。因此老年人選擇食物要粗細搭配,食物的烹制宜松軟易於消化吸收,以保證均衡營養,促進健康,預防慢性病。
5、飲食清淡、少鹽。老年人是高血壓、糖尿病的高發人群,在飲食中尤其要注意清淡,少食肥膩、煎烙、油炸、堅硬、生冷以及不易消化之物。
(8)老年人活動原則有哪些擴展閱讀
人體衰老是不可逆轉的發展過程。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器官功能逐漸衰退,容易發生代謝紊亂,導致營養缺乏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性增加。合理飲食是身體健康的物質基礎,對改善老年人的營養狀況、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延年益壽、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Ⅸ 老年人運動的原則是什麼
運動鍛煉可以強身健體、防病祛病、延緩衰老。但我們老年人的生理特徵發生了諸多變化,如果運動方法不當,不僅不能達到健身目的,反而會損傷身體,影響健康。
所以,我們老年人進行運動鍛煉必須遵循下列一些原則:
(1)進行身體檢查
凡事要以安全第一。我們老年人運動前要進行身體檢查,其目的在於對自身健康狀況有一個正確認識和了解,發現潛在性疾患和危險因素,以便引起注意。
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不要認為檢查一次就可保多年,在開始運動或增加強度之前,需要有3個月之內的體檢資料;二是檢查要認真對待,不能馬虎從事。
有的老年人常常過高地估計自己的體力,過分自信或爭勝好強心切,也是造成傷害事故的根源。因此,必須聽從醫生的忠告,自覺約束自己,以確保安全。但也不能只考慮安全,運動量很小或不運動而走上另一個極端。
(2)處方個別對待
運動也是有處方的,不同的老年人適合不同的運動處方。這是指處方的內容及其運動強度要符合本人身體的實際情況。由於體力及最大心率個體差異較大,不能給予一律的運動負荷。
(3)要循序漸進
參加運動鍛煉不能急於求成,而應該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要日積月累,這樣才能取得滿意的鍛煉效果。同時,開始鍛煉時運動量宜小,待適應以後再逐漸增加。
經過一段時間的運動鍛煉後,如果運動時感到全身發熱、微微出汗,運動後感到輕松、舒暢、食慾及睡眠均好,說明運動量適當,效果良好,就要堅持下去。
此外,鍛煉的動作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慢到快,時間要逐漸增加。
(4)安排好飲食
安排好合理的飲食。在保持標准體重情況下,應以充足的蛋白質、低脂肪、低膽固醇、適量的糖、豐富的維生素及無機鹽為宜。
(5)選擇適當時間
運動以選空氣新鮮的早晨為好,飯後不要立即做大運動量的運動,宜在飯後一小時至兩小時運動較好。
同時,還要根據季節變化進行適當的變換和調節。夏天,患有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老年人,應選擇氣候涼爽的時間進行鍛煉,避免急劇運動,做些徒手體操、太極拳等;冬天,患有呼吸系統病的老年人,如哮喘病、老年慢性氣管炎等,應停止戶外鍛煉;並要盡可能堅持用鼻吸氣,避免冷氣直入肺部。
(6)合理安排運動量
老年人的健身鍛煉,必須掌握適宜的運動強度,進行有規律的鍛煉,才能確保安全和達到效果。因此,開始鍛煉的強度和時間應比較小和短,而且應有6周左右的適應階段。
對於某些老年人來說,重要的是運動的頻度,直至有足夠的適應能力,再增加運動強度,並要從低而有效的限度開始,緩慢進行。例如,初始身體素質低的人,以40至60%最大心率儲備就可取得明顯效果,就先從40%的強度值開始。
(7)做准備整理活動
運動醫學和運動訓練要求,一個安全、有效、科學的健身鍛煉程序應由四部分組成:准備活動;有氧運動;徒手或負重的肌力練習;整理活動。
可見准備活動和整理活動是體育鍛煉時不可缺少的,而且每次鍛煉都要充分做好。年齡越大,鍛煉前的准備活動越重要。
(8)要自我監測
自我監測是指在運動過程中經常對健康情況進行觀察、記錄和評價,目的在於適時調整運動處方和鍛煉計劃,防止過度疲勞,避免發生運動損傷,提高鍛煉效果和健康水平。因此,參加運動鍛煉的老年人應該學會自我監測的方法,並堅持在運動鍛煉的實踐中加以應用。
監測內容:自我感覺,一般包括運動前、中、後的各種感覺、食慾、睡眠、運動慾望、排汗量,以及有無疲乏感、心悸、氣短、頭痛、腰腿痛等。
如鍛煉後精力充沛、心情愉快、睡眠及食慾好,無心悸、氣短,雖有疲勞感,經休息後疲勞感消失,說明此鍛煉方法適合於你,應持之以恆。否則要改變鍛煉方法,以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