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老年大學 > 寶寶養在老人家

寶寶養在老人家

發布時間:2020-12-28 02:07:33

A. 想把孩子放在老家,讓老人帶一段時間,孩子快兩歲了。我需要准備什麼東西盡量說的多一點。

還不到兩歲的孩抄子,需要帶的東西基本上就是吃的,穿的,用的,以及預防感冒用的葯品,另外還要適當的給孩子帶一些玩具等。
1,吃的,如:奶粉一兩罐(奶瓶一個),寶寶喜愛的小零食(以免因與父母分開而哭鬧,零食可以適當哄哄孩子)。
2.穿的,如:現在正值炎炎夏日,所以需要給寶寶多帶幾套衣服,其中長袖長褲套裝需要兩套(開空調睡覺時穿),鞋子起碼三雙(涼鞋,戶外運動涼鞋,拖鞋),太陽帽一頂。
3.用的,如:尿不濕,拉拉褲(多帶幾包),嬰幼兒爽身粉,防蚊蟲用的噴的以及擦的葯膏,寶寶用電熱蚊香液,洗臉洗澡用的毛巾2條,帶遮陽蓬的嬰幼兒推車一輛,如果條件允許寶寶騎的小車也帶一輛(可以讓寶寶打發一下時間)。
4.感冒葯,退燒葯以及消炎葯以備急時所需(起預防作用,不感冒當然更好!)。
5.天氣太熱,當不能帶寶寶外出玩耍時,可以墊上泡沫墊,讓寶寶坐在墊子上玩他喜愛的玩具,不至於因無聊而哭鬧。
當然以上這些寶寶的生活必需品,您可以根據寶寶在爺爺奶奶那裡待的時間的長短,來合理安排量的問題。

B. 老人帶孩子,到底好不好

這位知友,老人帶孩子好嗎?老人帶孩子危害大,請看以下文章!
1、老人容易溺愛小孩
老人對孩子容易過分的溺愛和放縱,使幼兒過於「自我中心」,影響自我意識的發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每當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時,老人一般採取順從的方式,這樣孩子的錯誤不能及時改變,不合理的要求越來越多,一旦得不到滿足,就會採取吵鬧、哭等方式逼老人就範。
2、錯誤思想觀念的引導
老人生活的時代跟我們不同,思想觀念有很大的差異,有些老人根本不會意識到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開發,對於一些孩子的好奇行為,老人會「好心」地加以阻止,導致孩子缺乏創新思維和發散性思維。
3、老人覺得多吃才健康
老人的觀念是,孩子吃得多,就長得好發育好,所以會不停得喂吃的,當孩子不願意吃時,還會用零食哄著喂,這會使孩子產生排斥心理,導致有很多小孩寧願吃零食也不願吃飯。
4、老人的行為會傷害孩子
孩子跟老人一起生活,因為老人的五官都出現衰退現象,看電視要放很大聲,離電視的距離也非常近,小孩的器官還沒發育齊全,對尖銳的事物特別敏感,稍不注意可能造成損傷。
5、老人沒有活力導致小孩內向
現在晚婚晚育的人越來越多,家裡的老人也大多年事已高,老人年紀一大,自然就不會像以前一樣好動,也不愛說話,孩子一旦運動少,跟外面的人交流少,很容易形成內向的性格。
老年人如何正確帶孩子?
1、不能寵愛孩子,喜歡孩子但不能太過寵溺。經常聽朋友們說自己在孩子做錯事給孩子講道理時,老人出來干涉,甚至唱反調,說他只是個孩子。或者滿足孩子的一些有理無理的要求。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這樣孩子會形成自私霸道的心理狀態。
2、過分的保護孩子並不科學。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有些老人總擔心自己家的孩子吃虧,甚至不讓孩子碰著碰那,也不允許和別的小孩玩耍。這樣帶出來的小孩缺乏自信,表達溝通能力差,甚至會非常害羞。
3、不要給孩子穿太多,或者蓋太厚的被子。經常看到很多老人,在天氣稍微降溫的時候,就給孩子穿上了厚厚的衣服,看起來就好難受的啊。孩子有時候還不太會表達。也不要把食物嚼碎給孩子吃,不衛生。
4、培養孩子獨立的生活能力,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來看待,有些事情要及時和孩子溝通。不光照顧他的衣食住行,也要關注他的心情和精神生活。努力讓孩子變得更加性格開朗,寬容善良有禮貌,對於孩子做錯的事情也要指出來。在生活中,也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學會自己吃飯,穿衣服,上廁所等等。

C. 家裡老人養寶寶時,有哪些方法能讓孩子聽話又懂事

現在的年輕父母們大都業務繁忙,在工作上忙的不可開交。久而久之便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那麼孩子怎麼辦呢?唯一的辦法便是把寶貝交給家長的老人養著,假期的時候就回家看看孩子,在老人的呵護下孩子是一天比一天健康活潑,但是大多的孩子脾氣卻變得不好了。都說老人養不好孩子,明明老人們也是把寶貝當掌中寶一樣養著,為什麼孩子會比別人家的更不懂事呢?其實是方法用錯了,所以在此提醒各位爺爺奶奶,帶孩子一定要避免下列行為,不然會毀了孩子的未來!

一味地縱容、寵愛孩子。

老人們最擔心的就是孩子有沒有吃飽的問題。在孩子還沒有吃飯的時候擔心孩子會餓,就給孩子不斷地塞零食吃,自然孩子該吃飯的時候就不想吃飯了。這樣長期下來,孩子會因為吃了太多的零食而發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強壯,這樣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有很大的影響,會導致孩子營養不良。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健康飲食,合理飲食,按時吃飯。零食偶爾給孩子吃吃可以,把零食當飯吃的話對孩子就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孩子犯錯了不批評反而是無腦容忍。

有的時候老人們明明知道孩子這件事情做得不對卻不批評孩子,她們認為孩子還小還不明事理,這些事情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懂了。其實這種思想是十分危險的,這樣長期養下來的孩子會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以為自己做的事情都是正確的,到最後把孩子的思想都養歪了。老人們要敲醒警鍾了,縱容孩子不是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總而言之,父母和爺爺奶奶都是真正愛孩子的,但是愛孩子也要講究方法,要有個度。如果真是為了孩子好,就應該遵循這些方法,不要一味地慣著孩子。講究方法孩子便會健康快樂的成長,以後成為更優秀的人!

D. 很糾結,要讓老人把寶寶帶回老家養嗎

我認為孩子抄待著父母身邊和待在爺爺奶奶外婆外公身邊是有很大不同的,就我的認識,一些孩紙的父母在外打工,雖然他們過年過節能收到許多我沒見過的禮物,但是我的父母在家,我是很幸福的。有一段時間我跟爺爺奶奶生活,現在感覺那區別太大了,老人愛孩子的方式像溺愛。。。

E. 大家忍心讓老人帶寶寶回老家嗎

「忍心讓老人帶寶寶回老家嗎?」 我看到這個問題,很是敏感,急切的回答:不可以,不是萬不得已,絕不可以長期性讓老人帶寶寶。<br>
<br>
 原因特多,作為過來人,就最主要的幾方面談談我的體會吧!<br>
 <br>
其一:情感隔閡:我們都知道感情是處出來的,在生活中的大小事情處理之中,培養出我們和孩子的相處方式、方法,在共同成長的過程中,都在調整和進步,了解彼此的生活習慣,起居學習、愛好等等,伴隨著語言和互動,情感的流動與感受,使雙方心靈深處感受著被關懷和疼愛(特別是孩子),親情日積月累的沉澱著,積蓄著,比如,孩子感到幸福的時候,我們與之共享,孩子會倍感溫暖舒適,這對孩子很重要,能增加孩子的活躍度,激發其創造力,在孩子不高興或是受委屈時,有父母陪伴在身邊,即使父母很簡單的動作,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給孩子一個堅定的眼神等等。都能安撫孩子弱小心靈,增加孩子的勇氣和信心,孩子能感受到愛,父母是他堅強的後盾。就會很快從抑鬱、沮喪、挫敗中解脫出來,在父母的陪伴中使其信心恢復,有信心的孩子,大多人生的路是積極陽光的,不畏艱險,勇於擔當和挑戰,更有戰勝困難順利成長的能力。磨合中的親情是浸人心非的,是融入骨血的記憶。這種烙印是長期陪伴形成的,所以,我們常常說:人生重要的是過程,這種陪伴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可或缺。否則的話,作父母的將後悔莫及。誰陪伴就孩子的成長,誰就與孩子存在心靈的鏈接。誰就是他人生中最為重要親人,是他一生都放不下的刻骨銘心的重要情感。我家老二就是這樣,只要不上學,立馬就想會奶奶家。<br>
其二:老人長期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就已經形成和固化了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之後,爸媽接過來孩子共同生活,大人和孩子都要從新建立起新的相處模式,習慣相差甚遠,比如原來老人是端著碗趕著喂飯,現在不餵了,圍坐在餐桌邊吃飯,有的孩子就不習慣,很失望,感覺很受冷咯,爸媽好像不如老人家疼愛自己,好委屈。原來老人是不拉孩子起夜的,現在爸媽是一定要孩子起夜的,那孩子就會哭個不停,鬧得雞飛狗跳的。大人孩子都難過!我同事家的小孩就是這樣,一直到上初中,還是不叫媽媽的,孩子好郁悶,父母常常哭。<br>
<br>
說到上學更是讓人頭痛,因為溝通不暢,心裡都顧及著,放不開,孩子不敢表達,越是不敢,越是說謊,父母不敢管教,深不是,淺不是的,分寸很難把握。相處很難,很累,孩子和父母的內心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真是用互受折磨來說,一點都不過分。我們那是八幾年的孩子,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卻還是歷歷在目,心生畏懼。想疼孩子,疼不了,想親近孩子,近不成,總是隔開的,看不到孩子時,相思之苦痛徹心扉,看到孩子,近在咫尺,心境之隔,痛不欲生。啥叫可望不可及,我是體會的銘心刻骨,終身難忘。時至今日,我還是淚流滿面,泣不成聲。我們經歷了後期(在老人家半年左右)的百倍努力,萬般的補賞,孩子現在雖然也是碩士畢業,早已參加了工作,相處的也很親近。可一想起他的兒時,以及蔓延了近三十年的荒唐經歷,還是讓我不堪回首,心痛得流淚。<br>
<br>
所以,孩子是我們連著筋的血肉,是我們生命的延伸,是上蒼賜予我們的寶貝,是我們此生此世的緣分,不是萬分得不得已,是決不能放手的,無論是風雨飄搖,還是冰雪交加,寧可前胸後背的捆綁著在一起,也決不天各一方,一定不離不棄, 攜手同舟。<br>
<br>
<br>

F. 孩子為什麼不能讓老人照顧

因為老人通常都很溺愛孩子,在他們眼裡只要讓孩子高興,不讓他們餓著冷著怎麼著都行,毫無原則,無底線的心軟。

我就不放心自己的孩子讓老人照顧,看看我大姐的孩子被我爸媽寵成什麼樣就知道了。

無論是什麼無理的要求,只要孩子使出絕技——耍潑打滾哭,他們都會妥協。老人心軟,沒辦法無視孩子的嚎啕大哭,以至把小外甥慣成了家裡的小霸王。

老人家給小孩吃飽穿暖就好了,很少再會再去看什麼育兒知識,更不會跟孩子一起讀書玩游戲。現在這孩子天天電腦電視手機輪著來,王者榮耀玩得比我還溜,要知道他才六歲啊。

有一次老媽在洗碗,這小屁孩興致突然來了,挽起袖子就說他也要洗,老媽一直大喊大叫說走開走開,你能洗啥,不要把我的碗給打破了…

最讓我無語的就是喂飯,到今天了老媽還捧個飯碗跟在他屁股後面跑,趁他不注意的時候才塞口飯到他嘴裡,讓他吃頓飯不知要花費老媽多少的口水和體力,看得我都累了。

不僅一次跟老媽說讓孩子自己吃,不吃拉倒,餓幾頓他就會乖了。但是老人家捨不得啊,說小孩不吃飽怎麼行。於是就這樣一直喂到現在。

有時實在喂不下去了,過了兩個小時就一直尋思著給小孩做點什麼吃的好,說剛剛他沒吃飽飯,現在肯定餓了…無語死了,我說不要老是怕孩子餓,得讓他按時吃飯她反而說我狠心,好吧,我不說了,反正不是我小孩,反正不是我喂,你愛咋地咋地。

G. 孩子是應該自己帶還是給老人帶

樓主你好
我覺得孩子自己帶比較好
不要把孩子推給父母。
如果姥姥,姥爺帶 孩子就會缺少父愛母愛。對孩子不好。
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姥姥姥爺那,省的大家都想念。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 。教育撫養是父母的義務。
忙不是理由。

H. 老人總是護著孩子怎麼辦

理解,孩子是老人愛的延續

「隔代親」,是一種十分深厚、細膩而又難以言表的感情。

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了孩子,多數老人簡直樂糊塗了,別說孫子要玩具,就是星星月亮,如果能摘下來,他們都願意給!

有的老人年輕時光顧著生計,在子女身上投入的精力較少,能讓孩子吃飽穿暖有書念就已經很滿足了了。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就產生了補償心理,要把對子女欠缺的愛在孫子身上補回來,會額外地疼愛孩子,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甚至用「捧到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來形容也不為過。長期如此,確實容易把孩子慣壞。

如果因為老人教養孩子的方式不正確而進行指責,或者很武斷的直接提出我們的教養方式,老人一下子會覺得很難以接受,也會傷了老人的心。

在中國大部分老人都很少有自己的生活,他們年輕時把照顧自己的孩子當作生活的重心;孩子長大了,自己年紀也大了,就把照顧孫子孫女當作自己生活的重心。

老人也是愛孩子的,年輕父母不要指責老人。

02

溝通,全家建立統一戰線

年輕父母應該和家裡的老人多溝通,多聊一些關於教育的方法,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父輩和祖輩的教養理念在一個家庭中保持一致,這樣孩子才能知道哪些行為是可以的,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否則孩子會困惑。

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家庭所有成員要形成統一戰線,千萬不能年輕的父母忙著管教,老人跟著拆台。

年輕的父母和老人要協商一致,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老人最好不插手,並努力維護年輕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嚴,這樣,孩子就不會惟我獨尊,而學會尊重父母。

即使雙方有分歧,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暴露出來,這樣只會讓孩子在犯錯的時候還抱有一絲僥幸。

03

原則性的問題決不妥協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原則性的問題決不妥協。

即使老人出面干涉,父母也要勇敢地堅持自己的觀點。

不要因為對方是老人就中斷正常的教育,這樣只能讓孩子覺得不管犯什麼錯都有靠山。

當然,為了避免惡化家庭矛盾,父母可以在事後避開孩子主動和老人溝通,盡量減少正面沖突。父母盡量不要當著老人的面管教孩子,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避開老人。

但切記,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全盤否定老人的做法,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父母和家裡的老人為孩子所做的一切,究其原因都是出自於愛。對於老人的「護短」行為,父母要和老人能多溝通多交流,達成共識,而不是因為愛而互相傷害。

願每一個孩子都在充滿愛的環境里健康成長。

I. 生而不養,那些把寶寶完全丟給老人帶是什麼心態

現在的年輕人都是這個心態,如果忙於掙錢那還情有可原,如果只是為了玩,那就要批評教育了

閱讀全文

與寶寶養在老人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職工七十歲養老金 瀏覽:118
語字的孝順 瀏覽:569
沒收到退休金 瀏覽:281
買銀行股養老和買房養老哪個好 瀏覽:7
老公孝敬父母孝敬我爸媽 瀏覽:827
長沙縣60歲養老金是多少 瀏覽:661
了微信防老年痴呆 瀏覽:390
四十五歲中年人應做哪個體檢 瀏覽:592
政協各專門委員會的退休年齡 瀏覽:774
三亞異地養老院 瀏覽:878
關於養老保險延遲退休政策出台 瀏覽:801
養老保險單位怎麼交費 瀏覽:122
長春補發退休金 瀏覽:592
人生最長壽命多少歲 瀏覽:261
開展小班重陽節活動反思 瀏覽:985
剛剛退休病逝退休金如何發放 瀏覽:120
老年人用什麼擦臉的好 瀏覽:487
老人頭不停的抖動是什麼原因 瀏覽:517
小學生給父母的賀卡怎麼寫 瀏覽:396
甘肅省2014年度養老金調整細則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