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什麼時候進入秋季養生

什麼時候進入秋季養生

發布時間:2024-04-09 23:03:51

A. 立秋時節如何養生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大暑過後,立秋將要來臨,你知道立秋時節如何養生嗎?現在就讓我來為你介紹立秋時節的立秋養生攻略。

立秋時節如何養生

一、立秋飲食養生 攻略

1、立秋養生要補肺 ——首選杏仁

立秋後是養肺、補肺或治療肺部疾患的最好時節。補肺的有很多,而最好的,非杏仁莫屬。杏仁富含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具有潤肺、止咳、滑腸等功效,對乾咳無痰、肺虛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杏仁最好與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溫熱時喝;和豬肺一起燉湯,也有滋養緩和之效。當然,當零食吃的烤杏仁也能適當吃一些。甜杏仁和烤過的大杏仁在超市和農貿市場都能買到,苦杏仁一般在中葯店出售,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2、立秋養生要多酸 ——首選葡萄

「少辛增酸」是中醫營養學關於秋季飲食最重要的原則之一,秋天要多酸,就是要多吃酸的水果,比如橘子、山楂、青蘋果等,而要少吃甜味的西瓜、甜瓜等。眼下正大量上市的葡萄,正是「酸」的好水果。

葡萄益氣補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初秋時多吃還能幫助機體排毒,解內熱。紅色葡萄可軟化血管、活血化瘀,心血管病人不妨多吃。白葡萄有潤肺功效,適合咳嗽、呼吸系統不好的人吃。綠葡萄則偏重清熱解毒。紫葡萄富含花青素,可以美容抗衰老。黑葡萄滋陰養腎的功效更為突出。葡萄最好整顆吃。

葡萄也可以和酒釀、糖桂花等一起熬制酒釀葡萄羹;煮甜粥的時候放一些也不錯。另外,自製家釀葡萄酒,也很美味天然。

3、立秋養生要潤燥 ——首選蓮藕

立秋後空氣乾燥,人容易煩躁不安。這時要多吃一些清心潤燥的食物來消除秋燥,蓮藕為首選。蓮藕開胃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它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有明顯益血益氣的功效,也可增強人體免疫力。蓮藕的食用方法「生熟兩相宜」。

作為水果生吃的,味道甘甜、清涼入肺;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紅透明,軟糯清潤,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燉湯,健脾開胃、營養豐富,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

4、立秋養生要養陰 ——首選蜂蜜

進入秋季,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養陰的食物也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蜂蜜。蜂蜜有養陰潤燥、潤肺補虛、潤腸通便、解葯毒、養脾氣、悅顏色的功效,因此擁有「百花之精」的美名。蜂蜜是一種非常好的能量補充品,對於緩解疲勞效果顯著。

蜂蜜可以直接調入溫水中飲用,也可以與鮮榨的果汁混合。將雪梨挖去核,倒入蜂蜜封蓋蒸熟,能補肺陰不足。在涼拌西紅柿等冷盤中加入蜂蜜也很不錯;蜂蜜也可和時令水果相拌,味道鮮美。

二、立秋5大養生 攻略

攻略1、立秋後多吃蔬果

節後女性應該多吃水果,特別是富含葉酸的水果蔬菜。如,菠菜等綠葉蔬菜、橙汁、甜菜、西藍花及西紅柿。這些食物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能促進胃腸蠕動,加快體內有害物質排出。葉酸還能幫女人抗衰老。

攻略2、保證充足睡眠

長假期間起居不規律,給身體留下各種「後遺症」,節後應當及時補眠。由於女性激素每天、每周、每月都在不停變化,所需睡眠比男性更多。因此女性每天要保證8小時睡眠。

攻略3、多做運動

如輕快的步行、慢跑、跳舞、伸展等。每天40分鍾以上的運動能燃燒脂肪,出汗可助排出身體廢物,同時讓腸胃蠕動增加,消化系統通暢,胃口也會調整到正常狀態上來。

攻略4、自我按摩

晚上睡前進行腹部按摩,改善胃腸功能:用一隻手的掌心貼附肚臍,另一隻手疊在上面,順時針方向以畫陀螺的方式柔和地邊按邊摩擦,由肚臍逐漸均勻畫圈至全腹,約80至100下,再倒回到肚臍,再按摩80至100下。

攻略5、保持愉快的心情

立秋後上班族很容易患上恐懼上班症,主要是因為經過連續幾天的吃喝玩樂,許多人到了上班前就出現焦慮、郁悶、煩躁等情緒,嚴重者還會出現對上班恐懼的心理,不願或想上班。節後出現工作厭煩情緒是常的,但一定要及早調節好,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上。可以通過聽音樂、讀書等休閑方式進行自我調適,有利於盡快進入工作狀態。上班族在節日後應盡快停止各種應酬,抓緊時間自我調節,規律睡眠、飲食,靜心思考上班後應該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調整到工作狀態上。

立秋吃什麼最補

1、蓮子

蓮子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古人認為它「享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秋天食用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腎、止瀉固精等功效。不僅有助緩解失眠等,對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來說,蓮子還可以通過補腎增強免疫力,達到潤肺的效果。

市場上的蓮子有紅蓮子和白蓮子之分,紅蓮子口感較硬,但補腎、補血效果更好;白蓮子口感香糯,健脾的功效更強。除了蓮子粥、紅棗銀耳蓮子湯、銀耳蓮子羹等傳統食用方法,用蓮子心泡茶去心火效果更佳,蓮子泡酒則固腎效果更為顯著。

2、芡實

這是睡蓮科植物芡的乾燥成熟種仁,又稱「雞頭米」、「雞頭」等,在南方較常見。中醫認為,芡實性味甘、澀、平,入脾腎二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其補腎效果強於山葯,祛濕效果優於紅小豆,鎮靜效果強過蓮子,可以說是一種被埋沒的補益佳品。宋代文豪蘇東坡的養生之道中,有一條就是吃芡實。

鮮芡實或干芡實泡水後可直接嚼服,也可熬粥、煲湯或與蓮子、山葯、白扁豆等食物一同食用。芡實搭配燕窩蒸食,有很好的美容效果,可使人們氣色更好。此外,把鮮芡實去皮後凍在冰箱里,還可較長時間保存食用,補腎效果更好。

3、栗子

香甜味美的栗子,是秋冬非常受歡迎的零食,含有糖類、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豐富的營養成分。中醫認為,栗子性味甘溫,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等功效。

栗子可生食、炒食、加水煮食等,在眾多的食用方法中,生吃栗子,且緩慢咀嚼、徐徐咽下時的補腎效果最佳。這是因為生栗子中酶和維生素C等的含量最高,且細嚼慢咽時消化更充分,更利於人體吸收,對體虛乏力或腎虛導致的腿腳無力等症狀效果良好。需要注意的是,栗子不可多吃,每日最好不要超過10顆。

4、花生

花生是一種高蛋白的油料作物,自古享有「長生果」的美譽。《本草綱目》記載,「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適合脾虛消瘦、食少乏力、乾咳少痰等人。值得注意的是,花生紅衣(即花生皮)補氣止血的作用更強,因此,需要補血的人可挑選紅衣更多的小粒花生,而煮粥、打花生漿則可以挑選大粒的花生。此外,醋泡花生仁、用生花生殼煮水喝,還有一定的降壓效果。

秋季飲食禁忌

1、忌暴飲暴食。一般人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使人發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

2、忌吃辛辣生冷的食物。秋天還應當少吃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等。也要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的功用,因此提倡吃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另外,由於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於生冷,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

3、忌吃過燥的食物。中醫學認為,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臟,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所以,秋令飲食養生應忌過燥的食物。

4、忌吃油膩、煎炸的食物。油膩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積聚在胃中,加重體內積滯的熱氣,不利於潤燥,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常在秋季復發或加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5、忌吃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大部分在秋季成熟,但同時也是帶最多囊蚴的時節,這時生吃水生植物易受其感染,導致腸黏膜發炎、出血、水腫、潰瘍、腹瀉、食慾不振,兒童臉部浮腫、發育遲滯、智力減退等現象,嚴重者甚至因衰竭或虛脫導致死亡。

6、忌不按食物安全期吃。有些食物雖然有較好的養生作用,但在某些時間段里卻不宜食用。如食物本身處於危險期,或我們的身體處於和某種食物特質相沖突的階段時,要格外加以注意。比如蜂蜜有滋陰潤肺的作用,但要注意在農歷七月時不要吃蜂蜜,這是因為大多數有毒植物都在農歷七月開花,蜜蜂採集了有毒植物的花後,釀出的蜂蜜也會含毒。

農歷八九月份,正是秋冬養陰的補給期,應該多吃養陰潤肺的食物。而生薑是辛辣食物,食用後易使人生秋燥,導致耗氣傷神,所以最好不要吃。瓜類屬於陰寒食物,吃多傷脾胃,因此秋天要少吃。

7、忌盲目控制飲食。秋季人易胖,有些怕胖的人為了控制體重,在秋季只吃瓜果蔬菜,不吃主食。這種做法不可取。無論任何季節,忽視主食進行減肥的行為都極其不當。人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能量儲備應全面而均衡,必須通過豐富的飲食提供,主食更是不可缺少的營養來源。

8、忌盲目吃蟹。秋季正是蟹肥時,這個季節的螃蟹個大、體肥、味美,而且進入秋季,螃蟹會爬到岸上極易捕捉。因此,秋季成為了吃蟹的最好時機。蟹雖好吃,但卻有許多講究。蟹要洗凈,蟹體內有大量細菌和污泥,如果不處理干凈,這些病菌和污泥中的寄生蟲就可能帶至體內,使美味蟹變成殺手蟹,對健康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立秋時節養生妙招有哪些

捶背法可補養肺氣

1.捶背:端坐,腰背自然直立,雙目微閉,放鬆,兩手握成空拳,捶脊背中央及兩側,各捶30次。捶背時,要從下向上,再從上到下,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兩側。這種方法可以暢胸中之氣,通脊背經脈,同時有健肺養肺之功效。

2.摩喉:上身端直,仰頭,頸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至胸部。按摩時,拇指與其他四指分開,虎口對住咽喉部,向下按搓,可適當用力。這種方法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3.浴鼻: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有熱感後,用拇指外側沿鼻樑、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左右,可增強鼻的耐寒能力,有助增肺氣,亦可治傷風、鼻塞不通。如果用冷水浴鼻則效果更好。將鼻浸在冷水中,閉氣不息,少頃,抬頭換氣後,再浸入水中,如此反復3至5遍。亦可用毛巾浸冷水敷於鼻上。

用手揉臉可防感冒

1、擦迎香: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覺前,用雙手大魚際(拇指掌側肌肉豐厚處)在鼻翼兩旁的迎香穴處反復擦動200次。

2、浴面:取坐位或仰卧位,用掌根在面部上下擦動100次。

3、摩百會:取坐位,用掌心蓋在頭頂中央的百會穴上,慢慢摩動2分鍾左右。

4、擦湧泉:取坐位,用小魚際(小指掌側肌肉豐厚處)在腳心的湧泉穴摩擦1分鍾。

掌推胸部可護心臟

立秋後,天氣變涼,由於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寒冷還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直接影響心臟血液供應,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因此,心血管病人要堅持服葯,堅持進行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積極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誘發或加重心血管疾病。防止進食過飽,晚餐以八分為宜;日間多喝淡茶,對心臟有保護作用。以下按摩方法對心臟有保健作用:

1、揉內、外關:拇指、食指相對拿捏內外關穴,當有酸脹感時,再持續半分鍾。

2、掌推胸部:用雙手掌自胸部向上推動。經肩前方至上肢內側,反復3-5次。動作宜輕柔緩慢,並有一定的滲透力。

順時針按肚子防胃病

立秋後,受到冷空氣刺激後,胃酸分泌增加,胃腸可能會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也隨之降低。傳統醫學認為,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不注意飲食和生活規律,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而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嚴重者還會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並發症。

1、按壓:雙手呈插腰狀,兩手大拇指貼於背後(或其餘四指貼到背後),用掌根在背腰部八穴(位於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左右共八穴)做按壓法數次,直到發熱為止,每日2-3次。

2、摩腹:坐位,飯後一小時,用雙手掌在腹部臍周圍沿順時針方向推摩15次。

飲食調養:「少辛多酸」慎進補

1、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但不能「亂補」。

2、在立秋過後,很多「苦夏」、在夏天裡食慾比較差的人,食慾逐漸好轉,因此主動或被動地開始貼秋膘;一些老人更講究主動貼秋膘。不過專家提醒人們,不要急著貼秋膘。因為此時人的胃腸功能較弱,還沒有調理過來,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因此吃肉要適當,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後,再多增加肉食。那些患有胃腸道疾病、高血脂、慢性中風等疾病的人,不宜攝入肉食太多。

3、立秋進補的原則是「少辛多酸」,盡量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乾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適當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養肝。要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濕的食物或葯物,可使體內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另能調理脾胃功能,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礎。

4、與肉食相比,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補功效更為突出,如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濕的功效。中醫養生還提倡立秋後每天早晨喝粥,粥利於健脾,可助脾胃滋陰,平衡健旺的陽氣。

5、立秋之後還要謹記「秋瓜壞肚」。不論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於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腹瀉、下痢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6、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乾燥,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缺少水分。古代就有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

立秋要注意什麼

立秋「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被暑天的熱風折磨了很長一段時間,終於要感受到比較涼爽的風了,也是蠻好的。值得高興的是,除了天氣會逐漸轉涼外,各位小夥伴也利可以約起來貼秋膘了。不過立秋之初,其實天氣和暑天並沒太大的區別,飲食上仍然是要清熱消暑為主,樓層高的小夥伴還得開空調乘涼。

1、注意秋寒。白露過後,天氣會逐漸轉涼,此時穿著可別太涼爽了,否則容易著涼。

2、慎吃寒涼水果。立秋後各種西瓜、香瓜就別大吃特吃了,否則會加重體內寒氣。

3、別濫補。立秋是貼秋膘,進補的大好日子。但不可以濫補,食補還是得以滋陰潤燥為主,可以吃點魚肉、薏仁、菠菜、銀耳、燕窩等食物。

4、運動別過度。適當的鍛煉可以增強機體適應寒冷氣候的能力,但別過度,當身體微微發熱,沒有出汗就可以停止鍛煉了。出汗後要及時擦乾。

5、小心肥胖症。立秋可適當的補充營養,但不能暴飲暴食,別吃太多油膩煎炸食物,否則可能會導致體重增加。

B. 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

養生,顧名思義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通過保健方法、方式達到增強體質、預防疾病而延年益壽的活動。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 篇1

1、宜祛暑滋陰

立秋之後,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醫學專家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

考慮到天氣還可能會依舊炎熱,市民可通過多吃蔬菜、水果來降暑祛熱,還可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應選擇新鮮汁多的,如:黃瓜、冬瓜、西紅柿、芹菜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因此,脾胃虛寒者注意不宜食用過多。

2、調理脾胃

實際上立秋後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還是較高的,空氣濕度也較大。再經過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虛,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調理脾胃應該側重於清熱、利濕、健脾,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脾虛的人常常食慾不振、肢體倦怠、面色萎黃,秋天不妨適度吃點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芡實、山葯等。

經過一個夏天後,人們的身體消耗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如西瓜、梨、黃瓜等,要少吃。

3、著重養陰補虛

秋天正是養陰補虛的好時節,但是秋補可不能亂補,只有了解自己的體質才好對症進補。

如果呼吸淺短,聲音低微,神倦懶言,動則汗出,食慾減少,舌質淡就屬於氣虛體質。用黃芪、黨參、西洋參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簡單的方式。

如果面色蒼白,口唇淡白,夜熱盜汗,肌膚枯澀,舌淡紅無苔就屬於血虛體質。可以用當歸、紅棗、何首烏、桑椹做粥,在燉雞湯、燉肉時也可以加點。

如果顴面潮紅,口燥咽干,盜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結,舌紅少苔就是陰虛的體質。可以用麥冬、五味子、山葯、百合等,熬粥的時候可以放幾味。

4、調節心情謹防秋燥

人們在夏季酷熱大汗之後,常損耗過多,會出現體內營養及水分不足。而進入秋季之後,天氣漸涼,氣候乾燥,因此極易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乃六淫之邪,為秋季主氣,其性乾燥,易耗津液。常見口乾舌燥、鼻澀咽痛、皮膚乾枯、大便干結、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狀,醫學上稱之為「秋燥綜合征」。

老年人對秋天氣候的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重視預防。秋季防燥,要以養陰清燥、潤肺生津為基本原則。立秋後基本上是以溫燥為主,表現為濕熱、陰虛,火旺。初秋免不了出現「秋老虎」的炎熱天氣,這種天氣很容易令人心情煩躁,應積極防範「情緒中暑」。

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如果人體違逆了秋季收斂之氣,就要傷害肺氣。秋季傷害了肺氣,到了冬季,就要發生病變,這是因為人在秋季養「收氣」不足,到冬季奉養「藏氣」力量不夠的緣故。

立秋養生吃什麼水果好

1、柚子

性味酸、寒,可除脹、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腫止痛,適用於胃病、消化不良、慢性咳嗽、痰多氣喘等症。柚子以含維生素C豐富而著稱,有益於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柚子所含的有機酸,大部分為枸櫞酸,而枸櫞酸具有消除人體疲勞的作用。

2、梨

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3、楊桃

性味甘、酸、平,其果能生津止渴。秋天若患風熱咳嗽,可把楊桃洗凈鮮食;若患小便熱澀,用鮮楊桃2~3個,洗凈切碎、搗爛成汁,溫開水沖服,日服二次;若患咽喉腫痛,將鮮楊桃洗凈生食,日2~3次,每次1~2個。但本品多食傷胃,尤其是平素脾胃虛寒者更要少食。

4、葡萄

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葡萄制干後,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5、檸檬

味極酸,具有生津、止渴、祛暑、安胎等功用,檸檬酸是各種水果中所含有機酸最多而命名。高血壓、心肌梗塞患者常飲檸檬飲料,對改善症狀大有益處。

6、大棗

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調營衛、滋脾土、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臟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葯。

7、石榴

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煩渴不休者,可作食療佳品。石榴搗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 篇2

笑一笑——宣肺

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對呼吸系統來說,大笑能使肺擴張,人在笑中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暢。人在開懷大笑時,可吸收更多的氧氣進入身體,隨著流暢的血液行遍全身,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能獲得充足的氧氣。

深呼吸——清肺

適度的呼吸動作有助於清肺。以下是兩種比較簡單有效的呼吸法,不妨一試:

腹式呼吸法 伸開雙臂,盡量擴張胸部,然後用腹部帶動來呼吸,這種呼吸方式的目的是增加肺容量。

縮唇呼吸法 快速吸滿一口氣,呼氣時像吹口哨一樣慢慢「吹」出,目的是讓空氣在肺里停留的時間長一些,讓肺部氣體交換更充分,支氣管炎病人可常做。

上述呼吸法最好每天早晚各練一組,每組次數可量力而行。

按摩操——護肺

按迎香穴: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有熱感後,用拇指外側沿鼻樑、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後,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 (位於鼻唇溝與鼻翼交界處) 20次,每天早晚各做一至兩組。

叩肺俞穴:每晚臨睡前端坐椅上,兩膝自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頭正目閉,全身放鬆,意守丹田。吸氣於胸中,兩手握成空心拳,輕叩背部肺俞穴(位置在背後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數十下,同時抬手用掌從兩側背部由下至上輕拍,持續約10分鍾。這種方法可以舒暢胸中之氣,有健肺養肺之功效。

常咳嗽——凈肺

隨著工業污染和城市汽車排放量的增加,大氣污染也隨之加大。人體吸入空氣中的污染物後,輕者可引起支氣管、肺泡的炎症,重者可引起中毒,甚至癌變。因此,秋日應注意經常開窗通風換氣,每日早晚應選擇空氣清新處主動咳嗽,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污染物,減少肺部損害。

去登山——健肺

登山是立秋之後戶外運動的不錯選擇。登山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臟收縮力增大。此外,立秋後郊遊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氣中更多的負氧離子,對人的神經系統具有良好的營養和調節作用。有骨關節炎的患者不適宜進行此項運動。

多喝水——益肺

秋季氣候乾燥,使人體大量丟失水分。要及時補足這些損失,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還可直接將水「攝」入呼吸道,方法是將熱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對准杯口吸入,每次10分鍾,每日2~3次即可。

重食療——潤肺

蓮子、芡實、魚鰾、蜂蜜等有滋陰潤肺作用,冰糖銀耳湯、黃精秋梨湯、雪梨膏、百合蓮子湯、山葯蓮子湯、芡實山葯羹等也有養陰潤肺作用,不妨常食。

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 篇3

1 、每天足量飲水

多喝水,每天飲水量應不少於1600ml,特殊環境與特殊作業人群要有相應的調整。一是為了補充夏季肌體丟失的水分;二是可以防秋燥,缺水是引起秋燥的原因之一,多表現為皮膚乾燥,口唇乾裂,咳嗽等 。

2、飲食清淡易消化

少食生冷寒涼食物,多食熟、溫軟、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油膩食物,多以蒸、煮、燉、燜為主,忌油炸、燒烤、煎等烹調方式,調養腸胃。

3、多吃蔬菜、水果、薯類

秋季天氣非常的乾燥,這樣容易使大腸蠕動速度減慢,形成便秘。所以要多吃些蔬菜、水果類的膳食纖維食物。蔬菜能為身體提供更多的胡蘿卜素和B族維生素,還能預防眼睛的干澀和呼吸道的感染等疾病。

同時可選擇些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水果,如梨、蘋果、香蕉、橘子、山楂等。薯類中可選擇山葯、甘薯、芋頭、馬鈴薯等來代替一部分主食,即可調理腸道,還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來源。

4、不要暴飲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建議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等,既有清暑熱又有補益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

5、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等。另外,還要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

6、飲食不要過於生冷

由於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於生冷,寒冷食物容易導致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其次,經過一個長夏後,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例如:西瓜、梨、黃瓜等,其性味寒涼,多食可能傷及脾胃,所以要少吃。

7、適當吃一些解暑清涼的食物

一般來說,喝些綠豆湯,吃些蓮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處的。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

8、應忌過燥的食物

中醫養生小常識認為,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臟,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道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所以,秋令飲食養生應忌過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類的食物。

立秋應常吃4種食材:

1、銀耳

銀耳以其色白如銀,形如人耳故名,又名白木耳、白耳子、雪耳等。銀耳一般製成干品,以乾燥、白色微黃、朵大體輕、有光澤、膠質厚者為佳品。「銀耳能滋陰清熱,潤肺止咳,養胃生津,益氣和血,補腎強心,健腦提神,恢復疲勞等功效。具有滋潤而不膩滯的葯用特點。

2、紅小豆

紅豆具有很高的葯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紅豆葯用可以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病等。秋天吃紅豆可以養生,這是因為,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立秋後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通常較高,空氣濕度也較大。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進補需先調理脾胃,調理脾胃須側重於清熱、利濕、健脾,而紅小豆正好有上述功效,可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及時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同時紅小豆還具有很好的補血作用,可以為秋冬進補奠定基礎。

3、胡蘿卜

胡蘿卜既能補脾健胃,又能養肝明目。胡蘿卜中含有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是脂溶性物質,在油脂的作用下才能被人體吸收,所以胡蘿卜最好與肉炒或者燉著吃。

4、糙米

我們平常吃的雪白柔軟的米飯叫做精白米,它是在加工過程中經過精磨、去掉大米外層部分得到的產品。大米雖然潔白細膩,但你也許不知道,經過精加工的大米,在碾制過程中胚芽以及穀子釉質部分和谷糠一起被磨掉了,糙米保留的營養更加全面,維生素保留較多。

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 篇4

我國民間有「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以肉貼膘」)的習俗。但是專家指出,立秋「貼秋膘」要因人因地因時而異,否則不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反而有害健康。

專家介紹說,經過一個漫長酷暑的煎熬,人體內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及脂肪等營養耗損不少。適當的「貼秋膘」有益於恢復體力,但是若貼補過分,相對運動不足,消耗的熱量過低,則易導致肥胖。在立秋後的飲食中,人們應科學地選擇適宜秋季吃的蔬菜,如豆芽、菠菜、胡蘿卜、芹菜、小白菜、萵筍等,這些都是營養豐富又不容易發胖的蔬菜。

醫師介紹說,「貼秋膘」最早傳於北方,這與北方的氣候有關。而江南立秋後,天氣不會馬上轉涼,暑濕還比較重。這時人的脾胃功能仍然不是很好,如果這時「貼秋膘」,會加重脾胃的負擔,導致濕熱積聚在胃腸中,反而更容易誘發感冒、便秘、發熱,所以在早秋進補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三類人群不宜貼秋膘

醫師特別提醒以下三類人,「貼秋膘」要特別注意食材的選擇和「貼秋膘」的技巧。

1、脾虛患者。脾虛的人常常表現為食少腹脹、食慾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這類朋友進補前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茯苓餅、芡實、山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療效更佳。

2、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於腸胃,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這類朋友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3、老年人及兒童。由於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為食慾不振或食後腹脹。因此,在進補前應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適量吃點山楂、白蘿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立秋後不能任性吃西瓜了

在很多地方的立秋節氣上,有著「啃秋」的習俗,不少老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南京城裡的人在立秋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但是專家提醒,「啃秋」最好不要吃冰西瓜。中醫師介紹說,立秋過後,西瓜漸漸歸屬於反季節水果,立秋後,氣候逐漸轉涼,人體消化功能下降,腸道抗病能力減弱,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貪吃涼西瓜就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或者使原來的胃病加重。所以,「啃秋」的時候不能再像夏季那樣多吃冰西瓜了。

立秋後不妨喝三湯

隨著立秋節氣的到來,天氣逐漸開始乾燥,中醫認為燥邪最易傷肺,所以感興趣的讀者朋友不妨試試專家推薦的立秋三湯食療方,有助於潤肺降火哦。

蓮子百合湯

做法及功效:蓮子15克、干百合15克、雞蛋1個、白糖適量。將蓮子去芯,與百合同放在砂鍋內,加適量清水,文火煮至蓮子肉爛,再加入雞蛋、白糖。雞蛋煮熟後即可食用。可補益脾胃、潤肺,寧心安神。

雪梨銀耳湯

做法及功效:雪梨1隻,水發銀耳30克,貝母5克,白糖適量。將水發銀耳去根、去雜洗凈,撕成小片;將雪梨去皮、去籽,切成多塊。將銀耳片、雪梨塊、貝母、白糖同放在燉皿內上籠蒸30—40分鍾,取出,即可裝盤食。此湯滋陰清肺、消痰降火。

芝麻木耳湯

做法及功效:把10克左右的黑芝麻炒熟,與用溫水發泡好的木耳一起放在鍋里,加水煎煮,煎煮好可加一點白糖,分幾次食用。芝麻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尤適用於大便乾燥者。

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 篇5

從立秋起,就是秋天的開始了。從立秋到立冬,期間經過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節氣。並以中秋作為氣候轉化的分界。

從氣候特點來看,立秋時節由於盛夏的余熱未消,盡管早晚秋風送爽,而白天仍然暑熱肆虐,晝夜溫差大。

中醫認為,秋季養生,一要養收、二要養肺。在秋天,由於陽氣漸收,而陰氣卻逐漸生長起來,萬物成熟到了收獲之時。從秋季的氣候特點來看,由熱轉寒,即「陽消陰長」的過度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隨「長夏」到「秋收」而相應改變。

情志調養

秋季是傷感的季節。進入秋天,人的情緒低沉,心情抑鬱。切忌悲憂傷感,做到內心平和、神志安寧。

起居調養

立秋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睡早起。早睡,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要適時調整。

飲食調養

飲食應以清淡、低蛋白、低脂肪、低鹽、富含維生素為原則。秋氣燥氣大,易傷津液因此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

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百合、蓮子、木耳、銀耳等葯食通用之品,以益胃生津。

忌煙,少食姜、蔥、蒜等辛辣之品。

尤其要注意的是,慢性腎臟病人,蛋白質的攝入量要控制在每天每公斤體重0。6克。低鹽飲食應當每日食鹽攝入不超過6。0克。適當的控制飲食量,每次飲水不超過前日尿量500毫升。

立秋正確養生的方法 篇6

立秋已經多日,從氣溫上看與往日溫度相差不大,但已出現中午熱,早晚涼的氣象。這種時候,人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均已下降,稍一著涼,就容易患感冒。而且人們經過炎熱的夏天,身體消耗大,體內的營養物質相對缺乏,故有體重減輕、倦怠乏力、食慾降低等體虛症狀,因此早秋時節調養一下身體是很有必要的。

早飯一碗粥、晚飯一碗湯

經歷了漫長的酷熱的夏季,人們由於頻飲冷飲,常吃冰凍食品,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特別是體虛者,此時驟用補葯或補品勢必難以消化吸收。所以,秋季進補之前,脾胃應有一個調整適應的階段。可先補食一些既富有營養,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如魚、各種動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葯、紅棗、蓮藕等。此外,奶製品、豆類及新鮮蔬菜、水果均宜多吃,葯食兼優的菱角、板栗也是調理脾胃的佳品,它們均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具有補中益氣、開胃止渴、固腎養精等功效。

入秋後要格外注意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飲食上,可推行「早飯一碗粥、晚飯一碗湯」,飲食結構以清淡為主。

雖說秋高氣爽,但氣候乾燥確是不爭事實。過於乾燥的天氣很容易使人內火旺盛,情緒也容易煩躁,還會使皮膚老化。所以進入秋季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防秋燥。下面的食物都有清肺降火的功效,是防秋燥的好幫手。

梨:清心降火解秋燥

梨具有潤燥消風,鎮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可以緩解「秋燥」,醒酒解毒。對於秋燥引起的乾咳、口渴和便秘效果不錯。生梨性涼,老年人不宜一次吃得過多。脾胃較弱的人,也可以做成冰糖燉梨水,亦是一種很好的食用方法。歷代中國戲曲名家保護嗓音的秘訣就是每日飲用鮮梨榨汁滋潤喉嚨;梨用來生食、榨汁均可,加蜂蜜、冰糖、川貝母燉煮,可有效緩解咳嗽症狀。

藕:清熱疏郁,含鈣、磷、鐵及豐富的維生素C。

新鮮蓮藕榨汁加蜂蜜,有助解除煩悶口渴;煮熟之後食用健脾開胃,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

多吃水果預防秋燥

入秋之後,空氣中的水分子逐漸減少,容易讓人產生口乾舌燥的感覺。一些人還會感到鼻腔似煙道般乾燥,一不小心還出血;喉嚨也癢癢的,頻頻乾咳,有時有少量的粘痰,卻總是咳而不爽;嘴唇最敏感,時常有乾裂的感覺,這就是中醫常說的「燥」,有「燥」就要「養氣」。

對於人來說,應從精神調養、飲食調整和加強鍛煉等多方面去協調。應多吃水果和蔬菜,比如:水果可選橙子、檸檬和烏梅等,同時,還要保持心情愉快,不煩躁。此外,對於運動者來說,要特別注意「養氣」,每次鍛煉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若出汗較多,可適量補充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准則。

生活上要有規律

遠離氣象過敏除「秋乏」

生活上要有規律。在晴朗的日子裡,應多做戶外有氧活動。其次,要適當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豬肉、羊肉和豆類等,這些食物能使人的大腦產生一些特殊的化學物質,以消除抑鬱情緒。還可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跳舞、唱歌、聽音樂等,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

C. 秋分有什麼習俗和養生之道

每年第十六個節氣——秋分。秋分到了,意味著正式進入秋季。秋分當天日夜時間均等,而後夜愈長日愈短。全國大部分地方氣溫下降快速而明顯。

秋分時節防心衰。秋分時落葉紛飛、景象蕭條,易使人憂愁,對身心健康十分不利,甚至出現頭昏、乏力、心慌等一系列「心衰」症狀。所以,我們應保持心態平和,多多鍛煉身體,這不僅利於身體健康,還可以使心胸變得開闊。

D. 秋季中醫養生

秋天,從立秋開始,歷經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其中的秋分為季節氣候的轉變環節。秋季的氣候是處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現在節氣剛過「白露」,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稍有不慎,容易傷風感冒,很多舊病也易復發,被稱為「多事之秋」。因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環境變化相適應,體內陰陽雙方也隨之發生改變。因此秋季 養生 ,凡飲食起居、精神情志、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

一、起居

1.早卧早起,與雞俱興

早卧,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有人對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時間進行過調查研究,發現這類疾病在秋季發病率較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而秋季適當早起,可減少或縮短小血栓形成的機會,這對於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意義。

2.注意午休,以養精氣

二、飲食

中醫認為,飲食不當是誘發秋燥的諸症的重要原因,在秋季可通過食療來除秋燥,養肺陰。

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甘蔗、燕窩、梨、芝麻、藕、菠菜、鱉肉、烏骨雞、豬肺、豆漿、飴糖、鴨蛋、蜂蜜、橄欖。

1.少辛:即少吃辛味食物。少吃辛味,可防肺氣太盛一定要少吃辛味的蔥、姜、蒜、韭、椒之品;

2.增酸:增強肝臟的功能,抵禦過盛肺氣的侵入。

適當增加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

還要切記:「秋瓜壞肚」可以多吃秋果。

3.乾燥的秋季需多喝水,乾燥的秋天每天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所以秋季補水量要更多,平時1500毫升,秋季要2000毫升。

4.宜多吃粥

初秋時節,天氣仍較熱,空氣潮濕,悶熱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難保人們不貪食過度,這些均會傷損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養胃。

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蘿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餅粳米粥等。

補充健身湯,秋季喝湯主要以滋陰為主。

5.應忌苦燥

中醫認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

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臟,易感受秋燥之邪。

三、運動

許多慢性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金匱要略》提出「肺病禁苦,秋不食肺」。金秋時節,秋高氣爽,也是鍛煉的好時期,一方面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另一方面針對季節特點自我鍛煉。

因此時人體的生理活動處於「收」的階段,故運動 養生 時不要做運動量太大的項目,以防耗傷陰精與陽氣。

中醫主要「靜功」鍛煉,如靜坐、站樁、太極拳、健美操、散步、騎車等中等量的運動項目。

四、情志

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尤其深秋只是,草葉枯落,花木凋零,一些熱興中會一次發生凄涼、垂暮之感,憂郁煩躁等變化,固有,秋風秋雨秋煞人之言,這時,應該保持神志安寧

五、防病

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繫到壽命的長短。秋季氣候乾燥,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

1.支氣管炎、哮喘預防措施:應注意生活起居;飲食應清淡、富含營養的食物;

避免生冷飲食,保證適量的新鮮蔬菜,保持大便通暢;應少吃帶魚、黃魚和肥肉,戒煙戒酒。

2.便秘預防措施: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在每天清晨早或餐後大便,調整飲食,合理膳食,多食粗纖維的食物適當運動,增強胃腸道蠕動,改變排便動力不足,保持豁達精神情緒,避免憂郁的精神狀態。

3.慢性咽炎預防措施:防治口鼻炎症,減少咽部刺激

4.脫發預防措施: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緊張,保證睡眠和休息,少食油膩、辛辣等帶刺激的食品,多吃含有蛋白質及鐵、鈣、鎂等食物,注意對頭發的護理,少用熱水及鹼性肥皂洗滌

多做頭部按摩,促進頭部血液循環。

E. 秋季養生應重在養什麼

秋天的氣節是:
1、立秋;立秋又稱交秋,就是天氣逐漸涼爽。
2、處暑;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了。
3、白露;是24節氣之一,此時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4、秋分;表示秋季中間,晝夜等長。(即日與夜的時間平分)
5、寒露;表示氣溫下降,露水更涼。
6、霜降;表示天氣漸寒,出現霜凍機會增多。

一、「秋」字的意思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穀子類作物都成熟了。在中國文化中「禾」是禾穀低下頭來的意思,經常被用來形容君子不忘本。(見下圖)沉甸甸的谷穗低下頭來注視著自己的根基,是君子謙虛的表現,也是做人不忘根本的意思。

二、春秋代表著一年四季
過去常用「春秋」來代表一年四季。孔子修訂過的魯國編年史就叫《春秋》。而中國的歷代的編年史,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所發生的大事,因此「春秋」就成了後代史書的稱呼。
為什麼要用春秋來代表一年四季?
1、春秋這兩個季節的陰陽之氣是比較平均的,白日的長短也是相等的,所以用春秋來代表一年。
2、夏天陽氣過盛,冬天陰氣過盛,都表現了陰陽不均的現像,而只有春秋兩季陰陽平均。
過去有人把秦始皇的「秦」子分開解讀,上面是個「春字」的一半,下面是「秋」字的一半,秦國取名的意思就是希望千秋萬代,永世長存。
秋天燥氣升起來了,燥氣指:秋天的正氣,那麼我們相反,我們經常用到一個詞煩躁,這一個詞,指的是兩個病,煩,指的是心病,煩一邊火字,一邊是頁字,躁,躁動不安,指的是腎病,指腎精為足為燥,那麼腎精不足,就會:舌頭抖,手抖,而腎精不足,就不能煉精化氣,就不能上腦,大腦思維就有問題,就是想事情想得不周全,做事就會不成功。

三、秋季養生重在養「收」
春天養生,夏天養長,秋天養收,冬天養藏。中國文化的一個核心就是:「生長化收藏。」
1、秋天養「收」的要訣是: 「早卧早起」秋天一定要早點睡,早點起,跟著雞的生活規律去學習。酉時(五點到七點)。酉時雞都在干什麼呢?歸窩。雞在外面瘋跑了一天,這個時間都回窩休息了。古人認為,雞回窩了,人也應該回家休息了,別在外面喝酒唱歌,沒完沒了。傍晚時分,天氣的氣機開始收了,人的氣機也該收了,早點休息可以藏神養精。
日出的時候,叫「聞雞起舞」。天一亮公雞就會打鳴,人這時也應該順應自然的氣機開始氣場開始一天的勞作了。早起可以收攝陽氣,讓陽氣多收發一些。
我們常說:「貼秋膘」,意思是秋天要大魚大肉的吃,把自己養得壯實些,其實秋天早睡早起隨著天地的氣機,讓我們的身體順應大自然的變化,收斂氣機,藏精補精,就是秋天的解說 - 水邊一人 - 水邊一人 最好的秋季大補。
2、使志安寧,以緩秋刑
秋季大自然的氣機是開始回收,萬物不再生發生長,再往回收,相當於殺生,(抹殺生機)各種植物開始枯萎,有些動物開始冬眠,這時候殺機是很重的,所以人要順應自然,收斂心神和精氣,讓殺氣盡量平和一些。但人的氣機回收也常常出問題,特別是男人,容易收得過大,被奇跡所憋,導致多愁善感、患得患失。我們常說,「男子悲秋,女人傷春」其實就是心情過於收斂的表現。在秋天的時候,男人跳槽的特別多,有逆反心理的也特別多,這都是男子悲秋的心理行為。秋天的男人相對難以管理。
男人們普遍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在萬物收獲的季節,男人要是不得志的話,就會表現出失落,心理不平衡,感慨人生境遇,導致失落悲秋。在古代為了解決男人的悲秋情緒,
古人就會採取兩個行動:
1是:徵兵,讓男人到戰場上去殺敵立功,轉移情緒發揮他們的積極性。
2是:為他們訂婚下聘禮。訂婚就是讓男子心態平衡,順應生命之道,滿足你一個有家的願望。讓你開始有責任感,不再出去鬧事。對於男人來說,結不結婚往往會影響事業的成敗,有了家的男人心就會安定下來;沒有家的男人就是一個流浪漢,一切以自己為中心率性而為,缺乏責任感。
所以秋天養生,重在掌空情緒,避免過大情緒潑動,學會情緒疏泄的渠道,使心志安寧平和。
3、多食醬劑之類
秋天飲食要多食醬劑,醬劑是指發酵的東西。因為秋天萬物豐收,我們所吃的食物量大面廣,這就會給脾胃造成很大的負擔。多吃醬劑一類的東西例如,豆醬等,可以幫助我們脾胃的消化和食物的吸收。
4、秋天要注意「肺臟」的養生
秋天對應的是人體五臟的肺,人體秋天的氣機全在肺部。肺臟雖在胸腔,但有了問題則表現在肩背部。所以秋天如果肩背部疼痛一定要小心,趕快到醫院檢查,是否肺臟出了問題。
到了秋天對活動你的肩背部,對建肺十分有好處。男人要顯得氣度軒昂,就在於肺氣充足旺盛,因為肺主一身之氣。中醫認為秋季肺氣旺宜多吃一些生津潤肺、養陰清燥的食品,不宜多食大辛大熱,麻辣烤雞的燥熱性食物。
5、秋季不養「收」,冬季易飧(sun)泄
秋天你如果不很好的注意養收,冬天就可能出現飧泄,即拉肚子的病狀。
「飧」字左為「夕」右為「食」就是晚飯的意思。「飧泄」就是你晚飯吃了什麼就拉什麼,食物根本就沒有被吸收消化,這是因為你秋天收得不夠,陽氣收進來的太少,氣會不足。小腸,大腸本都是陽氣所應積聚的地方,陽氣不足就會影響消化和吸收,造成腹瀉。中醫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 其實養生不是單純為了當下,而是為以後打下好的基礎,以防病在先,這其中是有規律可循的。

秋天的常見疾病
秋病最常見的就是
1、咳嗽,咳嗽在很大程度上是肺的寒邪,是肺寒造成的,不咳或者偶爾咳。
2、小便數而欠,老跑廁所,小便次數特別多,又特別少,因為收斂的氣機不夠足,收不住,中醫認為是肺氣虛的病
3、拉稀也是屬於飧泄之病,有的人等不到冬天,秋天就開始拉稀了,秋天就是肺氣,因為肺氣虛,肺與大腸相表裡,所以肺氣的問題會直接影響到大腸
4、得腸炎或腸癌的人比較多,因為腸子也屬於筋的功能,肝、筋的功能,一方面是肺氣虛的原因,還有一些人,得腸癌的一些人就是少飲酒,多飲酒會造成肝氣的損傷,筋的功能就會不夠
5、長痔瘡這些病都與肝的功能有關,同時也跟肺氣有關,因為在中醫里,生克里邊,講究得是金克木,就是在秋天的時候會克制掉東方肝木的生發之機,所以這些病都有一定的相關性,還有在秋天的時候特別容易引發宿疾,就是一些老病會引發出來。
注意!
避免舊病復發的方法:
一、是不食新谷,不吃新打下來的穀物,因為新打下來的穀物都有生發之機,吃陳糧,不易把舊病勾出來。
秋天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要注意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
二、就是不要五味過度,就是你吃任何東西,都不要過度去吃。
1、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意思是說過食鹹味的東西就會抵制血的生發和疏布,脈指得是血脈,血脈的生發和疏布,就會使血脈凝聚而變黑,甚至包括顏黑,因為你的血脈融不到臉上,你的臉顏色也會變黑,所以脈凝泣而變色;
2、多食苦味的東西,在我們日常飲食當中,苦味的東西是主降的,苦味的東西吃得過分的話則皮槁而毛拔,經常會有人問,秋天怎樣保養皮膚呢?秋天的皮膚也易乾燥,這時候如果你再吃苦味的東西就會更加乾燥,反而你要多吃一些甘味的或者辛味的往外散的東西才可以。如果你過食苦味,氣機就往下降,皮膚就會枯槁,氣血就運行不到皮毛上來,所以就會出現皮槁即皮膚干槁,毛拔甚至毫毛都會掉,這是多食苦味造成的傷害;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筋急,筋是主肝的問題,筋是連綴四肢百骸的東西,筋是主肝的,肝氣一旦不能生發,我們的筋脈就會出現什麼問題呢?就會出現張馳性變弱了,彈性不好了,
3、多吃辛辣的東西會造成人體的這種彈性人體里的筋彈性減弱的現象,肝又主握,握用手,手就是爪,就是握力就會很差,手指彎曲也是肝經的一個功能,也是筋脈的一個功能,如果這個問題沒處理好的話,也會造成握力減弱;
4、過食酸味,則肉月勺而唇竭,就是說酸味是主收斂的,如果過食酸味,就會使肝的生發之機受到影響,就會造成脾弱,木克土,脾就會變弱,脾主肉,從一根手指可以看到你的五臟的功能,肺是主皮毛的,皮毛的問題是肺氣的問題,然後里邊是肉,脾主肌肉,肉里還有筋,為肝氣所主,然後骨頭為腎氣所主,你的手指要冰涼的話,就是血脈不夠,心氣不足,如果你的肌肉都開始出現萎縮,或者嘴唇也翻翻了,上面全是皮,身上的皮膚不滋潤,皺皺巴巴的,這個都是由於多食酸收斂氣機太過了,才會出現肌肉不好的現象。
5、多食甘味,甘味是入中央脾胃的,多食甘味,就會造成骨痛而發落,頭發跟兩個臟器有關,一個是肝,一個是腎,頭發的滋潤與否,與肝血有關,掉頭發與腎氣有關,如果總掉頭發,是腎氣收藏的能量弱了,那麼什麼能讓腎氣收藏的能量弱呢,就是過食甘味,過食甜食,因為這在中醫里叫土克水,中央脾胃為土,腎為水,為北方,如果過食甜味,就會傷到腎水,棗是最補脾的,但是它對牙齒產生傷害,因為牙在五臟中由腎氣所主,所以過去有個成語叫囫圇吞棗,就是別傷了牙,過食甘,就會傷到骨頭,傷到腎,所以骨痛而發落。此五味之所傷也。即是五味過度之所傷也。
辛味:就是具有發散,行氣行血作用的。如生薑、紫蘇、川芎、木香等。
苦味:就是具有清瀉火熱、瀉降氣逆、通瀉大便、燥濕、堅陰等作用。如黃連、杏仁、陳皮等。
甘味:就是具有補益和中,調和葯性和緩急止痛作用的。如人參、熟地、蜂蜜、甘草、飴糖、大棗等。
食療法:
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乾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適當多食酸味果蔬以助養肝。
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獼猴桃等酸味水果,能止瀉祛濕,且可以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進食慾。
養生原則
飲食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靜心安神的食品為主,可多食用一些蜂蜜、百合、銀耳、乳品之類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並加強對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限制粗糙纖維的食物與刺激性強的食物的攝入,以保護腸黏膜和腸道功能;患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用具有健脾補胃功效的蓮子、山葯、扁豆等食物。

閱讀全文

與什麼時候進入秋季養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體檢hpv33型是什麼 瀏覽:117
老人抬腳沒勁是缺什麼東西 瀏覽:740
烤瓷牙要磨牙老人家做這個好嗎 瀏覽:160
養生糖有哪些品種 瀏覽:266
體檢時吃飯了有什麼哪項不準 瀏覽:687
美國律師退休金 瀏覽:329
老人味是什麼 瀏覽:75
女兒向父母借錢如何說 瀏覽:330
農村養老保險交多少錢上算 瀏覽:783
一心養老院 瀏覽:651
老年大學唱歌班開學講話 瀏覽:684
女性工作前體檢哪些內容 瀏覽:172
留仙湖敬老院價格 瀏覽:237
老人過生日怎麼布置 瀏覽:250
恩施退休工資年審 瀏覽:139
60歲以上的老人買什麼保險 瀏覽:752
老人走路為什麼這么囂張 瀏覽:759
去星城敬老院 瀏覽:995
70歲屬什麼生肖多少歲 瀏覽:646
鞍山個人交養老保險需要什麼 瀏覽: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