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養生冬如何

養生冬如何

發布時間:2022-04-26 00:36:27

『壹』 冬季應該如何正確養生

養生應該隨著天之四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適時而行。最近剛剛立冬,又到冬季養生的時候了。冬季養生應以「藏」為主,而人體之中腎主藏,所以冬天養生重點祛寒就溫養腎進補。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點冬季養生小常識:

1、進補

冬天屬水,而人體的腎亦屬水,到了冬季,腎較易受到傷害,所以冬季養生應順應了自然界和人體陽氣下降潛藏的趨勢注重補腎。進補包括食補和葯補兩類,但是補也要因人因地因時而異,一般陽氣偏虛的人,可選羊肉、雞肉、狗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對於不宜生冷又不宜食燥熱的人,可選用枸杞子、紅棗、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另外,五味中咸是入腎的,而甘是克腎的,了解這些,在冬季進補時就可以多一些選擇。

2、護腳

冬季健腳即健身。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促進血液循環。經常保持腳的清潔乾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腳上的穴位多,護腳同時護住身。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用心護腳,冬季養生才能事半功倍。

3、多喝水

有人認為冬季來了,活動減少,一般不會感到口渴,因此不太需要喝水,這是錯誤的。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仍然需要水分滋養,一般每日補水應不少於2000~3000毫升,才能保證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因此在冬季就算不渴,也要多喝水。

4、適當出點汗

冬季養生應祛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非常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其不能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而容易引發病症。冬季屬陰,養生應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所以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才能強身體,切不可暴暖出大汗。

5、防病

冬季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加劇潰瘍病、風濕病、青光眼等病症狀,嚴重時還會誘發心肌梗死、中風的發生,因此,應注意防寒保暖,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特別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葯品。

6、早睡

冬天陽氣肅殺,夜間更甚,所古人冬季養生主張早卧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唐代神醫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因此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利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並且充足的睡眠也可以起到緩解因為平時工作壓力大而導致的精神疲乏。

7、多運動

冬天寒冷,容易讓人身心低落狀態,感到壓抑。改變情緒低落的最好方法就是活動,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選擇一些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強度不等的體育活動,都是消除冬季煩悶、調養精神的良葯。還可以約去爬爬山、散散步,即可調神,又起到了運動的效果。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宜微微出汗為度,不宜大汗淋漓,汗多泄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8、喝粥

冬季養生宜多食熱粥,常吃粥類可以增加熱量和營養。早起宜吃熱粥,以糯米紅棗粥、八寶粥、小米粥等最適宜,晚餐節食,以養胃氣。還可以常食安神養心的桂圓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蘿卜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潤肺生津的銀耳粥、清火明目的菊花粥、和胃理腸的鯽魚粥等。

9、飲茶

茶是最佳飲料之一,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綠茶還能防癌抗癌,長飲茶可以對人體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尤其時長期從事電腦工作的IT男更應常飲茶。但是胃病患者或是貧血服葯者不宜喝茶,尤其是濃茶。

10、少洗澡

現在人們每天沐浴已經成為習慣,但是冬季頻頻沐浴,不符合陽氣內藏的養生原則,水熱所迫,汗出淋漓,很易感寒生病。所以北方冬季一周洗澡一次是比較合適的,南方冬季3天洗澡一次較合適。

『貳』 冬天該如何養生

1.從睡眠的方式來講:應該早睡早起,切勿加班,熬夜,通宵,打游戲等行為,造成不良習慣。
2.從鍛煉的方式來講:切勿外出過早,這里指的是可以早點起床,到盡量不要太早出門,冬季的清晨,室外的溫度特別低,容易造成感冒,從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等。
3.從保暖的方式來講:冬季的天氣特別寒冷,我們要隨時注意室外的溫差變化進行增添衣服,在室內活動盡量不要開空調,對於大多數體質較差的人來說,室內室外溫差大,往返活動的話也會造成身體不適應,引發疾病。
4.從洗浴的方式來講:首先是洗衣服,盡量採用熱水,再者洗澡或者洗腳,盡量採用適宜的水溫來泡一下,可以舒經活血,但是,也要控制一下時間。
5.從進食的方式來講:要進行合理的進補, 寒性可適宜吃牛肉、羊肉、生薑,一般體質可選擇魚類豆類瘦肉類等含優質蛋白質食物。
6.從運動的方式講,不宜進過激烈刺激的運動。
以上為個人提倡的建議。

『叄』 冬季該如何養生

隨著天氣轉冷,冬季已在我們身邊周圍了,冬季是人們抵抗力差的季節,學會養生保健是抵抗生病的關鍵,冬季的養生知識,主要是從食物,精神,起居和常見疾病的預防和運動各大方面來入手的。

在冬季食物養生應避寒取溫,精神養生應當寧靜為主,起居更適合早睡晚起,避寒就暖,應該適當的運動鍛煉和疾病的預防,這些都是從養生的角度來說的。

1、冬季養生應以食物養生為輔。多吃溫熱食物,少吃寒涼食物。傳統的養生學中將食物分為溫熱、寒涼、平性三大類。由於冬季寒冷人們為了禦寒保暖,應多吃一些具有溫熱性子的食物,少吃寒涼生冷食物。溫熱性子的食物包括板栗、大棗、杏仁、韭菜、蔥、生薑、大蒜等。

2、多吃一些潤肺,滋陰,補液,生津的水果、菜蔬、豆類等食品,例如西紅柿、柑桔、梨、葡萄、蘿卜、大棗、芝麻、銀耳、蓮子、蜂蜜、紅豆等。少吃辛辣食品,以改善臟腑功效,增長抗病能力。

俗話說「夏不睡石,秋不睡板。春不露臍,冬不蒙頭。白天多動,夜裡少夢。」那麼精神養生,應以寧為本,保養精氣神。在冬季的話應當適當的節制自己情緒的波動,讓自己的心情保持寧靜的狀態,讓自己的身心充滿樂觀喜悅的狀態。

冬季應為氣候的變幻莫測,這當然也會給人一種無從說明的影響,包括我們的生理,心理都會發生一些變化,那麼我們就要學會自己釋放,自行解脫,自我放鬆。我們可以與別人交流,與自己的伴侶交談,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來進行自我的調節。就像別人說的「心無病,防為早,心理健康身體好;要食養,要知曉,情緒穩定疾病少;」就是這個道理。

「聞雞起舞,床不可貪,種花養鳥,習書覽篇;奕棋唱戲,房事莫貪,私事勿念,便宜勿占;」那麼我們也要養成早晚規律起居的習慣,冬季養生貴在空氣新穎,俗話說「日出而起,日落而息」。適當的增加我們的深度睡眠有助於人體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存,讓人體達到「陰平陽秘,精力乃至」的健康狀態。

避寒就暖:注意衣著保暖,室內和熙,預防寒風襲擊,特別注意腳部的保暖;「早睡早起,怡神爽氣,貪房貪睡,添病減歲。夜裡磨牙,肚裡蟲爬。」所以說早睡早起,養成習慣很重要。再者「枕頭不對頭,越睡人越累。先睡心,再睡人,睡覺睡出大美人」你難道不想嗎?

冬季的氣溫變化莫測,溫差較大或者氣候過低,空氣比較乾燥,是感冒多發季。感冒了就會導致免疫力低下,抵抗力變小,那麼就會出現肺以及呼吸道疾病會出現口乾舌燥,肺炎,發燒,咳痰等等特別是小孩,老人,體弱的人就更容易發作了。所以說冬季人們感冒的人很多,卻不知道嚴重性,從而不知道潛在的危險性。另外悄悄告訴你一個小竅門「常搓手,可健腦,防止凍瘡和感冒。」

再者說冬季的運動也是必不可少的,俗話說:「活動身體,貴在經常,心情舒暢,長壽健康;遇事勿怒,勞勿過偏,茶水勿濃,學習勿念;」冬季運動自身消耗大,出汗少,運動者更加適應出汗過程,增加運動難度,冬季空氣清新,更加適合增加運動量。

「練身體,動與靜,彈性生活健心妙;要食養,八分飽,臟腑輕松自疏導;」早晨鍛煉應注意保暖,早上室外溫蒂比較低,宜穿暖和,運動之後在脫衣服,尤其是冬泳之後,最好立即用柔軟,乾燥的浴巾擦拭,擦紅皮膚,穿衣保暖,避免感冒。

冬季的話也是不要生氣的,俗話說:「人生氣,易衰老,適當宣洩人歡笑;品書畫,溪邊釣,選擇愛好自由挑」,笑一笑十年少,要是各位想較少皺紋的發生,要常笑哦!目前就說這么多吧,要是想了解更多的養生小知識,請關注我哦!下次再說點精彩的!在這再送給大家養生經,希望大家身體越來越好遠離病魔;

養生三字經:吃洋蔥,腦路通。吃大蒜,降血脂。蘑菇餐,防血栓。吃鮮姜,血脂康。木耳菜,降脂快。菊花茶,降血壓。吃辣椒,消脂肪。烏龍茶,減肥佳。身材秀,吃土豆。氣血虛,吃荔枝。葡萄甜,補血源。要潤膚,櫻桃補。常吃棗,不顯老。燕麥湯,皮膚光。食蜂蜜,皮膚細。蘿卜湯,治胃脹。枇杷果,治咳嗽。吃苦瓜,胃火下。吃芝麻,養頭發。要安神,吃棗仁。要健腦,吃核桃。吃蘋果,益補腎。養生經,要記清。身體好,幸福定。

『肆』 冬季應該如何養生

已是隆冬時節了,早就應該與大家談談冬日養生的話題了!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記載:「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由此可知:一年之中的冬季三個月(即從立冬到來年立春為止的三個月),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自然界由於寒氣太盛,河水會凝結成冰。嚴寒來臨時,地面也會凍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盡量不要擾動體內的陽氣,晚上早些入睡,清晨晚些起床,適當延長睡眠時間,起床時間以等到太陽升起的時候為宜。在調節情志方面,注意要使人的神志內藏,安靜自若,防禦嚴寒內侵,保持衣著溫暖。不要使皮膚開泄汗出,而導致陽氣驟然散失。這是順應冬藏的自然特性,適應冬季的養生原則。如果違背這個原則,就會傷及於腎,到了來年春季會發生痿證或厥證,提供給機體適應來年春日生發之氣的能力就會降低。
這就是《內經》中提出的冬季養生原則。
1、冬季養生的起居規律是「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告誡人們要適當增加睡眠的時間,注意保護人體的陽氣,多吸取天之太陽以增強人體內的陽氣(熱能)。
2、冬季是屬於陽氣衰微、陰寒較盛的季節,萬物生機潛藏於內,人體也要順應冬藏的特點,要將陽氣內藏。因此,人們要減少劇烈運動,增加衣物,以利於潛藏和保護人體的陽氣。這是冬季養生的關鍵。
3、在冬令寒盛的時節,也要注意不能使皮膚開泄汗出而致使陽氣耗散。提醒人們冬季應居於溫暖之室,但不宜太過溫熱,尤其是要避免汗出,因為出汗就會傷津耗氣,致使陽氣不能潛藏於內而浮散於外,從而違背了冬季的養生原則。在北方的冬季里,有許多人感冒就是因為室內暖氣過熱,經常出汗而導致的。
4、如果在冬季違背了養生原則,就會在來年春天發為痿證(四肢萎弱不用的類似肌無力的病證)或厥證(四肢發涼或手腳發熱的病證),並且還會影響到人體對春季的適應能力。這是因為在冬天沒有順應自然規律及時的潛藏和保護人體的陽氣,而自然界的寒氣內通於腎,所以,冬日的嚴寒就會損傷腎陽,導致來年春季自然界陽氣生發之時,人體內的陽氣不能夠及時生發出去,由此便可以引發痿證或厥證。可見,遵照冬日養生原則養生,能夠有效預防痿、厥病證的發生。
因此,在寒冷的冬季,人們要多注意保暖,減少身體勞作,避免汗出過多。在飲食上,要多吃一些高熱量的食物以防禦寒邪。在北方,冬天會吃火鍋。一家人圍坐,吃著熱氣騰騰的涮羊肉,配上一些蔬菜,調以不同口味的佐料,葷素搭配,味道十足。任窗外冰雪霜寒,好不愜意!
涮羊肉火鍋,您吃過嗎?

『伍』 冬季如何養生

多嚼少食:
充分咀嚼能促進消化,老年人脾胃功能衰弱,更要重視多咀嚼,這樣吃進去的食物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少食即少吃多餐,特別是晚餐不宜過飽。
多菜少肉:
古代醫學主張飲食以清淡為主,特別是老年人,要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平時多吃新鮮蔬菜,既可供給人體營養,又有助於保持大便通暢。適當減少肉類食物,避免攝入過多脂肪,能減少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發生。
多醋少鹽:
《黃帝內經》說「咸傷腎」,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高血壓的發病與過量攝入鹽有關,因此,「淡食多補」是有一定道理的。而醋味酸、性溫,能促進消化,多吃些醋對身體有益。
多果少糖:
糖性黏膩,助濕生痰,而痰為百病之源,老年人少吃糖為佳。而水果中不僅含有糖分,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對人體大有裨益。
多施少欲:
多施是指多幫助別人,若能為他人分憂解難,自己亦分享其樂,精神愉快,勝似補葯。少欲是指人要少些慾望,做到隨遇而安、淡泊名利。
多眠少煩:
老年人氣血相對較弱,精力不足,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使體力、精力得以恢復。日常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須知憂愁煩惱最易導致氣機郁結,因此老年人遇事不要煩惱,要胸懷寬廣,泰然處之。
多容少衣:
多容是指姿態要端正,做到坐如鍾、站如松、睡如弓。少衣並不是說要少穿衣服,而是說要按季節變化增減衣物。
多步少車:
老年人要少坐車、多走路,這樣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長期堅持以步代車,對延年益壽大有幫助。

『陸』 冬天有哪些養生方法

冬季養生該怎麼做呢?貢方堂專家為您提供五大補陽秘訣:

冬季多曬太陽

人體腹為陰,背為陽,心肺主之,背部的諸多穴位經絡,尤其是最重要的督脈(位於後背正中線上),經常曬曬這些穴位能起到強壯心肺、調理臟腑氣血的作用。

但是曬太陽也有講究,一般上午11點到下午1點曬太陽最佳,此時空氣較好,使人感到溫暖柔和,時間20分鍾到30分鍾為宜。

同時該時間段屬午時,心經最旺,午時陽氣最亢盛,午時過後則陰氣漸盛,在陰陽交換的時候,宜稍作靜養,此時保養心經則事半功倍。

與此同時,隨著溫度的降低,身體各器官的功能,包括肌肉、關節,都處在一個代謝較低的水平,肌肉和韌帶也都比較僵硬,所以在運動前應該進行一定時間的准備活動。

『柒』 冬季想養生該怎麼做

1、養陰注意多喝水
乾燥的秋冬季每天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補水必不可少。一個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
雖然為了健康、減肥、美容等推薦每天多多飲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況下,一次性飲用大量的水,違反生理需求,就會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體必要量,細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脹,最壞的結果會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確的飲水量要根據個人每天的日常活動量進行調節,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飲用1.5~2L水。每次的飲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較粗心,天冷了沒有及時添加衣服;有的人為了漂亮,本來穿得就少,還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風大的時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會肚子疼、拉肚子,這是胃腸道的一種自然反應,最好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多穿點,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嚴實點。
選擇冬裝的首要標准就是保暖。在眾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綸、腈綸、蠶絲、醋脂粘膠棉保暖性最高,而錦綸、丙綸、滌綸的導熱性較高,不太適合用於禦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氣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織物和蠶絲含空氣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織物的氣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秋冬季養生十個小常識
3、朝喝鹽水晚喝蜜
入秋後會經常覺得口渴,光喝白開水,不能抵禦秋燥。人體水分,很快會被蒸發或排泄出體外,所以,應該「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就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舉三得。
鹽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淡鹽水,有利於降火益腎,保持大便通暢,改善腸胃的消化吸收等。蜂蜜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覺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溫開水調服,不僅可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還有鎮靜、安神、除煩的作用。此外,鹽水和蜂蜜水還有防止血壓升高的效果。鹽中含有大量的鈉,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而蜂蜜中鉀含量較高,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鈉。
4、飲食注意預防秋燥

『捌』 冬季養生有哪些小妙招

1、補充充足的水分

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身體各部位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每天喝多少水合適呢?一般保證在2000—3000毫升就夠了。

2、喝粥調養

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營養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為適宜。

3、護腳保暖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眾所周知,腳部神經豐富,更是三條陰經三條陽經的交接點,腳部一受涼,就會通過神經的反射作,引起感冒,關節炎甚至腰腿痛痛等。所以冬季鞋襪要勤洗勤換,每天晚上用溫熱水泡腳20——30分鍾,如果能使用一些腳本生物科技的中葯足浴粉,則能使氣血循環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適當運動出汗

冬季屬陰,所以養生關鍵就是要防止外來寒邪入侵到體內,一定要「祛寒就溫」,但是暖並不是把空調溫度調高,也不是穿的越多越曖。如果穿得過多則會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出汗過多則更能泄氣,所以在鍛煉身體時要動靜結合,所有運動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

5、多食溫熱,少食寒涼

冬季養生要以家用健身器材養生為輔。傳統養生學將食物分為寒涼、冬季養生保健知識、平性三大類。冬季氣候寒冷,人們為了禦寒保暖,應多食用具有溫熱性質的保健知識,而少食用寒涼生冷食物。溫熱性質的食物包括養生保健知識、高粱米、栗子、大棗、核桃仁、杏仁、韭菜、香菜、南瓜、生薑、蔥、大蒜等。

6、睡眠充足

冬季早睡晚起。一般8-9小時睡眠,老人可以適當增加,如晚上睡眠不足,可堅持午睡1小時;但睡眠不宜過多。睡眠時注意防寒保暖,免受寒冷風的侵襲,引發感冒、呼吸系統等疾病。忌蒙頭入睡,應開小氣窗通風。

7、飲食有節

《素問·六節臟象論》中說:「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人的盲目主觀規定不符合客觀規律是不行的,當你想吃什麼東西的時候,就是你的身體缺乏這種東西,就應該攝入這些食物。「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的養生觀點並不能適用於所有人,養生保健應該按照不同人群的生活習慣、工作情況而決定飲食的次數和數量。

8、注意防寒保暖

冬季早晚氣溫變化較大,不要貪涼,夜溫低要蓋好被褥,以免受涼,日間衣著不宜過厚,以不著涼為度。適當少穿點,適當凍一下,利於提高身體的禦寒能力。冬季注意衣著保暖,室內溫暖,預防寒冷侵襲,尤其注重足的保暖;但忌暴暖、過度烘烤。外出時注意手、足、頭面部防寒保溫,預防凍瘡。

9、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概念。因此,提倡民眾用樂觀的心態、積極的態度去看待和解決問題。因為樂觀是一種開放的心態。人高興時身體會分泌內啡肽,它能使人心情愉快,性格變得樂觀、開朗,對身體健康非常有益。

5個冬季養生小常識

1、出點汗

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泄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2、護住腳

冬季健腳即健身。天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天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增進血液循環。

3、多喝水

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依然需要水分滋養。冬季一般每日補水應很多於2000-3000毫升。

4、呼點氣

在冬季,人們習慣把房子的門窗關得緊緊的,如此會造成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若再加上汗水的分解產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氣體等,將使室內空氣受到嚴重污染。人在缺少新鮮空氣的環境中會出現頭昏、疲勞、惡心、食慾不振等現象。為了防止出現上述的現象,請一定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有條件的話請到一些氧氣含量較多的地方進行氧療,有利於增加肺的通氣量,加快新陳代謝。

5、早點睡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而,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閱讀全文

與養生冬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眼花吃什麼葯好 瀏覽:80
老人在養老院摔骨折怎樣寫起訴書 瀏覽:531
1993定額養老保險 瀏覽:209
被偏愛的越不孝順 瀏覽:976
考上士官學校在哪裡體檢 瀏覽:731
年輕人老年人思想差異 瀏覽:976
小學慶重陽節活動新聞稿 瀏覽:401
退休時將領失業金時的社保補上 瀏覽:534
青年志願者協會敬老院之行策劃書 瀏覽:432
醉花陰這首詞提重陽節意義何在 瀏覽:371
長壽冠海棠用什麼圖 瀏覽:349
父母支付寶花唄有多少額度 瀏覽:540
baby父母叫什麼 瀏覽:71
父母腳腫也不疼怎麼回事 瀏覽:857
老年人飯後上氣為什麼 瀏覽:961
今年沈陽養老金怎麼漲怎麼計算 瀏覽:168
父母發生爭執怎麼解決 瀏覽:481
身上有哪些養生穴位 瀏覽:429
養老金產品類型 瀏覽:625
4050歲屬於哪個年齡段 瀏覽:699